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人可以被摧毁,但不可以被击败

              
“人可以被摧毁,但不可以被击败”,这句话是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中对于生命态度的精辟阐述。被摧毁是因为各种不可控的因素所导致的结果上的失败。被击败:就是心态上的自我否定和放弃,甘于堕落和平庸,是个人意志和精神的崩溃。
小说中的老人,出海七十多次,虽然非常的努力,但每次都是一无所获。最后一次即便捕到了大鱼,却遭遇鲨鱼的围攻,最终只托了一个骨架回来。从结果上来看,这无疑是一种失败。但老人从未被击败,每次遭遇失败后,所思所想的,就是到更远的海洋中去捕鱼,下次可以比这次做的更好,老人籍籍无名,看上去一事无成,展示出来的这种精神和意志却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敬佩。

与此相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即便还没有遭遇到结果上的失败,心态上却早已经被击败。面对学习、工作上的困难和挫折、家庭中的矛盾和纷争、物质上的失去和减损,成绩上的波动和起伏……被击败的人,有的选择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没有结束自己生命的,严重的,用各种自我放逐的方式,如赌博、酗酒、玩游戏、血拼,K歌等,各种找刺激来挥霍自己的生命。轻一点的,用各种纠结,沮丧,受害者情节来折腾自己。
更有甚者,即便取得了众人向往的“成功”,实际上依然是被击败的。就像曾经的黄首富一样,自己白手起家,获得了经济上的成功,豪赌输掉八十亿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依然是被自己的心所打败,因为赌博的本质就是寻求刺激。生意场上他可以叱咤风云,战胜别人,却无法战胜自己。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被摧毁需要的是外在的人、事、物。而被击败是不需要外在对手的,只需要自己内在的逃避和堕落之心。顺则成人,逆则成仙,基于人趋利避害的天性,逃避和堕落是正常的,是不教都会的。而面对和提升则是需要后天的艰苦磨练才能学会的。因此如果没有追求,没有理想的指引,没有自己去战胜自己,大多数人只会顺从自己的天性,被自己击败,成为“有一个不多,没一个不少”的庸人。无论多少外在的成功,都会被自己瞧不起。大多数人穷其一生的辛苦和奋斗,却未曾真正的活过。而我们的学生很多就属于其中的一员,补上这一课对他们来说,太为重要了。


主题一、 生命中最难战胜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如何拥有强大的内心,在遭遇困难,痛苦,压力,挫折的时候战胜自己?影片《女座头市》通过三个主人公的命运揭示了这一点——对于同样的致命打击,被驱逐的事实,面对的态度不一样,导致的结果和人生格局就非常不同。
主角一:万鬼作为当时幕府的武术示范,相当于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位置,受人尊重。然而外在的成功并没有让他养成不能被击败的生命态度。在因为毁容被赶出来时,他被彻底的击败了。之前昂扬的意志和精神完全瓦解,放弃了自己曾经所坚持和捍卫的人生信条——荣誉和责任,成为对这个世界充满仇恨的受害者。由维护一方,变成危害一方。成为自己心的奴隶,虽然活着,心却早已死去。

主角二:如果说万鬼的自我放逐因为有太强的破坏力,不被人接受的话。藤平十马的自我放逐之路却很容易被同情。作为武术世家的儿子,用木剑比赛从来没有输过,却无法用真正的武士刀。只因为他曾经用武士刀意外伤了自己的母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最终被放弃,离开家族,一边流浪,一边自我修行。他努力、善良,却就是过不去这个坎。拔不出武士刀来。影片中他屡次想要拔出,却就是拔不出来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不是武士刀真的有千斤万斤,而是从心灵上,他无法面对自己曾经的错误。
主角三:盲女市也遭遇了被赶出来的境况,作为孤儿,身为盲女,看上去被整个世界所抛弃。如果从外境来看的话,她是最有理由被击败的一个。然而面对命运的打击,盲女对这个世界没有爱,也没有狠,更多的是思考和重新定位。在寻寻觅觅中,她终于发现还有一种生命的支撑叫做“爱”,这种“爱”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我需要你”的“我爱你”,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和支持。因此她爱的人十马最终死亡的时候,她依然能够平静的面对,并且用爱继续支撑自己的生命,帮助他人。
万鬼、十马、市、作为影片中的人物,他们其实就是生活中的我们,要成为生命的主人,就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一个人的生命属于谁?
命首先是属于自己的。因为除了自己,没有谁可以真正的为自己的生命负责。生命既然属于自己,那么最能够支撑的,就是自己的理想和精神之光,用更高的精神追求来指引和帮助自己不被击败。当生命有一种高度时,自然不会在意过程中的荆棘,
但同时生命又不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一个人的生命还归属于自己所在的家族。这个家族不是局限在有血缘关系的家庭之内,这是我们身体的家;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心灵的家,就是自己所看重的团队和圈子。正因为如此,影片中的三个主人公被自己的家开除的时候,支撑他们生命的东西坍塌了。生命既然属于家族,那么在自己阅历尚浅,不够成熟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遵循家族的传统,传承自己的家族,做真正符合家族身份的人。而一旦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支撑,需要的就是用整个的身心去捍卫它。


主题二:做生活的主人,不被自己的慵懒所击败——迭代版【中国人来了】

不想被击败,能够战胜自己,这是学生们上完课后最想实现的目标。但任何的理想,都需要脚踏实地的从每一天的努力开始做起。
在学塾,【中国人来了】正在成为大家改进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的一个话题标签。因为我们不仅要成为最好的自己,还要成为最有荣誉的中国人,实现为国争光的目标。只有在生活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一个受人喜欢和尊重的中国人身份,才有可能实现上述的目标。遗憾的是,这方面一直是学生们所欠缺的。就像这两周,或许是因为家长会上受到太多的褒奖,或许是几位客人的赞美让大家有些自我膨胀,学生中有部分人开始驾驭不了自己的心,生活中不受人喜欢的事情时有出现,在进行做事训练的时候,体现的更加明显。老师的作用就是不断的纠偏和调整,帮助学生的心在正确的航向上,因此周内我们就有了新版本的【中国人来了】。

在学塾,对于学生们出现的一些不好的行为,老师们不会批评,更不会说教,用学生们的话说“是用一种很恐怖的方式”——老师笑眯眯的讲故事,或者以聊天的方式,将大家在生活中闹的笑话进行还原。结果就是学生反馈的——“让人听了以后恨不得有地缝可以钻下去,无地自容,羞愧的感觉。”这其实就是一种“耻感”的教育,在唤起大家羞耻心的过程中,很多问题就自动解决了。因为内部讲的笑话比较多,学生出外闹的笑话就少了。
礼义廉耻,人之四维,国之四维,家之四维。从小教会孩子这些,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知耻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基础。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想着不让父母丢脸,不让团队丢脸,不让自己丢脸,这个孩子大概率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主题三:做食物的主人,不被食欲所击败——我们的零食节

在上周上了【新教育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后,学生们对于新教育的饮食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当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事情,只是停留在道理上的知道是不够的,真实的体验,建立痛苦的神经连接,是最有效的改进方式。在饮食的选择上就是如此——学生们虽然喜欢、也认可清淡简单饮食的方式,但是对于一些肥浓的食物还是会有一些渴望。基于做自己主人,不被食欲所击败的目的,本周学生们自己组织了零食节——在零食品种的选择上,学生们自己组织讨论,商量的最终结果就是每餐两只烤鸡,一大杯奶茶。为了体验充分,总共持续三天。

既然吃是为了不吃,在零食节的过法上,老师们也做了一系列配套的安排。首先是帮助学生们了解食物的真相,通过真实的纪录片,让大家目前的肉食是如何批量化的生产出来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零食节中食用的鸡是如何速成的。另外,拓展欣赏《节食与健康》,直观的帮助学生们看到为什么少吃肉,甚至是少食可以让人长寿。
其次、以《super size me》纪录片为基础,让大家直接的了解食用这种速食快餐的结果。纪录片讲述的是一位志愿者,为了让大家看到吃速食快餐的后果,在自己身体指标一切正常的情况下,食用麦当劳一个月的纪实。当然结果显然是不太好的,一个月后,他的体重增加了三十多斤,原本健美的身型开始充满赘肉;原来指标都正常的五脏,开始出现各种紊乱……
一边享受着“大餐”,一边看着这些赤裸裸的真相——大餐背后的故事,学生们的零食节过的非常独特。有人在第一天,就把自己吃吐了;很多人觉得这是自己有生以来,最为痛苦的三天;有人吃了第一餐之后,身体就不再有饥饿感,而是充满了挥之不去的油腻感;因为奶茶中咖啡因的刺激,有人开始面临睡眠障碍;有人实在食吃不下了,但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最终用了五天吃完了原本计划三天的食物……在强烈的身体反应下,参与者共同发出了灵魂拷问——自己为什么会笨到对于肥浓的食物有这么多的欲望?为什么会主动的选择这种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摧残?过完零食节之后,学生们发现自己最想吃的食物居然是稀饭。


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零食节的体验不止如此,在大家体验结束之后,老师带着学生们一起进行了总结,帮他们盘算各种账目:经济账——零食节三天所花费的金钱,可以用买多少的东西,如果用复利来计算,又是多么庞大的一笔资产;健康帐 ——这么多肥浓的食物吃下去,对自己身体的伤害有多大;时间账——前前后后为零食节付出的时间成本,是最为高昂的代价;能量账——因为食用低能量的食物,自己的能量值不知道被拉低了多少;灵魂账——从因果的角度来看,这么多被吃掉的生命如何结算……
这些账目一一结算完,所有学生都目瞪口呆,这个时候已经想吐都吐不出来了,大家发现零食节体验的成本实在是太大了。课后,学生们自发的组织,一起念诵忏悔文等,承担自己的灵魂账……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体验平庸的代价,当选择被食欲击败,成为欲望的奴隶时,生活自然是一地鸡毛。


主题四:做心的主人,不被与目标无关的事物所击败——我们的阶段性总结

体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人生的经验和智慧,而不是为了体验本身针对学生们周内的体验和学习生活中的目标聚焦状态,老师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点评和总结,核心就是每个人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被击败,如何才能战胜自己。
为了帮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状态,老师依据这学期表现出来的能够击败自己的程度,给同学们一一进行了反馈。班里进行了ABCDE的分类。对于A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更多战胜自己的底层欲望,比如吃喝玩乐,贪图舒适等,相对应的,他们在基本的物质层面,相比于其他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由。这种划分,依据的不是能力,更多是自己想要突破提升的愿望和行动。对于E级的学生,他们中有不少人能力是不错的,但在心念上,他们更容易为自己的欲望所击败,无法成为自己的主人。

事实上,这也是真实的世界中,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所在。那些有愿心,有能力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团队,都可以成为其中的核心人物;而有愿心,能力不足的人,只要假以时日和给予机会,他们迟早会赶上;而有能力,没有愿心的人,即便手握好牌,也会被自己打烂;至于没有愿心,没有能力的,因为他自己放弃了自己,周围人能够做的也就很有限了。对于学生的这种划分,一方面是帮助大家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避免浑水摸鱼,觉得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中,自己也自然是优秀的。另一方面,也提供一种改进的方向,向前面的同学靠拢。
在体验和引导之下,学生们的状态逐渐的沉静下来,更加脚踏实地朝着目标前进。


主题五:送给能够战胜自己的学生的礼物,每周小课——电影深度讨论

每周自我管理前两名的小组都可以获得老师额外小课的机会,天道无亲,恒与善人。本周小课老师带领小组针对电影《但丁密码》进行了深入讨论。作为一步商业片,该电影乍看之下似乎剧情紧凑,扣人心悬,但仔细回想,会发现该电影经不起细细品味咀嚼,不管是剧情逻辑,还是人物设定都存在明显漏洞。特别是对比原版小说,就发现电影被改编后直接掉了几个档次。原版小说作者丹布朗在书中将整个故事描写的更完善,人物设立的更丰满,影片中出现逻辑漏洞在小说中也不存在……


这继而引发学生思考小说和影视作品两种创造题材的差别所在。其实文化作品也跟食物一样,有的文化作品(如商业影视片),虽然视觉效果好,但那只是调味料,没有营养;就像快餐食物虽然口感好,但其实不健康。而有的文化作品(如大师经典、书籍)等,虽然初读起来略显枯燥,没有味道,但真品读进去了,会发现营养丰富,给人滋养;就像稀饭馒头一样,尝起来没有味道,但仔细咀嚼会越吃越香。
通过这次真实的对比,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书面作品的深度、广度,以及细腻度都是影视作品很难达到的。而这无疑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因为他们之前都更习惯、更喜欢观看影视作品,很少去品读书面作品。背后是他们被大众影视快餐文化、商业大片等娱乐氛围培养出了比较粗鄙的品味习惯,无法欣赏和感受有深度的作品。当尝过了原版的真味,他们的辨别力就一点点提高了,不会再盲目跟随大众选择了。人的精神食粮与一日三餐一样,如果有选择,为什么不选择更健康更有营养的呢?

人性如水,水性善下,如果用水来比喻人,一个人可以随性而动,成为肆意流淌,到哪里都惹人讨厌的臭水沟里面的臭水;也可以在压力的作用下,成为世界上无坚不摧的“水刀”,胜过坚硬无比的钢铁。成为臭水还是水刀,取决于水有没有被加压。而人更加的特别,没有任何外力可以真正的加压,除非自己拥有一颗坚不可摧,不会被击败的内心。


关注我们
明志塾新教育交流QQ群群号:1136766273


往期链接
为什么说新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新教育被称为“心”的教育——家长会演讲分享系列之二
什么是“心力“?心的力量是如何支撑我们的生命的
我是如何从“地狱”走入“天堂”的?——家长会演讲分享系列之一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明志塾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