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在研讨中成长:以“追求自我提升还是物质享受”为例




为帮助老师成长,行知学校不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下面是对一次主题式系列教学研讨的记录和总结。


一、教学研讨是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

我们常常听到家长们讲到自己的孩子:对于打扫卫生、整理内务、洗衣服这样“让生活、环境更美好”的事情马马虎虎,一点都不上心,但是打游戏、吃零食、看剧时,态度却截然相反,管都管不住。为人父母的您是否也有这样的苦恼?是否感到无计可施?


在学校,我们的学生虽然不会去做打游戏、吃零食这样的事,但是也会有部分孩子在打扫卫生、整理内务这类事情上不够自觉,他们更愿意多玩一会儿。作为勤奋的学习者,老师们面对这样的情况,展开了多轮教学研讨。我有幸作为主持人,邀请了全校多位老师一起共话:如何帮助同学从追求物质享受,升级为追求自我提升?



二、先思考后讨论才能印象深刻

行知学校作为今日新教育坚定的实践者,绝大多数老师上过清一山长的课程,每次课前,我们一般需要先通过写作业进行思考,再去听山长的课程,才能够更好地吸收他的智慧。此次研讨前,老师们也先写了作业。


截至目前,老师们一共讨论了十几个题目,这里限于篇幅先摘选其中两道题,请大家感受一下思考方向:

1、自我提升和物质享受可以细化为哪几个层次?

2、为什么自我提升比物质享受更值得我们去追求?


每个学部的老师先内部集体讨论,汇总意见、梳理之后提交了作业,接下来就进入了全校线上讨论环节。


三、头脑风暴:线上讨论

每个学部选出了一位老师代表在全校的线上会议发言。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分别进行了三次线上会议。在此我也多说几句,行知老师的会议都会在晚上21:10之后进行,因为此时大部分学生才结束学习,老师们也才“下班”。我很认可一个观点:

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重要因素,在于如何利用下班的时间。


行知老师“上班”时就全身心陪伴学生,“下班”后就学习、交流、研讨,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成长。


线上的交流是老师们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灵感和启发。一个人的思考往往比较片面,结合众多优秀老师的思考,我们的理解就会更全面。很多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了生动的教学案例,对大家有很大的启发。


仅根据上面两个问题,我们摘录几位老师的发言

1、自我提升和物质享受可以细化为哪几个层次?

CG老师

物质享受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利、名、色。所谓利,就是物质利益,好吃好喝,住大房子,拥有豪车等等。所谓名,就是地位,名声,面子、位置等等。所谓色,就是异性资源。


物质享受的层次分为基本的生活必需层次、自我满足的奢欲层次、炫耀性践踏他人的享受层次,一个比一个更危险。


自我提升的层次有洁身自好的层次、刚正不阿、正义凛然、嫉恶如仇的层次、忍辱负重、大局为重、造福一方的层次,“微妙玄达”且“深不可识”可为百年千年带来福祉的老子黄帝层次。


我的理解是,一个人想要更多地去追求自我提升,必然要抛弃一些物质享受。一个人追求物质享受,必然无法做到纯粹的追求自我提升。老子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教导我们有少量正常的生存欲望是合理的 ,超出的就会害道。



2、为什么自我提升比物质享受更值得我们去追求?

T老师

人为什么追求物质享受?首先,从生物性角度看,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其生物性以及人类的早期记忆刻在基因里,如果顺遂人性的话,会倾向于追求物质享受,如重视吃喝住穿。


其次,从社会性角度看,大多数人的评价系统中会把拥有更多的物质享受和成功、幸福、地位等挂钩,通过炫耀自己的物质享受来获得“美好的感觉”。


人为什么会追求精神富足?首先,看透事物本质的人更倾向于追求精神富足,是因为他们破掉了物质享受虚荣的“相”。如山长看肉食,认为不过是动物的尸体,看待钻石,不过是利益集团搞饥饿营销玩的把戏。这样的人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原则,不愿随波逐流,不愿做“乌合之众”里的一员,并且他们很享受自己作为清醒者的身份,不愿被裹挟着做物质享受大军中“愚痴”的被宰对象。


追求物质享受,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很蠢,掉到了“陷阱”之中,其次,这类人的评价系统把精神上的富足和尊严、成功幸福等挂钩,精神富足能带给他们物质享受难以获得的满足感和喜悦感。


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区别,自我提升才更值得我们去追求。



C老师

我们可以从投资的本质来看待这个问题。

这里的“投资”指的是生命的投资,时间、精力的投资,你追求什么,就是把时间、精力投资到哪里。


生命是一场投资活动,不是等死的活动。很多家长只会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实际上就是让他等死。为什么那些孩子叛逆、自杀?因为家长毁了他。


我们给孩子上课时,要唤醒孩子生命投资的意识:你追求高回报的地方,未来越过越好,你投资在低回报的地方,未来越过越穷,内在穷,外在也会穷。


就像资本的投资如果没有本钱,就没有收益。如果你没有投资在成长上,而是投在物质享受上,未来你就会越来越穷。


投资的本质就是追求收益率最大化,不是收益最小化因为收益最大化是由本金+时间决定的,时间相对固定,但本金对收益的影响相对是主动的。如果追求收益率最大化,我们应该投资在哪里才能收益率最大化?


明师荟课程、啤酒节、零食节……都在让孩子理解:时间、精力以及物质财富,投入到不同地方,收益率是不一样的。


如果为了肉体的需要,投入很多,除了身体越来越差外,没有任何好处,是负收益率。山长就是能用十块钱吃一顿饭,绝不花一百。因为当满足你生命的基本需求之后,再多花钱去满足,是没有收益的。


如果说每个人是自己生命的董事长,那目的便是让生命价值最大化。这需要让成本最小化,收益率最大化。只有在精神上投资越多,未来收益率才越大。


生命的本金就是我们本身的素质,投资的长度就是寿命,保持开朗、善良、理性、健康的生活,可以增长寿命,即增长投资长度。



四、追求自我提升还是物质享受

1、我们希望送给同学们的礼物:追求自我提升,而非物质。

作为老师,我们观察到:一些更在意自我提升的同学,他们学习是为了让自己成长,或是为了在竞争中战胜别人(成就感),这些学生一般成绩会更优秀一些。而那些更在意物质的同学,例如爱吃爱玩,往往成绩会差一些,因为相比于吃和玩,学习的刺激性更小,他们会觉得学习单调无趣,自然就不容易学好。


我们还观察到了身边不同人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不同态度及所造成的不同人生结果。例如程老师在老家,见到自己的官员亲戚,他们的儿女状况最差,因为这个家庭更重视物质,关注吃喝玩乐。


而一些家庭和机构会无意识地培养孩子对于物质的重视,我之前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小朋友月考获得了第二名,家长给出的奖励是,在超市里随便选零食饮料,家长全部买单。再比如网上很多视频内容是,同学们表现好会给予饼干、棒棒糖、肯德基等物质奖励。


这样对待孩子必然会给孩子植入这样的信念:学习是辛苦的,而物质这种奖励才是值得我去追求的。


而新教育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帮助同学们追求自我提升。同学们表现优秀,我们会给予“成长机会”来奖励,例如小组pk获胜可以获得书籍的奖励、老师开小课,无不是在帮助同学们在内心建立这样的链接——学习=奖励,自我实现才真正值得追求。


讲到这里,可能您会想:不就是减少一些吃喝玩乐,多认真学习,少追求一些物质,更多做自我实现的事情,这件事情难吗?

还真的难,因为这是在跟我们的基因做抗争。




2、追求物质无用,但我们却沉浸其中


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著作《人类简史》中说到:人类曾有长达二百五十万年的时间靠采集及狩猎维生。农业文明在最近一万年才出现,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国——中国(也才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目前世界的霸主美国,不过二百多年的历史。因此,我们的基因,是二百五十万年而形成的,但我们却要用它来面对当今的世界,本质上来说,这是一个悖论。


在采集狩猎时代,吃不饱、穿不暖,追求物质才是活下来的方法。但在今天,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会导致人生成就的减少。


《人类简史》中也写道,以前的人面对一颗含糖的果树,他最为理性的做法,就是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吃到自己撑了为止,因为,下一次能吃到含糖的食物,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但现在的世界,糖分是过剩的,我们都在考虑如何“少吃糖”,如果大量吃糖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危害生命的不良症状。



由此可见,追求物质享受,这是上百万年来人们养成的基因由这个基因所引发的行为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时代,我们早已经解决温饱问题,而追求自我提升,才是顺应时代的方法。


在生生不息(物质)这个问题被解决了之后,人们理应更多的去追求自强不息(自我提升)。那么,从道理上如何帮助学生追求自我提升呢?亚洲成功学大师陈安之说过“要成功,就要向成功者学习”,在新教育里,示范班的教学方法最值得我们学习。



3、学习示范班的课程,老师们是如何帮助同学追求自我实现的?

以下的解读,仅代表我个人的理解,有可能跟示范班的原意无关。


可能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跟优秀人学的效率最快,而且效果最好。过去的今日会树立一些男性榜样,例如: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马云等成功人士供男生们学习。而女生则会学习:特蕾莎修女、朴槿惠、米歇尔·拉沃恩·奥巴马(前美国第一夫人)等。


向这些榜样们学习,无疑是很好的,但可能会遇到一个小问题,就是这些榜样会让同学们感到有些遥远,不易学习。于是今日示范班选用了迪士尼动画片里拥有积极正向信念的公主、王子的角色,他们的信念比大多数人都要坚强。老师们会以主题课的形式解读这些公主、王子的卓越信念,同学们平时会以这些影片作为学习语言的资料,与之进行共振。


今日老师们还很贴心地把这些公主和王子们的信念整理出来,形成了七大信念,老师们的很多课程都会围绕这七大信念展开,帮助同学们逐步深入理解。



今日将这七条信念整理成了《公主经》、《王子经》、《冠军经》,让同学们朗读,强化信念。


当这些信念像种子植入内心慢慢发芽时,大家不知不觉感受到:物质并不那么值得追求,而自我提升才更值得追求。


上课是帮助学生明理的一种方式,老师们还会组织体验式的活动,例如各种挑战、突破活动,或是零食节、小女人体验活动等等,来帮助同学们做到知行合一。


向优秀榜样学习是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沟通来帮助同学们重塑信念系统。



4、沟通:追求多巴胺享受还是实现目标后的喜悦感?

我们在物质满足之后,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让我们感到愉悦。有统计显示美食能够分泌出70%的多巴胺。如果一个人的动力就是去追求多巴胺的分泌,他有可能会踏上一条不归路。


能大量分泌多巴胺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吃,如今不少孩子很迷恋吃。在这个时代,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很难说不会去通过体验性、毒品、赌博等刺激自己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这可是100%、500%、1000%以上多巴胺的分泌。


黄光裕进赌场、柯震东吸毒等案例或许我们都有所了解。就看胆子有多大,胆子越大,越敢挑战,下场越惨烈!


很多孩子从小到大在周围的环境里或多或少受到了这些观念的影响,而新教育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重塑信念系统。


《公主经》的第一条明志,就是引导我们立下一个志向。中国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的志向是逐级提升的,先是自强,再去帮助别人。但总之,驱使我们前进的动力,应该从追求多巴胺,转变为对实现目标的追求,一步步享受实现目标的快乐。而具体的引导,就要看各位老师和家长了。



最后,借用U兄的一句话来为这个话题画龙点睛


希望有更多的人,从自己的成长中、从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中获得至高无上的喜悦。我愿意选择这样的方式让我的生命更加高级,也愿意帮助同学们达到如此的生命状态。


以上便是本主题系列研讨会的基本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欢迎关注行知智慧园视频号


推荐阅读


扫码了解更多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知智慧园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