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懂得,才是合适的爱

  

      朋友们晚上好!非常感谢清一入学预备群义工朋友们提供这个机会,让我可以把平时在教学中的所感所悟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同时我也非常感动,在这样一个周末我们本来应该是休闲的时候,我们大家却围在电脑面前,我们一起来和我们的孩子来做一点事情探讨一些东西,真的非常感动。真的非常希望我们今天探讨的这个问题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今天探讨的这个话题:懂得,才是合适的爱。为什么要确认这个主题呢?是因为我在生活和教学中,碰到一些现象给我以思考,给我以触动,促使我去追根究底,思考根源。如果我们的孩子他是一个天使的话,那么我们的家庭就是他飞翔的天空,我们给他的空间有多大,他就能飞多远。如果说我们的孩子是种子的话,那么我们的家庭就是土壤,我们的土壤有多么肥沃,我们的孩子就能长多高大。所以说我们今天探讨的话题就在于怎么样让孩子作为天使这样一个身份回归到天使这样一个位置。

我们相信在我们第一次做父母的时候,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非常难忘那一刻,那就是当你和孩子见面的时候,你会充满怜爱,你会把所有的心思全放在他的心上,你会把你所能够想到的尽你自己的能力想到的东西来给孩子。但是短短几年之间,孩子已经长得千差万别。

   比如在我办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就让我心里边非常的难受。比如:说有个四岁的孩子在学堂里边表现非常有担当,非常独立,可以照顾好自己的生活,甚至可以为学堂做很多事情。但是一旦妈妈出现他就会立马退回到2岁多的样子,他会和妈妈哭闹,情感敲诈等等。他可以为了一个小小的问题跟妈妈哭闹一个多小时,跟他在学堂的时候的样子判若两人。同样另外有另外一个4岁的孩子几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大小便都要由父母来帮忙。我也碰到一个6岁的孩子,一个女孩子,我难以置信的是她一出口都是满嘴的佛言佛语,比如说罪过、报应、菩萨等等,她跟小朋友在外边玩耍的时候,当小朋友在玩一个虫子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就会义正严辞地说:“你们不能玩那个虫子,你们会遭到报应的,那是罪过。”说完之后她会双手合十,然后使劲点头就说“罪过罪过,不应该不应该。”但是转眼之间她又会亲手杀死另外一个虫子,也就是说她的行为与她宣讲的内容不相符。她在学堂里边对每一个人都戒备心非常强,认为所有人对她都是有敌意的。她经常对我们说:“我的妈妈告诉我了,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坏人。”是这样的。她在遇到所有的事情的时候总会用佛学里的东西来跟我们对话。

    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可以说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爱孩子是动物都会的事情,那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甚至有父母为了孩子放弃他自己非常心爱的工作,结果在孩子15岁的时候他却收获了一个厌学、厌烦家庭、想要逃离家庭这样的孩子,这样一个失败的孩子。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不懂,虽然我们很爱孩子,但是我们不懂怎么样去爱孩子。为什么不懂呢?因为我们在爱孩子的时候不知道正确的观念是什么。

一、一切唯心造

    我们如何爱孩子取决于我们的观念。因为观念决定行为。我记得在上财富课的时候,清一校长讲到这个:拥有财富的不同与拥有的多少其实根源在于你的观念的不同。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奥巴马邻居卖房子的例子。奥巴马当上总统非常受关注。他的邻居非常开心自己肯定可以沾一些光,然后趁这样一个风头,把自己的房子卖掉,而且借奥巴马名气卖。结果他发现来看房子的人多买房子的人少,他就很纳闷。后来有一天有人来买房子了,这人买他房子之后很快把这个房子打造成一个幼儿园,结果短短几个月时间,新的房主不仅仅收回了他买房子的价格而且还盈利,而且这个幼儿园成为整个美国非常有名流关注的幼儿园。原因在哪里?观念的不同,如果你仅仅是卖房子,没有赋予房子其他的一些价值或意义,那么没有哪个人希望自己的正常生活是被公众所关注之下的,但幼儿园又不一样,关注度越高生源就会最好,这就是观念的不同。

   同样,我们儿童和成人对财富也会不同。在儿童的观念里面,他对财富他就认为对于我来说开心的、能够满足我现在所需求的一些东西,那就是值得的,也许在成人眼里一文不值。但成人眼里财富是另外的理解。不同的观念决定了不同的行为,那么也是不同的教育观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比如说我们把孩子当成谁取决于我们的观念。我们拥有了孩子,我们很多人会把孩子当成我们理想的实践者,你会让他替你来走你没走过的路,替你来圆你没有实现的儿时梦想。比如说我们刚才提到的满嘴佛言佛语的,因为据我所了解那个孩子她的妈妈非常喜欢佛学的一个人,而且修为也比较深,但是她不恰当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了一些行为上的混乱。如果有的人把孩子当成我们的宠物,那么你会怎么样呢?你会想让他永远长不大,你会想宠着他。如果把孩子当成情感寄托者,你会怎么做呢?你会转移另一伴的情感在孩子身上,让他承担不该承担的一些东西。那么我们把孩子当成谁,取决于我们的观念。孩子最终长成怎么样子,取决于我们在孩子身上所实行的一些行为,所施加的影响。那么我们怎样转变,怎么让我们的观念对于孩子来说是正面的积极的,有利孩子成长的呢?

    二、一念生即是烦恼,一念转即是菩提

   首先要转变我们的观念,这也就是说一念生即是烦恼,一念转即是菩提。既然奴役我们的观念奴役我们行为的是我们自己的观念而不是别人。那么我们就要问一问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对待我们的孩子呢?我们作为父母怎么对待孩子呢?而我们作为老师,我们又应该怎么样对孩子施加一些影响呢?有一首很有名的诗,是纪伯伦的《论儿女》,说的非常好: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并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我们可以来看这首诗,“您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对的。我们可以给我们孩子爱,但是我们不能去左右他的想法,我们不能去把自己的想法植根在他的脑海里。因为他的生活是他自己的,因为他跟我们一样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这么一句话,就是亚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当中这样理解教育,他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别一个灵魂。既然教育是一棵树来摇动另一棵村,那么前提是不是这两棵树是生在同一个地平线上的,也就是说他们在地平线上是平等的,也只有你这一棵树的力量足够强大,你才可以来摇动另一个棵树。“一朵云来推动另一朵云”,是不是意味着他们这两朵云在同一个空间里,而不是我们是吞并另一朵云,或是去代替另外一朵云。这都是意味着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是两个平等的生命个体。

    所以说我们作为父母或者老师,我们很爱我们的孩子,这我们并不奇怪,这有可能来自我们的动物本能。但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由于我们和孩子在年龄的差距,使得我们在权力的拥有,资源分配,使用有效性的天然不平等。所以说孩子年龄越小的时候与我们家长或者老师拥有的权力掌控越不平等。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作为老师或者家长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你的权力界限,也就是说你必须把孩子当成一个跟你一样的独立的生命个体。我们只有学会克制限制自己的权力,深深地知道自己与孩子之间的界限,把孩子当成具有独立人格的,我们才会像尊重另外一个大人一样来尊重他,运用自己的理性和内在力量来唤醒孩子自醒,来培养孩子深刻的独立思考和幸福的力量。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诗谦学馆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