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如何让孩子爱上国学?—仁青古文教学实录

古文真的很难吗?

一说到古文学习,恐怕不少人都会立马面露难色,无论是对成人还是儿童,学习晦涩难懂的文言文,都并非一件易事。不是没学几下就早早放弃,就是变成完全不解其意的机械诵读,很难有效的进行学习。

即便想找找相关的书籍或课程,得到的结果往往也只是对于某篇古文或某本著作的解读或分析,不仅充斥着各种泛话或专业词汇,让人云里雾里,最后也难以因此而提升多少古文能力。

如这段对《陋室铭》的分析,就充分地体现出了这些特点 

由此来看,学习古文,似乎确实是一件难事。因此,在市面上的大部分古文教育,基本上都是让孩子大量诵读经典,并进行背诵。看起来小小年纪就会背很多经典,但实际上完全都不理解,仅仅是通过不断的重复将其强行记忆下来罢了,不仅谈不上有什么古文基础,更难以学到经典背后的智慧。

这也就是大部分读经学堂或经典教育的做法

那么,难道在古文学习上,就不能有一种既有趣,且系统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在一个有趣的过程中,高效地提升自己古文基础?

 一、古文教学的本质——以学习语言的方式进行学习

在开始学习任何东西之前,我们首先会搞清楚这个东西的本质是什么,训练的是哪方面的能力,从而围绕着它的核心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而古文之所以难学,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往往对于它的本质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位:它到底算是什么?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知识?

不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就难以有的放矢,无法通过针对性的学习方式来进行高效学习,最终的结果自然也就不尽人意,所以,要想真正高效地学习古文,就必须清楚古文的本质,知道它究竟是什么。

从定义上来说,古文是古人使用的语言,是在当时所通用的语言、文字。虽说经过时代的变迁,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白话文,但中间的变化之大,几乎可以将其当作两种语言来理解,所以如果未经古文学习,一般人看到古文根本无法理解,基本等于“看天书”。 

大部分人的阅读感受,可能就和看下图差不多
如果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其实完全可以将古文视为一种类似于英语的“外语”, 把它当作一门语言来进行学习。
这样一来,我们的思路立马就豁然开朗:学习语言需要从基础材料学起,而学习古文也是同理,不能上来就学《老子》,《论语》等复杂的材料,而是得从最简单的内容,如各种寓言、成语小故事学起;学习语言时需要在运用中学习,在学习古文时,也同样可以借助古文来学习知识,如直接看古文版的史书…..之前在英语教学上的种种经验,其实我们同样可以将其适用于古文学习上。
对我们来说,古文基本上就是一门“外语”,需要专门进行学习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长达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经过了不断地调整与改进之后,最终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合理、可行的古文学习体系,在这套体系中,我们将整个古文学习的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二、古文学习的三大阶段
(一)基础阶段:建立古文基础,养成古文兴趣
当孩子开始英语学习时,我们会先让他浸泡简单、有趣的英语动画片,让他在建立英语基础的同时,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如经典的英语启蒙动画《zippy and me》
而在古文学习上,我们同样应该从简单、有趣的材料开始,让孩子能够在学习中收获成就感,持续保持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为了我们选择的材料是各种小古文与寓言故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等故事),不仅内容足够简单,适合学生刚起步的阶段,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能够让孩子在过程中保持兴趣。
类似的故事不仅简单有趣,也能积累孩子的语文知识
在这一阶段,课上的学习重点以理解为主,老师会带着学生对原文进行一字一句地理解,确保他们对于每句话中的每一个字,都能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同时,在课下,也会布置复述与翻译原文的作业,来确保学生的确将原文释义完全掌握。
以这样的方式学习了几十篇小古文之后,学生的古文基础有了明显的进步,即便是接触一些较难的文章(如《荀子》、《孟子》中的部分章节),他们也能自行理解其中百分之七八十的含义,与原先两眼一抹黑的感觉形成了鲜明对比。
下图是一名8岁孩子对《荀子》节选篇章的翻译,虽然文笔稚嫩,但可以看出已经对原文的意思有所理解
更为关键的是,这样的学习让他们打消了对于古文本身的“恐惧”,对他们而言,古文不再是晦涩难懂的“天书”,而是通过努力就能够理解的文字,这对他们之后学习难度更高的古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升级阶段:尝试运用古文学知识,边练边学
随着古文基础的逐渐建立,小古文的难度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接下来,他们已经可以开始尝试用古文来进行知识学习。
在这一阶段,老师会带着学生开始学习一些历史故事与人物描写(如《左传》,《史记》,《汉书》等历史类古书的节选),每次以一个故事或人物作为切入点,先让学生学习这一篇古文,对于该故事与人物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再通过视频、书籍等材料对其背后相关的历史背景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老师正在带着学生们一起了解历史
如在一次课上,学生们学习了《史记》中对于韩信的记载,之后便以此作为切入点,将韩信的生平事迹及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都进行了学习与了解,不少同学都表示,下课之后要自己去了解这段历史。
大家一致认为韩信在军事上确实厉害,但在信念和认知上有所不足,所以导致最终不得善终
就像这样通过对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学习,不知不觉间,学生就在学习古文的同时,也将中国历史的脉络有了基本的了解。对他们而言,古文也逐渐从原本的两眼一抹黑,逐渐开始理解,甚至还能将其作为工具,借助它来帮助自己了解、学习知识。理解力强一些的大孩子,已经可以自己阅读《三国演义》、《史记》、《资治通鉴》。
孩子们正在自己阅读《三国演义》
课下,两个孩子一起研究历史。
(三)最终阶段:将所学道理在实践中练习,知行合一
毛泽东是读古书并与实践相结合,将国学智慧运用到极致的典范。山长也经常说,他在事业和生活上的全部智慧,来自于《道德经》《鬼谷子》等国学经典。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不妄求达到伟人的程度;但是从伟人的故事中,我们要知道经典拥有深厚的智慧等待有缘人去发掘,家长能做的是帮助他开启这一扇窗。而对于当下来说,知行合一更是重要,比如孩子对于这几句话的理解和运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一个9岁的孩子,初步改变了自己不如别人、自暴自弃的信念,开始愿意从点滴积累,让12岁的自己,追上他视为榜样的一位伙伴。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素书》:一个争强好胜喜欢指责他人的孩子,主动以“仁”为标准,尽量改善自己的伙伴关系。
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了凡四训》:让青春期学生调整自我中心,让优秀年轻人调整自己“满杯”的心态,虚心向周边的人事物学习。
一时的道理会忘记,但在觉察日记的持续帮助下,他们正在接近理想中的自己。读到这里您看清了吗?国学经典和知行合一,是仁青心理行为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仁青学社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