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接纳——幸福人生的必修课(下篇)


接纳,幸福人生的必修课(下篇)


4

为什么说接纳

是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家人们晚上好,我是行知学堂的老师滕影,很感恩今晚能有机会跟大家交流我们对于接纳的认识。

刚在评论区,看到不少家人对赵老师在我生宝宝时还去跑步的事情有所讨论,其实我说“这简直是我一辈子的阴影”的话是一句玩笑话。因为当时我刚进产房,还没感觉,赵老师跑步已经不间断的坚持几百天,且公众承诺每天至少跑3公里,跑下来不到20分钟,即使他问我自己能不能去跑个步先,我心里也会很支持的,想着宝宝出生后他就更没时间跑了,不过最多嘴巴上揶揄他几句。记得当时我还想等宝宝长大了,我就给他说“你爸爸在出生时啊,还出去医院下面完成自己的跑步目标”,也是一件回忆起来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另外一个我并没有像大家想的那么介意的原因可能是我内在的价值感、心理独立性和对赵老师的接纳程度提高了,我知道我是值得被爱的,我不再把自己的情绪遥控器放在先生身上。

好,我们言归正传,我们之所以说接纳是幸福人生的必修课,是因为生活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考验我们接纳的能力。就以我们今晚的分享来说吧,刚开始收到程校通知说希望我们把11月中旬分享的时间调整到九月中旬的时候,其实我第一反应是不接纳的。因为刚开学,无论是校区还是班级事情都比较多,时间紧,担心准备不好。但是用接纳的心态一转念:想着程校估计也很为难,不好协调,才这样建议我们,这也是信任我们的体现,我们一直以来很感恩新教育平台、感恩程校,如果调整下自己时间能让联盟读书会的分享时间表更好的排出来,也是我们的感恩方式,所以就把这件事“接”过来了;另外,想到《反脆弱》里传达的一种观念:不要总想着把一样产品打磨的非常完美,才投入市场,而是要勇于把做出的部分拿出去接受市场的检验,如果市场反馈说不好,那是一件好事,能帮助我们指明进步的方向,如果市场反馈说不错,那就更是一件好事了,说明这个思路是对的。想到这呢,我就真正的“纳”了。也就开始准备这次的演讲了。


接下来我们接着赵老师刚抛出的问题继续分享,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接纳是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01

痛苦的根源


我们想要成功,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出,我们失败的可能性原因是什么。同样的,我们想要幸福,最好的办法,就是搞清楚,让我们痛苦的原因是什么。

在《亲密关系》这本书中,作者说:“期望是通往地狱之门“。

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你对别人有期望,并且希望别人满足你的期望,那么痛苦就会随之而来。因为当你对别人有期望的时候,就意味着你不接纳他现在的样子,更重要的是,你希望他变成你心目中所想的那个样子,甚至强迫他做出改变,那么不可避免的,两个人之间就会发生矛盾和冲突,痛苦由此而生。


中医上说痛则不通。

为什么痛?就是因为不通。为什么不通呢?我觉得就是因为我们抗拒,抗拒很多要来到我们生命中的人和事,所以身体和心理上产生里一些卡点,造成了不通,我们就感受到痛苦。


《遇见未知的自己》里边有这样一句话:你抗拒什么,什么就会持续。

也就是说,当你抗拒的时候,就相当于你把有些东西堵在了那里,你就会一直不舒服,一直痛苦。只有当你接纳的时候,痛苦才会逐渐消失。

比如说你晚上失眠了,你想我怎么能睡不着呢?我怎么能失眠呢?我明天还要早起开晨会呢,或者像我们新教育老师,还要早起带学生。你越抗拒你失眠这件事,你的内心就越烦躁,你就越睡不着,因为此时你是分裂的。只有当你接纳了自己此刻睡不着这件事,你才能恢复身心合一的状态,你才能慢慢睡着。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表达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痛苦来自抗拒,幸福来自接纳。这就是我们说接纳是幸福人生必修课的最重要的原因。


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刘明慧老师的慧心课很受欢迎,每次开课通知一发出来,很快就没有名额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到底是什么样原因?

当然,刘老师能量很高,课程内容很智慧,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我认为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有需求:我记得18年的时候,当时慧心课还没正式开始,我在齐家智慧课期间有幸上了三天刘老师的课,在一百多人的课堂上,有很多学员痛哭失声,几近失控,那个场面是很让人触动的,当刘老师给大家表达和倾诉的机会时,大部分学员表达的内容都与无法接纳孩子的情况、无法接纳先生的对待、无法接纳与公婆的相处、无法接纳与原生家庭的和解、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等有关,刘老师在做家排时,也常常教学员说“我接受我的命运,我也接受你的命运”等话语,我理解的就是刘老师是在教我们接纳。为什么要教我们,我认为就是我们之前没修好这堂人生的必修课。


02

接纳自己的外形


在这堂必修课中,我认为最难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接纳自己。

我们无法接纳生活中的人和事,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我们无法接纳自己。

比如有人不接纳自己的外形,不接纳这份先天型的礼物。


对那些愿意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内在的成长和提升上的人来说,这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对于社会上的很多人来说,则会因此而困扰。

假期回老家时,我看到市区有很多整形医院,当时很好奇,一个小城市有那么多的顾客养活这些医院吗?事实上,他们生意还很好,而且现在选择进行整形美容的人越来越多。


记得读高中的时候,我的同桌是一个很瘦小的女生,我们北方冬天很冷,在有些人需要穿毛裤、甚至棉裤的时候,她从来只穿一条牛仔裤,冷的实在受不了了就把书本摊在自己的腿上保暖,原因是她觉得自己腿粗,怕自己穿厚了,腿看起来更粗。而且想去卫生间的时候,也常常是能忍着就忍着,因为担心从教室前面经过时,受到同学们的嘲笑。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不接纳自己外形的例子有很多。

前一段看到一个帖子,一个人说自己按照郑爽的样子整的容,结果郑爽翻车了,问自己该怎么办。我真希望这只是一个笑话,不然,那就是个悲剧。

为什么有人总是艳羡他人,不接纳自己的身体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1)第一个原因是,被世俗文化所影响,把外形看的过重。

我们不否认外形好的人很多时候确实会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在一起时间长了,人们会习惯性的忽视一个人的长相,而更看重一个人的性格有多好,专业素质有多强,能力有多大,能为大家做出多少贡献。


另外,美丑胖瘦只是我们的一种主观感受。比如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没有美丑胖瘦的概念,我们长大后有了这些概念,那是因为受到了世俗文化的影响。

比如“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当时的人肯定都想把自己瘦下来。

而唐朝又以胖为美,人们又想让自己丰满起来。

就像现在我们中国人认为又白又瘦很美,大家都去追求白和瘦,说不定以后标准又变了,像现在很多欧美人一样,专门去晒太阳浴,想让自己晒黑一些,可以显得更健康、更有活力、更热爱运动等。

这种社会风气也会给我们的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不重视引导,可能会影响孩子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外形的接纳程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困扰。


以我家女儿安安为例,她肤色较黑,小时候,亲朋好友见了她,话在嘴边就问了:安安的皮肤为啥这么黑呀?时间长了我就发现安安受到了影响:她会觉得自己黑,而黑是不好的,不正常的。

我记得在她两岁的时候,有一次她从外面跑回家对着镜子说:妈妈,我黑。并且每天洗脸涂香香都特别仔细,想要把自己变的白一些。

不过,我和她爸爸是比较接纳孩子本来样子的,甚至她爸爸私下还特意跟我说,希望自己的女儿不要太漂亮。当然,以我俩这普通人的底子,当时我就嘲笑他这点是想多了。为了让孩子接纳自己的外形,现在及长大后不受这方面的困扰,我们会在她有类似表现的时候,潜移默化的给她传达:我们爱你真实的样子,皮肤黑或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们只能接纳它,最重要的是健康干净。


现在她长大一些,也开始进入明珠班学习了,爸爸又开始给她传达一个观念:人们喜欢你时,就认为你就是漂亮的,不喜欢你时,就会觉得你不漂亮,所以重要的不是你长得漂亮不漂亮,而是人们喜不喜欢你,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多帮助别人,多为班级做事情,多让同学们喜欢你,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所以,现在如果谁再在她面前说她黑的话,她有时会回应:黑白不重要,健康干净才重要,变厉害才重要。


2)不接纳自己外形的第二个原因,我认为是内在价值感不足,又不愿意付出努力提升自己。


首先,一个内在价值感足的人是不会过于因外形而困扰的,比如你听过马云要整容的事吗?我相信你肯定没听过。因为他根本就不需要,我相信他也没有这样的念头。

只有我们内在价值感不足,又不愿付出努力去提升自己,这时候就会想要通过外在的改变,来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关注。

相对而言,外在的装扮和改变总是会容易一些,内在的蜕变则是比较痛苦的,这个过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受得了的。


03

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如果说接纳自己的外形,对很多人来讲很容易的话,那么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不少人修行一生,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如果大家觉得容易的话,那说明您的境界已经很高了,恭喜您。


可能有人会说,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感受,那不就是找感觉吗?

其实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与找感觉是不同的。

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指的是情绪和感受来了,我们承认它存在,允许它存在,然后想办法来化解它。而找感觉指的是为了让自己感觉舒服些,而选择去做某些事情,或者是感觉来了之后,我们放任它,完全跟着感觉走。


就拿做运动这件事来说吧。

当我们做运动时,我们感觉累了,也有些不想做了。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的话,会这样做:我承认自己现在感觉很累,都有些不想坚持了,不过我会想一些办法,让自己能再坚持一会儿,甚至是坚持到底。

找感觉指的是:为了让自己不累,可能会装病逃避运动,或者是做运动时,感觉有点累,就直接放弃了。


人们为什么做不到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呢?


我认为是内心对情绪和感受有太多的评判和价值判断。误以为情绪有好有坏,感受有高尚和低俗之分。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所有的情绪和感受背后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如果我们看到它,它就能为我们指明我们接下来努力的方向,并且照见真实的自己。所以我认为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这一种情绪和另一种情绪的区别。


1)最近武志红分析吴谢宇弑母案的视频广为流传,他主要从吴谢宇与母亲病态共生的一面讲解的,里面也谈到他长期压抑自己情绪感受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人的本我都是想自由想独立的,想完成和母亲的分离的,但是道德评判让他潜意识觉得,母亲为自己付出那么多,那么爱自己,如果自己不赞同母亲,或者表现的和母亲不那么亲密,不满足母亲对自己的期待,就是对母亲的背叛。所以他压抑自己,压抑到最后就发生了这样的悲剧。


2)另外一个案例是一个小孩子吃零食的问题,因为对于刚进入新教育的孩子来说,基本上都会上一节扫盲课:就是饮食陷阱课或者食品安全课,这个课程当然很有意义和价值,有些孩子上完课或者体验完后,确实对食物的执念和欲望没那么强了。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对吃的欲望就是会比较强, 但他不敢表露出来,为什么呢?他怕同学们说他啊,怕家长或者老师说他贪吃啊,不至上啊,甚至他害怕自己会变成猪等。所以,就压抑自己的感受和真实的想法。


之前我听过一个新教育家长讲的案例,他家的孩子在学堂赶集时,几乎什么零食都不买,并评价别的买零食的同学很贪吃,结果老师观察到私下里这个孩子会偷偷的问其他同学要吃的,别人吃的时候,他也会不自觉地眼巴巴的看着,假期家长也发现只要没人在旁边,孩子就会偷偷的吃零食,这样的现象就是孩子对自己吃零食这件事有了过多的评判,害怕周围人因为自己爱吃零食而认为他是一个坏孩子,这样的价值判断让他不能接纳自己情绪和感受,造成了孩子的知行不一。


在生活中,人们普遍更想体验阳光积极、快乐自信等正面的情绪和感受,这很容易理解。

而实际上相反的情绪和感受虽然不那么受人欢迎,但是对我们人生的意义,却超乎我们的想象,当我们直面他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找到真实的自己。


04

接纳自己的不足


接纳自己还包括接纳自己的不足。


每个人都有不足,有些人内向,不擅长公开讲话;有些人心理素质差,一到关键时刻就容易掉链子;有些人慢性子,合作起来总是耽误事儿……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不足都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负面的影响,我们为什么要接纳呢?

提出这样的问题,就说明大家对接纳的理解还有所偏差。

我们接纳自己的不足,并不是为自己找借口,认为我就是这样的,改不了了,这种想法不叫接纳,而是刚才赵老师提到的听之任之,就是放任。刚才赵老师说的应该比较详细了,我们这里不再重复。


关于这点,我也有自己的亲身体会。

一直以来,我在做饭方面都不是很擅长,也不太感兴趣,因为在学堂工作,天天在餐厅吃饭,这个不足和短板倒也不影响我的生活。但是我内心对这个不足就不是很接纳,当有老师说“一看滕老师在家就不怎么做饭”的时候,我就更加难为情了,觉得自己动手能力太差了,而新教育学堂很重视做事能力,如果我不去突破这一块,我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新教育老师,而且做为一个妈妈,我应该既能上得厅堂又能下得厨房,得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于是暑假期间我就信誓旦旦的把掌握做饭技能列到假期计划里,提前下载好app,给家人公众承诺,每天中午的饭我包了,刚开始几天,我每天提前查好菜谱,列好清单,教程放在旁边,把不到一岁的二宝让家人带着,我自己在厨房吭哧吭哧的忙活,结果除了煮面、煮粥,炒几样素菜外,其他的饭种对我来说确实太过麻烦,常常是看视频教程一分钟,我做一小时,还端不出来,属于一看就会,一做就废,关键时刻还没长手的那种。因为家里有老人,吃不好饭身体就感觉不舒服,这我做的时候就更有压力了,心里对自己也很不满意,常常在厨房边做边懊恼,觉得自己笨手笨脚的,别人能做的事我为什么做不到,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到我这里就这么费劲儿,就这样坚持了不到十天,自己学习计划没完成、陪伴孩子也没陪好,家人正常饮食也受影响,我成就感也直线下降。这也导致后来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害怕做饭。


后来,无意间看到一个视频,是上海有一对年过八旬的老夫妻,也不怎么会做饭,但是他们结婚59年很幸福,而且视频中这对老夫妻全程在笑,笑容很有感染力。我想想,确实做饭水平和幸福人生的关系也没那么大,特别是对我们饮食相对简单的家庭。我也就慢慢放下了逼着自己去学做饭的执念,放下了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的念头,也不再幻想短时间内自己会变成大厨了,我接受了自己对做吃的确实没有太大兴趣,接受了自己没有做饭的天赋。这样心态放松一些,我反倒更愿意去尝试了,比如有机会的话,我会在家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在学堂,我也更加愿意主动给孩子们上厨艺课了。


人们为什么不接纳自己的不足呢?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要证明自己是完美的,也幻想自己是完美的。

而实际上,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什么都想做的想法结果就是什么都浅尝辄止,什么都做不好。试图做一个完美的人,维护一个完美的形象,是很难幸福的。所以要破除自己的完美之心,在自己喜欢和热爱的领域做到极致就是一种成功和幸福。


05

接纳生活中的困难和不幸


接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不幸。


辛弃疾有句诗是: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说明我们一生会遭遇很多很多事情,而大部分事情可能不尽如人意,那怎么办呢?只能接纳。


前几天,我妈打算回老家照顾我怀宝宝的弟妹,出发前想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处理好,还想来看我们一次。结果就在来我们这边前的半小时,爸爸告诉我妈住院了,因为骑电动车摔倒,手指骨折。

我知道后,心情有些低落,不自觉地唉声叹气,心疼我妈受疼,赵老师看到了说: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一种提醒,特别你认为是不好的事情,所以你只有接纳,然后再去处理。有时间你和妈详细聊聊,看看她当时是什么情况。

最后了解了下事情的原委,知道了赵老师是对的。

因为我妈打算中午一点半出发来我们这里,结果上午临时有点事,处理到快十二点,她匆匆忙忙吃个饭,感觉有些困倦,正要稍微午休一会的时候,突然想要给安安带些礼物,就强打精神起床,骑着电车出门去商场,刚出家门不到一分钟,就摔倒了,身体哪里都没受伤,就大拇指骨折了。

你看,本来我妈想回家照顾弟妹,这短时间内也照顾不了了;本来着急着来看我们,结果住院了,也来不了了;本来想给外孙女带个礼物,也不能如愿了。

我和我妈聊的时候就说:其实这一切都是在提醒你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一些,不要把事情安排特别满,每件事都赶着做。你太爱自己的儿女了,不光爱自己的儿女,还要操心孙子和外孙的事情,你很爱我们,但是忘了爱自己,把自己逼的太紧了,中午都那么困了还一定要出去买礼物。

我妈躺在医院,不得不停下所有的安排,听我这样讲,也说自己看开了,人生还有几十年呀,最好还是过的从容一些。

如果我妈以后真的能多关注自己一些,多爱自己一些,生活的更加从容一点,我觉得这就是这件看似不幸事情背后的真正意义。


另外,这个暑假我读了几本自传,其中一本是《褚时健传》。在这本传记中我也感受到:人只有接纳了生命中的各种困难和不幸,才能有活下去的勇气和变得更好的可能。

褚时健一生经历了各种大起大落,比如早年丧父,辍学、烤酒、种地,以此帮母亲谋生;青年,重新求学却遭遇战争,扛过枪打过仗,弟弟、要好的堂兄弟战争中死去,母亲也去世;解放后被划为“右派”,年过半百,接手玉溪卷烟厂,将其打造成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集团企业,褚时健也成为“亚洲烟王”。人生辉煌期,突然家人被调查,过程中女儿自杀,儿子远走他国,他和老伴被收到异地的看守所,出来时他已经74岁了,一般人从神坛落下,且白发人送黑发人,年龄又大了,也就认命了,整个精神可能就颓废下来了,但是他却选择种植六年后才会挂果的橙子,现在被称为“褚橙“,有些人叫它“励志橙”,记得写这本书的传记作者就感叹说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老人总是给自己谈论十年后的计划。


褚时健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曾经有人评价我是这个国家最有争议的人之一,我的人生的确也起起落落。不过,活到今天,我觉得一切都是经历,都是财富。没有那些得到,没有那些打击,就没有今天的褚时健。

从这段话中,不知道大家是否感受到接纳生活中一切困难和不幸的人,特别是把它们当作财富的人都特别有韧劲儿,他们能把命运给他的一地鸡毛接过来,用踏实和不屈的精神把它扎成鸡毛掸子,扫除阻碍自己活得精彩的障碍,也正因为此,他们的生命比着普通人,更加大放异彩。


为什么很多人不接受生活中的困难和不幸。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没看到它们背后真正的意义。其实在每一次面对困难,每一次战胜不幸的过程中,我们的能力会得到增强,我们的人格会得到完善,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高,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的精彩。

记得一行禅师在《来自心上的答案:生活是最好的修行》中说过这样的两句话:第一句是:没有承受过痛苦,我们就无法长大成人,也无法学得更加理解和慈悲。第二句是:如果我们不懂得如何转化痛苦,那么我们就白白受苦了。

我们认为困难和不幸是我们我们幸福生活的障碍,实际上这些所谓的障碍都是让我们人生更精彩的台阶。


5

接纳的方法


接纳对幸福人生这么重要,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接纳呢?


01

初级方案:练习咒语


练习咒语。这里的咒语指的是面对事情头脑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能帮助我们冷静下来,放平心态的话语。

比如我认为比较有用的一句话是:这是正常的。


记得刚和赵老师结婚的时候,赵老师就给我表达过他不喜欢没事出去闲逛,他更喜欢待在家里看书,但是我则希望和赵老师一起去散步,如果出门,一定要拉上他,结果路上他心不在焉的,两人常不欢而散。

记得有一次,我喊他出门他还是犹犹豫豫不想去,我就赌气说那我自己去了。然后很大力的把门关上,心想,这下你该知道我生气了,该追出来了吧。然后边走脑海边编故事:想着他肯定在我身后跟着,我就不回头,等着他喊我,结果走过了两个路口,实在忍不住,向后一看,来来往往的行人,没一个是我期待的身影。

当时我真是又生气又羞愤,感觉自己简直嫁错了人,他太不解风情了,甚至联想到他一点都不爱我。


就这样,生活中类似的事情上演了很多场,我屡次碰壁后才意识到我喜欢外出散步,他喜欢在家安静独处,谁都没有错,这都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解压方式,不正常的是我一定要勉强对方做我喜欢的事情。所以,意识到这点后,再外出散步,我就只简单的知会他一声,没有丝毫勉强的情绪,神奇的是,他开始主动想陪我出去走一走,比如这个假期,只要晚饭后我带着家人外出散步,他即使在忙着,也会在处理完事情后出去找我们,陪我们走一段。


面对孩子,我觉得这个咒语也是比较有用的。因为现在我在带明珠班的孩子,自己家也有两个孩子,每天的生活工作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贪玩、做事情磨蹭、孩子们之间闹矛盾了等等,如果我们都能意识到这很正常,我小时候也会这样等,就会更加平和,升起更多的同理心,对孩子也会更加的接纳,而不是评判 。


02

中级方案:重塑信念


如果我们总是感觉自己精神内耗,对外看啥都不顺眼,对什么都无法接纳,就要检查自己的信念系统是不是出了问题。

如果我们有以下的信念,我认为就比较容易做到接纳。


1)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缺点和毛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改变或者不改变自己的缺点。我也可以。

实际上,所谓的缺点和毛病,很多都是无关痛痒的,如果真的对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人家自己就会改变,如果他不愿改变,你强迫他也没有用。

就像赵老师刚分享说他喝菠萝啤一样,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乱消费,爱跑步爱看书爱陪孩子阅读、陪伴孩子时非常耐心有趣,如果我还苛责他夏天天热了,只能喝凉白开,不要喝不符合健康理念的菠萝啤,连我自己都觉得对他要求太高了。


2)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他们有资格按自己的方式来生活。

说到这里我想起六年前我在老家参加的一个分享会,是一个马来西亚华人讲的,他当时七十多岁了,他说他有个女儿要嫁给一个男人,他一看那个人就不行,即使结婚,婚姻也持续不久,但是自己女儿就是要嫁,他就不再说什么,知道这是他女儿自己的人生功课,尊重她独立经历和体验的权利,果不其然,过了不久,他女儿回来了,说爸爸你是对的,我和他分开了。父亲也没说什么,依然是接纳女儿,并祝女儿幸福,给女儿支持,但从此女儿做事情都比较能听进去爸爸的建议,自己也会慎重一些。

当时我有些不理解,觉得人生大事,岂能儿戏?怎么能让女儿去试试呢?其实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想,除了我们让她去试试,去体验,我们还有别的办法吗?

如果做父亲的强加干涉,不接纳女儿的选择,反倒可能会激发起女儿的抗拒心,错了也不愿承认和回头。这只会对女儿造成更大的伤害。

这个父亲智慧就智慧在没有执着心,我想他当时肯定也给了女儿建议,但是没有觉得自己是父亲,就一定要女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他爱女儿,同时也尊重女儿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有按自己的方式来生活的权利。

我们管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很了不起了。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功课和使命,像《与神回家》里面说的一样,每个人最终都会回家,但回家前他要把自己的功课做完,你现在不让他做,他以后还是要做,所以,接纳对方的选择,陪伴他、支持他,就是对对方最好的爱。


3)成功与幸福,没有标准答案。用自己满意的方式过自己的一生,我认为就是成功,就是幸福。

相信我们新教育圈的大部分家长都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今日,在更高的平台,跟随更厉害的老师以及更好的价值伙伴一起成长,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新教育老师的一个愿望。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孩子的天赋不同,能力不同,经历和机缘不同,有些孩子能够考上今日,有些孩子还达不到这个标准,那达不到标准的这些孩子我们还是一样要接纳他,有时让他在外围学堂,按照新教育的方式来成长,对他来说可能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同时只有我们接纳了孩子,他的成长才会更有力量。

即使他没有考上今日或者说他没有做到某些我们期待的事情,但是只要他能够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能为社会贡献价值,哪怕是很普通的职位,也依然是成功的,是幸福的:比如像小野二郎做寿司,做成寿司之神;比如秋山木工做木匠,做成了一种匠人精神;比如新春津子打扫羽田机场,打扫到国际第一干净,这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接纳,都是我们的信念出了差错,这里时间有限,我只简单讲了几条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信念,如果大家想系统的改变自己的信念,更好的做到接纳,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公主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写反思日记,如果我们能把《公主经》里的信念理解透彻,并能践行出来,那么我们就基本做到了接纳,我们的人生也会更幸福。


03

高级方案:提高自身的境界


杜甫有句诗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人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我们常常被问题困住,不能接纳的原因就是境界太低,能量太弱,不是有句话是这样的吗:当你是一把锤子,你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钉子。一个人只有提升了自己的境界和能量,问题才不再是问题,你的幸福指数也会高起来。正所谓:心小了,事就大了。心大了,事就小了。


就像我们看到一个孩子他因为一颗棒棒糖掉了,可能就会伤心的哭起来。我们大人看了觉得很可笑,觉得不就是一根棒棒糖吗?值得你大哭一场吗?

但是想想我们大人,比如丢了工作,或者失恋,或者买的股票大跌了,我们是不是也会伤心欲绝,也会痛苦不堪呢。当我们也这样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年龄再大一点,我们再成熟一点,我们的境界再高一点,再回过头看今天的自己,会不会觉得,自己就像那个为了一根棒棒糖哭泣的小孩一样可笑呢。其实工作、恋人、股票等,这些就是我们大人的“棒棒糖”。


所以在生活中境界是很重要的,当我们境界高了,我们的信念和心念也会跟着改变,可能之前无法接纳的事情,现在都能坦然面对,一笑了之。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境界和能量呢?新教育圈中有很多这样的文章和分享,我这里只分享几点对我比较有用的方法:


1、跟对圈子。

人有社会性的一面,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我们在新教育中很讲究伙伴价值,有时甚至说伙伴比家长及老师对孩子的影响都大,其实对我们大人也是一样的,比如跟着吃喝玩乐的圈子,自然关注哪里好玩哪家餐厅好吃;跟着喜欢买买买的朋友,可能关注购物信息和名牌商品;跟着追星族,可能关注的是各种明星的八卦新闻。在新教育圈,当周围人都以提升自己为荣,以多付出为乐,以简单朴素为生活原则的时候,你自然也会更加内求,不断探索真实的自己,了解生命的真相,不断的完善自己。

所以我认为跟对圈子,对提高我们的境界和能量帮助是很大的。


2、多读读历史。

当你读历史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有一半时间都是战乱期。战乱的概念,就是你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你苦心经营的身外之物,自己的家人朋友随时都可能离开自己,这时候,你就知道我们现在稳定的生活,有多么的珍贵,自己可能也会升起感恩心。

当你读历史的时候,你还会发现那些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有多少人,前一天还是王侯将相,风光无限,第二天就沦为阶下囚,甚至满门抄斩,甚至当皇帝的,都没有几个能善终的,有的被毒死,有的被杀死,各种死法,了解了,就会发现连皇帝都是个高危职业。你就知道所谓的功名利禄,真的是不值一提,更别说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小插曲了。

当你读历史的时候,你会发现,人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到最后又能如何呢,就算你比别人厉害,你也只是比别人多活两页而已。这时候,你还会对成败得失那么在意吗?

当你读历史的时候,你还会发现,我们都是岁月的过客,你才能真正理解《三国演义》片头曲中所唱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能你就不会再为生活中的琐事纠结了。


3、我们也可以借助纪录片以及科学家的研究来了解了解宇宙。

当你了解宇宙,你就会发现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同时也助长了我们人类狂妄自大之心,想着自己“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无所不能,厉害的不得了。但实际上把人类的历史放到宇宙的历史上去看,甚至把地球的历史放到宇宙的历史中去看,你发现连地球都微不足道,更不要说人类了。

如果把宇宙的历史同比缩减为一个月的话,人类的历史只有两分钟,人类的文明史只有一秒钟,也就是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只有一秒钟。

现在我们人类能感知到的世界,只占真实世界的4%不到,有大量的暗物质我们是感知不到的。就以我们的眼睛为例,我们只能看到电磁波中很窄的一个频段,而在这个频段之外的,我们都看不见,比如紫外线等。

通过了解这些,我们会发现我们人类真的是很渺小,同时我们能健康平安的活着又很难得,如果我们常常提醒自己这些,能帮助我们心胸更加开阔,境界得到提升。对进入到我们生命中的人和事也能更加的接纳。


另外,还有其他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境界或者能量,比如运动、听高能量音乐、多接触自然、多付出多做事等,相信很多新教育圈的家人们都有所了解和践行,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最后,如果通过以上分享,大家还对自己学会接纳没有信心的话,我建议大家找个明师去学习。我认为刘老师的慧心课是很能帮助到大家的,每天多看慧心慧语,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思考,去践行,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6

结语


接纳不仅是人生的必修课,也是我们一生的功课。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能很好的做到接纳,那就让我们先迈出第一步吧,学着接纳自己的不接纳。


今天我和赵老师的分享就到这里,感恩家人们的陪伴和聆听,感恩叶萌老师和婉娟老师及清一联盟读书会的全体义工的付出。祝福每一个家人都能学会接纳,拥有幸福圆满的人生。

家人们晚安,再次感恩大家的陪伴,再见。


-END-



欢迎关注行知智慧园视频号




推荐阅读



扫码了解更多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知智慧园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