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鼓励孩子远离低俗文化的侵袭,成为和别人不一样的人【内含视频】


半个世纪以前,人本主义思想家们曾宣告一场伟大觉醒即将到来:人类即将开启启蒙生活的黄金时代,会变得更加理性、更加高尚,会怀着更高的目的而活着;人们会超越名利、富贵而去追求个人价值和自我的实现。

然而,世界并没有依照这个趋势发展,物质的充盈并没有让我们走出满足欲望的洪涝,自动的进入精神的领域,反而人在欲望中越陷越深。涉在时代的狂潮里,不少人进入了消费主义和流行文化的陷阱里,丧失了对于严肃作品的耐心,也丧失了对于精神提升的渴望。人的时间分配给了网购、短视频和娱乐上。而不是阅读,学习和沉思上。更少有人跟自己谈谈心,哪怕是觉察自己的内心。


低俗文化的蓬勃发展,实则是因为我们被诱导和欺骗,栖息在一个充斥着不断变幻、虚假的物质需求的社会中。事实上,逃避内心空虚的快乐犹如绽放在夜空中的烟花一样转瞬即逝,而相比之下,人和人之间心与心的交流、自我的一次沉思,或是阅读经典与作者产生的思想共鸣,这些所带来的心灵顿悟,却可以一直地滋养我们,为我们提供面对世界的能量和勇气。

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我们的孩子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我们希望在这个喧嚣的、娱乐至死的时代,学生们都能在心底保持一份赤子之心,保留一份用心感受世界和表达严肃情感的能力。也保持一份敞开自己柔软的内心、与人进行真诚交流的能力。保留一份静心阅读的能力,也保留能够欣赏这个世界高雅文化的能力。


主题一:音乐鉴赏,提高学生的精神品味,什么是“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于耳”?



青春期的学生大都喜欢玩音乐,背后深层的心理就是通过音乐来定义自己,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寻找一种“酷酷的感觉”。音乐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表达自我,定义我是谁的方式,而不是真的想要成为音乐家。

学塾的学生们个性都比较活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爱好,其中有不少同学也喜欢音乐,并在社团俱乐部里成立了音乐社。钢琴、吉他、小提琴、萨克斯、尤克里里、手鼓、架子鼓等都是他们拿来玩的工具,也有的人喜欢唱歌,热爱跳舞……但由于现在的音乐文化鱼龙混杂,如果没有良好的引导,很容易在音乐中迷失方向,将低俗的音乐作为追逐迷恋的对象,将肤浅的音乐作为表达自己酷的方式。音乐跟电影一样,都是精神产品。电影需要好好选择和解析,音乐也是如此。


我们的引导首先来自于资深音乐人的经验之谈。在年初的游学中,家长们特别安排了当地的顶级乐队跟学生们交流。成员都是几十年醉心其中,并且取得一定成就的音乐人,娴熟的技艺让学生们佩服,手把手的指导也让学生们的弹奏水平明显提升。不过此次交流,学生们印象最深的还是几位音乐人分享的关于做音乐的心得和建议——除非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否则不建议将音乐作为事业来追求。因为想要用音乐求生存,太辛苦了。而如果把音乐定位于兴趣则会更多享受到音乐本身的快乐。

这些肺腑之言,句句真切,让学生们看到身为专业音乐人“酷酷的”背后,其实并没有舞台上看起来的那么酷,对于学生想通过音乐找酷的心理有了很直接的引导。

引导之二则来自于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品味,让音乐回到本来的样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服务于精神品质的提升。这是山长在音乐课上教给我们的智慧。学期内,学塾逐步配备齐全了音响设备,老师也有机会带着学生们一起进行视听的盛宴:音乐鉴赏课。

音乐的本质就是抒发情感,我们听音乐就是跟音乐中的情感共振。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与怎样的情感能量共振?是高能量的情感,还是低能量的?无疑,我们会选择前者。那么哪种音乐有这样的能量?就是古典音乐。

其实古典音乐的翻译不够准确,给人一种过时的刻板印象。古典音乐的英文原词是“Classical Music”,更准确的意思是“经典音乐”。遗憾的是,受低俗文化的影响,学生们大都对过时的东西没有什么良好的印象。此次鉴赏过程中,通过对比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差别,学生们第一次领略到了古典音乐之美,其中的变化万千,或打开人的心胸,或带来宁静。当晚音乐课结束后,有的同学坐在教室里久久不愿离去,说终于明白了什么叫余音绕梁不绝于耳,非常期待下次的音乐课。


每个人都有向好之心,也都渴望领略美好的事物,青春期的学生也是如此。如果他们之前没有这么做,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所以只能盲目摸索。如果有人能够把更好的世界展示给他们,大家是愿意欣然向往的。在音乐鉴赏这一点上就是如此。

音乐审美素养是山长希望送给新教育学生的礼物,让学生有机会建立起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并把这种热爱带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提升自己的日常生活品质。脱离低俗的“大众音乐,流行音乐”,成为一个有品味的人。我们会跟着山长的脚步,经常带着学生们品鉴古典音乐,感受音乐之美,让古典音乐成为学生们生活的一部分。


主题二:五千年的历史轮回给了我们什么?——电影课《末代皇帝》



低俗文化的影响其实远远不只于音乐方面,电影也是一个重点。音乐和视频作为视听内容,是当代流量最大的两个领域。学塾的学生们每周都会欣赏电影,电影作为一种艺术作品,传达了很多的信息。看电影,就跟我们看书一样,都是在接受创造者的创作内容。处在现在信息化时代,问题不是我们要不要看电影,而是我们选择看怎样的电影,接受什么样的信息?


山长教我们的智慧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哪一瓢?经典。经过时间冲刷,经过无数人检验,被证明是经典的电影。这种电影往往能够跨越时代和国家的局限,在描述关于人性的更深的主题。因此,平时学塾的电影课或者每周电影欣赏,老师选择的都是影史上的经典高分电影。当我们观看这样的电影,我们可以对人类和世界、历史和文化都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周,学生们上的电影课是《末代皇帝》,这部意大利导演拍摄的中国影片,似乎比很多中国人更懂中国,准确的刻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荒诞,也投射出来了很多的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性。获得了当年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9项奥斯卡大奖。


《末代皇帝》讲述的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故事。与大多数观众想象的不一样,真实的皇帝是一个很可悲的角色:3岁的小溥仪夜里从自己母亲怀里被抱走,莫名其妙送进宫,开启了自己的皇帝生涯。他从此与自己的父母隔开了,也和真实的世界隔开了。偌大的紫禁城可以说是皇宫,也可以说就是监狱,阴气逼人的监狱。因为紫禁城里天黑之后就不能有男人,围绕在溥仪身边的是一群丧失正常人格的非正常人:太后、太监、宫女。溥仪每天与他们一起生活,养成他一生的观念、思想,和行为习惯。

他从一个原本正常的3岁小孩,逐步被皇朝系统驯化成一个不正常的人——皇帝,这个系统里不可或缺的角色,一个象征。比如虽然贵为天子,却没有人真正关心他心里想什么,周围人只在乎他应该说哪些话,做哪些事,什么时候登基,什么时候娶妻等。这些事情是不是他自己想做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周围人要求他这么做,这样才能维持这个古怪的系统的运行。这个系统的荒诞之处在于,在这个系统里,没有人能够真正做自己,奴才不行,皇帝也做不到。每个人都被系统绑架,为别人而活。这注定是一个畸形、缺乏生机、死气沉沉的系统,系统中没有赢家。


这就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很惨痛。但我们似乎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现在虽然不再是皇权时代了,但中国人内心中依然有皇帝梦。我们要么期望自己“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享受无边无界的自由;要么我们作为家长在培养自己家里的小皇帝,给他无上的照顾,营造充满爱的虚假环境,直到孩子走进真实的世界,发现自己的无能才措手不及,就像走出皇宫的溥仪一样。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放掉潜意识中的皇帝梦,不去妄想高人一等,做一个遵循自然,接受真实,懂得平等尊重,保持开放心灵的世界公民。引导学生们明白,做自己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的标准,就算是皇帝也是做不到的。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区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真实的愿望,哪些是被绑架的应该,哪些是被利益集团控制之下的欲望,明了自己的真心,这是前提。


主题三:示范班跟学——弯道超车,智取清北



学塾的学生大多希望能够考取国际一流大学,对于未来的求学之路一直很关注。本周明莉校长带来了明师荟课程《智取清北》,学塾学生们第一时间跟进,为自己未来考学找到参考。


几千年来中国读书人都有科举梦,寒窗苦读只求一朝金榜题名。现在时代虽然变了,但中国人的读书至上情节没变,只是高中状元换成了考取清华北大。两所学校作为国内的最高学府,一直吸引着无数优秀学子。但由于竞争的激烈,国内高考之路非常内卷。明莉校长给学生们推荐了一条难度更低的路径:通过雅思和SAT考试进入国际一流大学,再以国外大学做跳板考清华北大的研究生。这条路径避开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竞争人数更少,考试难度更低。

对于学塾的学生们来说,这条路径更是打开了思路:第一,如果希望在国外深造和发展,那么可以考取国外目标大学;第二,如果希望读清北代表的国内名牌大学,可以以国外大学的本科做跳板,避开高考,考国内大学研究生;第三,如果对国内外大学都没兴趣,想更多学习新教育核心课程,可以用雅思和SAT成绩考三语高中,或通过海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来申请清一大学,跟随山长学习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多条腿走路让学生们的未来出路更加宽广,当下的路走起来也更踏实。更幸运的是,这几条路径的前提条件是一样的,都是拿下雅思和SAT标化成绩,彼此没有冲突,不需要顾此失彼。感恩明师荟课程,这些未来规划的梳理,让学生们可以更加踏实的专注于当下的目标,同时对未来亦充满信心。


主题四:隐形冠军——追求极致,世界自动会给予奖赏



学塾的家长们大多都是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对于孩子的教育成长一直都很用心。加入学塾大家庭里,每个家长都希望能够把自己的资源贡献出来为孩子所用。新教育倡导的经营者精神,在我们的家长身上多有体现。正因为此,所以我们有年初的游学,让孩子可以走进真实的企业参访,直接感受到一线的工作环境,对于真实的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带来启发。


同时,家长们也会介绍社会精英人士来跟学生们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让学生们可以和世界精英的思想互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助精英的眼光看世界。这也是很多顶级大学会做的事情,利用一流的校友资源为学生创造与社会成功人生交流学习的机会。这些也是学生们最缺的东西。山长一直以来也是用这种方式来带学生的,把自己身边的厉害人士介绍给学生们认识,让学生长见识。这周学塾家长分享了自己公司的商业交流会给学生们线上学习,企业邀请了德国中小企业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教授来分享“隐形冠军”的主题。


《隐形冠军》中“隐形”的意思是指这些企业几乎不为外界所关注;而“冠军”则是说,这些企业几乎完全主宰着各自所在的市场领域,他们占有着很高的市场份额,有着独特的竞争策略,往往在某一个细分的市场中进行着专心致志的耕耘。西蒙教授是隐形冠军理念的提出者,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这种小而精的企业,他发现隐形冠军有一些共性的特质:第一是怀有成为最好的雄心;第二是专注,在自己的细分领域精耕细作,避免分心;第三是做最好自己,不盲目模仿别人。

学习了这堂课后,学生们发现,虽然明星企业很耀眼,比如阿里、腾讯、特斯拉等,但真正支撑国家和社会的是万千中小企业,而隐形冠军就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它们在某一细分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且规模小隐身于大众视野之外。这跟新教育的理念很相似:不求做大,但要做精。只要作出学生和家长真正认可的教育,哪怕只是一个小作坊,也能对世界产生影响。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真正的进步都是一个勤修内功的过程,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回头一看,已经自动的和别人拉开了差距。


对于青春期学生来说,隐形冠军的理念很有启发,给他们更真实也更接地气的思维角度:青春期学生经常动不动就有雄心壮志,觉得自己要成为下一个马云,但是做不了马云就躺平,做废材。这其实是妄心,好高骛远。隐形冠军教我们的,就是只需要踏踏实实把自己做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到专注极致,成功自然而来。


主题五:君子和而不同,小国寡民的活动方式示范

青春期的学生,各种让人头疼的行为的背后,其实都是在寻找“我是谁”的答案。与其各种围追堵截,不如给予孩子更多的疏导、示范和引领。在学塾,我们不希望学生做一个只会学习的机器,也不希望学生成为对流行文化亦步亦趋的低层次模仿者,而是希望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成熟、健全的自由人。因此,每周丰富的精神大餐之余,活动组都会组织安排一些活动帮助大家劳逸结合,同学间也有更多深入互动交流的机会。


在活动的组织上,区别于常见的大一统,齐步走的模式,学塾鼓励的是小国寡民,小而精的模式。因此在组织上,有班级统一进行的活动,比如一起去徒步爬山、郊游踏青、运动比赛,泡图书馆,去蹦床公园等;也有非统一安排,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的活动,比如几个对侦探推理感兴趣的同学一起玩剧本杀、对历史话题感兴趣的人聚在一起的组成历史文化沙龙、或者对音乐感兴趣的人凑在一起交流音乐、热爱户外的同学组成活动小组,带着食物去探索……

中国古人讲君子和而不同,每个人不需要被别人绑架,每个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成为自由人的基本素养。


关注我们



明志塾新教育交流QQ群群号:1136766273


往期链接



孩子的教养从何而来?
为什么我们欠缺基本的教养?
2022年明志塾入读申请标准
成长的阶梯——人的力量从何而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明志塾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