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如何帮助孩子成为有价值的人(下)

本文根据同蔚学堂应慧玲老师11月6日在清一新教育联盟群分享内容整理而成,本期发布的是第二部分:家长如何抓住千年一遇的机会,帮助孩子和家庭改变命运,帮助国家和民族改变命运?


三、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成为有价值的人?

 

新教育的前景很美好。但是,有不少家长跟我感叹,新教育这条路不好走。不好走在哪里?对孩子、对家长的要求都很高,必须有不断自我提升的愿望和行动,整个家庭要形成合力,给予孩子源源不断的能量支持。

如果家长自己不想学习进步,只想着把孩子送进学堂,希望十年二十年后,孩子就自动变成了一个文化精英,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山长家的三个孩子,静慧,钟瑞和明慧,也没有谁是躺在父母的光环下舒舒服服、顺顺利利就变成现在这么优秀的。

今日学堂成立15年,就像一辆高速列车,过程中不断加速,中途有上车也有下车的,能坚持一路跟着山长、跟着学堂走下来的家庭,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很大的福报。

作为家长,您真的准备好跟孩子一起学习提升了吗?您真的准备好帮助孩子,改变家族和民族命运了吗?

如果您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念,那么,我们可以一起同行,并且,我也有以下几个建议。


 

建议一,培养孩子的诚敬心。


01  诚敬心的重要性


今日学堂14字校训,就是“仁、孝、忠、信、礼、义、和、诚、智、敬、恕、勇、毅、俭”。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诚、敬、恕,这三个字是今日学堂最重要的价值观。

有一个现象,孩子进入学堂后,有的进步速度很快,有的却很缓慢。其中的原因当然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是否具有诚敬心。

一个有诚敬心的孩子,哪怕刚开始基础不够好,各方面能力比较弱,但由于努力和踏实,日积月累,稳步提升,会越来越优秀。相反,一个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的孩子,哪怕能力暂时突出,但一定走不远。

可见,诚敬心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前提。


02  什么是“诚”?


,是诚实,对自己诚实,对他人诚实。

■ 对他人诚实

互联网时代信息透明,这是一个骗不了人的时代,做了坏事会传播得很快,很有可能就被打入黑名单,没有人再找你合作,因此,诚实是这个时代最基本的素质,是一个人获得机会的前提条件。这是对别人要诚实。


■ 对自己诚实

《道德经》里说“圣人病病,是以不病。”

意思是圣人会不断挑自己的问题,并不断改正,因此变得越来越完美。或者说,一个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不断自我修正,因此他才成为了圣人。几乎所有精英身上都具备这样的特点。

什么是圣人?王阳明说:人人皆有良知,人人皆是圣人。

既然大家本质上都是圣人,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大多数都是普通人,精英只是少数呢?原因就是大多数人无法做到对自己“诚”,遇到困哪喜欢逃避,喜欢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那么不管我们看不看得见,困难和障碍就会一直在那里。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圣人、成为精英,就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勇敢地面对和改正自己的问题。


■ 孩子为什么会不诚实?

在孩子小的时候,他是没有评判心的,不会有强烈的好坏对错的标签。举一个例子。

同蔚有一个六岁的孩子,有一次上课时,她非常坦诚地说自己的问题:“早上打扫公共卫生时,我看到小A同学在旁边玩,我没有去提醒他,等到自己快打扫完才告诉他赶紧打扫,马上要上课了。原因就是我希望自己打扫得比他快,不要被他超过。”

有些孩子可以很坦然地承认和接受自己的不足,但有些孩子面对自己的问题时,他们的反应模式要么是沉默,要么就是撒谎。

如果看后面这种孩子的家庭教养模式,就会发现家长希望孩子很完美、很优秀,但不能坦诚地接纳、面对孩子的不足,并且对孩子的问题也没有认真对待,帮助他去修正。

那么孩子一方面就会认为,有问题是不好的,是不对的,这样的自己是不被喜欢的,另一方面,由于无法从家长这里获得支持和帮助,他就逐渐关上了心门,不愿意向家长说真心话,或者通过撒谎来掩饰自己。

但如果家长告诉孩子:有问题不怕,有不足没关系,爸爸妈妈跟你一样也有不足,让我们一起努力改变。

孩子就会觉得,有问题没关系,去改就好了,也能放心、坦然地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所以,一个诚实的孩子,一定是一个被接纳、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的孩子。

因此,家长不妨时常去觉知,把孩子当成一面镜子照一照自己的内心:


当孩子有不足时,有没有担心、焦虑和恐惧?有没有在焦虑和恐惧的驱使下,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包括粗暴的语言、不满的情绪、暴力的行为等)强迫孩子?

如果有,那么孩子就容易变成一个逃避、不诚实的人,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把一个圣人变成了庸人、俗人。


■ 怎样帮助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

同蔚学堂有一个6岁的孩子,因为违反规则要做600个马车轮子。当时大家在二楼上课,他一个人在一楼垫子上做。过了四十多分钟,他上楼说做完了,但是眼神躲闪,也没有出汗,呼吸很平静。老师指出他没有做完,这个孩子很要面子,也为了逃避,一口咬定自己做完了,老师没有继续追究下去。但是第二天班会课上,这个孩子突然主动承认自己撒谎了,并且课后主动补完了600个马车轮子。

这个孩子为什么会主动承认呢?

这是因为开学一个多月,学堂不断在孩子心目中强化“诚实”的价值观,孩子也感受到了做一个诚实的人不仅自己更开心,也会更受人喜欢和欢迎,所以,他希望自己做一个诚实的人,他的内心不接受自己的逃避。

那么,这种氛围是怎样营造出来的呢?

首先,老师会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老师也一样,爸爸妈妈也是一样,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么,一个诚实的人会怎么做呢?就是承认自己的问题,并且努力去改变。

这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足,也让孩子看到学堂的要求:诚实,有成长愿心(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其次,当孩子出现不诚实的行为时,老师首先要了解事实真相是什么,做到公平公正,接下来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可以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承担相应的行为后果,比如把剩下的运动补完,也可以选择不承认,但是后果要严重很多,比如运动量翻倍。

正常情况下,孩子都会选择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承担相应的行为后果,当孩子这么做时,老师也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


当然,这种方式仅限于年龄比较小,觉知力和自省能力不足的孩子。如果孩子思维心性各方面都比较好,那么可以通过心理引导和自我反思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03  什么是“敬”?

 

,就是谦卑恭敬。

谦卑恭敬不是表面上的客气,见面就鞠躬,行礼之类的,而是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愿意虚心向对方学习,这样的人不会高高在上,而会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


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水往低处流。一个谦卑的人,能量会自动流向他,让他获得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有一个学生,刚进学堂时很不起眼,身体瘦弱,也没别的孩子那种聪明机灵劲,各方面能力都比较靠后,但一个学期后,他的心性、能力明显比班级里其他同龄孩子高出一截。

这个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老师很有恭敬心,老师让他做什么,就会老老实实去做,不打折扣。

比如他的英语基础不好,学习进度慢,发音很不标准,老师让他大声跟读《新概念1》,每句话跟读10遍,他会很大声地一句一句地跟读。

这个学期,老师发现,他的发音明显比其他孩子都好,学习进度也比其他孩子要快。

所以说,一个孩子有恭敬心是很大的福气。


 没有恭敬心的孩子有怎样的特征呢?

一种就是看起来就很自大自满,非常自以为是,跟他说什么都听不进去。

比如有的孩子鄙视、看不起父母,或者在父母面前不懂得服从,横挑鼻子竖挑眼,指挥父母围着自己团团转,这样的孩子就是没有恭敬心的。这样的家庭已经阴阳失序,孩子不像孩子,家长不像家长。

还有的孩子做事不认真,运动不认真,当老师和同学提醒他时,他的反应不是自己错了,而是一脸的不情愿,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这些行为都是非常没有恭敬心的表现。

另一种缺乏恭敬心的行为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这种孩子表面上可能很配合,但心里有自己另外一套想法。并不是因为他的方式更合理更有效,或者他很有想法很有主见,而是觉得按照自己的做法更舒服,可以让自己停留在舒适区里。

有一个孩子平时看起来很乖很听话,但老师连续几天发现她打扫卫生区都特别慢,并且很不干净。老师问她,她很不情愿地承认,她每次打扫卫生都在糊弄,地随便扫一下,也懒得拖。


■ 学生为什么要对老师有恭敬心?

如果一个学生把自己放在比老师还高的位置,成长进步速度都会很缓慢。

不是老师不愿意教,而是他不按照老师说的去做,或者虽然做了,但是打很大的折扣,那么他的收获就很有限。

而一个有恭敬心的学生,他内心明白,没有老师的指导,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就无法更好地成长提升,因此,他会全然地信任老师,按照老师说的去做,而不是怀疑、质疑老师。

并不是老师什么都是对的,而是要承认老师确实比自己水平高,看问题更深入,更全面,也更长远,对自己更有帮助。如果认为老师水平不够,那最好赶紧离开,另寻明师。而不是一边质疑老师,一边又呆在这里,这就是内心不合一,白白浪费生命。

记得山长对清心课的学员说过:五年之内不要质疑他,老老实实跟着山长学习。真正按照山长说的去做的学员就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思维和心性就有了进步,反而一些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水平很高的人,因为不敬师,慢慢离这个圈子越来越远,水平也没有什么长进。

可见,谦卑恭敬不是老师要面子,让学生恭恭敬敬地装样子哄老师高兴,而是学生成长提升的需要,一个不敬师的人,是在断自己的慧命。


■ 家长以怎样的心态面对老师和学堂?

作为家长,如果选择了一个新教育学堂和老师,最好的选择就是全然地信任和支持。事实证明,那些对学堂和老师信任度高的家长,孩子成长进步就比较快,相反,孩子就容易停滞不前,因为孩子的能量与家长息息相关。

有的家长自己没什么主意,听到别人说好,他就觉得好,听到别人有质疑,他就开始担心和焦虑,对老师没有坚定的信任,结果往往会伤害自己的孩子,孩子的状态就会起伏不定。


■ 如何培养孩子的恭敬心和感恩心?

如果孩子想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想干什么都得到纵容时,他很容易变得狂妄,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理所当然地应该围着自己转,父母只是他的奴仆,他怎么可能生出感恩心和恭敬心呢?

这样的孩子内心是没有力量的,他把自己放在很高的位置,对父母是鄙视,瞧不起的,就承接不到父母的能量。

相反,如果孩子从小得到家庭和父母的严格管教,做事有规矩,想要什么都必须付出努力,他才会体会到一切来之不易,才可能珍惜得到和拥有的一切,感恩父母对自己的帮助和付出,尊重父母的言行。

他不会随意评判、要求父母,不会对父母挑三拣四,就可以顺利地承接到来自父母的能量,人生也会更加顺利,也会更加成功。



建议二,是舍得让孩子吃苦。


如果问各位家长一个问题:你愿意把孩子培养成狮子还是羊?相信家长们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但很不幸的是,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把孩子培养成了“羊孩子”。


01  “羊孩子”有怎样的特征?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羊群效应”。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把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


羊最大的特点就是盲从,盲目跟随,原因就是不会思考,还有内心恐惧,认为跟在别人后面才是安全的。比如有些人喜欢跟风,别人去哪里玩他也去,别人买什么他跟着买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学钢琴,我家孩子也要学钢琴。这都是典型的盲从。

羊孩子也有类似的特征。

■ 特征一,很乖很听话,但是没有想法和主见。

羊孩子喜欢迎合家长和老师,喜欢跟在别人后面,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跟。

并且不尊重客观事实,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不管对还是错,只会跟着感觉走。

比如有的孩子上课回答问题喜欢重复别人的答案,她们经常说的话就是,“我跟XX的一样”,哪怕举例子,都只是把别人的例子拿过来稍微改一下。

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会告诉她,不能重复别人的话,要举不同的例子,用这种方式让孩子学会主动思考。


■ 特征二,行为被动,缺乏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

自己的事情做不好,团队的事情不关心。

这个学期同蔚开设了6-9岁的小班,老师发现这些孩子普遍有这个特点。比如早上体育委员带队集体跑步热身十圈,体育委员数错了圈数,结果一群孩子跟在后面附和体育委员,其实他们中没有一个人知道到底跑了几圈。


02  “羊孩子”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看着鲜活的小生命一天天长大,相信每位家长都有美好的憧憬,希望孩子健康快乐、优秀卓越,那么,家长是怎样一步一步把孩子培养成“羊”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有心理准备:培养狮子孩子是很难的!

因为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只有狮子父母才能培养出小狮子,如果父母自己就是羊,就只能培养出羊孩子。

并且,就算是狮子父母,也未必能培养出小狮子。


其次,家长身上普通存在的问题:焦虑和纠结。

■ 父母内心很焦虑

当孩子有问题时,焦虑的父母会一味地盯着孩子,不停地告诉孩子你要这样做,你要那样做,恨不得孩子马上改掉问题。当孩子的情况有所好转,家长那颗焦虑的心总算可以缓口气了。当孩子又出现问题了,家长的焦虑又开始了。反反复复,倍受折磨。

其实,孩子的心理行为模式往往来源于家长,家长自身不改变,就无法真正帮助孩子,所以,家长想要孩子改变,最好先从自己入手。并且,就算老师在学堂里帮助孩子调整了心性,但回家后,又很容易恢复到原来的模式中。

比如,有些孩子喜欢丢三落四,家长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方式一:教给孩子一些方法,比如随时检查东西落了没有,早上起来时列一张清单,今天穿了哪些衣服,随时拿出来检查一遍等等。

这些方法有没有用?基本上没有用。因为家长没有看到孩子丢三落四的背后,是因为孩子得到的太多,太容易了,他根本不在乎丢东西,因为丢了一件衣服,他还有很多衣服,家长还会继续给他买。

方式二:告诉孩子:你丢了东西没关系,但是我不会再给你买的,而且你还要把买衣服的钱赚回来还给我们。

孩子如果听进去了,就会记得管理自己的物品,慢慢地就不再丢三落四了。但是这种方式往往仅局限于解决这个问题,还不够彻底。


更高级的方式就是:行不言之教。

有一次,山长、刘老师和张钟瑞出去吃饭,吃完饭离开时,张钟瑞的外套挂在椅背上忘记拿了。出门时,刘老师正要提醒,被山长悄悄地制止了。直到走出很远,山长才回过头,漫不经心地问了张钟瑞一句:“咦?你的外套呢?”张钟瑞听了,立马狂奔回到饭店,拿着外套气喘吁吁地跑回来。

山长没有像很多父母一样,给孩子讲一堆道理,把孩子教训一顿,而是让孩子承担行为后果,孩子对这件事情印象就会非常深刻,比说多少遍道理都有用。


■ 家长内心纠结


纠结一:希望孩子变得优秀,又舍不得孩子吃苦。

中国家长普遍有一种心态,孩子变优秀首先不是为了去帮助国家和社会、不是为了改变世界,只是为了自己过上舒服的日子。

一个移民美国的华裔家庭,大儿子上了藤校。一天,大儿子告诉妈妈,他想去非洲的狮山共和国,帮助那里的人。那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瘟疫蔓延,黑社会横行,每天都会发生多起绑架、枪杀事件,政局不稳定,经常打仗,跟外界几乎没有联系。所以,如果去了那个地方,很难活着回来。妈妈就很担心,不希望大儿子去,她的小儿子在旁边听到了,就问她:”妈妈,你认为我的哥哥不应该去,那你认为谁应该去呢?“妈妈楞住了,她反省:孩子们希望有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自己却希望孩子过更好的生活。

这位妈妈的境界已经算比较高了,她会反思自身的模式,调整和改变自己,但从她身上,仍然可以看到中国人骨子里的观念: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过上好的生活,不希望他们吃苦。

我们大多数中国人骨子里都是喜欢享受厌恶吃苦的,当然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苦。他们会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在意孩子的吃喝,在意孩子心情好不好,会包办孩子的生活起居,帮孩子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比如有的孩子在学堂里,家长经常给孩子寄吃的穿的,不管孩子是不是真的需要,是不是会给孩子和其他同学造成影响,总之,家长找各种理由给孩子寄。

其实,只要正常吃饭,孩子的营养都不会有问题。当然,家长的这些行为也反映出他们内心的焦虑。

因此,很多孩子从小被灌输的价值观就是吃喝玩乐最开心,学习运动做事很辛苦。这样的价值观牢牢地进入孩子内心,孩子的行为就会被动懒散,内心脆弱无能,缺乏主见,这些都是典型的羊孩子的特征。


纠结二:既希望孩子独立坚强,情感上又放不下孩子。

比如喜欢跟孩子玩情感互动,内心其实害怕孩子离开自己,不理自己。

有的妈妈打电话时喜欢问孩子:“宝贝,你想不想妈妈呀?妈妈好想你呀!”

比较理性的孩子还好,如果是一个内心纠结,遇到事情喜欢逃避的孩子,听到妈妈的话,会让他更纠结,更想逃避,逃到妈妈的怀抱里,他就很安全,不用吃苦,不用面对困难了,也就意味着一辈子很可能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妈宝、爸宝,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成为狮子呢?


03  山长是怎样培养孩子的?


■ 从小,山长就用各种方式训练小明慧,让她学会自强。

小明慧三岁时,山长和刘老师带她去爬山,很难爬的山路,小明慧必须靠自己一步一步走过去,不走会被小树枝打屁股,完成目标的奖励是一片小橘子。

平时的运动锻炼,小明慧如果偷懒,会被山长揍,有时山长会故意跟她玩游戏,让明慧抓到山长才能得到一片面包,要知道山长是练武的,一个那么小的孩子想要抓住山长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当然,山长也会故意让明慧抓住一两次。

■ 山长家还有一条明确的规则,就是孩子到了18岁会被赶出家门。

孩子们从小就有了危机意识,必须学会养活自己。

小明慧在泰国时,去过菜场打工,自己找了一份帮水果摊老板卖水果的工作,也给去泰国上课的学员们推销过当地的食品,还经常遭到学员们善意的“刁难”,她都需要学会得体的应对。

我印象很深的,就是今年春节在泰国上课时,我们看到九岁的小明慧每天很早起床,给80、90位学员煮粥、洗菜、切水果、到时间了给大家供餐,吃完饭,明慧还要洗掉所有的碗、盘子,每周只能休息一天。

相比于同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小明慧简直太“不幸”了,比穷人家的孩子过得还苦。但从小严格要求的结果,是山长家的孩子都非常的自立自强,也很优秀,对父母充满了感恩。


04  家长怎样才能培养“小狮子”?


有一句话说:孩子的差距就是父母之间的差距。

山长和刘老师是真正的狮子父母,不断磨练孩子,让孩子逐渐超越同龄人,变得越来越优秀。

而我们大多数家长却很纠结,希望孩子舒舒服服就变得很优秀,事实上,这只能是幻想,孩子只会在舒服享受中变成一个懒惰、懦弱的羊孩子,而不是勇猛精进的小狮子。

因此,想要把孩子培养成狮子,家长首先要具有一颗强大的“狮子之心”,有清晰的培养目标,要舍得通过各种方式磨练孩子,让孩子吃苦。


今日数学突破班的孩子在今年暑假刚刚结束四个月的数学突破之后,家长们没有带着孩子去好好放松享受,而是带着孩子们开启了700公里的长征。

一路上,孩子们需要自己踩点探路,安排住宿和餐饮,每天需要完成几十公里的徒步。有时在绵延的大山里走几个小时都看不到人烟,有时在长达十多公里的盘山公路上一路都是上坡,走得让人绝望。云南的天气变化很快,刚刚还是烈日骄阳,转眼间就是大雨倾盆。暑假里我陪我女儿长征,这些都是亲身体验过的。

有一个有趣的小细节,我女儿徒步时带着手表,几天以后,手表拿下来的地方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手表印,连表带上的小孔都晒出来了,跟旁边的皮肤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当时开玩笑说纹身很简单,只要在身上贴上一些图案,在云南走两天就可以有纹身的效果,说明云南紫外线的强烈程度。

但就是经历过这样的磨砺,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成就感,还体会到学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对在学堂的生活也更加珍惜,对父母更加感恩。



建议三、让孩子成为受人喜欢的人

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不喜欢帮助别人,另一个孩子能力弱一点,但是经常会主动帮助别人。哪一个孩子更受人喜欢呢?

前一个孩子或许会让人羡慕和佩服,毕竟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变得跟别人一样优秀,但显然,后一个孩子会更受人喜欢。


山长曾经说过,在未来,“受人喜欢”是非常重要的素质,比让人敬佩更重要。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合作的时代,你必须让别人看着顺眼,否则没人跟你合作。一个受人喜欢的孩子,会受到团队成员的欢迎,也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上大学时四年如一日,每天打扫宿舍卫生,为室友打开水。不是因为他要去讨好,谄媚室友,而是俞敏洪骨子里就喜欢去帮助别人,为别人服务。

后来俞敏洪创业,他的室友专门从美国辞职回来帮他,并且说:”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让我们一起回中国,共同干新东方吧。”

让人喜欢可以有很多方面。有人靠颜值,有人靠气质,有人靠才华。

不过,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素质,就是像俞敏洪这样,不在乎自己吃亏,愿意无私地为他人服务,给别人方便,让别人开心。这种素质不仅可以让孩子受人喜欢,也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机会

相反,如果一个人过于精明,只喜欢占便宜,不肯吃一点亏,一点点小事都喜欢斤斤计较,只会让别人不舒服,也让自己失去了很多机会。


建议四,扩大孩子的心胸格局。


有一句话说:“心有所大,舞台就有多大。”

一个人的心胸格局决定了他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也决定了他能有多大的成就。

01  怎样培养大心胸、大格局的孩子?

今日学堂和清一学堂培养的是有家国天下的使命,愿意为国家和民族争光,有大心胸大格局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是怎样培养的呢?

在日常学习中,老师帮孩子们选择的都是让他们跟伟大人物共振、扩大心胸格局的材料 。

比如通过阅读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看到自身与伟大人物的差距。

通过深入学习《中国人的气质》,看到中国人及自身的人性弱点,升起改变自身,改变国民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孩子们天天跟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人物共振,每天思考的都是如何做最好的自己,如何帮助家国天下,从他们身上,逐渐就有了高贵昂扬之气。

未来,这些孩子的舞台将会很大,他们会成为最好的中国人,承担起向全世界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使命,让中华文化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02  心胸格局小的人有怎样的特点?

相反,如果一个人眼里每天关注的都是一些细小、琐碎的事情,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遇到一点点小事就伤春悲秋,陷在情绪里出不来,这样的人心胸格局是很小的。

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冰雪聪明,才华出众,但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怜自哀,看到花谢了要哭一场,看到燕子筑窝会怨恨,这样的人生看起来非常丰富多彩,但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还有一种人,有能力,有才华,但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不愿意用自己的才华去帮助和服务更多的人,这样的人心胸格局也是很小的。

比如有些武师身怀绝世武功,但是不愿意传给跟他学了几十年的徒弟,只愿意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儿子又不愿意学,徒弟想学学不了,最终只好带到棺材里,绝世武功失传,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

而山长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武功传授给学生,虚心结交各路武林高手,把自己的学生送给这些武林高手做徒弟,一方面希望成就这些孩子,另一方面也希望这些绝世武功不要失传,真正体现了家国天下的情怀。


03  家长是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小人物”的?

如果家长一天到晚在意孩子心情好不好,吃得怎么样,冷不冷等等,那么孩子就会把很多注意力放在关注自己身上,娇气、纠结、情绪化。女生喜欢八卦闲聊,关注外表打扮,男生会整天把自己关起来玩游戏,小小年纪想着怎么去追女生,这样的孩子心胸格局无疑是很小的,很难获得好的机会,最终度过平庸的一生。


最后,如果家长真正看到了新教育的价值,希望抓住这个千年一遇的机会,帮助孩子和家庭通过新教育改变命运,那么,就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学习提升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给孩子成长提供强大的助力。同时,做新教育平台的支持者和建设者,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也让更多的人因为新教育而受益。


 (完)





愿中国有真教育,

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

愿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能发扬光大。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同蔚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