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仁青家长会内部交流公开:关于清云学塾的申请,以及家校关系


题记:

金华新教育交流会上,近距离接触了仁青学堂家长群体后,清一书院家长、自清网校创始人吴征波老师感言:

这次感受很深的一点是,仁青有一群好家长,有好家长反过来也说明有好学堂,所以感觉能量很正,很强,祝福仁青!!!

曲姜泽是这次考入清云学塾的另外一个学生,是仁青明德班学生中公认的“第一经营者”。作为仁青的创始人和老师,我们非常感恩在仁青发展的关键时刻,遇到了姜泽和他的父母,以及其他几位仁青老家长,真的、真的非常幸运。在他们的影响下,新进入家庭对学堂的信任逐渐增加,向心力越来越强,逐渐发展成一个温暖凝聚的大家庭,给孩子们营造了安心成长的稳定环境,呈现出吴老师所见到的家长群氛围。

2018年春季学期的一次家长周会上,姜泽妈妈对全体家长发表了一次分享,家长们听后纷纷留言:

“姜泽妈妈分享太好了,优秀的孩子后面一定有更优秀的父母在背后!”

“边听您的分享边反思自己,我知道了自己的局限,也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听完姜泽妈妈的分享,我就知道了自己的差距。”。。。。。。

这段情真意切的分享,展示了“诚敬心”和“经营者品格”是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如果一个孩子具备了这两点,他在新教育中的成长必定会一帆风顺。


家长、孩子和老师的关系

2018年6月4日

这段时间把孩子教育的事情全交给爸爸,我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但也总是忍不住想孩子教育的事,总觉得自己好像没把事情做完整就交出去了。再有因为不管具体的事了,反而能从更大的方面去回顾他的受教育经历或者我们家的这段经历。还有,现在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伙伴,大家对姜泽一致的印象就是姜泽是一个经营者,是榜样。其实,在更细小的方面姜泽做的真的不够好,但是在大的方向上我们也基本是比较放心了。所以我也很想总结一下,从家长这个角度我们都有哪些有利于他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的想法和做法,然后跟大家分享。但说实话,真的挺不好总结的,我思维也不好,也不知道能不能达到分享的效果,反正就是一点心意吧。

姜泽到仁青有两年了,前一年的情况我曾经以不同的方式总结和分享过,这次就从他去年暑假参加江湖夏令营说起。我就从具体的、印象比较深的,能够体现出姜泽转变的事例来说。

他刚去夏令营的时候,可能也因为除了仁青他没独自去过什么地方,觉得啥都新鲜,尤其听到其他学堂学生说他们那边的做法,他就觉着人家的真好,仁青的就不够好。甚至有一次打电话专门嘱咐我,一定一定要跟李老说说其他学堂的做法,让李老师知道我们得改。我当时就觉着,这孩子不忘本要把他认为好的东西引回学堂,这真的挺好的,但另一方面,他全盘否定仁青,啥都是人家的好,这苗头也是不对的。之后,我就把和姜泽的那次通话记录,原原本本的写下来,发给了李老师,请李老师想办法引导姜泽。后来李老师专门给姜泽打了电话,自那以后,姜泽就变得理性多了,会把不同学堂的客观情况放在一起比较之后再加评论。但他那时就萌生了一个念头,想去自立男塾,我们尊重他的想法,但也希望他在仁青再成长一段时间再说。

放假回来开学之前,自立男塾的同学给他特地给他发来邀请,欢迎他去试读,还要给他发答题什么的。但他当时非常果断的回绝了,明确说他要先在仁青呆一段,把仁青变得更好,其实那时他心里就酝酿着自己的所谓“改革方案”。开学后,李老师真的就给他机会让他去“改革”,也就是那个军训。其实作为一个孩子,他真的是很费心思的去分析伙伴的状态,用什么方式有可能带来改变,又怎么实施他的那些方法,他都仔细的思考过。当然,后来就“改革”本身来讲并不成功,但是姜泽却在那个过程当中巩固了自己经营者的形象,而且我想这个折腾的过程对伙伴没准儿也有一些好的影响。也是在那学期在学堂的时候,他很明确的跟李老师提出来他要去自立男塾,但是李老师果断的否定了他的想法,理由是那并不适合他,他问为什么,李老师也给出了更具体的理由,姜泽对李老师给的理由并不是完全理解,但他知道自己和李老师思维上的巨大差距,所以他还是信服李老师的。他跟我们说起此事的时候,我们也表示相信李老师的判断,自那以后他也就没再提这事儿(后来得知,李老师认为以他当时的状态,还远没达到“自立”的程度,身边需要有老师指导)。

这一次知道清云学塾的事情,姜泽说他要用一上午的时间研究一下,然后很郑重的决定他要申请。对他这个能够主动去新环境学习和锻炼自己的要求和意识,我们非常欣慰,因为以前他是很保守的,很怕去挑战新环境,包括去年暑假去江湖夏令营,申请之前,他纠结了很长时间,就是因为不敢挑战自己。我也曾特地跟代老师谈过他过于保守的事儿。而这次他非常理性、非常果断的决定他要递交申请,而且当我们说所有跟申请去清云学塾的事情,都由他自己全权负责,包括写申请,跟老师沟通等等,他都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但面对这个决定,我们心里还是没底。所以背着姜泽我还是跟李老师沟通了(现在不是背着了,刚刚我给他读过这个分享稿了,他还说要罚我。)问李老师清云学塾是否适合姜泽。之所以请教李老师这件事是因为我们对朱云龙老师了解得并不全面,而李老师对姜泽和朱老师都很了解,而且凭李老师的思维和经验,她一定能够从“招生简章”中看出比我们更多的东西,再结合仁青现在和下一步的教学和发展计划,我相信李老师的判断是最可信的。

后来李老师就在群里发了那段让大家都非常感动的鼓励适龄孩子都去申请的发言。姜泽在递申请之前和之后都跟李老师联系了,李老师回复他说支持他申请,并且已经推荐他给朱老师了。还嘱咐他申请完了,就安心备考,别再惦记这事儿。

那天我问姜泽对李老师回复他有啥感受时,他语重心长的说:“李老师真好”。但当他看到我手机上,咱们家长对李老师发言的感慨时,他惊呼:你们家长太小题大做了。我当然跟他解释了一番,让他理解在我们成人的现实世界当中,真的很难能遇到像李老师和代老师这样有格局的人。但交流的过程中我也理解了在姜泽的世界里,他认为李老师这样做是很正常的,这才是李老师!这也让我回忆起那次上海分享会之前写演讲稿他写不出来,还跟李老师说也没觉得李老师都对他做什么了呀。我知道了以后很生气,也很担心,其实他那个时候就进步挺大的,而且真的就是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才有,我一方面觉得这孩子咋不知道感恩,一方面也有点像怕体制里老师那样,这让老师多伤心,以后再对孩子不好了可咋整。就跟他说:“你这孩子咋能忘恩负义呢?!让李老师多伤心!”但他却说:你们家长总是妄加判断,其实就是因为我都不觉得李老师为我做过什么,我都有这么大的改变,这才说明有老师的教育方式上更加高明。你知不知道最贤明的君主就是那些让百姓都不知道他们存在的君主。我当时真是哑口无言,也很佩服我儿子。而且我也告诉他我很佩服他。我不知道大家要是碰到这两种情况,会是什么感想?我的判断是:在新教育里成长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和家长已经完全处在不同的两个不同的世界了,我们担心的、惊叹的、感慨的,在他们那里可能根本就是正常的。也正因为是正常的,所以我相信当他遇到同样的事情,他也会像他的老师那样去作决定,比如他将来也会很坦然地把他的学生推荐到更好的地方,绝不会像现在大学里的博导硕导的,为了个人目的让学生延期毕业。只有做自己认为正常的事,才会非常坦然,非常洒脱,而像我们这样又是担心,又是感慨,又是惊叹,反而很可能在真正做同样决定的时候会纠结。同时让我更清楚的是:孩子之所以已经具备了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内在世界,是因为他们在仁青受到了老师们言传身教的影响。

说到这儿,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疑问,好像我们家长也没做什么呀?其实这正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我们真正做的就是按着朱云龙老师电影课《四等》里说的:当你找到了值得信任的老师,家长就退到老师的身后,把孩子的成长交给老师和孩子自己。我现在甚至想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按着朱老师说的去做了,现在才有申请入读清云学塾的机会。

那现在我们就有两手准备:如果能被朱老师录取,那将是孩子乃至我们家庭莫大的荣幸,如果不能,那我们自然还是回仁青。姜泽也很坦然,交完申请之后,就没再提这事儿,只是安心备考,同时他心里还一直在惦记着仁青的伙伴,也适当地关注并和他们保持着联系。比如,当他看到前一段同学跟帖送大礼包的情况时,他赶紧就给ZC发信息,让他提醒其他伙伴他们的反思方式是不对的;他还说过回学堂之后,他要着重关注两个人,一个是YH,一个是JY。YH曾经跟姜泽通过电话,两个素未谋面的伙伴聊了半个来小时。JY,他认为YJ很有个性,他很想了解她,看看怎么帮到她。至于QF,他们见过面,而且那天晚上还有一番长谈,按他的印象,QF是个很好的孩子。而ZH已经很好了。总之,他是时刻把学堂的事放在心上的。

那怎么才能真正做到信任老师呢?信任不是凭空的,它是需要有依据的。我说说我们的过程。我以前提过,在送孩子去仁青之前,我们对新教育并不是很了解,也没考察过其他的学堂,只是觉得新教育学堂跟自己一直向往的那种生成式的教育很接近。因此,偶然得知仁青招生的消息后,我就从网上搜到的仁青的资料,也比较了大概两三个其他学堂的资料,看过后我的判断是:仁青学堂的老师非常的真实坦诚(在我们看来,真实坦诚这一点是一切一切的前提),不怕暴露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学习总结,同时觉得两个年轻人能把原来很好的工作辞掉,但不是去搞其他的更赚钱的生意,而是开学堂搞真正的教育,说明他们很有勇气,而且有社会责任感。说实话我们当时没指着老师有多大的学问,只是想着孩子和这样的年轻人一起成长就错不了。我和姜泽爸爸都是作老师的,我们知道,对孩子来说身教的作用是最大的,但稳定的高校生活使我们没法对孩子有很好的身教,我们能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勤勤恳恳而已,甚至有的时候不得不委曲求全。但另一方面,我得非常坦诚的说一下我以前没好意思提的想法,那个时候真的有点儿小自负。就像我刚才说的,在头脑当中只是把李老师和代老师看作两个即踏实又有勇气的年轻人,甚至没有期望他们究竟有多大的学问,至于思维什么的,那个时候一点概念都没有。说白了,就是想找两个好榜样带着我们孩子一起成长。但是渐渐的我们发现,我们中了大奖。不说两位老师的思维呀,格局呀,就说他们的进步速度,真的是让我们从内心折服。现在我们不但没有了过去的的小自负,反而遗憾自己人到中年,已经真的没有勇气放弃现在的一切投身新教育了,只能是以新教育的精神来对待现在的工作。但我们真的能做到把孩子放心的交给老师。我们唯一一次没有直接听代老师的建议就是这次姜泽回家来备考,我们是完全尊重了姜泽的选择,因为他真的很坚决,并陈述了我们无法反驳的理由。其实从我本意来讲,我是很珍惜他在学堂上学期的进步,希望他能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更加巩固,进步更大。但放长远来想,其实到终点不一定非得走直线,走一点弯路也无妨,即使没有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对他以后也是有用的。现在我们家里还没有回过头来评价中考的这个决定,但是感觉姜泽已经暗暗下定了决心一旦回到学堂一定会牟足了劲儿吸收新的能量。如果说回家备考的决定不妥,那姜泽现在憋的这股劲头也算是一种弥补吧。

再有怎样引导孩子有经营者意识呢?

我现在能想到的就是:我们一直跟孩子灌输一种理念—你到仁青去不只是接受现成的引导和知识,不只是学生,也是一个建设者。我甚至跟他说过,李老师和代老师他们有责任有担当,很精进,但他们很年轻,做的是开创性的事情,有些方面也没有足够的经验,你需要和他们一起去建设仁青,同时也学习李老师和代老师是怎么成为李老师和代老师的?他们是怎么为人处世的?姜泽也确实是把仁青当家的。他爸爸甚至曾感叹过:这小子将来长大了跟李老师和代老师不得比跟咱俩还亲呀!我的想法是在孩子心里可亲的人越多越好。可以说姜泽是绝对敬重李老师的,但他有和李老师不一样的想法时,他也会去找李老师争论一番。他敬重李老师,不是因为李老师说的做的都是真理,而是因为李老师一直追求真理,他敢于和李老师去争辩,是因为他把自己看作仁青的建设者,因为没有私心,所以才很勇敢。

那我们现在就想,如果姜泽不能被朱老师录取,回到仁青之后,等姜泽足够优秀的时候,如果他自己决定不考大学,相信李老师和代老师也一定会给他推荐更好的选择,不是指望着老师们的推荐,而是相信在孩子形成选择能力的过程中以及作出选择的过程当中,老师的作用真的很关键。

姜泽说我说的太啰嗦了,但我觉得只有说的细一些,才能更明白这个变化的过程。耽误大家时间了。其实总结下来只有三句话:信任老师,尊重孩子,让他有使命感。

后记:

姜泽在清云学塾的最后一轮面试之前,妈妈对他唯一的嘱咐就是:在老师面前一定要说实话,展现最真实的自己,不要担心因为说实话而影响录取结果。面试结束后,姜泽颇为消沉的对老师说,感觉自己考不上了,因为面谈中暴露了自己的很多缺点。但是老师心中清楚:朱老师的眼睛是透过表象看本质的,一定能够看出他的可贵之处。他的录取,是在意料之中的。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仁青学社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