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如何陪伴幼儿上一堂高质量的体能课?



题    记



转眼间加入行知明珠已经将近一个学期了,陪伴明珠班孩子的过程中也有不少酸甜苦辣,翻看自己的日常工作记录和日记感触良多。结合自己到工作和日常时常也在思考:体育运动对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从教8年来一直在体育教学一线工作,体育带给我了什么?而立之年转战幼儿教育,如何才能更好的陪伴幼儿开展体能锻炼?尽管早在2011年本科阶段就开始学习体育教育,但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越来越觉得想要上好一节高品质体能课程是多么的不容易。

那么,符合什么样标准的课程才能算的上一节高品质的体能课呢?相信不同人会有不一样的思考。对我而言,此刻,粗浅的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指标可以参考:

1、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高 

2、课程训练有明显效果 

3、教师自己要真正做到言传身教,终身成长。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我看来没有那个小孩子天生不喜欢运动,如果孩子现在不想参与体育运动,可能主要是因为他的信念方面出了问题。也或许是因为他从来没有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成就感,从来没有享受过运动突破后的喜悦。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什么难易、辛苦、累不累之分,很多时候不喜欢运动是因为孩子坚信父母、老师是爱他们的,他们会无条件,不加选择的的将大人世界中的这些概念全盘接受。记得最初做老师时我就常毫无觉知的习惯性问孩子运动累不累啊,你辛不辛苦?现在想想真的是愚蠢至极!

如果一节体能课,学生都没有参与的兴趣,就算是你说破天也是一节失败的课程。课堂从来不是某个人的独角戏,真正的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如果十几节体能课程训练下来,看不到明显的训练效果,自然也就离“道”很远了!老师是课程的组织者,是幼儿运动的陪伴者,如果老师上课之后没有什么思考和反省就不会有太多的成长,自然也就走不远走不长久。想要教会孩子热爱运动,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如果家长、老师是不喜欢运动的人,会无意中给孩子传递相似的信息。言传身教,言传在先,身教在后。其实,身教的教育价值远远高于言传,只有言传,没有身教,培养的就是知行不合一的孩子!如果家长、老师能够以身示范,真正俯下身去,用身教代替言传相信孩子会受到不一样的结果。

接下来将会从6个视角讲述有关如何陪伴幼儿上一堂高品质的体能课的一些思考。简单总结了下或许可以用这12个字来概括,它们分别是:安全、兴趣、态度、能力、状态、结果。



一、安全为基,势在必行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没有谁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意外伤害。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运动中很多时候身体是不受控制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从心态上来说头脑中也基本上没有安全这个意识,能力上来说评估风险的能力很低或者基本没有。倘若想要最大化的避免运动中的安全隐患,作为陪伴幼儿运动的成年人,第一责任人,首先我们自己要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尽量真正防范于未然!



安全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前提和根基。运动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理论上来说避免不了磕磕碰碰,其实我觉得还有很多工作是可以提前来做的。例如每一次到达一个运动场地,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安全教育,接下来就是检查周围场地是否有潜在的安全隐患。如运动器材是否老化,可能会断裂、固定是否稳当?

其次是要提前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保护他人的意识。很多意外的发生都是因为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例如我们明珠班的一些孩子好奇心就很强,看到好看的花草、果子就想会摘来闻一闻、尝一尝;看到别人做了一个站立下腰或者过桥米线等类似有一定难度的动作,不少孩子可不管自己基础如何,只要是这会想超越别人,就会直接去模仿;一些孩子很活跃,非常有活力,在运动时候也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幅度和力度,有时候还会故意搞一些小的恶作剧,如在站队时玩互相推人的游戏等等。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关注到,发现异常,孩子也没有这方面的安全意识,意外常常就在不经意之间出现了!那真的是防不胜防!

其次是老师要熟练具备处理常见的运动损伤技能。例如擦伤、摔伤、扭伤、肌肉拉伤等。意外发生以后,如果孩子能第一时间得到心理和身体的安抚,会最大程度的降低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老师想要更好的帮助孩子,真正做到这些就需要老师具备这些基本技能。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及预防技能,这一点网络上也有很多优质资源,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搜索学习。

最后,在处理完这些身体的损伤以后还有一步更重要的工作就是和孩子一起复盘这件事是你如何发生的,今后该如何避免?身体受伤之后之所以会留下疤痕是为了提醒人们以后要小心点,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一个人能从这次错误中学习和成长,并向身体保证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伤疤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疤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潜意识为了保护我们而留下来的印记,希望我们能够记住这件事,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心理创伤也是一样。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兴趣从字面上看,“兴”高兴的意思,“趣”边走边取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开心的边走边获得。兴趣的本意是个人力求探索追求某种事物或者从事某种事物的态度或倾向。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便会对它产生特别的关注。那么如何让孩子对运动感兴趣呢?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是最佳的选择。

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看来这句话还可以这样理解:当孩子对体育运动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而我们家长、老师的责任就是在于帮助和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与天赋所在,从而把孩子的潜能开发出来。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们总是要求他们要运动好,却忽略了他们自身的特点与兴趣。长此以往,反而让他们更加不爱运动,不爱思考。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是合理的引导而不是我们去填鸭式地教他们。

以我们明珠二班的孩子为例,这学期班上有2个新生,刚开学的时候也谈不上特别排斥运动,但着实是运动的积极性不高,日常运动中只想做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最喜欢玩各种运动游戏,刚开学那段时间晨跑时候几乎每两天就会哭一次,哭的理由也很多,例如现在想妈妈了,想要妈妈一起陪着跑步;跑不快被别人超过了很不开心;好朋友没有等自己就先跑了,很伤心…

因为之前我也没有太多带7岁以下这个年龄阶段孩子运动的经历,教学经验也不是特别丰富,刚开始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的确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后想明白一个点,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那段时间在运动课上我会和孩子们有很多互动,耐心地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样形式的运动,还刻意在课堂上安排了不少运动小游戏,把课程目标与孩子们喜欢的运动方式来呈现出来,适时地进行目标教育和学生兴趣的植入,悄悄进行“游戏兴趣”到“学习兴趣”的转换。例如同样是跑步2公里,课程中会借助一些标志桶,设计成绕着标志桶跑S型、Z型、T型、W型等等,有时候还会让孩子用自己最快的速度跑过去,用身体去触碰这些标准桶,看看谁能不用手就给标志桶推到。就这么几个简单的标准桶,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常常到了下课时间还不愿意走。再后来还引导孩子们设计属于他们自己的运动游戏和体能课程,当真正激发了孩子的运动兴趣之后,最初那些晨跑哭哭啼啼,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孩子也能够顺利完成班级大部分的训练任务,运动能力也很快得到了提升,人也越来越自信心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我们做父母、老师的不是要去告诉他们什么,而是要去引导他们认识了解什么。孩子们的成长存在着万千可能性,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他们往正确合理的道路上引导,而不是告诉他们该走哪条路。只有了解孩子的特点、性格和身心规律,才能更合理有效的引导他们,进而做到扬长避短,充分挖掘孩子们的运动潜力,或许您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态度决定一切



所谓态度就是对某物或者某人的一种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在人们的信念、情感和倾向中表现出来。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可怕的不是别人比你聪明,真正可怕的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加的努力。”如果在能力上本身就不如别人,那么你还不去行动,去提升,没有一个改变的态度,那么你凭什么能比别人强,比别人过得更加好。那么如果这样岂不是更不公平?在我看来,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运动最重要的不是要他学会了什么内容而是要通过运动磨练习性,助力孩子用运动认识世界。

如何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这个世界构成了基本的三观,而这一切其实就是要在小时候就建立的。陪伴明珠班孩子的老师要学会带领孩子刻意去做一些探索,只要不是过于危险的事情,我们都要去支持孩子去试一试,例如爬土坡、爬树、跨越一些小的障碍物等等。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自动自发的养成自我突破的习惯,建立我能、我行、我可以的信念,有时候即使有一点点小的擦伤也无伤大雅,探索的收获远远超越了这一点点皮外伤带来的疼痛。倘若老师能够在探索之前又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全程陪伴左右,防范于未然那就更好了。总之,基本的原则就是要确保孩子在安全的情况下,他们可以自如的去用自己的运动方式来探索这个世界。



以我们明珠二班的孩子为例,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们班安排了一个户外徒步活动,孩子们看到路边的一个小土坡都非常兴奋,手脚并用的爬上了二三米的土坡,老师和家长就站在旁边静静的观看,在有需要的时候会及时出手做安全保护。因为平时在学校也加强了安全意识,教育孩子们从土坡上滑下来的时候非常小心。遇到有的小伙伴不敢下来的情况也有人能够主动去承担组织、保护、提醒的工作,最后每个孩子都顺利平安的爬上爬下好几次,相信这段经历会在孩子的童年里留下美好的回忆。

以我们明珠二班班垫上运动为例,有些淘气的孩子会在运动时做一些影响他人训练的情况,例如别人做侧手翻时候故意尖叫干扰,倒立时挠别人痒痒等,根据和孩子们的约定,他们将被剥夺训练的机会一分钟,需要先安静下来调整,调整好以后才有机会继续参与。因为平时给孩子们输入了我是运动者的信念,每个孩子都很喜欢运动时光,都很享受运动,特别是遇到别的伙伴在玩游戏,他只能站在旁边观看,相信站着的孩子会想要更快的回到训练中来。处理这个小事件的过程中自动就完成了心理行为调整,帮助孩子建立起:“态度决定一切的信念,我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百分之百的责任的信念!”



四、能力需要培养



我一直坚信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不可否认同一件事有的孩子做起来很简单,有的孩子做起来就很难。对于运动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有的孩子天生就喜欢运动,有的孩子就是喜欢安静的呆着。不好说哪一种更好一些,但我们要清醒的知道:能力并非一成不变,特别是基础的运动能力一定是可以通过刻意训练获取。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身体正在快速发育中,今天不会的动作,明天他们可能就会给你一个惊喜。

如果我们总是用旧的眼光来看孩子,习惯性的给孩子贴便签:这个孩子运动能力就是差,这个孩子技能学习速度就是慢等等,长此以往孩子对孩子不会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讨厌运动。人都是倾向于自证预言的动物,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身边重要他人的影响不可估量,做为家长、老师,如果我们认为这个孩子就是这样,看不到孩子的变化,他怎么会变化呢?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固定性思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在陪伴明珠二班孩子练习垫上运动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对于孩子来说,老师最重要的作用有三个:分别是示范、支持和引领。所谓支持就是指老师要知道如何教孩子练习体能、技能动作,培养热爱运动的信念,学会调动身边的资源和力量,还能够找到突破的方法。所谓引领就是老师要看的比孩子更高更远,像灯塔一样照亮更远的路,让孩子知道怎样一步步往前走!没有明确目标就如黑夜里迷失在茫茫的大海上,看似哪里都是出路,哪里也去不了!


实际教学中,具体我是如何做的

呢?这里分7步骤简单说明下。

1

明确教学目标:尊重孩子们的选择,自己设定目标。

2

老师备课:练习前先分析这些动作的难度级别,需要的身体素质。

3

基础体能练习,专项目身体素质训练,逐一突破,逐个进阶完成。

4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包含心理、身体素质两方面。

5

老师单独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树立榜样;

6

引导孩子们组成小团队,互帮互助互相教学,学会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

7

目标上墙,当众公布出来,重视过程及练习状态,按教学计划实施。



以手倒立为例,进阶如下:

1

双手撑地,双脚起跳三次。双手提髋。

2

双手撑地,双腿一前一后,后腿抬起来,想小狗一样爬。无保护。

3

走墙倒立,保护在肩膀处。

4

弓步,一腿前一腿后,后腿用力往上踢。保护在肩膀跟大腿的位置。

5

同上,在后腿踢起来的同时,前腿跟上,在空中并拢。

6

弓步,倒立。保护在肩膀跟大腿位置,之后快速移动到小腿。

7

同上,轻保护或无保护。

8

蹲姿成倒立,提髋,轻保护。

9

同上,并腿成倒立。

10

同上,分腿成倒立。

11

倒立,二分之一旋转。

12

倒立,360度旋转。


接下来,其他组合动作有倒立接前滚翻、前滚翻接倒立、燕式平衡接倒立。类似的组合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灵活增删,组成小套路来练习,孩子们的兴趣也会非常高!


当我把一些体能、技能动作拆分掉,做成了这种详细的目标分解后,孩子们学习进度也就有据可查,孩子学起来也会动力十足;老师教起来也会简单很多,整个教学过程也会非常清晰,对孩子的运动状态、能力把控也会很好。例如孩子目前到那个阶段,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接下来需要安排什么样的针对性辅导和练习。就算你还不是专业的体能老师也可以较快的上手,高质量的陪伴孩子们运动。 



五、状态大于一切



“状态大于一切”句话早些年就听好几位伙伴和领导提到,对这一点我一直深信不疑。在我看来:人是情绪的动物,很多时候你的状态受制于你的情绪。

对于明珠般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情绪来的很快也去的很快。当情绪来临时,你要求他一如既往的表现出你想要看到的样子,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你选择与他对抗只会得不偿失,只能两败俱伤,没有任何效果。那就更不要谈什么教学目标了!



陪伴明珠二班孩子运动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不少孩子学习技能动作的过程中,状态良好时和状态不好时,学习速度有明显差异。当时想去做一件事时,无论这个动作多难,他都会一遍一遍的去尝试,当他不愿意去做那件事,就算是哪这个动作在旁人看起来再简单,他去做了一遍还不会,学了一遍还不会,有的时候真的是能活活把人气死。作为一个成年人,作为明珠班的运动老师,我能做的就是俯下身去,同理到孩子的感受,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真正的卡点在哪里是能力还是态度?只有当我真正找到了那个卡点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为此我也总结出教孩子的5步方法,分别是:教他做,带他做,看他做,任他做,反思之后继续做。

试错也是孩子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孩子不可能一次就达到你的标准,你也别期望一个动作练习三五次就能学会,当我们能够降低自己的期待,考虑孩子为什么暂时做不到,甚至去模仿孩子是如何频繁出错时,你会发现原来卡点常常就在你忽略的地方呈现出来,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悄然隐藏在背后。

例如我们班有个年龄较小的男生在学习后滚翻时总说脑袋痛,刚开始我特别不理解,翻个后滚翻怎么就脑袋痛了,你是不是偷懒了?当我仔细去观察,去模仿孩子的动作时,发现是因为有一个细节没有做到位,当我帮孩子调整了这个细节之后,困扰他的问题很块就迎刃而解了,运动的状态也越来越好。

当我观察到孩子状态不好时,我会选择给孩子一点自由空间,让他先停下来自己静一静或者给他安排一些其他的运动项目。只有当他全身心的投入一项运动时,他才能够体验到运动的快乐;运动中心不在焉时也更容易出现运动损伤,与其强迫他必须参与运动,还不如给他一点空间,给孩子一个调整的机会。



六、用结果说话



用结果说话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责任,是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负责,更是一种实力的体现。相对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人们似乎更擅长为糟糕的结果找托词。在大多数人心中“做了”就是尽责,“没做到”就是因为外界环境,与己无关。在我看来这本质上是对自己教学结果的不负责任,是对学生成长的不负责。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教育人,我认为一切没有产出的努力都是浪费资源。作为一个负责人的教育人,我们不能把“做了”当成“做到”,这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两者之间价值也不能简单粗暴的直接画上等号。有这样心态的人只是在做一场自导自演的自我感动的小游戏,除了慰藉自己毫无意义。



《公主经》教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起全部责任,我才是我自己命运的主人,我是一切结果的原因,我也有能力去创造全新的自己。理想是用来实现的,目标是用来达成的。没有结果的行动都只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游戏和笑话。

对于明珠班的孩子来说,的确有时候会比较贪玩,有时候对自己的行为有没有觉知。例如别人都在练习,他在旁边玩,最后别人都学会了好几个新动作,我什么也没学到。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够更多的关注到孩子的状态,更多的关注练习的过程,发现问题以后及时调整,突破的结果自然而然就会自动呈现,根本无需费力!能够做到这一点,一节高品质的体能课程自然就会呈现在你眼前。



想要得到这个结果,首先要想办法破除自我设限,只要你能够用心去陪伴孩子运动,真心的去了解孩子的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学会看见孩子,把学习的理论能够践行在日常教学中,一切都会是最好的呈现!



END



欢迎关注行知智慧园视频号



推荐阅读  |  点击进入


扫二维码  |  了解更多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知智慧园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