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下篇)


题记

为什么新教育是改命的教育?因为新教育改的是心。


心变了,观念就变;观念变,行为就变;行为变,结果就变;结果变,命运就会改变。改心之旅,始于入心。


此文是行知教师郝向平、穆佩利、蒋波三位老师通过共同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在清一联盟平台与大家分享对“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的思考和教学中的实践。



三、平等尊重


蒋老师

听到郝老师所说的,我就联想到前面看的那个短视频《迟到》,里面的老师后来发现了这个孩子,他迟到背后的原因以后,我看他在影片里是做了一个动作的。当孩子再次迟到,带着一种很难受的表情走进教室时,老师当时是蹲下去的。老师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身高,你蹲下去,我觉得他其实就是用这个行为在体现一种平等和尊重。所以在最后那个镜头,他把孩子抱着,这就是从开始对孩子的不理解,到后面,他跟孩子之间架起了一个桥梁,或者是打开了一个通道,这个行为就包含了平等的精神在里面的。


穆老师

其实作为老师来说,我们自己从能力上比学生可能有很多很多的优势,而从我们的阅历来讲,我们在很多方面是能够看到学生看不到的点,甚至我们可能因为教学经验都比较丰富,我们可以很快就找到这些学生身上1、2、3、4、5,很多很多的不足之处,那么处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们怎么才能对孩子有真正的尊重呢?


比如说我们三位老师现在带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所谓的“尊”,那一定是他有值得我们尊重的地方,他一定是得有很厉害的地方。



我自己想到了一点:我会想在我八岁半的时候,或者在我七岁半的时候,甚至在我十岁的时候,我可能都做不到这些孩子现在能做到的事情。


比如说,他们都离开了家庭,独自在外面生活,独立地跟老师、跟同学一起互动相处。我们新教育学堂的学生,基本都有很强的自理能力,每天都要整内务,被子还叠得非常漂亮的,包括洗自己的衣服,整理,卫生打扫做得也很好。


很多孩子还在运动方面有很多的突破,比如那些垫上高难度动作。甚至垫上一些普通的运动,可能我们老师自己都做不了的。他们小小年龄,很多孩子跑过半马,徒步走过50公里,甚至有的孩子还徒步走过100公里。 


我确实不得不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因为他们真的很厉害。除此之外,甚至他们在学一些新的运动项目的时候,小孩子内心没有限制性的信念,他不会觉得这个东西好难。但是教成人的时候,或者大孩子,比如13、14岁的孩子,他们学一个新的运动项目,他们就会有畏难心理,老师,这个好难,能不能进度学慢一点。但我发现我身边的这些小孩子们,他们没有,他们没有觉得很难,而且学得很快。


我觉得这些都是他们身上的非常非常值得我尊重的地方。如果我能看到这些点,我觉得尊重和平等之心是很容易升起来的。如果家长也能够看到自己孩子身上很多真的值得我们成人去学习和尊重的点,我们跟孩子在互动和沟通的时候,就更容易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甚至当作一个完全平等的人。而不是觉得,你是我生的,你是我养的,你就该听我的,或者说你就该实现我没有实现的梦想。这样就不是尊重,是把孩子作为自己的一个附庸,或者说是自己生命的延续。


好的,我们这边想听听蒋老师那里关于平等和尊重,有没有一些不一样,或者更新角度的见解。


蒋老师

好的。关于平等和尊重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在内心中还是比较容易能够认同,甚至在跟孩子的交互过程中能够体现。这一点是为什么呢?


因为,其实我觉得还是一种我们认识和观念的问题,像现在,我们行知有很多优秀的年轻老师,像董老师、一漓老师等等,他们其实都只是十几、二十岁,可能二十出头。而我的大女儿现在都已经十八岁了。


所以我常常这样想,这个孩子他来到我们家里,只是一个经过,其实会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像我一样能够独立思考,能够去承担和面临自己的人生的这样一个完整的人。


所以当我从这方面去想的时候,我觉得我就能够看得比较平等。所以虽然我的教学风格比较偏严格一些,但是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还是愿意跟我互动,即使是孩子做错了一些事情,或犯了一些规则而被处罚,他们仍然还是虽然跟我接近。我觉得这和我的这种心态还是有比较大的关系。


在我的内心当中,从来就没有认为他们是跟我完全不一样,会低很多,我在看待他们时,总是会觉得他们就是一个过程,我不过是看这个过程的一个观众。我会很快地看到他们呈现出不亚于我,甚至会超越我的一面。


所以从这个方面,我觉得也能够帮助我们平等的,心平气和的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即使是他会有一些行动会让我们在情绪上很强烈的冲击。因为确实也有这样的孩子,他会反复用一些你看上去非常、甚至很蠢的方式去做。但是我在想,就像刚才穆老师说的,我也是这样长过来的,我年轻的时候,我年少的时候可能犯过的那些蠢事不比他们少,甚至会更多。

所以这样一想,我就觉得可以心平气和,然后能够用一种更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这是我的体会。


郝老师

两位老师分享的,真是挺好的,让我理解这种平等尊重。真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个体,接下来我从灵魂的这种角度来看。


每个人,他都有他的人生之路,而且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走的路线也不一样,我们往往就希望孩子按照我们既定或者我们觉得最好的路线走。但是时代不一样,他的个性不一样,孩子成长的路线那就是不一样的。而且人生精彩的路线,往往是让你想不到的路线才很精彩,都是按部就班,让你计划好的,不一定就是很精彩。



所以我觉得,平等尊重,如果我们心态还无法做到的话,那真的要修炼一下,认识到这个重要性。因为,我们对一个孩子,对一个学生,你要能做到接纳认可,就得能够从心里尊重他的这种灵魂,这种高度的尊重。


除此之外,老师们还有其他的案例给大家分享吗?



四、梳理解决


蒋老师

我们刚才已经提到了三点了,首先的“观察聆听”,之后我们还要对孩子、学生的“接纳认可”,再加上刚才最后讲到的“平等尊重”,这个是前提。是我们如何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的前提,就是我们从内心当中要真实、真正地去体会到那种平等,那种尊重。


那么有这三点以后,基本上我们就能够跟孩子的心比较靠近了,我们就已经具备了这样的一些前提条件。还有一项,也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内容,就是我们最终还是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要走进学生的心的目的是解决,是要解决、帮助从不良状态或者一种问题中去发现和成长。这就是我们今天分享的第四个关键点,就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我比较常用的,是通过梳理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解决。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这也是我人生经历当中的一些感受。我们的每个老师,或者每位家长,可以回忆一下,当我们发现自己处于情绪比较低落的时候,或者是发现烦燥,觉得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其实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还没有看清楚这个问题,没有把问题看得很透彻、很明白,对事物发展的原因、包括后面的选择都看不清楚。就象我们的眼前有一大片迷雾一样,这就会导致我们会陷入那种情绪的负面状态当中。


在这里,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个也是最近发生的案例。因为我们接触的孩子很多,每天这样的案例都在不断的出现,那我们老师们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不断的走这第一步,首先要走进孩子的心。这个案例是这样的:


大概是上一周,我们班级来了一位其它班的同学,这个同学来我们班带着一个任务,在这里我用A同学来称呼他。


这位A同学,他在班级中有一个比较棘手的现象,就是他跟同学们融不在一起,在和同学们的一些沟通和相处中,他好像不能理解别人为什么这样做,然后他就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问题,就是比较竭斯底里,反复地去对抗,班级的老师发现他的这种现象跟他的心理年龄也有很大的关系,他虽然有12岁了,但是他的心理年龄其实只不过在8岁左右,所以跟我们班的同学比较接近,所以当时就建议他来我们班来完成一个任务,学会如何与同学沟通和交流。


这位同学来了大概有几天,前面这几天还不错,状态还比较平稳。我给他的安排是学习中文小课文的阅读理解和归纳,并且用言简意赅地方式讲给老师听。因为这对于他理解别人的意图和感受也是一种提升,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他人。


有一天上课的时候,我就叫他过来,想根据他现在的学习进度给他加一些任务,我就跟他说,“A同学,你过来一下。”


但是当时我就发现他没有回答。我还以为他没有听到,我又叫了他一声。


“A同学,A同学,你看老师叫你呢,你过来一下。”


这个时候,我发现他听到了,但他没有看我。这时我就第三次再说,“过来一下,老师在叫你呢,怎么没听到吗?”


这个时候,他才起身。然后我就看到他慢慢地走过来,拖着步子走的。这个时候,我感觉他应该带有一些不情愿。所以我当时还有有些奇怪的,疑惑为什么会这样。他过来以后,我就给他布置任务,我说:“你现在的这个学习能力其实是足够的,老师给你增加一些任务,”


我话刚说的这,他马上就说,“不要!我不想要!”


因为我话还没有说完,我都还没有说清楚要给他什么样的任务,他马上就这样反应,我当时就发现这个孩子的状态不对了。


所以这个时候,我就开始运用到现在要讲的这个关于梳理的要诀,就是要让他看到和明白自己目前的状态。因为他现在属于一种跟老师已经把沟通的通道关闭了,直接是一种抵触的状态。


我就跟他说,“同学,我发现你现在的这个状态跟前几天不太一样。”


他说,“没有啊老师,我现在很好啊,我没有什么问题啊,我没有什么情绪啊。”


但是大家看,我在学他说话的时候,大家都应该听得到,他其实是有情绪的,但是他自己没有感受,所以我就用“梳理”的方法帮助他看清楚。


我就跟他说,“A同学,你看啊,平时老师叫你,你就会很快地过来,今天老师叫了你三次,你前面都装做好像是没听到,但是老师发现你是听到了的。之后,你过来的时候呢,速度比较慢,一步一步地拖过来的。接着,你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老师给你增加任务,连具体的任务是什么我都还没有说,你马上就会说,‘我不要,我不做’,这个就是一种抗拒的态度,你发现了没有?是不是这样?”


他还是说,“没有啊,老师,我没有啊!”

好,我接着就跟他说了。我说,“A同学,你现在这样,我们沟通,你不要说‘不’,不要说‘不想’,不要说‘不要’,行不行?”


他马上就说,“不、不想、不要,不、不想、不要,不、不想、不要。“


他连着说了三遍,当时我就笑了,我就觉得很好玩,这孩子。


我就说,“哎同学,你看,老师刚刚才跟你说,不要说这三个带‘不’这样的言语,但是是马上跟老师重复了三次,你发现了没有?”


就像这样,我会不断地把他的现状和他有可能忽视的地方,把它讲出来,让他看到,帮他梳理。当我这样一说的时候,我就发现他就愣住了,他好像真的在这种不断的引导下,他就发现了,“诶,真的好像是这样。”


好,这个时候,我发现他僵持在那里,我就跟他说了,“老师发现你前一段时间,这个学习的状态还是很不错的,虽然你还是在进步当中,但老师发现你每一次来带老师考核过关时都有进步,我者能发现你对课文想要表达的主题,以及用十个字左右去提炼它的核心,我觉得是不断地在进步的。但是你今天的状态就不一样,那是为什么呢?”


当我最后这样问他的时候,我发现他的状态就完全变了,他的眼泪哗就下来了,整个人情绪就松下来了,然后他就有点抽噎地就跟我说,“老师,我们班的同学,谁谁谁,他说我不是我们班的,因为我是从其它班过来的,他说我过几天就要走了,不是他们班的,所以就不让我参加他们的活动。但是呢,我觉得,我就是我们班的呀,就是我们志远三班的呀。”


他当时就是这样,我看他当时这个状态就开了,实际上就是开始想要说话了,所以我当时马上就补充了一句,我说,“对,A同学。今天现在这一句话,是今天老师听到的你第一句真心的话。老师听到了。”


所以这个时候我就发现,他整个状态都全部松弛下来了。这个时候,刚好我们班级就开班会了,就是上课了,所以我就没有给他继续再沟通,然后我就让他回去先参加班级的课程。



在这个课程的过程中,我就观察到,他确实状态就不一样了,这种抵触、排斥的情绪就没有了。他会积极地举手去回答问题,去表达。课程结束以后,他还主动来找我,然后把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我听,说我是怎么怎么样,遇到了什么什么。


好的,上面就是我最近的一个沟通的案例。两位老师,我大概分享完了。


郝老师

好的,我刚才都听得入迷了。蒋老师讲的,就是我们老师非常有耐心的一个引导学生的一个过程。其实我一直在听,然后一直在想:你看,蒋老师一直在观察,把他之前对孩子的一些观察的情况都掌握清楚。然后接纳他现在的这种状态,他接纳,认可了他之前做的好的地方。他说这个孩子,之前过关都是很认真的,为什么现在不认真。整个过程都是非常有耐心,这个过程赋予了他能量,又让孩子充分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心,然后他自然慢慢地就打开了心门,就愿意跟老师说了。


平常其实我们每个班都有类似这样的一些案例,孩子们有时候他自己确实是无法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


我们班有一个新生,刚开学的时候,他刚来的时候跑步比较靠后,其实他比较活泼,比较外向,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就是跑不快。我经过几天观察了解,看他一直是在后边跑,为什么跑得这么慢?平时能量挺足的,怎么就跑不快?


然后我观察和发现,他跑步的方式不太好,姿势不对,同时以前跑步也不多。于是我们就统一在班级上教了一下太极跑,而且我陪伴着他,在路上跟他一起跑。他学了之后,发现和体会到这种太极跑的轻松,随着几周的努力,就自然而然地越跑越快了,很快就跑到全班中间的位置。


穆老师

刚才听到两位老师分享的这两个案例,我感受到,两位老师从始至终都用了“观察聆听”,然后也用了“接纳认可”,而且还有“平等尊重”。比如像郝老师的案例里,他陪伴学生跟学生一起跑,这就是一种平等尊重的表现。


另外两位老师都发现,如果没有观察,如果没有仔细地去了解,就没有办法知道这个学生原先的状态是什么。老师要发现学生的状态有什么变化,或者心理上哪个地方可能有卡点,这一定是基于前面的观察,然后对比。


就像蒋老师说的,今天学生过来的时候慢吞吞的,整个身体有点往后缩,不想来的那种状态。这一定是老师知道他前面是什么样一个状态,对比今天来发现,今天有点不一样,那大概是有点什么事情发生了。可能他心里有卡点,也可能像郝老师说的,这个学生他不太会跑步,或者说他以前在跑步这方面训练得少,他以为自己就是不行。


但是我们老师知道,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经过一段时间正确的训练,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这里面也包含了郝老师所提到的,发现这个孩子是一个很有能量的学生,怎么一到跑步的时候这个能量就不对了。


正是两位老师,通过观察聆听,接纳认可孩子现有盲点,或者说有认知误区,然后两位老师都以平等尊重的方式走入了孩子的心,帮助孩子打开了心结,才会有后面的转变。我相信未来,不论是郝老师教的学生,还是蒋老师教的学生,因为老师能够很精准地帮助到他,那么他一定会对两位老师产生巨大的信任,以后有问题有困难,他就会主动来找老师讲,这就是走进学生的心,或者说走进孩子的心之后产生的连锁的好的结果,我们现在都没有办法预料到时未来是什么样一个发展过程。


蒋老师

对,穆老师刚才归纳得非常好。确实是这样,我们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走进孩子的心的过程,一定是这几个要点都要具足的。


有“平等尊重”的前提的一颗心,然后有一颗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心,再有一颗能够接纳和认可孩子的心,最后才是一颗智慧的引领的、帮助孩子去理清的这样一颗心。所以说,我们新教育才是心的教育,最终才是能改变他的心,最终改变他的命运。穆老师的归纳确实是非常精准啊。


郝老师

我想再补充一个就是,我们想说的第四点:梳理解决,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前边我们不管是接纳他,还是观察,还有平等尊重,都是为了最后能够帮助他成长。其实解决,就是代表着孩子克服了某一个困难,跨过了他的障碍,突破了他的极限,这就是他的成长。


我们老师能够帮助他,不断地创造他自己的记录,不断地克服他的恐惧。我们班有恐高的,我带着他去翻栏杆。如果他自己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成长,他自己的自信心是会非常大的。他的成长会让他反过来非常感谢老师。不管是家长做到的,还是老师做到的,都能够极大地提升他的自信心。他的自信心提升了,他就会跟老师的心,跟家长的心就会非常近。


我再分享一个我女儿的事情。之前我说我跟女儿的话不多,但是呢,她其实在家里她是最爱我的。她为什么会最爱我,因为从小走新教育,我帮助她成长了非常多。因为我知道她的卡点在哪里,我知道她需要怎么去跨越过去。比如说,我之前陪我女儿学自行车、学游泳。


我女儿本身的性格是不太外向的,还有一点稍微胆小,但我知道她的卡点之后,我就要在这些方面,给她注入能量,告诉她,你是可以的,别人行,你怎么不行,你看我也可以。我学游泳都是我跟着她学会的。就是这种陪伴她,然后给她能量,还有就是要推她一把。有时候就是要推她一把,她跨不过去,你就得给他一点压力。比如说学自行车的例子。



刚开始她还是学得挺快的,我推着她,抓着自行车,她很快就能学会了。然后慢慢的其实就可以开始放手了,但是她就很害怕我放手,其实她是没问题的,我跟着她跑,稍稍放开手,她都是没问题的。她就是跨不过去这个坎。


当时我就找了一个坡,说,你就自己从这坡上溜下去,你是绝对可以骑的。哎呀,那个场景我现在都记得,僵持了很长时间。然后给她鼓励,鼓励的话说完了,然后说,你今天必须得突破。最终目的就是让她突破,我知道,她只要突破了,她会很高兴,然后她也会很感谢我。只要她成长了,她会很开心的。这是一种灵魂喜悦。


我这个严父,今天你必须得下去。然后她就不得不下去,她一下去以后,就骑上到处跑,就可以了。然后她还说,诶,她本来就会。我说,我知道你本来就会。本来已经学会了,只是她跨不出去那一步。所以我们新教育一直说的成长,最终落脚点就是帮助他解决问题,解决他的一些障碍。这样,才真正的就是能够走进孩子的心。对他的帮助最大,当然他会跟你一条心。这就是我分享的我的案例。


穆老师

刚才郝老师的分享,让我想到了一点。其实我们今天在这里探讨如何走进学生的心,走进孩子的心,但我们走进他们的心,为什么要走进去呢?其实就像郝老师讲的,我们探讨的问题,最终要落到“梳理解决”上,实际上就是要帮助他们成长,而每一个孩子,他内心深处都是渴望成长的。


就像郝老师,他对自己的孩子这么严,虽然孩子原先跟妈妈比较能聊到一起去,但孩子内心可能更爱爸爸,更喜欢爸爸,因为爸爸对她的成长有更多的助力,帮助她克服了很多卡点,让她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步。也就是说,她的自信,她的那种很有价值、很有成就感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在爸爸的助力下,甚至在爸爸严厉的要求下达成的。


在此提醒各位家长,我们老师不可能像家长一样,比如说“你必须下去”,我们是不可能这样做的。我们会引导,但是我们也会根据孩子当时的状态去尊重他的选择。可能这个时机孩子还没有准备好,那我们会选择下一个时机去进行引导。但是作为家长,其实您有时提出一些孩子可以做到的要求,哪怕态度严厉一些,只要您发自内心地为了帮助他成长和进步,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


就包括我前面举的例子里面,我跟那个学生说,大家是可以接纳你,愿意和你一起承担责任。虽然我没有说,老师相信你,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说谎,这句话我都没有讲。但是孩子他内心是能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真的对他是接纳的。


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心,我们只是说同样的话,把这个话重复一遍,是达不到这样一个效果的。所以很核心的一点,就是我们是说出的话,和我们内心深处那个真正的想法是一模一样的。这样才能够达到一个走心、去引导孩子的心,甚至去提升孩子的心这样的一个目标。


蒋老师

对对对,刚才郝老师的案例讲得太好了,我都忍不住去插话了。我觉得确实是这样,因为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不再展开。


我归纳一下,因为我们有对孩子的一种接纳和认可,我们接纳和认可他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希望孩子他其实最终对自己有认可。那么孩子如何才会对自己有认可呢?他一定是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他发现自己突破,然后增长了信心,增长了才能。他建立起一种源自自己内心的一种强大的自信,他会建立起自己更高远的目标。这种自我的认可,我觉得就是我们在接纳和认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因为我们希望他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更加自我愿意去追求卓越的人。


所以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作为父母和作为老师,要成为一个智慧的老师和父母,我们就需要把握好观察的“察”,我们要明白孩子在这个事情上,他的卡点到底是他真的现在能力不够呢,还是像郝老师敏锐地发现的,就是孩子其实并不是能力不行,只不过是心里的一种自我否定的障碍,在障碍着他。他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个力量去推他一下。


即便是他抗拒的情况下,你的推动让他能够实现的时候,他其实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飞跃和战胜。这种认可是任何夸奖和接纳都没有办法去达到的。因为他是发自内心真实的经历所得到的。


所以我觉得这个案例真的非常好。感谢郝老师的分享。



五、总结提醒


郝老师

的,这也是今天我们三位老师想给大家分享的几个走进孩子的心的要点:

观察聆听

接纳认可

平等尊重

梳理解决

刚才老师们已经归纳得很好了,我就不再总结了,看看老师们还有没有补充。如果没有补充,我在这里把我们在沟通中最重要的,用到的书籍给大家推荐一下。


一个是余世维先生的《有效沟通》,这也是今日学堂学习沟通时使用的一个教材,讲得非常落地。还有《关键对话》、《非暴力沟通》,还有《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我们所讲的内容里也应用到了这些书籍中的原理和方法,所以推荐大家学习。


穆老师

最后我想做一点小小提醒,就是这16字箴言只是一些核心的要点,大方向上有两个原则大家可以把握。


首先,要在沟通或者走进孩子的心、助力孩子成长的时候,第一不要用讨好的方式。我要走进你的心,我去迎合你,我去讨好你。这是很容易可能会走偏,偏到这样的一个角度。尤其是像我们看《迟到》那个短视频里边一样的,觉得我曾经误解过我的孩子,我很抱歉,我很对不起,我现在有一种补偿的心理,我很想讨好他。这就是偏了。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偏了,就是过分的严厉,甚至是一种控制。我想要让你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结果,而郝老师刚才举的例子是他已经评估了孩子当下的能力,是绝对可以做到的。只是心理上的一种不自信或者恐惧,他是评估完再去推孩子那一把。


我们不要走偏了,认为我帮你成长进步就是我在对你好,我在走心,我在助力你成长,所以我提一个可能孩子无法达到的一个标准,就是孩子现在无法达到的一个高度,那样一个目标,那样一个要求。这可能会让孩子非常有压力,反倒会把自己的心门给关上,就没有办法实现家长想要的教育结果。


具体要怎么做呢?就是既不能过严,也不能去讨好,是在两者中间找到一个相对来说完美的平衡。如果曾经您的孩子被要求的太高,或者管得太严,那您可以适当的放一段时间,松一段时间。但是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状态,什么时候那个状态发现有点转变了,他曾经的东西已经释放的差不多了。那时可能就要用规则了。而不是再用那种松、那种自由,让情绪释放的方式。


其实只要家长有心,只要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去聆听孩子的内心的声音,我相信每个家长都能够做到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助力孩子的成长。



好的,很开心今天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关于教育孩子和成长自我这样的一个话题。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


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感谢行知学校所有助力我们本次分享的的伙伴们,感谢为我们的分享提供技术保障的后台支持的各位老师。祝福大家!再见! 



欢迎关注“行知智慧园”视频号


推荐阅读


扫码了解更多内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知智慧园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