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山长解读2016年家长考评33道题

(完整音频请关注喜马拉雅主播:Kelly1980)

第一题: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问题:为什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比学校更大?为了让孩子在新教育学堂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您应该怎么做?

解读:主要是父母家庭能量场的影响问题。需要明白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跟这些家长接受的老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教育,既然完全不一样,家长无法理解学堂,不知道新教育到底在做什么,就会形成一种相互牵扯的能量,对立的能量,这种能量就会妨碍孩子成长。但是这种家庭它也有一种特征,妨碍孩子成长了之后,因为家长被教育成相信组织,相信领导,生了病,送到医院,OK所有的事情都是医院的,把孩子送到学校去,所有的事都是老师的,家长形成了这种习惯,不会去想自己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因此中国就会培养整代甚至几代的无法承担责任的人。所以对家长的考察认知度很重要。当然有时家长要求并不高,我们老是去培训家长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所以我们可以用别的一些方法去做。比如我们只承诺短期的培训,所以以后今日学堂招生将倾向于半年一次,半年或一年,看起来有点像短训班,其实我们就是要看这个家长,看这个家庭,看这个孩子,看家长与孩子、学堂的沟通怎么做的?家长与孩子怎么连接?来观察家长,不一定要考。这一题是出给家长看的,应该怎么做?观察这个家长,看他以家长的身份的目的性,看他理解看他回答的方式,他会想到他自己的责任,想到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原件,想到我们的孩子问题父母是有责任的,他愿意来配合,他能想到这个深度,能回答出这些问题来,那这个家长理解什么是教育,理解他承担的责任,但不是新教育。

家长在回答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时说一些虚不拉几的话,会说完全信任学堂,完全相信山长,相信今日学堂能够把我们的孩子教好,写这么漂亮的答案,你笑眯眯的给他打个零分。因为这种孩子,这种家长他是不肯承担责任的,只会说一些漂亮的话,是一个虚伪的人,所以不要因为他说的态度很好,就给他好的得分。

第二题:新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强烈责任感、荣誉感和能为全社会服务的的精英人才,需要从小就灌输孩子责任和荣誉意识,培养其为自己、为团队、为家庭和为家族承担责任的能力。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问题:你认为你的孩子将来可能的“教育失败”是什么方面?你怎样防止出现这些你不希望出现的局面?

解读:出现“问题儿童”,一定是家庭的责任,不是学校的责任,学校不可能给你制造问题儿童,特别在今日学堂更是这样。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去考评他这个家长对此认识有多深。涉及到的就是家庭教育观,他对孩子有什么期待,比如说他的孩子要考清华北大,我的孩子要成为卓蓝,聪颖,静慧这样的学生,那么他就会想到他的失败是什么?就是不能成为这样的学生,而不能成为这样的学生的原因何在?如果这个家长找的是我们家孩子比较笨啊,有点懒惰啊,有点迟钝啊,或者孩子体质差啊,不自觉啊,不耐烦啊,那他找的都是些肤浅的问题,他没有找到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如果家长对此理解比较深,他就会想到价值观是什么。比如要是问我,我认为我的孩子“教育失败”的标志是什么?我就会想,他可能会很讨人嫌,像张忠瑞小时候一样,没人会喜欢他,没人会信任他,这是第一。如何防止?我就会让他从小能够融入人群,为了让人喜欢他,就要把他那些讨人嫌的脾气收拾掉。教育失败还一种可能性,就是他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他可能在未来社会中失去学习的动力。怎么办呢?很简单,为了让他时时有动力,就必须剥夺他一切。看他的价值观他就会有个对策,通过这题寻找与学堂核心价值观相吻合或吻合度较高的家长。

第三题: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问题:为什么这些因素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您作为父母,这方面做得怎样?您怎样改进自身的这些条件来帮助孩子成长?

解读:细节不是重点,关键是细节背后的行为特征。母亲有计划、动作利落代表的是母亲有清晰的思维力以及行动力,因为脑子乱作一团的人,规划会很差,母亲有这个特征,代表母亲思维良好,安排井然有序,她的孩子不会受到太大的干扰,这跟遗传没关系;比如说乱七八糟的家长教到孩子的话,一下东,一下西,一下南,一下北,这孩子思维很快就会变乱掉,会被搞得一塌糊涂,大多数具有这种思维力的孩子问题就出在他母亲身上,所以有这样的母亲,你就千万别选这样的孩子。父亲认真代表的是做事踏实努力的态度,男人应该如山一样的稳重,他可能是一个不善言辞,不善表达,甚至是有点笨笨的人,但孩子会从他的身上得到一种承担和责任。所以关键看父亲有没有承担,有没有责任。以后跟家庭见面,就要观察这些家长是不是糊里糊涂,胡说八道,即使孩子聪明可爱,收进来之后,将来青春期就出问题了,那时候家长肯定会说是学堂没有教好,因为这种家长不太可能会承担自己的责任。所以这样的孩子入学就不应该入进来,不要看孩子可爱就收,所以看家长比看孩子重要。

第四题: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问题:你怎样理解这一条背后的原因?你的家庭属于什么样的家庭?为了防止“人穷志短”,你是怎样做的?

解读:贫穷会造就两种人,其一会让人笨到进取努力的人,另外贫穷会造就一种自卑,胆怯,虚伪及其卑劣之人。媒体上会经常告诉我们,人穷应该去帮助他,他可怜,佛家说穷有穷的因果,上辈子没干好事,所以你没有福报,不要以为穷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但穷也能让人奋斗,崛起,这有个机遇问题,不过有相当多穷人骨子里面有贫穷基因,贫穷的思维模式,比如喜欢等待,占便宜,觉得富人就应该帮助他,不肯承担责任等。穷人强烈的自卑会让他在成功之后用某种强烈的挥霍来糟蹋自己或对富人进行鄙视来表达,所以最好能回避这样的赤贫家庭。也有一少部分家庭具有强烈的自尊,强烈的成功渴望,会帮助他获得成功,比如去别人家赴宴,家长会让孩子在自己家里先吃点东西,告诉孩子到了别人家不要表现出一副馋样,要有尊严,不要占别人便宜,再穷也不能志短,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或东西。有些申请免费生当中的家长也不富有,相当人认为,我穷,所以你应该录取我,很神气,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模式,教出来的,把穷当做一种光荣的事,中国以前没有那个朝代是这样的。当然我们要帮助那些穷但有志向的人,有志气的人,而不是理所当然的人。所以贫穷是教育资源,因为匮乏给了我们进取的方向,因为生活不太可靠,贫困,所以需要我们进取和努力。所以富裕家庭,也要让孩子体验贫穷,与最底层的人民接触,告诉他们,这是正常的生活,这是你应该能承受的,更多的去理解贫穷,不要以为自己的生活是一种当然,养成同情,关爱,还有自强,对现在幸福好生活更深的感恩之心。家长能够了解贫穷,作为正面的教育资源,就是一个聪明的家长,但如果家长有攀比之心,就会“人穷志短”,老看别人比你富,比如别人开豪车,孩子看见了,会问“为什么我们没有这么好的车?”,家长就应该告诉孩子这样的价值观:买不必要的东西就是很傻,别人家有这种东西,证明他不会很好的安排生活,所以你要比他更会安排,这种人就不会“人穷志短”。最后还要学会精神富足,这是任何物质满足不了的,无法攀比的,就像《金刚经》里说的:人穷志短都只是一种人,他总想跟别人攀比,总想要别人要的东西,而不是要别人一样的品质,如果一样应该很成功。这样的孩子在中国模特界最容易看到,大多数模特都是这样的家庭出来的。根据家长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判断他是否与学堂的思维接近。

第五题: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问题:富裕生活是怎样葬送孩子前途的?你认为富裕与贫穷相比,哪一种家庭经济条件,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教育失败?为什么?你的家庭属于哪一种?目前做的怎么样?

解读:当贫穷战胜了孩子,就会把孩子培养成一种愤世嫉俗,对周围充满了仇视,不太会跟周围交往,脾气变得低劣。而富裕战胜了孩子呢,体现的就是孩子无能。因为富裕,仆人模式,对孩子百依百顺,养成孩子很任性。富人家的孩子有两种,强悍一点的孩子会变得很任性,自大,强烈的以自我中心;另外一种富人的小孩,其实很善良,很有同情心,别人不会来算计他,仆人也很尊重他,就容易变得无能。所以“任性”和“无能”都是富裕环境造成的。因此,富裕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教育失败,因为富裕环境造成的两种孩子都毁了,但贫穷会造成孩子的一种进取心,富裕的孩子几乎都没有进取心,他们只有炫耀心,攀比心,狂傲心,当然贫穷它会造成孩子心里失衡,或者愤怒,或者嫉妒,这些不良情绪,但在事业上更容易成功。因此,中国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大多数名校里面都是贫穷人家的孩子,而三流、四流学校里面塞满了富人家的孩子,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教育的失败。但话又说回来,这条在西方不适用,与中国正好相反,原因何在?首先是观念不一样,西方富人真是贵族,中国的富人都是土包子,暴发富,西方贵族在精神上的品质的确跟一般人不一样,更懂得去对孩子的教育,教育孩子的教养等;其次,西方的教育结构跟中国不一样,中国的名校,硬件再高,教的内容,方法和教师的差别都不大,都是全国统一一盘棋。而西方富人家的孩子从小上的是贵族学校,私立学校,公校是免费的,是穷人家的孩子的学校,实行的是无取向教育模式,不教孩子价值观,正误观,把决策权教给孩子。在有决策权下,蛋糕和馒头,孩子会选择蛋糕,一边艰苦练功,劈叉,一边是游戏,孩子会选择什么?人性如水,水会选择阻力最小的地方,当家长不懂得为孩子设立墙时,不能像水一样蓄积起来,丧失掉,这就是公校,没有给孩子设置价值观的墙——哪里能走那里不能走,哪里是对,哪里是错。而今日学堂,会告诉孩子,经营者是对的,消费者是错的,能把大多数人教育出来。跟西方私立学校一样属于价值观教育,如教会学校,基督学校,社区学校,俱乐部学校等,采用会员制,他们考取名校的比率很高,培养出的就是贵族。这就是中美教育的差别。

第六题: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问题:您认为您是“有知识”的家长,还是“有文化”的家长?请例举您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来证明您的评判。

解读:文化与知识没有关系。比如说民国时期,一些老人,具有天然的善良,不占别人的便宜,天然的告诫你做事要有因果,孔夫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叫文化。现在很多人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凭,硕士,博士。大学里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化学系投毒,让别的学生中毒死亡。恐怖吗?马加爵这样的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绝对有知识,但没有文化,甚至很无聊。当然,被害者也不一定是好人,互相之间肯定是有争执,不愉快,但这些不愉快一定要用这种方式来解决吗?所以,今日学堂虽然竞争激烈,但自然小组在进行拳术训练,剑道训练时,即使打的口鼻流血,也是以一种伙伴而非竞争对手的态度去对待,格斗过程中,不管谁强,其实都是在利用对方来训练自己,你的对手很强,你就会努力向他追随,其他对手也是这样相互配合,这就是伙伴制度。而整个中国都没有伙伴制度,整个社会都没有文化。

测试家长是有知识还是有文化,看家长是不是真人,是否诚恳,真诚的面对自己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这样就使得学堂更加容易,孩子更好教育,如多家长云天雾地的说些漂亮的高大上的话,太有知识了,太会用知识来掩饰自己了,就要小心了。

第七题:父母可以把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过独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有时候,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问题:您怎样理解你生活的独立性与您作为父母的责任之间的关系?另外请自我判断一下:您是离不开孩子的父母吗?请用现实生活案例来证明您的观点。

解读:第一,价值观,你跟你父母的关系,你跟你孩子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要定义一下。很多家长会把孩子看做自己的全部,如果孩子死了,这个家庭也会自杀,也会死,因为他除了孩子之外,别无世界,这样的家庭孩子是很可怜的。有两个例子,杭州有一个家庭,孩子死了后,家长没了寄托,就吸毒,吸掉1000多万;另外一个华人领袖,独生子女,参加极限运动死了,很奇怪,客人来了后,家长还会高高兴兴的把孩子的情况介绍给客人,说明孩子死亡的原因,为孩子能参加他喜欢的运动而感到骄傲,死亡也是他自己的选择,父母应该给孩子最大的支持。中国父母视孩子为自己理想实现的工具,自己的快乐之源,把孩子当做宠物了,你的快乐应该取决于自己,这是一个自尊自强家长该做的事情。另外一些家长,因自己不够成功,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成功,让孩子去冲,逼孩子学这学那。这两种家庭形成中国的主流,前面一种,还算是有爱心的,不过跟爱宠物一样,哄着他,带着他,过得开开心心的,家长不懂得把孩子当人来培养,有他的尊严,个性,小时候任务是训练他,让他成为更强大的人,而不是宠物。知道孩子在学堂生活的很好,就不需要家长过于关注他,看起来是无情,其实是最大的有情,最大的支持,有最好的伙伴,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环境中生长,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中国故人有些很讨厌的习惯,习以为常,“含饴弄孙”——一个没社会价值的老头,嘴里含着糖跟小孙子抢,然后说你吃吧,不觉得很呕心吗?这样的老头是没自尊的老头,这样的孩子是个小狗。但中国家长往往认为这样的老头老太很正常,为尽孝道,把孩子送给老头老太去干这件事情,“含饴弄孙”。这样宠物式的孩子容易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明白整个世界。特别是祖辈的非理性会决定孩子的取向。因为这些家长只把自己当雌性和雄性动物,不明白人的自尊和尊严、理性的光辉,社会的责任,家族的责任,没有责任感,只会“好好过日子”,没有理想,没有荣誉,没有责任,没有义务,就是“过”。推荐大家看一本书《活着》。我们学习西方,又对其批判,同时又要学习西方如何活着像人,包括极限挑战者,不断挑战自己。永远告诉孩子一句话:用钱买来的东西都是不值钱的,只有品质、教养、责任等是钱买不来的,是你能做出来的才是自己的本事。了解家长的思维模型,有没有明白作为父母的责任,避免对学堂造成大的冲突。

第八题: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吴稼祥语)

问题:你怎样在“没有责任感和太有责任感”之间做出良好的平衡?这两种极端的情况,对您孩子的教育成果的影响将如何体现?您找到的“平衡点”,您认为会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解读:其实这句话说得不太好。因为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全部责任,但不意味着要天天盯着他,他成他败都是你要承担的责任。因此你对他的决策,你把他放到给谁,进行对他支持都是承担全部责任。但并不意味着需要取消自己的休闲生活,这是两回事情。随时关注他的情况,有不利于他的情况,及时跟老师沟通来处理,或者有什么障碍,给老师出注意应该怎么办,不过别出馊主意。责任感不会伤害自己,更不会伤害别人,但是不要去承担别人的责任,否则对自己就是一种伤害,需要教会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就如同上我的课,我“包教不包会”,“包教”是我的责任,“包会”是你的责任,各司其责,自尊尊人,这就是对责任的理解。

第九题: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赶紧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利用父母的这个特点经常纠缠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闹,不要着急把孩子抱起来,父母最好让自己有事情做,让孩子看着自己动作麻利地做事。

问题:您认为这种父母的不良心理习惯,在大一点的孩子(10岁以上),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您有这种情况吗?怎样表现出来的?

解读:哭闹的孩子有奶吃。十岁以上的孩子核心价值观和小时候,只要没有改,长大了就会升级换代。小的时候用哭闹,耍赖来控制父母,父母每次都对他做出了屈服,养成了习惯。十岁之后,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他就会用受伤、不舒服、感觉不好等,甚至用自残,用自己的失落,自己的放弃,自己的堕落等让父母完全很难接受的方式来吸引老师和父母的关爱,如果养成了这种心理模式的孩子,他会无法长大,假如结婚之后,就会把取回来的妻子当做他的妈妈,时不时和妻子闹闹情绪,哄哄他就好了,老了之后,就会对孩子进行感情敲诈,毫无自尊。因此这种行为模式不改会一直到老都会是这种方式,他会找到周围一切他能栓柱的人进行情感敲诈。中国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基本上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情节,很不幸,这样的孩子教育会非常的麻烦。所以要选出少数没有被家长搞成废物的孩子。

第十题: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

问题:您的家庭关系,是谁处于强势地位?您孩子的表现,与你们夫妻的关系有什么样的相关特点?

解读:阴阳失衡现象。家庭失衡,孩子也会失衡,女孩子嫁人时不要看男生,要看父母是否正常,女人当家的话,家庭环境会出现问题,男生会很弱。这样的家庭在中国越老越多,女人越来越狠,驾驭男人的欲望强,精明过人,很有礼貌,导致男孩子不太承担责任,但这样的男生也有个好处,没有主意,更多的会听你的,所以你在家里更容易能当家。不过总比那种飞扬跋扈的男生要好点,你不能要求他,只能要求他孩子或者你孩子自立自尊自强,所以你要在他面前装温柔一些,慢慢把家庭关系平衡过来。

第十一题: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养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问题:您认为什么是“精神长相”?您想要孩子拥有什么样的精神长相?您将对此做什么?

解读:精神长相就是孩子身上的气质,他的眼神,表情,举止,态度。孩子出生都差不多,都像小动物,十几岁特别是青春期往上走,孩子开始形成个性,精神长相就会有人长得像窝囊废,有的长得像傻瓜,有的长得越来越纠结,有的长得像个受气包。也有另外一些人的精神长相,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对他心中升起敬畏,如朴槿惠,米歇尔等,岁月带给她越来越多的东西,如气质,贵气等,让人喜悦的去欣赏她。这就需要自己为自己负责,修自己的心,这种英气,气质的出现不是光读书能出来的,读书出来的是呆气。武术的练习,打击,可能会打出鼻血来,脸上、身上可能会很痛,这样的经历就是气质的铸造过程。气质铸造完成之后,当你遇到危机的时候,你就能做到眼睛都不眨,认认真真盯着危机。没经过这种训练的人,武术练习时,基本都是闭着眼睛,乱打一气。当真正遇到危险时,他比你更乱套,他会惊慌失措,他无法面对危险。这就是气质不一样导致的不同结果。所以气质是锻造出来的,打出来的,收拾出来的,锤炼出来的,气质不是教出来的。而中国家长不懂这一套,答题会很糟糕,他们会用很浪漫的词来答题,比如希望孩子拥有淑女般的气质,永远也不知道怎样去培养气质。其实训练就是要让他做自己最不想做的事情,正如道家的教学模式“五味调和,阴阳调和,阴者阳之,高者抑之,下者补之”,太燥气的逼你去绣花,太阴气的天天逼你去练武,达到阴阳平和,而西方是顺着你走。

第十二题: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问题:您认为如何在“讲道理”和“打骂”之间找到孩子教育和成长的最佳平衡点?怎样防止“猴子杀鸡”?

解读:道理必须要讲,关键是讲完道理后要执行道理,这就是“知行合一”。光讲道理是没用的,比如父母答应的条件坚决执行,不执行就大吵大闹,但是孩子答应的东西从来不执行,父母又不敢收拾孩子,继续跟他讲道理,这种父母就是“愚蠢的窝囊的父母”。孩子耍父母就要让他知道没有好结果,承诺了就要做到,但前提是先要讲好,你接不接受,接受了就不能骗我,不能耍我,大多数家长都没有这个胆识,这个见识,都是糊涂蛋。平衡点就是“规则”。制定规则,执行规则,谁都没脾气。不执行规则,对不起,就要收拾他。因为人性是堕落的,教育是反人性的。因此当班当老师要有威仪,镇得住,能让人心生敬畏,没这种东西你做不了教育。慈悲之人只好去做医学。

第十三题:让孩子成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没有激情,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没有理智,任何壮举都不能善终。”

问题: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您的孩子有激情吗?为什么?你怎样才能让孩子拥有激情?怎样才能让孩子有理智?

解读:激情代表着孩子的理想,代表孩子的志气,代表孩子的追求。孩子从小被当小动物一样的养,天天告诉他吃喝玩乐,孩子永远不可能有激情,他是一个能量值很低的孩子,他是一个碰到一点点挫折就往后退额孩子,这种孩子教不出来的,没有价值,他就是动物。不过家长都不懂得这一条,不懂得去调整孩子的激情。孩子的激情是需要从小教养的,比如说小明慧,我就告诉她:哇,你好棒,她比爸爸还棒。这就是她的激情:我比爸爸还棒。但还得告诉她为什么棒?比如你的英语比爸爸好,你的侧手翻能翻800个,1000个,而爸爸翻20个就晕了,哇,你真棒。这个时候她就有了激情:对啊,我还这么小,爸爸那么强大,那么伟大,他都承认我比他强,那在别的方面我也要超过爸爸,就如武功,有了目标之后,她就会有动力,她就会拼命的去学习,就如同机器被输入了一个指令,一个目标,知道往哪开了,否则就会原地打转。但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这个道理,孩子从小在一个很小的地方打转,一辈子就庸庸碌碌的,一辈子等别人安排,因为他没有目标。

那什么是理智呢?理智是有序的思维,或者叫踏实。有些光会吹牛,看见比自己强的人就说要超过他,却看不见他的行动,这不叫激情,因为家长从小没有教给他行动,只是灌输泡泡。成功学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它给很多人注入激情,去激励他们,这些被打击的没有理想的人,给他树立一种理想。但是成功学没有教你理智,理智就是要踏实的一步步的做,而教理智非常非常的难。在学堂通常时间学的就是理智,当然也教你们理性。将来选孩子,甚至是我的弟子,最大的条件就是他有没有很高远的志向。有高远志向的人能克服身边的障碍,如情绪不好、状态不好,别人对我不好等,纠结于小事的人不可能有高远志向,不可能有大的成就,而且他会约束自己,他会把他自己所有的时间投入到成为一个卓越的人的上面。孩子有志向才有培养的价值,而那些我乖,我等着你的安排,没有理想,没有激情的人,我们可以教给他理智,让他变成一个比普通人强的人,但永远成为不了真正的人才。我们的教育资源有限,所以不要把机会给到这种孩子,这种孩子让别的学堂教去,我们就教最有志气的人,最有理想的人,而且我们有很多方式来实现这一点。

关于“理想和志气”,这里说一件事情。最新的我们对教孩子的指标,可以更聪明一些。33道题本可以认认真真把家长选出来,但我发现家长很难对付:第一,他们对考他们充满了怨恨,干嘛要做让别人不高兴的事情?第二,家长很会骗人。他们在体制学校学了几十年,学到最大的本事就是骗人,所以从中找到一个踏实的家长,真诚的家长不容易,他们会把所有的漂亮话都说给你听,而且改这33道题还费时间,改完之后还要面试,还有跟家长面谈,这是原计划。现在发现家长很麻烦,选家长烦死了,搞了半天,家长也精疲力竭,我们也累,最终也很难选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所以改用简单的方法来选,就是用“激情”和“理智”来做,怎么选?我们新的学生选择标准就是:想上进入学堂吗?可以,只能上半年,为什么只能上半年?这半年就是对你的观察期。选人的评估条件:正踢腿,侧手翻,还有劈叉三项能力标准。为什么选这三项?这三项都是考察孩子毅力、决心和耐心的:比如要把腿踢得标准,比头还高,然后5分钟内能踢多少个?还有侧手翻,考他的顽强性,劈叉更痛苦了,考的是耐心。家里如果养的是宠物孩子,对这三道题感觉怎么样?宠物孩子自动淘汰,没志向、没激情的孩子自动淘汰。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家长愿望的强烈性,以及家长把这种愿望的强烈性转嫁到孩子身上的引导性,家长会不会教孩子,会不会引导孩子,都体现在这三项标准里面。所以将来家长考得好,积极努力学习学堂理念,但完全对孩子没有影响力,毫无威信,这都是家长的责任。这三项标准就把这种家长排斥了。能通过这三项测试标准的孩子就可以上我们的突破班,班上最优秀的,家长孩子表现都不错的,才有资格申请入学今日学堂。所以不需要考家长了,家长好不好看你的孩子,你能逼孩子,能引导孩子把劈叉劈好,踢腿踢好,应该来说家长对孩子是有权威的,能够引导孩子,家长基本合格,也能理解我们,再用半年时间观察家长行为就够了。

第十四题: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

问题:您的孩子有教养吗?你怎样才能让孩子有教养?你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解读:中国家长根本不注意孩子教养的问题,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该接受我的孩子,而不管孩子是什么样子,他看着孩子很可爱,就认为别人也看着很可爱。其实教养不是对你的限制,教养是你通向世界的通行证。一个孩子出去如果没有教养,一出去就让人讨厌,这个孩子他是关闭的,他没有希望,所以这也重要。这题测试的是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大多数家长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很有教养,因为孩子很乖。如果一个家长对孩子有很强的要求,他会说自己的孩子没有教养,他还有很多地方做的都不足,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精进一步教养,希望他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更多人的喜爱,所以家长还会加强这方面的东西。另外一些家长则会说:哇,我孩子好有教养哦,他特别礼貌,又特别乖,带他出去,其他家长都很夸奖他,所以的话我的孩子特别有教养。你认为哪种孩子可能更有教养?通过语言获取他们背后的心理模式,对他的孩子是完全的欣赏,完全的赞同,完全的接受,还是对孩子有要求。对孩子有要求的家长,虽然说的话不太好听,感觉有点自卑,但往往这个孩子更好教育。

第十五题: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厚道,请不要嘲笑他的软弱。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因为他被别人厌恶。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占大便宜,因为他被人喜欢。

问题:您觉得您的孩子是“厚道”还是“聪明”的人?您觉得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才会让孩子不会因为厚道而吃亏,也不会因为聪明而被人讨厌?

解读:其实我宁愿孩子多吃点亏,也不愿他出去处处去占别人的便宜。处处便宜要占尽的孩子,就是穷人家庭或精明算计过人的家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样的孩子不太能够友好的跟人相处,但有可能会比较成功,因太会算计了。孩子吃点亏没什么不可以,有时要教孩子“吃点亏无所谓”,多做点多干点事,他会愿意承担责任,他不计较这些东西,他会是一个心胸大气的人,我做了并不要求你给我回报,我喜欢这样做,你给不给是你的事,这样的人路会很宽,所以还是要厚道一些,干嘛那么计较。但中国人从小教孩子别吃亏,一定要多占便宜。

第十六题: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好的人,性格阳光。身体不好的人,做事犹犹豫豫,躲躲闪闪,说话吞吞吐吐。

问题:您原来注意过这个问题吗?您认为怎样才能让孩子拥有身体的活力?您一直以来是怎样做的?您认为今日学堂是怎样做的?

解读:很简单,运动。体育和运动是精英教育最重要的课程。运动多的孩子,加强运动的孩子,他的气质是不一样的,精神风貌是不一样的,他的战斗力也是不一样的,一辈子能走的路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武术,经常被击倒,击倒之后,会顽强的爬起来的孩子,在生活当中很难把他击倒。而体制学校的孩子就不一样。可能一下就击倒了。这些东西是通过教育,通过课堂教育是得不到的。课堂教育告诉他“你要顽强,你要坚韧,你要厚德载物,你要自强不息”这些话,清华也这样说,所有学校都这样说,但是他们没做。“什么叫自强不息?”打了他之后你让他要哭的时候,他会说“哭什么,接着上”,这就叫自强不息。“打疼了,哭了,累了,躺着休息去吧”和“有事没有?打垮没有?没打垮接着走”,这样训练出来是不一样的,所以运动培养的是这种东西。培养的是活力,也是战斗力。这一点美国人知道,所以美国人真正的教育不是它的课程,不是课本,也不是老师,是美国人有各种各样的运动队,这些运动队培养孩子的战斗力,这些孩子进入社会当中就会有强烈的战斗力,特别是极限运动,这些都不是庸手,都很厉害。中国人培养的是吃喝玩乐的傻猫,一个个乖乖的等着生活,这样的人在正常的和平年代还好,一旦碰到了一些灾难或者社会动乱,这些人就会很快的在那惊慌失措,很快的被淘汰。

第十七题:不要以为孩子1到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如果父母让孩子1到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要么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要么成为无法无天的捣乱者。

问题:您觉得:为什么孩子会成为这样两级分化的样子?什么样的老人和环境,会导致这种完全不同的情况?您认为6岁以前的教育重点是什么?

解读:造成沉默型的孩子有两种老人,一种老人喜欢灌输和说教,比较强势,不予以孩子表达权,这个孩子就会变得沉默,什么都不想说了。老人一天到晚唠唠叨叨,孩子会有一种关闭机制,把周围一切声音、说话全部关闭起来,通过关闭在自己清醒的时候与自己沟通,类似自闭症的孩子,就是周围的人喜欢说教,喜欢胡说八道,导致孩子对老师的话也不听了,成功关闭,而且上课的时候什么都听不懂的样子,因为上课的时候心里想的都是他自己,什么都听不进去,所以身体在长,脑子不正。还有另外一种老人也会让孩子默默无语,是这些爷爷奶奶老,笨,本身也不太会说话,在家里没有跟孩子交流和互动,他们只是跟养鸡,养猪一样的养着这个孩子,孩子没有得到交流,沟通,所以孩子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造成捣乱型的孩子就是有无限爱心的老人了,宠养,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当宠物养,让孩子无法无天,如果孩子天性又是比较调皮的,比较聪明的,就变成了这样一种无法管教的孩子。

那么为什么老人会变成这样呢?因为老人对孙子这一辈,也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想找点事的老人,想养宠物的老人。另一种老人本身没能力,没能量,在家里也是作为承担责任,别人就把他养起来,这样的话,他们都不是健康的,都不是教育家,都不懂得去培养孩子。偏偏1~6岁是孩子最重要的年龄,他的心理和个性的养成就在这个时候,所以古人说“3岁看大,七岁看老”,奠定孩子一生的行为和心理的基础要在6岁之前完成,所以给孩子一种有序的,有规则的,充满爱心的,良好交流的环境,就非常非常的重要。可惜家长都太不重视了,而我们的重视又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所以我们也不太愿意做这样的事情,明珠班还勉强做一做。家长不承担责任,把孩子丢给老人,就是这个结果。

第十八题: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二是邀请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尔邀请孩子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

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三件事情?您认为您原来做的如何?

解读:“和孩子一起进餐”,是跟孩子交流和说话,这跟古代“食不语,寝不言”不一样,形成一个交流机制。潜移默化的去改变孩子的气质,思维,孩子能很开放的吸收父母身上的东西,所以这种机制一定要给孩子,但一定不是格式化的东西,不是程式化的东西。千万别在与孩子进餐时,让孩子吃这个,吃那个,多吃点,少吃点。

“与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就是让孩子学会动手的能力。

“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就是让孩子学会表达。学堂每周孩子与父母电话沟通一次就是在培养孩子表达的能力。父母认真的聆听,甚至会聆听很长的时间,孩子就会有充分的表达机会,最愚蠢的家长就是吧嗒吧嗒不停地跟孩子说话,聪明的家长大多数都在聆听,“好吧”“这星期有什么好玩的事情?”通过提问帮助孩子表达,所以孩子的表达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孩子表达完了,没有了,“没有了吗?还有没有什么要告诉爸妈的?没有就算了,挂了”,这种模式的结果就是孩子的表达能力超强。家长不会交流,天天跟孩子见面,交流也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只会和孩子“潜移默化”的“过日子”。所以周末电话交流也是上课,懂的人处处都是教育。

第十九题:如果没有特别困难,父母最好每天赶回家和孩子一起进餐。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就在全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

问题:您家庭的共同价值观是什么?您是怎样来培育这些共同价值观的?如果无法一起进餐,您如何建立家庭的共同价值观?您平时与人交往餐饭甚多,是否建立了共同价值观?

解读:“共同价值观是怎么建立的?”。中国人的家庭共同价值观大多都是吃喝玩乐,餐桌上都是在说废话。西方人的餐会会说一些政治方面的问题,我们学堂老师在一起聚餐时也会讨论一些问题,交换一些信息。西方人有种制度“下午茶”,各自发表一些稀奇古怪的观点。中国人则只关心食物,所以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人很像是猪,因为你只关心食物。而西方人关心的是交流机会,交流不应该超过八个人,西方一般都是两到三个人一张桌子,不像中国人一大桌十几二十个,根本无法交流。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建立与孩子的共同价值观?我们家的共同价值观就是“经营者”,成为卓越的人,我们会努力与孩子进行交流。

第二十题: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让孩子从听故事开始建立阅读和写作习惯,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阅读,尽早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只要还在读书的人,就不会彻底堕落,彻底堕落的人是不读书的。”从来不给孩子讲故事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问题:您怎样理解“只要还在读书的人,就不会彻底堕落”?您认为怎样才能培养孩子拥有终身阅读的习惯?您的孩子目前这方面表现如何?

解读:因为只要还在读书,就代表他还在追求一个精神的世界,他还有精神追求,所以不会彻底堕落。如果忘记了读书,就开始堕落了。中国人可能是全世界阅读率最低的一个民族,就算读点书,都是网络小说,所以中国人毫无疑问是全世界最堕落的民族。看看书店就知道了,有多少人在买书?书店的经营越来越差,在一些大学城都看不见一家书店,简直不可思议。但是到日本、台湾看看,很多书城。

所以中国人读书人是少数,而洗脚城、饭店很多,都是吃喝玩乐的地方,就是读书的地方没有。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会堕落?为什么没有阅读的习惯?答案很简单,因为教育让你们不愿意读书,十几年的教育把人教成了厌学的人,比如你们能回忆起小学时光吗?从对学习的渴望到沮丧再到无聊,好无聊,于是对中学充满憧憬,还是很无聊,很无聊,就想着上大学会好点,最后还是好无聊。回想整个的学习生涯,是不是就一句话:好无聊啊,好讨厌啊,想把所有的课本扔掉、撕掉。这就是中国的体制教育,培养了两代人的厌学。我们正在改变它,但是改变很少,我们的明三、天三班拼命的学习英语,争夺学习泰语的机会,因为学习太好玩了,还想着以后学习法语、西班牙语等等,要学习八国语言,他们都是抱着极其兴奋的心情说要学习这个语那个语,而且老师给到他们的要求就是需要把英语学到多好才可以学泰语,标准就是背完新概念第三册。他们为了学习泰语拼命的背,你们的孩子会这样吗?这样的孩子会不会是厌学者?如果是你们,引导孩子学习泰语,肯定会跟孩子说:好好学习泰语吧,到泰国去,有好吃的,好玩的。我们会跟孩子说另外一句话:如果我们学完了泰语,去到泰国,可以给爸爸妈妈做导游,然后泰国人他们会说:你怎么会说泰语啊?你说:我四年时间学会的。他们会说:哦,这不可能。然后你说:是真的,我一点都没骗你。泰国人会说:哇,太酷了。你会不会觉得这很神奇?因此这就是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而你们的教育都是吃喝玩,把吃喝玩当成了目标,中间这个学习的过程就是讨厌的,因此他绝对不会喜欢这个过程,他喜欢的是那个目标,成功培养出一个吃喝玩乐的小崽出来。而我们则成功培养出一个帮助人的孩子来,可以帮别人当翻译,可以做这个,可以做那个,处处都在帮助人。

怎样让孩子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让他热爱学习。怎样让他热爱学习?让他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得到成就感,得到应用感,学了泰语马上就能用泰语,“知行合一”,所以他会非常渴望得到学习第二个外语的机会,甚至第三个乃至更多的学习渴望,他们是经营者,所以学习也需要奖励。

第二十一题: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在3岁前后,第二个在9岁前后,第三个在13岁前后。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患无穷。

问题:这三个关键期为何对孩子影响重大?您认为这三个关键期是如何影响孩子一生的?您怎样做才能让孩子顺利通过这三个关键期?

解读:3岁前后是孩子的基本行为和心理形成期。9岁前后是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开始,特别是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我们说7岁开蒙到9岁期间,开始形成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特别是语言沟通交流。13岁是个青春期,这个时期之前如果形成了良好的心理行为,学会了负责,学会了尊重师长,学会了敬畏自然,学会了与周围处良好的关系,进入青春期后,他会过得很顺利,尽管他也会遭到很多煎熬,但他基本上会没有感觉的度过青春期。知道为啥?一个人如果太在意自己,太任性,太在意周围的情况,以自我为中心,到了青春期,这个东西膨胀起来后,他就会去加以实施,原来他还有点敬畏心,还有点怕大人,青春期后,他开始长大,觉得跟大人一样,他开始反抗,反抗还会来的越来越激烈。这些都必须在13岁之前打好基础,而13岁时最后的关口。如果孩子3岁,9岁之前没教好,特别是13岁前底子没打好,孩子的那个诚实,真诚,俭朴和尊敬师长,特别是尊敬师长这个脾气没培养出来,这孩子教不了。他以后一生都会有很大障碍,“不敬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老子原话。不敬师长的人,他虽然聪明,但很可惜,是大迷人,一生要闯多少祸。

第二十二题: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孩子三岁前后,就必须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必须自己做,凡是自己应该做的,当尽力去做。

问题:自理能力为何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您是如何解决这一个问题的?您的孩子自理能力如何?

解读:3岁孩子要学会自立,学会自我管理自己的生活,如自己洗自己的小衣服、小袜子等,让他自己料理自己,这种人他一生都是自强的,能够承担责任的。这个时候如果保姆承担了这些工作,孩子的自理能力会很差,无法“立”起来,就算以后会做这些事情,也会做得很糟糕,去大学宿舍看看就知道了,脏乱臭,一塌糊涂。学堂给孩子搞卫生评级,内务评级,虽然有点麻烦,但给孩子带来的是自我管理能力。很多家长不了解学堂的这种做法,经常帮助孩子打理,没错,孩子是给你打理干净了,但这种孩子自理会很差。

第二十三题:如果你的孩子在13岁的时候喜欢弗罗斯特的诗句:“两条路在树林里分岔,我选择走人少的那一条”,这很正常,不要担心,他以后也许会选择人走的多的那一条。

问题:您孩子喜欢这样诗歌的背后心理机制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和警醒?

解读:孩子青春期了,他会尽量来证明我与众不同,我存在,他会尽量跟你挑战,所以说青春期为什么会很麻烦。没进青春期之前,他的一些潜在的毛病,他会选择服从,选择随大流,到了青春期,他就会跟你挑战。所以青春期需要的是孩子家长跟我们更多的配合,支持和理解,而不是一出事情,就说学堂没教好,碰到这种情况,只好让孩子回去,家长有本事自己去搞。其实这跟学堂还是家长有没本事是没关系的,这跟孩子状态有关系,他就是要多情善感,就是要故意捣蛋,就是要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就是要去说一些不好听的话,说老师的坏话,同学的坏话,这个时候,家长还傻不拉几的去跟孩子共振,后果就会很严重。所以这样的诗歌代表自我意识的苏醒,孩子会用各种方式来表达,主要就是反抗。家长如何面对和警醒呢?很简单,不理他,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嗯,这样啊,好吧,想干嘛干嘛去”,完了。这就叫理解,什么都不做,静静的关注,了不起跟孩子老师打个电话,把情况告知一下,得知在学堂还好就OK了。

第二十四题:父母给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但给13岁前后的孩子讲道理时,要注意自己讲话的姿态,姿态比道理更重要。否则,孩子会厌恶,反抗。孩子会说:你讲的话都是对的,但你讲话的那个样子很令人讨厌。

问题:为什么“13岁”是一个敏感的关键点?假如您这个年龄的孩子突发奇想,想要去“寻找外星人”。您觉得您应该怎样与孩子沟通,态度和内容应该怎样结合,才能达到您想要的效果?试试看您讲的道理?

解读:青春期会说你讲的都是对的,但你讲话的样子很讨厌。青春期你可能做什么他都看着不对,你明明做得特别好,他都会有烦,并不是真的很烦,而是他自己心情很烦,就像你很烦的时候看见别人在笑你会觉得他是不是在嘲笑我。这个时候你跟他认真就麻烦了,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理解,宽容,装糊涂,装傻。我们学堂内部对青春期的处理,家长如果理解就好办,拉你出来凑一顿,跟同学打一架去,或者单独训练,武术训练,全部时间安排满,你被挨打、训练的时候就会忘了那些离奇的事情。“是不是想谈恋爱啊,想找个人嫁了啊?那就去找吧”“没有啊”“没有啊,没有那就练功去,想了就去找去”,其实这就是到了青春期,生理期,体内的荷尔蒙驱动,告诉你缺点什么东西,告诉你要去寻找什么东西,你要去寻找,你又不知道寻找什么东西,就会东搞西搞,找些乱七八糟的理由,所以把这些妄念都去掉,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学习去,炼精化气,如果不懂,还顺着孩子的脾气走,家长还沟通共振,越共振孩子越傻。所以不去要去理他,甚至简单一点,既然状态不好,让他天天搬砖去,老老实实的搬,把身体的青春期能力压制住,把它卸了,挥发掉,还把身体搞好了。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去骂他,说他,就是不要跟他共振,跟他讲道理,就是做事情去,他就会很踏实。

第二十五题:心底秘密是人成长,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诉你,那么,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说出来。

问题:您怎样才能让孩子愿意告诉你“秘密”?你跟孩子有这种亲密联系吗?

解读: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诉你,不要逼着孩子说出来。有时候孩子自己都表达不出来,他怎么告诉你?不要跟孩子去争。少年的心,就像天上的云,变来变去,不要太在乎。所以孩子不说就算了,你能理解就行了。但是很多家长不习惯,因为他们习惯了孩子在小的时候傻不拉几什么都说,到了青春期,孩子不说了,他们就觉得有问题,跟孩子沟通去,傻瓜。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状况,小的时候口无遮拦很正常,大的时候含含羞羞装温柔,这也很正常,不要太在意。

第二十六题: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

问题:你认为为什么要有这种不同的应对态度?您怎样才能把握好你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松严问题?

解读:3岁之前,让孩子自然的成长,让他自然的探索这个世界,无为放任型。孩子出去玩,弄脏无所谓啊。他抓什么东西也不一定是他饿了,他是咬一咬,闻一闻,看一看,琢磨一下,你关注只要没危险,你不管他,他咬一咬不对劲就会丢掉的。而如果你抓狂,他即使放开了,也不知道这有什么危险,就会养成一种恐惧心,觉得一切都很恐惧。比如遇到一个小虫子,吓一跳,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第一时间“哇好恐怖啊”,以后也碰到类似的东西,就吓的不敢动了,胆小的孩子就是这样养出来的,因为家长就是个神经病的家长。如果遇到一个小虫子的时候,我们告诉他,“不怕的,它会怕你,你不怕它”,他很紧张,然后听爸爸说“嗯,它会怕我,我不怕它”,“你看,它怕不怕你”,按一下小虫子,小虫子吓得赶快就跑走了,“它也怕你啊,你去按按它”,他不敢按,“我拉着你的小手去按一下它”,这个时候就锻炼了孩子跟周围世界的沟通。这就是无为,但去关注他,有没有危险,没有危险就让他好好地去玩,他就会玩的很开心。

3岁之后,就是积极地有权威的。有权威就是孩子很崇拜你,觉得你是一座大山,很尊重你,又很喜欢你,这就是你要做的事情。

13岁之后,消极地民主型父母。学堂就是这样要求老师孩子13岁以后不允许强行调整孩子,要是调整失败,通知家长,要么接走,要么就算了。因为如果家长不做事,我们是绝对不会做的。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在成长,与孩子自我作战的话,很吃力,而且我们没有权力去收拾他的自我,我们只能去接受他,不管他是什么样的。比如孩子不想学了,为什么不想学呢?因为他想表明他跟一般人不一样,他就是想独立自我,我们也知道怎么去处理,但我们不想担当他父母这个角色。孩子不同的心理状态,需要不同类型的父母。9岁前后,是一个正在树立价值观的时候,给他树立积极的,正确的,向上的价值观对他很重要。13岁,该树立的已经树立了,如果没有,也很难了。

第二十七题:必须留意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学习成绩总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却自私,缺乏同情心,没有生活情趣。

问题:学习好的孩子为什么容易出现这些问题?你认为学习差的孩子容易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呢?你怎样防止你的孩子出现这些问题?

解读:很简单,因为你告诉他学习是最重要的,既然是最重要的,他学习好,他就认为他是最了不起的,所以他肯定自私。第二,他很难理解别人学习差受到多大多大的打击,因为他得到的一直是表扬,所以他不会去同情别人,甚至专门去踩别人,以踩别人为荣,而且这种人他也不理解生活,过得很刻板。

相反的话,成绩差的孩子,其实他们大多数更好打交道,他们更愿意关心你,如果你关心他们,他们更容易跟你互动,他们不那么自以为是,也正因为如此,学习差的孩子在社会上做生意或者别的事情,反而容易成功,因为他们习惯了认为自己不行,所以他们更低调,更愿意努力学习,更愿意做低调踏实的事情。所以成绩跟成功的关系,发现很多成功者,都不是优等生,包括我这样的人。

怎么防止孩子出现这种问题:很简单,告诉他,学习不是最重要的。包括在学堂,你学习成绩最好,再好,我们也不会说你是班上的第一名,而是说大家都认同你,你能为班上做更多的贡献。

第二十八题:必须让你的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并愉快的接受小伙伴。“如果父母对自己的邻居不满,对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交朋友,让孩子觉得好像自己跟别人很不一样,那么,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就很难与任何人自然地相处。

问题:你怎样才能让你的孩子能够实现这一条的教育?目前的体制教育对这一条有何帮助?

解读:伙伴选择机制,这就是教育,当然要教会他最重要的价值观,就是让人喜欢和尊重。体制教育对此没有帮助。体制教育从来没有哪个老师会教你这一点,而且也没有机会,上课的时候挤在一起,下课各玩各的东西。学堂不一样,他们在一起吃,一起住,在一起挨训,在一起挨表扬,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在一起,他们之间有很多的连接,而且他们是互相选出来的伙伴,团结性很强。即使是少一个伙伴,他们都会觉得难过,有很多感情,他们送小伙伴走的时候,会送一些礼物,不是物质礼物,而是说一些话,视频啊等。这就是伙伴,学会跟伙伴相处,而且是很好的伙伴,这是今日学堂最大的礼物,也是我们教的内容,而且我们帮他选择了伙伴,他们不喜欢的伙伴,可以把他踢走,因为那个伙伴不跟他们融合,但如果他们觉得不需要踢,他们就不踢了,这都是他们自己规定的。他们不喜欢还可以把老师踢走。

第二十九题: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力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

问题:你怎样为你的孩子选择伙伴?你怎样才能做到防止坏伙伴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解读:在体制学校几乎没有办法避免孩子产生这种选择,周围的大多数都是不好的习惯,因为周围都是消费者,特别是那些最有影响力的人都是调皮捣蛋,很有主意的人,他们率先进入青春期,率先进入两性关系,他显得很酷,成为大多数人学习的榜样。最终就是劣弊淘汰良弊,所以体制学校最危险的地方就是你无法隔绝坏朋友。而在学堂,我们会小心的选出,如果是坏朋友的话,我们会把他隔绝掉,会把他铲出去。因为在学堂,他们是我孩子的伙伴,看他们有没有资格做我孩子的伙伴,没有资格的孩子我们踢他走,你不能做害群之马。但体制更本做不到这一点,所以聪明的家长看到任何一条都不可能接受体制,会让孩子离开体制。

第三十题:让你的孩子尽早建立健康的审美观。有出息的男性一定会喜欢健康的女性。不要让孩子的审美观陷入低级,病态。不要以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为强大的,就都是坏的。不要以为小麻雀,小绵羊,小狗都是可爱的,也不要以为狮子,老虎,狼都是坏的。不要以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问题:你怎样教育孩子实现本条教育原则?怎样才能让孩子的心态“健康”?

解读:答案一样,离开体制,离开社会。因为体制和社会教你们的全是乱七八糟的鬼东西,很变态的思维模式。比如喜洋洋思维模式,把世界都扭曲了,还认为这个扭曲很正常,傻乎乎还挺好。体制的课本也是把小兔啊,小羊等一些小动物作为正面的东西来加以学习,孩子学完之后,变成什么了?变成羊了。他不会有强者思维模式,而且还变得无能,就如我们国家的图腾是熊猫,熊猫是什么动物啊?熊猫是一种濒临绝种的又蠢又笨又傻的一个动物,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生存的动物。美国的图腾是什么啊?鹰。雄鹰,高瞻远瞩。也许以后我们国家还会选喜洋洋做图腾,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很变态。我们的学堂叫狮子学堂,培养的是狮子,狮子是成群的。就像小明慧小的时候是天狮,班级升级了是少狮了,还说以后还要做更厉害的跟姐姐静慧一样的天狮,还要做更高的跟爸爸一样的狮子王。好,那你使劲加油,努力,全班最棒的就是天狮,全校最棒的就是狮子王。这样孩子的激情就出来了,目标就出来了,这就叫成长愿望。而天天告诉孩子小麻雀,小绵羊,小狗这样的文化,这样的教育,出来的是什么孩子?出来的就是秀“你看我好可爱哦”的孩子。大多数家长都是这么干的。就跟大家照相喜欢“二”一样。

第三十一题.《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问题:你怎样对你的孩子“守望”?

解读:有时候我们得承认自己水平有限,有时得等时间来解决一些问题。比方说这帮孩子青春期就会想入非非,就是会神经病,就是会在那讲今天我感觉不好,这时候你可以收拾他一下,也可以不管他,守望,然后看你以后怎么弄。所以的话,不要急,要等待,有耐心,有时候要学会无为,这就叫守望,但是又不放弃他,给他一个好的环境,特别他在发疯怎么办,看着他发疯,观察他,关注他,给他空间,甚至给他足够的空间,西方的国家他这点做得很好,有些孩子厌学、讨厌,这个那个的,他可以一年、二年、三年不上学的噢,在那里晃来晃去。我们的心真的太急了。所以的话,我们会对家长说孩子在那里放一年,如果他心态不好的情况下,青春期来了我们再搞些东西,放一年如果你能接受的话,他可能就出得来,他可能会变得健康至上一些,这时候如果你急着去处理,可能就没有好的结果。但我们也会积极想办法怎么去处理和引导。

第三十二题.告诉你的孩子: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

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别?你怎样才能让孩子认真听讲?你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解读:其实体制内这条永远达不到王金战提出的思想。哪种孩子才会认真自学?想学的孩子。别的孩子都要你逼着去学。认真听讲的孩子很乖,但不一定会动脑子。但是认真自学、找出问题、提出问题的孩子他才会动脑筋。但是体制不鼓励这样的孩子。我们会鼓励孩子提问。我们的孩子经常自己出题目、自己回答、自己去考评,境界高的不说,经常这样想的孩子会形成一种思维习惯,他们还经常问我问题。我还准备拿根大棒,谁提不出问题我敲他一大棒,但最好搞个充气的还好些,拿实体的棒子我估计敲下他就起不来了。干嘛?逼他们思考,让他们学会思考。但体制学校从来不教学会你思考,他又不教你热爱学习,怎么会有希望呢?所以象我们学堂的模式,至于为什么他将来一定会变为优秀的学生?你们这几天观察了,他们这个班是我在负责带,你们觉得我一直不给他们上课是吧?没准你们来了这是第一次给他们上课。因为不需要我上课。为什么?因为他们一直忙着做作业,今天下午他们才把作业赶完,然后我才给他们上课。这是他们的任务,他们的作业我一直都在布置的。他们的作业堆在那儿的,做完了再往下做。老师又出题 ,总觉得作业做不完,这就是我们处理的方式。这样的孩子出来一定是有自学能力的。到我们高中阶段,全部在培养自学能力。到18岁之后,都是能独挡一面的人,少数想当书呆子在我身边跟我学点古文,现在古文不太教他们,以后讲六祖坛经、讲道德经,是对高中以上成年人讲,现在不教,现在教策论,教策论就是教他们怎样做事,这是最基本的功能,更高一级的话现在就不说了。这就是我们的教育。

第三十三题 参考分(不列入总分,但会成为重要的参考分)

解读:不用答了。聪颖答了80分,差不多,我估计应该有这个成绩。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仁青学社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