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家长心声06 | 极其震撼的世外桃源般的未来教育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姐弟俩入读行知学校有感




父母的认知,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题记


当我们挤在学校门口接孩子,看到步履蹒跚的奶奶帮孙子背书包时,会不会想到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可以背着装满物资的徒步背包,在森林里完成40公里的探险?

当我们迅速做好饭擦着满头大汗往桌上端,看到孩子正在偷偷玩游戏时,会不会想到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每天自己动手准备一日三餐,而且做饭的机会还需要争取?

当我们数着这是今晚辅导作业的第三次“河东狮吼”,默念“亲生的”却依旧歇斯底里把孩子臭骂一顿时,会不会想到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每天自主学习,用3年时间学完12年的课程?



是的,这些都真实地发生在你我身边,这对于新教育体系里的孩子来说,耳熟能详、稀松平常。当父母把孩子送到新教育体系学习的那一刻,孩子的人生和命运,已经悄悄被改写;父母的鸡娃之路,也瞬间从“地狱模式”切换为“easy模式”。




01相识


初识新教育

那些让我念念不忘的孩子们


我是一个喜欢接触新事物的人,也愿意主动了解生活中的新鲜理念。正因如此,和米勒妈妈不经意的聊天中才记住了“新教育”这三个字,从而能够报名上“心一塾”为期7天的亲子冬令营。

当我带着6岁的弟弟若均来到学堂时,我惊呆了,这座藏在大自然中如世外桃源般的学堂,外头的枣树林一眼望不到头,里头的孩子热情、勇敢、笑得纯真。

他们每天早晨起床后跑步5公里,每个孩子都能跑完42公里的全马;他们所有的学习都是和老师一起定好目标后,靠自主学习完成;他们会在两米多高的铁架子上坐着聊天或者倒挂金钩,还时不时就爬上了树;他们在院子里种各种菜,每一餐都自己做……



若均从小到大都是同龄孩子中运动能力非常突出的,我也很自信他的独立和勇敢能够秒杀众多孩子。可是来到这所学堂,他的优势就显得十分普通,因为这里的孩子实在太优秀了。7岁男孩趴在地下把床底擦得干干净净,看着手表跟我说:“还有十分钟必须到教室,阿姨我先走啦!”

10岁的孩子看着他们刚做好的点心,咽了咽口水对我们说:“家长先吃,我们最后吃。”

米勒进屋找妈妈聊天,妈妈说:“我正在给阿姨讲新教育呢,待会儿咱俩聊行不?”米勒立刻退出去:“你们聊!阿姨,您一定要让你家的孩子来新教育,这里真的特别好!”

大家都在玩,一个12岁孩子在教室里低头写字,我上前去看,他说:“阿姨,我正在做思维导图,安排放假后的时间规划。”回家时我和他一路同行到高铁站,告别时,孩子的眼泪簌簌流下:“妈妈,我什么时候能再见到阿姨?”

……



写到这里,再回想起这些场面,确实触碰到了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他们,齐刷刷地,那么小,那么可爱,那么懂事,这是为什么?



02相知


了解新教育

伙伴价值第一的芫仪


鉴于寒假只有弟弟参加了冬令营,并且回家后绘声绘色讲给姐姐芫仪听,于是,芫仪对此一直心心念念。暑假一到,她就赶紧让我给她报名夏令营。“朴心学堂”时间正合适,不过是21天寄宿制,从未离开过家的芫仪竟然毫不犹豫同意了!

看着孩子们每天运动、劳动和学习的照片,芫仪的独立超乎我的想象。三周很快过去,老师在群里发了排名,当我还没点开信息查阅时,自己先迅速脑补了“芫仪这娃在学校一直善用中庸之道,我猜她应该排名中不溜”的想法,点开图片后,却发现芫仪的名字赫然排在第一,老母亲瞬间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心里默想:老师真的没有排错吗?



细看,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见到这种排名,叫做“伙伴价值排名”。芫仪的内务卫生和运动态度排名第二,学习态度排名第四,受欢迎度和自我管理都排名第一,最终她以总排名第一的成绩被朴心录取,也就是有资格入读!

我观察后发现,不是运动成绩排名,也不是学习成绩排名,而是运动态度和学习态度排名,这是把孩子的意愿和所愿意为之付出的程度,作为重要指标来考量。



我想起了自己在学习领导力训练课程时,导师出了道题:_?_%意向+ _?_%行动=100%结果。我的答案是20和80,万万没想到正确答案是100和0,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回答错了,并跟导师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我作为辩论主力军,直至下课也没有被导师说服,心想,不行动怎么可能有结果呢?

直到后来的经历,让我感悟到,在极其强烈的意愿下,当你非常非常想要做到的时候,路有千万条,总能达到目标。反面就是现在很多孩子“行尸走肉”般被家长和老师逼着做题、补课和上培训班,没有一点学习的意愿,整天被动行动,最终结果会好吗?此刻的我,醍醐灌顶,这就是学堂为什么强调态度排名而非能力!



芫仪到家后非常有成就感,这是她上学以来第一次综合排名第一。新教育强调伙伴价值排名,也会让孩子们成为其他人的价值伙伴。如何成为?管理好自己、为他人着想、态度与能力兼得。好有智慧!我对新教育体系也越来越感兴趣了,开始拜读新教育创始人“清一山长”的两本书籍——《解读精英教育》,去雪球看山长专栏,去喜马拉雅听山长音频…



经不住俩孩子的软磨硬泡,我又给他们报名了行知学校15天寄宿营。弟弟是第一次离开家,因为有姐姐的带领,表现也非常好,姐弟俩双双被学校录取,姐姐的积分排名又是第一,她在新教育体系,有种如鱼得水的快乐。

从行知夏令营回来后,姐弟俩很兴奋地跟我们分享,在夏令营的所见所闻,“一天有很多节体育课!”“饭特别好吃!”“整座山都是我们的!”“老师脾气非常好!”……还希望我能给他们转学去行知学校上学。

自己引领两个孩子习惯了,头一次被他们这么推着走,感觉很不一样。




03相爱


进入新教育

心中期盼的未来学校

梦想已经照进现实啦


两个孩子如愿去了行知学校,也如愿拥有了学堂门口的整座山,而我觉得他们拥有了整个世界。



应试体制下走出的我,复读一年考上了“985”高校,由此改变了人生和命运。但我从孩子上幼儿园那天起,就决定不让他们参加高考,转而读国际学校走出国路线,因为我怕他们忙于刷题而失去了童年,可是近几年国际学校受疫情和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也是举步维艰。

2019年,我看到朱永新的《未来学校》时非常兴奋,其教育理念很符合自己的理想教育模型:

“取消固定班级和教室,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走班上课”

“学习中心可以是学校、图书馆、科技馆,甚至是网络空间”

“没有统一教材,允许教师和学生使用适合自己的教材”

“教师成为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陪伴学生成长”

“有教无类,混龄学习,取消统一难度,取消统一进度”

“重视学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多样化教育: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以学定教: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教学起点、方法和策略”

“合作探究式学习: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

……

是不是太颠覆太理想太美好了?



万万没想到,我以为有生之年可能都无法实现的理想教育,竟然就在身边。清一山长和新教育老师们,为培养“新教育”模式下的“精英”学生,已努力了19年之久。“新教育”培养模式,人才辈出,声誉四方。因为精英教育因材施教,学位有限,对外宣传不多,仅靠圈内家长口口相传,生源就已足够。由此,不得不说,米勒妈妈,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学习,只是新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内容,更看重的是运动和劳动。孩子们每天都要进行体能训练,前后滚翻、侧手翻、空手翻、鸭子步、小狗爬、蜥蜴爬、劈叉等等;跑步是基础项,孩子们从最初的“小半马”跑到“半马”跑,再到能“全马”跑;拳击武术和自由搏击也不在话下。劳动则是贯穿于具体的生活中,包括做好内务卫生、会生火做饭和具备野外求生技能等。通过这些做事活动,让孩子从小动手,不断锻炼各种生存能力。


有个人人都会问的问题:19年之久的教育体系,出路是什么?

新教育体系下的孩子们,12岁之前磨好心性,强身健体,广泛阅读,打好中文和英文基础,12岁开始用3年时间学完美国12年的课程,14岁参加美国高考SAT,绝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考到1400分以上(满分1600,谷爱凌以1580分考入斯坦福),可顺利考取全球前100的高校。在印证了自己有上世界优秀大学的能力后,孩子们不会在14岁去上大学,而是会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再继续学习,比如拼进SAT满分的顶级名校,再比如突破二外“西班牙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等,到18岁再考SAT上大学。




04相守


我眼中的新教育

有心、有用、有爱


两个孩子非常喜欢学堂,“妈妈,我今天突破了自己,跳了10000个绳!”“妈妈,过生日时,我要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侧手翻1000个”,“妈妈,我们今天去森林探险了,徒步了40公里!”……他们肉眼可见自己变得越来越厉害,随着做到了一件件从未做到过的事,孩子们感受到了进阶的成就感和自身蕴含的力量,他们自己也变得更有韧性和持久力了。



“上台能讲、下台能打、提笔能写、进学校能带班、进企业能带队”。这就是新教育培养的“五能”人才,五条,条条直击“有用”的命脉。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踏入社会后,才发现社会需要的是这样的人才,可是我们仿佛从来没被专门培养过。

我很羡慕有幸加入新教育体系的孩子们,他们的心性被磨练,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成为身边人的价值伙伴。



我们家长也不能闲着,看着孩子们不断突破,家长群也蠢蠢欲动。我们把每周六称为“太阳日”,大家会在这一天组织突破活动。上周六我跑步6公里,本周六我跳绳2000个。这些与孩子相比不值一提,可是于我而言这是三十多年来的第一次。我小时候没有新教育理念的加持,现在能陪孩子一起成长、一起突破,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想起了在“心一塾”冬令营家长学堂里,我这个“小白家长”问的一个问题:“刘老师,孩子在新教育体系,是不是有点太苦了,不忍心让他们吃苦啊。”

刘老师:“什么是苦?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受阴。这才是吃苦。”


顿悟。

异曲同工,两个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在家长会上直击灵魂的三连问。

灵魂三问

“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被收拾,那么大家希望谁来收拾孩子?”

“如果孩子一辈子必然会吃苦头,那么大家希望孩子什么时候吃苦头?”

“如果老师和家长必须扮演好人和坏人,那么谁来扮演好人,谁来扮演坏人?”

所以,我们是在真正地爱孩子吗?




结语


11月5日,9岁的芫仪耗时155分钟跑完了21公里的半马,6岁的若均跑完了15公里的小半马。当我看到两个孩子的公里数时,我惊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紧接着又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而这一天,距离9月5日我把他们送去行知学校,也才过了两个月。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孩子们,在新教育这条路上自由驰骋吧!方向对了,只管努力。不负现在,不惧未来!


END



欢迎关注“行知智慧园”视频号


相关阅读 | 点击进入


扫二维码 | 了解更多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知智慧园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