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以兴趣主导的小学教育——御今学堂“科学+英语”课解析

  题注:虽然本文要分享小学教育的点滴收获,但开篇之前,仍要提醒各位,幼儿阶段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在那个时期培养良好的个性、兴趣、基本的语言能力基础,恐怕也很难在现在的小学阶段拿出像样的成果来,这反映在“个性和心理”、“语言能力”、“创新”、“劳动和做事”、“运动能力”等各个方面。我们就是示范:普通家庭“不花一分钱”、“只要足够有心”就能拿到真正的新教育成果。预祝每个家庭都能“自己帮助自己”,在新教育路上好好前行!

  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和个性进一步成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开始有越来越强的自我主见,不仅在生活、做事、游戏活动,在学习方面的选择意识也越来越强,既然孩子已经如此,家长也不可能开历史的倒车,把已经长大的孩子“打回原形”,更不能指望把孩子“打成小绵羊”,可能比较合适做法是,放弃过去已经不适用的方法,学会开始和孩子的“小我”对话,尊重他,获得他的理解和认同,进而在生活、学习、思考等方面引导他,最终达到让孩子走上“成为最好的自己”的道路。

  一、个性,是无法打倒的,也征服不了他。

  中国的家长往往不理解孩子为什么在小的时候那么“听话”那么好玩,可是在孩子过了六岁(有些孩子在三岁多就开始了),越来越让大人费心,不听话,到处惹事。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家长潜意识里并不认为孩子是他自己,孩子要按照大人的意志来做事,既然孩子是属于父母的,所以孩子就像小狗狗一样必须服从自己。当孩子长大了,父母希望孩子独立之时,孩子却没有自己这种能力,比如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对象、无法独立过家庭生活,虽然父母好像也觉得“都那么大人了,应该有点出息了”,但不成器的孩子就是一如小时候的baby一样依赖着父母,没法完成父母希望的任务,这就是“阴的个性表现”——以做不到来进行反抗。

  有一些天性强一些的孩子,父母从小就按上条所述来“训养”他们,五六岁之前一切相安无事,但随着身体的成长,见识的增长,孩子越来越觉得束缚,他们会在各种小事上与父母产生分歧,而父母表现的一如主子,立声讨伐其不敬不孝,导致孩子变得很矛盾:“以彺和谒可亲的妈妈怎么变得像个敌人”?孩子想说的话,可能慢慢不再与妈妈讲了,想做的事也就不在妈妈面前做了,大人会觉得孩子与自己疏远了,非常害怕,也非常苦恼。个性就像孩子的脊梁一要支撑着他要远离父母,想要成为自己,这就是“阳的个性表现”——“我就是不做”的反抗。

  实际上,现在最多的情况是,父母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不知道该不该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也不知道如何面对孩子的“听话”和“反抗”;而孩子们也迷惑了:怎么和父母沟通?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个性了会不会伤害和大人的关系,也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继续保持自己的想法?像这样分裂状态的大人和孩子是更多见,也导致现在很多亲子恶剧。

  如果我们每个人尤其是父母能理性地看待“个性”的问题,在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时就开始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待孩子,那么即使孩子很“听话”,你也不会失去方向,会在三五岁时放开孩子一点,让他去多探索未知空间,在七八岁有了自己的主见时不会“一棒子打死”,即使孩子到了十二岁开始想有自己的人生探索时,你可能会衷心地祝愿孩子去做好自己,当孩子十七八岁时,已经有能力自己养活自己,对某个事业感兴趣,那么你可能做就是问“孩子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以找我们”——成为孩子“失利和无助时的避风港”。按这样的次序推导,这孩子,从开始就是他自己,就不曾是任何人的附属(哪怕是生养他的父母),那么他这一生都会独立、开心而幸福,因为没有人来妨碍他获得他的东西……

  相反,个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是一个人活着的本原,没有了自己的个性,就像是汽车没有了方同盘,已经成为了无用的东西,那么,这个人的理性是不允许他再活下去的,他的生命就变得毫无意义。所以有很多孩子出现极端案例也不例外,因为有很多人在想办法“消灭、磨灭和征服”他,放弃生命,其实就是逃避别人对他的个性的征伐,这正是他“珍惜自己生命的表现”!

  二、个性化教育,有其先天的切入点:兴趣。

  个性的出现,意味着孩子有了活力,有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尝试意愿,那么老师就有可能根据这些特点,将相似的孩子们组织在一起,成为互相促进的伙伴,按照某个课题的需要来发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实现在学业上的进步,还能促进孩子心理上成长、对老师眼光和引导能力的认可,同时在团队中学习合作的能力。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个性和喜好也多种多样。所以,并不是每个孩子所需要的学校和学习环境就是一样的,应该尊重他们选择的不同。做为学堂,伙伴的选择也相当重要,并不是家长想要怎样就怎样,还要看孩子的发展需求,如果家长在替代孩子做决定,那么一定地在勉强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出问题(因为人性的反抗),结果一定是不愉快的;反过来,如果是孩子本人的意愿却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家长勉强同意来入读,将来家长一定人找到你办学者的问题,这是父母本身个性的反抗。因此,双向的选择加上孩子与父母同步的选择才是良好合作的基础。

但是到了小学阶段,8岁到10来岁时,孩子们大多对科学、身边的事物的来龙去脉非常关心,想了解为什么,是怎么回事。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西方的科学思维,本质上是一元的、连续的,这与孩子探究事物的原因是一致的。而且西方的科学视频非常尊重事实,很少有无端的褒贬、更少有中国式的“情感互动”,想想看,你在学习这些材料当中,总是发现“真理”了解事实,总是轻松开心地进行,你会不喜欢吗?尤其当孩子的父母们开始用情感要挟、感官判断好坏时,孩子会不会更对理性的东西感兴趣?

  不可否认,我们做家长的,也没有受过真正的理性教育,所以现在还不会这样去教孩子,但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自己有不对的地方,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尝试一些新的看法和角度呢?还是2010年第一次在会泽听“家庭自助教育交流会”时,了解到大人和孩子是一直在玩着角色扮演的游戏,这样的双人舞就是纠缠之舞,没有人会受益。也就是从那时起(孩子才三岁一个月),就开始和家人分享如何看待自己和孩子,看待这些组合在一起的生命(家庭形式)。这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即使我们在后来办起御今学堂时,一直也没有放下“理性和尊重”,没有把孩子当做宝贝,也没有把他当做外人一样故意冷漠,他一直保留着他自己,一直在尝试成为他最好的自己。

  不知道多少人真正地爱科学,也不知道多少孩子的这种兴趣得以了父母的真正理解和支持,不管怎样,我们学堂的孩子都喜欢科学课,也喜欢看科学方面的视频。其中有一套片子是《恐龙列车》,每集结束后,就有一段主持人与孩子们互动讲解某种恐龙的镜头,这个小小的结尾成了学堂孩子最爱的一段,进而他们对恐龙方面的视频、书籍、材料都非常用功。不仅如此,孩子们在英语能力、表演等方面的进步都要拜恐龙的帮助,否则毫无亲近感的其他材料可能会让他们一直把英语排斥在心门外。当写到这里时,忽然想问问孩子愿不愿帮助看我们博客的家长和小朋友一个忙,让他们也找到自己的兴趣,去学好英语和科学知识,他欣然答应了,于是就有了下面一段视频:《英语讲解恐龙的生活》

(这是今天看到的一页,讲的内容是自己组织的,无排练)


  三、个性,才是一个人立世的资本,成就的“人格魅力”,珍惜他、帮助他和完善他吧!

  不论你对“成就”如何理解,各个行业里较为突出的人物几乎没有一个是“没个性”的,像阿里的马云,以其对自我坚定信心使得一个不可能的事实出现在世界,想当初,西方人怎么了不相信一个普通中国人(还没什么钱)可以搞“网络电子商务”,结果,马云不仅成就了淘宝、阿里,还成为中国人电商的像征。像苹果的乔布斯,因为其对艺术和创意的执着,导致自己的管理团队把自己开除出苹果,但还是因为其个性在十年之后,苹果不得不再次将他接纳回来,这回的苹果就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苹果手机、苹果电脑、苹果平板……”。所有这些对人类的生活方产生重大改为的事例,都是由“有个性的人”带领和开创的。

  那么,即使我们并不那么坚信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能成为什么大人物,至少,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想要的样子吧,投入他所有精力完成自己喜爱的事业,那么他所获得的成就并不比马云、乔布斯少多少,因为在心灵看来,生命是否属于他自己使用和管理,那就是成功和失败的区别。

  写到这里,向前展望未来两年小学班发展,只要我们能够始终把握个性化教学——依据个性需求、兴趣主导、适当主题设置的思路,我们将不会把孩子引向误途,反而能与他们,与他们的心灵一起成长,再次体验儿童时期的快乐、探索、进取和成功,而这一切,其实是生命永无止境的需求。

  御今小学班的教育,将把英语当作重要的科学课资料获取手段,让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成为孩子基本的思考习惯,同时把汉语学习(识字、写字、表达和演讲)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身为中国人一定好好学习东方智慧,至少我们自己做到“文化独立”,说不定将来还真地需要我们中国人来为人类文明和进步做点事呢。至于其他,如运动、社会实践就是常态化的学习形式。

  未来的事,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御今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