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不同年龄段学生自主管理的实操及心法——上篇


810岁学生自主管理探索


各位老师、家长,晚上好!非常荣幸能够参与今天的联盟分享会。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分享,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简介。
我是蒋波老师,两个孩子的父亲。2008年时因为孩子的教育开始跟老师学习心理学。
2013年开始从事心理咨询,主要的咨询内容是孩子或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方面,在此期间,通过《盗火者》的记录片第一次了解到山长创办的今日学堂;
2016年,虽然发现心理学对孩子和亲子关系的处理有一定的改善与帮助,但是在学习成长方面还有欠缺,那时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了教育方面,在这时候创办了教育机构。
2018年在桂林创办了一个国学幼儿园;
2019年由于幼儿园一个家长的推荐,再次与新教育结缘,参加了行知在佛山的分享会;
2020年初,考虑到自己需要对新教育有更深地了解和学习,于是退出了幼儿园和教育机构,通过申请,有幸加入了行知,于今年上半年,跟随曾爱华老师带备考二班;下半年,配合刘杰老师在桂林校区带志远一班。
我现所在的志远一班,孩子的年龄在8~10岁间,所以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8~10岁学生自主管理的一些探索。


本次分享准备通过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分享的是:


一、为什么需要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的概念,相信大家都已经清楚,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管理自己。但是为什么要,以及如何帮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这实际需要对自主管理的概念进行更多地认识。
心理学对于问题解决有过一些研究,研究的结果发现,如果我们对于要解决的问题有足够清晰和具体的认识,问题就会被解决一半,甚至会迎刃而解。这其中蕴含的原理就是: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它还不够了解。 


(一)案例:
在我从事咨询和教学的过程中,有两个与孩子自主管理有关的案例让我记忆犹新。有一次,一个家庭带着4岁的孩子来找我,原因是孩子进入幼儿园已经快2年了,身体和智力一切都正常,就是不肯说话,这让家长很发愁。
经过沟通和观察,我发现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中存在问题。例如当孩子渴了,他就直接用手指一指杯子,发出“嗯~“的一声,然后妈妈就会赶紧给他倒水;当孩子又指一指厕所,再“嗯~”一声,奶奶就赶紧抱他去厕所。
形成问题的原因,是孩子1岁半~2岁半牙牙学语的期间,父母工作很忙,没时间陪伴孩子,爷爷奶奶很少和孩子说话,没有引导孩子学说话的意识,在照顾时仅仅根据孩子简单的发音和动作去理解,这个阶段是引发问题的直接原因。
第二个阶段是在孩子3岁左右仍然不说话,引起了父母的重视,但这时已经送入幼儿园。家长们担心孩子因为不说话,老师们会忽视对他的照顾,于是请求老师“学会“理解孩子的简单发声+手势的表达习惯。
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是精明的学习者,善于从与父母和外界的互动过程中发现并学会,如何最快捷、方便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因为这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说话就能够满足所有的生活和成长需要,所以对于他而言,学习说话是没有必要的,于是,他也就一直就没能学会说话。
 
第二个案例发生在幼儿园,是个5岁大的孩子。刚入园时,孩子的妈妈找到我,对我说:“蒋老师,要麻烦您一件事,我们家孩子各方面都挺好,目前就是有一个习惯,想请你交待班上的老师,当他要大便时,需要给他换上尿片,不然他就拉不出来。”
 我一听,觉得很是稀奇少见啊,于是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原来,为了怕孩子不小心拉在身上,导致有细菌,冬季时又担心在幼儿园拉脏了换洗时着凉生病,所以就一直让孩子垫着尿片。等到孩子4岁左右想让他“戒”掉尿片时,才发现离开了尿片,孩子居然不会拉了,一定要穿上尿垫才行,不然就会一直憋着,最终拉在裤子上。所以家长只好不断请幼儿园老师们多帮助了。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因为家长有意无意中“帮助”孩子做得太多,反而让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最终导致了能力低下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当家长们发现了孩子能力发展低弱时,由于没有认清根本的原因在于自己的帮办、代做,所以采取的措施却是更多的代办、请求更多人对孩子进行“呵护”,结果就是孩子在更大的范围内没有机会去锻炼和成长,最终就会培养出一个没有自信、没有责任感、没有能力的人。
过多帮助、帮管=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与上相反,我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正面的案例。
同样是一个5岁的孩子,能自己独立做出三菜一汤,包括所有的洗、切、炒、煮,她做的菜我吃过,虽然达不到色香味俱全的程度,但是与普通的成年人相比,味道还不错。除此以外,她还能够包揽家中所有的家务。
为什么这个孩子有这样远超同龄人的自理能力呢?答案就是因为她的父母平时工作太忙,而且家长有意识地从小给予她锻炼自主管理的机会,晚上和周末让她担负起做饭和家务的责任,所以她从小就得到了大量时间和机会去成长,动手自理的能力就非常强,自我负责的意识就这样锻炼了出来。

俗话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孩子在3岁左右,一些个性和行为习惯开始形成,6岁左右就基本定下了一个方向。在TA后续的人生中,幼年时养成的个性和行为习惯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既是青少年时期的性格和思维的基础,也是成年后价值观和信念系统的起点。
所以要创造机会,让孩子自主管理的价值和意义,从个体的方面来说,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和习惯。我们新教育非常注重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因为我们明白,只有孩子对自己负责以后,TA才能够走得更远,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去不断努力,家长们、老师们,我们的教育才会越来越轻松。


(二)自主管理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在我们新教育的教学团队当中,自主管理的价值和意义有以下三点。
1、能够帮助学生锻炼沟通、表达、管理的能力。
我们的教学中,表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学生们在表演中学习表达和沟通,学习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管理,也就是给予了他们把学到的各项技能进行实践的机会。
2、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国学经典《礼记》中有一篇《学记》,系统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作用,以及原则和方法,是世界最早的关于教育和教学的论著,许多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观点,里面都早有论述。
《学记》中提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思就是:学习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对自己有要求;知道困惑,然后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学生想要当一个小老师,把TA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其他同学,TA一定要先理解,然后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还需要在教的过程针对所教授的同学去调整,让别人理解。这实际是一个非常综合的过程,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深度检查,也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表达和思维,促进TA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被教的学生,因为同学作为小老师的示范,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增强了。
所以说以教为学,教学相长,让学生以大带小,先学带后进,能够很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3、让教师有更多时间精力从事调整学生心理行为,自我反思以及自我提升等。
众所皆知,新教育的老师们与学生们相处的时间非常长,从早到晚,从月头到月尾,所以老师们都会非常的忙碌。但是一味由老师主导的忙碌教学,不但限制了学生成长锻炼的机会,也约束了老师们用于成长和提升的时间。
正如前面所说,教学相长,山长开辟的新教学之路,是一条不同于平常的探索之路,这个过程中非常需要老师们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成长,只有老师的能力越高,才越能够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如果学生们学会用自主管理的方式进行学习,老师们就有更多时间来反思教学,学习和研讨山长或今日优秀的老师的课程,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精力针对不同性格特点、具有不同行为习惯的孩子进行心理行为的调整,设计更多优质的课程。这也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真实价值。 


(三)自主管理的原则
通过以上案例及分析,我们对自主管理意义和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可以归纳出几点原则:
1、要给予孩子(学生)自己作主的空间和机会。
过程和犯错都是锻炼的机会,为了保证一个好结果而减少了学生自身的尝试,其实是占夺了学生成长的机会,所以,我们需要将对孩子的评价时间点放得更长、更深,留出足够让学生试错的时间,这样才能锻炼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能力。
2、不要用自己的标准来评价好坏,不要制定“最终标准答案”。
 这一点在家长和老师们身上是比较容易出现的,包括我自己。因为作为家长,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比较容易犯“急”的毛病,特别是当孩子做得不够好,老也转不过弯来的时候,我们心里就很着急,急于马上纠正TA,急于把事情做“好”。
“好”是什么?所谓的“好”,不过是头脑里存在的一个标准,人不同,标准就不一样,人的认识变化了,标准也会变化。我们拿自己过往自认为成功的经验作标准来衡量孩子面向未来的成长,这里面是很容易存在问题的。
更何况,回到我们前面提到的案例,这样的行为也是一种“帮办”,是代替孩子观察和思考,夺去了孩子反思和思维能力成长的机会。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给孩子布置一个任务或课题,让TA自主去完成,孩子可能开始会很高兴,兴趣十足,但因为我们内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所谓的“最佳答案”,就会先表扬几句“做得很好”,接着话音一转“但是”,拿出“标准答案”出来让孩子去改正。

表面上看来,似乎既锻炼了孩子,又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两全其美,实际几次下来,孩子就会明白:“原来我所做的努力只不过是一个过场,没有什么价值”,TA对待“自主”的心态和行为就会发生变化了,开始应付,沉默照做,或者抵触、叛逆。
最终,教育者会感到疑惑,“我明明给了很多自主锻炼机会,为什么孩子还是像一潭死水,脑子就是不转?做事就是不主动?”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每一个家长,每一个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有可能成为当局者迷的那个人。所以,在新教育这条创新之路上,如果我们时常停下脚步,反躬自省,不断地清晰和具体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才有可能不断破局而出,不忘初心,不离根本,不失目标,终究完成孩子的教育与自己的成长!

如何避免第2条原则中容易犯的误区呢?这就是第3条原则所要表达的内容。
3、细心观察、适当引导、耐心等待;慢即快,缺即善。
细心观察,看孩子如何做的,做到什么程度,然后在孩子卡住时或者主动寻求帮助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思维能力,给予一些提示和引导,不要直接给予答案。接着就是耐心地等待,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会由量到质的积累,水到才会渠成。
所以慢就是快,慢是给予孩子在试错中成长的时间,慢到可以去体会做的过程,在反复中建立起反思的习惯,在重复中培养思索探究的能力。习惯形成了,能力出来了,之前一切的慢就能把孩子推进到慎思果行、自信自强地自我负责、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快速成长通道中,这才是真正的快啊!
 
缺即是善,这里说的是一种心态,也就是不追求完美。万事万物本来就是有缺有憾,正因为缺憾,才会有补之善之的动力,才有完善成长的乐趣。当一个正在学习自主管理的个人或者团队在犯错时,只有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接纳,接受他们做得不够好的结果,多看到过程中的努力,做事中的状态,完成后的成长,“善哉~善哉”,孩子才能够对改正问题有信心,才能把不足变成动力,把目光放在远方,让所有的失败和不够好变成未来成就中必经的一部分。
 
 以上是简单归纳的关于帮助孩子形成自主管理的几点原则。我们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特性的学生,在自主管理教学中会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那么方法是否合适,是否有效,就需要使用原则去对照:在这个过程中,是否给予了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主动地进行自我的管理?这就是自我管理的原则的目的和价值,帮助我们在具体地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可以作为一个参照物,不断地改善和调整方法。 


二、8~10岁学生自主管理的探索
接下来分享的是第二个内容,也就是我们教师团队对所带的志远一班8~10岁学生自主管理的一些尝试和探索。下面将分为状态篇和能力篇两部分来叙述。

(一)状态篇
自从进入行知,就不断地听程老师跟老师们强调,反复提到“状态大于内容”,状态代表的是孩子的现在达到的心理程度、愿心、动力、潜力等等,状态要比孩子现在的能力具有更长远的价值。

经过我们老师们的分析,我们认为8~10岁学生能够达到自主管理的状态有如下几点:
个体方面:
1、主动愿意学习。
2、会因为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而开心。
3、有成就感。
在此要说明的是,成就感和开心并不一样。学生在团队中完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或者任务,TA会比较开心,但是只有TA发现和认为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有自己贡献的部分,有自己创造的部分时,TA才会真正产生成就感。这就是其中的差异。
 
其次是团队的状态:
1、接受自己的团队。能融入团队当中,而不是游离于团队之外。
2、有团队荣誉感。会因为团队的成功而开心,因为团队的失败而不甘,想要去维护和捍卫。
3、在团队中会相互提醒和帮助。
 
我们志远一班的刘杰老师,作为新教育的资深教师,经验非常丰富,在班级团队进行自主管理之前,首先考虑到的是如何让孩子萌发想要去管理自己的愿心,激发出他们的动力。所以我们运用了很多关于自我挑战和创造奇迹的视频资料,如《挑战不可能》、《荒野求生》等,并设计主题课帮助孩子去感受那些了不起的人,他们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他们经受了磨练并不断地突破了自我,是因为他们卓越的自我管理状态和能力,为学生们树立起参照的榜样,激发出上进心。 


(二)能力篇


个体方面的能力:
1、能够根据目标,自觉分配时间,推进任务的完成。
具体的教学当中,我们使用的是任务管理卡的方法。同学们每一周会使用一张卡片,其中一面,同学们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定下本周每天的中文、英文、运动目标,经过老师的评估后开始执行,在另一面画出表格,对每天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完成的打一个勾,没有完成打一个差,因为另有课程安排没有时间完成的打一个圈。在周末时,老师会根据管理卡的记录进行点评。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具体地看到自己每一天的努力,清楚地看到目标是否完成,从而帮助他们自觉分配时间去完成任务。
目前我们班的学生年龄相差较大,10岁左右的孩子有5个,其余的都是接近8岁。在任务管理卡执行了一段时间之后,现在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同学们会打破日常时间的安排设置,他们会在中文课上抓紧完成自己的任务目标,然后开始进行运动,或者是英文任务的学习,他们会自觉地根据自己的状态去分配安排时间,去完成自己当天的目标。
我们认为,这种现象是学生们自主管理能力提高的一种体现。


2、能够通过查找资料学习相关知识,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我们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学习的工具,如电脑手写板,帮助同学在百度汉语等网站中书写不认识的文字,进行读音或意思的学习;或者在浏览器中搜索想要了解的知识和资料。年龄较小的同学,可以请组内年龄大的同学帮助,如果解决不了,才会寻求老师的指导。包括小组的成语学习任务,同学们也是在电脑上查找成语的解释和动画,进行理解后,再设计出小组的成语表演展示,最后到老师处过关考核。
这就是授之以渔的设计思路。 


团队方面的能力:


1、可以通过大带小的方式,在小组内完成学习任务。
班级在进行晨读的时候,同学们所读的内容和进度不一,有的读的是《开明国语课本》,有的读的是《商务国语课本》,还有的读的是《道德经》。我们给予同学们分成了三个组,组内学生年龄和能力搭配组合,小的同学主要过识字关,大的同学还需要表述出课文的意思。小组内,识字多的同学负责带领识字少的同学,已经明白意思的同学负责给其他同学讲解,形成大带小的学习形式。
英文也如此,根据同学们的学习进度划分为几个梯队,第一梯队的同学找老师过关,然后再负责给其它阶段的同学过关。


2、能够将职责分配到个人,完成日常学习、运动、卫生方面的管理。


我们使用的是荣誉称号等级表格的方式,设计了从青铜、白银、黄金和王者四个等级的勇士称号,把日常的学习、运动、卫生和状态、纪律等方面都纳入其中,每天对这些项目进行积分。同时把各项的考核负责分配到各个小组中,由学生们进行检查和管理。这样,管理的职责就通过积分升级的方式,具体分配到了小组和个人。 


3、可以通过自行组织小组或者班级会议的方式,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改善。


除了日常的学习和管理,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项,那就是反思和总结。这就需要组织学生们进行以小组、甚至班级为单位开展总结会议。
这一方面,可能是我们班级学生年龄差距较大,相对年龄也偏小,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还需要老师更多地指导和帮助。因此这一点自主管理的能力,将是我们班级下一步要继续学习和提升的内容。
 
以上就是我们志远一班关于8~10岁学生自主管理探索的分享内容,由于时间有限,就不再更多地展开,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少狮二班学生自主管理实
自我介绍
谢易展19岁。12岁起参加过今日试读营,至上文武营,武道营,青少年武侠文化营,齐家智慧课,财富一年级,清心二三年级,江湖课,慧心课;并数次担任培训课练功助教。2017年加入自立女塾,接受清一书院2.0老师的指导。2018年随山长带班的阅读班学习一年并任小助教,曾任国际今日体验营六位主力教师的助教,后在免费班实习做钱校助教
感谢蒋老师! 刚才蒋老师围绕自主管理的目的和原则进行了很充分的分享,我所带的少狮二班平均年龄在8岁,作为蒋老师分享当中年龄处于基线的一个班级,我们在自主管理方面也进行过一些实践,以及增加了很多挑战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本次我将主要围绕少狮二班在自主管理方面进行的活动来分享。 


自助周


其中想先分享的是前段时间班内开展的自助周活动,学生是自愿参加,时长三天。期间一切运动、学习、生活事务老师不干涉,全程由班级管理层带动,其他同学自觉配合。
由于此前平日中就对孩子们的自主能力进行过一些训练,也放手给他们去组织过一些活动,虽然还不能说他们在自我管理上已经有了很好的成果,但整个活动起码不至于出现难以把握的意外情况。
其次,活动的目的并不是要让他们完美度过这三天的自主学习生活,这个机会实际上就是一次反映他们真实状态以及检验此前训练成果的机会:他们是否真的有内动力,并且有组织意愿,愿意去做到自制并团结团队,带动他人?
第三,我也在想:假设整个活动的效果很糟糕,那这场活动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的收获可能会是什么?其实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做到较好的自制其实并不常见,大部分孩子从成长需要上来说,还是需要较多的引导带动,甚至在一些较为基础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上由师长进行细致的辅导。不过另一个层面而言,就算是成人,也有很大一部分人难以做到真正的自律和自制,因此更不能对孩子有太高的期待。
最起码,这个活动可以锻炼到孩子们的自我管理意识,或许对一些孩子来说这是他一根脆弱的神经,因为他此前可能很少这样锻炼过,但我们需要去向这根脆弱的神经发起挑战,以后他才可能会变得更强,而不是凭借外界家长老师的支持作为“代偿”的力量。
孩子们需要看清在没有大人监管的情况下,自己的自制力到底是什么程度?想要实现更好的自我管理还需要什么?用于强化他们自我负责的意识,以及伙伴之间的促进作用,弱化老师作为监督者的身份。一旦学生打下了这样的心理基础,初步建立了自我管理意识,都会对学生此后甚至一生的自我负责意识打下基础。
无论活动效果如何,孩子们毕竟先有了一个完全暴露在自治情况下的体验,经过事后的引导和总结,以后再进行小范围的自主管理时,他们也能够避免更多的误区。所以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对于老师来说也是极好的观察机会。
下图是在自助周正式开始前,我们与班级的管理层和精英小组成员共同确认的一份日程安排,并设置了每一项内容的负责人,还设想了各种紧急突发情况的处理。从图中还能看到孩子们每天晚上都需要依照《弟子规》中的行为标准进行自我总结。


为了增加整个活动的挑战性,还安排了两项非常规项目,分别是英文表演和拳击赛。英文表演此前大部分都是老师去安排,并且监督每个梯队的排练。这次英文表演就是孩子们以梯队为单位,自己分小组排节目;最终当演员和观众都做好准备后再邀请老师去观看。


拳击比赛同理,孩子们自己去准备道具、制定对打名单和上场顺序,设置护场人员,最终邀请老师来做裁判。因为有了这两项活动,孩子们心中有了“小当家”的身份,对整个挑战就更加期待了。

 
日常自主管理实践


孩子们能获得这些机会,也源于此前做过的引导和铺垫。大部分活动中我们都在尽力发掘学生自治的机会。我从学习、运动、日常和小组讨论四个方面都截取了一些视频片段,可供大家参考。首先是学习:

视频中这几个孩子在准备一首需要进行合唱比赛的歌曲。具体的准备过程老师没有参与,小组长会召集大家坐在一起,把电脑调成同样的进度条进行学习。包括其他形式的中英文学习,也采用了梯队向下过关制:由第一梯队给二、三梯队过关或解答疑问,这样就不仅能够增强孩子们的团队互助意识,更能够令自己所学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内化,或更丰富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学习方面是很大程度地采用了自我管理的模式。


运动方面,目前孩子们的晨练热身都是体育委员进行组织的,老师发现了问题会给予反馈和引导。下面视频的开头部分是大约两个月前拍摄的,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相比于完全由老师带领起码是一个质的转变。
以及在与少狮一班进行跳大绳比赛的准备阶段,最初由于摇绳对他们来说很有难度,会频繁断拍,所以老师提供了由成人来摇绳的选择,但孩子们依然决定自己来摇,到后期就可以很纯熟地把握跳绳的节奏。视频中一段是老师在他们面前跟踪录像,后一段则是在他们没觉察到的情况下位于高处拍摄的片段,能看到当老师不在时孩子们也可以做到一定的自主组织力度和内部反馈。
团队集体跑坡也是晨练项目之一,视频中老师对孩子们没有太多督促,基本上是小组内部在互相鞭策和鼓励。团队摆荡步也是如此,不仅需要所有人注意力高度集中,步伐一致,还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前进,视频中也可以听到孩子们调整节奏和互相鼓励的声音。
关于视频中脚顶水盆的游戏,规则是团队每个人都需要依次脱下一只袜子,运动过程中若受力不平均导致水盆倾斜,水就会泼洒出来,很考验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和自主协调能力。
视频中,孩子们与少狮一班的运动比赛打平后非常开心,有同学就很主动地想要拉起大家加油。由于我比赛前告诉孩子们:如果这次两项都惨败,那就以躺在床上做“病号”的方式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最近的运动状态和效果。
有同学考虑到这次并没有获胜,而仅仅是打平,就来问我还是否需要加入病号组。对于这些问题老师一般会与孩子们做出充分讨论,不仅能让他们在与老师带领的讨论中学会理解表达、分析决策,更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感和掌控感,意识到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把所有成长和改变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自己却不思变。
以上就是关于运动的剪影,接下来是生活部分。除常规学习和运动外,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自主管理是怎样体现的。


在自助周开始的前一天晚上,我带精英小组开会后给他们录了一段视频,能明显看出来孩子们对此都很期待。然而会议结束离场时没有一个人记得收拾教室,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完全是意料之中,孩子虽然说自己准备好了,但行为上还是存在惯性,不一定马上就能做到。当时我也没有选择直接提醒,而是记录下来总结时播放,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
每周我们都会给孩子提供大扫除的机会,第一次食堂大清扫时除效率低下外,孩子们对老师也存在一定依赖,不合格之处需要老师多次提醒才会有人去修正。后来的第二次食堂大扫除相比第一次,孩子们自己总结在质量和速度上都有很大进步。同时老师基本没有参与,放手给孩子们内部组织和检查,最终达到了一次性过关的标准。


日常我们也会为孩子们发布一些小任务,如由第一梯队带领同学们认识钟表,需要先进行讨论和备课,再分小组进行讲解,最后也要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PK。最终整体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虽然练习时间有限大家还无法快速计算出时间,但也都学会了认表的方法。
包括小组会议:在跳绳比赛准备阶段,团队内部会思考有哪些同学可以带一些能力基础相对弱的同学,加上考虑到每个同学的特点进行更为人性化的匹配,如比较懂得情绪安慰的同学,可以对情绪易激动的同学进行疏导。日常私下里,也会有同学组织针对组内人员及职位的变动做调整措施的讨论。最后的片段是孩子们在一次真人大型游戏中谈判的环节,两组各派出的两名谈判人员通过沟通达成了互利互惠的条件,而老师全程没有干涉,只在一旁做观察和记录。
事后引导


剪影我们就看到这里。那为什么我要在旁边做摄影记录呢?因为如果只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进行管理的话,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本质上就是放养,对他们管理能力的提升比较有限。所以老师基本上每次记录后都会给孩子们看回放,由他们先来观察、分析并总结问题,讨论改善方法。
就拿自助周来说,虽然不少人反馈很喜欢这样的活动,而且管理层的主动意识确实有提升,但期间还是暴露出了很多其他问题,如一些同学的学习状态不如老师在时认真专注,找同学检查过关时秩序较乱……这些问题也都在事后进行了引导:
如,自助周中你最大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你作为管理者在整个过程当中感受是什么?作为普通同学你的感受又是什么?
第二,你更愿意做更辛苦一些的管理者,还是做不用承担太多责任的被管理的人,为什么?这个问题也是启发同学们对自我负责和班级经营的意识,去思考自己是否能在提醒大家后行为上会有更高的自律性。
第三,反思。为什么学习状态和质量不如老师在的时候高?
第四,为什么老师不在即使同学提出了相同的建议,却不能接受同学所言?同学说的话没有分量吗?很多时候孩子会对来自老师的建议表示认同,而来自同学的建议则会让他感到有压力,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攻击和指责,这个问题在自助周得到了充分暴露,也成了引导的良好契机。
第五,检查过关的纪律应该如何优化?
第六,你认为成长最快速的方式是什么?这个问题也是为了引导孩子们,你认为是老师耳提面命,无时无刻在前方牵拉着你才是成长,还是在自主管理的情况下挑战真实的自律性,自发管理和鞭策自己才是成长?
第七,这次自助周活动你有没有什么遗憾?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如何度过自助周?本次活动的目的不仅在于锻炼,更是检验孩子们自主管理以来的成果,问题可以得到及时暴露以便后期纠偏。经过这次总结,此后也会不定期开展类似活动,那么下次是否要做得更好?要如何去做?
第八,你喜欢自助周吗?希望以后经常开展吗?对于这个问题,所有的孩子表示喜欢且希望能再次举办。孩子成长过程中本就需要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用于训练自主意识,更何况当孩子有强烈的自我管理意愿时,我们就需要根据情况提供更多机会,而非预判孩子能力不足或无法做到优质效果就避免孩子接触自我管理。
最后一个针对精英小组的问题:作为精英小组的成员,你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最终同学们还根据互相观察做了自制程度的排名。这一系列引导目的都是加深自我负责和班级经营的意识,也正是因为这些引导,活动才真算得上有效,否则就是放养了三天,甚至还有可能让孩子养成懒散的状态。


经过一整个自助周的活动,我们班级从四个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首先从日常的排队,内务卫生检查,班内分享、演讲和加分等基础的安排都能够自主运行。
第二,在活动方面,如拳击赛、大扫除和对茶话会场地的布置上自主度也都有所提升。比如茶话会前同学们会主动去铺垫子、摆桌子,所有人坐好后在邀请老师来参加。
第三,同学们相比之前会更加重视伙伴的力量和意见。如果将老师“监督者”的身份赋予到每一位同学,班级中就会形成多层且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大家也更容易在生活各方面注意觉察和修正自己的行为。
第四,即班级精英小组和管理层被调动作用被激发。班内较为突出的同学由于在活动中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他们个人的学习状态和遇事的态度都更加自律,活动结束后也保持了带动大家的习惯。
以上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无论是自助周还是日常所实践的自主管理都是我们班在做的探索和实践,接下来的日子也会放手让他们进行更多挑战,如自助理发、测量登记全班身体数据并制成表格、设计运动闯关游戏、统计运动项目意愿等以往这些他们已习惯由老师来做的内容,都会让他们进行尝试负责。
除了少狮二班这批平均8岁的孩子所作出的尝试,各位可能还想知道:作为老师和家长,到底应该如何去激发孩子的自主意识?自我管理的核心到底是什么?一旦了然这些问题的答案,孩子走向自我管理便不再是一个棘手难题。接下来有请直播班刘兆玲老师来为大家做进一步的分享。感谢大家的倾听!

 



往期回顾

01

|三营两免等你来——行知学校2021冬令营公告

02

青春期,走上人生加速之路——行知学校国际二班线上冬令营招生

03

凤凰涅槃:少狮一班在行动

04

如何跟随示范班的主题课

欢迎加入我们





欢迎加入我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知智慧园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