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自己没有国王的能力,就不要把孩子教育成“公主”和“王子” ——青春期教育解密系列(三)



01
一、让人深思的青春期案例:身为受害者,家长却是孩子问题的最大缔造者



今天的话题我们从两个让人深思的青春期案例开始说起。

01
案例一:见怪不怪的“王子”和“公主”

在某城市地铁站,一位拖着两个行李箱、背着两个包、还提着两只袋子的中年女人,被身后双手插兜、优哉游哉的十多岁小姑娘,一边推搡脚踹,一边骂骂咧咧。小姑娘趾高气昂,中年女人唯唯诺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富家千金,在使唤自己的保姆佣人。而现实却是,这是一对母女。

妈妈或许是第一次来到大城市,不会坐地铁,上错车、下错站,女儿就此生气,对母亲拳脚相向。现场的路人看不下去,上前劝阻,女孩竟又转身追打路人。目击者威胁说,你再继续打,我就报警了。一直躲躲闪闪的母亲此刻站了出来,没有趁机教育女儿反而安慰起来:没事了没事了,别生气了。









02
案例二:汪九刀刺母案,9年前曾沸腾全国。

24岁的汪佳晶,在日本留学五年,每年学费约20万人民币,每月生活费全靠母亲7000元的工资。母亲节衣缩食,耗尽家中积蓄,甚至不惜贷款供儿子海外求学。可在一次跟母亲索要生活费被拒后,汪佳晶愤而登机回国。

在上海浦东机场见到接机的母亲,汪佳晶的第一句话就是:“钱到底有没有,给不给我?”随后从行李包内拿出两把尖刀,对母亲连刺9刀,母亲一度生命垂危。被捕之后,汪佳晶说:“我就是觉得母亲是在骗我,不是没有钱。我很气愤,就一下子爆发出来了……”

重伤后的母亲非但没有怪罪儿子,反而处处为儿子求情。好不容易等到出院,第一件事就是重新举债,聘请律师为儿子辩护减罪。



这种让人瞠目结舌的案例,每年都在上演。面对这些案例,我们一般都会谴责孩子,同情家长。我们更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在感受当事人的苦楚:一个家长的悲哀,就是付出全部,却养出一个眼里只有自己的孩子。

可以说,天底下对孩子最无私的人就是家长了。但任何事物阴阳两面是同时存在的,也可以说天底下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也是家长。残害有两种方式:直接残害与间接残害。家长满怀爱心,“无私”的给予孩子一切,不是必然会换来孩子的感恩;更多时候换来的是孩子的理所当然,自我中心。家长的“爱心”与“忍让”,塑造的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孩子,让这样的孩子习惯用自我中心的方式来处理问题。除此之外,他不知道其他更好的方式可以解决问题,因为家长没有教他。家长的“爱”是短视的,狭隘的,也是自私的。

所以,从结果上看,孩子直接伤害了家长;从原因上看,家长间接伤害了孩子。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长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家长。上面案例中看上去的受害者,其实也是施害者。在这样的事件里,家长和孩子都输了,没有赢家。

那么在孩子的青春期教育中,家长常见的误区是什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可以做些什么?什么是共生?中国家庭中常见的共生问题,会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它是障碍孩子找到自己身份的原因?我们如何从自然中学习生而弗有的智慧?现实世界中,那些成功的父母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些是本篇主要讨论的问题。


01
二、没有国王的能力,却把自己的孩子捧成“王子”和“公主”的“家长国王们”


青春期孩子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自我中心与迷茫、依赖与叛逆、懒散与偏激、早恋与对谁都无所谓、网瘾等等问题,让家长们措手不及。这些虽然在孩子身上显现,但根源主要在父母身上。是家长早期家庭教育方式的错误,滞后出现在孩子身上。这里就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为例。

以自我为中心的典型表现是任性,说话做事总是从自己角度出发,不考虑他人,就像上面案例中孩子展现的那样。一个任性的孩子是怎么长出来的?——娇宠出来的!家长把孩子当作家庭的中心,围着孩子转捧出来的。在孩子小的时候过于宠爱,不愿意让孩子受苦,不愿意磨练孩子。看在眼里的哪儿都是优点,甚至把孩子身上的问题也当成可爱去欣赏,给予孩子非理性的夸奖和赞赏,为孩子编织了一个虚假世界,而非真实的世界。让孩子以为自己真的什么都很棒很优秀,世界就是围着自己转的。

但由于从小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和磨练,孩子除了自我感觉良好外,能力实际上并没有增长,各方面能力相比同龄人都要差很多。等孩子到外面的世界后发现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除了家长外没有人围着他转,就容易造成表面上很自我、但骨子里很自卑。

自我中心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是就是脾气大,所谓“公主病”,“王子病”。这个其实是很无理,是很不受人喜欢的,通常会让他人觉得不舒服、甚至厌恶,很难获得真正的伙伴或朋友,和别人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人际关系差是必然的结果。但他会认为是别人不理解自己,而不是自己的问题。在现实世界受的挫,会促使孩子逃回家在父母面前补回来。或者用各种攻击,抱怨,挑剔来掩盖自己的无能。

我相信在给予孩子宠爱的时候,没有家长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这样的人。但家长很多时候的确做着这种南辕北辙的事情,孩子的未来就在家长的手里一点点被塑造出来。


02
三、真正的公主、王子是训练出来的,是承担责任出来的,而不是捧出来的


家长希望孩子成为王子和公主。那么真正的王子公主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是训练出来的,而且大量的训练,是从小承担责任担出来的,而不是给他童话故事幻想出来、呵护出来的。迪斯尼的电影讲述了很多王子公主的成长故事,我们看迪斯尼电影怎么拍的?

白雪公主的付出,善良、勤劳,愿意做很多事情,为小矮人做饭,她也因此获得小矮人的爱戴和保护。这是在教孩子善良、懂得付出和关心他人。

狮子王更是一个典型的成长故事,王子辛巴不能逃避自己的责任,需要面对错误,承担责任,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王。这是在教孩子责任与自强。

迪斯尼电影里没有哪个正派角色是自我中心,公主脾气的,都是在展现成长、责任与荣誉。家长看了这些电影,但并未把成长的精神教给孩子,更多时候在给孩子编织了一个梦幻,让他做公主和王子,其他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等着人来服务就够了。

这些娇宠出来的孩子更像迪斯尼影片里的反派人物:比如更像《灰姑娘》里后妈的两个女儿。除了享受,什么都不会做,甚至连对人基本的关心都不会。唱的歌很难听,别人恨不得捂住耳朵,但自己却感觉良好,后妈也很欣赏。什么都不用付出,但是后妈会为她们满足一切,甚至不惜用打击别人,用阴谋诡计来获得水晶鞋和当皇后的机会……这样的孩子因为其内心的自负与自我中心,以及真实生活中的无能和懦弱,青春期必然过不了。自我中心的来源就是后妈,那个看不见孩子身上的缺点,百般娇宠的母亲。

中国古代教子有一个原则:我一定要教训我的孩子,因为我不希望他出去被别人教训。家长自己给孩子训练的越多,他出去获得别人的喜欢和尊重就越多,别人会称赞我们的孩子,这就是在给孩子铺路,因此做父母的,就算孩子再好,也一定要看到孩子有很多毛病,并且一点点帮助孩子改过来。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不会真正有人有责任去教训孩子。训练孩子是家长责无旁贷的责任,所谓“子不教,父之过。”

比如在我们家,孩子有问题就要改,赌气摆脸色要被打屁股,不能用赌气摆脸色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出去很讨人嫌。而且“不求比别人好,但是不能比别人差”,“别人行,你也行”。在我眼里,孩子成人比成材更重要。但有多少孩子会因为摆脸色而被教训呢?所以,要解决孩子的青春期问题,首先需要改变的是父母。

首先要解决家长的权威性问题。比如家长要营造出长幼有序的家庭环境,家长在其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不应该是低俗的,家长要教导孩子理性思维,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责任、目标和价值观等等。

其次要解决家长的自尊和独立问题。比如在大多数情况下,母亲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度相对比父亲更高,但因为很多母亲自身情感依赖的问题,往往会和孩子共生。所谓共生,在科学上原指两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依生存。放到家庭里,则指家长和孩子过度依恋彼此,家长为孩子活,孩子为家长活,双方都失去了自己。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在谈到中国家庭的共生问题时说:“一些女性因为没有人生,所以只好生人,生了人之后,孩子的人生就成为了自己的人生。不夸张地说,怀孕时孩子“寄生”在妈妈的肚子里,当孩子出生后,妈妈又“寄生”在孩子的人生里。把自己的人生压在了孩子的身上,你已经没有了自己,永远都是孩子,总是为如何当一个好妈妈而焦虑。事实上,你若不做好自己,没去过一个独立的、自主的人生,是无法成为好妈妈的。”

最后要解决家长的价值观和家庭的能量场问题,特别是在于父母在日常行为中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而不是嘴上说的价值观。家庭能量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哪怕不是住在一起、不常见面,孩子为了得到家族的认可往往会不自觉的选择与家族能量进行共振,可见父母责任之重大。

做父母之不易,正如《与神对话》中所说“家长的道路向 来是很艰苦的道路,也许是最艰苦的”。不过一动分阴阳,我们也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反过来想这个事情,孩子给我们设置的如此多的考验,正是来帮助家长进行提升和进步的,所以才说“孩子是父母最好的礼物”。 


03
四、家长的出路:天道“生而弗有”的智慧

“生而弗有”,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引申在教育上,意思就是孩子是家长生出来的,但家长不去占有孩子。“生而有”还是“生而弗有”,是人跟动物的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

自然界里遵循的是天道原则,是“生而弗有”的规则。比如豹子妈妈会在小豹子两岁时离开,让它独自面对危险的世界,以此训练小豹子独立生存的能力。有的小豹子固然会生存不下来,但更多的小豹子因此获得成长,变得更强,让整个豹子物种在自然界获得强劲的生存能力。这就是天道。

人类社会中遵循的是人道原则,很多家长是“生而有”的规则。像现在很多的家长,对小孩子都有非常大的负担,经常会承担一些不该他承担的责任。因为家长有“我”心,当“我的”思想出来了之后,就会投射到孩子身上去,认为孩子是我的。越是认为我要给孩子做些什么,留些什么,孩子就越无能。如果豹子妈妈天天照顾小豹子会是什么结果?小豹子无法成长出来,注定被自然淘汰。而人类社会中,这只无能的“豹子”却可以依赖“啃老”生存下来,就像现在很多啃老族一样。

把“我”心放下,把责任交还给孩子自己。豹子妈妈做的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把小豹子放到“死地”,它可能还有生的机会;如果紧紧护着孩子不放手,不给孩子面对困难的机会,最终孩子会到处都是困难,处处碰壁,举步维艰。

“生而弗有”的精神,对于做父母的非常重要。有了孩子,天天要提醒自己一句话:“孩子借由我来到这个世界,但他不是我的,他属于他自己,将来属于社会。作为父母,我应该放手,帮助他学会拥抱社会。

而要摆脱和破除共生模式,家长必须要做到自尊尊人,有自己生命的责任和荣誉。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和自己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事业,所以家长要把焦点放在自己的人生使命和事业上,能够不甘于平庸、追求上进、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这是自尊。同时把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锻炼孩子让孩子尽早独立,让孩子去追求他自己的人生使命,这是尊人。

当然,这很难,但一旦做到就很了不起。父母就算心里面关心孩子,也要装成“残酷”的样子。去关注自己的成长,而不是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是比照着家长来活Ta自己的。所以,家长要过好自己的日子,家长过得越精彩,越有个性,越活出人生的魅力来,孩子越可能像你期待的样子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04
五、现实案例示范

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和荣誉? 做个自尊、自强、有尊严的家长


案例1:东莞超级富豪-东莞上市公司易事特董事长何思模的育子之道:

https://www.sohu.com/a/334521508_200153


案例2:15岁西班牙女王的“养成计划”

https://mp.weixin.qq.com/s/Om1cAG27hEyua7ALQDFOJA


孩子青春期问题的根源在父母自身,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其次改变自己的行为,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不断展示积极正确的价值观,赢得孩子的爱和敬重,让孩子从小生活在和谐有序的家庭能量场之中,孩子就容易避免和走出青春期问题。


05
往期链接


从小给孩子一个高的自我期待,是解决诸多行为问题的关键

关注生命教育,让孩子远离空心病

幼儿问题行为调整,让孩子不要成为熊孩子

青春期问题解决的关键:塑造学生认同的身份认定——青春期教育解密系列 二

抓根思维:青春期乱象根源何在?——青春期教育解密系列(一)


06
关注我们


明志塾新教育交流QQ群群号:1136766273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明志塾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