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天才,是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吗?


  本文是仁青学社李彦阁老师8.29在今日新教育仁青QQ群的分享。

今天要讲的天才,不是《卡尔·威特的教育》要培养的那种学霸,不是16岁考入中国科大的少年天才们,也不是《哈佛女孩刘亦婷》,是指每一个时代的杰出人物,比如任正非、马云、比尔盖茨、巴菲特、拿破仑、林肯总统这种人。

今天这个主题的分享,给本来就很焦虑的家长又制造了层焦虑,比如有家长这样留言:

“我一看到标题,就感到家长又多了层压力,难道天才都是家庭培养的或者和家庭密切相关,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出天才吗?光靠家庭教育就能培养出天才吗?”

如果我们今天在这里开个分享会,讨论如何通过家庭教育复制一个马云或者巴菲特出来,我们自己都会感觉那是非常可笑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可笑呢?我们会觉得这种天才是自己成长出来的,不是我们家长想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另外,我们自己也是普通人、凡人,怎么能够妄想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圣人、伟人呢?

这种想法我觉得其实是有改进空间的。

因为对于每个时代的杰出人物,如果我们不是远远地仰望着,而是去深入的研究他,走进他真实的内心和生活,其实能够给我们自己的成长或孩子教育带来很大的启发,带着这种启发去成长自己、教育孩子,比单纯的仰望赞叹要实际得多。

至于结果能不能培养出天才,确实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就,它是一个复杂系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是个人的先天禀赋、家庭养育环境、社会环境和时代机遇这几个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结合的产物。

接下来我们从这三个方面逐一去分析一下。


01先天禀赋最重要之迷思

首先说第一条先天禀赋,对于这些杰出人物,人们通常首先想到他们一定是天资非凡、禀赋超群。但是杰出人物的大佬,桥水基金的雷·达里奥,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阅人无数,没有一个成功人士天赋异禀。达里奥身边围绕着同等量级的大佬为数不少,他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很值得我们慎重对待。

现实生活中也有案例证明,比如曾国藩和马云,他们绝对是中国的顶级风流人物。他们两个,都是多少次考试落榜,才终于考中,或者考进一个很不咋样的杭州师范大学。如果说他们两个人是笨蛋的代表,从没成名之前那个时候来看,好像也是合适的。

再来看社会环境和时代机遇。《素书》上有一句话叫做”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这句话讲的是中国古代很有智慧的道家人物,他们做事都是要选择时机的,如果时机对的话,他就出来做事,辅佐皇帝成就一代圣王贤相之业;如果没有机遇,他们就隐居修身而已。放在我们今天的中国,比如说任正非和马云,如果他们是生活在非洲,又或者是生活在文革时代,他们是没有办法成就的。时代机遇的好坏对每个人好像是一样平等,看个人能不能抓住。

我们唯一能够控制的,就只有最后一条了——家庭养育环境。那天才是不是自己长出来的呢?如果是自己长出来的,他到底是怎么长出来的?我们有没有去了解过天才,这些杰出人物,他们的家庭环境是什么样子?

我接下来从理论和事实方面给大家提供一些信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他有两个基本的观点:第一,性格并不得自遗传,遗传也不是由上天所赐,而是在维持其某种特定生活习性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第二,早在童年时期,一个人的精神生活结构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那些因素已经形成,成年之后维持稳定,很难再发生改变。

其实不仅是阿德勒,其他一些伟大学者也曾提出类似的看法。西方成功学的鼻祖塞缪尔·斯迈尔斯,他写过一篇文章《女性的素养决定了民族的素养》,里面提出两个类似的观点:第一,家庭造就了人,第二,儿童是成人之父。早在儿童时期,一个人的核心素质已经奠定,成年之后,只是在这个基础上稍微加以修改而已,本质上是不会改变的。

再来说一个理论,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加布里埃尔·塔尔德,他在1890年出了一本书,叫做《模仿律》。模仿律,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规律。模仿律,它有两个关键,第一个是下层模仿上层,也就是说上行下效;第二个关键,模仿以几何级数递增,就是说模仿起来很快,而且是越来越快。

其实这三个理论结合起来就是新教育的老生常谈: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伟人的家庭成长环境到底是是怎么样子的?我们很难再去真实的去感受和还原他们当时的情况,只能从伟人的言语或者是他们的名人传记的只言片语里边去寻找蛛丝马迹。我们举个例子,军事天才、征服者拿破仑。

拿破仑总是习惯说,一个孩子行为举止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他的母亲,他把自己生活中的很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家庭中,母亲对自己意志力量自制等方面的磨练。一个拿破仑的传记作家说,除了母亲之外,几乎没有人能指挥得了他,她总是通过诸如温柔,严厉而又极有分寸的方法让他热爱,尊敬和服从自己。从她这里拿破仑学到了顺从的美德。有一次,他简短地概括了母亲对他的意义: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我的一切均源自我的母亲,她教给我基本的原则,教我养成工作的习惯。

另外一个伟人是广告之父克劳德·霍普金斯,他在《文案圣经》里面写过这么一句话:对我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发生在我出生的前一年,父亲为我选了一位苏格兰母亲。它高度概括了那个民族的特有品质,勤俭谨慎、头脑聪明、志向远大、精力充沛,都说男孩的性格大多随母亲,显然,我就是从母亲那里继承了这些显而易见的保守品质,很多广告商和生意人都因为缺乏这种品质而栽了跟头,翻了船。

《伟人的母亲》,这些母亲都是得到了孩子无比的崇敬,我们来看其中的两句,伟人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子的?

亚伯拉罕·林肯总统:我所做的一切以及我所希望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天使般的母亲。

兰德尔勋爵:如果把整个世界放在天平的一端,而把我的母亲放在天平的另一端,那么放了整个世界那一端,将会高高翘起,从而使天平失去平衡。

在这整本书中,伟人们写给了母亲很多的信,他们会给母亲反复写信,甚至一生当中写了好多封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热爱和尊重。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看到,他们的家长其实都是挺非凡的家长,这些家长不是我们这些天天苦恼亲子关系,苦恼孩子怎么就好不好好学习打游,不是这些家长所能比的。

我们再来看一些中国近现代的案例,大家有没有去查过超级富豪的家庭背景一般是什么样子的?比如说黄光裕、曹德旺、任正非、王兴,知不知道他们都是什么家庭出身呢?讲老实话我以前也以为他们都是普通的农民,后来慢慢地读了一些书,然后包括听山长讲课,还有就是待会我给大家分享分享那篇文章,才知道这些人物他们大部分人家里都是有底子的。比如说王兴的父亲,是福建龙岩客家人,他父亲是当地一个家底很厚实的企业家,也是个亿万富豪;任正非的父亲,虽然只是位学者,是位校长,但是他的祖父是浙江金华的一个金华火腿制造商,当时也是大户;那曹德旺的祖上,是地方首富,父亲是在海外赚了大钱的归侨;黄光裕的祖父,是大地主,他外祖的家族,甚至是泰国的巨富。我待会给大家转发的这篇文章里边,有大量这样的信息,我这边就简单说一点。那从这些信息来看呢,今天成为超级富豪的祖辈或者父辈,往往都已经是出类拔萃的人,他们传递给下一代的那种精英的认知和信念,不是普通家庭所能够比拟的。然后我们再说一下反面案例,我前几年,有读过一些西方的,西方的社会学的一些书籍,其中一本好像是《性格的力量》这本书,他在里边记录了一些,西方社会的一些超级天才,就这些的智商是属于全球最高的那种,高的程度比我们熟悉的那些物理学家的智商都要高很多。就是这样的青少年,他们在学业成绩上曾经表现出了非凡的成就,但是因为家庭环境恶劣,比如说父母是离异、底层社会,然后让他们的学业很不稳定。这些孩子,后来就走向了没落,走向了潦倒,变得籍籍无明,泯然众人矣。所以人们普遍以为,天才是自己长出来的,但是不知道具体是怎么长出来的,如果我们真的去专门钻研一下那些杰出人物,他们从出生一直到后边的成长环境,不管是家庭还是社会,我们可能会发现很大程度上他们是由家庭塑造出来的。

研究了马云、马化腾等22位超级富豪的家庭出身,我发现一个真相】

关于环境塑造人这一点,为了让大家加深印象,我再举一个稍微远一点的例子。其实人类的这个族群,他们的分布现状,最开始很大程度上是由地理自然环境塑造的。这个观点,来自于美国著名的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名字如果不熟悉的话,他有一本历史学名著,很多人都看过的,就是《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这本书在西方是学者必读的一本书,在中国很火的那个人类简史,它很多内容其实是来自于这本书的。在这本书中,作者用大量的事实案例来证明这个观点,就是每个种族的今天最初是由他们所处的地理和自然环境所塑造的。我们举些例子啊,比如说生活在河流泛滥地区的民族,他就会被迫与天斗、与地斗,去挖河,筑堤拦坝,建成平原,然后修水利,发展出了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呢,又会促使它成为一个稳定的国家,比如说中。那游牧民族,他们只能去寻找那个水草丰美的地方,一个地方被他们的牛羊全部吃光,土地遭破坏之后,他没有办法,只能再次迁徙,所以为了生存,就会不断的对外侵,这个过程中,养成的性格特点就会是凶猛好战,比如说匈奴人、蒙古人。那对于那些自然地理环境优越,可以不劳而获,比如说随手就能够摘到果实,吃饱肚子的民族,这些民族最终的命,一般是被来自穷山恶水寻求生存空间的野蛮民族所征,比如说澳洲那边的土著民族和国家就是这样被灭亡掉的。意大利的西西里人,民风彪悍,因为他们在当地自然环境非常恶劣。那泰国人的性格温顺,随遇而安,他们有随手可摘的果实,这是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所塑造的一些很确凿的事实。

然后说个人,个人其实也是被周围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所塑造的。比如说:如果一个人长期从事销售工作,他就会比较擅长和人打交道,如果长期从事设计、工程工作,那他就会不由自主有一种意识,就是去不断的改善他要做那个事情的品质。甲方律师如果做久了,那性格自然就会变得强势、咄咄逼人。老师如果每天面对自己的弱小的学生,天天训他们,这个老师就会容易变得自我中心、膨胀自大、不好沟通。那如果你周围的朋友都在看哲学书,你就跟着深奥;如果你周围朋友天天看言情小说,那你就跟着流俗。所以,我们由此来推断啊,即使是天才伟人,他们相比普通人也许有更好的机遇,有更好的天赋秉性,但是,他们也是人,他们一定是离不开能够塑造和成就他们的环境。这个环境,主要是家庭环境,因为一个人的性格是从小决定了的。

如果我们这里问:为什么伟人的父母,他们自己没有成为伟人?因为我在我在网上看到过有人问这个问题:你们说父母是孩子的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为什么马云的父亲没有成为伟人呢?这个问题其实也挺好回答,我简单说其中的因素,就是因为他们那一代人可能没有这个环境,没有这个机遇,你比如说任正非的父亲的任摩逊,我们如果看关于任摩逊的一些资料和信息,我会发现这个人其实也挺也挺了不起的。但是他当时生活在文革时代,他的命运呢,只能是被批斗打倒,翻身之后也就是做位校长,那就是他的时代命运。但是他如果把同样的性格因素给他儿子,塑造他的儿子,他儿子在另外一个机遇环境大潮流下,它就能够成为成就一番伟业。

人的性格由环境塑造,这个环境不仅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社会环境,今天我们先不讲社会环境。接下来的内容,都是讲家庭环境。如果说伟人很大程度上它都是来自于家庭环境的塑造,那相比伟人缺乏定力的普通人呢,就更是如此。家长们提供的这种后天环境一般是什么呢?报班陪读择校?我前段时间看了一篇微信文章,讲的是一些能够给孩子提供顶级教育家长,比如说他们有能力有实力让孩子进到北京上海最顶尖的学校里边去学习。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家长,他们为了孩子的择校问题,会从北京搬到上海,搬到深圳,搬到海南,从上海搬到北京,搬到深圳,搬到海南,从深圳搬到北京,搬到上海……甚至是去泰国美国英国世界各地去给孩子择校。那这些是家庭为孩子提供环境的重点吗?我们都知道,不是学习成绩决定命运,而是性格决定命运。

中国古人,都有识人看相的本领,比如说《了凡四训》第二篇的开头说: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就是春秋那个时候的嗯大夫官员见人一言一行呢,他就能够由此来推测他是得祸还得福,没有不灵验的。在《左传》、《国语》这样的书上,都有记载。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这整个段话的意思,总体上大概就是说人的祸福,通过一个人的心起心动念,还有他的言行举止,都能够事先看出来,如果你看不出来,是你眼瞎而已。没有说现在没有定下来,测不准的,都能够提前测出来,只是看你会不会看。我们知道曾国藩写过一本书《冰鉴》,曾国藩识人呢,也是非常厉害的。据《清史稿》记载,曾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这个清史记载,曾国藩和客人对视的时候,他看着别人不说话,把人看得就觉得心里发虚,等退堂之后,他就把见到的这个客人的优点缺点都记下来,没有爽约的,没有不灵验的。他用他识人的方法,推荐、任用了很多人,不可胜数。哪些才堪大用?比如说这个左宗棠,曾国藩看他们看了一眼,看到他心胸坦荡,气魄宽广,别人都在玩的时候,他在静坐读书,通过这些来推断说这个人,是人才堪大用,后来果然飞黄腾达。哪些不能用呢?书上也举了一些例子,比如说他看了个人,虽然推荐的人说感觉这个人很有才,但是曾国藩只是看了一眼,就说这个人的心胸狭隘,不可大用,这个人将来大概是不得好死。果然,后来这个人是因为人际关系太差了,郁闷而死的,因为他的心胸格局太小了,经常跟人发生冲突,后来他请客的时候都没人来,所以他是郁闷而死的。那像有一些人呢,是心术不正,曾国藩提前就不让用了,结果他是正确的。还有一些人呢,看上去挺善良的,但是气魄不够,只可小用,甚至还有一些人,曾国藩一见到就说,啊,这个人是烈士,准备好他的后事吧,这个人后来果然就战死沙场。这些人的官运命运被曾国藩的预言不灵验的很少,那曾国藩的这个本事呢?在中国古代,根据我们有很多古书的记载,比如说《人物志》、还有《反经》上有,有很多书都这样的记载,那中国古人是有这样的经验总结的。有很多古人都有这个本领,但是现代人没有这个本领了。我们能够看到的就是现在,社会环境要我们干嘛,要么学习好,所以就报班、就培读、就择校,就跟当前这个蚂蚁一样,当前好像那个食物是最重要的,就在忙那个食物。但是我没有看到,你判断一个人他未来怎么样,看的不是当年的学业成绩,而是他的性格、他的认知、他的格局。那曾国藩他看一个人的时候,他是看这个人是不是好学生吗?他学习怎么样吗?他只是说眼睛看看他,然后听听他的言谈举止,来判断他未来的命运。

我们看上面发的这句名言是爱因斯坦说的英文,我翻译一下,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问题是一个人当前思维层次制造出来的,那你如果停留在这个思维层次去解决这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也就是说,如果你要解决某个思维层次制造出来的问题,必须用共用更高一级的思维层次来解决,他才有可能解决掉。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解决孩子目前的问题,是父母目前的思维局限造成的,你要解决的话,不能由目前的你来解决,而必须通过思维和认知的升级,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刚才我们说,很多家长以为给孩子报班陪读择校,这个是能够保证孩子有更好的未来。如果你的思维层次再提高一级,比如像曾国藩这样子,他知道什么东西对一个人的未来是最重要的,然后去往那个方向走。那这两种家长,其实他不是在一个维度上进行竞争的,就是他们不是在一个赛道上。

我们新教育家长比较幸运的是:在原来水平的这个认知层面上,有山长教给我们经营信念,然后通过那么多年,十多年一点一点的开发,终于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从原来教育(我们单纯说教育)的那种比较低的思维层次,逐步提升,现在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我接下来是用我孩子的成长经历,来证明理想的性格和信念是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来达到的。一个人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我现在回想代代(我孩子)小的时候的性格,跟现在是完全相反的,他那个时候性格很憨。就是:你看这孩子将来,如果不做任何干预的话,应该是属于老实、厚道、憨厚、不太讲话,身体因为他身体协调性不太好,有点笨笨的样子。没想到今天养成这样的性格,如果没有山长的指引,他不可能是今天的状态。我接下来讲的每一点,都是来自于山长在课程中传授的内容。我前段时间新开了微博,记录了最近几个月,从代代八岁多开始的一些成长历程。我没有记录他八岁之前,比如说从两三岁接触新教育开始,那时候是个什么样子。如果我当时有记录的话,从两岁到九岁这个成长历程,能够让家长看到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怎么能够在各方面逐步走向优秀,就是我们不要低估了,不要只是看眼前,而看不到时间积累的那种惊人的效果。从我分享以来,对代代在各方面的介绍来看呢?如果是体制家长,他们大概只会看他的学习成绩,比如说:他英文水平非常高,他汉语的理解表达还不错,知识呢?百科历史知识现在相对同龄来说,非常的广博。但其实这些,只是学业层次上的一些基础。从我内心深处来讲,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下面几个方面。

代代让我欣慰的,是他性格方面的特质:包括他的内心非常的坚强和独立、性格阳光、开朗大方,善于交朋友,有很明显的目标感、荣誉感、好胜心。另外,他的理性也很强,就是他知道什么该做,就会去做什么。我们说一个孩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小的心理行为模式奠定下来之后,成人之后基本也是如此。所以,我现在对代代他以后,基本就没有太大的担心了。当然,缺点也很多,比如说他刚才自己说的:由于小的时候,视频看多了,现在他对阅读的热爱程度并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如果这一点后面没有改善,他最终也难成大器。

02 家庭教育是培养天才的根基,我们能做哪些事情?

我接下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可以在后面跟贴,回答一下。问题是:如果你的儿子他现在有迹象要变成一个废物,变成一个混蛋,混日子、就是无所事事、不求上进、打游戏、看小说,这样的人你还会不会爱你的儿子?

我看大多数跟贴回答:爱。代代很清楚,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今天在准备这个分享的时候,我已经问了他这个问题了,他很肯定的告诉我,No!就是如果他变成这样子的话,妈妈不会爱她,妈妈不会接受他,因为我经常和她说,如果你混日子,如果你变成一个废物,你就不是我的儿子。因为在我的生命中有个信条,就是我的儿子,他的生命必须有价值,我不接受他是一个废物。我这种心态,我一直在传递给他,所以他不敢混日子,他有很强的羞耻心,也有很强的荣誉感。我觉得这种性格,不一定是他天生就有的。

其实我这种心态,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因为我这个孩子是很不容易得到的,其实他比我的命根子更重要,但是我为什么能够把我的心态调整到这个样?是因为2013年我上了山长的幸福课,当时在上课之前,我是那种很典型的小女人:就是我的全部世界都在我的儿子身上。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我觉得我的儿子今天可能已经被养的半废掉啦!很幸运,很早就上了山长的课,其实对我在育儿方面影响是最大的。也是第一次上幸福课,当时我的信念,有一个地方转了一下,就从无条件的爱,转成了儿子变成了他的生命,必须有价值。如果没有价值,我会把他从诺亚方舟上面扔下去,把他的位置留给更有价值的人。道德经上有一句话: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如果你的心是利他、是为公的话,你以这样的心态去培养孩子,比如说这个孩子,他不只是我自己的孩子,而是他是社会的孩子,我是在为社会培养人才,如果他不能成为社会人才,甚至变成社会的负担的话,那那这个孩子我是不爱他的。

反而是这种心态,孩子成长得比较顺利,不过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亲子关系一定要好,如果亲子关系不好,你要这样想,对孩子来说是没用的。那亲子关系具体怎么做?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但不是今天的主题,大家可以看一下仁青学堂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上面有一系列是曲姜泽妈妈姜老师对我们仁青交流会、还有仁青内部家长做了两次分享。就是姜老师的亲子关系的沟通,是除了山长之外,对我影响最大的另外一条主线。说到这里呢,我就讲一下姜老师的案例,姜老师她对孩子心理有效引导也是这样的:其实她也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孩子,她是引导孩子去想着除他之外一个更大的整体。你比如说如果孩子觉得被老师冤枉了怎么办?我具体忘了什么案例,我就先这样举一个,比如说曲姜泽被老师冤枉了,他去跟妈妈哭诉的时候,他妈妈就会去引导她说:老师有多不容易,然后你从老师角度去看,然后呢,你再想你能够为老师做什么,能够缓解老师那边的困难。曲江泽他是一个非常顾全大局、有集体意识,很为别人考虑的个孩子,所以还是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一个非常无私的母亲,她自动收获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如果母亲的心态能够转变成从自私(就是只为我的孩子好)转变成我的孩子能够为别人带来什么,能够为社会带来什么,这样一种很坚定的心态的话,将来他很多行为都会发生变化的。比如说我的孩子身体弱,他需要补身体,那你到底是眼里只有你的孩子给他补身体呢?你还是要想到,学堂有学生的规则,你不能因为想给自己孩子补身体,就破坏整个学堂的规则。

姜老师系列分享文章:(一)父母的期待,管用吗?

如果父母没有接受新教育,代代的性格肯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后来我在教学过程中碰到一些体制学校转过来学堂的一些孩子,看到他们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痛心,只有两个字来形容叫做“耽误”。这些孩子真的是被耽误了,十六七岁的孩子沉迷网络,又不想学习,不愿意学习提升自己,结果是思维和语言表达含糊混乱,十六七岁的孩子话都说不清楚。我们再说大学,前段时间我们师资班招聘,有一些大学生来面试,从面试大学生的口中,了解到了一些大学生的吃喝玩乐、早上不起床、晚上不睡觉,打游戏追剧、周末去大学城吃喝玩乐……其中这个学生自己想去学习、晨练,都会被嘲笑,然后被同学带歪的这种情况。

我前面那个案例补充一点,就是孩子其实没什么事儿,挺壮的,跟别的孩子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家长,还没有从关身到关心的那个心理没转过来,并不是说孩子身体真的非常不好,需要补的这个情况。如果我们要培养一个生命价值得到最大发挥的孩子,我给大家拿一本书里的一个理念来把这个主线串一下。坎贝尔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千面英雄》。这本书,是达里奥送给国家领导人王岐山的一个见面礼。在这本书里,坎贝尔是把神话故事里面的所有英雄,他经历的历程,用一条相同的主线,进行了一下总结。接下来,我把这幅图发给大家,对着这幅图来讲。


其实世界上所有接触的人物,他们的人生历程都可以用这个图四五个阶段来总结。

第一层力量:冒险召唤、承接使命

什么样的人会产生使命感?首先,最基本的他要有是非观,他知道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正常人。有些家长很精进,对她的教育很感兴趣,但是我这里首先告诉大家,就是你要做一个正常人,要做一个好人。家庭环境正常,父母养育关系正常,父母能够以身作则,这还不够。因为我确实看到很多的案例,就是父母自己做的各方面都挺好的,但是孩子身上有各种问题,那这种家庭会是出现什么情况呢?我后来观察了一下,我觉得最起码要清楚这个问题,就是父母没有明确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就是说,这个孩子他没有是非观,这样的父母为什么出现这情况?就是因为她们是自私的父母,他们眼里只有自己的孩子,他不是在为社会养育孩子。我这边给大家举一个举一个例子,这个就是前几年发生在上海的一个杀妻藏尸案,我现在把链接发到群里给大家看一下。

大案纪实:上海杀妻藏尸案https://zhuanlan.zhihu.com/p/140366421

这个案子,当时在上海乃至中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我们现在来讨论这个案件,不是说里面的案情,我们来讨论他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挺漂亮小白脸,依靠妻子生活的一个丈夫。他在杀了妻子之后呢?他的母亲是怎么为儿子辩护的?他是怎么评论他的儿媳的?说到儿媳的时候,比如说里边有一个介绍是他妻子的工资是一万多,这个丈夫是销售员,工资好像只有5000,然后他要花妻子的钱。婆婆说到这个地方时,他会说:儿媳也不是小孩子,她都是同意的,我儿子花她钱怎么了?然后说到自己儿子的时候,包括他儿子杀人这事情,他妈妈经常说:他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他是没有经验,慌了,然后不知道马上报警,他还是个孩子,大家要原谅他,大概这个意思。

你说这个母亲,她那么自私愚蠢,他自己可能不是没有是非观,但是她就是很自私,心里只想他的儿子,自私到了愚蠢的地步。他的儿子呢,也就从小都没有是非观,为自己谋利就是对的,他从小就是没有一个正常的是非观的观念,所以后来他长大之后做出这样的事情呢,是很正常的。我们看来是很反常的事情,在他的那个神经回路里边,这是很正常的。大家可以看一下李玫瑾写了一本书叫做《幽微的人性》,我前两天看的。它里边就是说到了,孩子从小会建立一些观念,这个观念是从父母的唠叨里边产生的。

你比如说如果母亲说我们人穷志不短,我们绝对不能干偷东西那样的事。如果你败坏门风,比如说从小就搞男女关系的话,败坏门楣的话,我把你吊起来打……我爸爸小时候就说过这种话,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我同几个男生在房间里边关着门聊天,我爸当时进去出来,进去出来N次,然后我同学走了之后,我爸就跟我说了这样一句。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而且他指导了我后面人生整个的恋爱和婚姻观,包括本能反应。所以后来我的恋爱和和婚姻,都是一路一帆风顺,他很好地保护了我的婚姻,保护了我的生活,其实就是爸爸当时说的一句话。

李玫瑾她说的是父母在不经意之间,或者是经常唠叨灌输给孩子的这个观念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绝对不能做的,其实它会形成孩子一个本能的反应。他长大之后,潜意识就是按照这个来做事情的。你像这个母亲给孩子灌输的就是没对没错,那孩子长大之后也就没对没错这样做,之前一直是本能,这个其实很正常的。

山长在上课时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聪明的人和善良的人其实是会做一样的事情。在这里,就是不要只想着你的孩子,如果你一心为公的话,你的孩子反而会长得更好。

那在这个是非观上面呢?我平时跟代代说的一些,比如说真诚和撒谎,代代让我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他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他从来不撒谎。但我记得有一次,为了课业方面的事情,好像读经被我发现了撒谎。他说他每天都做了,然后一星期之后才发现,他一个星期都没有做,也就是说他跟我说一星期的谎。你要告诉孩子啊什么是对的什么错的,撒谎是绝对不允许的。然后这个事情被我知道之后呢,我的态度很坚定,把他给狠狠给暴揍一顿,打了顿之后,代代说我以后再也不撒谎了。

比如说还有一件事情,就前几天:他从夏令营回来之后,前面一两天晚起了,我过来的时候发现六点钟还没有起床。我当时的态度就是非常生气,那天没揍他,但我态度跟揍他差不多。后来跟他说,我们定的家规是什么?是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当时规定是:我们学堂是五点半起床,他是六点之前必须得起床,如果以后我再看到你超过过六点钟起床,一定是一顿胖揍。这个也是给孩子划了一个底线,就是你做人一定不能懒。还有就是关于做人做事和学习成绩之间的这个对比,确实在他比较小的时候,因为他的心理行为是比较顺的,我更多的关注点是放在学习成绩上。等到他后来年龄大一些了,到了六七岁的时候,发现他脾气暴躁,做事情很不注重细节,不愿意干活,我把那个重点呢,就调到了做人做事上面。他那他平时就会跟我发一些脾气,比如说不想打扫卫生之类的。我这个时候,也是底线非常明确,跟他说:行有余力则学文,你如果连地都不愿意扫,家里的事你都不愿意干,你就别学习了。这个底线也处理得非常明确,所以他到后来,也就老老实实的去干活,而且他也知道了,做人做事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事情。相反,在学堂里面我就看到了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的这个态度,有的人是认为学习成绩大于做人做事,导致孩子在学校里边,比如说打扫不好的话,但孩子说我学习好,然后发现好像家长也是同样的观点。如果是这样,家长和老师不一致,孩子就很难调整啦。但是有的家长,如果孩子学成绩也好,但做事这方面不行,不管是老师训他还他自己也反思这个问题,他认为学习成绩比做事更重要的时候呢?家长打电话把孩子大骂一通,结果孩子第二个星期他就转过来了,老师训练他做事的时候,他就很很踏实的去做,把这个事情同时做好了,学习也没有下降。

还有一个对比,就是你到底是害人还是利人的?有些孩子偷东西、打游戏,或者说他他计划通过写网络低俗小说,通过游戏行业来赚钱谋生,父母什么态度呢?我非常惊讶地发现,父母没有态度。说比如说偷东西类似这种事情,父母竟然没有一些强烈的一些态度的表示,发生这种事情之后还带孩子去旅游;然后对于孩子打游戏,很多时候也是允许;还有一些孩子表示通过写低俗小说;通过设计游戏来赚钱谋生,家长都没有拿出明确的态度来:就是这个事情你绝对不能做!也许就是因为家长这种态度,产生了孩子这种想法!我们反过来再举一下刚才说姜老师的这个态度,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曲姜泽说:你将来选择职业的时候,一定不能选游戏行业,因为游戏行业是害人的,这个事情你不能做。姜老师在这个地方,给了孩子明确的是非观。这个孩子正气很足,正能量很足,就是浩然正气的感。所以如果父母是有我刚才说的姜老师的这种这种心态的话,孩子是不会出现打游戏不求上进,没志气偷东西的情况。那如果发生了怎么办?前两天我就当时我就问了我先生这一个问题,我先生说:我就当没生过这个儿子。我们俩在这方面的态度是一样的,就是孩子是没有办法要挟父母的,我们跟你从此相忘于江湖。如果你不改的话,我就当没有你这个儿子!如果父母是这个心态,你看一下孩子后边的表现是什么。但你反过来,你说:孩子你发生了这个事情,没关系,只要你改,父母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不管你做什么,父母都爱你。如果你这样去跟孩子引导,他接着跟你玩游戏。

在这种是非观的培养的过程中,我们父母,通过良好的亲子关系,还有明确的态度,告诉他一个人应该真诚,不能撒谎,应该勤奋,不能懒惰,做人做事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我们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去做害人的事情。孩子有这样的明确的是非观,他首先是一个正直的人,是个善良的人,他是一个勇敢,能够承担责任的人,是一个付出愿意帮助他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承接使命,这个就是我们说的第一条。就是一个英雄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首先开始就是他有使命感,他产生一个使命,比如说我要像莫阿娜,跟《海洋奇缘》莫阿娜一样,她的使命就是要拯救他的族人,这个使命呢,也只能降临到这种人身上。一个人一旦有了使命感,他会有外力,会有助缘,会有机遇,会有贵人,就是宇宙的能量都会来帮助他。我现在发到群里去,大家看一看,是曾国藩发给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个檄文,就是号召大家起来去讨匪。曾国藩说: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可变。我孔子孟子所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意思是说啊,如果面临外敌入侵,那不仅是大清朝这朝代要变了,中国数千年来的人伦礼仪,诗书典则都会被扫除荡尽。我们是孔子,孟子的学生,那是我们的师傅,他们传承下来的这个文化,我们作为读书人,哪能袖手旁观,不去管这个事情呢?所以曾国藩的所作所为,他不只是要拯救大清这个朝廷本身,还有就是他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传承的这种责任感,这种使命感。一个人只有有了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才有可能去做大事。梁启超同样的,梁启超说:夫人生数十寒暑,受其群之萌以获自存,则于其群岂能不思所报?也就是说,我们人生活几十年,我们是受获益于整个这个群体,我们才能够生存下来,我们怎么能够不想去回馈这个社会呢?报之则必有事焉。如果你想去回馈这个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话,你一定有事情做的。非曰逃虚守静而即可以告无罪明矣。就是不是说你在那里心虚守静修身,你能够心安理得的?不是的,你会觉得我一定有事情要做。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话去探求一下伟人的心境是什么?他们首先都是非常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人。

第二层,我们能够给孩子的力量,能够让孩子踏上征程,开始他的试炼之路。

这个力量呢,就是孩子一定一定要独立、自信,他有一种信念,就是他愿意严格训练自己。建立了这种信念之后,他通过不断的训练自己的能力,他才能够获得独立和自信,有了独立和自信,他才能够接受使命的召唤,开始他的征程,去走上一条充满磨练的提升之路。这里首先说独立,独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感觉。这个我是回想我自己小时候,我觉得我自始至终就有一种非常强的独立感,就这种独立感就是从小的时候我就感觉我根本就不愿依赖于父母。我小的时候,在生活中是好像基本没有父母的身影,他们根本就没有参与,但是我内心又有很强的安全感和爱。我的家庭是非常好的家庭,父母非常好,关系很好,然后对孩子也很爱,而且三个孩子有男有女,他们没有一点分别心,但是在我自己的学习和玩耍的生活中,我的父母基本是不见人的,因为他们一直在干活。这种非常重要的独立感是什么?因为一个人如果要做成事的话,这个独立感其实是基础。这个独立感还有是一种健康的独立感,它不是那种孤僻,而是一种建立在家庭安全感基础上的独立感。所以一个孩子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爱他的父母,亲子关系良好,这个安全感是这种独立感的基础。然后第二个,就是父母对孩子要放养,让他自己去玩儿,你不要老去关注他,孩子的性格由此也会变得开朗大方,你像代代从小是学堂环境,一群哥哥姐姐,家长来来往往,父母对他又不关注,所以我想他后来性格很开朗大方,然后交朋友很顺利,这些事情应该都是和这整个成长环境有关系的。后来学堂成立了小班之后,他在班级里年龄最小,总是被大孩子鄙视。但同时我又对他进行一些很严格的训练,不许逃避的那种训练,他能力又明明比很多大孩子要强,所以我猜他是越来越产生一种不甘心,一种想证明自己的这种想法。而这种想法,一直憋在心里。所以他一旦有机会,比如说这次去参加夏令营,去跟同龄人同台竞争的时候,他的那种能量,就能够很明显地爆发出来。还有就是从小灌输:父母随时可能会离开,而且不留一分钱给他。他一开始也是很恐惧,到后面接受、很坦然,这个心态也是训练出来的。还有就是两岁开始独立问路、结账,去超市买东西让他去买,我们去披萨店吃饭让他去结账,跟小朋友打架,别人打他,有冲突的话我从来不管,我躲到一边哭,一开始我是接受不了他老被人打,被很多人打他,我就自己躲在房间里哭,我也不管,要去解决什么问题,都让他自己去做,父母就躲在后边看。所以我说代代目前的这一些性格,当我仔细回想起来,很多其实都是训练出来的。

愿意严格训练自己的信念,这种信念是来自于山长的一个课程内容,这种信念是非常重要的。有一种特定的家庭孩子是有这种信念的,有一种家庭没有,没有这种信念的家庭,这个孩子一般就是心无大志,这辈子可能心无大志。但是另外一种,有那种严格训练自己的信念,也许父母对他严格训练引起了反抗,但是对这个孩子这种信念,他是种下了,他是愿意这样去做的。这种孩子呢,就比较好教出来。我平时跟代代说的话,山长以前经常说的:别人能吃的,你都能吃(食物);至于做事能力方面,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虽然有的时候,代代会说:我就知道你会这样说。但是我知道,这句话在我平时的唠叨里面,以后会成为他的信念。我前面说代代这个人,他还是非常自信,有点超级自信,自信心爆棚,这东西哪来的呢?就是前面说的那种独立感,还有就是通过严格训练,他比同龄人要远远优越的那种,他觉得他的运动、英语阅读训练、知识面,很多方面要远远超越了同龄人,就是超越同龄人的这种现状,才能够带给孩子真实的自信。他现在他有个信念,他好几年养成的吧,他觉得自己是学霸,他是优秀小孩。这次他已经坚持了100天练字,然后有些学生被邀请加入了一年的每次课程,就那些能够坚持的而且学得好的学生他呢,他的信念就是:只有优秀学生才能接受到这种邀请。他对各种奖牌、奖杯拿到之后,直接上去抚摸,带到身上,荣誉感很强,然后他自己认为我就是个优秀的学生,这个就是他目前怀有的信念。

过去几年,我曾经做过一次分享—— 0-6岁如何培养至上精神,还做了一个视频——道法自然,激发生存。现在过了两到四年过去了,里边写的这些内容,时间证明结果是正确的,所以我再次推荐给大家。如果以前没有看过的家长,可以去参考一下。有些男孩子的父母是这种想法,我接触不少,他说:我这孩子呢,我也不想让他成为精英,就做个普通人,轻松一点、开心一点,照顾好自己就行。这种想法,其实是害了孩子。到最后很可能大概率上,你收获一个自己都不想要的孩子。因为在目前这个社会大环境的教育下,你的这种心态,会让孩子走向吃喝玩乐,不负责任,最终会导致他不自信,甚至自卑。这个是父母当初想看到的吗?而且男孩子,或者说人类包括女生的内心,其实就是向往超越他人的,这是天性。而且人呢,也是有它的生命价值,是有无限可能性。如果父母从小这样想,你给孩子灌输这种可以做普通人也OK的想法,其实你是提前带他进行了选择,你抹杀了它生命价值的可能性。

第三层力量,我们能够给孩子的就是终身学习的成长心态。

因为当孩子他有了责任感、使命感,他踏上征程,了解征程的是个试炼之路,路上提升之路,肯定是充满了挑战,学会不断去克服的,那他就一定会碰到很困难。也就是我们后面说的这个浴火重生,脱胎换骨。其实每一次重要的困难都是一个重要的礼物,如果你接住了消化吸收的好的话,他就是一个让你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一次机会,在顺境中反而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是你如果让孩子能够接得住这份礼物,孩子必须具有两个东西:一个是终身学习成长的心态,因为他目前能力很大概率上没有办法应对他后面遇到的困难,所以要终身学习成长。其实人们都说时代变化太快,必须终身学习成长。说这话的人很多,但是做的,我认为比说的要少很多。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很多说这话的人,他其实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他真的理解了什么叫终身学习成长?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一定已经是去拼命学习了。我几年前看过王兴的一本传记《九败一胜》,如果经常看我文章的家长可能会看到,这本书我已经推荐了好多次。就是从这本书上我发现了王兴,他作为一个时代豪杰,作为一个成功人,原来他们的成功是有路径可循的。对于王兴这本书来说,我看到他是他时刻都在快速学习,在深度思考,在越挫越勇。他十次创业前面九次失败,没关系,继续来。这个是从自身角度来说,我的这种体会没办法向大家很好的传达,大家可以继续去看一下这本书。能够体会到,王兴其实他一开始可能不是特别厉害,但他最厉害的就是他一直在快速的学习成长。那从孩子的角度教育来说,山长上课讲过:成功人士是有家传的,就是我们刚才开头讲的那个地方,就是比如说任正非,马云、曹德旺,他们这些都是有家底的,就是祖上就有富豪的那种基因和信念。包括山长自己也是,他自己的家庭,祖上也是书香门第,也是地主家庭这样的环境。对一切教育的前提,是以身作则,自我成长。你要给孩子传授你的人生经验,你的人生智慧,这个东西哪里来呢?凭我们目前的人生经验、人生智慧,到底够不够。就我接触新教育的前几年来说,反正对我自己来说,我是一点都不够的。我接触新教育之前,我认为我什么都不懂;接触新教育之后,前几年我认为我懂,我懂一些,只是一些我自己其实也没懂,也做不出来的一些教条吧。你这个东西传给孩子,孩子是学不会的,你没有办法把这个东西交给孩子的。所以说如果我们作为父母不终身持续成长,你到底有什么东西能够传给孩子呢?有什么行为让他模仿呢?我这么多年观察经验发现:如果父母心胸格局小,爱占便宜,孩子也是不愿意吃亏,所以我们现在带领家长学习《了凡四训》;父母如果爱抱怨,孩子也是抱怨、找理由,环境塑造了他,所以这个也学习《了凡四训》改过之法。还有就是父母如果说话颠三倒四,做事乱七八糟,我见过说话颠三倒四的父母,我当时想坏了,结果一见到孩子果然也是乱得不行,所以父母如果想要孩子思维清楚,你自己就得进行思维训练,所以我们要学习博文,我们要改博文。

我这边再给大家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你到底有什么人生经验可以传递给你的孩子?我们师资班的申请里面,我看到过这样一封求职信。如果我是这个孩子父母,我绝对不会让他这样写信的。这孩子信里面怎么写的,他大概是说我在这边学习,学好之后呢,我就可以去甲级学堂做老师,我最大的目标是实现财富自由。大家可以想一想,从我的心态来说,我看到这封信我是什么感受?这是个典型的是消费者心态。所以这种信是直接不考虑的,你就算能力再强,也不可能考虑你。大家看一下这种情况,平时我是怎么引导孩子的:我们的孩子出去给人打工的时候,他到那个超市、餐厅给人打工的时候,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拿了拿盘、扫了扫地,吃顿饭回来了,同老师说我挣到饭了,但实际上是去消费别人的。然后我就把他给批了一顿,告诉他你要去那个地方,你再去的话人家就嫌你了,你再去人家不愿意不愿意要你了。现在我让你去第二次,你能不能再去吃顿饭,让别人留下你们打工,他当时就怕了,眼神就慌了,他自己都知道再去第二次别人就不欢迎他啦。所以我那天引导他们,我说你们去一个地方打工,你就把那边当成是你自己的地方,当成是你自己的家,你的家你会怎么爱,你会怎么服务你的家,你们就怎么去经营那家餐厅。他们后来在第二次去打工的时候,就按照这个态度去做的,就是任劳任怨、辛辛苦苦的干活,吃的少,干的多,那当然别人就欢迎他们啦,这孩子自己的感悟也很深。如果我是他的父母,他写这封信的时候,我会引导他忠诚第一。你到一个平台去学习去工作的话,您首先要忠诚、敬业、感恩你在的这个地方,好好建设这个地方,然后再说其它的,你要表现出这种态度和这种行为,别人才会给你机会,才会好好的培养你,给你机会去做事情。这个其实就是精英的信念,也是社会的真相。但是有很多的父母是不懂的,比如说这个孩子的父母可能就不懂;如果懂的话,这封信就不能让他这样写。

终身学习成长这个途径在什么地方?我认为就在一句话里边,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重要性的顺序就是明师指路是最重要的。但是这几个,没有一个是可以离开的,缺一不可。读书,行路,阅人,还有明师指路。你像我自己新教育学那么多年,我是认为明师指路在我的人生的信念转变有非常大的帮助。因为你即使看很多书,老师的一句话,对你的点醒可能是你看十几年的书你都没有悟到的。但是老师当时一点就会让你这一年的状态上一个层次。然后你再去看很多书的时候,你发现你看得懂了。所以明师指路,我亲身身体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不要以为我只是看书,我能够自悟自修。很多人的那个境界目前还没那么高。但是如果只是明师指路,你不读书,那也是绝对不行。因为明师指路你见老师一年也见不了几次,学习是持续不断的;读书—就是你持续的老师一直在你身边;行路—理解为具体的做事情,不停的在市场磨;阅人无数—就是要能够识人,然后能够交朋友,从朋友给你忠告里面,从他身上优点缺点去学习。这四个今天我不多讲了,我认为没有一个是可以抽掉的。在这个成长过程中要终身成长,家长要终身成长,孩子要终身成长,如果家长不成长,你把这个责任推给老师是没用。我这个是很多年的实际教学案例证明,很少有例外的。因为我们大家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是有很多毛病。而且你在接触新教育之前那么多年,可能有很多还没改过来的。如果不彻底改,比如说父母喜欢抱怨找理由,他的孩子一般也是这样子。当老师说了他,他去父母那边一抱怨,老师和没说一样,甚至父母还会认为是老师和其它孩子的问题。相反,有的孩子身上问题很多,但在父母和老师一致的情况下,孩子身上问题就能一条一条的对照改过来。那这个过程,父母如果不成长,是实现不了的!

最后一层力量,父母能够给孩子的就是反省改过。

因为只有反省改过,我们才能从以前的事情和失败中总结经验和规律,从时代中胜出,而且是越挫越勇。就像那个大地之母盖亚之子,你把它摔到地上,他都能够重新站起来,而且每次站起来之后,他的力量都会更强大了,这个就是浴火重生,脱胎换骨。

我刚才发的图片来自于达里奥的《原则》,这本书熟悉我文章的家长知道,我也是推荐了无数次。这幅图是说一个人他在一个比较低的起点下,他如果遇到比较高的目标,一定会碰到超过他能力的困难,然后就往下掉。在掉到谷底的时候,能不能绝地反弹往上走,还是说顺着掉下去,这个的关键就是这个人有没有反省改过的意识。他如果有的话,他就能够越挫越勇,因为他能够得到成长提升,他能够从泥潭里走出来。如果没有的话呢,就往下掉了。所以这个反省改过是非常重要的,在仁青我是把他当作一项基本功来强调的。它的主要核心点就是:我们人要对自己负百分之百的责任,人难免会犯错,但是失败犯错的时,就不要抱怨外界,不要找理由,找借口。我们的信念就是:狗咬了我,也是我的原因,那狗为什么不咬别人,只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如果真的抱有这种心态去学习做事,你能够体会到人生的另外一层境界。但是我最近也看了一些心理学的书籍,发现这个难度是非常大,比我之前想象要大。因为我自己是通过读《了凡四训》和《原则》,再加上当时正处于低谷,才实现了这个转变。这个转变呢,它其实是有一些契机在里面,就比如说我非常爱看书,正好看到了在当时是非常应景的书,如果不改,面临着生死存亡。就在那个契机下改过来了。但现在你如果让孩子或者是在平时没什么事儿,生活挺顺的一些家长也这样来改,根据心理学的原理来说,难度非常大。这个具体内容,11月份我在新教育联盟群有一个分享,叫做《人生进阶基本功–反省的力量》我到时再同大家分享这个主题,今天就简单说这一点。

最后一个就是当一个人成就到这个程度,他能不能够回报社会,传播智慧。我认为如果我们第一步做得好,你有责任感有使命感,当走到这个阶段的时候,你去回报社会,传播智慧,其实是水到渠成,就像达里奥他功成名就之后,到最后他已经无所求了,他想的只是怎么把我的智慧告诉更多的人,去帮助更多的人。在前面父母你有这种大格局的心态,孩子后面他自然也会有这种心态,水到渠成。那我们现状呢?现状就是现在的孩子心胸格局特别小,尤其是男孩子特别关心吃喝玩乐,享受,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吃亏,特别没志气。女生还好一点,男生这个情况更普遍。

刚才这幅图就讲完了,就是说:从家庭角度来讲,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地培养出让孩子有责任感,有使命感,有独立自信这种底气,终身学习成长这种心智模式,越挫越勇,反败为胜的这种反省改过的心理模式,这个孩子他就有了成为英雄,或者说天才的基础。时运如何、机遇如何,父母不能为子女谋,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这些,因上精进,果上随缘。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看这孩子的造化,但是作为父母来说,能做的都已经做到了,这个孩子的生命价值,生命的潜力,他是有可能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有好几个家长还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错过了孩子塑造天才的这个最佳时期,到了青春期,还有没有什么补救的方法?

《了凡四训》有这样一句话: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汝信得及否?这句话是说《易经》是为君子出谋划策的,《易经》上说人们通过学习本书的智慧,就可以趋吉避凶,如果你说人的命天注定,那易经上说的吉可趋,凶可避,那这不是胡扯吗?易经》开章第一义就说『积善之家,必有馀庆。』你信不信呢?

我自己对传统文化是很有信仰的。我相信《易经》作为万经之首,它的语言是宇宙的真相和智慧。所以这句话对我的启发就是回答刚才家长的那个问题,孩子即使在小的时候,他的一些性格形成了,根据阿德勒这些西方学的理论,后天很难再有变动。但是我前面说的这些,比如说反省改过,终身学习成长,还有这种愿意严格训练自己这种独立自信的信念,还有是非观,你在青春期的时候教育他,根本就就不晚,甚至他老了后,到了像我们三四十岁,改命都是有可能的。没有确定不能做的事情,属于能做的。但是人们一般是只看眼前,看眼前的困难,看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时间积累的力量。

我在想:伟人当初他其实可能也没想到自己以后会成为伟人,名垂青史。他只是在做正确的事情,在正确的做事情,然后一年两年、十多年、二十多年,三十年、四十年这样长期积累着,他忽然就成了千古留名的伟人。这个人生路,事后来看对他来说好像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但是在后人来看,好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事情。

天才,他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一个人有心成为天才,而且行动起来去学习研究,逐渐走进他们内心世界去探究,你可能会发现,这条路其实是有迹可循的!然后可能会想,但愿我在年轻的时候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就好啦。

很多伟人,他其实是以伟人为榜样,然后成为了伟人!

参考链接:0-6岁如何培养至上精神(仁青学堂第2期分享)

新教育儿童成长纪录片–道法自然,激发生存(附资源下载)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仁青学社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