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公主经》七大信念如何落地?(上)

2021.6.8,心蕙老师在清一联盟读书会分享《公主经七大信念如何落地?》,以下是文字稿(上)。


 观看PPT、收听音频请点击下图




大家晚上好,很高兴能够借由“清一联盟读书会”的平台与大家交流学习。

首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叫徐心蕙,有幸于2012年入读今日学堂,六年后从清一书院毕业,之后加入同蔚学堂,目前是同蔚学堂国际今日/清一塾备考班的带班老师。今天我想要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公主经七大信念如何落地?” 

成为新教育教师以来,我常常被问及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选择做新教育老师?甚至多年前,我和同班同学们立下此目标的时候,就常常被问起。

我记得那时候,山长会给我们很多的机会参与学习山长的各种成人培训,我们总能接触到许许多多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当这些叔叔阿姨听说我们班级的同学未来的目标都是成为新教育老师时,总感到十分诧异。

其中一部分人觉得我们被“洗脑”了,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少,所以眼光狭窄,不然怎么不去赚大钱呢?他们总会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等你们长大了就好了,长大之后就不会这么想了”。

而另外一些观点,则是认为我们之所以选择成为新教育老师,是因为我们“无路可走”,简而言之,就是新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无法良好适应和融入这个社会,因此我们不得不做出这样一个选择,在他们看来,我们就像是一只只“孤芳自赏”的“井底之蛙”,十分可笑。

许多年过去了,我们等来了“长大”的这一天,当初放在我们心中的目标成为了我们所选择的生活;挂在教室墙上那一张张梦想板上的憧憬,也慢慢照进了现实。成为新教育老师是否是“走投无路”的选择?我相信时间和事实会解答一切。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为什么选择成为新教育老师?

细细想来,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很幸运的遇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老师,无论是我在进入今日之前就读的体制,还是进入今日之后,亲自指导过我的山长、刘老师、朱云龙老师、白易老师、赵刚老师及今日所有的老师。

通过这些老师的引导,我的眼界得以拓宽,我发现人生原来可以有这种活法;通过日常观察到老师们的一言一行,我发现这是我所想要成为的人;通过与老师互动中切身感受到老师对我们的付出,我的内心唯有敬佩与感恩。

但我知道,我所得到的这些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那些我所没有看见的地方,有许多孩子因为遇到了“无明”的“老师”,心理上留下了终生阴影。

与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孩子相比,我是何其幸运,遇到了这样一群真正的“人师”。我珍惜和感恩我所得到的一切,而我认为报答师恩的最好方式,就是将我从老师们这里得到的爱与善意,通过我的力量,传播给更多的人。

这是我选择成为新教育老师的原因。我的目标,是成为像山长一样的老师。这条路上,我也遇到过挫折,内心出现过动摇。但每当这个时候,回想过去老师们给予的教导,感受到眼下班级孩子对我表达的欢迎,以及每周末接到的曾经带过的孩子打来的电话,还有无数家长对我表达的支持,这些所有的能量都是一直促使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成为新教育老师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我可以从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学习他的闪光点,他们始终激励着我继续向前。

一名真正的新教育教师,需要教给学生什么?

前段时间,我和一位曾一同在清一书院学习过的同学碰巧交流了这个话题。这位同学目前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前不久收到了世界排名前十的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常春藤盟校的录取通知书。他比我进入今日的时间更早一些,在国内体制只读了小学一年级,从今日离开后,到了加拿大的高中学习。他从一开始对于各科学习的不适应到成为名副其实的学霸,考取帝国理工,前后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

他的经历与我不同,他身处多伦多排名前十的高中,周围不乏“优秀”的教育资源及伙伴,他切身体验了“外面的世界”。而我周围的圈子相对更加单纯一些,一直都处在新教育圈。

虽然所处环境不同,但是我们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即今日学堂、学堂老师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东西并不是现在许多家长追捧的语言学习、单项学科突破、证书考试等,而是信念的传递,帮助我们真正获得内在品质的提升。

这便是今日学堂最重要的价值——心理行为教育。同时也是今天我想要给大家分享的主题内容。 

其实山长及今日老师一直都在不断对外分享今日的心理行为教育,无论是公开的各类博文、公众号、示范课资料,还是山长开办的各项培训学习。近年来,山长更是非常具体的将今日心理行为教育的核心信念细化整理,汇聚成了《公主经》、《王子经》等(以下简称《公主经》)公开分享。山长也多次强调,今日的招生标准及两校PK,会重点考核学生对于这七大信念的理解及实践。

在我看来,一个孩子如果能够不断将自己的行为对照《公主经》时刻自省修正,逐步落实这七大信念,无论进入今日与否,他的人生都将是非常精彩的。

虽然山长已经在《公主经》中将这七大信念十分详细的进行了文字说明,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位立体的公主形象。但根据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观察,许多家长和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往往只是“看个热闹”,或是“有口无心”的“念经”,自然无法实操。

接下来,我会从我个人的经历出发,通过我过去在今日学习的学生身份、目前带班引导孩子的教师身份、以及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我作为孩子的身份。从这三个角度,与大家共同探讨:

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如何践行《公主经》的七大信念?如何让这些信念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从而成就他们的人生?


公主经第一:明志

我的人生,要用来玩一个最伟大,最精彩的游戏。

我的选择,是要成为中国公主,成为中国女性的榜样。

我要帮助中国人,获得全世界的尊重和喜爱。

我喜欢并享受我选择的目标!

我愿意为此付出我生命的一切。

我不会因为报酬而选择工作,我愿意为理想而付出人生。

在中国,能够为理想和目标而工作的女人,万中无一!

我就是这万选之一!

中国公主事业,就是我的选择!

我在这里,我是中国公主!

我承担中国公主的责任,捍卫中国公主的荣誉!

做最好的中国人,就是我生命最好的报酬!



  信念解析  

这一条信念的核心,是为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帮助孩子明确人生的意义。以此为基础,才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后续的引导及行为纠偏。就像是在导航上输入自己的目的地,有了目的地之后,才能找寻清晰的路线。正因为有着目标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该往哪里走,才能避免被沿途不相关的事物打扰,如果不小心迷失了自我,回忆起我们的目的地能更快的帮助我们迷途知返,步入正轨。 


01 每个灵魂都希望完成伟大的使命 

回想九年前我刚参加今日夏令营的时候,虽然现在的我记不清老师的每一节课具体讲了什么,但我始终记得那时候促使我坚定选择入读今日学堂的原因,是我通过老师们的智慧开示,发现我的人生除了考试还能有别的价值,“原来我的人生还可以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每个灵魂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其使命和意义,那些在各行各业的杰出者正是找寻了自己生命意义的人。正如袁隆平院士坦言:他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他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梦想,梦想也指引着他不断前行,终其一生,直至离去。 
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探索和找寻自己生命的意义,树立理想和目标。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观察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当课程中谈及有关灵魂使命人生意义等话题时,在场所有学生的眼睛都是闪着光的,这种光芒十分耀眼,同时他们的身体会不自觉的前倾,很专注的聆听着老师的讲解,全场屏息凝神,原本孩子们上课时会有的小动作、跑神等通通不见了。甚至我会感受到整个教室的空气是凝固的,空气中都不存在任何的杂音,而从老师口中说出的每个字都掷地有声
一个孩子最快乐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当问及孩子们这个问题、观察他们平日的一言一行,所有孩子用语言或行动给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当自己获得突破的时候。在那个时候,孩子们的脸上所展现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这种喜悦无法通过任何的物质满足而替代,用孩子们的话来说,这是比吃一顿大餐、打一次游戏要快乐无数倍的事情。仅仅一次简单的学习或运动突破都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如此充沛的喜悦,那么比这更大的突破,例如“帮助中国人,获得全世界的尊重和喜爱”这么精彩的游戏一定会让孩子不亦乐乎。为什么常常有人说新教育的孩子和外面多数孩子的精气神不一样?可能是因为在新教育里的孩子们获得了一次次突破,他们的身上是发自灵魂的喜悦。

从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就能看出,每个灵魂都希望获得成就感,都希望能够成就自己的人生去完成一项伟大的使命。这是每个灵魂来到这个世界的初衷,但如果没有引导,灵魂迷失了方向,就可能会用一些奇怪的方式来让自己获得成就感。


02 “迷失”的灵魂何去何从? 

前不久我了解到一档节目,节目重点聚焦在中国某城市的派出所日常案件的处理。其中有一集专门讲述了当下青少年的一些“迷惑”行为。
节目的一开头就出现了一具尸体,这是一具衣着完好的男尸,死者出生于04年。经过警方的多方调查,揭开了他的死因,这位青少年和A朋友出去喝酒,酒醉后A朋友打电话让B朋友来接青少年回家,在AB两位朋友交接期间有一段“空白”,没有人陪伴在醉酒少年身边,根据监控视频显示,正是这段时间,青少年走进了旁边的楼梯间,由于醉酒神志不清,不小心跌落楼梯,撞击后脑,刚刚跌落不久,青少年的腹腔还有明显的呼吸特征,不久后便失去了生命体征。当民警打电话给少年的家属时,电话的那头传来的是无尽的悲鸣与哀痛。如果这位少年得到了正确的引导,他一定不会选择通过饮酒的方式自我麻痹,试图在意识不清的状态中幻想和感受自我价值。也完全可以避免这一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
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事件也数不胜数。四五年前,网络上突然出现了一群网红,这些网红吸引人的卖点在于她们来自一个独特的群体,叫做“00后宝妈”,她们的年龄在14~17岁不等,通过分享自己的怀孕、与孩子互动等过程,吸引了大批粉丝,这让同为00后的我大为震惊。
我很幸运,没有像他们一样迷失在这些对我目前的人生没有价值的事件当中,我没有妄图通过虚幻的游戏、网络或是情感、物质、用化学药剂自我麻痹等方式来获得成就感,但这并不是因为我比他们强在哪里,而是因为我得到了明师的指导,我才发现我可以用我的人生去做一件与众不同的事情——我可以去捍卫中国女性的荣誉,成为中国女性的榜样,这远比上述的那些奇怪的方式有趣的多。
我相信,如果他们也有和我一样的机会,他们也一定会想要玩这样一个最伟大的游戏。 
综上,《公主经》第一:“明志”的价值不可估量,这能够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会走向什么样的高度。
在具体的引导和实操中,应该如何将这一信念更好的落地呢?
 
  实操落地  
01 山长给我们的示范
多年以来,山长一直在用他的行动给作为学生的我们示范一种有着远大志向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不同于大部分人所习惯的明志方式——每天把理想挂在嘴边。山长并不怎么用言语来描绘他的理想,甚至现在的我回想起来,也不太能够清楚的总结出山长的某个理想具体是什么。山长的博客介绍中,一直写有他的个人愿望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能发扬广大 ,这确实是山长一直以来在做的事情,但山长的理想好像不仅仅只是这样,好像还有比这更宏大的愿景,以至于我无法用语言来概述,好像怎么说都有失偏颇。
既然我并不能清晰的表达出山长的理想和志向究竟是什么,我又是怎么感受到山长给我们示范了一种“远大志向”的人生呢? 
首先,山长的眼界和心胸格局,时刻都在聚焦这整个世界,而非一己私利。
山长非常关注世界上各个地方的情况及信息动态,更重要的是,山长会将这些信息整合,总结出他所看到的目前世界面临的机会或问题,做出切实的解决方案。
例如前几年一带一路政策推出后,山长发现小语种人才是未来时代的重要资源,因此调整了今日的教学方向,逐步形成了目前的三语高中(清一大学少年班);眼下中国传统武术正一步步走向衰退,所谓“世界武术比赛”的评判的标准竟然同“体操打分”一般。山长不希望看到宝贵的传统武术文化没落,开办了武道馆,通过用传统武术获得世界冠军的方式,重振传武……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无论是山长与我们互动中的沟通内容,还是山长在实际行动中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为了国家或是世界变得更好。因此,虽然我不能明晰山长的大愿具体是什么,但山长给我们示范了:我们的人生应该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所有行动的前提都应该以此为出发点。 
其次,山长无时无刻都在承担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我能够很明确的感受到,山长以中国人的身份为荣,山长的身上拥有作为中国人的使命感。
记得山长在2014年的博文《山中对》中,对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自卑感有着十分透彻的解析。7年前的中国与今日的中国不同,随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当今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几年前却是截然相反的状态。虽然山长早早就看到国人对于民族文化的不自信,但是山长依然选择去坚守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心,并用行动去捍卫。这种坚守体现在今日学堂的创办及教学内容安排上,甚至是更早以前,山长在武大的课堂上关于经典古籍的讲解。几十年来,山长对于国家的捍卫始终如一。眼下,山长依然继续在通过教育、武道、医疗等方式,帮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山长用他的行动给我们示范了“我要帮助中国人,获得全世界的尊重和喜爱。做最好的中国人,就是我生命最好的报酬!” 


02 老师如何引导孩子

①帮助孩子拓宽眼界
通过上述的案例,能够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想去完成某项伟大的使命,而是他们不知道人生还可以有这样的选择。就像是井底之蛙一般,这只青蛙从来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自然会满足于现状。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追随山长的脚步,给孩子示范一种为了远大理想而活的人生,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不断带领孩子们了解到这个世界上那些有着伟大抱负的人,他们是怎么思考,怎么做事的。正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我们的世界才得以在各个方面不断发展。借此,激发孩子们思考和明确属于他们自己的志向。 
②时刻聚焦目标
远大的理想固然是自我激励的良好手段,但有的时候,志向过于“远大”也会让孩子们觉得遥不可及,逐而淡忘理想,被日常生活中无关的事情吸引注意。这个时候,就需要教育者帮助孩子们梳理和聚焦目标,将孩子的关注点转移到与其理想相关的短期目标中,每个目标的达成都意味着离最终的理想更进一步。
山长就非常善于帮助学生规划清晰的短期目标。例如我在今日学习时参与的与大学生辩论、百人组手战、三个月获得世界武术锦标赛金牌等;还有近年来的语言突破、武道馆冲击世界冠军等。

在实际的带班中,不断强化孩子们的目标意识也能够更顺利的进行行为纠偏。例如目前我所带班级的孩子是以备考今日为目标,在日常的学习运动、信念引导中时刻提醒他们对标今日的标准,孩子们的状态便很容易被激发,正因为有着目标的“鞭策”,我们的班级也和学堂其他目标不够迫切的班级状态形成了明显差异。 


03 家长如何助力孩子 

①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眼界
最近山长的培训课中,出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有一批在今日/清一塾学习近两年的女生在思考自己的择偶标准时提到:另一半一定要有很多钱,而且金钱的数量从百亿起步,她们甚至开始计算购买豪宅、豪车具体需要多少钱。
这样的价值观显然有违七大信念中的“明志”。一群年龄只有12、13岁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世俗的观念和目标?而与他们入读时间差不多的公主班的学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信念?
显然,要树立一个孩子的志向,光有老师的示范和引导是远远不够的,父母的格局对孩子的影响是更为深远的。 
上学期我所带的班级成立之初,许多家长对于新教育的理念不太了解,往往将关注点放在孩子吃了什么、开不开心、有什么需要家里寄的等琐碎的问题上,那个时候班级孩子的整体状态都较为低迷。但随着班级家长关注点的转变,孩子的状态也有了明显起色,开始有了“精神追求”。
年初放假回家时,我见到了一个好朋友的父亲,刚一见面,这位叔叔就问我有没有想好以后在哪里买房?户口落在哪里?这让我一时语塞,不知该怎么回答,因为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我的父母也从来没和我讨论过类似话题,我父母关心的是我有没有全然把心思放在学生的身上?我是不是每天都在做提升自己的事情?我想,如果我的父母和这位叔叔一样,我也很有可能把关注点放在类似问题上,不会想到我要用自己的生命为世界创造什么价值。这也让我突然理解了周围大部分同龄人,为什么表现的毫无“斗志”。 
②家长:找到优秀的老师,全然信任和支持
如果家长自身拥有远大理想,这当然是对孩子的最佳示范。倘若不行,家长最好帮助孩子找到这方面做得较好的老师,全然支持孩子以老师为榜样,成为像老师那样的人。
但往往有的家长喜欢和老师唱反调,听到孩子说起对于老师的尊敬或喜爱,担心老师把孩子抢走了,就故意和老师反着来,试图争夺对孩子的控制权。过去的清黑就是这么做的。
比上述行为更缓和一些的做法,是老师给孩子传递一套信念系统,家长不去跟进,反而继续给孩子灌输自己的信念系统,例如老师告诉孩子你要做万里挑一的人,就要突破自我,家长说突破太累太辛苦了,还是别做了,休息一下吧。这种家长对于老师没有什么敌意,但也很障碍孩子的成长。
最好的做法是家长和孩子一起落实老师传递的信念系统,如果做不到,就不要用自己的信念影响孩子,而是可以承认自己的不足,告诉孩子以老师的为准,爸爸妈妈信任老师,树立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孩子也会自动向老师的能量靠齐。


公主经第二:执行

理想是用来实现的,目标是用来达成的。

我有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决心。

我每天都在为实现我的理想而行动。

我要付出我所有,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信念解析  

这一信念的背后,所强调的是在拥有了目标的指引之下,还需要配合上切实的行动,也可以总结为让孩子具备踏实的品质。正如《道德经》所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01 目标是做出来的 

曾经一次和朱老师的谈话中,老师的引导让我对于“执行”的信念印象深刻。

当时朱老师结合我的某个目标,提出了问题:我认为什么时候开始帮助他人是合适的?我回答到:等自己的能力提升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我再去帮助别人,因为这样才能够给别人带来价值。朱老师继续追问“马云是先成为中国首富之后再去创办淘宝,帮助他人,还是先有了帮助他人的心态和行动,最终才成为了中国首富?”听到这里,我脑海中的固有观念瞬间被击溃,我这才发现,想要实现我的目标,不应该等待自己“准备好了”,因为那个时刻永远都不会到来,只有用行动去做,才有可能达成目标。

有一句话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想也是同样的道理。 

曾经一次成人培训课上,山长提出过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事业?许多人开始侃侃而谈“寻找”目标的方法,但山长却引导我们发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目标如果要去找就没有,真正的目标是做出来的。

例如新教育有今天的规模,可能并不是山长最初创办今日所设定的目标,那个时候山长可能也没有想过今天会是怎样。仅仅是因为张钟瑞在幼儿园出现了问题,山长为了解决他的问题,开办了今日学堂,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山长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教育才得以一步步走到今天。在这过程中每一个目标的实现并不是靠头脑层面想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的做了出来,回过头才发现已经完成了很多目标。

 

02 当代年轻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现状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教育模式,都对孩子的学习更为关注,忽视了对于孩子实际的做事能力、执行能力的培养。也造成了大部分年轻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现状。

例如几年前的一次冬令营,有一个孩子动手拼装了一个简易书架,他的爸爸知道这件事后高兴坏了,十分激动地将照片分享给亲朋好友,原因是这孩子在家从来没有做过事,现在竟然会拼柜子了。这孩子可不是什么“问题儿童”,而是在我国某教育大省中顶尖学校蝉联年级第一的孩子。

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现代多数年轻人的心境也更为浮躁,前不久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信用卡欠债总额高达799.43亿,平均债务达到人均收入的18.5倍。其中大部分借款来自年轻人。年轻人花样众多,为了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还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拼团炫富”。例如多人共同出钱订好一间豪华酒店,每个人轮流进去拍照,秩序井然。

据我在周围了解到的情况,许多年轻人明明已经成年,却不具备独立养活自己的能力,一边拿着父母给的钱,一边又对这些钱“嗤之以鼻”,觉得金额太少,入不了他们的眼。毕竟他们的出手十分阔绰,随便做个发型都要成百上千。 

如果说一个人的目标是要做世界首富、亿万富翁,虽然相比第一条信念的“远大理想”俗了一点,但如果他真的用行动去执行,也能获得超越一般人的成就。可惜,目前的社会现状是大部分人具备“高目标”的眼光,却没有付出相应的努力,因此只能通过一些奇怪的方式来“达成”他们的目标,例如上述的借贷。


  实操落地  
01 山长给我们的示范

对于大部分的读书人或是教育者来说,很容易具有一种“书生气”,与人交流时口若悬河,实操起来却无从下手。

记得当年外出和大学生联队辩论时,山长顺便带我们见了几位武汉大学有名的“名嘴”,见面前山长跟我们分享了许多这些老师的成就,让我们对于这一次的会面颇感期待。但实际见面之后,我们却傻眼了,这些学者教授确实很能说,一通“引经据典”、“天花乱坠”,但我们完全听不懂他们表达的核心重点是什么,再仔细了解一下他们的实际生活,好像和他们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可能是因为当时年龄还小,思维层次还无法理解吧。毕竟我也是几年后的某次课程中听山长提起当年的见面才知道,原来坐在他身边和他有着亲密互动的几位女大学生并不仅仅是他的学生,还是他的情人。

相比之下,山长虽然在各项领域造诣颇深,也是一位资深的教育家,但是山长却不具备这种虚浮的“书生气”,山长是一个实打实的执行者。

山长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么多人的敬佩,比山长有着“远大志向”更重要的是山长“知行合一”,山长在与我们沟通中所提到的信念,都是他自身切实做到了的。 

山长教我们要时刻做出与目标相符的行动,这就是他的日常生活。山长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我们从未见过山长有“闲下来”的时间。如果山长处理完了手头的事务,总会将剩下的时间用来教我们练功,或是上课,带我们出去玩等。

山长想要创办一所顶尖的中华大学,帮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这不只是说说而已,今日学堂的每一步发展和规划都在朝此目标前进,上述关于“明志”部分就提到了相关事件,这里便不再重复。

02 老师如何引导孩子
①行动比言语更重要

目前的中国体制教育,往往容易培养出缺乏行动能力的孩子,其中不乏很多优秀的学生,在学习方面他们能够取得超越一般人的成绩,“中国学生善于考试”的形象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但我们会发现许多孩子在获得学业成功的同时,却不具备相应的做事能力,今天的大学生中,仍有很多人会选择把脏衣服寄回家或是放假带回家交给父母清洗,而不是自己动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学校及家庭的教育模式导致,学校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实际执行情况。

例如体制内也会有很多的思政课用来弘扬正能量。我还记得我的小学语文课本就有很多传递正面价值观的课文,教导学生向善、助人。但是体制的教学模式将这些价值观的学习变成了学生们“纸上谈兵”的应付考试,并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很容易养成“言行不一”的习惯,毕竟只要考分高就足够了。 

作为新教育的践行者,我们需要从体制的问题中反思自身,如果用体制的教学模式来传递这七大信念——只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能否讲的头头是道,却不去觉察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是否与之相符。那么我们的教学本质上也与体制无异。

因此,相比于关注学生的言语,我们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实际行动中,我们也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记得这一届备考班成立初期,很多孩子在犯错之后都会像写保证书一般,信誓旦旦的告诉我“老师我再也不会这样了,我要改变”,但这个时候我往往会告诉孩子“我不看你怎么说,我只看你怎么做。哪怕你不用语言告诉我你要改变,只要你的行为做出了改进,老师和同学们都能观察到的。”久而久之,当孩子们发现没法用语言“忽悠人”,就只好把功夫花在行动上了。 

②生活处处是教育

记得在明德一班一次全班性的引导中,朱老师对我们说出了一句让我铭记终生的话——“生活处处是教育”。那个时候我只是从道理上好像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但是这几年的实际带班,让我对这句话的体验愈加深刻。 

大部分人的观念中总会认为上课很重要,只有上课才能学到有价值的东西。正是这一信念的存在,会让他们忽视生活中的成长机会,好像只要离开课堂就不再需要学习进步一样。

相比于课堂上老师对于各项材料的讲解,生活中根据学生的具体行为进行的引导和分析往往具有更大的价值,给学生带来的帮助也远远超过前者。

课堂就像是给学生指明了一个方向,而生活教育则是帮助学生明确应该如何一步步走向最终目的地。 

这段时间,我们班孩子在帮学堂菜地干活,一次干活时,老师提出最近准备种一批新的菜,询问孩子们有没有想吃的菜,老师可以提供种子,请孩子们帮忙播种。其中一个孩子很俏皮的接话说“为什么要种,种了我们也吃不到”(觉得吃不到的原因是他们对于今年考取今日充满自信)听上去这就像是一个孩子的玩笑一般,甚至你可以说她对自己的目标实现有坚定信心,但这句话背后所隐藏的信念实际上违反公主经的价值观。我们要帮助孩子在生活中执行公主经的信念,就需要帮她进行信念的纠偏。 

“为什么要种,种了我们也吃不到”这句话背后其实蕴含以下潜台词:

第一,“只有在我能吃到菜的情况下我才愿意种。”、“我享受别人劳动成果理所应当,但我不愿意为他人提供相应服务。”——我不愿意付出,我只考虑我自己。(违反第七条“能群”)

第二,这个孩子并没有考虑到在此之前,她没有为自己吃到的一菜一饭付出努力,却享受到了果实。——如果她具备理性,就会发现自己所得的一切是由别人的付出带来的,按照平等的宇宙规律,自己也应该为他人播种。(违反第三条“理性”)

因此,在这孩子刚说完这句话时,我打趣的问她“你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叫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么想的话,你还能得到今天的生活吗?他们是不是应该把你的饭菜抢来说’不许你吃,这是我种的’?”听到这里,这孩子不好意思的笑了,我接着问她“既然你得到了前人付出的结果,难道你不想为你的后人留下些什么吗?”有了前期多次的引导和铺垫,该学生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信念出现了偏差,当下就主动投入到了干活的状态中,不再有之前的犹豫。

03 家长如何助力孩子 

①重视孩子的执行力

作为家长,应该将关注点放在孩子的言行举止,帮助孩子将课程所学落在实处,做到“接地气”。

例如山长不仅仅是教给明慧服务他人的概念,还让明慧通过给学员供餐、到泰国当地水果摊贩处打工等方式落实这一品质的培养。相比 于明慧“学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山长更重视明慧“做出了什么”。

回忆我父母从小对我的教育,他们对我的学习一直不大关注,这方面主要是我自己在管理。他们更关注的是我的个人品德,如有违反家教,严厉处置。他们从来没有因为我的学习名列前茅而放我一马,在这方面,我从小也没少挨打。现在回想起来我不仅没有心理阴影,反而觉得“打得好”,正因为他们重视我的一言一行,才让今天的我养成了自我反思,谨言慎行的习惯。 

②榜样示范

教学过程中,我会遇到一些对于父母缺乏敬畏心的孩子,深入了解后,这些孩子的成长经历都比较类似,他们的父母往往会给他们提出一定的要求,但是父母自身的行为却与此背离,这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言行不一致,不仅内心不尊重父母这样的做法,同时孩子自身也缺乏对于目标的执行力,因为孩子的潜意识会认为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人,而我是他们的孩子,自然和他们一样。

与此同时,我也观察到许多孩子行为转变的源头来自父母的榜样示范。

20年初疫情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网课学习,许多经历过的老师都知道网课学习难以组织,学生的状态也较为散漫。当时我所带的备考班孩子整体状态却较为不错,后期开学时他们不仅没有出现状态的下滑,反而很快适应了班级节奏。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网课期间班级的部分孩子帮助老师分担了管理班级的工作。其中有一个孩子的表现尤其突出,她的状态甚至比放假前更好,经营者意识很强,每天她都会主动组织小组成员学习,向老师汇报小组情况,对于一些“玩失踪”的同学,她会很细致的打许多电话,给到该同学家长,督促其完成学习目标。为什么这个孩子的状态突然出现了提高?原因是在那期间,她的爸爸竞选成为了班级家长的新一任班长,开展组织家长进行各种活动,这个孩子就此受到了激励,行为便出现了转变。


公主经第三:理性

宇宙间一切事物,

皆是按照宇宙规律来运行的。

一切事物皆有其产生的原因。

我用理性来理解宇宙的变化,

而不用个人的喜恶,来判断周遭发生的事物。

我要放弃俗人的价值判断,情感判断习惯。

我只用事实判断来理解我周围的世界。

假如我想实现我期待的结果,

我会用符合目标要求的正确行动,来开启创造之因。

我不可能用妄想,等待,乞求,辱骂等方式,来获得想要的结果!



  信念解析  

理性可以总结为“用事实判断来理解这个世界”,以及具备清晰的思考能力,足以明辨是非。理性能够帮助我们选择那些真正对目标有价值的事情去做,避免被不相关的事务干扰,让我们更有效率的达成目标。

01 不理性有何体现? 

年轻人普遍的追星现象、崇尚“饭圈文化”,就是“不理性”的典型案例。当代追星人“偶像众多”,他们紧跟当下潮流,做到了“月抛”偶像。

多数情况下仅仅因为对方长得好看,缺乏进一步的考察了解,就轻易将其作为自己的“偶像”,追星现象近乎疯狂:为自己的偶像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大价钱为其打榜、买代言,自己的生活入不敷出,却为某些日赚208W的偶像付诸一切,打抱不平。

正因追星群体的不理性,明星偶像的门槛越来越低,细细深究才发现拥有神一般光环的偶像idol本质上私生活混乱、素质低下。稍微清醒一些的粉丝大呼“塌房”,快速找到下一位偶像,重复上述操作,循环往复,也并非理性。一些执着的粉丝则沉迷其中继续为这些偶像“洗地”。前不久某选秀节目某选手被爆出其父母涉嫌黄赌毒,该选手面临退赛,粉丝纷纷卖惨觉得自家哥哥太可怜,凭什么不让他出道?不少网友指出“别卖惨了,谁来可怜缉毒警察?”该选手粉丝却说出惊天言论回怼“那些人死了就死了呗,有什么好可怜的”这背后的潜台词仿佛在说“缉毒警察只是失去生命,哥哥失去的可能是出道位啊!”

 

02 缺乏理性,贻害终生

两性关系为例,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目前需要步入婚姻关系,准备寻找一位终生伴侣,这是他的目标。因此,从理性的角度出发,他必然需要全方位考察分析彼此是否合适,彼此是否能够维持稳定的关系,同时结合周围团队的建议,慎重选择,这才是实现目标的最佳方式。 

反观当代年轻人的择偶模式,他们把感情当做了一场游戏,仅仅相识几天就决定和对方“终生厮守”,在感情中遍体鳞伤后又快速找到“下家”,身边伴侣的不断更换已经成为常态。最终,他们又难以走出这些感情经历,遗憾终生。 

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平均每年,全球约有4800万女性进行人工流产,中国人工流产次数高达1300万人次,位居世界第一,且数据在持续增长中。在这1300万人的数据中,一半女性年龄不到25岁。

人流给女性造成的破坏不仅是身体,精神的伤害更是远远超出肉体。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有过人流经历的女性,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是没有经历的4倍,自杀率达到5倍。 

如果具备理性的思考判断,完全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惨剧,但可惜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并不重视理性,疯狂和混乱屹然占据上风。


  实操落地  

01 山长给我们的示范

山长的身上,有着超越一般人的理性。山长总能站在更高的维度看待和分析问题,直达事物本质。相信看过山长文章或是参加山长课程的人一定都对山长思维的清晰和深度感到惊叹,这里便不再赘述。 

一方面,山长会给我们示范他对各类事件的分析过程,帮助我们提升思维;另一方面,山长自身具备无时无刻都在思考的习惯,同时也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一习惯。

例如我们的学习材料多数来源于生活中发生的某个事件。记得在高中部期间的一个傍晚,山长神秘兮兮的带我们去了当地的广场上,我们感到很奇怪:“广场上这么多人,又这么嘈杂,难道山长要在这里讲课?山长带我们来干嘛呢?”只见山长指着远处一群正在跳广场舞的阿姨,让我们根据她们每个人不同的行为特征,回答山长提出各种问题,考察我们的观察及思考能力,同时带领我们分析她们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生活遭遇。


02 老师如何引导孩子
①因果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些小一点的孩子还不足以进行思维训练,应该怎么培养他们的“理性”呢?

通过我的个人经验,帮助孩子从小了解因果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除了在一些课程中让孩子们了解到因果故事,清晰的看到事件人物种下的什么因得到了哪些相应的结果之外,在日常的事件中也要帮助学生用因果思维看待自己的处境。

例如我们班级孩子最初面对自己违反规则得到的不好结果,总会认为是别人的错误,而非反思自身。这就是典型的不理性也不具备因果思维。要破除他们这种受害者的模式,就需要老师介入引导。

“上课时间不遵守纪律,提醒三次后需要出教室待5分钟”这一规则举例。

引导过程中要让孩子意识到是自己的选择导致自己出教室待5分钟,而不是别人在“暗中加害”,如果他不希望在教室外面站着,不是去抱怨或是产生情绪,而是更改自己的选择。沟通过程需要帮助孩子理清以下事实:

第一,规则是全班同学共同商议制定的,包括自己。如果后期对规则有异议可以提出更改,交由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但在规则更改之前,需要执行这一规则。

第二,规则是提前制定好的,并不是临时决定的,每个人都在事件发生之前知道违反规则会导致的结果。

第三,解析规则与违反规则的结果之间(这条规则本身)存在的因果关系:

上课时间教室是用来学习的,如果选择做与学习相关事情,可以在教室进行。

如果表现出不遵守学习纪律的行为,说明你现在不太想学习,因此更适合去教室外面,在那里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 

综上,对于这条规则,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选择空间,每个人也都知道不同选择的背后会得到的相应结果。因此,是因为你在明知要出教室的情况下选择了违反纪律,就应该理性面对自己的结果。如果你在体验了教室外的感受后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下一次你可以更改选择,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当类似的“因果思维”引导渗透在生活各处时,孩子的理性思考能力也会逐步培养出来。记得一次周日,我无意听见了班级一个孩子和家长的通话,谈及他本周因为违反规则承担的某项责任,我原本以为孩子会抱怨,但他却很平静的告诉父母“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导致的,因为我明明可以怎样做(事件相关),但是我没有那么做。”

②强调事实判断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养成“事实判断”的习惯。

而培养学生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前提,是老师本身要具备这样的特点。根据学生们的反馈,体制内许多教师对待学生的心态,容易陷入对优等生的偏爱中,本质上这是一种情感判断,教师在“优等生”的“滤镜”之下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视而不见,这种模式对班级中的任何学生都没有好处,教师本人也无法得到学生的尊重。

于我个人而言,更应该通过孩子的实际行动来判断孩子当下的状态,随着每个孩子状态的不断变化,给予适时的肯定或是建议,语言表达时以事实为主。例如当某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高时,可以给予事实肯定“我看到你目前在学习时更加专注,这帮助你的学习进度获得了提升”而非情感判断“你是最厉害的,你是最聪明的”,事实判断会让学生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也能够从内心接受老师对自己的指导。 

本学期开学,我们班级一位女生“春心萌动”,对另外一个班级的某男生有了感觉,临近青春期这是正常现象,但是这股能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该女生的日常生活,整天魂不守舍,郁郁寡欢,也没心思提升自己,总在盘算着和那位男生有关的事情,在她的幻想中,该男生是世上最优秀的男神,自己的真命天子。

借由一次契机,我引导她认清了现实的“残酷”,就此破灭了她的幻想。整个沟通过程较长,简单总结出以下核心内容:

首先,帮她意识到自己目前状态产生的原因是上帝为了让人类繁衍生息而在每个人体内植入的生物密码开始启动。询问她是否现在打算生孩子,做妈妈了?女生意识到了体内能量的来源,并清醒的表明自己目前还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

其次,通过男生的实际表现,帮助她分析她的“男神”是否真的能给她带来幸福?两人的性格是否合适?例如:该男生明知女生喜欢自己,却故意找这位女生询问其他女生的联系方式,还在背后有一些不尊重这位女生的言论。分析过后,女生发现事实根本不是自己幻想的那样,眼前的男生根本配不上自己。

最后,告诉女生“春心萌动”是很正常的,但如果真的希望找到一位优秀的伴侣,眼下最佳的做法是将宝贵的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因为你的层级决定了未来你可挑选的伴侣的层级。

这一次引导过后,该女生的状态有了明显提高,不再受到相关事件的干扰,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03 家长如何助力孩子 

家长自身,需要做到理性,亲子关系中很容易陷入“情感判断”的误区,在没有觉知的情况下,家长会与孩子建立“共生”情绪,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身的状态随孩子的表现起伏。因为“你是我的孩子”,家长也很难理性看待孩子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状态对于亲子双方都是负担。

作为家长,需要理性看待孩子与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灵魂给他的人生做出的安排,同时将关注点放在自身的目标上。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也应该根据孩子的事实表现,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不是活在自己对孩子的美好幻想中。 

除此之外,在从小对孩子的教育中,不应该去娇宠孩子,无条件给予孩子想要的一切。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孩子,往往不具备理性的思考能力,他们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理所当然,只要他想,别人就应该满足他的需求。

学堂有一个孩子刚来时,吃早饭时间没有在吃饭,而是在座位上大哭,一边哭一边叫着“馒头”。大家都很纳闷,上前了解才知道这孩子想吃馒头,却没有人给他送到碗里来,所以他委屈的哭了。

家长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中,可以通过设立规则的方式强化孩子的因果思维;同时,如果孩子想得到某样东西,必须付出相应的行动,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愿中国有真教育,
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
愿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发扬光大。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同蔚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