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预备班的一次心理行为教育案例:你要不要吃亏?



 


前   言



     

有女生向老师反映:昨晚应该男生组负责打扫的餐厅,到今早,餐厅的条桌上下依然一片狼藉。
    于是,班会上,老师和大家讨论了这件事。其实这件事本身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正常情况下,只要计分、承担规则的后果,这样例行处理就可以了,但是不一定能改变孩子的心理。也因为最近整个男生组4个人做事的状态都不是很理想,经常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所以老师打算借由这个事件,解开孩子的心理卡点,进行一次双管齐下的心理行为调整。




   师:女生向我们反映昨晚餐厅没打扫,今早也没有打扫。请问男生组怎么了?

  A:我昨天去打扫了一会,但是B同学说不用打扫了。他下去了,我也就下去了。

  A同学一直以来的状态,是体态慵懒,头脑糊里糊涂,别人说什么,他很容易被带走。他还真不一定是自己想偷懒,而是他以为可以,思维有点乱。


  师:这件事,应该由谁打扫?

  A和C:由男生打扫。

  师:是不是男生组全体打扫?

  A: 是。但安排给我和B一起打扫的。

  师:ok,你说的是男生组内部如何分配的问题。我问的是:昨天到今早没打扫,为什么呢?
  A:B他跑过来,跟我说,不用打扫了。
  师:所以你就走了?
  A:点点头。
  师:在这件事上,你应该听规则的,还是应该听B的?(这句是对A点醒思路)

  A:(蒙了一会,然后喃喃地说) 规则……

   过了一会儿,A:可是B跑了,他不打扫,那我干嘛还要打扫呢???(这句话背后,貌似是在要公平,其实是在为推卸责任找理由,如果我说他不担责任,对他的改变没帮助,因为走不到他的心里。如果我讨论公平,也掉进陷阱里了)


行李箱的滚轮擦干净了,宿舍地面上的灰就更少了

   这个时候,一直不说话的D突然发言了。
   D:我觉得女生也有时候不打扫。(同样的,如果我去处理女生,就等于被他成功转移了注意力,被他带偏了。D同学来班级之后,我发现他一向喜欢斤斤计较)
   师:挺好的。你们俩的意思,是不是:我吃亏了?(抓住他们自身的问题,这是心理上的核心症结)


  A:(低下头又抬起头,眼神里是认可的意思,低声地说:)是的
  D:(抬着头,梗着个脖子,盯着我,好像被说中了,但是又非常的倔强不服,在用忿忿不平的眼神表达:对,就是吃亏了!怎么了?!)
  师:OK。我想请问男生组,也包括女生组,你们的目标是什么?或者说现阶段的目标是什么?
  女生:考上今日。
  男生有的说:回行知班级。有的说:考上清一大学。
  师:看来大家都想留在新教育最好的学校里,是不是呢?有没有想回家呆着,或者回到体制学校去的呢?

  大家摇头。
  师:好的,如果你想留在新教育的路上继续成长,那么新教育学堂很看重的一条,就是你愿不愿意承担责任。什么叫承担责任呢?就是不找理由,不找借口,做好该做的事情。
  (看了一眼A和D)老师接着说:
  如果你怕吃亏,我理解你,因为这个理由是你认为正当的。所以,你用这个理由,而不去做事,我也支持你。只是,你这样做,是达成了你的目标呢?还是背离了你的目标呢?

  A和D不说话。

  师:有句话不知道你们听说过吗?“吃亏是福”。



  孩子眼中有反应。

  有人问:“什么意思?”

  师:如果有人愿意吃这个亏,去做比同伴更多的事,去补他们的空位,其实这样的事情,老师们基本上都是知道的,至少90%以上的事情我们都是知道的,毕竟我们朝夕相处。不仅我们老师看在眼里,同学们也看在眼里,你觉得大家会选择吃亏的人,还是选择不肯吃亏的人留在新教育学堂呢?


  孩子:是吃亏的人。

   师:嗯。如果你比别人多做事的时候,真的不觉得吃亏,你心里就不会有气,对不对?

  孩子:对。

  师:这时,宇宙才记录一笔你的支出。一旦你使了脸色,师;这就是换位思考。退一万步讲,就算是老师、同学都没看见,也还有一个人,他肯定100%看见你吃亏了。你们知道是谁吗?


   孩子们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过了一会儿,有一人反应过来,指了指上面,说:天,老天爷。

  师(笑):对,老天爷看得见。其实,我们每个人在老天爷那里都有一个账户,那就是你的宇宙账户,它忠实地记录了你的一言一行。


  孩子们好奇地看着老师。

  师:而且,宇宙账户有个特点,它会让每个人的收支平衡。你的付出,看起来吃亏了,但是,宇宙账户会记下这笔支出,会在未来某个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以你最想不到的方式,加倍还给你。

  孩子有问:为什么会以想不到的方式呢?

  师:好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这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你在付出时,没觉得这是吃亏!注意哦,是自己都不觉得,而是想:既然没人做、那我来吧,心里非常自然。正因为你没觉得是在付出,所以,当你得到回报时,宇宙出于平衡对等的原理,也会让你在“这样的好事怎么会轮到我头上”的心理状态下得到帮助。

够不着、看不见的地方

(老师点出,付出背后的关键心法是:无求,但是直接说你要无求,第一、孩子不好理解,第二、有的孩子不太会接受)

  孩子有问:那为什么是加倍呢?

  师:嗯。如果你比别人多做事的时候,真的不觉得吃亏,你心里就不会有气,对不对?

  孩子:对。

  师:这时,宇宙才记录一笔你的支出。一旦你使了脸色,生了气,别人被你弄得不高兴,宇宙就将这件事当场对等一笔勾销了。你说你傻不傻?

(老师点出:你付出和承担责任的关键心法:不要带着情绪去付出,那样等于一笔勾销)


  师接着说:而记录下来的支出,相当于欠钱,宇宙就要还给您,我们知道欠钱是有利息的,随着时间推移,利息越多,将来还你的就越多。所以将来就会加倍还了。(植入不求短期回报的精英心态)

  孩子:怪不得。

  师:这就是古话“吃亏是福”的由来,中国古人很有智慧,早就发现了宇宙的这一奥秘。而且,在你无所求、多付出的时候,你已经得到了另外一个礼物:那就是坦然接受一切安排、不纠结不计较的心。

中间的讨论省略。

  师:好了,我只是把宇宙法则和新教育选人的法则告诉你们,让你们明白选择的结果。至于怎么选择,你们自己来定,我们都支持。


   为什么会有这场心理引导,是因为老师发现,这批孩子,尤其是男生,在前五天彻底细致打扫卫生的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不愿比别人多做,或者有人在休息时他也休息,或者在老师同学可能检查不到的死角处,能少干就少干。一般家长,都会在事上批评教育孩子,比如“你不能学别人的样啊,你不要懒惰啊,你要做个勤快的人啊,你要说话算数啊”等等,这些可能没有在根上解决问题。尤其孩子大了,特别爱追求所谓的“公平”,而且还会振振有词,动不动跟你顶:“凭什么!这不公平!”。而如果家长老师在“公平”这个点上下功夫,批评他“斤斤计较”,那样也是舍本逐末。


   那么,什么是问题的根本?心理的障碍,是问题的根。


   这里的心理障碍点是“吃亏”,那么解决对策就是“吃亏是福”,他一旦想通了这个卡点,前面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找对心理症结是第一步,就好比打井找准了水源,第二步,就要持续地在这个水源之上深挖,挖出泉水来。所以,前面这样的沟通班会,只是个开始,后面持续会在“吃亏是福”这个点上,开展行为教育。怎么做呢?


   第一,老师带头和孩子一起做首次彻底打扫,以身示范什么是“自愿吃亏”,比如,没人看得见的死角,老师要默默地示范抹得干干净净,像是高处空调上面和背后的灰。这样的地方,你做了,别人看不到。干活时,老师无需多言,就这样默默地做,孩子默默地看。如果你多说了,就变味了。无言的力量很大,等到孩子自己干,他们会搭起凳子站上去,用湿湿的手去够那个够不着的地方。


门的上沿也要擦

   第二,如果一个同学卫生区不合格,规则是用湿的手去够那个够不着的地方。是全组(男生组或女生组)都不合格。看起来很“不公平”,目的是让孩子去经历“吃亏”。但是,最终,他们收获到的是以前没有体验过的同舟共济的快乐,这个快乐就是“宇宙账户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加倍回馈你”。


后记:


   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过程是起起落落的。毕竟人性如水,容易下滑。所以,要时不时的巩固。班会之后一周左右的一天中午,吃过午饭,男生都在宿舍里休息并聊天,厨房里地面不干净。老师进去男生宿舍,说了一句,“我看到今天吃完饭没打扫干净厨房地面”。


   这时D不假思索地回应说:“我打扫过台面和洗过碗了,地面该是他打扫。”(D经常说“这事应该谁谁谁”,几乎每次如此,惹得同学都有点讨厌他这一点。这句话背后的心理之根是什么?)。
我回了一句:你刚才这样说的身份是什么?
他楞了一下:什么?
我补充说:你觉得你刚才这样说,是旁观者,还是参与者?(身份是行为的根)
他呆了一会,回过神来:旁观者。
我说:好的。(留点空间让他去回味)


   大家都没动。没人主动去厨房扫尾。(他们整个男生是一个组,按规则,考核是按整个组来的,做事后果也是整个组平均承担的,但是他们还是经常后知后觉,散沙化,彼此缺少补位)


排列整齐

   我说:没关系,我只是你们的镜子,带你们照见,具体你们男生组自己安排,因为后果是你们全组一起承担的。至于有人不愿意去干团队其他成员该干的事情,觉得自己吃亏了,我也支持你。


  说完我准备要走。D第一个咕噜一下翻下床,去厨房打扫了。

  事后我问:你怎么改变主意了?他笑着说:吃亏是福。




                              推 荐 阅 读




     1.李林峰 | 像傻瓜一样帮助孩子成长(上篇)

     2.倪恺 | 像傻瓜一样帮助孩子成长(下篇)
     3.如何引导学生达到“自主专注”的状态——行知学校教师内部观摩总结之一
     4.在团队互助中成长——行知学校教师内部观摩总结之二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知智慧园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