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在大山中砺炼--少狮班几位同学的暑假这样过



导语

2020年暑假我们深入云南大山背包徒步。走原始森林、野山等,路线极有挑战,最高海拔3908米。有什么吃什么;走到哪里住哪里;雨天披着雨衣继续走。经过一番砺炼,我们更加勇敢、坚毅。

 

 

2020年8月2日至17日,11名同学(7.5岁1名,8-9岁5名,9-10岁3名,10-11岁2名),其中6位来自少狮三班,2位是少狮三班同学的姐、弟(在读少狮一班或申请入学),1位是老师的孩子(在读少狮二班,过往参加过7次长征,徒步超2000公里),跟随少狮三班廖海涛老师和邵红飞老师,从云南大理鹤庆草海湿地出发,全程背包,深入云南大山,徒步到达香格里拉。


全程极少段路选择了走公路,大部分走山林小路、土路、田埂、穿越野山、穿越原始森林、草原等,路线极有挑战。海拔较高,全程最高海拔3908米,行程中海拔随时都在变化,有时一天最低点和最高点海拔相差约1000米。全程徒步约388公里,约30-40%的路是在雨中完成。


同学们还体验有什么吃什么,走到哪睡哪。行程中很多地方没有宾馆,我们借宿了纳西族废弃的村小、纳西村老年协会,傈僳族、汉族、藏族农家,借宿了草原牧场牧牛人的木屋。


沿途感受了多种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了解了不同地方的农作物,了解不同地方人们的生活方式,感受了不同地方的民俗。经过16天的砺炼,孩子们脸上被晒得蜕皮,内心更加勇毅、敢于承担和挑战。

 

 

一、徒步路线和海拔变化


这次徒步的所有路线,老师也是第一次走;六只脚和当地人,是我们最好的向导;荒山丛林等无人环境,指南针和坚定的信心是我们最好的伙伴。

 

8月1日,乘飞机从深圳抵达丽江机场,徒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草海镇附近,全程平路,约5公里。

 

8月2日,初到云南,先在鹤庆轻徒步,从草海湿地徒步到县城,再到黄龙潭、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西龙潭水库,白龙潭。海拔2190米,平路为主。当日徒步约24公里。

 

 

8月3日,从草海湿地出发,由鹤庆水泥厂后侧翻山到达丽江前山村,海拔2134到2800米,当日徒步约30公里。

 


8月4日,由前山村出发,上午走原始路,穿原始森林,下午是山间的公路,路上车少风景很自然,一路伴着流水声,路边花较多,不时看到大片的洋芋花地。傍晚到达鲁图村,当日徒步约24公里。

 

 

8月5日,从鲁图村穿越原始路段到达老丁,在洋芋花海间穿行,当日徒步约22公里。由前山到老丁两日徒步的海拔变化由2534至3263米。由于孩子们打了2天地铺,需要洗澡休整一下,故搭车到达太安住宾馆稍作休整。

 

 

8月6日,从太安出发,一路追溯小路翻山,多次进出原始丛林,很多地段没有路,大家踩踏出一条路,晚上8:40到达九河。当日徒步的海拔变化由2353至2971多米。全天徒步约25公里。

 

 

8月7日,九河到达长江第一湾——石鼓。当日徒步的海拔变化由1796至2524多米。全天徒步约22公里。

 

 

8月8日,从石鼓镇出发,沿山上小路向老君山进发,傍晚到达仁义村。当日徒步的海拔变化由1780至2412多米。当天徒步约28公里。

 

 

8月9日,雨中穿越老君山,当日翻过两座山,到达黎明景区。当日徒步的海拔变化由2136至3062多米。全天徒步约27公里,70%以上的路是在雨中完成的。

 

 

8月10日,从黎明出发,沿山间小路绕山而行,路很陡,无限风光在险峰,多次走到山的外侧,可以饱览老君山景区的雄壮景观,傍晚到达羊打脚。当日徒步的海拔变化由2149至2797多米。由于山林中路陡,全天徒步约17公里。

 

 

8月11日,早晨从羊打脚出发,沿山路而行,傍晚到达美乐村。当日徒步的海拔变化由2300多升至2948米,再下山到2280米。徒步约20公里。

 


8月12日,美乐村到达云南中药之乡——鲁甸,老君山地界的部分地形比较险,山中小路仅一人能过,有时需手脚并用。下午到达鲁甸后地势较平,有较多草甸。


傍晚在天将黑时,穿越了一段野树林,坡陡湿滑,同学们凭几日的经验顺利滑下,到达公路。当日徒步的海拔变化由2297至3034多米。全天徒步约31公里。

 

 

8月13日,由鲁甸到达巨甸,尽可能走山中小路,下午抵达公路的最后一段下坡地方很陡,当时大雨,难度系数较高,同学们相互帮助,鼓励,顺利抵达公路。当日徒步的海拔变化由1822至2526多米。当天徒步约33公里,70%以上路段在雨中行进。

 


8月14日,巨甸徒步到达香格里拉地界。原计划由上江乡春独村翻山直接到小中甸镇,比公路少几十公里,可节省大约3天的徒步时间。


由于当天下很大雨,该山海拔高平均3600米,最高3900多米,多为无人居住的半原始地段,当地村人建议我们不要翻山,以免危险,于是选择乘车到达香格里拉市区。


晚上到了香格里拉明显感觉很冷。当日的海拔变化由1825至3516多米。当天徒步约17公里,约1/3在雨中行进。

 

 

8月15日,从香格里拉城区出发,由西北向东南方向行进,经过独克宗古城和大佛寺,沿五凤山健步道徒步到达香格里拉祖母姑村。当日徒步的海拔变化由3230至3436多米。当日徒步约21公里。

 


8月16日,从祖母姑村出发,沿山路到达尼黎牧场。由于雨季草原有水,加上无电话信号,给徒步带来很多的困难,可以说,这是本次徒步最难走的一天。当日同学们走了几个大草原,穿过野山后还是草原。


期间发生了不少的故事,同学们努力克服困难,终于找到了牧场小木屋可以住宿,完成了这一日的徒步。当日徒步的海拔变化由3302至3908多米。全天徒步约25公里。



8月17日,由尼黎牧场出发,雨中爬山,穿越丛林后,找到被称为“大路”的山路走,沿着高低起伏、沟沟坎坎的土路一直下山,朝着普达措方向走,到达香格里拉吾日村。当日徒步约15公里。乘车返丽江,徒步结束。

 


二、这个假期我们砺炼自己

 

砺炼一 : 生活自理、吃住随缘


本次徒步全程自己背包,随身携带个人衣物、睡袋、防潮垫、雨衣、水杯、饭缸(带午餐)、手电、拖鞋、牙杯等必备物品,孩子们行囊重约9-11斤。物品自己保管,徒步中,原则上一小时休息一次,离开休息场所,同学们需慢慢养成“回头望一眼”,以确保自己物品完整。


大部分同学物品保管比较好,及时回头望,找到忘记带走的帽子、水杯等。也有同学遗失了饭缸、雨衣、水瓶、袜子、内裤等。丢了饭缸和雨衣的同学需要自己承担结果,自己想办法解决。尤其是再次遗落的,老师也不再提供帮助。


有的同学在穿越丛林翻山时,掉了水杯,或者防潮垫。这些也会成为一个契机,让孩子们思考如何把自己的物品放得更稳固。洗过的衣服,同学们也需自己安排把衣服晾干,没干的衣服、鞋子,想办法吹干、烤干,或者挂在包上,走路中让太阳来晒。


有的同学在家里被照顾惯了,前一两天会经常对老师说“我的水呢”,“我吃不到饭”,老师不会提供对孩子成长没有价值的帮助,而是把解决问题的机会还给孩子。几天下来,孩子们普遍自理能力提升,较少会问老师类似简单的问题。


对于吃睡,能满足身体需要即可,有什么吃什么,走到哪里睡哪里。


由于山路多,较少遇到饭店。为了不影响行程,孩子们每日带午餐背在身上,原则是有什么吃什么,能充饥即可,有时没有饭店,连续几天都是吃农家的洋芋(土豆)。


喝水尽量去农家接开水或山泉水。不但吃的简单,走了一天的路,晚饭有时是自己动手去做。找农家买材料、烧柴火、洗洋芋、切洋芋、炒菜、洗锅、清扫等,同学们分工完成。有的经常徒步的同学适应能力较强,一大早起来帮大家做饭。


住宿也是走到哪里住哪里。出来的第一天,走到前山村,就没有宾馆,借宿了废弃的村小的教室。同学们分工打扫后铺上防潮垫和睡袋,一个久无人用的房间一下子变得很温馨。


第二日是住另一个村的老年协会,同学们还需要把椅子搬出腾空房间供睡觉,第二日早晨再复原。借空房间打地铺已经习以为常,最难找到的住宿地点是在大草原,由于信号不好导航失灵在那里没找到村落,最终住在牧牛人的木屋中。


早晨醒来后,正是喂牛时间,有很多牛眼睛透过木板缝看着我们,这情景对孩子们来说很有趣。


这样的过程中,对于饮食孩子们基本都能接受,有什么吃什么,实在不想吃可以选择不吃。有身体不舒服的孩子在老师的建议下会选择清淡的粥。


孩子们对住宿条件也并不挑剔,睡睡袋打地铺也睡得香。每天摆放物品和整理行囊也是一个锻炼。


孩子们16天的实际经历,是否给我们一些思考:我们对待日常吃和住应抱持何种态度?



砺炼二 :翻野山、穿越原始森林


没有走不通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


云南山多,老师之前有几次的长征经验,清楚走公路不但危险且比较吵。本次徒步的路线选择尽量避开公路,选择原始路段,而且途中尽量避免通过乘车从一处切换到另一处(哪怕是非常经典的景区),这样孩子们更加深入自然,对徒步的体验会更好。


为了缩短行程,经常需要找“小路”,在野山中穿越,在树丛中穿行,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开出一条路。


走得少的话,大部分路段的问题都不大,不过我们往往要在丛林中完成翻山的任务,因此就需要格外有耐心和毅力,不断地与刺丛、树枝等周旋,不但自己通过,还要顺利地带着背囊通过。


由于背包比较大,雨衣、睡袋等也常常被刮住,绑在书包上晾晒的衣服有时会被刮掉。


后面的同学会主动地帮前面的同学把刮住的衣服弄下来,把掉落的衣服捡起来。遇到不好走的地方,同学们会一个一个传递路况信息,以免后面同学被伤到。没有信号的地方,同学全部通过一片树丛,最后一位汇报一下,大家再继续前进。


有的树枝太矮,老师的背包很大,有时就直接爬着过去。有的野山有很多木头倒在地上,有的枯,有的壮,在这样的地方行走,需要不断地翻过这个树干,翻过那个树干,大家可以亲身感受下《千字文》所讲的“陈根萎翳”。


上下坡比较陡,且湿滑,有时需要滑滑梯下去,孩子们平衡性比较好,很容易适应。后面一喊“冲坡”,大家迅速准备好,直接通过。有时候很陡的坡,一个人很难爬上去,同学们相互拉一把,直到所有同学都上来了大家再继续前进,团队的默契在无声中呈现。

 


砺炼三: 勇闯大草原


美丽的外表下是种种陷阱;跨越陷阱,智慧和勇气是桥梁。


目前7、8月的雨季,草原上野花很美,水也比较多,类似沼泽地。前几天在一片草场上,老师和同学合力拉出了一辆陷在泥中的三轮车。在徒步的倒数第二天,同学们闯入了香格里拉的大草原(当地人称“草甸”)。


当天走过几个草原,其中只有一个是干的,其他都类似沼泽。在第一个经过的草原,有一位同学鞋子陷入泥中,且越陷越深,是一位女生帮助拔了出来。


另一位女生陷入泥中,慢慢地越来越沉,泥巴快没过膝盖了。同学们开始想办法,有两位男生扛了木头过来弄泥巴,有的同学用登山杖在铲泥巴。


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都不管用。同学们一直喊着挖土机。老师突然想到用手来挖,这招管用了,挖走了鞋周围的泥巴后,鞋露了出来。用力一拉,一只脚顺利脱险。同样办法,另一只脚也解救出来。同学们对能救出一个人感到很欣喜。


这么惊心和动人的一幕,其实只是前奏。当天翻过野山和丛林后,同学们到达了草原,草原水都比较多,但上面有一些泥巴(或者是牛粪)垒高的地方比较干,同学们像走桩似的踩着通过。


有的地方没有这样的干一些的泥巴。同学们只好试探着过去,逐渐发现规律,长着草的地方的土会硬实一些,可以搭一下脚让人走过去。走来走去,鞋子其实很容易湿。大家满怀希望,克服难行的路,跟着导航希望找到村子可以住下。


由于信号不好,最终走过几片草原,没有找到村子,也没有看到电线杆(通往有人住的地方)。


逐渐天黑了,同学拿出自己备好的电筒,老师带领大家淌过类似沼泽的草原和泥巴路,朝牧场木屋前进。离牧场较远处,同学们开着手电,在光下走,到了木屋附近,为了不惊扰牛,以免牛过来伤到人,全部关闭手电,在黑暗中行进,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走。同学们的平衡性还不错,顺利到达木屋。


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都勇于克服雨季草原路况带来的困难,无论能否确认脚下是否是硬实的土块还是可能会下陷的泥巴,即使走进有水的草丛也坚持跟随队伍,即使天黑又不能开手电完全看不到路也坚持不掉队。


特别是一位经常掉队的胡同学,这一晚特别的坚定和勇敢,鞋子有十几次陷入泥中,都想办法拔出,后来为了跟上队伍,干脆光着脚,提着鞋,走在包括有石子的各种路况上,在那个时刻,他把跟上队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砺炼四: 照顾自己的身体,身心适应种种环境


同学们还需学习在这样的类似“长征”的节奏下,如何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如有的同学脚上起了水泡,如果不处理,破皮变成伤口就会比较痛影响走路。老师分享经验,用针从水泡一侧扎进入,另一侧扎出来,拔出针,挤出水,水泡变小或消失,走路丝毫不受影响。同学学会了,再有水泡自己就会处理了。


根据经验,引起水泡的原因大致两种,一是身体有湿气,通过水泡排湿,这是好事。二是鞋里有石子,需及时倒出。


有的同学由于帽子没有戴好,穿刺丛时被割破额头皮肤而流血,涂姜粉后很快止血,后面伤口逐渐结痂恢复。大家都更加注意,划破一点皮的情况会有,但受伤流血的情况再没出现。


山路较难走,出发时每位同学都配有一根登山杖。但途中有的断了,有的丢了,总之有的同学没有登山杖用了。这样的情况下,有的同学会在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下,自己找一根结实的树枝做登山杖来用,也能走得很好。


野外生活,同学们需要自己找地方解决大小便,同学们都比较适应,在休息时及时分男女生结伴找到地方上厕所,保持身体的通畅。


为了照顾好自己,我们也要适应各种环境。有一次路上下雨了,同学们在一处山洞避雨,山洞旁是居民处理垃圾的地方。大家不去计较这个地方如何,专心休息和避雨,恢复体力。


每碰到一种新环境,过后老师都会组织大家总结安全要点,规范自保及帮助他人的动作及语言要点,实现体验后的升华。



砺炼五: 与当地人互动,了解他人、认识社会


一路上,同学们多次去农家借水,口渴了跟村里人买些自家树上的水果,联系农家在他家借宿或者做饭。多次借宿,充分感受到村人的友爱。


路途休息时,一位傈僳族的老奶奶拿出自家酿的酒糟给孩子们品尝,还有自己种的葵花籽给孩子们吃。老师拿出钱给她,老人坚决不要,就是想把好东西分享给别人。这位奶奶就是种地来维生。


多次有村人摘水果给我们,都遇到类似情况。他们没有考虑回报,就是淳朴的给予之心。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到,要回馈帮助我们的人,不但离开时做好清洁,一路上吃饭、住宿、采摘水果等,都尽量付钱给村人。


虽然有疫情,在纳西村中借住村小学和老年协会这些公共场所,当地人都比较容易接受,愿意把地方借给我们用,还拿来物品供我们用。


在仁义村,遇到一位信基督教的傈僳族的老奶奶,她一看下着雨,这么多孩子,立刻同意在她家里住,给大家安排烤火、做饭、睡觉。她的卧室也愿意分享床给孩子们睡。


这位奶奶家里开个杂货店,屋子里弥漫着烤花椒的香味。奶奶家里还有80多岁的老母亲,晚上和孩子们一起烤火。


在羊打脚我们入住的停业农庄也是一位信基督教的怒族阿姨(人口最少的民族),给予我们很多方便,带我们去街上为大家采购食物。赞叹当地人的开车技术,一弯一弯的山路,差不多就一辆车可以通过,翻下去就是悬崖,晚上开车也如此熟练。


这位阿姨最近比较忙,我们住宿的第二日她要起早出门接送去赶集的人,有时间还去山上收菌子卖。



在祖母姑藏族村落,我们被邀请住在藏民家中。当地人主要种植青稞和苦荞,养牦牛,采菌子维生。藏民的豪华木屋让我们很吃惊,木雕很精致。即使是打地铺,我们也有种置身宫殿的感觉。一楼壁炉烤火很暖,我们在此烤干了湿衣服。


藏族奶奶教我们吃手抓糌粑,给孩子们品尝酥油茶和鲜牛奶。第二日爷爷奶奶一大早出去采摘松茸。我们吃过藏族早餐(酥油茶、鲜奶、饼)后,依依不舍和藏族朋友告别。


离开藏族友人家里后,我们去到没有信号的草场,从下午开始就与家长们失联。前一晚我们帮助推荐松茸推送了名片给家长,于是家长询问了这家藏族人家,爷爷就到山里找我们,后面听到这个事情让我们很感动。


在尼黎牧场,同学们还观摩了藏族牧牛爷爷的生活,看到爷爷住的小木屋,晚上借着太阳能提供的微弱的光照亮,烧柴烤火、烧水、煮牛食、烤酸奶渣。早晨5点到8点喂牛,一喊“吃饭了”,牛都过来,吃完了就回到草原。爷爷喂牛后挤牛奶、打酸奶渣。一天都有很多事情做。


每到一个可安顿之处,廖老师都询问当地人有没有不舒服,结缘黄帝内针针法给村民,有白族、汉族、纳西族、傈僳族、藏族的朋友,他们体验一阵子都感觉身体更舒适了。

 

砺炼六: 认识各种植物,各种农作物


翻了多种形势的山,触摸过多种不同的树、刺、草;见了多种说不出名的花;感受了多种植物的气息;爬过、钻过多种树林。这些都是实际体验,也许说不出感觉,不过,它们已进入我们的生命。


除了了解不同地方不同民族和人民的生活方式,一路上同学们见识到了壮观的洋芋花海(土豆),云南种豆角和玉米也很多,河边大大小小的核桃树,路边的花椒树(有兴趣的同学品尝了1、2颗,有的同学想着妈妈喜欢带点回去给妈妈),生长在高原地带的燕麦、青稞、苦荞等,还有烟叶(烤干的烟叶大概7元一斤),鲁甸还有种植多种中药。



砺炼七 :笑看风雨;各种经历都是帮助我们成长的


徒步趣事之一:“红包”另解


有一天中午,我们经过一片很美的草场,有很多野花,在那儿休息午餐,不过有花亦有蜂,有很多蜜蜂围绕。同学观察后发现,这是一种长得像蜜蜂的苍蝇,没有蜜蜂的刺,有苍蝇的嘴。虽然有点烦,不过并不咬人。同学们与蜜蜂游戏一中午,不亦乐乎。


路上有时孩子们被蚂蚁咬了,有时被虫子咬了,有时被树枝刮了,这时皮肤上就会出现红色的包,简称“红包”。

 

徒步趣事之二 :“冲刺”别义


徒步前面的几天我们冲树丛,翻野山很多,经常被树丛刮到。大家逐渐习惯了,有时临时经过一片树丛,老师一喊冲刺,大家立刻明白是冲进有刺的树丛。

 

徒步趣事之三 :去放牛人的家


那一天是我们集体比较担惊受怕的一天,在仁义村,村民告诉我们前两天,村里有人家的蜂巢和蜜蜂被熊吃了。


新闻有播报在山上,熊吃了4只羊,当天大家比较忐忑。善良的李大姐帮助我们联系了下一个村——黎明的陈大哥,他给我们指了大路,告诉我们熊白天不敢到路上来,不敢袭击人,听到人声就跑掉了。


我们按照陈大哥给指的大路,平安度过了熊出没的山村。当时也祈愿人少伤害熊,少伤害动物,人和动物可以和睦相处。


当晚终于见到陈大哥,他说以前也是老师,后来看娃娃不好教不做了,现在一直放牛。可千万别小看了放牛人,在山上放牛,什么路都走得惯。


陈大哥带我们去他家里,本来我们当天没翻野山,衣服裤子还比较干净,跟着陈大哥,走过一段泥泞的果园,爬一个很陡的坡,需要手脚并用,还得有人拉一把。


我在最后爬,只是见到孩子们品尝,陈伯伯自种的看起来还有点青涩的苹果,但我上来了,大家都吃完了。这一程搞了一脚的泥,这还不算。接着陈大哥把我们带到拴着一头小牛的墙旁边,那里斜放着一个木板,上面有些凹痕,这就是梯子。


我们需要沿着“梯子”爬到十几厘米宽的围墙上,踩木板搭的桥由墙到有几十厘米距离的土坡。下过雨这个土坡很滑,一边上,一边向下滑,最终我们全部通过,不过裤子上、水杯上、雨衣上沾上了泥巴。


一上来,陈大哥的媳妇就说,有另一条好走的路。当时我们的想法是,不知是陈大哥放牛对这路太不在话下了,还是和我们开个玩笑,看我们这群城里来的人,功夫到底咋样。



以上是我们这次徒步的一些故事,在已走的8次长征中,这次长征公路走得最少,自然景观最多,穿越野山树丛最多,海拔起落变化最多,相对难度是比较大的。


同学们平时运动多,灵活性、协调性比较好,障碍物较容易通过。有的同学平时协调性差一点,徒步中摔跤也会多一些。


行程中,会有间歇的短暂休息,同学们往往坐着休息恢复体力。在午休时段,时间有45分钟到1个半小时,同学们吃完了饭,往往选择玩集体游戏。


同学们的体力比较好,恢复快,到傍晚依然活蹦乱跳的。十几日的徒步,深入大自然,身心充分融入,感受自然的脉搏。


同学们在自理、担当、适应环境、克服困难等方面得到了较多的锻炼。每一日的历程都深深的印在心里,激励我们更加的勇敢、坚毅、勇于承担。


深入大自然,行走在天地间,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也让我们的心胸更加博大。通过各种磨砺,我们的内心发生着蜕变。愿在未来的人生中,面对任何境况我们都有如此勇敢前行的信心、勇气、胆识。

 

三、学生和家长的感悟


除了一位同学多次长征,另一位同学参与过一次7日走平路的徒步。其他同学都是第一次体验全程背包徒步,而且路段比较险峻、随时可能走入原始山林、吃住条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遇到困难都需自己想办法克服。


这全程16天走下来,同学们和家长有什么样的感悟呢?






推荐阅读
  • 行知学校“新教育拓展部”成立暨招生招聘公告

  • 团队一起 成就更多 ——行知学校2020“勇者蜕变”夏令营结营总结

  • 累足成步  一鸣惊人——行知学校2020“话剧表演”夏令营 第二周结营播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知智慧园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