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妙手莲花,扭转乾坤(三)以子为师,找答案

我劝大家,你们在跟孩子出现矛盾的时候,去观察、体会一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家长一定要倾听,哪怕孩子冲你喊也要去好好倾听。因为那里边的内容恰恰就是提示你应该怎么办了。

大家看这位妈妈真的很棒,这位妈妈说,我就静静的听他发泄。在这里给这位妈妈一个大大的赞,尽管前面那样穷追不舍,但是在这里她戛然而止,给了孩子一个出口,这个真的非常好。

在亲子关系当中,我要强调的一点就是,父母是主动的,孩子是被动的,他们的被动不是说他不想要好关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孩子从很小很小的时候一直在我们的控制下长大,他没有主动权,也主动不起来,只有靠我们父母主动去调亲子关系。如果第一步解决了的话,再往后面就好办了。



然后这时候孩子发怒了,因为家长已经逼得孩子想留一个自己的空间,家长都不给,所以说这个孩子真的是怒了,他说了一大堆话,他说从小到大有过多少自杀的念头,然后梦里他会梦到他爸爸妈妈和他一起跳楼了。然后他不想让爸爸妈妈难过,不忍心看着父母也跳楼的那个样子,所以说他就忍住跳楼的念头,半夜醒来继续睡觉。

我相信每一个家长看到这时候都会很感动,孩子从心理来讲,他就是无条件的爱父母,就像我上次分享也说孩子对父母都是有期待的。那个期待只有满足的话,就是孩子他能够忍住这个念头,我相信他也是在期待着父母还是有满足他的渴望的可能。

从孩子叙述他的梦的这个过程就能看出,第一个是孩子心理伤害的严重程度其实已经很严重了,就是孩子都有过这样的念头了。曾经有过生无可恋的,可能至少是那样的瞬间,孩子对父母的爱是绝对无条件的。

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海灵格这个人,但是大家肯定听说过家族系统排列,我建议大家去了解一下。我觉得那里面说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点。一般的情况下核心点不会超过三个,但是在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就是:

无条件的爱孩子,对父母无条件的爱。

所以我经常会想,我不能辜负孩子对父母的这种爱。就是当孩子说出自杀这个念头,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你的孩子说出自杀这个念头的话,你会有什么反应?我知道的现实当中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很好的,就是马上内疚了,觉得我怎么把孩子伤害得这么深,孩子都不愿意留在这个世界。但是还有另外一种父母,他会继续追问,说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既然想死,你到底有没有良心,有这样的父母。当然还有中间的状态,我就不多说了。

然后孩子还继续发泄,他说家长以前总是用家长那个年代的思想来影响他现在的生活。

这个就像我刚才说的,家长那个时代的天花板是温饱,而孩子这个时代的天花板是什么?

爱、自由、尊重等这些。

然后他又说父母叫他不懂的问同学,结果呢?同学不理,还直接把作业给他抄。

其实我想孩子这个时候就是想让父母知道,并不是什么事情像你们想的那么简单,中间还有很多你们不知道不理解的过程。

他在学校碰到什么事情呢,也都憋着,没有跟父母讲。我们老认为教改班和国际班的同学好,但据他所知,教改班和国际版也有混日子的人,也有靠家里有背景就混社会的人。

而家长老认为孩子的那些同学都是好的,孩子身处那个环境,他很清楚,其实那里面有很多是靠家庭背景在混社会的人。你看孩子说了这么多,这个妈妈都不知道。

然后说愿意花钱送他去上学,却不了解他,他喜欢上学的一个原因就是想和同学在一起,这样他可以和别人交流,他很放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哪怕在外面,没人理他,他也觉得无所谓。

因为毕竟别人是别人,父母是父母,父母的不理解,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个特别大的负担。但是别人不理解,他可能觉得无所谓。

然后他说,我们在他学不下去的时候。在他心情很低落的时候没有体会他的心情,反而一直指使他干活。在这期间只有他的同学陪他聊天,安慰他,他有时候觉得他的朋友和同学跟他更亲。还说甚至有时候我和他爸爸对他的担心让他觉得有些恶心。

这个点上我觉着大家仔细体会一下,就是你看到孩子学不下去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可能大多数人感受就是生气。刚才我看大家提问的时候,也说孩子过不了这课,想逼着她把这一课过下去等等。那他学不下去的时候,在他心情很低落的时候,没有体会他的心情。我觉得这句话是家长最需要注意的。不但没有体会他的心情,反而还支使他去干活,可能是家长在罚他是不是。

那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有人体会他的心情,能够对他有个同理心。那这个时候他的同学能够起到这个作用,所以他就去找同学了。所以孩子在这儿就觉得同学、朋友跟他更亲。

这就是印证刚才前面说的那个感受的问题,感受其实才是最真实的,同学给他的感受是理解他。那这个真实的感受才让他感觉更亲。

他甚至到了什么程度呢?

甚至到了当妈妈和爸爸对他表示担心的时候,他觉着有些恶心。大家在听到孩子跟你说一些很刺激你的话的时候一定要hold住,先不要生气,先想一想,孩子都这样感受了多可怜呀。

我曾经认识一个家长,那个家长就说每次他哪怕是不小心碰到孩子的时候,那个孩子都会下意识的躲开。就好像他非常讨厌我,甚至感觉很恶心。我当时是不理解的,因为在我们家里,我们非常注意与孩子之间的肢体语言,每一天这种互相的拥抱,拍一拍,我有的时候摸摸他的头或捋他头发等等,这些肢体的接触非常频繁。而且我觉得这种肢体的接触要比语言的力量强大的多。

后面孩子还接着说以前跟妈妈说的事情让妈妈不告诉爸爸,结果爸爸还是全知道了。那从此再也不跟妈妈说他的事儿了,就只和他同学说,或者干脆不说。

这就出现了孩子有事情没有任何人说的情况。大家能不能体会到,其实孩子真是最好的老师,因为他说了这么多话,就是在告诉父母:

你的问题在哪里?

我的需求是什么?

你做的怎么样?

其实只要是我们跟孩子心贴心,能够体会到他的感受,我们就顺着他的心理需求去走的话,很多事情就非常清晰,你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大家能理解我说的这个意思吗?甚至大家可以不用来问我和李老师,真的孩子就是你最好的老师。这位妈妈之前跟孩子沟通不好,但是在这一刻,孩子把说的全都说出来了。

当那位妈妈问我应该怎么办的时候,我说其实你看看自己刚才给我写的东西,孩子都已经告诉你需要做什么了。

我再说细一点,其实孩子也在提醒我们大人,就是我们曾经需要什么?我们曾经的需要是否被满足了?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缺失?造成了现在我们自己有哪些问题,进而导致跟孩子,在做父母的时候出了问题。

然后因为孩子在告诉你他的需求的同时,其实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曾经也有过那样的需求,反思我们成长的整个过程,应该怎么去弥补。其实这就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理解?

其实包括大家问的问题,最根本、最究竟的解决所有问题的方式,就是去问自己成长过程当中,我曾经缺失过什么?造成我的什么问题?然后我怎么去弥补这个问题?如果这一系列问题解决好了,其他的就都不是问题了。

那我再回过头来说这个孩子,其实到这里,我觉得这个孩子真的是太棒了。我后来从整个过程看出了这个孩子有很多很多的优点和潜力,我很佩服他。

第一他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很多孩子是不知道的。我就想我在成长过程当中可能是女孩心灵比较脆弱,在我妈妈经常对我发脾气的时候,我就是在痛苦当中,但是我并不知道这个苦是怎么造成的。是我自己心里需要什么,妈妈没有给我,反而给了我相反的东西,这些我都不知道,我就是在苦里泡着,承受着。一直到成年之后积累了很多的心理问题。但是这个孩子他非常清楚,他说的条条是道。

我记得姜泽小时候也有这个特点,男孩的语言发育相对女孩来说稍微晚一点,但是他在生气的时候,思维特别清晰,就瞪着眼睛撑着脖子给你使劲儿的嚷嚷,但是他嚷嚷的内容很清晰,很有条理。那个时候我可欣赏他了,往往就因为我的欣赏,后来问题就全化解了。

我劝大家,你们在跟孩子出现矛盾的时候,去观察、体会一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家长一定要倾听,哪怕孩子冲你喊也要去好好倾听。因为那里边的内容恰恰就是提示你应该怎么办了。

大家看这位妈妈真的很棒,这位妈妈说,我就静静的听他发泄。在这里给这位妈妈一个大大的赞,尽管前面那样穷追不舍,但是在这里她戛然而止,给了孩子一个出口,这个真的非常好。

后来孩子爸爸打电话回来的时候,孩子有机会把房门关上,然后给妈妈发了一个消息说,我今天情绪不好,想一个人静一静,也不出门了,晚饭也不吃了。

那大家看到这儿的时候,你们对这个孩子的评价是什么?

也不知道这个妈妈当时看到这儿的时候,她的心里是什么感受?
这个时候我猜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这个孩子还知道惦记我啊,还知道告知我一下。那还有一种呢,怎么连晚饭都不吃了,更生气了。
看到这,我的感受是什么呢?
我觉得这个孩子很棒,而且我发现了这个孩子另一个非常大的优点,你看他是在告诉妈妈我在里面的状况是什么,我的打算是什么?其实这就说明他很爱妈妈,就像他在梦里说的,为了爸爸妈妈我都不跳楼,他爱爸爸妈妈,不会让妈妈处于一种不知道里面发生什么情况,抓狂的那种境地。
这个孩子他有撒谎的行为,那是为了保护自己。当时我看到的是这个孩子真的很善良,也许他不只是爱妈妈,他还有一种心理学上叫同理心的东西。就是他有一种能够考虑到别人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受到什么影响的判断能力。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
如果再严重一点的孩子,他关门进去了,他不管你外面怎么样,他也想不到妈妈会怎么样,他就自己气自己。但是在这里这个孩子主动的告诉妈妈,我现在是这样的,你不用担心,或者是怎么样的。总之他会在意别人因为他的行为而受到影响,而且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他有一个预判,为了让别人更好受一些,或者是为了让别人知情,他会发消息说一下,就是这种同理心,至少在他和妈妈的关系当中,他体现出来了。但是我想妈妈这个时候可能还没理解,也可能妈妈目前还没有这个同理心。
因为这个时候妈妈真的很伤心,她说孩子以前从来没有这样过,也不知道后面该怎么办啊。后来孩子爸爸说,要不给他停一个月课吧,他觉得外面好,那就让他到外面去。
而咱们这群里面有很多爸爸,不怕得罪你们,因为我觉得爸爸们的模式很机械,往往就是不进则退。你看现在他不跟孩子较劲了,然后怎么办,那就退吧,那就按他的,他爱咋地咋地,出去也行。
其实这个时候,不是采取完全退的方式,而是一定要知道孩子他为什么觉得外面好。之所以觉得外面好,是因为家里不够好。那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让家里变好,这才是一个办法另外我感觉,当孩子在家里是一种其乐融融的气氛的话,他感觉很安全,很温暖。即使他在外面,他有了这种心理的安全感,他就可以勇闯天涯。但是如果说家里不是这种感觉,即使他在外面也不是。
说到这里我总结了一句话:无论孩子身在何处,家永远都在他心里,唯一不同的是,对有的孩子来说,在他心里的那个家代表的是爱,暖暖的感觉,而对另一些孩子来说,家是痛,根本就不想去想,但又挥之不去。我不知道,刚才这句话大家有什么感受呀?我再说一遍哈,无论孩子身在何处,家永远都在他心里。唯一不同的是,对有的孩子来说,家代表的是爱,想到的时候是暖暖的感觉。而对另一些孩子来说是痛,根本就不想去想,但是又挥之不去。最可怕的就是挥之不去,真的不是说你想出去,那你出去就好了。但是如果家让他曾经不幸福的话,即使出去,他也是一直带着那个痛。
我就曾经跟姜泽爸爸说,我们又没什么大本事,可能也不能给他多少钱,但是我们一定一定要保证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任何时候,当姜泽他想到家的时候,他的心都是暖暖的。在任何时候孩子每次想回家的时候,他都是怀着一种非常欣喜的感觉,想飞回家来见爸爸妈妈。然后我们俩经常说如果孩子是怀着这种心情,那多幸福啊。
如果相反呢,孩子一想到回家,第一感觉犯怵,不回不行,回?一想到这个念头就知道回家之后会有什么情形?是什么感觉?其实在我们中国,大家都说是讲究孝的国度。但是这个孝往往是表面的。我觉着真正的孝是什么?就是古人的话:“母慈子孝,父慈子孝”。就像母亲和父亲的这个慈爱就是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开花结果能结出来的才是孩子的那个孝。那个孝不是孩子的东西,是我们给他种的种子最后长出来的东西。
我之所以分析这篇文章,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个过程达到智慧的李老师最开始说的那句话,不管孩子的学习或者其他方面出现问题,处理这些问题的第一步其实是处理亲子关系。而在亲子关系当中,我要强调的一点就是,父母是主动的,孩子是被动的,他们的被动不是说他不想要好关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孩子从很小很小的时候一直在我们的控制下长大,他没有主动权,也主动不起来,只有靠我们父母主动去调亲子关系。如果第一步解决了的话,再往后面就好办了。
(未完待续)


点击阅读“如何塑造亦师亦友的亲子关系”系列文章
(七)在理解的基础上看到别人的好这是成功学
(八)大格局的孩子,会更幸福、更成功–这也是成功学
(九)教育之道,目光长远–眼光,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仁青学社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