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为什么我们欠缺基本的教养?



知名学者陈丹青说过这么一段往事:

我喜欢逛古董店,一次到罗马旅游,找到两条专卖古董的大街,一家一家进去看。有一家进去后,我就埋头看小雕塑、小文物,然后向一位很有风度的老先生问价钱。

问了几件,老先生都说不卖,我说:“为什么不卖呢?”他说:“这是我的店,你进来了,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里看,然后问我卖不卖,我不卖。”我很少脸红的,当时脸红到脖子,非常难为情。我小时候常被大人训斥,训斥的理由不是顽皮捣蛋、翻墙砸东西,而是没礼貌,并不是这个人不好,实际上是不懂事,缺教养。

“教养”一词现在生活中很少提及,相比教养,现在的家长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排名、能力、奖项等。很多时候,家长们对孩子在家里出现的各种缺乏教养的言行,比如懒散、没有礼貌、自我中心等,很少去制止。但家长会每天关心孩子作业有没有做完,分数有没有提高。事实上,家长对这一块的缺失恰恰成为了孩子缺乏教养的直接原因,无法让孩子走出去成为一个让人心生欢喜的人。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在不断的学习高年级的内容。却在大学的时候,不得不从幼儿园级别的教养,礼貌开始学起。

教养一词在以前是一个核心的教育目标,家长要完成对孩子的生育(给他生命)、养育(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教育(启蒙智慧,助他成为有用的人才),古人所谓先成人,再成材。教养在民国时期更是高频词,先有教养,再长能力。但在文化断层的前提下,我们不得不接受,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教养的事实。正因为此,学塾希望学生们在仍然有机会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补上这一课。



主题一:贵族精神的消亡, 取而代之的,是内心深处的流氓意识——自尊、方能尊人

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孩子没有见人打招呼的习惯,不少孩子喜欢怼人,还有的孩子会把脏话挂在嘴边……在他们身上,这些言行是如此的自然,以至于这已经成为习惯。这些问题同样也存在于学塾学生们身上,比如本周班里就有学生对同学说脏话。人出现粗鄙的言行,有时候是因为无知,不知道某些语言行为是不合适的,这是傻;有时候是故意用这些语言行为来开玩笑,或者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是坏。


不管哪种情况,青春期榜样应该是有教养的人,我们不能允许脏话停留在自己身上而不自知。从个人的角度看,作为一个人,特别是受过教育的文明人,我们与未受过教育启蒙的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我们学会知是非,辩善恶;我们开始脱离野蛮,远离粗鄙,向着文明靠近。因此,市井小民的污言秽语,不应该从我们口中说出,这不仅让听者不悦,还在弄脏自己的嘴,损害自己的精神。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认识这一行为的原因,老师带领学生们从更高的社会和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整个社会环境都缺乏良好教养氛围,我们身处其中,很自然沾染了很多不良的言行举止。历史学家柏杨将这个社会环境称之为酱缸,每个身处酱缸中的人都被染的一身臭。这样的社会环境如何形成的。

《贵族精神的消亡,流氓意识的兴起》一文做了详细的说明:中国本是礼仪之邦,文明之国,被贵族精神之光照耀。但后来贵族消失了,流氓应运而起; 贵族精神消亡了,流氓意识得到发扬光大。看今天之中国,无处不流氓,礼义之邦成为名副其实的流氓大国……

老师带着学生们学习了这篇文章的前部分,学生们开始意识到,社会环境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每个人的原因,因为历史就是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造就的。如果人不改变,我们不丢掉内心的流氓意识,社会就得不到改善,酱缸就只会越来越臭,身处其中的人也将看不到出路。

因此,改变自己,就是在改变环境;改善了环境,自己也会因此受益。自尊,就是尊重自己文明人的身份,拒绝流氓意识;当我们把自己作为一个真正的文明人去呈现给周围世界时,我们就给了他人尊重,也提升了整个世界的文明。

学生们听了这一课后,都对自身的流氓意识,流氓言行有了更深的认知,心生惭愧,生活中的觉知力自然升高了。这一课本来可以在更早的时候由家庭和社会给予学生的,这样他们的人生才会走的更顺畅。



主题二:疏通心结,拥有一个绽放的生命——不求成神,也不做魔,就做最好的自己

青春期的学生内心渴望美好,当他们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卓越的人时,他们是真诚的。但在追求美好,实现卓越的路上,他们无法正确看待问题和困难的出现,因此,青春期的学生也容易在遇到问题时自我否定,认输躺平,然后失去力量往下堕。本周班里就有同学出现了这种情况,在学习和班级管理中遇到困难后,她认为自己学习进展不如别人快,管理的生活板块总是有问题出现,因此陷入自我否定中,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导致状态下滑。


这显然是需要及时去处理的,否则时间一长,孩子内心攒起来的劲头就没有了。因此老师安排了单独交流。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看到这其实是在神和魔之间两级跳:我们在学习和做事的过程中,是必然会遇到问题的。如果我们期待没有任何问题出现,就是把自己当神,因为只有神才没有问题。既然我们不是神,那么遇到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才是不正常的。但我们会期待没有任何问题出现,我们期待过程一帆风顺,因此拒绝问题出现。这其实是妄心,狂妄之心。当我们的狂妄之心没有被满足时,就转为卑微之心。当问题出现时,就因此完全否定自己,继而彻底躺平,向下堕落,成为无能的魔鬼。

为什么要在狂妄和卑微之间两级跳呢?我们是人,就接受作为人的局限,不要妄想做神的完美;同时,我们是人,也不应该放弃人拥有的改变的力量,因此也不去躺平拥抱魔鬼。有了这样平和的心态,我们能够接受问题,也有力量去改善问题……


通过引导,老师教学生的就是看清自己的心理模式,看到背后自己心态上的不合理之处。当能够抽离出来看到这些,自己就不会再被无明驱动了,困扰就随之消除了。引导完后,学生觉得恍然开悟,似乎把十几年来的信念就换掉了,心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又充满力量,整个人的状态焕然一新。



主题三:新教育所倾力打造的内核究竟是什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内的活动时间,大家选择了去图书馆享受精神食粮。受小狮子班的邀请,也有几个学生参与了小班的活动。新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外出活动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大孩子来说,老师们也希望借助出行能够示范一种生活方式。

比如出行不是一种休闲,而是换一种方式提升。因此我们避开人群,选择去爬山。在山顶去探险,健身,交流等,这种方式能够达到平日生活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其次,和老师们在一起的时间,就是一个不断送出礼物的过程。借助这样的机会,和学生们聊一些个人的深层次问题……,大家开玩笑说“这样的包场真的是赚大了”。


借助这种示范,后续老师就学生们关注的一些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事实上,这也是新教育真正的魅力所在,区别于大众媒体所制造的匮乏,新教育的信念给人的是富足和力量。

首先,解决青春期学生们关心的“什么是美?”的问题伴随着媒体和社会环境的渲染,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有“容貌匮乏”,觉得自己不够美,因此用了各种办法想要变的更美,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链。背后的逻辑就是变的更美,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爱。事实上,无论时代如何改变,真正的美指向的都是一个核心——内在美。一个人的宽容,慈悲,付出,分享,这些品质放在什么时代,都是最美的东西。《老子》说事不过三,老师们也针对男生和女生分别提出了美的三条参考建议,大家觉得很受用。

其次,大家关心的,如何拥有一个自信、有价值人生的问题。每个人都渴望自信,渴望自己的人生有价值,但是自信不是别人给的,价值不是别人创造的,而是自己努力奋进的结果。老师以稻盛和夫老师的《干法》为媒介,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


生于动荡年代,长于与肺结核作斗争时期,青年时考了两次初中都没有考上,所有家产在战争中被摧毁,考大学再次失利,复考之后进入一个即将倒闭的公司,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这样的成长环境,不可谓不艰苦。拥有足够抱怨理由的稻盛和夫先生,其一生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你想要的,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

事实上,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坚信自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拥有这种强烈的愿望,并付出行动和热忱,就能将从前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变为现实。在不辞辛苦,不把困难当作困难,埋头于其中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的获得力量。这个过程,看上去在战胜外境,实际上就是在战胜自己的心灵,战胜自己的欲望,最终终将造就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这其实就是新教育所希望教给学生的核心,一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打败一个人的,不是外在的境遇。在这之前,其实已经被自己的心给打败了。但是秉持自强不息,不浪费生命中的一分一秒,无论做什么,终将取得一番成绩。



主题四:人性中的自恋和丑陋——电影《罗生门》

我们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就需要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很多时候,人都是被自己的欲望打败的。不断去挖掘和研究人性,学会去辨识和超越欲望,这个过程就会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提升觉知。本周,老师带领学生们深入学习了人性课题:日本导演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


在东方文化中,人性被比喻成水。因为人性中的欲望是勾人下堕的,就像水习惯往下走一样。电影《罗生门》展示了这一特性,面对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描述版本,但相同的是每个人都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美化自己。要美化自己,就难免偏离事实,欺骗和谎言就由此产生。

“有软弱的地方就有欺骗”。软弱从何而来?欺骗因何而生?欲望。就如影片中的强盗因为一阵微风看到女人的容貌后产生了占有欲,这就成为了后面所有事情的起因。一阵一阵的微风始终在吹,如同欲念无尽。欲望,勾人作恶;欲望,也造就了每个人内心的软弱,并且构筑了每个人利用谎言企图展现的幻像,让人心最深的地方,埋藏了多少阴暗而不可告人的秘密。

所以,老子教我们要少私寡欲。不是无欲,我们作为人,接受人有欲望这一事实,不去压抑或否认它,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寡欲,也就是少一些欲望。不去满足更多的欲望,也不去编造美化自己的谎言。要美化自己的形象,可以用事实和行动来做,而非谎言。做正面的事情,个人的形象自然就得到了美化。


该片对人性的挖掘很深,突破了国家和时代的局限,在当年成为了第一部打进西方主流世界的东方电影。时过七十多年再来看这部电影,依然给人带来启发,从每个人物身上也总能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



主题五:我们的杀毒行动——男女生专场

每个人都想要战胜自己的心志,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学生的成长也是如此,会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每过一段时间,心灵的土地就会滋生很多的病菌,需要老师的提携护持,进行杀毒。这一点,在青春期的女孩子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

一方面因为女生平常的相处中更容易关注彼此的关系,将一些内心的想法隐藏起来。因为缺乏直率的沟通,一段时间下来,就会积攒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疏导。另一方面,伴随着性能量的启动,女生的心思不太容易聚焦,容易为很多事情分心。而很多男生则相反,在青春期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分化。目标严重不聚焦的,提早被分化了。另外男生彼此的沟通会更为通畅,他们需要的,是老师带着去看世界。这也是每年参加学塾冬夏令营的男女生比例其实差不多,但最终选拔出来的,男生数量远远多于女生数量的原因。

这段时间,围绕着周内的成长话题,老师们分男女生专场和大家分别进行了沟通。很多时候,学生的问题看上去是行为层面的,实际上不是。如果只是关注表面的行为,就会像浮云一样,拨开一朵,又来一朵。事实上,大多数能够说出来的问题,都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因为掩藏在行为背后的心的问题,才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万法唯心造,每次老师们的小范围沟通,引领学生所照见的,就是帮助其本人看清楚,TA是一颗什么样的心。对于青春期的大孩子,当能够照见自己的心在什么地方的时候,问题往往已经解决了一大半。在针对性的点评中,学生就发现,每次的杀毒,内心所感受到的,都是内心深处升起的更强烈的成长力量。

男生都渴望征服世界,但在征服世界之前,他们需要先了解世界。因此,对于男生,老师平时和他们交流就是帮他们打开视野,看到真实的世界。这次男生专场,老师带着他们了解近期的世界局势,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对中国和个人未来的影响。通过讲解,男生们对于大国之间的博弈有了初步的感受,也意识到国家与个人命运的直接关联。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祖国和平崛起,实现民族的复兴。同时,作为当代青年,国家强盛的使命也落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成长为最好的中国人,才不负时代的机遇。



关注我们

明志塾新教育交流QQ群群号:1136766273



往期链接

成长的阶梯——人的力量从何而来?
爱、是唤起心灵能量的钥匙——明志塾校园文化解析 【内含现场视频】
幼儿教学体系系统搭建,帮助孩子轻松成为学霸 & 明志塾小狮子班学习材料和方法分享
人为什么要学习?——提升心志,磨炼灵魂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明志塾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