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新教育到底对生命成长有什么价值? ——盘点女儿6年行知岁月








如果人生的确需要教育,那么,对于教育,“今天我给你一个孩子,明天你给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就是一个必然的考量。



作为一名高中高级语文教师,相对来说天然占有体制教育竞争优势,但如果当年我决意选择让孩子探索非体制成长,只是为了孩子更轻松高效的获得一份漂亮的成绩表:15岁考SAT成绩1410分(因疫情原因没有官考,学校组织模考),16岁西班牙语siele官考C1,英语雅思7分(备考不到2周),那么,显然这违背我的初衷。所谓“体制”,指的就是你依赖一件事物,乃至离不开它,藉此获得满足和安全感。学生只在乎自己成绩多少、上哪个大学,不是我理解的“明天你给我一个怎样的孩子”的根本需求,这些代替不了一个人的生命活力、幸福指数,也和智慧没有终极关系。事实上,如果可以选择,我憧憬孩子在n年后走向社会做出了对国家、对世界、对人类有贡献的事实的时候,带着自己对生活生命的思考与理解来分享新教育的价值会更有资格和意义;同时,我记得我的老师也告诉我们,未来在哪里,未来就在当下;你此刻的想法就是未来将经受的,所谓“心想事成”。因此,此刻,我将结合作为一名在职体制老师对教育本身的一些探索的思考,更作为一名选择对孩子的教育百分之百负责的家长的岁月盘点,和大家做一些交流、探讨和分享,如果我的想法和实践能够对您有一些帮助和启发,这是我的荣幸,感谢大家。



一、行知成长经历


2016年秋季,我女儿张文麒10岁,从求学近2年的江西某地的新教育学堂转到深圳行知学堂勇毅班;2017年春季,考入今日学堂英语突破初级班;2017年秋季,因没有考取今日英语中级班被分流,选择回到行知学堂继续求学,一直到现在,前后6年。经历了刘杰老师带班的行知中级班1年、桂芳老师带班的行知明德班1年和赵雨老师带班的行知国际班3年。今年暑假,通过各种官考成绩,已全面达到今日三语高中全奖免费的成绩标准申请入读。

从教育成长的角度来说,孩子在行知6年的成长岁月大致分为:

2016年秋季 —— 2019年春季:孩子10岁到13岁,这个阶段主要是心性塑造和思维淬炼阶段。孩子的日常学习是运动、武术、做事、社会实践和写作等;

2019年秋季——  2022年春季:孩子13到16岁,主要是备考,对标今日三语高中的录取标准提升知识技能水平,2019——2021年,2年时间备考SAT;2021年—2022年,1年时间学习西班牙语并备考西班牙语技能水平官考。

下面我从一个家长的角度,谈谈孩子的成长状态:


1

行知的第一阶段:

树立目标,状态滞后阶段


来到行知上学后,恰逢今日学堂更改学制,建立英语突破初级班,并对外招生。自此,考入今日学堂成为了孩子的一个目标,以“走进行知,走近今日”为宗旨的行知学校也用浓郁的今日理念色彩和实际教学行动切实帮助孩子实现目标。

然而,愿力抵不过业力,由于我们家庭早期对孩子教育的失误,特别是作为承担家庭中孩子教育主要责任的我的过去的无明和妄心妄作,孩子的成长状态经过行知一个学期的调整后,虽然勉强支撑考到了今日英语突破初级班,但没有升到中级班,而又回到了行知学堂。不能升级的原因是:行动力主动性不足,关注外在评价,喜欢说废话,学习专注力不够。


2

行知的第二阶段:

稳定目标,淬炼心性阶段


从今日返回行知后,孩子当时11岁,那么,孩子学习的方向在哪里呢?其实,今日学堂在分流学生断后路的时候也不断的开大门,只要你有足够实力能够PK本校学生的平均水平,都有机会重返今日;所以,在失去今日学习机会后,“重返今日”成为了孩子的目标。

由于今日新教育秉承的是“价值观——思维——知识技能”的教育体系,也就是孩子在青春期之前完成价值观塑造,再跟进思维训练,最后根据自己未来的职业走向选择自己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所以,在这个阶段,围绕“重返今日”的目标,就心性和思维的改进和改善,在行知中级班和行知明德班,孩子得到了踏实的训练:刘杰老师带领的行知中级班带孩子们的荒野生存大挑战、不定期的野外拉练、每天的足量的运动、武术的基本功训练等;行知明德班桂芳老师带领女生广州社会实践,一日50公里的负重徒步挑战,大学城的社会调查,拳击训练勇毅之心等;每一天写日记,每一周写周总,以及每天泛读泛听优质精神文化产品,随着不断积累,后期开始学习和模仿TED演讲,以及开展各种辩论赛……点点滴滴的做事、运动武术、社会实践、共振社会精英的境界格局等等教育手段逐渐把孩子从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评价,逐渐转为对自己、对社会更真实的体悟和思考,心慢慢的静下来,专注下来;大量的写作、辩论和演讲也让孩子的思维越来越有序、严谨。

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不学英语、数理化等知识呢?这里我要厘清一个误区:不是没有开设这样专门的课程,就代表学生不学习这些知识,就好比,即便这门开设这样的课程,学生未必就真正学到这些知识一样。这个阶段,老师会根据家庭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化的提供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资源和途径,并建立奖惩机制、创设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团队探究式自主学习,让学习如吃饭饮水一样自然,学生真正享受学习本身的乐趣。我孩子也没有专门学习生物、物理和化学,但是她经常会很学术的和我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或者社会现象,这就是“不学而学”的结果。


3

行知的第三阶段:

聚焦目标,全力以赴的阶段


经过了前两个阶段,孩子在心性和思维方面已经有了良好基础。2019年秋季,对标今日三语高中,行知成立了赵雨老师带班的行知国际班。

行知国际的三年是不平凡的三年。正值学生荷尔蒙分泌最旺盛的时期,强大的身体能量带动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让这群学生总要在众人面前故意唱反调刷刷存在感怎么办?“食、色,性也”,男生女生朝夕相处,或多或少的情愫,挑破与任其自然如何把握?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努力用功但是成绩不佳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因为老师们的明察秋毫和富有智慧的处理,扫除了这些心理上的障碍,每个孩子都能最大程度的保持最佳状态全力以赴冲击自我目标,2年突破sat1400分,一年达到西班牙本科以及研究生的学业水平。


这就是我孩子在行知的大致情况。相信大家可能都觉得这样的教育历程挺值得拥有的。那么,这样的教育故事能不能复制呢?

我认为,不能也能。“不能”是因为:如果家长只是看结果,觉得“别人的孩子可以这样,我的孩子也可以这样”,你的心就嫉妒之心、焦虑之心、控制之心,这样聚焦结果的教育思维的家庭是无法得到优秀孩子;“能”是因为:如果家长觉得这样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拓展了你对生活生命的理解,觉悟到新教育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你以欣赏之心、好奇之心、开放之心觉得“别人的孩子可以这样,我的孩子也可以这样”并起而行之。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因为看见,所以行动,你踏上了自我成就之路。



二、陪伴孩子成长的感悟


接下来,我就自己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心得感悟:

1

怎样让目标意识沉入孩子的生命状态?


上面的分享中,大家都看到我反复强调的都是目标,看到孩子因为有目标,学习有方向和动力,那么,如何让目标浸入到孩子的心中呢?

我认为首先要思考目标对一个人的意义是什么?“考上今日学堂”是孩子的目标吗?肯定是;但是为什么要考上今日学堂呢?我相信不同的家庭的回答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你问我家孩子,她的回答一定是:因为我相信考上今日学堂可以让我生命更有价值;可以做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事;这样可以让我的爸爸妈妈很荣耀,还有我的外公外婆(从小带她),我的奶奶和老家的人;可以示范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让更多中国学生有更多成长选择方式等等,总结来说,她觉得自己要考上今日学堂,是因为她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并获得更高的荣誉。

所以,比目标意识更重要的是格局,格局是什么?格局是你的心中、你的家庭选择装下多少人。你选择只装下自己的孩子、家人,教导孩子遵守法律,崇尚道德,不给社会增加麻烦就可以,这是一种活法,有没有目标关系都不大,平安健康就好,这是“独善其身”;你选择装下更多人,愿意为社会的福祉承担更多,为此,你要不断磨练自我,精进自我,做更多的对社会有用的事,这就是“兼济天下”,那么,孩子自然就会有目标,并专注和享受实现目标的行动和努力中。

在这方面,我个人的一个深刻体会。2016年底,我注册了自己的一个文化传播公司,因为,伴随我孩子在新教育成长呈现的越来越可喜的面貌,我想“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要把这种理念用我的体制老师的身份、用我的机构能够获取的和更多家长以及政府给予的机会,力所能及的去表达、宣传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6年下来,我个人、家庭、孩子的状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所以,我想说的是:提升你的精神层次,水涨船高,你的孩子自然有目标、有更大的目标而绽放生活。


2

孩子落后怎么办?


2017年7月,当时孩子11岁,我们被告知,孩子无缘今日学堂英语中级班(当时今日学堂的学制和现在不一样),孩子需要重新选择学校再读书;换句话说,在当时新教育师资非常宝贵的情况下,今日学堂只能“择天下英才而教之”,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力的综合评估不及他人,至少说明“孩子不是英才”。

“孩子不是英才”,这对孩子和父母都是打击。而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孩子会不会感到受打击,来源父母的态度,父母是孩子的神,孩子承接父母的能量场。而父母的态度,决定于是否找感觉和对事实和目标的理性思考:

所谓找感觉,本质是一种亲子共生模式的体现,也就是父母通过孩子来确认自己是否优秀的感觉,孩子被拒绝,落后了,父母觉得自己没有面子,觉得自己比别的父母低下,并会不经意中把这种压力转加给孩子,孩子就是压抑的,他们感到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又觉得父母对自己不理解,这样状态下的孩子是没有出期的。

而如果基于事实、公正和信任的态度,首先,家长相信别人孩子上,自己孩子下,这一定是自己的孩子没有其他孩子优秀,没有其他孩子做的好;更进一步,但凡有些些心理学常识的家长都知道,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父母的问题,家长去挖掘自身原因,去抽自己,那么,这样的“失败”就是前进的过程。“孩子不是英才”已然不重要,父母愿不愿意像“英才”一样的自我教育才是重要。

特别是面对升学今日三语高中的压力,孩子遇到了瓶颈期,这时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就意义重大。当此时,一方面我就用山长的话语反复和她说明:一个人的摔跤、不顺意,只是为了来证明你是不是真正想爬起,是不是真正想要……这时为了保证她必须要有目标和方向,也蕴含着对孩子的力量的信任;其次,我和她说,我们欣赏你全力以赴、踏实和自律的样子,人生的精彩不会取决一次考试,专注自己的训练就好。

这是在心法上让孩子安定;在技法上,如果我们有能力可以给予孩子一些支持当然好,但一定是要确认在孩子需要你的帮助和支持的情况下。比如,我是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考试套路会有一定的经验。我也试图想指导她,但是发现根本做不了。孩子有老师指导下的系统的方法,没有心理准备下的被教导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信任。另外,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选择相信老师,我记得有段时间,我孩子的sat数学好像卡住了,徘徊在700分上下,当时马上放寒假啦,我甚至有寒假为孩子找数学私教的想法。其实这只是家长的单方面的焦虑。事实上,因为赵老师作为一个高级理工男,负责SAT数学有他自己的钻研和备考计划,只不过赵老师比较严谨和务实,在自己的研究成果没有出来之前,没有太多的对家长的“豪言壮语”。孩子在一个点上徘徊,可以理解为卡住了,也可以理解为老师需要她多在某个层间上多去琢磨,这取决你放在一个这样的思考系统中。事实上,过了一段时间,我女儿就冲破了卡点,成绩比较稳定在750分以上。更可喜的是,对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前不久,考完各项语言官考后,一年多没有模这些题目,再次拿起来做时,她说大多数题目都会做,一套试卷下来也是错5个左右,这得益她当时在赵老师指导的扎实数学基本功。



三、学习态度和学习力的关系


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有些家长会遇到“孩子是不是这块料”这个问题:我家孩子口齿笨拙,怎么可能成为语言天才?

我认为,客观上,一个人的学习力的确有差别,但本质没有区别。我们的本质都是原子的聚合体,所以我们最终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确有差别,西方心理学家把人的智力形式分为7种类型。正因为如此,很多心理学家乐于分析孩子的智力类型并引导家庭因材施教,从而找到最快捷的成才方式。

同时,有差别又意味着什么呢?我又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内忧外患前途堪忧,改变现状非常需要工科人才。当时以语文历史双百成绩考入清华中文系的“三钱之一”的钱伟长了解后,毅然改变专业,攻读他只能考5分的物理,并以顽强的学习意志在物理系毕业的时候成为了最优秀的学生。

可见,学习力是相对的,是可塑的,是和人生态度有根本关系的。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尽管这个世界上能够成为元帅的人不多,大多数还是想当元帅但当不了元帅的士兵;如果我们聚焦谁是元帅谁是士兵的结果,我们耗散能量在概念和比较中,你不可能成为元帅;但如果聚焦过程本身的生命活力,我们活出了自己更高级的状态,士兵和元帅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你可以认为我女儿以及她的这一拨同学是三语天才的料,也可以认为是他们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让自己从被今日学府分流的丑小鸭变成的人人羡慕的白天鹅的生命升级。所以,你是哪块料,谁说了算呢?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阅读。感恩新教育!感恩行知!祝福每个家庭能够实现对孩子教育的目标,祝福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欢迎关注“行知智慧园”视频号


相关阅读 | 点击进入


扫二维码 | 了解更多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知智慧园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