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公益讲堂第17讲 | 中医体质系列之痰湿体质(下)



公益讲堂第17讲|中医体质之痰湿体质(下)




3

经络养生功法


另外就是要结合一些身体上的锻炼。但是据我观察那些有氧运动、健身操什么的是有一些帮助。但是,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好的功法,通过这样的一个功法每天的练习细水长流,就像我们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如果我们慢慢的细水长流用一个抽丝的方法。这个方法每天缓缓的去改善自己的体质,我想这样是最稳定并且是最有效果的。所以,下面的这段时间,用25分钟时间,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功法。



结缘:无意中与这个功法结缘是在2016年2月份,当时刚好春节放假,我在老家的炕上百无聊赖,有一本电子书深深的吸引了我,里面讲了一个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一套简单又好学的功法,写这套功法的是一个中医师,名叫彭静山。彭静山是谁呢?是著名的针灸临床家、教育家。他15岁学医,受教于一代名医马二琴先生,他22岁时开业行医,临诊近70年,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并提倡针药并用,临床经验非常丰富。在1960年彭静山先生因为受迫害失去听力,在此后的临床实践中听诊受挫,克服重重困难,突破望诊极限,根据黄帝内经观眼察病和症治准绳,对眼的脏腑划分理论于1970年创立了眼针疗法。彭静山是一代针灸大师,这个功法是彭老推荐给大家的,大家可以看到这本书,这个书的封皮我也放在上面了,这本书叫《彭静山经络功法》,我就是根据这本书学到了这个功法。这个书很吸引我的是它前面的一个开场白,就是关于他这个功法的来龙去脉。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下这一段。以彭静山彭老为第一人称,我给大家读一段这个书上的内容,关于这段功法的介绍。


选读:我生于1909年,今年81岁。在中医专家门诊常常出现这样的场面,病人第1次慕名前来求诊,看我顶多年过花甲,往往以住院的口吻说:祝您老活80岁!意思是您还能给病人治病20年,你还不高兴吗?然而我的回答却出乎病人的意外,我今年已经81岁,如果照你的话来说去年就完了,病人立即改口说100岁、100岁!并且表现出十分抱歉的神色。出现这样的场面,无非是因为我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头发不白,脸上没有皱纹,身子骨笔直,走路飞快,从早上7:30开时上班,有时一口气工作到12:30或者下午1:00,诊治五六十位病人毫无倦容,写字手不颤,看新5号字的书报也不带老花镜,走10千米路毫不疲倦,这哪里像81岁的老人呢?


1988年我两次应邀赴日本讲学,用《辽宁日报海外版》记者窦志坚先生采访报道的话来说,被日本同行称誉,日本朝日新闻和富士电视台为此大加宣传,一时间求诊者如潮,赞誉声四起,眼针热潮风靡日本。我发现的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往往针扎下去,病人立即离床行走。日本记者纷纷来访,他们进入我所应诊的诊室,往往奇怪的说,这屋里哪有80岁的老人呢?说我不像80多岁的老人,这还只是从外表来看。我的健康检查结果:心电图正常,血压不高,心肺无病,脊柱正直,消化系统良好。


我个人的生活日常是早上6点起床,洗脸刷牙收拾床铺,擦抹写字台,坐在软椅上读书,6:30和7点吃早饭,然后上班。从家走到医院需要5分钟,这是我散步的时间。进入诊室,经常把早已候诊的五六十位病人一口气看完,午饭后睡一个小时精神焕发,下午在家读书看报,阅读大量来信,接待来访客人。晚饭后写回信读书或写文章,电视如有好节目看半个小时左右。唯一的嗜好是读书,不读书则心情不愉快。晚上11点练功15分钟、洗澡,12点卧床,5分钟后入睡。神清旺稳,如此生活数十年如一日,逢年过节兴起假日雷打不动。近30年来没有生过大病。


有人问你是医生,是不是常吃抗老延年的药呢?我爽快的回答不吃药。又问那么你练气功吗?我说不练。人以为奇。我自己却得力于晚上11点练功15分钟,这种功法要从头细说。


经络功法有人称为彭氏功法,实际上并不是我发明的。它是古代密传,鲜为人知,待我从头说起。我幼年身体单薄,可以用弱不禁风来形容。七八岁的时候上街遇见大风,我顶风走就张口喘气,前面必须有人给挡风,姐姐常作为主要挡风人,至今不能忘怀。以后身体逐渐好转,但比正常的儿童还差,由于不爱运动身体发育不良,16岁学医体质虚弱记忆颇好,22岁行医直到50岁,没有大病,小病不断。吃饭不香,身体不胖,动作迟缓反应很慢,伤风感冒是经常的。幸喜生平不知烟酒味,基本上不挑食,高粱米粥,苞米面饼子,吃的嘛香,豆腐更觉可口。22岁以后在药房坐堂行医,对于盛情招待的美味佳肴也从不进食过量,因此身体从不发胖,只是除了治病看书以外一无所能,简直就是个书呆子,形容清瘦,好似病夫。那么我老当益壮的后劲儿是哪里来的呢?这话要从三年灾荒开始。



20世纪60年代初连续三年灾荒,人人消瘦自不待言。记得有一次到中国医科大学出席学术会议,我上台讲话忽然上气不接下气,勉强讲下去,有气无力,没精打采。以后著名外科教授陈淑珍回忆说:那时候我们看你完了。可见消瘦得令人吃惊,有一天我上省政协开会,秘书处长郑平同志惊讶的说:彭委员,你怎这么瘦啊?我说:“现在有谁不瘦?”郑平说:“不,你瘦的特别厉害,都吓人!”我无可奈何的说:“那有什么办法?”郑平说:“有办法!政协正组织常委上安东(就是现在的辽宁省丹东市)疗养,你虽不是常委也让你去”。谁料这一去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此学会了以床上运动为主的练功法,经过逐步发展补充,现在统称为经络功法。


既然是跟别人学的,为什么将此功法称为长寿体验与养生秘诀呢?其实并非惊人之美,乃因其功总结传播自我包含了我几十年经验。那次参加疗养的都是辽宁省政协常委并携带家属,偏偏有一位常委王理寰先生家在北京单身住会,我和王委员同住一室,无意中竟学会了床上运动。王理寰,辽宁省辽阳县人,幼年在私塾读书时,看见老师每天做床上运动,也听老师讲过床上运动的好处,耳濡目染,自然学会了,然而却不经常练。童心好动。有时学着老师的动作当作儿戏,起到后来今晚就聊他的健康。


王理寰给我讲了很多武术故事,说他在中学念书时就学会各种武术,但是就祛病强身,益寿延年来说什么武术也不如床上运动。他说床上运动有四个好处。第一、容易学习,三五天就可以学会,学简化太极拳还得用10天半月的功夫呢。第二、不占场所,在床上练不受气候的影响,刮风下雨也一样练。第三,动作轻柔,病人可以练,无病的男女老幼都可以练,有病的能治病,没病的可以强身,益寿延年抗衰老。第四,其他武术必须经常练,天天练,一间断就退步了,而床上运动如果因事间断一两个月再捡起来,功效还是一样。


王理寰行伍出身,曾随张学良将军进关,作战英勇。升到营长时仍身先士卒,受伤后一只眼睛失明,出院后虽然还当营长,但是精神萎靡不振,身体也逐渐衰弱。王理寰毕竟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他想难道瞎了一只眼睛就断送了我的一生吗?不能,我要振作起来,用什么方法振作呢?他偶然在街上看见有个七八岁的孩子,用他腿轮换着跳着走,于是领悟到小孩阳气生发,不自觉的用一条腿跳着走,我何妨试试,从此他只要闲暇时候就关起门来学着小孩那样跳。起初自己觉得好笑,过了一个多月,便觉精神焕发,从此跳个不停。但一个营的事务经常有属下军官来汇报、请示或送文件批阅,单腿跳的运动常被打断,而且有几次被别人看见传为奇谈,自己也觉得不是个经常的办法。于是再想,想来想去,忽然想到小时候跟老师学做床上运动,于是每天按照已记住的姿势复习练功,居然收效比单腿跳要好的多。而且在床上练又不受任何干扰,由此不间断的练功,精神和体力都逐渐恢复。


有一天带兵路过一个村庄,天色已黑,把部下安顿休息以后,他又在自己宿舍的房间里练习床上运动,忽然房东老翁推门进来说:营长,你会这个?王理寰说我会。老翁说,但是你有很多地方不对,我趴窗户看半天了。王理寰一听遇见了行家,就谈起自己十七八岁时学着玩的,当时也未必全会。现在已经20多年快忘尽了,便向老翁请教。经过老翁热情的指导,王理寰就一直坚持练了数10年,从不生病,而且抗老化。


王理寰参加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曾经远征越南,解放战争时他随国民党52军驻守沈阳,担任130师师长。1955年辽宁省政协成立,包括王理寰在内的张学良旧部5位成为政协委员。王理寰年近七旬,精神焕发,在辽宁社会主义学校学习时,和工商联秘书长候启星劳动竞赛,挑100担水浇菜园子。候启星时年30多岁,身强力壮,按理说和70来岁的老头子比劳力,当然稳操胜券,然而事实适得其反。每当休息的时候,侯启兴抽烟,王理寰就练床上运动,等挑到四五十担的时候。候启星认输了,王理寰还是照样挑水不止,同学们解劝。王理寰说:人说的话要算数,候秘书长认输了可以不挑,我不能图侥幸,非挑足数不行。结果挑足了100担水,人人称奇。


王理寰说床上运动奥妙无穷,困了乏了一练就精神焕发,失眠了一练就酣畅入睡。练武术乏人,崇尚运动,解乏奇妙无穷。

我早就知道王理寰会练床上运动,但是看起来眼花缭乱,有畏难情绪而不敢学。这次住在一个房间听他讲的津津有味,终于引起我的兴趣,每天学习,不知不觉的就学会了。北京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员是由各省政协推荐的,基本都是政协委员,每期为时一年。半年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半年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目的是改造世界观,每期学员中都有武术家,他们每天凌晨起床,练武不止,同学们愿意学什么武术都有方便条件,但是体弱或有病的同学却吃不消。王理寰是第4期学员,同学跟他学习床上运动的越来越多,因为不费力气一学就会,又可以治病,床上运动风靡全校,老师也跟着学。临毕业的时候老师很惋惜,床上运动没人教了。王理寰知道我是第5期学员,他说不要紧,第5期还有一位会练此功的。


1963年我进入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这些学院中有一位是天津医学院杨院长,入学后发现有心脏病,严重神经衰弱,学院劝他退学,他则要求带病学习。开头想学太极剑,但身体不能适应,以后学习床上运动心脏病减轻,睡眠良好,从此带动大部分同学学习床上运动,有的同学在学武术的同时还学床上运动。我们在练功的同时给您资料,床上运动传播的很广泛。我们学院的孙永忠教授有高血压,往年发作常常住院数月,自从学会床上运动以后,近20年没有发作,今年88岁,身体还很健康,步行上班,每周出诊三次。


最初我向王理寰学习时,发现各种动作都与经络循行相关,由于他不懂医学,动作的起止有时跟经络循行路线相反,我为之改正了几个姿势的起止顺序,运用经络学说对每个姿势加以解释,并念出材料广为传播,因此说气功总结传播自我,因此命名为彭氏经络功法。至于王理寰的私塾老师,练了一辈子床上运动,活了100多岁,王理寰先生也活了95岁。


我们的这位彭静山先生,他也是活到了94岁,因此,我把这个功法推荐给大家。


总结功法特点:为什么给大家推荐这个功法呢?前面也说了,这个功法是我自己亲身做过几年的,虽然中间断断续续,但是我坚持的比较好的时候,身体状态也确实比较好。对这个功法,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1点就是这个功法,它是平凡中见神奇。建议大家买了这本书以后,可以看看上面的动作,其实都很简单,那些很简单的动作坚持去做,竟然能有一些神奇的效果,颠覆了我当时的一个思维。我当时总觉得搞针灸的这些大师们,如果不练气功,他们的身体就会变差。但这个功法的彭静山彭老,他就给人做针灸治疗,同时也不吃任何的药,不练任何的气功,到了80多岁,身体依旧很好,他一直活到了94岁。


第2点就是这个数据很可靠很吸引我,又有彭老自身的一个经验,再加上这本书的后面附上了很多的读者来信,都是因为这个功法治疗了很多困扰自己多年的疾病,在经络功法流行的时候,应该是在七八十年代,那个年代,还没有太多的电子产品,人们的生活都相对比较空闲,大家有时候读报纸或者说读到了一些印刷的这些报纸小单张。大家真的会因为在报纸上读到一个豆腐块大小的功法,就去认认真真的练习,而能从中获益。


第3点就是为什么这个功法能有用呢?首先,它是对经络的按摩,在治疗的理念上,伤寒论里面讲桂枝汤的用法里面说: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蛰蛰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这里面讲到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发汗与祛邪:缓缓发汗,这个邪气就能从汗慢慢的除去,如果大汗淋漓,这个病就很难除去。这就是一个频率和剂量的一个奥妙的关系。就像水滴石穿一样,相同的水量一股脑的浇在石头上可能没有什么反应,如果一滴水一滴水,天长日久,就能水滴穿石了。


这个功法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并且比起健身房里的那些有氧健身操,大汗淋漓的感觉,这个功法就是变身蛰蛰,微似有汗,水滴石穿。每次练完,就像喝了一杯老母鸡汤,很熨帖。这是区别就好比你是一天吃一只鸡,还是把这只鸡熬出来,鸡汤这10天来喝。


第4点另外就是我觉得它很培养人的专注力。在练习的过程中,整个人是全神贯注的,心气很平静,同时你在按摩身体。它是有一个技术,可能每一个动作做32次,这种按摩身体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主动的治疗。很多时候这种水滴石穿的主动治疗,比那种被动的治疗、被动的运动都可能更受益于人体。


第5点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越来越少的人练习?这个功法确实很少人练,而且,我也是无意中的看到了那本书才发现了这个功法,我想现在的人越来越喜欢一些很致巧很复杂很高级的治疗方法或者功法,这个功法很简单,又没有什么经济成本,你对于这套功法所有的花费,可能大概就是花十几块钱买这样一本薄薄的小书,没有一个经济的驱动,推广的人就比较少,而且这个功法本身很简单,没有一些浮夸的吸引人眼球的动作,所以练的人就越来越少。


第6点,所以这套功法,我的建议就是开卷有益。大家可以去淘宝或者是京东、当当网,去买这样一本小书。焚香沐浴更衣,然后读下去,这些动作都不难,因为这是一套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功法,字面上的意思也不一定完全就是正确。我建议大家,怎么理解就怎么做,关键在于心诚则灵,要慢慢的感悟和体会,静下心来,日积月累,其义自现。


其实我们观察我们生活中不缺乏各种好用的锻炼的姿势,但是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没有去做?为什么做了一天两天或者就没有坚持下来呢?是不是有时候我们也对这些功法缺乏一些足够的相信呢?半亩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悟不通,大道至简。今天把这个功法安利给大家,是希望能够真心的帮到各位,如果练功的过程中有什么好的感觉,我觉得我们都可以交流并记录下来,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可以有助于我们推广,让我们这个功法能够受益给更多的人。


特别是我在门诊上面看到很多广东,之前我在香港行医,广东人香港人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有湿气,甚至他们这个一辈子都觉得自己有湿气,这个体质很难改善,这个湿性的重浊是很顽固的。所以,我就是很推荐大家这样日积月累的,慢慢的从心里去练这个功,可以看一看,试一试。我们甚至可以建立一个群,然后大家在里面一起练功交流,把心得体会总结下来,可以分享给更多的人。


4

庖丁解牛与中医三境界


下面还剩十几分钟时间,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自己这么多年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求学经历,我也一直在寻求中医的内涵,因机缘也得以得知很多中医的高手,有学院派也有民间,英雄不问出处,我对这些前辈都是很敬仰的。这也让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中医?我们应该怎样去给人看病呢?


前阵子看《庄子·养生主》,就是要邂逅的那篇庖丁解牛的故事。这个庖丁解牛记载于《庄子·养生主》中,是一篇代表庄子养生观的一个寓言。机缘巧合,前两天重新读庖丁解牛的故事,才发现这个故事中的那个内涵,远远超过我们之前在小学课本里面所讲的那个理解。



故事讲的是一个姓丁的厨师给文惠君杀宰牛生,分解牛体的时候,快速进刀的那种唰唰声,就像美妙的音乐旋律,牛体霍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


从前,小学里的时候,我想在课本中大家都读到过这个故事,大体讲的是庖丁解牛技术炉火纯青,通过不断的练习是可以达到至高的境界。因此故事里面讲到三种厨师,第1种是主庖,就是普通的厨师,一个月就得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在砍那个骨头;第2种是良庖,良庖就是优秀的厨师,优秀的厨师一年才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那个肉;第3种呢就是这个庖丁,就是这个姓丁的厨师,他那是“依乎牛理”,认为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要取其中须有坚方能游刃有余,因此他的刀使用了19年,刀锋仍然锋利无比。


那么这三种不同的厨师以及厨师、刀和牛的关系,是不是也提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呢?


第1种就是普通人。普通人的身心,常常是疲惫的,如果把刀比喻为我们的身体,牛就是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普通人往往看不清事情的本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是剪不断,理还乱,陷入到是非矛盾的纠缠中,身心俱疲。


第2种就是优秀的人。优秀的人,他们偶尔疲惫,能够达观的顺势而为,但是也不是完全的彻底的领悟大道。所以,在处理生活中的一些是非对错的时候,仍然时而陷入到困顿中,造成一个身心的损耗;


第3种就是庖丁。庖丁身心健康,处事生活都会依照天理,因其固然取其中间,终须有坚而能游刃有余,就是能按照天人之间的这个大道去为人处事。所以,自然就任何的事情都不会影响到他身心健康。


同时这个故事呢也给了我启示,让我想到了不同的中医,在给人治病的时候,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三个境界呢?


第1种就是下医。给病人看病的时候呢,消耗自身的正气和能量,用自己的力去治疗病人,用自己的正气直接对抗病人的病处,能量对立消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不想办法增强自己的体质,长久下去身体必然衰减。


第2种就是中医。相对来说较少耗损自身的真气,因此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了解病人气血运行的规律,能够因势利导,但不够透彻,所以不免有所损耗。


第3种上医。救人无数又能颐养天年,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天人合一。


这个庖丁,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这个刀也不仅仅是我们的身体,更是我们的认知和言行,而牛就是我们遇到的各种事儿。刀要锋利,良知要分明,游刃于事情的道理,或者说纹理之间则迎刃而解,毫不费力,达到自然流行的生命境界。如果一下子达不到,就把这些事啊放在心上磨一磨,在分割牛的时候用刀刃细细的寻找牛的这个纹理和空隙,慢慢的就能达到了。所以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这就是我一点浅薄的感悟,分享给各位同道、老师。


2019年我在香港行医的时候,有一天下午,当时来了一位74岁的老大爷,他的头脑挺清楚的,人也很和善,过来找我看便秘。我给他看完病,他取药以后就走了,但是我觉得在这十几分钟看病的时间里非常享受,非常舒服。我们彼此之间没有聊任何私人的话题,全都是就看病相关的询问,但是彼此感觉就像多年的老友轻松的聊一些话,我也能感受到他也很舒服、很熨贴。而当时我们那个就医的环境是什么样呢?当时我的那个诊所就在铜锣湾,外面有很多香港的青年在吵在闹,但是我们对比我们诊室里面却是如此的安静,觉得这是很奇妙的一段经历。人和人的缘分,可能与亲情、友情、爱情都没有关系,就这么油然而生,未经修饰,平常淳朴。觉得看病了也是和患者一起到彼岸的过程,这个也是我们崔主任常常给我们讲的。他就觉得跟患者就是一起到彼岸,互相成就。就像两个人悠然的坐在宁静的湖面上,就像苏东坡的那句诗:“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可近、可远,可短暂、可永恒。现在这个社会,很喧嚣、很浮躁,安安静静的坐下来跟患者聊聊天,聊一聊病情都变成一种很奢侈的事情了。现在很多大医院,都是那种“天下熙熙而为健康来,天下攘攘而为健康往”的一种状态,医生和患者只关注的也都是疗效和结果。就是来了以后,就着病情说一说,越来越少的会享受彼此十几分钟这样一个交谈互动的过程。


而人也往往固化在自己的认知里面,对于健康也是求之于治疗手段的是非对错,而不去求知于心。从视其末忽视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真诚的希望天下人能够清净天真,道法自然,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最后两张PPT,一个是参考书目的介绍,里面提到了我前面今天的这个话题中所引用的一些参考书。最后一张就是我们治未病团队的一个公众交流群的一个公众号,欢迎大家分享加入。


结语


今天是跟大家分享了四个话题。第一个是中医对痰与湿的一个认识;第二个是痰湿体质;第三个介绍了一套经络功法;第四个就是一个故事和我的一些中医感悟。


之前看崔主任的那个每次讲座以后,大家都有一个问题的提问。无意中看到那个提的问题,觉得这个问题问的都非常好,觉得我们这个群里,真的是卧虎藏龙,高手云集。有很多同道老师还有前辈们,大家也都是非常的优秀。在中医的这个江湖里,我还是一个还在学习中的一个小小的中医师。今天是很荣幸能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这个浅薄的一些见解,还请大家多多指教,欢迎与我联系。如果你有一些对经络功法的疑问,或者说有一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在下面继续互相探讨,互相学习。感谢大家今天的倾听,谢谢!




—END—




推荐阅读


公益讲堂第15讲 | 经方之原方原量原比例(上)

公益讲堂第15讲 | 经方之原方原量原比例(下)

公益讲堂第16讲 | 踝扭伤的辨构论治(上)

公益讲堂第16讲 | 踝扭伤的辨构论治(下)



欢迎加入我们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知智慧园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