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有一种爱叫“恩生于害”,另一种爱让人无法呼吸

前言: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父母之爱又占了相当的篇幅。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不同方式的爱塑造出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孩子。
4月3日晚上七点,在今日新教育诗谦家园QQ群,诗谦学馆田方方老师带领群友们对比赏析了两部荣获奥斯卡奖的短片《鹬》和《包宝宝》。在深入浅出的分析下,两部影片就像镜子一样,照出大家身上的不足,促使我们去反思自身行为。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虽然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是如何爱得智慧却并不容易。

有一种爱叫“恩生于害”


第一部短片《鹬》,不到6分钟,画面唯美,主角儿形象单纯可爱。
当小鸟饿了,张开嘴巴等着鸟妈妈喂食时,鸟妈妈选择飞到远远的海滩上,用贝壳引诱他离开舒适的鸟窝,想吃东西就自己来拿;当小鸟被海浪袭击后躲在窝里,不敢出门时,鸟妈妈选择转身飞去,逼得孩子真实面对挫折,让心理强大起来。最后孩子学会觅食,不惧海浪,高兴得围着妈妈转了一圈又一圈,欢欣雀跃的身姿充满了喜悦与自信。

鸟妈妈的育儿智慧在于:她明白及早放手,让孩子及早生活自立,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件莫大的喜悦。因此,鸟妈妈从一开始就没有代替孩子成长,没有包办孩子的吃喝,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吃的,自力更生。
影片里有个细节:当小鸟终于离开鸟窝飞奔到沙滩上,以为鸟妈妈要奖励她一个贝壳时,鸟妈妈却鼓励她自行觅食。
如果是我们,可能会这样想:孩子已经离开了窝,愿意到海滩上来,这是个很大的进步,就奖励她一个吃的吧。

因为作为母亲,其实很容易被孩子的一点点良好表现所感动,放宽自己的底线。却不想,孩子正是看准了我们容易被感动,容易放弃原则,才一步步得寸进尺。
鸟妈妈很清楚自己的原则是什么,面对孩子来到身边,张开嘴等着喂食时,她选择温柔而坚定地坚持自己的原则,让小鸟自己去觅食。
影片还有个细节:当海浪涌起时,所有的成年鹬包括鸟妈妈都急急撤离海滩,小鸟却不慌不忙地观察着水上泡泡,因为她根本就是完全不清楚状况。结果呢,小鸟被海浪冲击后,躲在窝里吓得瑟瑟发抖。
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鸟妈妈在海浪涌来时,为什么不提醒或者帮助小鸟撤离呢?

这是鸟妈妈的智慧所在。如果从教育方式的角度来解读鸟妈妈的行为的话,我们就知道:言语提醒叫“说教”,而真实的体验叫“体验式教育”。

说教与体验式教育,哪种教育方式的效果更好呢?很明显是体验式教育。我们从影片中可以看到,小鸟经历了被海浪冲击后,第二次出行就谨慎小心了许多。
鸟妈妈的教育智慧:用体验式教育而非说教方式,让孩子学会谋定而后动,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但是在很多父母的育儿过程中,人们往往擅长说教,不擅长体验式教育。原因何在呢?爱心过于泛滥。在料到孩子遇事可能吃亏之前,就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他“此处有坑请绕行”,不舍得让孩子亲自“吃一堑、长一智”。结果呢,孩子亲身体验少,对于所谓的“坑”感受不深,小的时候还听话,随着年龄增长不再想听父母的经验之谈,也学不会承担责任。
 
最后,小鸟不但学会了觅食,还掌握了诀窍,知道如何获得更多更大的贝壳。小鸟不再是那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单纯小可爱,而是自立自强、不惧海浪、自信乐观的强者了。

这一切都得益于鸟妈妈的育儿智慧,她一定读过中国的《阴符经》,里边清楚地写着“恩生于害,害生于恩”。鸟妈妈知道,真正的母爱不是无微不至照顾孩子的方方面面,不是代替孩子成长。而是用看似无情的方式,激发孩子去自我成长的内心,锻炼孩子的谋生能力。

而孩子获得的,不仅有谋生能力,更有“我可以、我能行”的对自己强大的认同和肯定,这种精神品质让孩子焕然一新,走得更远。

有一种爱让人无法呼吸


第二部短片《包宝宝》,典型的中国风,里边的包妈妈是典型的中国式妈妈,含辛茹苦、永远落伍。
偶然之中,包妈妈亲手做的包子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包宝宝。白胖可爱的他获得了包妈妈无微不至、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爱护。饿了,赶紧喂馅儿;出门,形影不离;被狗叼走了,包妈妈冲上去全力救下……

然而,慢慢地,包宝宝开始烦妈妈了,他甚至为了和女朋友在一起,要离开妈妈。包妈妈一气之下,吃掉了包宝宝。
为什么妈妈如此无微不至的爱,却跟孩子闹得不欢而散呢?仔细分析,真相让人们细思极恐:包妈妈的爱是一种让人无法呼吸的爱。

第一,包妈妈的爱与鸟妈妈相比,差了好几个等级。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影片里的妈妈是非常擅长做包子的,但是包宝宝在影片最后呈现给我们的形象是,他不会包包子。

在包妈妈的价值观里,爱就是通过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孩子永远需要自己、永远依赖自己。所以,包妈妈认为只要孩子饿了,就等着妈妈给做吃的就行了,至于孩子会不会做包子给他自己吃,那是不重要的。

包宝宝享受着妈妈的关爱,但是由于不会做什么,也没有机会做,所以对于妈妈在他身上的付出也就没有什么直观体验,也就不会对妈妈的爱有什么感恩之心。
但是,《鹬》中的鸟妈妈就不一样了。她认为爱就是不提供削弱孩子能力的帮助。及早放手,让孩子及早自立。
小鸟她亲自去觅食,就知道食物得来并不容易,要不断寻找,要躲避海浪,要……小鸟在真实的体验中,对妈妈的感情绝对是充满感恩的。

如果我们经常关注新闻,就知道很多奇闻怪事每天都在上演,以前有孩子上大学不会剥鸡蛋的笑闻,现在有孩子不会剥虾的怪事。孩子生活能力低下,还对父母颐指气使、毫无感恩,这难道不是做父母的犯了跟包妈妈一样错误的原因吗?

第二,包妈妈的爱只集中在孩子的身体方面,在精神方面的滋润是个空白。
影片中,包宝宝想踢球时,妈妈如何反应?先是无视,后来是代替孩子去接球。
当然,我们知道她这样做的原因是担心孩子受到伤害。但是,包妈妈完全没有看到孩子的内在精神层面在成长。或者说,包妈妈的能力也仅限于为孩子做好吃的,更高级一点的关爱她也不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初的情感需求那就是生理需求,吃饱穿暖有安全即可。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他的情感需求会不断变化,他需要获得同龄人的友谊,通过融入同龄人,获得来自同伴的认同。
包宝宝在成长,他想要踢球的行为也在释放信号:他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在成长变化。
但是妈妈爱他的方式依然跟以前一样,结果就是:包宝宝变得越来越叛逆。妈妈变得越来可怜。
孩子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跟伙伴电话聊天谈笑风生,妈妈一进门他就勃然大怒。
妈妈做了一桌好吃的,孩子看也不看,约上伙伴扬长而去,留下妈妈落寞的身影。

在包妈妈的眼里,包宝宝变得不懂事,不体谅自己的辛苦;在包宝宝的眼里,妈妈只会做饭,只会照顾家庭,剩下什么也不会,还完全不了解他。所以他从内心里小看自己的妈妈。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没有原则,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就容易造成孩子的自我中心问题,同时因为父母没有原则,也容易遭到孩子内心的鄙视,孩子也更容易叛逆。

试想,如果妈妈不把照顾孩子作为自己的全部,如果妈妈有自己的爱好和工作,会怎样呢?如果妈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让自己无私奉献的品质也体现出来,对孩子是不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呢?
 
第三,包妈妈的爱是自私的、占有欲极强的爱,这种爱是以失去孩子的自由为代价。
当包宝宝想要带着女朋友离开家时,包妈妈认为他要抛弃自己。这是无法容忍的,包妈妈就一口吃掉了包宝宝,那个她亲手缔造的孩子。
 
为什么包妈妈不能容忍孩子离去?因为她把照顾好孩子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她的价值全部通过照顾孩子来实现。她爱的出发点就是:让孩子永远需要她,永远依赖她。一旦孩子不那么需要她了,就意味着她的价值就没有那么大了。她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所以宁愿毁掉孩子,也不能让孩子离开。
哪一类妈妈最容易走这样的极端呢?
把孩子作为自己人生第一要务的妈妈,尤其是终日围着孩子转的全职妈妈。
家长必须要做到自尊尊人,有自己生命的责任和荣誉。家长首先要在心智上成熟起来,认识到孩子和自己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事业,所以家长要把焦点放在自己的人生使命和事业上,能够不甘于平庸、追求上进、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这是自尊,同时把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锻炼孩子让孩子尽早独立,让孩子去追求他自己的人生使命,这是尊人。
 
《鹬》和《包宝宝》,给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层级的母爱,对比之后高下立判。父母对于孩子真正的爱,就是不要提供给孩子削弱其能力的帮助。让孩子尽早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尽早不需要父母。帮助孩子的心智不断成长,自立自强,为自己负责。适时放手,不要让沮丧进入孩子的心灵。要让自信、能干荣耀孩子的生命。


         更多了解

欢迎加入诗谦家园群

 QQ群:276712468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诗谦学馆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