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仁青星月班,口碑来相传--精彩视频和周总摘选

“学在仁青,授之以渔”的九期系列分享,反复提到仁青正在落地的教学体系:四大硬实力:英语、文理知识、思维与国学、运动与做事,其中包括“合一高效学习法”–融合了英语雅思SAT、文理知识、思维训练、学霸习惯。而实现硬实力的前提,是大软实力:目标与专注、觉察与反省、阅读与思考。

看上去好像很复杂、高难度是不是只有学霸才能受益于这套体系?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在这套体系初步成型的过程中,原本已经明显厌学的孩子,竟然在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开始摆脱厌学情绪,逐渐喜欢上了学习。厌学的孩子尚且如此,何况其他孩子呢?意外,也不意外,因为这个过程是符合孩子天性的。

怎样落地执行?请见仁青星月班6月底周总(附老师点评)和期末视频

四合一学习法:英语、文理知识、思维训练、学霸习惯
助教老师点评:在山长的博文中,经常会提到表演课的价值并不仅在英语学习,而是训练学生的敏锐、对人心人性的了解、感受力等等这些更为重要的能力。而在仁青,我们的英语学习也不只是为了掌握英语这项能力,更核心的目标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以及学霸习惯。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老师们会在学习制度的设计,以及学习重点的引导上精心安排。首先,会通过上课引导学生认知到,重点不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上,而是你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制度上重视学生的学习力,使用闯关和评级的方式,帮助他们将重点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是否有做到自律规划、专注投入和动脑思考。最后,老师会深入现场去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反馈,一点点带着他们去体验如何获得学习力。
来看看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英语,还学到了什么吧!

成智心:我在学习中获得了比游戏更多的开心和成就感
1、学习过程、方法、感受、思考和问题总结–觉察反省思考过程
(略)。我感觉这种学习方法确实对我的专注力有所提升,我能知道自己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提升。并且在评级的促进下,每天我都会努力学习。还有一方面是学习知识的有趣,当你弄明白一个知识的时候,你内心的喜悦会不断地涌出,这远比你看电影、玩游戏带来的喜悦更多。知识对长远有帮助,而打游戏只为了当下的的欲望和快感,但长期来看内心是空虚的。
2、学科听力——小学科普类内容
这周我们继续进行我们的学科听力和美国社科,现在它们已经成为我们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两个内容都非常有趣。一点都不枯燥,并且跟我们的能力很接近,是非常适合我们的学习材料。前几年我在其他学堂都是以学习英语为主,所以有些时候就感觉到枯燥,没有成就感,以及我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但现在我们并不仅仅学英语本身,更是把英语当作一种工具来学习新知识,这样一举两得。我慢慢知道了学习英语的用处,因为有很多非常有价值、非常精彩的内容都是用英文写的,学英语可以打开另一个学习视角,可以开阔视角。
这周在学习学科听力和美国社科的时候,我一种是快乐的、想把知识掌握的心理,而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以书本上讲的不清楚内容,我会主动找老师、问百度,查资料,因为我的目标就是把它弄懂。如果随便糊弄过去就等于白学,还不如不学。并且在查询资料的过程我是开心的,因为我的目标驱动,当我掌握的时候会获得源源不断的成就感,使我慢慢喜欢上了探索知识。比如周五我学习的一篇美国社科讲库克船长的,里面提到他人生中经历了三次航海,我当时就想搞懂他的航海路线,所以在没有任何的要求下,我主动查询了资料,不但理解了他的航海路线,还把地理学习了一下。


彭诗砚:从讨厌学习,到逐渐喜欢学习
略。
感受:感觉把学习一个内容的时间集中在一起,会更加的专注一些。并且集中在一起学习也不会发现学科听力很讨厌了。虽然说通过上一周的学习方法调整,我已经不讨厌学习学科听力了,但也并不是真心的喜欢它。不过,经过本周周三和周四的学习我发现我已经挺喜欢学习学科听力了。因为感觉用英语来学习知识还是挺好玩的,并且也学习到了一些新的知识,如小行星带,凯珀带以及雪线等等天文知识,和其他的一些生物的知识等等之类的。此时我看上去是在学英语,但实际上是在用英语学习新知识。

助教老师点评:体制学生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学英语,最终不仅学出来的效果不是很好,还白白浪费了大好青春用在学习一项英美的乞丐都会的能力。而我们不仅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几年内就突破英语,更不让学生在这几年时间只学了英语。用英语当作工具,去学习知识、开拓眼界,在用的过程中顺带着把英语学了。
这样的学习下来,原先厌学的孩子喜欢上了学习;原先学渣的孩子开始向学霸靠拢;原先具备一定学霸潜力的孩子被开发出来。英语技能上的提升不是最重要的,这些能力的掌握才是。
体育是精英教育最核心的课程:精力充沛、心理稳定、功夫底子
助教老师点评:新教育一直都强调运动的重要性,最直观的就是强身健体。但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研究,加上学生的体验反馈,我们发现其实强身健体只是运动最浅层,而且是一项附加的帮助。
不论古今中外,那些最顶尖的强者、最优秀的大师,无一不是重视运动的。但若是运动的意义仅在锻炼身体这一点上,那么每日干活的农民,或是专业的健身教练,他们每日做的训练可不少,不应也会成为比较厉害的人吗?但事实是并没有。那就意味着运动的意义除了强身健体,背后还有更重要的地方。
下面这些,就是他们的亲身体会。

彭诗砚:老师说再多次我都难以记住,除非…
这段时间我们主要在练习邹家拳,而我最大的感受是老师之前一直在强调,但我却一直没体会到——脚下是否有根,能不能把地面踩得很实,能不能让自己稳稳的站在地面上。最近练习邹家拳里面有一个单脚独立的动作,我发现当我用右脚着地的时候,会晃来晃去,脚还经常落地,站不稳。但是当我用左脚站立的时候,就站的很稳,一点都不会有问题。后来想了一下原因,原来是因为自己平时练习操根(桩功)的时候主要是在练习左脚,练习如何把力传到左脚上面,而不是右脚上面,所以自己的左脚就站的很稳,而右脚则站的非常的不稳。
由此我发现,任何一件事、一个点,不管老师跟你说了多少遍,只要自己没有体会过,那么你都不会真正的理解老师在说什么。像操根(桩功)可以锻炼我们的稳定性,老师说了上百次,但我一直都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因为从来都没有体会过它的作用。但是当我真正体会到了的时候,我发现它真的非常有用,可以让自己一直站稳,而且还不需要用力保持平衡,非常自然且轻松的保持住了。所以这次体会到了一些知行合一的感觉,原来真的只有当自己切身真实地体会到了、感受到了后,你才会真正的知道是什么意思,才可以说我真的学会了,否则就只是纸上谈兵。

毕文语:每日重复的项目,但我练得却非常享受。
晨练时,我一直在形意门训练,虽然每天练习的内容差不多,但我却没有感到厌烦或枯燥。因为哪怕项目相同,可每天练的情况还是不一样的。我有时能在练习中体会到一些与昨日不同的内容,比如某个一直做不惯、做不顺的动作,在某一天突然就变得顺溜起来,所以我并不觉得很枯燥无聊。下周要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
这周的下午运动开始按照早上晨练的三个门派来站队了,并且有时会进行门派与门派之间的对决。为了保护自己门派的名誉,我们不可以再像以前那样“消极怠工了”。现在又重新加入了拳击训练,并且对于形意拳的某些招式的训练也从“演戏”变成了“动真格的”。比如老师教了我们一个防护动作,轮到我们自己对练的时候就直接是扇脸,没防住就会挨打,而且还会有类似实战的对练,也是没做好就要挨揍,就像是在实战一样。这使我在练习的时候变得专注(不想专注也得专注,可以翻译成:不想挨打就得专注),下周除了继续保持这一点外,还需要提升的点是要增加一点杀气,要让对手感到恐惧。
助教老师点评:山长的解读精英教育博文中,对运动更强调的一点是在于能训练学生的心性。最熟知的就是能够通过体能项目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但仅止于此吗?远远不止。起码从上面的总结中就能看出,学生通过运动中体悟到了“什么是知行合一”、“保持专注的重要性”。接着往下看,他们还体会到了“从自身反省改进问题,而非抱怨外界”、“训练内心的平静、沉稳”、“做到以目标为导向”。

余乐水:我将公主经用在了运动课里
现在我越来越觉得体能和身体素质训练的运动课很好玩,虽然会累、会肌肉酸痛,但还是觉得挺好玩的。最近主要有问题的是剑道和形意门的运动课,老师经常点名我没有做好,还把我排到全校最后,我非常不能接受这一点。
以前我运动不好,是因为我不想运动,那时觉得运动除了考上清一塾外没什么用,现在我倒是没有这么想了,反而觉得运动很好、挺愿意运动的。但是为什么我现在嘴上和心里都没有抱怨运动,可我的运动还是不太好,还是被老师排在全校最后?根据这段时间老师带我们学的《公主经第六:担当》:“我是我一切结果的原因。我身上发生的一切,都是我应该得到的”。一定不是老师看错了,这一切都是我导致的,I deserve it ,一定是我的原因。
反思我的问题,我觉得我最要改进的是没有用尽全力去尝试,没有全身心投入,而是一直在想排名的事情,觉得我只要做的差不多就可以了,就不会想过、也不会做到极致。当我可能只用了40%~50%的精力运动,但别人是用了80%或90%,甚至是100%的精力运动,得到的结果当然不一样了。
我发现我不仅在运动时会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其他事情也是这样。比如,写觉察日记时认为字体差不多、可以看清楚就行了,没必要写那么好看;学英语时认为单词差不多背下来了,应该就可以过关了。没有想过事情其实是可以做的更好的,“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下周在运动和做事要对自己要求高一些,觉察自己不要有差不多就可以的观念,用70%到90%的精力去做事。
助教老师点评:这个学生刚来学堂时,展现出的精神状态很萎靡,对运动也是排斥、不积极的态度。那她是如何转变到了现在的这种状态呢?或许下面这位同学的总结会给您一些解答。

成智心:让我从排斥运动到喜欢上它,原因是什么?
这周的晨练有了很重大的变化,原先是以飞鹰功为主,训练我们的毅力,而现在每个人在这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所以老师重新规划,分成了三个门派,每个门派都有自己的帮主和帮规,每星期会PK一次。这感觉就像在武当山一样,每个星期有一次大型比武大会。这次改革大大的提升了我对运动的喜爱,终于可以不做飞鹰功了,之前每到上午运动时间就无精打采,非常焦虑,感觉度日如年,但现在的运动模式我感觉很开心,所以每天过的也很快乐.
这周下午的运动课我们练习了形意拳。我从小害怕练武术,因为觉得练习武术非常枯燥,所以总是心不在焉的。因为以前的恐惧链接,这周在练武术时也是非常惧怕,但我的意念和目标感在帮助着我,让我能认真的享受其中。因为我知道练习武术对我是很有帮助的,可以强身健体,可以让我有防身的能力,可以疏通全身之四体百脉,以及锻炼心性这些非常有用、为以后打下好基础的价值。
而且我也感受到了练习武术的好处。之前我的身体非常虚弱,手非常冷,心不能静,但练习武术后我这几年都没有生过病,并且我的手现在能感受到血液的流通,从早到晚都是温暖的,内心也非常的平静,有点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做事更加沉稳。
助教老师点评:在仁青的运动课中,既有训练身体素质,如体能、协调、灵活等的运动项目,也有训练整劲、下盘稳的内容,如内家拳项目和对练。还会在运动中训练引导学生去磨练心性,如每日进行反省,以公主经中说的“我是我一切结果的原因”为对标,反思今日有哪些地方是可以训练这一点的、有没有做到、若没做到明日该如何改进。
除了在训练项目上精心设计和安排,我们还会在运动课上,带着学生学习《拳经》,体悟动作的微妙之处。这些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体验到了运动更多有意思、能够训练自己的地方,而不只是进行无脑的动作重复。
就像我们告诉学生的,要去体会每个动作的细节,动脑子去琢磨钻研。运动本身,也是非常值得老师们去进行研究设计,让学生能通过运动得到更多的成长和训练。

做事:做饭、社会实践

助教老师点评:“知”却不“行”,就只能成为嘴上能说,事上拉胯的书生。为何俗话说书生是百无一用的?他们不是读了很多圣贤书,学了很厉害的圣贤智慧吗?确实,但圣贤智慧学得再多,不能运用出来那就是没学。

圣贤之所以是圣贤,是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去行证悟道,运用智慧去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让境界提高。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佛陀超脱凡人成佛,老子看破了天地间最根本的道,他们都是运用这些智慧让自己的生命状态变得更好。若与之相反,那就是我们现在的鸡汤学,都知道是根本没用的。

体制教育的书生气,是教了大量在未来并不能用得上的知识。而新教育其实也容易造就书生,虽然在讲课中告诉了学生们高人的智慧,但做不出来就成了懂很多大道理,只会说却不会做的书生。尤其是在新教育里待得时间越长、做得越不够多的学生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其实给学生讲的一堂堂课程,远不如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实践来得更有体悟和冲击力。跟一个从来没有吃过冰淇淋的人,形容冰淇淋吃起来的凉爽舒服、绵滑丝润,都不如买一个冰淇淋让他尝尝,一口下去就知道是什么感觉了。同理,与其在课堂上讲很多前人的经验与智慧,不如让他们经历同样的事情,并在过程中进行引导,自己体悟总结出的道理更有影响力。

因此,我们并不经常上很多讲道理的大课,更不会大量的向学生输出理论。而是会在一段时间内,针对一个点反复琢磨、行动复盘,老师以具体事件为例,去引导和带着学生们讨论,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体悟。

做事方面的具体内容请参考视频。


三大软实力之首:觉察与反省
助教老师点评:“活到老学到老”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有多少人能真的做到呢?有多少人在毕业后就暂停了学习?就算学习了,有多少人是被工作或生活所迫地去学习?在这学习的人中,又有多少人的学习是高效、愉悦的,因成长本身而感到开心?我相信这个人数绝对是逐渐递减,做到最后一点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但同时相信着,大家都觉得最后一种的状态是最好的,也是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做到的。
可是,到底该如何实现?学习可以有多方面,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都是一种成长。而有种成长,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进行的。它不需要我们每天拿出固定的时间来进行某项技能的学习,而是我们能否在每日的生活小事中主动发现可以进步的地方,并在第二天里去超越前一天的自己。《了凡四训》里有句话“日日知非,日日改过”,讲的就是这一点。每日去找到自己的问题,每日进行改进。当我们改进了问题,就是在成长的路上迈出了一步。

毕文语:积善之方,“被别人需要是我的荣耀”
只要没有特殊安排,我们每天早上都会读10分钟的《了凡四训》。这周我已经快要读完整本了,其中我觉得积善之方这一章最吸引我。因为我经常会对同学们各式各样的“帮忙请帖”坐视不管,经常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帮忙,但是我在学习的时候却经常要别人来帮我的忙。我现在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再继续的话我的福报耗不起,本来就不多,再这么“只花不赚”马上就要破产了,所以我要多付出而不是索取,要多帮别人,帮的时候也不能觉得很烦,相反“被别人需要是我的荣耀”,我还得感谢他给我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呢。
王文睿:我在闯关升级中,培养自己具备终身成长的能力
这周李老师上了一节关于我们写的觉察日记的课程,让我意识到了觉察日记多么重要,开始专注写日记了。
老师把觉察日记分了层级:C、B-、B、B+、A-、A、A+。C和B-是觉察能力比较弱:C是应付糊弄老师,不愿意暴露自己的问题。B-就是字迹工整,会把自己的问题真实地说出来,但是并没有进行反省。B级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做到了初步的知行合一,也会去尝试改进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说是尝试?是因为尝试了,但是没有改掉,或者是改不掉。到了B+,就是可以深入觉察,自己的问题都基本上可以完全改掉。A-、A、A+就类似围棋里面的段,一段二段三段。A-就是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觉察自己。A是当下觉知,并且可以反省到很多事情的心智模式。A+就是提前解决。早上一起床就翻开日记本,开始写上一天的目标,就比如说是不抱怨。结果整一天的确没有抱怨。这就是日记当成了解决问题的方式。
我的收获是意识到了觉察日记的有效之处,可以帮助自己改正有效改正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帮助提升自己觉察和改进能力。如果问题一直不改的话,就变成了新教育的老油条。我是在B这个地方,属于后知后觉。自己最近的问题是找感觉,而这个心态也会产生抱怨等负能量的行为。对于这个问题的改进程度也是不怎么好的,但是靠着公主经反思之后就觉得正能量满满。此外后知后觉也体现在生活中,就比如说当时我跟某位同学说完一些话之后才发现自己刚刚在和她一起抱怨,虽然想要改这个问题,但是说都说了,没有撤回键。这是后知后觉。我的目标是做到当知当觉,就是B+的程度。这样做不仅仅是日记会进步,并且再发生那种事情的时候也可以当知当觉,立刻停止抱怨。也不会后悔没有撤回键了。
这种成长,不需要每日特地进行某项学习,不需要去冥思苦想,而是因事而出,有感而发,由心而生。从小事中悟出大道理,每一件事情都有可以反省和改进的地方。当发现了问题,并且在第二天改进了后,内心其实是会有种成就感和喜悦,你知道自己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助教老师点评:在仁青,我们非常重视觉察反省的能力。全校师生每日都会写觉察日记,反省自己这一天中有哪些是可以改进和继续提升的地方。我们的日记也不是写写就完了,而是要真正去做到,第二天去复盘前一天的问题是否有解决、方法是否有落实。定期我们还会互相分享觉察日记,学习《了凡四训》,不断提升写觉察日记的能力。上面就是学生们写的几篇日记,看上去只是说了句抱怨他人的话,但他们却能觉知到,并反省背后自己的问题。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仁青学社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