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公益讲堂第19讲|中医体质系列之湿热质解析(上)


公益讲堂第19讲|湿热质解析(上)




导语

现在正值立秋前,是一年中湿气最重的日子。您是否有湿气淤结?是否总是大便黏滞不爽,反复长痘痘,湿疹,头面油,爱发脾气,睡眠不佳?我们又该如何排湿呢?本期【中医与健康筑基群】邀请到梁家辉医师与您相约,带您一起了解湿热质背后的玄机,并推荐一款三国时期诸葛亮调理湿热的养生汤给您。


欢迎梁家辉医生


各位行知的朋友,大家晚上好!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湿热质的解析,上两节课我们已经分享过痰湿质和阳虚质,今天由我给大家分享湿热质的一些内涵,包括它的特点等等。非常感谢中医与健康筑基群的一些朋友,在百忙之中还能来到这个课堂听课,感谢行知的邀请。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于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治未病中心失眠与身心健康门诊,我叫梁家辉,现在的职称是主治医师、高级营养师、康复治疗师。我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承全国名老中医张伯礼院士,学术传承人崔远武教授。我的学术专长主要是用中医评估系统评估体质和功能状态。比较擅长运用一些经方、食疗、膏方、针灸等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状态、头昏头痛,以及调理一些偏颇的体质,亚健康等等。如果有需要的朋友也可以来我们失眠与身心健康门诊指导。



说到湿热,首先我们要讲一讲中医的一些病因,我们经常讲中医有六淫,六淫主要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的邪气的总称。一般来说,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气候的变化,六气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于人呢,一般来说是无害的,《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就是说人是靠天地之间的一些大气和水谷之间的气而生存的,遵循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成长发育,也是我们生活、实践中包括古人逐渐认识它的一些变化特点,产生一定的适应性。


一般来说,正常的六气不易使人致病,但是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以及不及,或者是非其时有其气的时候,比如说春天是温的,但反而热,秋天阴凉的,反而热,这时就会出现一些非时而有其气的情况,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剧,比如说过于暴冷、暴热的情况,在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六气才成为我们致病的一些因素,侵犯人体使人体容易产生一些疾病。一般来说,这种六气就把它称为六淫,‘淫’就有一些太过轻盈之意,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也把六淫称之为六邪,是属于外感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六淫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都跟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比如说我们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初秋多湿病,深秋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等,包括我们常常久居湿地,湿邪为病,那么常常在高温的环境下作业,又会感到燥热,或者是火邪等等的一些疾病,六淫可以单独地侵袭人体,也可以两种以上同时侵袭人体,比如说我们今天讲的湿热,它就是湿和热两种邪气同时侵袭人体的一种表现。还有包括风寒感冒,三种的风寒湿痹等等,这三种(邪气)侵袭人体的情况同时出现,包括它不仅可以在发病过程中,也可以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比如说我们寒邪入里可以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等等。六淫为病,很多时候都是从侵犯我们的肌肤开始,或是从口鼻而入,或者两者都有,我们都叫外感六淫。


当然,现在的致病因素还包括一些生物因素,比如说细菌、病毒、物理、化学等很多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一些病理反应都包括在内,除了上面的六淫外感之外,由于脏腑的一些功能失调而产生了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热等等,这属于内伤六淫,属于内生五邪的范畴,这种邪气除了外感的之外,还有内生的情况,到时候我们在内生五邪里面也会有所涉及。



首先,我们看一下我们平时会不会经常感觉到大便的粘滞不爽,总是感觉到解不干净,特别是现在的一种湿热季节,大便很难冲(干净),粘滞在马桶,包括长时间的容易反反复复的长痘痘,痤疮,疥疮,口舌生疮、爱出油,头皮发亮,舌苔很黄腻,舌唇发红,平时情绪容易急躁,口干舌燥,汗特别多,有异味,包括我们尿黄,皮肤无缘无故的瘙痒,妇女很多白带偏多色黄等。如果有上面的一种或者几种(情况),我们可能就跟湿邪沾上了边。大家可以互相自查一下这种情况。



今天我从四个方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湿热的内涵,首先什么是湿热,其次什么是湿热质,第三个是湿热质与疾病,第四个是湿热质的一些养生与调护。



1

什么是湿热?



接下来就讲第一个什么是湿热?讲到湿热,我们先看什么是湿,湿有个定义,凡是重浊粘滞,趋下的特性的外邪,我们都称为湿邪。湿邪又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者是涉水、淋雨,居住潮湿等外在的湿邪侵袭人体所致。内湿主要是由于我们的脾失健运,水湿停运所形成的病理状态,外湿和内湿虽有不同,但是在发病过程中又相互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刚才那个箭头所指的,伤于外湿,湿邪容易困脾,脾易失运,这很容易导致内湿的生成,脾阳虚,水湿不化也容易招致外湿的侵袭。内湿和外湿是相互可以转化的。



湿邪有以下几个特性,湿邪主要为长夏的主气,也就是夏秋之交,阳热下降,氤氲熏蒸,水气上腾,潮湿充斥,故一年当中湿气最旺的季节就是长夏,就是我们这个时候再过一点,那时候是非常潮湿,所以现在在我们门诊来看,很多体质或者看消化疾病的话,我们都会考虑到它的一些湿热,湿的情况来加以辨证。湿除了是长夏的主气,它有一个特性,就是重浊,重就是说它有沉重,重浊之意。首先我们常常会感受到,比如说我们感受湿邪的时候会经常感受到头重如裹,就像我们头顶着大石块,或者是重物一样,周身容易困重,行动不便,像带了几个哑铃,包括四肢酸重,感觉四肢很沉重,也没啥力。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是说湿邪外袭肌肤,则清阳不升,营卫不和,头晕而沉,头昏沉很像我们用布包着的头的感觉。湿邪留滞于经络关节,容易阻碍阳气的疏布,可见肌肤不仁,包括我们关节疼痛,重浊等等。所以经常在临床上看到很多痹症,比如说湿痹,浊痹等都跟湿有很大的关系。浊这里是指一个秽浊,很多时候是指一些分泌物,秽浊不清而言,那么湿邪呢?湿邪,治病时可发现各种的秽浊的一些症状。我们说面垢多眵(chi),就说脸好像没洗干净一样,很脏、眼屎很多,大便不成形,溏泻;还比如说粘连的感觉,像脓血的一些情况,包括小便浑浊,妇女的白带过多等;还包括一些湿疹,湿疮等,都是我们的湿性秽浊的一些病理反应。


湿,还有一个黏滞的特性。黏滞的黏就是经常说的黏腻,滞就是停滞。那么湿邪经常有黏腻停滞的一种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很多时候湿病的这些症状都是粘滞而不爽,我们就觉得很黏腻。排泄物,分泌物,都是黏黏滞滞的。比如说汗液很黏,大便很黏,大便排出不畅等。第二,湿邪为病都很缠绵难愈。就是湿邪其实挺难治,很缠连,跟它黏滞的特性有关。比如说我们常常治一些湿痹,湿疹,湿温病等,这些疾病的病程都是比较长,需要慢慢地去调理才行。


湿邪还有个特性——趋下,我们可以看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么湿呢?它是跟水性是一样的一些阴性,它喜欢往下,往低处。比如说,我们可以常常看到,我们站立时候的位置的,上肢最低是手指,下肢最低是脚趾。常常我们有湿的时候,经常会手指,脚趾这一块脱皮,有湿疹等。我们常常看到湿邪的一些症状,比如说水肿,以下肢会比较明显,比如说还有一些淋浊,带下,泄泻等都是往下的,都是由湿邪下注。故《素问·太阴阳明论》 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为阴邪,它容易阻碍气机,损伤我们的阳气。因为湿性它很重浊,它的性质类似于水,它属于一个阴邪。那么湿邪侵犯人体,留滞于脏腑和经络。它是有形之邪,最容易阻碍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常常出现胸闷,脘痞,经常我们觉得肚子特别得不舒服,胀闷不适,或小便的一些短涩,大便的不爽等。


那么湿呢?刚才我们说过,它是阴邪,阴盛则阳病,它们很容易侵犯人体,最易损伤阳气。脾为阴土,是运化水湿的主要器官,它喜欢燥,干燥而恶湿。感受湿邪留滞体内,那么脾呢,常常会受最先受累,导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常常会发生比如说腹泻,尿少,水肿,腹水等病。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湿盛则濡泻,甚则水闭浮肿”,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总结一下,湿邪总体来说,以下面几个字为主要代表:困、重、闷、胀、酸楚 、逆浊为主要表现。那么它的致病特点呢,刚才我们也讲了一部分。首先,它容易袭我们的一些阴位,因为湿往下流,它趋下。所以,常常表现是下肢的一些问题。比如浮肿,带下病,腹泻,下痢等等,包括阴囊潮湿。它的病机,主流总体来讲是阻碍气机,气机不畅,出现闷胀不适,出现不适、涩、排便不畅的一些感受,包括它容易损伤阳气,导致脾气湿郁,水湿内停。症状来说总体来说是重:包括排泄物的秽浊不清;比如我们的沉重感——腰沉重,下肢沉重;面垢眵多等等;包括我们的小便浑浊等等。病程总体来比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说完湿,我们讲一讲热。为什么我把一个热扩到一个火字呢?其实热与火是同一个性质的邪气,只是程度上的不同。火与温热,同中有异,热为温中之见,火为热之气。我们看一下它的定义:凡是从自然界来说,有炎上或灼热特性的外邪统,统称为热邪或者火邪。热邪火邪,总体来说也分内热,外热。


《素问·调经论》说“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以及朱丹溪常常说“气有余便是火”等等,都是指这一块。另外,感受风,寒,暑,湿,燥等各种外邪,或者是情绪情志的一些刺激,即所谓的五志过激或其在一定程度上皆可以化火,或又有说五气化火,五志化火之说,等等。除了外感的话,就是一些我们说的内生之火。外感,更多的是一些外感风热,暑热,湿热等等之类,常常与其他邪气合并入侵人体。



热邪,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性。首先热邪是一个阳邪,其性炎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盛则热。阳主躁动而向上,火热之性,燔灼焚焰,易生腾上炎,故属于阳邪,因此火热伤人,多见于高热,恶热,烦渴,汗出,脉浮涩等症,因此,炎上故火热阳邪常可以善言,扰乱神明。”我们经常说,火邪经常会出现一些神明悖养的情况。比如说,常常会出现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神昏,谵语等等的一些症状。《素问·至真要大论》 说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所以临床所见的火热的一些症状,多表现为人体的一些上部。因为火炎上,头面部等等的一些地方,下部相对会少一些。第二个特性就是火热容易耗气伤津。热邪最容易破经外泄,消灼阴液,使人体的一些阴津耗伤。这种情况的话,常常感受火热之邪往往会伴有一些口渴喜饮,咽干舌燥的一些症状,如小便短赤,大便闭结等散津耗液的一些症状。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壮火食气”。壮火,就是我们说的一些阳热亢盛的实火,最容易耗伤人体的一些正气,使人全身的一些精气容易衰脱等等。火,容易生风动血,我们人体的火热之邪侵袭人体,往往会攀着肝经,节耗阴液,使我们的一些经脉失养,滋养濡润这一块就缺乏了。容易导致肝风内动,我们俗称的一些热极生风的一些症状。比如说,常常表现出一些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两目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装等。《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热冒赤,皆属于火”,就是这个道理。同时火热之邪,会加速血液的一些运行,灼伤脉络,容易迫血妄行,导致各种的一些出血。比如说吐血,淤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包括月经过多,崩漏等等的一些症状。还有一些热邪,容易致一些肿痒。火热之邪,入血分了,容易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生一些臃肿疮疡的一些症状。《灵枢·痈疽》说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名曰庸。《素问·至真要大论》又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那么我们这里的心,总体来说是指《心经》的一些火热而言,《医宗经鉴》也说过痈疽原是火毒生等等的一些论据,都是属于火热之邪,容易导致疮疖的致病的一个特点。



那么火热治病,总体来说,它容易伤精耗气。第二个,容易扰乱心神,导致一些轻者容易失眠。重者狂躁、神昏、谵语等等,很容易热极生风,包括急性的脑出血,这种情况常常会扰乱心神,热极生风。跟别人吵架之后,更加明显,还包括破血妄行,火热之邪容易伤络,加速血液运行等等,就是它的火热之邪致病的特点。



那我们总结一下,湿邪与热邪的主要的特性,湿邪重浊粘滞趋下,热邪总体也是攀着急迫,炎上,一个上一个下,一个阴一个阳。



什么湿热呢?湿热就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者同时存在于体内的一些病理变化,或者是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者是湿久留不除而化热等几个因素,都有可能产生一些湿热,比如说湿热流注于关节,就称为湿热痹症。侵犯脏腑的时候,会出现脾胃的湿热,肝胆的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症等。



那么湿热和寒湿有什么区别?湿热、寒湿都有湿,但是一个是偏热,一个偏寒,湿热它总体表现出一些湿加热的一种情况,比如说热的话口苦,口干,烦躁,面赤,口舌生疮等等,包括它的湿的情况下会出现头重身重,不思饮食,上腹满,腹痛,里急厚重等等,总体表现出一种热象加一种湿的情况,包括舌象是黄腻的,脉象偏硕或滑或弦等等,总体是比较快,比较有力。寒湿除了一些胃肠道的一些情况,一些湿浊,中焦、脾胃的一些状态之外,它还有一个就是冷痛怕冷,冷的感觉,比如说,受冷的时候疼痛还会加重,天气潮湿的时候还会加重,疼痛并不那么的急迫,除非是湿寒的时候才会更加的急迫一些。舌苔,总体是偏白的,不滑,脉总体是沉紧弦,偏缓的为主。简单来说,辩证的话,总体还是一个寒和热的一种区别为主。




2

什么是湿热质?


介绍完一些湿热,我们看看什么叫湿热质,湿热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就称为湿热质。



首先我们看看以湿热内蕴,就是刚才我们湿热的一种表现,淤积在体内的一种状态,记得它是一种状态,我们才叫湿热质。那么湿热质,古代也有很多的一些零星的一些记载,比如说我们古代的医家常将湿热质,称之为“酒客”、“酒家”、“酒客辈”、“湿热者”、“木火之人”,包括“湿热素盛”、“湿热体气”等等,包括我们清代的著名医家周学海的《读医随笔》,称之为“素禀湿热”等等。但是记载比较零散一些,根据我们后世的总结,更加清晰明了。



湿热我们有什么表现呢?比如说我们常常有发热,身热不扬,那么什么叫身热不扬?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手摸在肌肤,开始的时候并不觉得它热,摸久了之后反而就觉得越来越热,就是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这是我们湿的一些表现,我们说湿有一些沉重的感觉,重、困,身体也是沉重而痛,口苦胸痞,这也是热象的表现,脾是我们气机不畅,包括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滑腻,脉滑数,悬数等。


那么湿呢?留滞在皮肤,成为我们刚才讲的一些湿疹,疮包等等。湿热留滞于关节经脉的话,常常会出现一些痹症,局部的肿痛,如果留滞于脾胃的话,常常会出现我们的脘闷,腹满,腹胀,恶心,厌食,大便不成形,粘滞,甚至是溏变,包括小便的一些短赤,脉如硕,滑硕,甚至是贤硕。肝胆的湿热,常常会表现出肝区的疼痛。这些患者常常是跟喝酒有关,包括一些情志比较郁闷,情志不舒的人会更多一些,比如说还口苦,厌食,纳差,脸部发黄,怕冷又怕热,脉弦数,叩击两侧的肝区,出现疼痛等等,包括膀胱有湿热的话,常常会出现尿频,尿急,尿涩尿痛的情况,尿尿的颜色会出现黄、浑浊的情况。在大肠湿热的话,我们常常会出现腹痛、腹泻,比如说常见的比较典型的症状就是里急后重,下痢的一些脓血便,肛门的一些灼热感,有口渴、咽干的情况,就是说湿热它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湿热质是怎么形成的呢?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感受一些外邪,也就是感受湿热之邪。第二个就是饮食方面的一些不节,比如说我们常常吃肥甘厚腻、饮酒、吃烧烤等等,包括脾时健运,产生了湿邪内生,郁而化热,包括情志的因素,比如说脾在志为湿,湿则气结。一个一个详细来讲。


首先讲外感,我们讲的这些感受主要是感受湿热之邪,我国地处北半球,夏秋之交暑热未尽,水湿泛滥,湿热最盛,侵犯人体容易淤积成病,从而导致我们湿热的症状,特别是深圳这边,一些沿海地区,四季湿气均比较重,尤其是每年的三到五月,包括梅雨季节,天气逐渐热,主要(暑气)又盛行,那么与湿气容易交结,容易导致湿热为患。比如说六淫,还有其他的外邪,就比如说外感风热,在脾湿健运,那个蕴湿的情况下,外感湿热与内蕴之湿邪容易结合成湿热。比如著名医家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隐停聚,客邪再至。”那么内外相引故避湿热,所以同时外邪侵犯肺。我们说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脾和胃,容易导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现在我们的生活好,常常吃高热量,高糖高脂,常常喝酒,吃烧烤等等,容易导致我们这种不规律,包括我们的饮食不规律,压力大等等,都会导致我们容易伤及脾和胃,容易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情况。


那么我们实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以化热,包括我们常常的饮酒,酒性本身就是气热而直湿,气滞也是水湿情聚的一些重要的原因,然后肥甘厚味,极其容易生湿而助热的特性,所以很多饮食不节的因素都是成为湿热郁结的主要病因。第三个,是脾胃的湿邪,我们湿邪内生,郁而化热,脾主运化,为水湿运化之中枢,我们应该说我们的中焦,中枢由于各种原因损伤脾胃,包括现在常常喝冷饮,有些女性减肥,喜欢吃水果其他不吃我们知道大量的水果其实都是偏寒,包括露脐装均可以导致湿热症,运化时长,水湿内停,湿阻日久容易化热,成为湿热的湿热质症状,包括我们的情志。刚才说了,“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张景岳常说“但苦思难释则伤脾”。我们过度的思虑,情志的不畅会影响肝的湿热质疏泄功能。我们都知道,肝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协调脾气健运重要的条件,即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土德木则达。肝失疏泄,无以调畅气机,脾升胃降失调,那么脾湿健运容易生湿,湿郁化热,湿热就这样就形成了。比如说常常会引起肝胆湿热,脾胃湿热等,所以我们现在产生湿热呢?主要是和外感的湿热之邪,包括饮食的不节和脾胃的湿蕴,还跟情志各方面息息相关。







往期回顾



01

公益讲堂第17讲|中医体质系列之痰湿体质(上)


02

公益讲堂第17讲|中医体质系列之痰湿体质(下)


03

公益讲堂第18讲|我的中医思维(上)


04

公益讲堂第18讲|我的中医思维(下)



欢迎加入我们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知智慧园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