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新教育学生是否更有社会竞争力?

时至今日,在海底捞历时55天的打工生涯终于告一段落,回首这段时间的种种成长、感触与收获,这在当初都是不曾设想的。对于我而言,这接近两个月的的时光是一段前所未有的历程,我接触到了各种形形色色的人,了解到他们的价值观念,与人生状态;我也经历了很多挫折与失败,并在最终将其克服…..
从这一刻起,我才真正开始感受到:自己已然具有自我负责的能力与义务,真正开始走向自我选择、自我承担、自我规划的现实社会之中。
毫无意味,这段经历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与成长,那么,它究竟对我意味着什么?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之后,我对于打工看法又有了哪些改变?
为了更好的思考这些问题,也为了给这段经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决定对这段经历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让其成为更有价值的存在。
是为序。
(音视频分享请B搜索:仁青学社)


1

真正步入社会的体验——打工其实并不可怕


对于我而言,真正踏入社会,无疑是本次打工最直接的收获。之前在学堂学习的时候,虽然也曾进行过不少实践,但无非就是担任其他学堂冬、夏令营的助教,抑或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到朋友的店里帮忙,本质上都离不了新教育圈本身与家长的帮助,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


但这次打工不一样,从一开始的应聘,再到过程中的面试、入职,以及最后的离职,在这一整个过程中,我完全由自己独立完成,比如自己去找应聘渠道,联系曾经打过工的同学咨询经验、以及办理离职相关事宜等等,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提供一些建议以外,我的父母并没有进行过多的干涉。


这让我获得了真正的社会实践经验,也通过现实的反馈,获得了很多收获与看见。



1)通过实践反馈问题

比如说在刚开始准备应聘的时候,我其实心中并没把这当成一回事,总觉得找份服务员的工作而已,海底捞又那么缺人,只要我想找,肯定是能找到的,所以也就一直拖着没去了解,直到临近出发的前两天,才开始着手这件事。

很快,现实的结果给了我当头一棒,由于我开始应聘的时间已经不早,各地暑期工都早已招满,根本没有需求,所以虽然我不断的向各地的人事进行咨询,但只要一提到是想要做暑期工,最终得到的结果就只会是拒绝。

自以为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工作,现在却成了自己可笑的幻想,我的内心瞬间从盲目的自信,变得盲目的自卑/自我否定,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找到工作,就算能够找上,又是否能够胜任?我甚至开始质疑打工这一选择本身,想着实在不行,要不就不去打工算了,以后总是有机会的。

万幸的是,我的父母对于打工这一安排颇为坚定,面对眼下的困难,并没有让我就此放弃,而是让我继续尝试,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最终,我在九江海底捞成功应聘,才有了这次的打工经历。

通过这个过程,我身上的问题体现的淋漓尽致:
1、判断事情依靠自己的主观想法,而非客观事实,因此在不做任何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就认为找到工作轻而易举,打工因此差点泡汤。
2、遇事容易放弃,遭遇一些困难就坚持不下去,缺乏千方百计来达到目标的思维方式,总想要不就算了吧,而不想还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可能。
类似的体会还有很多,这都是在学习中所难以获得的,就比如说自己在找工作上的盲目自信与自卑,倘若一直没有去进行真正的体验,可能就会一直保持这样错误的状态而不自知,直到因此碰壁为止(而在未来的碰壁,显然就不会这么简单)。
2)通过实践发现自身优势
除了发现问题以外,本次打工的经历也更让我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优势,这些优点或许是新教育圈内的基本特质,但在没有接受过类似的教育的人群中,这却成了难得一见的优秀品质。
还记得有一天的生意特别好,从早上开门一直忙到了夜里十一点多,依旧还有一大框的碗筷没有清洗,当时大家都归心似箭,根本没有人愿意留下打扫,最后还是我与另外一名同事留下来进行清洗。
又比如在第二个月中,我们换了一个新的后堂经理,因为一些管理习惯上的差异,大家普遍都对他存在意见,觉得他有种种做的不好的地方。
而当他们都在抱怨新的后堂经理如何如何不好的时候,虽然我也有同样的感受,但不同的是,在从自身角度宣泄完情绪之后,我能够换到经理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更加全面的判断这一问题,比如当时大家都觉得这个经理工作的时候总是在一旁袖手旁观,即便会帮忙,也是做一些比较轻松的事情,根本不像一个领导大家一起干活的领袖。
而我则思考到,做为一名管理者,其实更需要的是对整个团队统筹协调,而非事事都亲力亲为,倘若在各个事情上,经理都巨细无遗进行参与,最终结果只能是整个团队群龙无首,看上去是很忙,却没忙到地方,没忙出效果,所以,经理会有这样的表现,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在这种种品质的帮助下,我逐渐成为了大家眼中还算不错的员工,我的上级愿意培养我,也认为工作交给我能够放心;我的同事认可我,觉得我是一个值得合作、结交的好同伴,到我准备离职的时候,不仅不少同事都颇为不舍,就连我们的经理与店长,也都多番表达了挽留之意。
这并非是想要炫耀什么,事实上,这也不是什么多大不了的成就。不过,通过这种种反馈,至少可以证明:在经过新教育多年的学习之后,我的确获得了不少异于常人的优秀素质,这些素质让我能够从一般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公司、团队中较为优秀的“好环境”。
3)通过实践践行道理
不过,无论是不足还是优势,都还源于过往的经历,而非这次打工途中所得到的新成长,在这段时间中,还有一点尤为重要的收获——将一些之前学习的道理,在实践中进行了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对其中最主要的两点进行一个简要总结:

1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
我们常常说凡事有因必有果,也时而别人在别人遭遇困难的时候建议他去反思自己的问题。但在我们自己身上,却往往很少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面对不顺心的生活,处处受人刁难的工作,我们更容易将其归结为他人的问题,而缺乏内省与改变。
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可能就是那一点点觉察与改变,整个事情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你主动付出的一些理解与善意,可能就能让原本针锋相对的仇人,变成互相理解的朋友。
对于这个道理,虽然我已经知道了很久,但却一直没有切身的体验,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也更习惯去责怪他人,而非反思自己。但在这次打工的经历中,因为种种原因,我终于尝试先由自己来迈出改进的第一步,并在最终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那是在刚入职的第一个星期,我被分配去洗杯子,由一个已经做了一个多月暑期工来带着我。虽然洗杯子的工作并不难,但依旧有着很多需要注意的点,而从未有过相关经验的我,自然也就犯了很多错误,不是洗洁精比例不对,就是洗的方式太慢,总之做的并不理想。
可想而知,那位带我的假期工,自然不会对我有什么好脸色,时而对我做的种种错误进行毫不留情的批评与指责,态度也很不友好。而面对他的种种批评,说句实在话,虽然我确实明白自己做的不好,但我觉得他也不必要用这样的方式来指出问题,就不能稍微温和一些吗?谁还没有当新手的时候呢?难道就不能理解一下我的困难吗?再说了,你也不过是一个暑期工罢了,又哪来的资格这么咄咄逼人呢?…….
以上就是我当时的心理感受,可想而知,我其实并不接受他的批评,甚至还对其有点不满,所以在实际表现上,也就体现出一种不情不愿的状态,虽然还会听他的安排,但态度比较冷淡,有时觉得不爽了,还会怼他一下。
于是,我们双方就在这样互相看不惯的状态中度过了一段时间,倘若没有什么意外,显然会一直这样持续下去,直到一方离开为止。但在这时,我突然想到了之前曾学过的道理,我开始思考:与其就让我们的关系就这样一直坏下去,我能否主动迈出改进的第一步,让我们的关系变得缓和?就算不谈能否因此化敌为友,至少也能够获得宝贵的实践的经验。
因此,我在随后的一段时间改变了我的相处策略,面对他的指责与不满,我不再选择针锋相对,而是开始尝试虚心接受,指出错误我就改进,安排工作我就完成,虽然在过程中依旧会泛起种种情绪,但都克制了下来,没有流露任何不满与怨言。
这样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原本在工作以外从来没有交集的我们,突然有了第一次聊天,他开始主动向我发起话题,我自然也乐于接受。而随着我们聊天的次数越来越多,我们逐渐发现了彼此的一些共同点,比如说他是一个贵州人,而我恰好在贵州待过两年,所以围绕贵州,就能有很多聊不完的话题。
有了这样的突破点,我们的关系也就自然而然的顺利加深了下去,直到他因为开学而离职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走之前还很舍不得彼此,至今在微信上,都时而有联系。
回首我们最开始的那种互相不满的敌对状态,现在如此密切的友好关系简直是天差地别。而更难以想象的是,这一切的改变,仅仅源于我当时在态度上的一点转变,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在这件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成了我真心认同的道理。
而倘若没有这样的切身实践,可想而知,这一道理就只能永远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或许在理性层面能够认同,但在内心深处则不会将其当成自己的行动指南,最终道理是道理,我是我,两者毫无交集。
2、态度大于能力


因为之前基本上没有做过餐饮行业的工作,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基本上是以一个纯小白的状态进入到店里工作,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能力都比较弱,时而出现错误和乌龙,工作效果颇为不理想。因此,在工作的初期,我内心一直颇为忐忑,生怕自己无法适应工作,以至于被经理开除。
但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我发现,做不好、犯错其实都并没有什么,最关键的是:在犯错之后是否能够快速的认识到自己问题,并及时做出改进。
事实上,在开始的时候,我真的犯了很多错误,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在传菜的时候菜盘没端稳直接扣到了地上;传锅的时候两个锅底串味,甚至有一次不小心将汤洒在了桌子上;在洗碗的时候碗没有放稳,直接摔了一摞…..
类似的错误还有很多很多,可以看到,当时的我犯错确实很多,出错的程度也不算小。不过,虽然错犯的不少,但在每次犯错之后,我都会有较好的反思态度,不仅能够意识到自身问题,不将其推给他人,同时也会立刻吸取经验,尽可能在下次不会再犯。
因此,哪怕我在刚来的时候还是一个对火锅行业一无所知的纯小白,但经过一个月之后,就已然成为了颇为靠谱的“老员工”,甚至还能够在某些岗位带刚来的新员工,在最后离职的时候,经理也说,不谈我的能力如何,但工作态度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任何工作交给我都能踏实的去完成,即便犯了错误,也能够积极承担错误,快速改进,因此就算能力和经验还有所欠缺,也愿意去培养我——这无疑是对我工作态度的最大肯定。
我逐渐发现,就算在能力上暂且不够,其实也不算什么,只要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够在外界的反馈下不断反思、快速改进,其实老板也愿意给你成长的时间与机会。
毕竟,真正难培养的是品质,而非能力,就像海底捞的这些工作,其实难度并不大,再怎么说学习个把月也基本上掌握了。但品质/态度却是一个人几十年人生所形成的沉淀,非等闲所能够改变,所以,要是一个员工在态度或品质上有问题,基本上就只能开除处理了。
4)总结:打工其实并不可怕

最终,我发现,打工其实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可怕,确实,我可能会因为不熟悉工作而遭遇困难,犯很多大大小小的错误;我也可能因为初来乍到,而和同事关系冷淡,甚至会遭到一些他们的意见与不满。
但最终,这些问题都能够被解决,不熟悉工作?经常犯错?那就用心去学习,把一切批评都当作自己改进的方向,只要拥有良好的态度,这些问题很快就能够被解决;与同事关系不好?彼此没有什么交集?那就主动去改善关系,用自己的行动来换取对方的尊重。
对于这一切,只需要我能够始终保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心态,那么它们都不会构成真正的问题,仅仅是过程中必经的些许挫折罢了,这让我明白:所谓的不可能或可怕,其实仅仅是内心的限制性信念在作祟,是对于未知的恐惧,而非真正的事实。
在经过这次体验后,我不再恐惧打工本身,因为我知道它意味着什么,我也知道自己需要以一个怎样的态度来面对过程中的困难,到了下一次假期,我已然可以自己再去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进行体验——对我来说,它不再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而仅是自我成长的一个选择。
这一变化对我来说尤为重要,这意味着我真正具备了进入现实社会的心态与准备,对我而言,这无异于是我走向自我独立、自我负责的里程碑。




2

对自我意义的再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我所向往的?


但凡事有利有弊,伴随着种种收获与成长,也有很多并非很愉快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打工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些触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上:



1、缺乏意义与价值感

当时我主要从事的岗位是配料房的配料、洗锅工作,洗锅自然不必多谈,而配料也只不过是在每天准备一些火锅锅底中会用到的底料(如番茄、香菇之类的),然后在客人点了锅底之后将其制作出来,并给客人端上桌——可想而知,这都是非常简单的工作,像我这样对火锅行业一窍不通的小白,从完全一窍不通到熟练掌握,也就只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可谓是谁都能干。

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工作,我每天却需要重复十几个小时之久,每周则需要这样工作六天,简单、重复的工作流程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枯燥,更多则是在意义感上的缺失。

在那段时间,我最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究竟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又究竟创造了什么价值?确实,我的工作是整个门店流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我也很清楚,换掉了我,其他任何一个人也都能做,就像在一台机器上,尽管每一颗螺丝都很重要,但它们本身却并没有多大价值,随时能够被替换。

事实上,我也确实很难通过这样的工作来获得成就感——难道我还能因为自己多配了几个料,多洗了几个锅,就感觉创造了什么价值,就为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吗?而每个人本质上都为追求意义而活着,无法创造价值就意味着缺乏自我意义,自然不会有什么干劲。

不光是配料、洗锅的岗位如此,其他的岗位也同样面对着类似的问题,所以在店里,绝大部分人都将工作视为为生计而不得已为之的任务,能够敷衍了事就敷衍了事,熬到时间下班回家才是关键。

2、缺乏学习成长空间

简单、重复所带来的另一个问题便是没有什么学习进步的空间——或者说学不到什么东西。

想想也是,如此简单的工作内容,一两周就已经十分熟练,根本没什么再进步的空间,往后的工作历程,无非是继续的重复罢了,又何谈学习成长?

倘若无法在工作成长,那就意味着哪怕工作经历再久,也不会有多大的进步与改变,就像在我们店中也有不少已经做了45年的同事,除了更加熟练一些以外,他们无论是在薪资待遇,还是在个人能力上,都与我们这些入职12个月的新员工没有显著区别,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而在我看来,一份工作的收入高低,以及待遇好坏其实都并不算什么,真正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工作中成长提升。如果一份工作具有很好的成长空间,哪怕刚开始收入很低,待遇很差,但经过不断的成长,迟早能够具备专业的能力与品质,到时候不仅薪资待遇不是问题,也拥有了更大的自我价值与选择空间,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感受:这并非是我想要的人生状态

我逐渐意识到: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状态,这不仅是累不累或收入多少的问题(至少对于现在的我而言,这些钱已经完全够用了),而是在于我难以通过这份工作获得意义与成长——这就意味着,我很难真正发自内心的投入到工作里,对我来说,这样的工作只能是一种任务,抑或是维持生计的手段,出于这些年的教育经历,我能够认真去完成工作,确保对的其自己所负的责任与义务,但却无法对其产生发自内心的热爱。

这也就意味着,我将在每天用十几个小时来从事一份并不能让我感到价值与意义的工作,以构成我生活的主旋律,日复一日。

更令人沮丧的是,这样的状态可能在几年以至十几年内都未必能有实质性的改变,或许我能通过努力当上一个经理级别的职位(还得很努力才行),但每天从事的工作类型依旧大同小异,做的再好,也无非是将这一家店给管理好——不能说没有意义,但却并非我真正想要的人生状态。




3


总结—-打工究竟意味着什么?


至此,我想总算能够回答开头的哪一个问题:打工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我看来,打工并没有任何“坏”或者不正当的地方,一个人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养活自己,这是再正当不过的事,我们无从指责,在打工中,我们也并非完全没有晋升机会,如果你足够努力,在两三年内,也有希望晋升到管理层。




在这一过程中,我也收获了许许多多前所未有的体验与收获,接触了很多有趣的人,回首这段经历,我也觉得颇为幸运与感激——至少我遇到的同事或经理,都是内心善良的好人,他们可能会有自己的一些不足,但都心存善意。在这一个多月中,我从他们身上学习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的关怀与照顾,对此,我是深深感激的。

所以,回首这段时间的经历,虽然过程中伴随着艰辛与劳累,但从我内心而言,这依旧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但是,尽管这段时间的生活并不痛苦,但却并非是我想要的生活状态,就如前文所说,我可以忍受繁重的工作与漫长的工作时间,但却无法接受自己的工作缺乏成长与价值。或许在多年之后,我也会在社会的洗刷下变得甘于平庸,想要找份稳定的工作安安稳稳的度过余生,但至少在此刻,我并不满足于过这样的生活。

所以,打工究竟意味着什么?我认为它是一次非常好的体验,让我得以真正的去体验现实社会,并通过实践中的反馈,来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但是,它也仅适合作为一种体验,而非长久的生活状态,毕竟缺乏成长与意义的生活,是我所无法接受的。

因此,为了避免落入那种境地,我愿意更加努力的提升个人能力,抓紧时间进行成长,因为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明白——没有任何特别的能力或技能,海底捞式的工作,是我唯一的选择。

以上,便是我对本次打工总结,最后,感谢门店中的所有伙伴,在他们的关照下,我才能快速的适应第一次的打工生活,获得种种收获;也感谢经理对我的教导与理解,即便是在国庆前夕这样的用人高峰,也依旧同意了我的离职述求。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仁青学社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