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文章分享二:送到别人的学堂还是自己办学,如何抉择? (2014-02-13 08:20:51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的有了清晰的认识以后,接下来要考虑的是采取哪种方式。很多人不知怎么选择,很大程度上是不能看清自己到底要什么,无法看清自己的真实情况。

一、想要送孩子到别人学堂,要具备什么?

相对于自己办学,把孩子送给别人教要容易的多。好比是自己把材料加工成产品与从商店里买来现成的产品其效率完全不一样。但即使这样,教孩子与买产品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是因为,孩子是一个成长的生命,不是一个死的材料。教育孩子的过程也不同于制造和雕塑物品。

1.资金准备。

a) 经济条件非常好的家庭,送孩子长期在学堂学习所付出的费用远比出国少得多。

b) 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就需要重新考虑怎样做更“经济”。孩子在越小的时候,可塑性越强,换句话说,越早送到学堂,在6-8岁之前送到学堂,请老师帮助调整孩子的心理行为,将是事半功倍的,而三至五年的学习将对孩子未来影响极大。如果等孩子到了十多岁,个性上面很难改变,思维上的破坏也很严重时,花十几万一年可能也找不到学校,也不好改变,更何况他离成年越来越近,时间上的浪费将非常昂贵了。

c) 而越是普通的家庭,越是要早下手,在3-6岁间的学堂学习是最有价值的。相对于孩子的个性上的改变和成长,未来将少花费数倍的资金和时间浪费。学堂的一位家长把孩子在刚四岁就送来学堂,一年半的时间里,孩子的智力、心理和交往以及语言能力上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他享受了学堂的几乎最低的学费优惠。因为按照先后原则,只要孩子没有离开学堂,费用方面将基本保持原来水平。这样算下来,家长省去了两倍的资金投入。

2.信任。古人请家教或是把孩子送给师父来教,大多是“入门弟子”。一旦被收留,父母则让孩子以师为父,把孩子未来交由师父来掌握。这种心态使孩子也能完全信任老师,以最大的诚心来学习老师的东西。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想要超过老师,必须先把老师的东西掌握,最后才能超越。即使那时请老师也是收费的,比如孔子收徒弟也要收几条干肉做学费。可是在现在很多家庭在送孩子出来后,又不能信任老师,充满了担心害怕。这种不放心会影响孩子在学堂的学习和生活。因此,相互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3.坦诚的交流。每个孩子根植于家庭,如果有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老师需要帮助孩子,更要了解父母与家庭交往的问题。治病除根,聪明的家长会认真反思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孩子可以在新环境里进步,家长也能通过自身的反省发现问题,进而努力做出调整,减少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4.家庭后台系统的支持。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他属于整个家庭和家族的。孩子能送来学堂即使不能做到家里每个人的支持,至少也不被反对。因此,学堂招生时也提醒家长送孩子来时,要取得家庭意见的统一,不要因为孩子的上学,造成家庭关系的破裂。很多情况下,说服一个人很难,更何况自己都还搞不清楚时。但是人的内心感受往往并没有错,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智慧手段,做到两不相伤,又利于孩子就要因人而异了。但是如果刻意隐瞒、说谎等强行把孩子送入学堂的,我们发现最后都带回家了,伤害了孩子、父母、和学堂三方。

二、自己教孩子要注意什么?

1.看懂孩子。孩子们大都是“心理学高手”,尤其是面对妈妈,他们很容易把握大人的情绪变化,把大人唬的团团转。大人却未必能把握了孩子。因为孩子生下来学习的第一门课就是“研究大人的表情、语气和动作”,不然他就学不会讲话和做事。往往一个家庭里的孩子都有相似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习以为常的事情,还会注意到吗?所以说是“熟视无睹”。如果跳不出固有的模式,不能脱离开,就永远看不懂孩子。为什么别人能发现孩子的问题?因为那不是他的孩子,反过来你可能很容易发现别人孩子的问题。所以要在情感上与孩子脱离,思想上意识到孩子是要成为他自己,从行为上还要以冷淡的方式与他交往,做不到这些,就看不懂自己的孩子。

人最难放弃的是情感上的需求。孩子是属于自己的,这种观念特别深刻,正是这一点,父母常常被情感左右而看不到事实的真相。当孩子与别人产生冲突时,谁愿意承认是自己孩子的错误?孩子越是在自己身边,越离不开自己。自己越看越舍不得,情感就越深,当满眼深情时,你怎么看到孩子真正的样子呢?

2.自省和行动中觉知。自己是什么样子,自己的思考有哪些问题,自己做的事情会有什么影响?想要看懂自己,其实更需要借助他人的眼光,如果这个人还能无保留地指点和批评自己就更能帮助自己。

自省,就是要提醒自己有哪些缺点,在互动中会影响孩子;自己有哪些优点,可以有意识地去表现出来,以供孩子学习到。如果家长自以为什么都好,那就是糊涂;反过来,自以为什么都不行,为什么还要教孩子呢?

觉知,就是要在每件事进行前、进行时及时察觉是否有问题,一旦有错就及时叫停,检查自己行为上的不对之处,以防事情一错再错。这种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在一次次的错误当中练出来的。如果只顾自己开心不去觉知,孩子就会被带入错误的轮回。

如果你是一个对别人的错误“无法原谅”,却对自己的错误可以“接受”,那么这样的人最好不要自己教孩子。因为一个具有自省和觉知的人,往往是“无法容忍自己的错误”,却可以原谅别人的错误。从心态上讲,这类人就是“小心眼的人”和“太聪明的人”。所以家长应该“显得愚笨些”,才是真正的“智慧”。

3.时刻不忘教育孩子的目的,采取合适的引导手段。孩子是不同的,家长是不一样的,家庭模式和问题各不相同。总是记得孩子需要什么,需要家长做什么来改变。当自己念念分明时,别人的一切都与我们无关了。

别人认再多的字,会唱再多的歌,会玩多少种游戏,会练多少种拳式,见识过多少新鲜事,都与我们的教育无关。在周围人的影响之下,才能看出我们是否对自己的教育目的有足够的定力。尤其是曾经支持自己的人离开,打击甚至抵毁你的时候,你是否能够坚信自己是对的,自己的路是正确的,自己是不是对自己的事业有强烈的热情。

把孩子带在身边,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具体可以看《超速学习法》,校长将每个阶段都讲得很清楚。在理论上可以很容易记住那些“知识”,但在实际操作时,能不能真正体会和坚持做下去,就要看自己的毅力了。

引导孩子,需要跑在孩子前面。好比是向导,如果自己都跑不过游客,难道还要让别人作自己的向导?孩子在身体成长阶段,必须能在熟悉各种训练手段的同时,自己能亲自体验其效用。如果连孩子的身体素质都跟不上,怎么让孩子臣服?如果自己没有体验,怎么知道训练的结果如何?有位家长提到,在假期想让孩子坚持洗衣服习惯,可是孩子就是不服,即使孩子被迫洗了,也就是敷衍了事。后来才知道,这个家长特别“爱孩子”,买的许多衣服从来都没穿过,给孩子一次买了20双袜子。而在学堂老师要求孩子自己选两套衣服和鞋袜,定期换洗,孩子是体会到“有必要洗”,而在家里是“没必要洗”。家长需要学会怎么“对付孩子”,才不会被孩子搞得一团糟。

4.教育技术上的学习和完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其实只是孩子成长之树上的枝叶,根子如果长得不壮的话,在知识和技能上的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

关于语言学习能力,往往是家长“非常希望孩子学好英语”,主动要求,或是强迫孩子学习,导致孩子不但没有兴趣,反而出现厌学情绪。有一位家长非常渴望孩子有表演和表达能力,就每次外出时逼孩子去给大家表演,孩子总是体会到一种“失败感”,以至于后来到学堂一点自信心都没有。有的家长又特别想让孩子学好英语,就按自己的方式逼孩子上培训班,据说这个孩子在培训班里都是爬在桌子上玩过一节节课的。而他在英语方面的厌学情绪非常重。在学堂里,这种不自信的孩子慢慢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开始一点点的主动表达;而那个不愿学英语的孩子竟然也愿意开口讲英语了。

在心理和行为调整方面的引导技术,依赖于自己能否看透孩子的伎俩。曾经有位家长深深感叹,和孩子在一起,简直要像特工一样“斗智斗勇”,一不小心就被抓了现形。很多时候孩子犯错时,并不能仅仅去纠错,而是要发现孩子犯错的原因。能不能发现自身因素对孩子犯错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关键,因为这可能是问题的根源。如果只去“教育孩子”,而自己却不去改变,最终孩子也教育不好。因为家长正在做非常坏的示范:“只找别人的毛病而不管自己”。

自己的问题,只有自己知道答案。把孩子送给别人教还是自己来教,也只有自己通过思考,做出最合适的决定。祝愿在自助教育的路上,大家选择好自己的角色,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机会。

后续分享文章三:

文章三:面对学堂,家长需要改变“对立性思维”为“共赢性思维”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御今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