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打造自运行团队的秘密 ——行知学校国际班管理故事二则



工作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可能小事一桩,有些则可能是比较棘手,屡次狠抓落实,但最终效果甚微,那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它们呢?
是怨天尤人,抱怨自己运气不佳,得过且过,盼着赶紧结束,还是视之为提升自己能力的机遇,然后好好思考找到上好的对策呢?

行知国际班成立以来,在管理与日常事务方面也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事项。
配班老师思考的是自己如何努力一些,对学生进行观念的引导,抓得更紧一些,让问题不再出现。
但是这样的出发点,考虑的是老师要多做一些,学生比较被动,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如果老师抓得太紧了、批评的多了,反而引起学生的反弹,那就更加难以处理了。
所以如果仅仅从一点考虑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而且会出现疲于奔命的情况。

班主任赵老师考虑的则是如何做才能够让事情自动运行,保证措施实施以后尽量不再出现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降低老师们的管理成本
错峰洗衣,避免拥挤
岭南的雨季连绵不断,今年的雨水又格外多,洗过的衣服数天了都不一定能干,导致洗衣区“衣满为患”,同时也有人没有足够的干衣服穿在身上。
而且以前各个学期洗衣区都是“衣满为患”——堆着的脏衣服没有洗的,洗了没晾晒的,晾晒了忘记收的,放假时有不少衣服找不到主,寂寞地堆在那角落中等待再次发挥价值的时刻。
老师们一贯的做法是提醒班级学生注意一下,及时洗衣服和收衣服,效果不好就在周一全校晨会上再次强调一遍,当然最终的结果依旧收效寥寥,上学期的晨会时常有一个无名衣服的认领环节。
这次赵老师看到洗衣区的高负荷运转,仔细思考了一下,想出一个系统的解决之道:把洗衣机和烘干机按照班级分配下来,每个班级使用固定的洗衣机和烘干机;然后班级内部再分小组,实行错峰洗衣服、烘干衣服和取衣服到宿舍的办法。
到了时间之后,先由老师负责提醒小组同学不同成员分别或洗、或烘、或取衣服,养成习惯之后就可以自动运行了。
      这是我们班级的分配时间表:

上午上课前第一组的洗衣服;上午课间,第一组去烘干衣服,第二组洗衣服;中午第一组取回衣服,第二组去烘干衣服,第三组洗衣服;下午下课后第二组取回衣服,第三组去烘干衣服,第四组洗衣服;晚上上课前第三组取回衣服,第四组烘干衣服;晚上下课后第四组取回衣服。
就这样几天下来,很少再有大件衣物在班级的洗衣区遗忘或悬挂晾晒了,洗衣区也清爽了不少,这样的政策在其他班级推广开来,整个校区之前为之头疼的问题得到不小的改善。
争先早起,相互激励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时光的合理规划对一天的学习生活都有积极的作用,但很多人却苦恼于每天不能坚持早起,不少学生也是难免早晨会有赖床,不拖到上课前最后一刻不起床。
尤其是放假在家的时候,要想早起坚持运动和学习,更是对意志力的考验。
怎么设计才能让学生自主自动愿意早起,并且在假期也能坚持这个好习惯,为充实的假期保驾护航呢?
赵老师设计的方案是这样的:

这样的方案师生同学之间相互激励,每天都会有个反馈,没有完成的上午上课之前就要发10元的红包,可能获得红包的奖励与发红包的惩戒,让学生更加警醒。
每天早晨学生会尽可能地早起去打卡,然后学习。如果哪天手机正好没电了,就要央求其他同学即使是拍照也要替自己打卡;如果没网那就走动找一找哪里的信号最好;如果哪天晚上晚睡了一会儿,第二天晚起误了早起打卡的时机,会显得很懊恼——哎呦,又要从第一天开始打卡了……然后会在晚上和其他同学商量好,第二天早晨一定要提醒自己早起……
就这样有的同学从早起打卡挑战第一天开始后一直坚持下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45天的小目标并获得奖状和奖金,有的从前面失误两次之后更加精心,连续打卡的日子与日俱增。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连续早起的习惯,即使放假之后也会不再有早起困难综合症。
他山之石,至今启迪
这就如同自动收银机的发明之前,商店的老板一定会为自己雇佣的伙计有没有中饱私囊而大伤脑筋,从而想各种方法去规避这种情况,比如思想教育、互相监督、突击检查、鼓励检举等,但都是需要下大功夫,而且效果没有持续性也无法复制。
务实的美国人通常承认人是有弱点的,然后会考虑从发明一个什么机制这样的角度入手,期待以一种机制解决人的不可靠性,最终一劳永逸地规避这种情况。

所以近代美国人就发明了收银机,然后逐渐改进之后就有了今天的电子收银机,商店老板们再也不用为收银员的廉洁性头疼了。就这样,一个收银机保障了对于不可靠的人的筛选,以及对不可靠行为的监督和控制。
还有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也是这样一种思路,对理想政府的预期不是寄希望于明君贤人,而是构建一种机制制约这个政府让它不能胡作非为,限制和规范当权者的不可靠行为,从而保证来之不易又期待已久的自由。
这套机制建立后不断完善发展,为人类树立了一套新型制度的标杆,至今依然发挥着作用,并且让美国人引以为豪。

遇事不退缩与逃避,而是思考如何把它视为提升自己能力,让问题通过一种自动运行的合理机制解决掉,而且尽可能地是一劳永逸的不再出现。
这样的教学思考真是一种智慧的写照,那些困难不再是工作上的拦路虎,而是提升自我能力的垫脚石,赞叹赵老师的示范!

 




                        

                                              

推 荐 阅 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知智慧园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