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0-6岁如何培养至上精神(仁青学堂第2期分享)


引言:

旧文重发,本文是李老师在2017年3月所做的线上分享文字稿。


家长朋友们晚上好,今天是仁青家园的第二期分享,感谢大家的耐心等待。今天的分享主题是,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应用清一新教育理念,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一个具有至上精神的孩子。 

我从事新教育已经有三年半的时间了,我的孩子接受新教育,从家庭教育开始算起,也有四年半的时间了。由于我的双重身份,我能够看到一个孩子在新教育的几年中,他自己和自己比,成长情况是怎么样的。也能够看到一个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横向比较,他的成长情况是怎样的。根据我的观察,就像山长在一篇博文中说的:学校是一样的,老师是一样的,如果孩子的教育成果是不一样的,那一定是因为家长或者说家庭教育是不一样的。我也越来越体会到一位很有名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教的好,老师不用太自恋,那不是因为老师有本事,是因为家长有本事,送了一个好孩子过来给你教。反过来呢,如果一个孩子成长速度很慢,如果老师已经尽心尽责了,也不用太自责。因为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家长对老师不是很认可和信任,教育理念也没有统一。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孩子从内心深处不尊重和亲近老师,老师的教导很难走到他心里去。另外一方面,老师对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敢下手,下不去手,甚至是无从下手去调整这个孩子。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知识传授,而偏离了新教育心理行为调整的本质。而新教育说到底是性格养成教育,不是知识教育,把新教育学堂当成知识技能培训机构,对孩子来说实在是太可惜了。 

那么,对于真正理解和认可新教育的家长,您一定会想知道,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如何应用新教育的理念去培养孩子的至上精神,怎么配合学堂对孩子进行心理行为调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另外,今天分享的内容,是作为家长可以采取的做法,并不完全适合老师对孩子,因为里面涉及到了父母和孩子之间情深意切的沟通,有的信念是只有父母才能给予的,也涉及到了非常严厉的棍棒教育。因为老师和孩子之间不是亲子序位的关系,这些方法并不完全适用。所以说,最重要的那部分教育工作其实一定是要父母来完成的,老师只是家长请来的助手。

我们接下来进入正题。要培养孩子的至上精神,首先要弄清楚至上是什么意思。通过对今日学堂教育理念的研究,我理解的至上就是不甘于平庸的生活,渴望成为卓越的人,因此对自己严格要求,甚至战胜自我,达到自己为自己设定的一个个很高的目标。在我有幸亲身接触的取得很高成就的几位前辈那里,都听到过这样的话:“对自己要下狠手”,战胜自我就是这个意思。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飞鹰艾迪》,《爆裂鼓手》中的男主人公都是这样的人。那么,我们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他的身体是懒惰的,行动力很差;喜欢物质享受,关注漂亮的外表;能力弱,自信心不足;心灵脆弱,受不了打击;心态浮躁,喜欢耍小聪明取得成绩,面对困难就躲。等他长大了,会不会改变习惯和性格,成为一个对自己下狠手的人?有可能,更大的概率是根本没有可能。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至上的性格,一定是要从幼儿期开始塑造的。

第一步:野蛮其身体–提高能力,淡化关注,淡化物质欲望

(一)不提供削弱孩子能力的帮助,让孩子在生活自理中增长能力,建立真实的快乐和自信

山长经常说,孩子的快乐是建立在他有能力的基础上。我还认为,孩子的自信也是建立在他有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孩子事实上能力很弱,你给他再多鼓励再多赏识,他内心也不会快乐起来,也自信不起来,甚至听多了他都会觉得大人好假好烦哦(这是孩子们自己告诉我的)。因此,真爱孩子,希望他自信,幸福快乐,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能力。

看过山长博文的家长都知道,要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能干的人,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就不能为孩子提供提供削弱他能力的帮助。简单来说就是父母不包办不溺爱,把爱藏起来对孩子狠心一点,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犯错自己承担后果,让孩子能够很好的照顾自己的生活。这是培养至上精神一个非常关键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后面的内容就不用看了,因为一个生活自理能力都弱的孩子,心力也弱,不可能去“至上”。如果有刚了解新教育的家长对此不熟悉,后面推荐几篇博文,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这在新教育圈已经是一个基本常识了。

(二)家长有自己的事业追求,以身作则,淡化对孩子的关注,让孩子在自然玩耍和摔打中成长

一次上课,山长提到的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关注:小明慧在家里的时候,经常是自己玩自己的,父母在楼上学习,互不干扰。为什么我会注意这个细节呢?因为我当时在寻求心理安慰的理由。做了新教育老师后,就没有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很多时候都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他从两岁开始混迹在大孩子中间,或者自己各种玩。那时候我经常想,我多么希望陪着他,给他讲故事,教他学英语,就像一般家庭那样的(当然,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心态是还放不下让孩子学知识,唯恐知识比其他孩子学少了)。听到山长这句话后,我就释然了,心想山长家都这样。我开始坦然甚至故意的放松对孩子的关注。结果,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由于父母有自己的事业追求,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工作,他会模仿父母自立自强的精神。相反,如果家长把生活重心和希望都压在孩子身上,或者说你自己平时就是吃喝玩乐享受型的,即使把今天分享内容全部用上,也没有效果。

第二个好处是,没有破坏他的专注力,他的专注力是他们班上最好的一个,因此英语学习速度最快。受到家长过多关注的孩子,专注力一般都被破坏的厉害。他们很难自己独立安静的做一件事情,总是寻求大人的关注和认可。

第三个好处是,他身体健康强壮,心理坚强。从小不被大人的过度关爱破坏,自然放养的孩子,身体一般都比较健康强壮,而且身强心强。很小的时候他跌倒受伤了,做手工受伤了,和同学冲突了,大哭,我看到了一般都故意不去理会,刚开始引导说男子汉,一点小伤没事,很快就好了,后来这些事情慢慢都淡出我的视线了。最近偶尔听他说刷碗的事情才知道他受伤了:他两只手都受伤了,就让同学帮他刷碗,同学的手受伤了,他就会主动去帮助同学刷碗。相反,孩子身体或心理有一些不舒服,就和家长倾诉,家长就耐心去回应他,孩子很难坚强起来,尤其是男孩子。

两年前仁青学堂博客上转载过一篇博文,一位西方的心理医生写的:如何将你的孩子培养出心理疾病。讲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心理过度关注,寻求完美教育,导致孩子的心理脆弱,幸福感很低。两年来我时不时的推荐家长看这篇博文,这里再次郑重推荐。

(三)淡化物质欲望:不要让孩子认为,吃是很重要的

这句话山长说了很多次:不要让孩子认为吃是很重要的。他举过这样的例子,全家出去旅游的时候,让孩子们坐在车里吃面包,而不是出去吃大餐。其实这又是一个很小的细节,我又拿来仔细琢磨,想不太清楚,但是看到一些大孩子面对食物时太没出息的样子,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变成那样,还是照做了。我在口头和行为上都告诉孩子,吃是不重要的,填饱肚子就可以了,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当我发现结果的时候,才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孩子对物质的关注很少,在物质面前的自我克制能力很强,但他对成长自己的兴趣很高。我看到一些相反的例子,有的孩子关注点就是在吃上面,对他来说,吃比学习要重要很多。

上面这些内容,都是围绕野蛮其身体来进行的。野蛮孩子的身体,才会强壮孩子的心力。强大的内心,是至上的前提。家长如何配合呢?孩子们在学堂的时候每天都晨练和负责做饭,回家之后,你自己睡到自然醒,也允许他睡到自然醒,然后大人做好饭去叫他。这就是抵消了学堂教育的功效,因为习惯没有持续养成。因此,在家中,父母应该更严格的要求孩子的生活起居,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另外,家长如果对孩子的身体舒适和吃饭好不好进行过多关注,甚至时不时的寄补品零食过来,是让老师非常头疼的事情。作为妈妈我非常理解家长的这种心情,我也知道这是需要非常大的内心挣扎才能克服的一种心理倾向,如果了解到了这样一个事实:根据我对孩子们的观察,关注物质和舒适和关注成长是成反比例的,越关注物质和舒适的孩子,越不关心成长,身上的问题越多;成长愿心强的孩子,对物质很少在意。所以家长的行为经常是被过度关爱孩子的感性所控制,收获了自己其实并不想要的结果。我对待自己孩子的要求,就是粗茶淡饭,有什么吃什么。别人能吃,你为什么不能吃(这也是山长说过的话)。应老师在前段时间的分享中提到,选择新教育就是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物质简朴,精神至上,放弃大众娱乐放弃一般享受。家长的心做到这个份上了,就自动知道怎么引导孩子了。家长自己不会睡到自然醒,也不会容忍孩子到了青春期还睡到自然醒,甚至等吃等喝。

第二步:文明其精神–培养孩子的理性

在野蛮其身体的过程中,是需要父母拿出狠心的。同时,我们最好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狠心。告诉他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伤害他,而是为培养他的理性,选择至上的理性。

我的孩子从一岁半开始接受父母的“狠心”教育,面条掉到地上自己从婴儿椅上爬下来去捡起来吃掉,两岁自己踮着脚尖去盛饭,经常为笨手笨脚穿不好衣服嚎啕大哭,但在父母的坚持下只能自己摸索,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当时我也是经常在心里纠结:我们做的是不是太过了,超过了孩子的实际承受范围,孩子对父母有没有产生怨恨,因为他大哭大闹冲我发脾气甚至打我的时候,不由得我不想,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错了。但是出于对山长的信任,我们始终坚持着。终于有一天想到了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告诉他我们这样做的理由。

孩子三岁半的时候,我发现了一本和山长理念高度吻合的文学名著–《小鹿斑比》,于是开始讲给他听。小鹿斑比学会走路后,妈妈经常独自出门,几天不回来,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当时是一边流泪一边给他讲这个故事,现在想起来还是想流泪。因为妈妈总有一天会离开你的,而且甚至可能会因为一场意外提前离开你,那时候你该怎么办呢?因为鹿群总是会被猎人追杀,不知道哪一天斑比的妈妈就没有了,所以斑比的妈妈是在提前训练小鹿斑比独自生存的能力,让他离开妈妈也能够独自生存下去。后来果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斑比的妈妈被猎人打死了,再也没有回来,小鹿斑比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小鹿斑比这个故事对孩子的震动和影响是很大的。从听到这个故事之后,他明显懂事很多。

这段情节其实是一个断后路的故事,这么小的孩子怎么断后路呢?我对他说过三类话。第一,人有旦夕祸福,爸爸妈妈可能随时会离开你,像小鹿斑比的妈妈一样。第二,我们负责提供你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到18岁,以后要自己养活自己。将来也不会给你留钱,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买房子和成家。第三,如果不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就送你到普通幼儿园去。尤其是第一条,对这么小的孩子说这样残忍的话,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我认为,正是因为孩子小,所以事实上起到作用的,可能也只有第一条。有没有伤害到孩子的心灵呢,从结果来看是没有的,他依旧阳光快乐,但心力明显增强了。

《小鹿斑比》之后,暂时没有找到和新教育理念非常吻合的儿童书籍,我被迫开始自己编故事。《小小风小小雨》的故事就是我编的一个系列故事。从前有一个国家叫做风雨国,国王娶了两个妻子,一个妻子不懂教育,为他生了一个孩子叫做小小风,一个妻子很懂得教育,为他生了一个孩子叫做小小雨。我把我对清一新教育的很多理解都融汇到了这个故事当中,将小小风妈妈刻画成当今社会上人品不坏但是只会娇宠放纵孩子的母亲,允许他偷懒贪吃逃避困难不负责任,小小风的成长结果就是一个懒惰,无能,无知的人。把小小雨的妈妈刻画成清一新教育中的模范母亲,她善良正直宽容,但是对小小雨要求非常严格,引导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遇到困难不放弃,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等等,小小雨的结果就是成长为了一个优秀的男子汉,继承了王位。每种品质都会编成一个故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他非常喜欢这个系列故事,持续讲了很长时间,甚至当他暑假离开我在姥姥家住的时候,我还会自己讲故事录音后发给他。这个故事对他的影响是什么呢?他懂得了,严格要求是一件好事情,有时候我母爱泛滥放水了,他会提醒我要严格一些。遇到事情的时候,他经常会自己说,如果是小小风会怎么办,如果是小小雨会怎么办,会为自己的行为更贴近小小雨而骄傲。人类追求舒适的天性会让孩子的行为自然贴近小小风,只有在理性的指引下,才能成为小小雨。在行为的重复训练中,欲望服从理性的习惯才能建立。

如果孩子缺乏理性,我们会看到什么结果呢?他明明知道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好的,但我就是不愿意去做,这就是让欲望超越了理性。我在七八岁和十三四岁的孩子身上都看到过这种非理性,任凭自己的性子控制自己的行为,觉得思维课枯燥就不上,觉得哪个课好玩就上哪个课。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老师告诉他平庸的代价是什么,追求卓越的结果是什么,他即使知道平庸不是自己想要的,由于理性并没有成为他的习惯,他也无法让自己的欲望屈从于理性。

第三步:文明其精神:目标和向往–你是不同寻常的孩子

根据卡内基《人性的弱点》,人类都渴望自己是被重视和被认同的,如果你给了他这样的荣誉,他为了让自己的行为能够符合这个荣誉,就会努力去调整自己的行为向这个荣誉靠近。应用在孩子教育中,给孩子一个信念,让他相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而且他要怎么做,才能符合这个荣誉。信念和事实相互印证,这是一个非常正向的循环。

我给孩子编的另外一个系列故事叫做陀螺的故事,一只会说话会走路的陀螺,它是佛陀创造出来的,受佛陀和老子所托,身上带着金刚经和道德经,在地球上寻找一个叫做Aaron的人,把这些书托付给他,让他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做出一番成就。这个系列故事穿越了时间和空间,把地球上古往今来的很多历史人物编到了故事里。比如中国汉朝的张良给黄石公捡鞋子的故事。从张良的诚敬踏实和对老人的尊重,陀螺判断这个人就是他要找的Aaron,陀螺把道德经送给了张良,张亮学到了智慧,成就了一番伟业。陀螺就这样在地球上寻找着一个又一个Aaron,虽然他的英文名字是Aaron,但他是陀螺在寻找的那个Aaron吗?在每次的故事当中,我都向他传达了这样的一种心理暗示,你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你就是陀螺正在寻找的那个Aaron。但是你需要具备那么多Aaron身上都具备的那些品质:踏实,努力,追求卓越,对别人有价值,陀螺才会找到你,判定你就是Aaron。

这些内容,可以说是在孩子心中植入了一种追求卓越的信念,是长远的向往。短期目标,就是引导他要把自己变得的非常厉害,才有可能考上今日学堂。孩子内心都是向往成长的,他对今日学堂充满了向往。我见过的所有孩子中,心中有考取今日学堂目标的孩子,学习动力普遍比没有目标的要明显。

第四步:知行合一,让理性成为习惯,用到了棍棒教育

但是,无论是理性的故事还是梦想的故事,讲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就像山长说的,对小孩子不能讲太多道理。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发现孩子懂得了这么多故事中的道理,但是行为上还是做不到的时候,我就体会到,和孩子温柔谈心讲道理,是绝对不够的。道理在什么时候才能发挥作用?讲道理只是埋下了一个种子,无数的种子根本就不会发芽。种子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中,才会发芽。

孩子从4岁半之后,各方面的状态和能力明显提升,正当我们以为一切会顺利发展的时候,出现了让我们根本就没有想到会发生的状况。刚满五岁的时候,有一天早上,他突然不肯起床参加晨练,然后也不要上运动课,到了周六也不肯参加徒步。这是我绝对没有想到的,因为以前运动课是他的爱好和强项,在垫子上的各种爬行滚翻,他年龄虽小但是排在前列的。问他为什么现在不愿意上运动课了,他回答说因为武术老师对他太严格了。于是一开始,我和他爸轮番上阵,各种体察感受温柔谈心讲道理,包括调用故事库中的记忆,几天下来根本不管用,孩子就像滚刀肉一样皮实。万般无奈之下,我想到了山长关于调整自己小女儿的那篇博文,推测孩子是在运动课上遇到困难了,产生了逃避心理,所以要用打的形式逼他一把。接下来几天就开始了皮鞭沾凉水的驯马经历,说是驯马一点也不夸张,因为他脾气非常倔强,不是一顿打就能解决的,也不是轻轻的打就能解决的,而是结结实实的连续打了三天,每次都打到他屈服肯去上课为止。打的过程中,孩子歇斯底里的哭闹和怒吼响彻整栋楼,委屈的眼泪,倔强又绝望的眼神,绝对是考验我们对山长和这篇博文的信念。我告诉他,会一直打到他主动上课为止,不管持续多长时间。最后一次打的时候,从五楼追到一楼,一直打到武术老师面前。老师很感动,把皮带抢到自己的手里,说:以后不用你打,我来打。第四天的早上,孩子开始主动上课,隔天下课之后跑过来很高兴的对我说:“妈妈,你再打我吧!”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因为我发现你打了我之后,我可以倒立了!”很快,他在武术老师的耐心指导下,突破了一直无法做到的倒立和侧手翻。

这个时候我才理清孩子背后的心理:以前的垫上运动他是强项,但自从正式练习武术基本功后,他由于年龄小体型又偏胖,手臂和腹部力量不够,在其他孩子可以轻松做到的倒立和侧手翻方面,一直过不去这个坎。我当时虽然不清楚具体情况,但是我没有去找武术老师,要求老师对他额外做什么工作。我只对自己的孩子提要求,我对他说:“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要做到”(这是山长的教育名言)。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知道了遇到困难不能逃避,勇敢面对困难才能突破,突破后自己才会真正开心。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他看到我作为家长如此尊重老师,对自己的孩子狠心,他在武术课上不仅对我的孩子更尽心,而且在教他做动作的时候也能更严格,毕竟,要认真训练基本功哪有不疼不哭的。

这个故事是我作为家长,最为自己的行为自豪的一次,也是特别想分享给大家听的。根据我的经验,一个人一旦实现一次重大突破,他的性格就会发生一些实质性的改变,所谓破茧重生,至少自信心会显著增强,我自己有这个经历,在孩子身上也看到了这个经历。

另外一点是尊师重道,父母从内心尊重老师,孩子的心也会收到。这不仅有益于促进师生关系,达成好的教育效果,也把诚敬心和踏实心传递给了孩子。我是把孩子完全交托给带班老师的,孩子对带班老师和他说过的话,比我对他说过的话记得更牢,产生冲突了他选择听老师的。在仁青取得最大成长幅度的孩子,家长就是对老师非常尊敬的。如果家长不认可自己孩子的老师,实在没有办法升起尊敬之心怎么办呢?也很好办,尽快给孩子换个自己认可和尊敬的老师,认真寻找,只要认定了就不要随意换掉。

最后一点是棍棒教育。棍棒教育是需要少用的,一旦用到,就要用的彻底,打到孩子屈服为止,建立家长在他心中的威信,然后相当长的时间之内甚至永远都用不到了。这里推荐一本书,英国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这本书和山长的教育理念高度吻合,从内容来看,是给英国贵族教育孩子用的。我打孩子的时候还没有看过这本书,后来看到的时候发现我的打法和书中的思想是一致的。如果不是被对山长的信念支持着,当时那种情况,我作为妈妈是肯定坚持不下去的,结果就是会把孩子打疲了。

今天的成果:理性和至上精神指导下的自由选择

这次的事情,是我带孩子以来对他的成长最具影响力的一次教育。因为他一周之内就实现了运动项目上的突破,而且从此之后,不怕吃苦不怕疼不逃避困难,对自己严格要求,小小年纪就有了勤学苦练的迹象。他不仅再没有让我头疼过,而且做出了很多让父母感到惊喜的事情。比如,这次挨打之前他也是逃避拼音课的(班级大孩子偏多,开设了拼音课,事实上超过了五岁孩子的认知范围),上课很消极,事实上他当时逃避任何有困难的课程。这次的事情结束后,他在各个课堂上都表现的很积极努力。我对老师说拼音就不用要求他了,年龄还不到。结果老师对我说,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和别人布置一样的作业的,而且完成的很好。最近在英语课上,我安排了自主学习的环节,由于英语学习的特性,对于新的内容来说,一堂课的时间不足以让孩子一次性掌握。他中间找我检查的时候,没有达到完全掌握的标准,我只给他绿色颜料填色,代表Good(优秀)。他急的大哭,但是坚决不接受绿色,回去继续学习,检查不过再哭一次,然后回去继续学,一直到拿到代表Excellent(卓越)的红色涂料为止。为了当天达成这个任务,他整个上午学习,晚上继续学习,放弃看动画片和玩iPad游戏的时间。我开始看着高兴,后来于心不忍,就引导他可以先拿绿色,两天后就能拿到红色了,但他自己一定要选择当天拿到红色,说绿色涂上就擦不掉了。有几次我参与他们的运动课,倒立的时候,他拼命坚持,竟然能坚持到年龄最大的孩子所能坚持的时间,甚至能坚持到最后一个。侧手翻和翻滚孩子们个个喜欢,状态都很好,但有些武术基本功是比较枯燥的,比如踢腿和冲拳透力,他的态度是最努力的,没有一下偷懒,经常被老师叫到前面给其他孩子做榜样。而且因为年龄小,摔跤总是输,但会屡败屡战。有一次我实在不忍心就安慰他,你年龄还小,等长大一些力气大了就能赢了。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不是的,妈妈,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种子,在这个时候才算是发芽了。当他做到的时候,他的口中越来越多的自然流淌出我们和老师之前给他讲过的道理:因为我没有放弃;因为我想办法了;我不会骄傲的,那样会让我退步。。。

儿童热爱自由,热爱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孩子缺乏理性和至上,他会选择让自己舒服的东西;如果孩子具备了理性和至上,他会选择让自己成长的事物。这两种选择,都是自由的,只不过一种是理性的,一种是非理性的。如果让他们看到了因果,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他们会为自己的理性选择而感到骄傲,就会更加趋于理性的自由。

 

结束语:

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看到孩子,看到的是各种可能性,各种美好的甚至是伟大的期望。父母会去了解各种各样的教育,华德福,蒙台梭利,夏山,读经,全人,赏识,今日学堂等等等等。我们唯恐自己少给孩子一点什么东西,唯恐因为一点缺憾导致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更好的成长。这是幼儿父母普遍的心理,他们想为孩子找到最完美的教育。但是,无论我们为孩子找到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性格培养,也就是心理和行为教育,才是幼儿教育的重点。我很幸运,能够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听到山长是如何教子的,虽然只有只言片语,而且当时超出我的理解能力,但是我信受奉行,四年的坚持实践,如今看到结果才明白了原因。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已经看到了孩子未来的样子。感恩此生结缘山长,结缘清一新教育。


博文链接: 

幼儿教育的关键在于行为和心理教育;小女一年来的成长和变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7cd6a10102e26s.html

中国父母和老师破坏孩子思维和学习能力的九宗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7cd6a10100f6go.html

真爱孩子,就对她残酷一些!—我们的对手在怎样教育孩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7cd6a10102dtli.html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9d4185b0102wa08.html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仁青学社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