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四合一高效学习法--学霸训练体系

TED演讲配音,累计6小时练习,化身纯正英音,请观赏:

一套学习机制,如果本身是不科学、不合理、低效运行的,那即使孩子投入再多的努力和精力,他的学习也不会是高效的,因此教育者的任务应该是去尽量的提高完善优化教学体系。

反过来说,即使在一个非常优化的学习机制里,孩子就能得到最高效的学习效率吗?那也是不一定的,因为在任何一个教育体系下,传统教育也好,新教育也好,我们都会碰到学习力特别出众的学霸孩子,还有一些非常普通甚至可以被称为学渣的孩子,他们得到的学习结果当然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套学习机制即使再科学合理高效,如果孩子的学习动力、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是存在严重问题的,那他在这套体系里面也不会得到理想的学习成果。


传统教育的低效运行机制

首先我们看一下传统的学习机制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我认为是在英语学习上花费了太多时间,而且由于使用的是错误的学习方法,导致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大学生毕业时考过的四六级也只有4500~6000的词汇量,据此推测高中毕业生学习英语12年的结局,可能平均只有3000的词汇量–这是新教育学生一年英语学习的结果。更糟糕的是长时间的低效英语学习,还大量挤占了其他科目比如说数理化生的学习时间。因此这种学习机制本身就是低效的,赔上再多时间也改变不了这个低效的事实。国际学校的情况会不会更好一些呢?根据我这些年对国际学校学生的接触和观察,实在是没有好到哪里去。

去年我们有10来名学生,通过雅思6.5~7.5的官考成绩,成功申请进入了三语高中。但是,有一个女孩子,她当时暑假没有拿到雅思6.5的官考成绩,无缘三年高中,但是由于已经年满16岁了,就申请了国际学校。后来,这个孩子和孩子的妈妈时不时的就会给我们发个感谢信息。从中得知,这个孩子凭借英语能力出众,被分到了这个国际学校最好的班级,而且英语学习的非常轻松,所以她会省下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其他的科目。由此可知国际学校的英语水平呢,也只是一般般了。

这个故事的特别之处在于,这个女孩刚来仁青的时候已经14岁,属于我见过的学习力和学习基础最弱的学生级别,性格又非常的乖,如果放在体制学校,这种孩子基本上就是被边缘化的学生。但就是因为在新教育短短两年时间,集中突破了英语学习、训练了学习习惯(比如她自己说的,能够专注了),这就让她在回到体制学校之后,重新找回了自信,赢得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彻底扭转了自己的学习前途。

从这个案例来看,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如果让孩子在语言学习黄金期高效突破英语,省下的大量时间再去学习其他学科,这是不是一种更加科学的学习机制?尤其是对于国际学校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科目是用英语进行教学的,如果孩子的英语基础弱,课程理解吸收不好,是在双倍浪费时间。

反过来再说一下孩子方面的因素。无论是接受传统教育还是新教育,我们都会发现,不同的孩子是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的。不少家长对新教育慕名而来,但是走着走着,还是发生了分化。有些孩子在新教育发展的很好,从差生变正常,从正常变优秀,从优秀变卓越,这些情况我都见过;但同时,我也见过体制学校的差生,在新教育折腾几年,仍然成为了新教育的失败者,被劝退回家,前途迷茫。因此,无论体制教育和新教育的优缺点如何,多么令人诟病或者多么令人向往,能够摘取到这套学习体系中最诱人果实的,永远都是那些学霸孩子。所以对于家长来说,我们更加关心的应该是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这显然是最符合孩子长期利益,也是家长最应该重视的。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家长们特别关心的学霸这件事。

传统来说,提供教育解决方案的人,应该是学校和家长双方。学校方面的责任,是负责提供尽量高效的学习机制,家长负责提供学霸孩子。这句话放在体制学校没有毛病,没有几个家长会期望学校帮助他培养出学霸孩子来–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学霸有差距,家长是“”的。

但是在新教育,由于老师承担了“调整孩子心理行为,让他能够正常甚至高效学习”的任务,因此老师们似乎又多了一个任务:帮助家长培养学霸孩子。具体到我自己,最近几年在帮助青春期学生备考三语高中过程中发现,如果希望在基础不怎么样的情况下短期突破雅思、SAT达到三语高中这种对标世界名校的录取要求,往往只有学霸才能做到,普通孩子则需要更长时间的准备,甚至即使很长时间也无法突破一个高分上限。但现实情况是孩子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必须要求孩子具备学霸素质。因此,今天这个主题,其实是我们自己被众多“辅导到崩溃”的孩子,逼上梁山的一个实践结果。


第一个问题:学霸长什么样?

学霸,一般要等到青春期才能成型,特别是初三到高中这个时期,因为小学到初一保持好成绩,并不能说明孩子是学霸。哪些孩子能够成为学霸,儿童时期能够看到一些端倪–比如专注力高、喜欢学习、喜欢琢磨、喜欢看书,等等。根据我自己接触过的多位初高中学霸,他们一般具备下面三个关键特征: 

(1)自主学习、喜欢学习–只有学习目标和愿望还不足以成为学霸,还需要自己喜欢学习而不是被迫投入学习;能够自己独立安排学习,有时候甚至要排除老师的干扰,而亦步亦趋跟着老师安排走的,说明还不够学霸。

(2)专注思考求真、契而不舍—外在表现为具备学习毅力和意志力,但内在的心理活动是求知求真,不把这个事情搞明白绝不罢休(包括老师教授的高效学习方法),因此会专注思考、主动提问,大脑高速运转。 

(3)发现和解决问题,反思改进:也就是说,这个孩子能够跳出自己看自己,对于自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主动发现、主动改进—突破和超越自己的局限,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学霸画面感:他觉得学习很有趣,会根据自己的情况独立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大脑使劲琢磨、高速运转、高度专注,如果再加上高效的学习方法,则如虎添翼。

普娃的画风则是这样的:学习被动接受老师安排,真实兴趣/关注点在他处,主要是吃喝玩乐舒适享受八卦聊天各种找感觉;即使到真想学的时候,大脑由于太久停止运转,都不知道该怎么转,尤其是很难专注。 


第二个问题:学霸是天生的还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能够培养到什么程度?

有不少学霸父母,比如某清华教授,在拼尽全力辅导孩子无效之后,无奈得出结论:学霸是天生的,我终于接纳孩子的现状。如果学霸父母对于自己亲力亲为、一对一辅导的孩子,都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观点是我们无法忽略的。但是,也不能由此得出结论:学霸都是天生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接触过不少学霸—比如从仁青考入三语高中的几个孩子,通过他们亲述的经历,发现他们并不是天生的学霸,而是后天的一些契机和训练成就了高效学习的他们。因此,比较安全的说法应该是:有些学霸是天生的,不教而成;有些学霸,是可以后天训练出来的;还有一些孩子,可能的情况是,即使训练也无法成为学霸—最根本的原因是,青春期的时候学习动力已经被彻底破坏了而且往往伴随天生资质一般,(如果)等给他调整过来,都成年了。 

学霸习惯培养,虽然说训练有方法,但结局必定有差距。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训练的契机和时间,以及先天资质和早期教育经历。不过无论达到什么程度,对于孩子个体来说,养成良好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是受益终身的。


解决问题:四合一的训练体系和方法论

以上是我作为家长和老师,在做事过程中发现的学习机制以及孩子本身的一些问题,接下来,我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于这些问题是怎么思考和解决的。首先,我们也是因为看到了孩子的学习时间非常短暂而宝贵,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要实现相当多的又比较高的教育目标;另一方面,看到了孩子参差不齐的基础和素质水平。这个综合的因素,迫使我们对教学进行持续的改进。如何尽量让所有的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高效的突破英语学习,高分取得雅思和SAT的官考成绩,同时还能实现三年学完美国12年的教育目标,同时还能提供新教育最宝贵的心理行为和思维教育,同时还能帮助孩子养成学霸习惯?也许是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我们在探索中。下面的分享,分成两组来讨论。第一组是12岁之前的儿童组,第二组是12岁之后的青春期组。都是致力于实现上面这个四合一的教育目标。


儿童组四合一教育目标和方法体系 

首先说儿童组的教育过程,英语雅思SAT、文理知识、思维训练、学霸习惯这四个方面,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难分难舍的,表达会比较乱。所以我试着用一个词语把他们串起来:理解力。对于理解力的重视,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我认为学习力的核心就是理解力。如果你理解力高,天书都想去看,就像毛泽东阅读海量晦涩书籍,能理解和应用。如果理解力低,只能看故事会和漫画书,都嫌无聊。

儿童的特点,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具备:(1)好奇心和学习兴趣;(2)身体和头脑充满精力,积极主动;(3)年龄小,有时间打基础。稳定的体系泡下去,虽然个体情况会存在差异,但相对自己成功概率极高。

(一)英语泛听中收获的英语和知识理解力

英语语言理解力:依然采用自然英语学习法,科学动画片–纪录片–原版书,逐级可理解性浸泡,在大量知识学习过程中,训练了孩子的理解力,不仅是英语理解力,还有理解力本身。

雅思和SAT理解力:以上学习过程中,包含了非常多的高频学术词汇和自然百科背景知识,所以如果从小像母语一样的去聆听和阅读这样的词汇和积累背景知识,等孩子到了初高中年龄段要去考雅思SAT的时候,词汇对他来说是一直是活学活用的,就像母语一样自然反应,所以他可以非常轻松的考高分,就像三语高中的一些学生,只准备了一两个星期,就考出雅思7.5甚至8分的成绩。

文理知识的理解力:不仅仅是高分考过雅思SAT,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收获了大量的自然百科、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他的知识量会相当广阔。而且,根据脑科学理论,大量新鲜信息的刺激会促进儿童大脑神经元突触的快速生长和链接,让孩子更聪明,其实就是理解力更高了。

思维训练: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思维训练呢?有的!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写过一篇文章,发现经过纪录片浸泡的孩子,他的思维思考方式是比较有序的,他的性格是比较理性的。相反,如果是看奥特曼、蜡笔小新这样的动画片长大的孩子,他就比较容易情绪化、思维混乱。道理很容易理解,你输入的内容到底是有序的、理性的还是无序的、混乱的,显然会导致孩子不同的思维结果。

理解力,也是家长最容易犯错的地方:在英语和纪录片的学习过程当中,家长们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可理解性输入。导致孩子可能浸泡几年,英语都是停留在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那更不要说后面的纪录片学习了。因此,如果第一阶段的英语浸泡没有做好,后边的内容全是白谈,甚至好几年的英语学习时间都浪费了。因此要经常检查孩子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即时调换材料,确保他浸泡在正确的环境中。

免费领取逐级浸泡的科学动画片资料,点击迈向国际的儿童英语教育,自然天成

(二)中文泛读中收获的母语理解力

小学之前主要是英语浸泡,七岁之后开始学中文认字,引导阅读兴趣,进行大量阅读。这个过程中,当然积累了大量的文理知识,天文地理、生物百科、历史人文、军事战争,这些知识的铺垫,会为孩子将来融会贯通的深层理解和应用,做好基础准备。

思维方式的理解力:学霸还有一个共同特点:热爱阅读,有大量阅读的经历。仅仅因为爱读书就导致学习成绩好的案例太多了,谁的身边都经常遇到。背后的原理,也是孩子的理解力增强了–相比少读书的孩子,他们阅读数理化课本,都能看的更懂、懂得更快。

仁青微信公众号上推荐过一个书单,我身边有很多孩子根据这个书单进行阅读,基本上都喜欢上了阅读,推荐给大家:仁青中英文书单,让孩子爱上“正能量”阅读

(三)精读中精细化训练的理解力

也可以理解为思维训练。大孩子使用博文,儿童使用国学经典和历史。节选儒道经典,历史方面节选古文观止、资治通鉴、史记。 并不是期望孩子能够背诵多少国学经典,但要达到三个目的:(1)具备基本的国学基础,能够比较顺畅的阅读古籍;(2)养成细致思考和理解的习惯,逐字逐句的理解每一个词、每一段句子是什么意思,而且还会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形成画面感、结构化的理解;(3)养成知行合一的意识和习惯。 

精细化理解,带来的成果:更好更快的理解和记忆,现在可以非常快速的理解和背诵国学经典。上周第一次“玩”了一下诗词,和经典比起来感觉好简单!30分钟背下来10多首唐诗。另外,这种背诵是建立在头脑当中有理解和结构的基础上,不是死记硬背,这对于孩子们将来写作演讲表达,都是很扎实的基本功(大孩子用分析、写作和演讲的方式学博文,训练的也是这种能力)。 

(四)理解力在学习中的实际应用–一年突破高考?

刚才开头就提到了传统教育,由于学习机制安排不合理而导致的低效。与之相对,有一位和我本人很熟悉但是却对新教育持怀疑态度的年轻人,曾经私下表达了这样的担心:李老师的孩子,继续这样下去(她看到的表象:英语、运动、手工、玩),知识量会很贫乏,也只能考国外大学了,根本就没有能力竞争国内高考。那么,这两种学习机制,到底哪个更合理呢? 

代代早就完成了英语突破,他现在学什么呢?这里,我只回复一下这个年轻人对于代代不能参加高考的忧虑:代代从10岁半开始(和小伙伴一起),在学习体制小学3-6年级的数学和自然百科课程,使用洋葱学院和可汗数学,全程自学,基本上不需要老师现场指导。他们在学习完一个视频之后,会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把所学内容,完全根据回忆和理解,表达出来。检查笔记发现他们理解的很好,我只看笔记都觉得学到了东西。他们用两个月时间,每天一个小时,完成了3-6年级自然百科的学习,还要继续自学初中数理化,因为觉得很简单可以提前学,被我制止了。还有前面提到的他们背诵古文诗词的能力,集中突破体制语文也是没问题的。

但是,我对让他们学习这些知识本身并不关心,我也不会用考试测试他们是否记住了这些知识—-大量知识都是无用的,那种钻牛角尖的死板考核方式更是可笑–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的学术能力训练、展示出的学习兴趣和高度专注,才是我关心的。有强烈的目标动机、有对知识和学习的良好兴趣、有超强的理解力和专注力、有最高效的学习方法、有平时学习积累的知识基础(英语水平、阅读能力、国学基础、比体制教材更广阔的数理化生历史地理知识),如果有一天真的需要集中突破高考—-一年学完体制12年,真的没有竞争力么?

当然,我们是不会参加高考的。至于为什么,钱莉老师最近关于“智取清北”的示范课,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补充一点,我在辅导雅思和SAT的过程中,非常欣赏这些考试的考核方向和训练重点,备考过程本身就能带来良好的成长,至于高考。。。

(五)理解力对于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根据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一个道理,没有体验过就不能算是真知道。而如果要从知入行,对于这个道理的“知”,也要达到一个很深刻的境界,才有可能根据这个理解去实践,因此会有“参悟”这个词。比如我们参悟“真正照见,即可化解”这句话,是不是要理解到一个什么程度–比如说,理解到你能够举出真实的案例来说明这句话到底该怎么应用–才算真正理解、才可能做出来呢?因此,在精细化理解的过程当中,要结合别人或者自己的真实故事,来理解某句话。理解结束之后,还要针对自身的问题,结合经典语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改进,才算完成一个学习的闭环。

知行合一的课程讲记,雪球随笔:https://xueqiu.com/center/#/status

孩子掌握了国学经典和觉察日记两个工具,以经典为师,以觉为师,然后可以实现独立成长。

(武)武道训练中的理解力和知行合一

以上都是文化知识之类的学习。

孩子对于知识道理的理解和领悟,不能局限于书本,还要在做事和习武中去理解和磨砺。尤其是如果孩子文化知识学的特别好,更加需要练武,否则很可能少年得志、虚浮自大、高谈阔论,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目前习武在我个人心目中的重要性,已经提升到了超过50%的比重,尤其是需要参加拳击散打剑道这种对抗性训练。背后的道理,推荐大家用心阅读山长在知乎上发布的文章。 

清一山长系列武道文章:https://www.zhihu.com/people/shan-chang-qing-yi

 

12-13岁之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四合一的教育目标和方法体系 

前面提到几乎所有儿童都有这三个特点:好奇心强,有学习兴趣;身体和头脑都比较有精力,不懒;年龄小,有时间打基础。相比儿童,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不是学霸),这三个特点正好是倒过来的。第一,他们已经丧失了好奇心,对学习不感兴趣,少数有学习动力的孩子,还是因为有现实目的,比如说有短期之内要考雅思、三级高中的迫切目标,但他对学习本身并不喜欢,甚至厌学。第二,进入青春期之后,身体和头脑都变懒了,身体懒得动,头脑长期不用,也不愿意、不会思考。第三,原来读书少,中英文基础都弱,再加上已经接近青春期了,打基础的时间很紧张。好在,他们中的有些人还比较受教,愿意跟着学习环境走,虽然不主动,但是比较配合;虽然配合,但是以这种被动和不动脑的学习局面,还是不能达到学霸才能达到的短期突破高成绩。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怎样在短期之内实现四合一的教学目标?把他训练成动力、思维、知识面良好的学霸,高分通过雅思和SAT的考试呢?

在改写山长博文的过程中,我记得有这样三句话:

(1)在孩子心目中,学习是最伟大的游戏。

(2)人性生而自由,再美好的东西,也不愿意被强迫。

(3)苏秦“头悬梁锥刺股”,那是他自愿选择的学习方式,家长不能这样逼孩子。

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是怎样被磨灭的,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孩子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这个学习不是他想要,而是被家长老师强行安排的,他没有体会到独立自主的自由、探索求知的乐趣。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孩子充分而恰当的尊重、自由和责任。

尊重是什么–尊重孩子的想法,你认同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自由是什么–孩子有选择权,摆脱为应付老师过关而学的心理障碍,自己把控学习质量、调试学习进度。

责任是什么–自己承担学习的责任,能够独立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自行调整改进。

 

第一步:为什么要学习?你对学习目标认可吗?

学习目标可以有多种:像王阳明那样为做圣人而读书,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像普通人那样为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而读书。无论哪一种,需要获得孩子内心的认同。目前来说,最容易引发我们孩子认同的是下面这两点:

第一,为了通过雅思和SAT考试,考三语高中而学英语,这个目标孩子们都认可,他们确实是挺想考三语高中的。但是对目标感不强、备考时间还长的孩子来说,这个目标并不能和他们当下的学习很好结合起来。

第二,实现独立自主的学习,成为真正的学霸,养成强悍的终身学习力。这点,是孩子内心渴求的,因为他们都有超越同龄人的冲动,而且他们同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他们都需要终身学习力。这一点,可以随时和孩子当下的学习结合起来。

 

第二步:学什么?你对学习内容认可吗?

这一点如果无法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他们嘴上说认可要为目标而学习,实际行动上也不会配合的。因此,学习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天性,就要包括有趣的知识学习;但是保证踏实的学习效果,也不得不包括枯燥的《新概念》。

第一步:先通过动画片浸泡或者电影配音提高听说能力,同时用新概念1-2打基础,目前孩子们已经走过了这一步;

第二步:继续学习新概念3-4,同时为了对接雅思和SAT所需的词汇和知识背景,加入学科知识的学习,材料包括原版书籍和纪录片、TED演讲。而且我们会参考雅思和SAT的训练方法,来学习这些材料,比如盲听、精读、结构和模式分析、写文章。听说读写同步进行,有的学以致用的乐趣,也可以很顺利对接雅思和SAT。

第三步:进入雅思或者SAT的真题训练,如果前期基础打得好,这个时间只需要2-3个月(雅思),以及半年(SAT)。


这个过程当中,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1)英语基础和雅思/SAT的结合:考试中经常会出现的高频学术词汇,已经在纪录片中重复出现了,这些内容由于和孩子们考试目标相关,因此也会引发兴趣。

(2)英语和文理知识的结合,孩子在学习原版书和纪录片的过程中,对知识本身很感兴趣,比如说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地球上的各类地貌、各种各样的生物物种,引发了他们很大兴趣,老师给他们植入的观念是:你们是在学知识,顺便把英语学了。

(3)雅思SAT和思维训练的集合,考题本身包含着非常有价值的考核取向和训练过程,比如雅思口语和写作的思维方式,SAT考核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能为孩子提供非常棒的思维训练体验,这些内容都可以借鉴到平时的英语基础学习中。

(4)枯燥的学习内容(比如新概念),该怎样引发孩子的兴趣呢?动脑筋找规律的乐趣、学以致用的写文章、乐学中不知不觉掌握英语的成就感,都会引发孩子的兴趣。另外,博文改写中训练思维的方式,当然也可以拿来学习英语文章,比如分析总结逻辑结构、复述演讲,快速记忆的成就感也会带来乐趣。 

 

第三步:怎么学?你对学习方式认可吗?

理论上来说,孩子内心最认可的学习方式是:人性生而自由,自己的学习自己做主,自己的成长自己做主。我们需要让孩子把关注点从“应付老师和过关”,转移和集中到“我是一个学霸,我以学霸的方式学习:自主安排、专注思考求真–不搞明白不罢休、独立发现和解决自己的问题。”具体这样做:

第一步:孩子,你原来是怎么学习的?

老师提供材料和方法,非学霸孩子听完之后基本不会按照老师的方法来,而是自行其是一通乱操作,老师发现问题但是不当即指出。

第二步:孩子,来看看学霸是怎么学习的?

老师自己是学霸,亲自学习、传授方法,孩子对比发现自身的低效和学霸的高效。

第三步:对比差距,你应该怎么学习?

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学习,持续练习和改进,老师继续观察和反馈。

第四步:真的掌握了吗,自己发现差距在哪里?你可以创新和超越吗?

孩子根据老师的反馈,写觉察日记,自行调整和改进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它越来越接近学霸方式。

(举例略) 


关于雅思考试

今天的分享没有时间提到雅思考试的细节,我知道今天来听分享的部分家长是想了解雅思考试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篇雅思方法论。去年学生们雅思考试结束之后,我写了这篇文章。前几天有新教育圈的朋友说他按照这篇文章的做法辅导孩子,雅思考了8分。

如何1个月自学,达到雅思官考7.5?–兼论雅思考试中隐藏的思维训练

今年的雅思备考,我们遵循的原理和资料,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是在落实上做的更精细化,因为要给学生们示范学霸应该怎样消化这些材料。


学习效果

从孩子的身体姿态、眼神、声音的变化,能够看出他们正在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那么,什么时候能够从内心真正爱上学习呢

体验到安排学习的独立自主、体验到思考求真的乐趣,体验到独立和思考带来的成就感,就会真正喜欢上学习。


学霸习惯的参考书籍:



 作者:[英] 彼得·布朗亨利·勒迪格三世马克·麦克丹尼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8年10月
内容简介:有没有一种科学高效的,符合每个人思维规律的学习方法,可以让自己瞬间提升职场竞争力和商业生存力,以此走上财务自由、精神独立的人生?在这本书中,你将掌握学习领域的终极规律:为什么说天性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 / 只需 1 次自测,一周后回忆率从 28% 跃迁为 39%  /  哪些“良性干扰”能提升学习效果 / 别在无法克服的学习困难上浪费时间 / 如何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 掌握几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技巧事半功倍……本书案例丰富,论点权威,是一本不容错过的认知科普读物。


作者:[美]安德斯·艾利克森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3月
内容简介:4岁就会弹奏小提琴,童年时代写出多部名曲,只用一根弦也能弹完一首曲子,瞬间记住几百个随机数字,开平方比计算器还快,一秒内说出某个日子是周几,入行1年就获得世界跳高冠军,同时和26人下盲棋,14岁即成为世界象棋大师
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
“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



作者:[中]和渊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年12月
内容简介:很多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却发现自己陷入了“学了就忘,忘了又学”的境况。怎样学习才能更有效呢?学习其实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律和方法,对于“如何学习”这件事,现代认知科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已经进行了很多成熟的科学研究,但很多只停留在学术圈内,没有得到应用,不为大众所知。
本书是一本将关于学习的科学理论与学生的学习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实操锦囊”,把理论转化为了对具体问题的操作建议。



作者:[中]李忠秋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8月
内容简介:本书的核心理念源自芭芭拉的《金字塔原理》,运用更符合中国企业及中国人的特点进行诠释。本书定位于一本金字塔原理通俗版和本土版(案例以中国企业本土案例为主),内容以金字塔原理这一工具的应用为主框架,新增了作者的观点并侧重于从“结构思考”的角度向大众以更通俗的方式传递结构思考力在思考和表达方面的理念和方法。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仁青学社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