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从小塑造孩子亿万富翁的思维模式——我服务、我创造

             

在2021年的新年演讲中,山长清晰的解读了亿万富翁和亿万负翁思维模式的不同。简单来说,负翁的心智模式就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得到的。得到的东西越多,我的人生就越成功。这种思维,其实是乞丐思维模式。富翁的心智模式则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创造,为了服务而来。我创造越多,服务越多,我的人生就越成功。我的一生,都将为了创造和服务而工作,只有创造和服务,才是我的人生目标和意义。

事实上,如果能够从小塑造孩子的亿万富翁“我服务,我创造”的信念,因为心态上的充盈和富足,行为上的付出和建设,这个孩子自动会是受伙伴们喜欢的人,是班级的中坚力量,是团队建设的核心人员。TA成为亿万富翁其实是迟早的事情。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内心中的信念是负翁的模式,那么就算给予他再好的机会,再多的物质,假以时日,这些东西也会消失殆尽,把一手好牌打烂,


所以,聪明的家长,从小就应该教孩子“亿万富翁的思维模式”。教会孩子分享和服务,看起来吃了眼前的“小亏”,但通过服务,其实占了最大的便宜:成就了自己的富足人生——无论是心态上的富足,还是物质上的富足。在学塾,无论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我们看重每一个人的付出愿心——因为学塾是大家的,需要每一个人的用心和建设,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中,生活在其中的人才有可能舒心。因此能力虽然有所不同,但并不妨碍每个人都做一个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人。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这个世界上,亿万富翁是占比相当少的人,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其实是“负翁”的思维模式,习惯了索取,而非建设;习惯了顺人性而下,而非发挥人性的光辉。对于学塾的学生来说,因为长期以来的思维惯性,负翁的思维模式还是会时不时的出来,周内针对班级中一些学生的行为问题,老师和所有人探讨的,就是这个话题。



主题一: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在建设周围的文化环境,差别只是正面建设or负面建设而已

对于学塾的学生来说,他们都很喜欢明志塾。哪怕放假了,也不想回家,想要继续呆在学塾;如果回家了,就想争取能够早一些来学塾的机会。很多学生的经典名言就是“只要老师不撵我走,我自己是不会走的,赖也要赖在这里。因为这种归属感,学塾成为了众多学生的心灵家园。问及原因,大家喜欢的,就是明志塾纯净的学习氛围,很多学生觉得自己一到学塾,心态上就变的放松,沉静了,更加的想要精进努力……这其实是学塾最为宝贵的东西,也是前面一个学期,所有师生经营建设的结果。


我们通过生活中各种发生的事件来不断塑造学塾文化环境,本周出现的一件事情又一次成为了班级明确风气氛围的契机。区别于以往班级各个小组公平竞争,公正处事的行事风格,周内有同学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小组少扣分,开启了自己的“中国式小聪明”——“我们可以给其它小组多扣一些分,给自己组少扣一些分”来增加自己小组的竞争力。利用职位之便、通过不公正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利益的想法和做法,虽然在社会上很普遍,但普遍并不代表合理。相反,它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思维模式,是损害集体、最终也必然损害自己的“负翁”思维方式,因此不应该出现在学塾文化中。这样的想法自然受到了其他成员的抗议,基于明主自治的原则,老师带着全体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认知到,明志塾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不是任何硬件、而是我们的软件——文化环境。当塑造一个纯净的环境,一个充满天堂思维的环境时,大家都会很舒心,沟通的成本能够大大降低。这样所有的精力才能够放在成长上。如果像宫斗剧一样,每个人都机关算尽,换来的只会是充满矛盾和难受的生活。这样的心机并不创造实际的价值,相反会耗费每个人的精力。在这种“中国式的小聪明”思维模式下,其实没有真正的赢家,彼此都成为了负翁。

当然,这个文化环境不由单纯的任何一个人创造,而是由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塑造,由我们每天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塑造。只要是团队的一员,就每时每刻都在塑造它——要么正向塑造环境,要么负向塑造。

正因如此,在团队中努力建设正能量环境的经营者是最受大家欢迎的,也是很容易带动其他人的。比如随手为别人开门、捡垃圾、拉窗帘的同学;半夜下雨起风时从床上爬起来为大家关窗、收衣服的同学;看到有东西要搬就拥过来的同学;做事主动、掏厕所、帮忙晾床单等、照顾弟弟妹妹的同学;日行70善的同学等等……

在这样的环境里,负面影响环境的人也会第一时间受到大家的反对。就像此次这位同学的起心动念显然在负面影响环境,最终伤害的,其实是每一个人。因此,每个人都要时刻觉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以保障成长环境的纯净。为团队也为自己,创造出这样的环境,让迷失的青春有转轨的可能、让跌倒的少年有爬起来的机会、让有志青年能够实现梦想,真正成为青春期的榜样。



主题二:在一个相互绞杀的社会中,没有人是赢家——电影课《十面埋伏》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深的理解这些“中国式小聪明”背后的信念,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深入解析了电影《十面埋伏》。影片虽然描写的是古代的事情,但是其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性,并没有因为时代的改变而产生根本的变化。就像“中国人来了”正在成为学生的心梗,不受人喜欢的行为会时不时的冒出来,是因为我们具有一些不讨人喜欢的信念。


就像影片中的画面一样,雍容华美,但是上演的的故事情节,却是让人内心感到压抑,纠缠的内容。其中所反映出来的思维惯性,比如没有规则——我就是规则,只要我高兴,没有什么不可以;所有人都不是值得信任的——对周围人强烈的防范心理,除了利益关系,彼此之间很难有真正的合作和友谊。强烈的投机心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鲜有发自内心对人和事情的热爱;对人没有尊重,表达情绪化……在这样的氛围中,即便有光辉的理想,也很难去做些什么。看上去大家都是受害者,事实上,每个人也是施害者。

而在深入的挖掘中,学生能够将身边更多的事情对号入座,发现很多行为的背后,就是这些信念在作祟,而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的都有。这种直观的体验给了大家更为深刻的感受——我们不想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然而出路何在?

对于影片本身来说,最有人性光辉的地方在于,电影的最后,两个主角都在用行动诠释什么是爱——爱是成全,是付出,是把生的机会留给对方。事实上,如果把这种爱简单的局限在男女之间,那就太狭隘了。在现实层面,一个人如果能有全身心去热爱的人,事,团队,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而也只有这样,人生才可能幸福。


影片给了学生很大的启发,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超越于动物性,我们可以拥有人性的光辉。我付出,我创造,构建一个不一样的氛围和环境。在后面的讨论中,大家共同认识到学塾这种纯净氛围的可贵,既然我们有机会拥有,那么就不要去破坏它。不仅如此,每个人都可以尽己之力,将其建设的更好。家国天下,本来就是一体的,当我们从创造自己周围的环境开始时,伴随着能力圈的扩展,才可能真正的创造一个我们想要的世界。



主题三:想要心灵这块土地不长杂草,就要学会为它种上庄稼——解决团队相处的问题


课程的内容给了大家很多的启发,围绕这个话题,班上的女生们也不愿意坐以待毙,希望能够获得老师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的优化女生团队相处中的问题。用女孩子们的话来说,就是“学塾的女生本来就不多,我们更希望彼此能够团结,拥有姐妹般的情谊。而女生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坦诚沟通。在之前的模式中,因为更关心自己,个别人之间的沟通是不够顺畅的。

借助这两周的话题,当所有的女生坐在一起,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坦诚沟通的时候,发现之前自己认为是问题的一些事情,忽然就不是问题了,因为有阳光的地方,就不会有黑暗。解决了之前的沟通问题,大家都释然了很多。老师和女生们进一步沟通的,就是在学塾整体男生明显强于女生的环境下,女生团队如何崛起的问题?我们从做减法和做加法两个方面来梳理。


首先是做减法的问题,成长的路上,只要自己不犯错误,不掉入陷阱,其实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对于青春期的女生,最大的陷阱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战胜自己的动物性?这种动物性包含了两性关系上的动物性——对于异性的关注,本能的会想要去吸引异性的注意。还有人性中的向下的动物性——很多女生容易有的计较,嫉妒,八卦,是非等。这些都是心灵土地上的杂草,如果不及时的薅掉,会污染整个心灵。

其次是做加法建设的问题。对于土地来说,薅草并不是究竟的办法,薅掉一波,又来一波。只有为心灵的土地种上庄稼,才可能彻底的告别杂草。如果说女生需要减掉的,是自己的动物性,那么需要建设和培植的,就是自己的理性。用专注梦想,聚焦目标来提升自己的精神。唯有理想和目标的引领,才能守护心灵这边土地的纯净。

通过这样的梳理,女生们之前一直迷惑的问题开始找到了答案,对于女生团队的崛起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在沟通完的第二天,就发现女生团队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精神气质上,都有了和之前不一样的表现——更加的清爽,更加的有信心。一周下来,就是在女生们不太擅长的运动上,班上男生团队也觉得女生不一样了。



主题四:不要让自己的心堆满石头——电影《心迷宫》讨论


如上面所说,团队中的每一个人的言行都会影响文化环境,这就需要每个人有觉察意识,清醒辨识哪些是对团队有正向帮助的,哪些是有负面影响的。更重要的是觉察自己的思维和信念,把那些损人利己,甚至是损人不利己的陋习去掉,才是在源头上解决问题,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觉察自身,老师选择了一部电影给大家照镜子:《心迷宫》。


《心迷宫》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村里村长的儿子因为要隐瞒自己的偷情,过失杀了一个敲诈自己的小混混,村长为了帮助儿子掩盖真相将尸体烧糊了。接下来,几户人家都想利用这具尸体来达成自家的目的,由此上演了一幕幕荒诞的故事。

这部电影非常典型的呈现了中国人惯有的思维模式:每个人都在算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机,通过一些暗地里的不公正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标。但最终他们得到了什么呢?得到的是外在公众形象的坍塌,内在良心道德的谴责。自己陷入自己编织的内心迷宫中出不来,做过的不光彩的事情就像一块重重的石头,沉甸甸的压在自己心上,让自己喘不过气,也压住了自己的未来。

电影虽然夸张,反映的却是真实的人性,是我们国人最普遍的思维模式。它也植根于我们内心,需要我们有意识拔除。如何走出心迷宫?出路其实很简单:不去算计,不弄心机,不自我编织内心迷宫。我心光明的活着,是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生活方式!把眼光放长,把格局放大,多去经营付出,少谈眼前利益。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经营者,我心光明,内心轻松没有负担,外在收获的是他人的喜欢和尊重。因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这是老子教我们的智慧。



主题五:学业上面每周的分享,践行越分享越有的智慧


随着雅思备考进入状态,学生们专注投入的学习逐渐成为常态,班里各梯队都在稳步提升,每天都有同学分享自己进步的喜悦,听力能够听清楚里面在说什么了”“分数创新高了”“找到拼写的窍门了”“做了40个题,正确率比自己想象的高不少”……学塾学生们都不是学霸,但也慢慢找到了学习的成就感,正在用新的学习体验覆盖过去的不良印象。

为了帮助学生们建立起“我行,我能”的信念,老师会鼓励学习有突破的学生上台分享自己某一方面的心得和经验:比如最后一梯队的同学有把一篇阅读文章正确率做到了90%,可以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把正确率提高的,比如对于词性不理解的同学,老师给他们推荐了相关学习资料,并建议他们自己学习理解后,把它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让同样对词性有困惑的同学也能明白的。这种边学边分享的方式让同学们有机会及时总结梳理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巩固沉淀;同时站在台上分享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可以搞好学习,并且也能分享给别人。





宇宙的法则和大多数人认知的不太一样,那就是越是分享,自己得到的越多。比如有同学给大家做完阅读分享,自己再去做阅读时,发现自己的阅读分数在原来水平上又提高了1分,有点不敢相信。老师告诉大家,这就是原来山长教的智慧:会赚钱的人是帮助别人赚到钱的人;同理,能够帮助别人提高分数的人,自己的分数也会自然获得提高。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就是:越给予越得到,越分享越富足。



主题六:践行服务者的信念——我们的厨艺大赛


每周的活动都是学生们劳逸结合的时间,经过一周紧张的学习之后,活动组有时会安排全班一起去泡一天图书馆,有时安排一场运动赛事。一般只要是有益身心健康的,都会成为活动组的选项。一个人闲暇时间用来做什么,反映的就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追求。老师们希望大孩子们学会如何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养成每一个时段都服务于成长的习惯。

本周活动组安排的是团队厨艺比赛:每个小组负责给学塾全体师生做一顿饭,从速度、份量、质量、团队合作效果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比拼。对于此次的活动,大家都跃跃欲试,当天中午就开启了小组内部的讨论,商量小组的供餐方案,需要什么样的食材,需要多少份量……毕竟做大锅饭和平常家里几个人的饭菜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这是油泼刀削面组即时剪辑的产品发布视频

经过前期的商讨,在真正操作的阶段,大家就比较从容不迫了。各个小组在省时,健康,好操作的原则下,有做东北大闷炖的,有做油泼刀削面的,有做番茄鸡蛋面的,有做简单炒菜的。都保质保量的按时供餐。等做完饭,大家都戏称,自己多了做饭的本事来适应未来时代。

不仅如此,在做饭的过程中,大家会有很多的创意。比如基本款,pro款,pro max款,mini款,为了推介自己的产品,小组即时的剪辑了视频,召开产品发布会,在大家用餐中间播放。现场欢声笑语,不少同学反馈“一顿油泼面给吃出了高级感”。这些行为的背后反映的,就是每个小组都想提供最好的服务,让大家有最好的体验。

四个小组做饭完毕,活动组安排了不同的奖项,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颁发,每个小组都领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颁奖,大家做饭意犹未尽,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

学生们制作的厨艺大赛AB组剪影

一群合适的人在一起,只要齐心协力,就可以做成很多的事情。对于学塾的学生来说,虽然各方面的基础都比较薄弱,但因为大家都想成为那个合适的人,所以老师随时在关注的,就是每个人的心在哪里,心守住了,假以时日,每个人也终将未来可期。



关注我们

明志塾新教育交流QQ群群号:1136766273



往期链接

让孩子受教育,到底学什么最重要?——基础教育的四大支柱
从小让孩子承担责任,是对TA最大的爱和护佑
幼儿成长的中心不在课堂,而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教育
锁定目标,每天踏实的努力,成功一定会到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明志塾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