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什么是真正的吃苦教育?大多数家长其实做错了 【下篇】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一直被很多人作为磨练自己的座右铭,不少家长也会拿此作为训练,甚至是折腾孩子的理由,从小让孩子进行大量的劳动,美名其曰“吃苦训练”,期待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人上人。

但我们也发现,有很多人一辈子辛苦操劳,兢兢业业,每天在恶劣的生产环境下做着繁重的体力活,吃的苦不可谓不多。比如贫困地区大山里的孩子,生活条件艰苦,每天都帮着家里做着辛苦的农活和家务,但绝大多数孩子只能一辈子留在大山里?为何常年的吃苦没有成为人上人,反而一直在底层沦落呢?

因为很多人吃的都是体力的苦。比如古代的徭役,现代的工人,这种苦从古至今都属于最廉价的。更别说在工人将被大量取代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单纯在肉体上下功夫的价值就显得微乎其微了。事实上,吃苦也是讲究方法方式的,不然怎么吃苦都是廉价的。那么什么苦是不廉价的呢?

稻盛和夫说:大多数人对吃苦的含义可能理解的太肤浅。穷,并不是吃苦。穷就是穷,吃苦不是受穷受累的能力。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了某个目标而聚焦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放弃娱乐生活,放弃无效社交,放弃无意义的消费,以及在过程中不被理解的孤独。它本质是一种自控力,自制力,坚持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从稻盛和夫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吃苦不再是因为贫富差异而不得不被动承受的一种状况,而是突破阶层、维持阶层的一种主动选择的方法,本质上是一种逆着人性走的自我管理能力。从实际来看,靠自己成功的富人,也确实往往能比穷人更能吃苦耐劳。我们会看到他富有之后,依然比普通人勤奋,比普通人更能忍受孤独,还更有理想,这才是真正的“吃苦”!

因此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吃苦,不要简单粗暴的在肉体上折磨TA,在物质生活上克扣TA,而是训练他的自我管理能力:目标管理能力、心理和行为管理能力,帮助TA能在符合目标的方向上坚持前行,日复一日的“吃苦”,直到有所成就。

新教育其实每天都在训练孩子“吃苦的能力”,这种吃苦,不是去使劲的折磨孩子,而是帮助孩子养成与常人相反的一些思维和行为习惯。比如思维训练,让孩子独立思考,吃脑力的苦;一日常规,忍耐,克制,吃自律的苦;去除低级娱乐,静心学习,吃寂寞的苦;不断挑战,不甘现状,吃突破的苦……这些苦是逆人性本能的,一般人会本能的回避这些苦,而顺着自己的人性往下走。但我们训练的过程,就是主动选择拥抱这些苦。而这些苦反过来成就了卓越和自强的自己,让一个人真正拥有了成为人上人的基础。

本学期,学塾的大孩子们在锻炼自己方面,又进一步的进行了更新和迭代,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一、愿景可视化,制作梦想版

TREE PLANTING DAY

我们经常看到青春期的孩子会陷入迷茫,背后其实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看到不少孩子经常性树立一个目标,但很多时候只是三分钟热度……因为没有内在愿望的引领,很多孩子不自觉地走上了弯路。对于这些情况,有没有找到目标,并拥有不断清晰化目标的意识,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学塾的大孩子来到学塾之后不捣乱了,热爱学习了,不是没机会,也不是没胆量,而是能量开始聚焦,内在有目标,劲能够往一处使了。入学时就确立的3年大学突破计划是一个中期目标,三年的时间同学们每个学期都在朝着这个目标长期聚焦、持续努力,不断细化。目标从第一年模模糊糊知道要考大学,到第二年明确要去哪一个国家哪一所大学,具体要求是什么。再到第三年的进一步细化,自己要拿多少分,增修哪些学科科目,准备竞赛,选择哪一个专业,未来进入大学时会是什么情景……对于这些内容,班级发起了“愿景可视化,制作梦想板”的实践活动。


不同于以往偏于笼统的梦想板,此次的安排对梦想的各个细节提出更具体的要求,不同时段的目标拆解也更加细化。比如每个人需要描绘出自己在大学的学习场景是怎样的,同学伙伴会是怎样一群人,自己在大学将会留下怎样的高光时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同时梦想板不是未来的一件事情,而是由现在通往过去的桥梁。立足当下,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在明志塾时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在团队中有什么非干不可的一件事,毕业时希望为自己为学塾留下了什么……

在一步步的细节化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之前思考不清楚的问题就清晰起来了,大家普遍燃起了为了未来更美好的自己而努力奋斗的志气。同时老师告诉同学们:梦想可以大声喊出来,因为展示什么都不如展示自己的梦想。我们的心是一个发射站,心中的念头都会像无线电一样发射到整个宇宙,从而影响整个宇宙,对天地万物产生正面或负面的作用。每个人也因此得到一个反作用力,这就是心想事成。因此,梦想制作完成之后,每个人上台在公众面前来说出自己的梦想,向宇宙下订单,接受同学们的祝福。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都得到了强有力的能量。

这就是一个孩子最大的内驱力,对于大孩子来说,想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改造”他们,最终一定会失败。但是如果能够善加调动孩子内在的爱,力量,愿望,往往会发挥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现实生活中的团队轮岗制度,不断突破舒适圈,让每个人都都有机会成为独当一面的人

TREE PLANTING DAY

在历届大学生毕业应聘时,有一家公司一直都是大学生心目中的理想企业:它是快消界的黄埔军校,被称为带薪MBA——不仅薪资待遇高,而且企业培训制度完善,人才成长快。这家公司就是宝洁。有数据显示,现在全球有超过100个大公司的CEO出自宝洁。

宝洁的人才培训体系,称作“721法则”。70即代表个人的成长70%是通过Learn by doing,是在项目中不断尝试去成长;20%部分是由跟其他人沟通讨论,不断Coach(辅导),获得学习成长;剩下的10%是通过课程以及书本的方式去成长的。

换而言之,一个人的成长70%的学习来自实践,20%的学习依靠伙伴,10%的学习者依靠课堂。

宝洁在新人历练的过程中,会有导师、伙伴“一路指导和陪伴”,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请教,获得反馈,改进工作效果。当新人训练出来了,TA又会成为后来新人的导师和伙伴,帮助后来人成长。事实证明,通过这样训练出来的人才不管是留在公司内,或是跳出这个平台,前景都是广阔的。

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大多数人是通过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来获得成长的。听课只能了解一些概念,也就是留下5%;而实践则让人真正把这个能力学到自己身上,也就是留下90%。

换句话说,知识概念可以通过听课看书获得,而能力的习得只能练出来,品质素养需要做出来。

新教育学生做人做事第一、运动第二、学习第三,很多信念(如经营者、领导者)和素养(如公主经)不能只通过上课的方式来教给学生,那样很容易让孩子学会一大推的概念,养成眼高手低,自我感觉良好的习惯。因此,更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去做,特别是青春期的大孩子,渴望通过体验学习,亲身做一遍比听课多遍效果好的多。可惜很多时候家长都寄希望通过说教来让孩子明白道理,不仅收效甚微,还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在学塾,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设立了一个宝贵制度:自我管理。班级管理的权利放在了学生们手上,他们是团队的主人,团队里各方面的事物都是学生们自己实践完成的。当然,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因此生活安排、学习纪律管理、运动训练、活动组织等领域都有相应的功能组负责。老师只是担任导师的角色,不为他们代劳,也不做他们的监工,只在他们有问题求助的时候教他们如何分析和思考,具体问题的解决还是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班级每天都像一个公司一样运作,不同功能组就是不同的部门,都有各自的领域和事情做。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服务别人,同时每个人也都在享受别人提供的服务。

在这个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不断突破自己原来的舒适区。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领导能力都被直接或间接的锻炼出来了。通过做事体验,学生们对老师讲的经营者价值观,现代公民的理念都能更好的理解;小孩子脾气,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都在这种实践中,在整个环境里被调整转化,整个人也成熟成长的更快。两年运行下来,团队越来越默契,同学们生活在其中越来越融洽。


本学期,老师再次给学生们提出新的挑战:轮岗制度,各功能组都换人,每个人都去新的位置上做事。比如原来在生活组管理生活的同学去学习组管理学习,帮助班级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原来活动组的同学去运动组负责安排大家的运动,让同学们在运动上取得新突破。人本性中都有惰性,喜欢停在原来的成就里吃老本的特点。因此,很多时候需要有人推一把,通过不断走出舒适区,来拓展个人能力的边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就是这么练出来的。最终身经百战,当事人就成为了“六边形战士”。

从开学到现在过去一个月了,从观察的情况来看,各个新功能组的管理并没有让班级陷入混乱,相反班级非常平稳的过度,运行有序。甚至在一些领域,比如运动板块,新运动组推行的运动安排,让同学们的运动热情更高涨,进步速度更快。大家笑称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

一群青春期的大孩子,就这么自我管理,自娱自乐,自弹自唱,玩的乐在其中,玩着做着,不知不觉就把很多能力品质学到身上了。


三、时代在变,一些生命的本质是不会变的

TREE PLANTING DAY

在班级制度进行革新的基础上,这段时间,老师带着大孩子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头脑革命,刷新和迭代学生们的一些思想和观念。

首先是ChatGPT的主题研究。对于科技界的热门话题,一方面,大孩子们普遍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这与他们这一代人的生活,职业,教育选择等也息息相关。与其放任学生只是将其当作一个热点八卦来看待,不如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让学生们主动的去研究其背后的逻辑,以及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这个课题以老师布置问题,小组讨论和调研,上台演讲分享,最后老师带领大家集体研讨的方式来展开。这种主动式的学习方式,让大家都非常的有热情,借由研究,大家不得不为科技世界的日新月异感到惊叹。今天是ChatGPT,明天不知道又会是什么技术。如果追着这些技术跑,那么最终迷失的,只会是自己。如果完全不予以理会,自己则会成为一个孤岛。如何取得一种平衡就非常重要。老师引领学生们思考的,就是时代虽然在变,但是有一些本质的东西却是不变的。如果能够守住,那么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其次是通过电影《海蒂和爷爷》带领学生们讨论:那个不变的那个本质是什么?事实上,时代会变,但是我们对自由和被爱的需求都是不变的。没有人能够抵挡纯粹的美景、纯粹的善良、纯粹的自然、纯粹的天性……这些最纯粹的东西不会改变,人心中对纯粹的向往始终如一。

影片《海蒂和爷爷》这部心灵大片,用海蒂前后两种生活方式的对比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那种源自自然的活力,发自天然的善意,肆意翱翔的自由,永不枯竭的关爱和积极,全是人发自内心向往的东西。

科技让我们有了更为开放和广博的视角来探索我们所在的世界,但是最终科技一定是为人服务的。服务于什么?服务于我们的生命本身,


关注我们

TREE PLANTING DAY

明志塾新教育交流QQ群群号:1136766273


往期链接

TREE PLANTING DAY

如何让孩子从小热爱学习?——塑造孩子的内驱力

开学第一课:为孩子装上成长的发动机 【上篇】

教育中的虚实平衡:仰望星空时,记得脚踏实地

一个孩子的良好教养,是TA最大的名片与人脉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明志塾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