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仁青助教日记(一)英语与国学




本文虽言简意赅,却明确无误地传达了我们在怎样学习英语和国学,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学习部分


●   英语学习

本学期的英语学习,完全以学会英语为目标,对于听说读写都进行了针对性的练习,旨在真正掌握英语。

对于目前的学习方法,结合这一周以来的实践,将其流程总结如下:

●   新概念学习

新概念一直是我们重点学习材料,但对于怎样去学习这套教材,在方法上一直在进行探索与优化,至今为止,终于有了一套较为全面的学习方式:

理解熟读阶段:

在这一阶段,进行的主要是听、读和写方面的练习,其流程如下:

反复盲听课文,听到70%以上单词能听出来为止。

听写课文,找出自己听不出/不会拼写的单词,进行学习,直到掌握拼写为止(在欧路等一些英语学习软件上,都有单词听写的功能,使用感受很不错)。

继续听课文,最终达到类似母语听力的程度。

背诵记忆阶段:

经过上一阶段的学习,对于课文内容其实已经掌握的七七八八 ,接下来只需要加强理解记忆即可,其核心内容如下:

对文章划分结构图,结构化理解内容。

将文章背下,确保自己已经理解于掌握(其实这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检验,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如果严格按照前面几个步骤执行,这一过程是很容易的。

以上是目前对新概念学习方法的总结,在本周中,我也初步以此进行了学习,感觉虽然进度会慢不少,但扎实程度却高了很多,确确实实的提升到了英语能力,接下来的方向,就是扎扎实实学习,持续进行下去。

●   视频学习

在视频学习上,核心的方向是对听力的训练,其流程如下:

无字幕盲听视频:尽可能听出每个单词,并连蒙带猜的理解意思。

查词:找到自己反复听都无法明白的词,并理解/记忆意思。

听:继续听视频,直到达到类似于听母语的理解程度。

在这一部分,或许是因为之前相关训练过少,经常出现虽然单词看着能认识,但听就听不出来,或许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能够有所改善。

●   下周方向

虽然方法已经清晰,并且感受到了成效。但在这一方面,本周最主要的问题则是学习时间很不稳定,每天也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和数量,所以进展并不佳。

因此,如何有效、集中的进行学习,才是下周的核心改进方向。对此,方案如下:

1)梳理每日时间安排,找到有多少自由时间,并进行集中分配,制定计划。

2)以45分钟为单位,细化时间安排,每个时间段仅干这一时间段的事,其他事一律放在别的时间(加强计划执行的严格性,而非想到一件事就立刻做,倘若不符合目前时间安排,可以先记下来,之后再处理)。

3)过程中可以适当休息,睡眠也要充分,确保有足够精力,能够在学习时全然投入

●   资治通鉴学习收获

内容理解

本周我们助教团队从第一小段共同开始了对《资治通鉴》的学习:

在这一小段中,司马光提到“天子之职莫大乎礼”,并解释了礼在维护国家稳定性上的重要性。那么,此处的“礼”又是何物?为何能有如此大的重要性?

在历史上,人口密集、领土辽阔的国家并不算稀少,但如中国这样融合了如此多的民族,而又能保持极高稳定性的国家,却是绝无仅有的。而这一独特现象的出现,其实就源于“礼”的作用所在。

在我的理解中,所谓的“礼”,其实可以理解为阶级纲常,也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长幼、贵贱次序,是社会阶层的分化。

在这套次序下,人们井然有序、各自安定于自己所处的阶层,最终达到“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的状态——虽然地广人众,依旧能够运行的如臂使指,听命于君王一人。

所以,为什么“天子之职莫大乎礼”?——因为礼是他统治的基础,是维持庞大帝国运作的根基,倘若这套秩序运行不利,人们开始逐渐不再相信,结果只能是国家的内乱与溃灭(就如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这其实也就解释了在历史上很多君王让人感到不解的行为究竟是为何,如有的大臣明明是真心为国家好,提出的也是有建设性的意见,但不仅没获得君主的重用,反而还因此惹来杀身之祸——其实就是因为他的行为破坏了“礼”,所以即便发心很好,建议也很有价值,君主依旧会因为对“礼”的维护,而优先把他处理。

实践运用

理解了本身蕴意,接下来也就应该思考如何与实际生活结合/运用,事实上,虽然“礼”更多说的是古代封建王朝的秩序,无法直接照搬到现在,但其背后这种系统化制度,让团队自我运行的思路,却很值得我们进行参考。

在我看来,一个理想的管理者就应该像“天子”一样,将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不管做任何事情,首先就需要在这点上有所确保。譬如对学生的小组管理,正确的思路不是事无巨细,自己去管理方方面面(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看到、想到哪个部分要管才会管,其他没有关注到的大部分则都会被遗漏),而是建立一套合理的系统,让其自动运行.

再细化一点来说,就是需要更多的发动学生自己的自主性,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形成一种自我管理的状态。这不仅仅需要设立各种委员,更得通过引导、灌输、跟进等方式,让每个委员自己有负责的意识,自己就得主动去思考、执行职责范围内的事——而非名存实亡,主要还是老师在管理各自事情。

所以,在这一情况下,老师正确的做法与位置应该是去思考如何让他们自己运行,并采取各种措施来进行保障。如每天总结委员履职情况,发现问题优先找相应的委员来解决,而非自己直接上手处理等等。

当然,这种思路不仅体现在管理方面,在课程安排上,同样可以参考这样的方式——先建立一套系统(如国学课,可以设计一套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课程安排与流程,下面会尝试用这种方式来设计国学课),再对系统进行维持与维护。

这样下来,除了管理与课程能够进行的更加有力以外,也能够确保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与进度在稳步推进,并达到最终预想的状态。


工作部分


●   国学课

本周的国学课依旧处于摸索阶段,除了在课程形式上在不断改进,对于选用的材料也在不断斟酌、调整,最终逐渐有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流程:

●   学习目的

对于合一组的学生而言,现阶段学习古文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立古文基础与理解能力,能够在不通过译文的情况下顺畅理解古文,体会其背后蕴意。

(2)锻炼学生深入思考,能够就一个问题专注探索参悟的能力。

(3)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学到内容需要与现实生活结合并运用的信念。

●   分组材料

因为学生在古文基础与理解力上有层次性的差距,因此分为基础与进阶两个小组:

(1)基础组

成员:略

学习材料:《了凡四训》与小古文故事。

(2)进阶组

成员:略

学习材料:《荀子》与《资治通鉴》。

●   课程形式

由于分为两组,而两边都需要照顾到,因此进行错开的时间安排:

8:30—8:45共同学习时间,复习昨日学习内容,预习今日学习内容(诵读+理解)

8:45—9:00:基础组教学时间,共同理解小古文,确保每个人都清楚含义。

(此时进阶组带着布置的问题继续预习今日学习内容,并背诵昨日学习内容)

9:00—9:20:进阶组教学时间,带着一起理解原文,并与实际结合,思考如何在现实中运用。

(此时基础组背诵今日学习的内容)

9:20—9:30:抽查两组组员的实际理解情况,布置今日作业

以上是我目前对于国学课的设计,依旧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继续不断调整,但在这个不断思考、改进的过程中,我也同时收获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   过程收获–不断改进,持续思考

虽然在刚开展国学课的时候,我完全是一头雾水,基本上都是按照李老师的安排在进行,没有多少自己的调整与思考。但随着不断的摸索与尝试,国学课也逐渐开始形成我自己的流程与体系,或许它并非多么完善,也或许还存在很多问题,但至少我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并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尝试调整。

这样的状态,我认为才算是一个“教师”的样子: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持续关注学生的状态并分析原因,并用各种方式尝试进行解决。在这样的状态下,假以时日,我相信一定能够在古文教学上建立一定基础。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我认为核心原因在于不断的思考与改进,每节课不是上完就算了,还会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思考,倘若存在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在下节课尝试进行改进,倘若还存在问题,继续思考再尝试…..

如此下来,即便一次两次的进展未必很快,但一点点积累下来,逐渐就可以趋于成熟,最终形成一套符合学生当前情况,切实可行的课程模式。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仁青学社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