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你到底想要什么?


导言:本文为李老师在今日新教育仁青分享群的第六期分享。想清楚到底自己想要什么,你就有能力去实现。

达里奥每次来中国都会和中国高官王岐山会面,有一次达里奥送给王岐山一本书,约瑟夫坎贝尔写的《千面英雄》。通过这本书,达里奥发现英雄的历程一般是这样的:英雄本来过着很普通的生活,但是有一天他接受了一种冒险的召唤,开始跨越门槛,走上了一条历经磨难和锤炼之路,在这条路上,他经历了种种困境,直到有一天跌入低谷深渊,接下来他从低谷中绝地反弹,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转变,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这个过程中,他所收到的最大恩惠,就是获取了成功的智慧,而英雄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回馈这种恩惠,把他所知的成功智慧传承下去。达里奥在这本书的自传部分,就是按照英雄的这六个阶段,书写的他自己的成长历程。目前他正处于最后一个阶段,把自己获取成功的智慧告诉别人,帮助别人成功。

这段英雄的成长经历,在一般人看来是非常普通的,因为这种英雄的故事,我们不管是看书还是看电影都看了无数遍了。但是达里奥却特别能够和英雄的历程产生共鸣,因为他自己的一生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自己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经历,只是做的程度不一样。最大的不一样可能就是我们没有在追求极高目标的过程中,经历低谷深渊,而从中绝地反弹实现脱胎换骨般变化的那种过程,从这个过程中获取智慧,而且还能把这种智慧传播给别人。在这里,我觉得我们特别需要感谢达里奥和清一山长这样的英雄。他们历经千锤百炼,获取了成功智慧,而且愿意把这种智慧教给别人,帮助别人获取成功。毕竟,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有很多,但只有很少的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把他们的智慧系统的分享出来。但是,我们如何才能学到呢?

好,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我们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目标,目标是什么,目标为什么重要?

自从接触新教育以来,我一直都有听说过一个概念叫做目标。我们知道成功学强调目标,今日学堂对孩子也强调目标。所以我们家长呢,很多人对孩子也强调目标。但是目标是什么?目标为什么重要,怎样设定和达成目标,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不清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根据统计概率来说,这个世界上只有3%的人是有明确目标的,也许只有这3%的人在心里非常清楚目标这件事儿。另外一个原因,因为我曾经就是属于绝大多数人里面的一个,正在逐渐转变成一个有目标的人,所以我比较能够体会这个过程是怎样的。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呢,是以我自己为代表的大多数中国孩子的成长故事,另外一个呢,是以达里奥、乔布斯这样的人物作为代表,他们的成长故事。大家可以直观的看一下,没有目标的人生,和有目标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

一,两种人生故事

(一)中国普通孩子的故事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经历、童年世界,是不是和我有同样的感受。童年的时候,我对这个世界还是有观察有思考有好奇有梦想的,那个时候,我感觉自己是独立于这个世界之外的,我以一种很新鲜和好奇的角度在观察和思考这个世界,我能够感觉到自己内心有股很强大的力量,经常憧憬和想象:将来我可能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做什么样的事。我很喜欢看书,只要能抓到手里的书就看,只要有书,我可以一整个假期都在看书。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内心世界开始逐渐枯萎,好像是初中之后,我已经和这个世界融为一体了,看什么事物都是正常的,麻木的,不去思考的。我开始跟着自己的感觉走,看武侠小说,听流行音乐,摘抄背诵诗词歌赋。我做的所有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给我的感觉好。我不知道,不感兴趣,也再也没有去想过,我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事。

小学到初中,我的成绩始终保持全校第一名。进入高中之后,由于严重掉入青春期陷阱而且性格越来越叛逆,我上课基本是在睡觉中度过的,经常不交作业,一群男生罚站,里面有一个女生,那就是我。高三发现马上要考大学了,数理化还是初中水平,这才开始紧张起来,最终考入了一所211院校。这段经历导致我高中毕业十年后我还在做高考的噩梦:马上高考了,数理化课本还是崭新的!大学期间,吃喝玩乐的混了四年,毕业后混混沌沌的找工作。工作之后,依然是无知无觉的跟随潮流,换过好几份性质不同的工作,最后做律师进外企,应该是感谢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大潮推动,我才能进入了中产阶层。但是如果不是接触新教育,现在的我应该正陷入当下很火的一个现象:“中年危机”。目标,听过,但对我来说,只是成功学在大力鼓吹的一个名词而已,我的思维习惯就是不会去好奇和深入了解什么东西,对“目标”也是如此。

孩子为什么会从好奇有梦想转变为麻木不思考,后面的分享我会说一点我自己学生时的体会。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达里奥截然不同的人生。

(二)达里奥的故事

《原则》:I learned my principles over a lifetime of making a lot of mistakes and spending a lot of time reflecting on them. Since I was a kid, I’ve been a curious, independent thinker who ran after audacious goals. I got excited abut visualizing things to go after, had some painful failures going after them, learned principles that would prevent me from making the same sort of mistakes again ,and changed and improved, which I allowed me to imagine and go after even more audacious goals and do that rapidly and repeatedly for a long time.

这是《原则》前言中的一段话,高度简洁概括了达里奥的一生。从童年时期开始,达里奥始终都是一个“好奇的独立思考者”:由于记忆力不好,他非常反感学校里那些需要机械背诵的学习内容,但是由于这种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精神,他对于搞清楚事情的本质和因果关系非常感兴趣。如果一件事情是别人强迫他做的,他会反抗,但是对于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他就会全力以赴去追逐,浸泡式学习,直到研究透彻为止。举个例子,他的兴趣和目标在金融投资,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有一次他对货币贬值所带来的后果判断失误,他就开始启动自己的浸泡式学习方式,去深入研究货币理论、货币现象和历史数据,直到透彻理解了货币现象,自如的指导他今后对市场的预判。在指导西欧国家度过债务危机的过程中,他惊叹于人们对于经济现象的浅知,制作了一个视频《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大家可以在网络上很容易找到这个视频。

我刚才发的这段话只是解释了其中的一个curious independent thinker,就是“好奇的独立思考者”。他还有很多其他的特质,我会在后面的两期分享中讲。另外一个就是ran after audacious goals ,达里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一直乐衷于追逐大胆的目标,对于具像化和实现自己的目标非常有激情:和乔布斯、巴菲特、比尔盖茨一样,达里奥在很早的时候(12岁)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事业目标—金融投资。高中之前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因为学习内容是他不感兴趣的,一旦确立自己兴趣和目标是金融投资,他在大学的成绩几近完美,由此考入哈佛商学院。商学院毕业后进证券公司工作,毕业不到三年就创立了桥水基金。和乔布斯、巴菲特、比尔盖茨一样,他们都是很早就找到了自己的事业目标,并且用了毕生的精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达里奥对于研究人性非常感兴趣,在这本书中,达里奥把人群分为很多类型,针对乔布斯、巴菲特、比尔盖茨和他自己这样的人物,达里奥提出了一个Shaper的概念:A Shaper is someone who comes up with unique and valuable visions and builds them out beautifully, typically over the doubts and oppositions of others. (即塑造者:他们提出独特有价值的愿景,并将其完美的建设出来,这个过程通常是在别人的反对和怀疑声中进行的),其中的两个特质是:independent thinkers who do not let anything or anyone stand in the way of achieving their audacious goals(独立思考,不让任何人任何事妨碍他们实现自己近乎冒险的目标)。

简单来说,达里奥和其他shaper的突出特质之一是:他们都是独立思考者,心中有大胆的目标图像,用尽毕生的精力去达成。可能大家觉得我说的这些内容也没有什么特别新奇的。因为我们能够从成功学里面看到一样的东西。但是为什么达里奥讲出来的东西,和其他成功学讲师讲出来的东西,对我来说效果完全不一样?我觉得是因为成功学大师他就像是鹦鹉学舌一样,在复述一些概念和道理,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能够做到。达里奥呢,是知行合一的。他说的就是他做到的。因为我对他有这个信仰,我愿意去感受他,成为他。所以他的录音我会听很多遍,他的书我也会反复的看。我觉得这里给我们做父母的一个启示就是,如果一件事情是我们没有做到的,是听来的,那么拿去引导孩子的话,是很没有影响力的。我们自己说出来也是很没有力量的。所以我今天讲的内容呢,我觉得更多不是讲给家长怎么去教育孩子。而是我们自己怎么先成为这样的人,我们怎么自己先树立目标,再去引导孩子树立目标。也许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你的孩子很崇拜你,他想成为你。

(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明师指路

看完达里奥的成长故事,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也聪明,我也叛逆,对于学校和老师我采取了抵抗态度,但是我不思考,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由于我没有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我没有采取行动去追求什么,于是虚度了二十几年的青春年华。有目标有行动力的人,二十年已经足够把一个宏伟的目标建成现实,像Shaper这样;没有目标的人,随波逐流,退潮后才发现自己在裸泳,遇到中年危机才追悔莫及。

达里奥这种人,也许是天生的,注定是少数。更多的人,是需要老师点拨的。

《人生十二讲》提到这样一位学生,上课的时候按照惯例,在睡觉。一觉醒来,发现换了一位老师来上课(太有感触了,这不就是我的初高中和大学生活吗,睡过来的!)。他一听就听进去了,他开始了他的人生目标,开始思考他大学四年该怎么度过。他开始大量阅读和有意的训练自己,他遇到问题都会去找山长交流。这样辛辛苦苦读完大学四年。等到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家一起交流,他的同学突然发现,他已经跟别人不一样了,他的思想很有见地,能够指导其他同学,他毕业后短时间之内就在财富和社会地位上取得了远胜于其他同学的成就。

这位学生如果没有遇到山长的讲课,也许会像我一样,用睡觉的方式消极对抗大学生活,然后糊里糊涂的毕业找工作。如果我有这位同学这样幸运,大学时代能够听到这样的课,今天的我的成就也远不止此。这里我再摘抄《人生十二讲》中的一段话给大家看,希望有你有我,有山长这样的胸怀,共同为我们的后代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第一是自己的不幸,首先是自己的不幸。每天活着不是为自己活的,不知道怎么活的。第二也是我们国家的不幸,也是我们民族的不幸。这些时间我们其实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可爱的东西,没有这样做的结果是因为我们自己,自己没有人告诉你怎样设定目标。我们人生失败也是社会的失败,也是民族的失败。所以这个概念,我每次看到一些成人,看到那些学生的时候都很痛心。因为为什么讲这门课,而且这门课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真正实行起来。就是因为我觉得中国太缺这个东西了,太缺别人告诉你怎样去思考,怎样去实现你真正充实的人生。”

我非常非常感谢《人生十二讲》这本书,虽然我学山长的东西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是我对人生目标的思考是从看到这本书开始的。我希望有更多的家长更多的孩子能够看到这本书。能够真正开启他们的独立思考和人生目标思考的意识。

二,关于独立思考

虽然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目标,但是我认为启动目标意识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启动独立思考意识。如果一个人没有主动的去思考过什么东西,你能指望他思考什么人生目标吗?

(一)独立思考意识,是怎么消失的: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没有“独立思考”这个导向性;在中国社会上,大量通俗流行的事物就是让人不思考的。

我们首先思考独立思考意识是怎么消失的?从刚才我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来看,做为曾经的一个孩子,我知道孩子小的时候都是有独立思考意识的,但是大多数人成年之后就丧失了,是怎么丧失的呢?我总结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没有独立思考的导向性;第二,在中国社会上大量通俗流行的事物就是让人不思考的。

体制学校的填鸭式和灌输式的知识学习,没有引导,而是压制了独立思考意识,这对于家长来说都是不陌生的。对于教育者来说,他们也不认为这是重要和值得倡导的。记得小学有段时间我对自然探索类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写了一篇很长的作文,从内容来看,我表现出了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渴望得到语文老师的认可。但是她是一个非常冷淡的人,我还记得她冷冷的不置可否的把作文发还给我,似乎为了打击我的骄傲,故意这样表现似的,事实上我的探索兴趣确实被打击到了。时至今日,体制学校的教学应该已有改进,但是我接触的体制学校学生,还是明显表现出了不发言不举手互动性差的现象。

而流行音乐,流行小说,流行影视剧,诗词歌赋,所有这些大行其道的通俗文化,他们的作用就是让人陷入感觉之中,比如陷入失恋的情绪中长久不愿意走出来,陷入幻想和别人的故事,跟着别人哭跟着别人笑,它们削弱的不仅仅是思考能力,还有目标感和行动力。这是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教训非常非常深刻,我记的我那时候不是像达里奥这样心中有目标,有独立思考和追求,而是长久陷入这种小说、音乐、影视剧、诗词歌赋带给我的感受中,长久的陷入到里面走不出来,再加上体制学校的这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怎么会有思考有目标有行动呢。我想大多数的孩子进入这个大环境里,等他走出来的时候,应该就像山长在《人生十二讲》中所说的:中国体制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特别缺乏两种东西,一个是独立思考能力,一个是行动力。这些内容在清一博文中也早有阐述,新接触的家长可以去多读一下博文。

那做为家长来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者自己要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把独立思考作为重要的导向,同时还要阻断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给孩子阅读和观看能够启发正常思考的资料。只要您自己具备独立思考的习惯,我相信您一定会想出很多的办法来保护和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人们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人们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

美团创始人王兴说:为了逃避思考,人们愿意做任何事情。

清一山长说:人的思维是有惰性的,而愿意改变自己惰性的人很少,他们宁肯去忍受强烈的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而不愿意在思维之上稍稍的给自己加一点痛苦。他们为了逃避思维上的痛苦愿意让自己的肉体和心灵遭受更大的痛苦,这是人性的弱点。这是统计结果。。。

不好意思,前面挖了一个坑–如果您自己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就可以想出很多的办法来保护和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但是问题是,我们自己是不是“独立思考者”?我们有没有信心说自己是独立思考者?

“独立思考”这几个字,我听说了无数遍,直到今年细读《人生十二讲》,看到和查到前面这三段话,我才开始从心里考虑这件事情,因为此时的我,正处于这样一个人生阶段:我已经品尝了不思考带来的种种恶果,我不想再这样痛苦下去了,我要在思维上给自己加一点痛苦,强迫自己去思考。“为了逃避思考,人们愿意做任何事情”,也就是说,我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在逃避思考。我开始审视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发现,果然,都是在逃避思考。随便举个例子,比如看书,如饥似渴的看完一本书,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看下一本。合上书本想一想都不愿意做。

现在的我看书,比如看《原则》,看文字听音频,一遍遍的阅读,听和体会,对照自己的行为,不断的总结、反思、改进和实施改进后的方法。但是现在,我仍然不确定我是不是一个思考者,因为我能够很清楚的看到自己还是有很多逃避思考的行为。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对于成人来说,把前面这段话拿给他们看,在特定的时刻,会启发特定的人,我的一些学生就是被这些话打动了,开启了他们的思考模式。而对于成人来说,改变体制教育带来的模式固化,从我自己和周围人的成长经历来看,太难太慢了。但是我们要接受这个事实,只能慢慢去走。

三,人生目标与职业目标的思考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的区别。

我理解的人生目标:你这辈子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要做成一件什么样的事,你要实现自己什么样的价值。比如说我们经常听到的这样一种人生目标:增长智慧,传播智慧。对应的职业目标可以是做新教育老师,因为这个过程正好是“增长智慧,传播智慧”的一种体现;也可以是达里奥这样的人生:他在做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通过写书又传播了智慧。所以职业不是人生目标:专业,职业,学习的内容,都只是达成人生目标的一种手段和过程。你可以有一种人生目标,但是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

启动一个人对于人生目标的思考,我觉得这句话是很有力量的:

你想要什么?

《人生十二讲》: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你想要什么?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第一次开始认真的思考人生的意义。我那个时候像清楚了一些,但是没有完全想明白。后来读《原则》,我看到了这句话。

What do you want?

虽然完全是一个意思,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古文和英语的渗透力都大于现代白话文,因此What do you want这句话对我的震撼持久不衰,它也让我彻底想清楚了我到底想要什么。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经历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慢慢想清楚的。

前段时间我去了一次美国,因为保有美国律师执照,还需要做一些事情。大概十年前,我一直有移民的想法,但是觉得可能太难了就没有去认真想。以我目前的认知,我知道只要把它定为目标,我一定可以实现。事实上,了解下来发现确实也不难。我对比了中美两国的生活方式,孩子的受教育情况,以及我自己真正想实现的人生理想和价值,我很清楚的想明白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孩子教育方面,今日新教育是最根性的教育,是我最希望给孩子的教育;事业方面,今日新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我认为会打败一切传统教育模式,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为国家培养栋梁的事业,这可能是一次历史性的教育突破,我有幸可以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而在美国,我只能是一个普通的二等公民,过着自己的小日子,美式教育也不是我想给儿子的,他是一个中国人,他应该深刻理解中国,为中国效力。在这个过程中,我理清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服务于今日新教育平台的建设,让这种教育理念惠及更多的中国家庭和孩子,尤其是像我当初一样,本来可以有大好前程却因缺乏明师引导而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另外,我对于达里奥这样的成功人士,他们是怎么思考怎么做事的,非常好奇,我希望研究他们,理解他们,让我自己和我的学生们像他们那样去思考和行动。一旦想清楚了这个目标,我心中再也没有纠结冲突和犹豫,所以前段时间我突破自己之前的犹豫纠结把自己比较熟悉的一部分亲戚朋友同学同事拉进了新教育圈。我看待新教育圈发生的一切人和事,也有了新的视角,比如说今日学堂和其他新教育学堂堂主,老师和家长,他们所做的事情,都是在支持和建设这个平台,让这个平台更大更稳固,他们在做的事就是我想做的事,他们在为我的目标做事,所以我真心为他们的成功而高兴。另外一个比较大的转变,遇到困难,之前我会找先生帮忙,如果他不帮,我就会抱怨。现在我的心态是:这是我自己想要的,我要负起全部的责任,所以我会很主动的自己解决。我体会到了,一旦你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你将体会到从来没有过的明亮和力量。

你想要什么,我自己的体会,主要取决于两样东西:第一,自己的兴趣和天赋、特长;第二,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使命。我的选择就是基于这两项,为什么我想教的孩子不是幼儿而是青春期孩子?因为我的兴趣天赋特长在这里。为什么我不去办可以合法做大的英语培训机构?因为我的价值观和人生使命不会这样让我选择。我们接下来按照这两个标准看孩子的价值观引导。

(一)兴趣天赋特长

如果你问一个孩子他未来的职业目标是什么,他告诉你的职业目标一定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天赋和特长。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这点很对,在你不擅长不热爱的领域,你拼不赢别人。但是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兴趣,天赋和特长吗?

《人生十二讲》:那么你要研究你将来做什么,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认识自我。你对自己很了解,你才知道自己最喜欢做什么

哲学最大的问题就是认识你自己。那么怎样认识自己,怎样认识自己的目标,怎样规划自己的目标?

从这两段话来看,我们知道认识自己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如何认识自己,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课,我也还在研究之中。我的观点是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是要观察和帮助孩子寻找,适合他的发展方向。我自己的孩子,原来我是希望他能从事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工作,无论是文还是武,但是现在我发现他对科学研究兴趣异常的浓厚,我能够做的只能是观察,继续观察和引导,看看他将来的方向到底在什么地方。

如果孩子只是根据兴趣和天赋特长来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那他可能就达不到他本来可以达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因为高中时候英语学的最轻松成绩最好,就报了英语专业,结果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的求职标准是什么呢:和英语相关,翻译,外贸,秘书都可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当时的视野和人生使命是没有经过引导启发的。

(二)价值观,人生使命

价值观,人生意义,或者说人生使命,更大程度上决定了目标的方向,高度,深度和广度。举个例子,还是拿英语来说,一个缺乏价值观引导和人生使命的人,他学了英语之后,可能只是把它作为谋生手段,他会觉得做翻译也行,做外贸也行,只要符合我的兴趣而且有高收入就是更优选择。一个有人生使命的人,比如他的使命是:解决中国人学英语难的社会问题,让天下再没有难学的英语,他要做的事情可能就是研究英语教学方法,创办英语培训机构。两种类型哪个更能取得世俗成功,更能满足社会需求更有价值呢?很显然是第二种,这就是马云说的:创业,要解决社会问题。

《原则》:What you will be will depend on the perspectives you have. Where you go in life will depend on how you see things and how and what you feel connected to (your family, your community, your country, mankind, the whole ecosystem, everything).

达里奥这句话是说: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的观念,你在生活中能够走多远,取决于你是怎么看待事物,你的责任感联结到哪里(你的家庭,你的社区,你的国家,全人类,整个生态系统,万事万物)。通俗一点就是说,你的心胸格局越大,你关心和愿意为之承担责任和付出的范围越大,你的成就就越大。所以,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才有了岳飞这样的民族英雄。一般来说,我们家长教育孩子只会说,为了你自己将来有个好出路,有个好生活,所以呢,多数孩子也就是这样,选择和从事了一份职业而已。所以我觉得家长在羡慕马云这种别人家的孩子的时候,更多的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心胸格局,自己和孩子说过的话。达里奥在书中提到一个自然法则:自然是平衡的,你对社会付出的越多,社会给你的回馈就会越多(If you come up with something the world values, you almost can’t help but be rewarded)。道德经也说:因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所以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出路,更大的发展空间,明智的做法还是扩大自己的责任感和心胸格局,引导孩子在更大范围的责任感和心胸格局,引导孩子发展出一个服务于社会的人生使命。

这里再举两个例子,比如有的孩子,她喜欢拍摄和制作视频,将来想做和这个相关的职业,如果她只是为了谋生,她可能会像很多直播平台那样,拍一些迎合当今大众很低俗兴趣的视频。但是,如果她把自己的人生使命定位为传播新教育理念,虽然她不去做新教育老师,但是她可以将新教育倡导的价值观和理念,拍摄成一部部“良心剧”。对比当下恶俗的文化风气,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新教育圈出了这样的人才,甚至成为李安那样的名导演,那会对社会风气起到多大的影响效果?她的愿心越大,她克服重重阻力向上升的动力越大。

再比如,有的孩子要做新教育老师,如果他给自己定的人生使命很高,比如打造一个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平台,那他的发展高度就不仅仅是老师,而是要成为导师,甚至大师了。以这个高度去要求自己,他付出的努力一定不一样,最终取得的成就也一定是不一样的。

What do you want/你想要什么?如果教育者想根据这句话去引导孩子的目标,我觉得您自己一定是先根据这句话想清楚了自己的目标,因为这不是头脑层面的讲道理,这句话是触动到内心的。

四、职业目标具体设定标准

学习《人生十二讲》,得出的设定人生目标的标准有三个。

(一)社会需求大

《人生十二讲》里讲到赚大钱的两个方法之一:能够被最广大的大众所需要。现在社会的更新速度很快,我们的孩子设定职业目标的时候,就要想到他的职业目标是不是当今的社会所需要的,甚至会不会被淘汰。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孩子根据兴趣她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做英语语言学教授,一个是做中医,这两个方向她都喜欢。如果我们根据社会需要来讲,她应该做哪个呢?应该是做中医,因为好的中医是很受社会需要的。但是如果她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去欧洲做语言学教授,无论从需求还是竞争力角度来说都不如中医发展得更好,而中医为主攻方向,英语为跨界能力,可以让她在中医中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从人生使命的角度考虑,如果我们灌输给她: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去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她如果有了这个使命的话,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中医而不是选择英语语言学教授。

(二)供应稀缺

第一点是从需求角度来说的,第二点是从供应的角度来讲的:稀缺。

《人生十二讲》:需要你的思维跟别人不一样,同时还需要你跟什么不一样呢?还需要你下决心去塑造自己塑造的不一样,你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不一样的东西,让自己成为稀缺的东西。

在过去的年代,文凭很稀缺。那个时候一个人只要拥有文凭就代表他拥有很高的能力。因为获得文凭的人是人中龙凤,很少。所以那个年代有文凭的人现在都是社会地位很高的人。但是随着文凭的大量供应,文凭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稀缺的东西。山长根据这个判断呢,他认为文凭已经不再重要。但是我们现在很多家长都还非常看重文凭,原因就是我们延续了当时的那种思维模式,没有看到时代社会变化之前隐藏的本质的变化。

刚才是从供需的角度来讲的,其实就是经济学原理,如何在一个需求很紧俏供应很少的领域里选择。你选择了这个领域本来就是选择了财富的风口,如果能够在这个领域里面做到专家级别,你就很牛了,这是下面第三个标准。

(三)专家水平

《人生十二讲》:而且恰好因为你热爱你的工作,你一定会成为你所在领域的专家。我一向学东西都只要花三年以上的时间,我去好好研究它,一定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你们也一样。

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到山长的学习方法和达里奥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只要选定了一个专业,一个方向,一个领域,就会投入进去,浸泡式的学习,学懂学透,让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为止。你都是这个稀缺紧俏领域的专家了,还有多少人能够和你竞争?

我们有个孩子平时很喜欢学习历史,这个怎么和她未来的职业方向相结合呢?是这样引导的,经历几次上课后她决定做自媒体,比如像喜马拉雅这样的平台上开辟自己的频道,给大家讲历史。那么如果你想要在那么多的自媒体里面脱颖而出,需要你对这个历史的理解和讲解非常有深度,对别人非常有启发才可以,而新教育的一个重点就是思维训练,所以好好学习新教育的内容吧。

最后有两个注意事项:

(1)高期待产生高结果,我们要以目标为导向设定目标,而不是以条件为导向设定目标。现在的孩子设定目标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大多数是以条件为导向设定的。意思是说他觉得以我目前的发展有可能做成什么,比方说我是有可能做成新教育老师的,这个对于我来说不算太难。按照一个什么样的路径去规划去成长我就可以做到。所以他们给自己定位是新教育老师。我认为这种心态其实是以条件为导向而不是以目标为导向。从目标导向来说,他们其实可以追求更大的目标。比如说把自己定位为不是新教育的老师而是新教育的导师,甚至是新教育的文化大师,那他们的动力和成就必然就会更大。

(2)目标具体化,否则就是废话。也就是说目标做好后要做规划,细化到每天的行动,一直到养成目标感。目标和目标感是不一样的。目标是目标,目标感是一种感觉,是你时时刻刻被目标牵引的那种感觉。如果你做和目标无关的事情,就不舒服。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可能就是养成了目标感。我们学堂现在有一些制度,早盘、晚盘、写反思日记,这都是落实学习内容,落实目标,培养目标感的一种学习方式。下周分享就是这方面的内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仁青学社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