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如何让孩子十五岁考上世界知名大学 下篇


三、文凭究竟有什么用?


1


你不得不了解的社会分层


要了解文凭有什么用,你不得不了解什么叫社会分层。过去,通过大革命把所有的有钱人都干掉了,所有人都变成了穷人,然后大家都是一样的,所以大家脑子里面都没有什么分层意识,因为你没见过比自己厉害的人,没见过比自己有钱、有权、有地位、有修养的人,所以以为世界都差不多,别人跟自己差不多。

任何一个社会,只要是不发生大的战争和动乱,保持稳定发展三五十年以上,社会就开始分层,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只要不通过动乱把那些精英阶层干掉,在和平年代精英一定会冒出来的,这是人类发展的规律,这是没法改变的。
那这么说,我们就干脆每过几十年再把精英干掉,这些对大家都有利吗?

这对所有人都不利!因为一个群体中没有精英,那就是所有的人都像螃蟹一样的,是爬不出来的,是没有出路的,自身进步不了,参与全球竞争更不用说。所以没有精英的群体是所有人都输掉的群体。

精英看起来他们自己占了大便宜,但他们能够带领整个群体利益的提升、福利的改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种共生的、共赢的思维看待社会分层,或者说和平时代社会正常的分化。不要盲目的追求平均主义、大一统,那就意味着跟我们现在的体制学校一样,所有人都学数量少得可怜的、弱智的那点知识。

听过我讲座的人都知道,我讲体制教育的弊端,已经分析的很透彻,比如说体制内的英语为什么学不会?一个学期才学70~80个单词,小学6年12个学期加起来学的不到1000个单词,这就意味着你一辈子也学不会语言了。因为你按照教材学,按照大家齐步走学,也就是平均主义。

任何一个领域你搞平均主义就意味着把长腿的砍成短腿,把有钱的变成没钱,全部都向下看齐、向弱者看齐、向笨蛋看齐、向贫穷看齐,只有这样才能平均。在这种平均中谁是赢家?所有人都是输家,连最穷的都是输家,为什么?因为没有人比你富,你想有人来帮助你都没有人,大家都一样穷,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过去半个多世纪,这种仇恨教育、阶级斗争教育让绝大部分人失去了最基本的辨别能力,无厘头的仇恨,无厘头的见不得别人好,恨人有,笑人无,这种荒唐的心态 在全世界不多见。
下面给大家讲一讲社会分层。



电影《泰坦尼克号》拍得很美,爱情神话让很多人入迷,但是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来看,它反映了真实的世界。



比如说当时在船上面,电影中也显示出了这个画面“妇女和儿童优先”,确实也执行了,但这是大家知道的一部分事实,不是全部,为什么?

船上是分等级的,分别是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在头等舱里面提倡妇女和儿童优先,到了三等舱就不提了。所以头等舱中男性的生存率是比较高的。

从这里的一组数据看,头等舱的生还率是63%,二等舱是43%,三等舱只有25%。





你想一想,这些豪华游轮只有谁才玩得起?肯定是有钱人,起码是中产阶级以上的,那么你不给他提供更大的保险系数,他凭什么去冒着风险去玩呢?所以你给他配的救生艇肯定要更充分,几乎要保证每个人都能够上救生艇,他有可能才敢于出海去玩。

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资源是靠你自己支付成本进行交换和购买的,有钱人付出的成本高,你买到的资源更多,这也是公平的。所以不可能你出的钱都不一样,然后享受的待遇还一样,天下哪有这种事情呢?

下水的时间安排也是头等舱,前面8批乘客都是头等仓的,后面8批下水的救生艇才是二等舱,三等舱的部分乘客,活下来的三等舱的乘客中,许多是跳到水中,在水中爬到救生艇上去的,有的是救生艇上的人看到还能够装人,多装几个,就拉上去的。所以三等舱看起来有一些人生还,它主要是在水里救上来的,并不是下去的时候下到救生艇的。所以这个背后还是体现了高等级优先的这么一个事实。

这就是社会分层的真相。



不仅仅是在泰坦尼克号,这种豪华游轮上分层非常鲜明,而且在整个社会各种资源的分配中,在社会风险的防控中也是有等级的,都体现了马太效应。可以说泰坦尼克几乎成了一个定理,就是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待遇,得到不同的生还率。

社会等级越低,占有的资源越少,所面临的生存的风险就越大。受伤害甚至死亡的概率就越高。正因为这样,所以这也是人们不停的拼搏奋斗的动力。

下面我们看一下我们国家的汽车保有量。



大家说汽车保有量跟你讲的东西有什么关系?有关系。我们国家过去10几年、20年来,汽车保有量大家知道是快速的增长,2011年,前8个月汽车就增长了接近1000万辆,比前四年汽车保有量年均增加的数量还要多。

我们看一下交通事故的人数。



可以说我们国家的汽车普及,私家车进家庭,基本上是从2000年之后开始的,在2000年之前很少有私家车,也就是2000年之前,整个大街上车辆是很少的。

最近这20年车辆增长的速度是空前的快,按照一般人的看法,觉得车辆越多,交通事故就越多,伤亡的人数就肯定就越多,经济损失应该越大。结果事实是刚好相反,大家看一下这个表,随着年限的往后,肯定是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多。

汽车越来越多,可是发生的交通事故是越来越少,死亡人数也越来越少,受伤的人数也越来越少,直接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少。可见大家买汽车是在提高你的生命安全系数和降低你的经济损失,这可能是过去大家没有考虑的一个角度,但是在统计数据面前,在大数据得到的规律面前,事实上就是这样。

也就是说买得起车的人所享受到的安全保障和经济损失比买不起车的人要高的多,因为这些车辆多了,在路上的行人就少了,那么你享受的保障就多了。其实最不安全的是行人,而不是开车的。开车的人越来越多,交通事故伤亡的人数都在减少,还大幅度减少。

那么民间当发生冲突的时候,阶层也体现的很明显的。



大家知道,当然现在由于网络,所以有些有钱的还不敢嚣张,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开个豪车的跟你普通的不开车的或者开个差车的明显的,那就是吃哑巴亏的,因为根本不敢去反抗。现在当事者或者是观众会比较公平的把这个事给记录下来,特别是发现某一方非常嚣张跋扈的时候,会站在公平的角度还原真相,尤其是强势的一方,你还开着豪车,很容易遭到大众的攻击,但是这也反映了阶层的现实,就是说你的经济地位高,你开得起更好的车,那么你的心理优势,你得到的保护就越多。

不光中国是这样,全世界都差不多,大家知道印度的电影《起跑线》是很真实的反映了印度的阶层在争夺教育资源中的表现。



这个中产阶级是一个新晋的中产阶级,想让他的孩子未来进入更高的阶层,想尽了办法,最后还是失败了。因为设了太多的城墙,要翻过城墙不容易。

中国的学位房其实跟这个情况差不多,但是很遗憾,中国的学位房也好,中国的择校也好,等等,在中国是不可能拍出起跑线这种电影的,就算你拍出来也不允许你播放,但是不等于不存在。这就是大家必须要认清的现实。在公开场合,在大规模的官方的媒体中,往往是淡化,但一部分人心中是清楚的。



像这个学校门口为了鼓励学生好好的考试,家长挂出“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背后其实这个心态不太好的,你考知识考自己的,为什么要跟别人有关呢?官二代也好,高富帅也好,其实跟自己在考试上没关系,公平竞争,你不是要战胜谁,而是要提高自己。

龙应台台湾的作家,后来移民到德国去了,给她的儿子写了很多信,其中有一段话。



这个话也只有龙应台,作为一个学者、一个文人比较有情怀,她才能够说得这么到位,也能够认识到普通老百姓往往更多的是看到的是生存的压力,很多是出于恐惧。

龙应台这里更多看到的是成就感、尊严,人生的快乐。她这里说到了一个很核心的,那就是选择的权利

确确实实你要拥有选择的权利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人生在世,所有的奋斗,某种意义上来讲都是为了自由。什么叫自由?自由就是你有选择的权利,你在各个方面你的选择的空间越大,你享有的自由就越多。接受教育也是为了提高自由度,为了在人生的后半程享有更大的选择权利。

最近很火的,深圳的一个高级教师,辞职了。



她已经工作31年,熊芳芳老师在17岁中师毕业就做老师,当然她后面进修的大专、本科,是个很优秀的老师。

她还有7年就可以退休,她现在48岁,再过7年55岁,按照体制内的规定,她可以在55岁退休,也可以到60岁退休。在深圳,这种高中老师的待遇还是比较好,尤其是退休之后的待遇,在全国来讲那就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但是,她在这个时候敢于辞职,其实就是因为她享有高度的选择的自由权利,因为她辞职之后,有很多平台机构聘请她,她不光可以做一份工作,她可以同时兼职做很多份工作,并且是她喜欢的工作和工作方式。比如说上网课,她甚至还提到了,她可以到私塾里面去任职。


正是因为她是一个不停的奋斗的人,积累到今天,她个人的素质足够高,她就有了很大的选择自由,所以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一次,她不愿自己的一生都被人安排,她能够这么潇洒的说再见。


当时我也是准备辞职的。后来山长跟我分析:
辞职,你无非就是想做新教育,只有辞职才能做新教育吗?
你不辞职能为新教育做什么?
辞职能为新教育做什么?

分析之后,发现我不辞职同样能做新教育,并且可能还能做到更多,不辞职可以为新教育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我当时是准备辞职的,准备全职的做新教育的。当时我的年龄也是40多岁,跟熊芳芳现在的年龄都差不多了。

四十六七岁时准备辞职,因为我也是不用担心后半生的经济压力,什么孩子教育的经费、养老等等。通过前半生的积累,从经济上讲,我后半生已经够了,所以我后面的新教育、行知学堂也好,我都是以纯粹义工的形式,因为我确实经济上不需要靠新教育来挣钱,所以我们是做纯公益。 


2


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功能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了一条: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因为教育关乎着就业,关乎着社会稳定,所以为了减少今年就业的压力,把今年高中毕业生扩招200万到高职院校里面去。今年的研究生也是进行大幅的扩招,减少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你看应该说,这不是属于教育的本质职能,但政府把教育给运用得很充分。教育的真正的职能是这些:



教育的功能是帮助个体社会化,人只有接受教育,他才能够适应社会,这是教育的本体职能。教育的工具职能就是社会职能,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像刚才说的职高院校、研究生扩招,这其实属于政治的和经济的考虑。当然教育还有文化的职能、科技的职能等等。

教育的职能功能又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意识到了的通常是显性的,没有意识到的,是隐性的。对有的人而言,意识到了对他而言是显性的,没意识到就是隐性的,像教育促进社会分层和促进社会流动,很多人是没有意识到的。

教育还有正向的功能和负向的功能,一般人只看到了教育的正向功能。所谓正向功能就是只看他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让人掌握知识、增进未来的竞争力等等。

其实教育还有负向功能,比如说妨碍人对社会的适应,你看很多人都是书呆子。你要是统计一下农民工,像初中毕业生,不适应社会、未来找不到工作、啃老的,我觉得好像还不多。但是大学毕业生啃老的、不适应社会的状况可能比初中毕业生更多。甚至没读书的人往往是社会适应力最强的,什么都可以干,幸福指数也不一定差。


不好的教育,它其实有消极的功能,会妨碍人的成长。像山长在博文中多次讲到应试教育是破坏人的思维,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工业教育它是碎片化的教育。

碎片化的教育破坏了人性、人的体验、人的认知以及思维的完整性。缺乏思维的完整性,就没办法适应完整的世界,因为世界是完整的,是个有机的整体。碎片的东西,局部的东西怎么能适应整体呢?但是整体它相对而言它是可以覆盖和适应局部,但是局部就没办法覆盖和适应整体。

新教育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他干啥都行,哪一行都能干,除了什么自然科学研究少数的行业之外,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职业新教育培养学生都能胜任。就是因为它是一种整体素质,而不是一种碎片化的知识。所以碎片的价值非常之低,局限性太强。

在剧烈变化的社会,一旦你那个行业萎缩或者消失,你掌握了适应局部功能的碎片,就意味着毫无用处。所以我们尽量的少掌握碎片化的东西,而多培养整体的能力、综合的能力。

高等教育的功能公认的是教学、科研这两大功能,还有社会服务,但社会服务的功能在我们中国不明显,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是更明显的。


其实高等教育的显性功能,分层与流动,这个是非常大的。高等教育是在入校的时候,进校的时候直接完成了社会分层,你进什么样的大学,你未来就对应的差不多就进入什么样的社会阶层。所以升大学就显得非常关键。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天赋得到超水平的发挥,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大学?

可以说是我们要着重去考虑的问题。当然听过清一山长课程的人都知道,山长已经把答案告诉大家,但是外面一般的家长除了拼命的买房、补课,把孩子给整得要死不活,榨干了就为了一点分数,把别的都牺牲掉了,最后能不能实现还不一定,就没有别的办法。

大家能听到山长的智慧真的是很有幸,那么轻松,安全系数、保险系数又高,都能实现阶层跨越。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的作用是越来越明显,是显化出来。原来是不明显的,因为原来整个大学占的人数就很少,就没几个人上大学,只有百分之几的人上大学,所以那个时候所有大学都差不多,因为上面人少,物以稀为贵,大学就代表了精英。今天的大学已经普及化、大众化。大学不代表精英,要看什么样的大学,也就是说今天的985大学跟当年的大专可能是差不多的。今天的211大学跟当年的中专、高中差不多,甚至还要更普及。以前我记得我的同龄人中,考上高中的只有8%,考上大学的只有2%,像我上的是重点大学,肯定不是2%是百分之零点几,更靠前。

新教育,它适应社会分层的现状和趋势,但是它是在加强流动而不是促进固化。大家知道,清一山长从开办今日以来一直给予很多减免的名额。过去很多人都不知道,现在大家知道免费班,知道三语高中免费。

其实,山长很早就一直有免费的和很便宜的、减免的,可见接受新教育跟你钱多少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只要你比较优秀,又很努力踏实,进今日也好,进其它外围学堂,都有很多减免。像行知,今年拿出20%的减免,就是我们的学生有20%将会得到减免的照顾,所以只要你的孩子表现比较优秀,能够进入前20%的行列,都可以减免。

3


文凭有用吗?


文凭那么多,文凭究竟有没有用呢?



无论是高考之前,上大学之前,还是上大学的时候,大学毕业之后,体制内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生都面临着疑惑,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所以高考报志愿也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大学毕业也不知道找什么工作?大部分人其实是一片茫然的。

归根到底,绝大部分人没有真正的教育目标,也没有真正的人生目标,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就业与饭碗。



所以大学毕业之后找工作,很多年来都一直在说“很难”。



这个男生,你看还举着一个牌“请给个工作”,重要的话说三遍,感叹号打三个,难!难!难!真的难吗?你看新教育的学生15、16岁都被抢着要。

你看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人山人海,农民工市场绝对不会出现这种场景。



去年大学毕业生的流向分析。



考研的占了1/4,其实就是不敢面对社会,延缓就业。然后,慢就业的有21.7%,这两项加起来是47%还多,接近了一半。真正就业的,考公务员的、事业编的大概10%,出国留学的4.9%,创业的2.9%,签约到企业就业的35%,加起来大概50%多一点。可见,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今年就更严峻了,就代表文凭跟工作并没有太多必然的关系。

四十年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柯林斯就写了一本书叫《文凭社会》。



他提出个问题,说教育是社会流动阶梯,还是障碍呢?当然看你怎么理解了。

柯林斯说:“教育有很多神话,把很多不属于教育的东西加入到教育的身上,建立在教育基础上的文凭社会。”

大家知道,美国社会早在上个世纪都进入了文凭社会,中等发达国家以上的国家基本上全部都进入到文凭社会,像韩国、日本、台湾、新加坡,连泰国这种跟中国发展差不多的,甚至经济上还差一点的都进入到这种文凭社会,中国也进入到文凭社会。他认为这种文凭社会是一种不合理的分层机制,他建议废除文凭,但是遗憾的是,这三四十年过去了,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还都没有废除文凭。目前全世界没见到任何一个国家废除文凭。

要说大学生失业,不要以为是今天才有的事儿。



早90年前的民国时期,那个时候大学生毕业生很少,一年一万多大学生,结果都有一千多人失业。你看当时1931年,中山大学应届毕业200多人,有一半没有就业。1936年统计,当时全国有108所高校,学生失业的有80多所,平均每100名大学生就有13人失业。这还是在八九十年前就出现这种状况,所以对文凭的理念,对大学学位的迷恋,应该理性的看待。

没有文凭的陈寅恪(què)的故事,大家有的人可能知道。



陈寅恪先生曾经在日、欧、美这些重点大学非常有名的,比如说德国的柏林大学、瑞士的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等这些世界最顶尖的大学都学习过,前后学了14年,精通十几门文字,但是他回国的时候,什么文凭都没有。

他的学生说,因为先生读书的时候,不是为了取得文凭和学位。当他知道某个大学有值得学习的东西,他就去学,学成了又到另外一个学校去。所以一张文凭也没拿到。

他回来之后应聘清华大学的教职,是梁启超推荐的。当时清华大学的校长曹云祥不接受,说这个又不是博士,又没看到他写什么书,怎么应聘他做清华大学的老师呢?梁启超很愤怒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虽然著作还不少,但是我写的那么多东西加起来都赶不上陈寅恪先生的寥寥数百字的有价值。”  可见梁启超先生这个是多么的推崇陈寅恪先生。

据统计,梁启超先生写了1000多万字的作品,他说他写的那么多东西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当然他是一种谦虚,他是为了推荐。

最后曹云祥校长真的就同意了,真的同意他做清华大学老师,然后真的就是超级牛。但是今天我估计就麻烦了,就算出现像陈寅恪这样的大师,我估计在中国现有体制内的单位全部是按部就班,按照上级规定执行,估计也没办法聘请陈寅恪做老师,华罗庚也是的。



华罗庚大家都熟悉,他只有初中文凭,但是他的学问很高。

他到剑桥大学留学的时候,当时他的导师问他:“你打算读哪一门课程?”到正规的体制来、计划性来,你读哪些课程,最后拿个什么学位?华罗庚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只有两年的时间,我自然要抓紧时间多学点东西,要是去念博士就太浪费时间了。我来剑桥大学是为了求学问的,不是为了求学位的。”  

说的多精确啊!多抓本质!是“求学问,不是来求学位”。80多年过去,我们今天的人普遍都是在“求学位”,而不是求学问,真的想想很遗憾很惭愧。

到哪里去考学?首先想着的是拿个学位,当然在民间也有少数人,我曾经听到好像北大也有什么做门卫的,他不求学位,他就整天去听课,还听着很有本事,最后去创业,还做了大老板。这也算是求学问,不求学位。



这两位大师都没有为文凭,而浪费时光,把每一分钟都用于去追求真理和智慧,真正的增长他的学识,见闻来服务世界。他们一个是文,一个是理,但是他们的心胸格局和眼光是一样的。

很遗憾我们今天的整个制度以及人们的眼光,还不如当时的这两位大师。今天绝迹了,也正因为大家没有保持独立思考能力,所以今天也出不了大师。

当然很高兴我们能够很荣幸,有幸认识到清一山长,我认为我们清一山长可以算得上是大师。今日学堂,或者说我们的清一山长,跟这两位大师有一样的情怀和见识。你看,清一山长曾经在今日学堂内部的墙上,就明确标明“文凭可以不要,德行必须兼备”。



虽然前面说了文凭第一在增多,文凭不稀罕;第二,大学毕业难找工作,毕业即失业,甚至在八九十年前大学毕业生不多的时候,都有大学毕业就失业的。

大学毕业不失业,也就是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包分配,那就意味着你大学读完了国家包分配,那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状态,是一个短期的表现,不等于说你读大学那真有多大的本事。所以当时包分配不等于你的本事多大,只是说严重意义上讲那是封建的一种残余,就是一种身份,你取得那种身份就享受一种超国民的保障。

这是不公平的,并不是按照你的真实的本领以及你做出的贡献,而仅仅是因为你读了个大学就旱涝保收,终身吃皇粮,这其实是一种严重的不平等,是一种特权,是妨碍社会进步的。当然现在好一些,从1996年,在24年前就已经废除了大学包分配。

自从取消大学包分配,就恢复到民国时期,大学毕业就有失业,并且失业的越来越多这种状况的出现,那么今天这种状况就更加普遍,所以大家更加不要把文凭就等于就业,等于地位,等于成功。

这里我引用山长的幻灯片,山长说:“你不是要上大学,你是要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山长在这里把上大学的根本目标,把上大学的目的,说得非常精准!我们绝大部分人其实不知道上大学究竟是要干什么的?以为上大学就是为了拿文凭。

我前不久还看到一个调查,调查里面说的是大学生说你们上大学有几个选项:要文凭不要本事,
既要本事又要文凭,不要本事只要文凭等等……

学生们选的是“不要本事只要文凭”,排在第二还是第三,都排在前面。总之,他们都把本事放在可以不要那个地步。真是不知道上大学究竟靠什么去提高社会地位。

上大学还不学点本事,通过本事来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而仅仅只想拿个文凭,能提高社会地位吗?

当时包分配,那么你拿个文凭,国家养老可能还有点保障。今天上大学国家没有保障,你又不学本事,可以说就毫无保障的。再加上今天的大学生占了整个同龄人口总量的50%以上了,包括高职高专,仅本科也占到20%多。

所以我们看懂了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那么从今天的社会现状来看,人们更看重的是大学的地位,大学排在什么位置?你是985的,你是北大清华的,好待遇的企业,高收入的企业,单位就会给你更多的机会。否则的话,你连考试机会都没有,你连进去的机会都没有,你连试教的机会都没有。

像深圳这边的中小学,根本都不到普通大学去招生,普通大学学生提交来的材料看都不看。选这个学生要不要把材料看完,基本上只看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只要你的大学排在后面,你提交来的求职资料一大摞根本都不会翻,直接扔到旁边去。

这是现实!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么不上大学,直接学本事;要上大学就要上顶尖的大学。



四、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的捷径


最后,讲一下如何上顶尖大学,只有上顶尖大学才能实现阶层的向上流动。后面讲的山长已经告诉我们答案,15岁考国外的985大学(世界500强大学)。

为什么能够考上呢?

没有听过山长讲座的,可能有点糊涂;听过的,熟悉新教育的就觉得是顺理成章的,甚至是都见过这种学生,甚至自己都做到过。除了今日之外,外围的很多学堂也做到了突破数学、阅读,参加美国高考成绩达到1200、1300、1400。


1


图片中的信息,给你什么启发?


这里我们看一下美国高考的成绩。



2013年美国166万考生参加高考,他们的成绩是什么样呢?

阅读496,这是作为母语的美国人18岁参加高考,阅读不到500,数学514,也就是说阅读加数学加起来的平均分是1010。这是美国50%左右的人的分数,50%的人是低于1010,所以能够考过1000分就超过了50%的美国高中毕业生。

第59名的华盛顿大学,录取的分数线是1190-1420,1190对新教育的学生而言是很容易考到的。第96名(美国前100名大学)旧金山大学的高考录取的分数是1100-1290,所以无论1100,甚至录取的最高分1290,对新教育学生而言都不难。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绝对是世界500强,在各种排名中,有的排在200多名,有的排在100多名,它都是泰国第一名。当然泰国第一名有时候也不一定是朱拉隆功,但是它排前三名是肯定的,它的分数线是只有940,看起来很低,但是你要是对应美国的高考,就相当于美国50-60%左右位置的学生所达到的泰国前3名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所以说这个分数线其实讲也不算低,你必须是美国前60%的学生,美国前60%的学生才能够到泰国这边来留学。

那么我们看看新教育的学生的表现。



今日学堂在去年上半年,19名同学只用了4个月,就学完了12年的数学,其中有8位同学获得的是满分800分,平均分是785,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14岁,最小的12岁。

去年下半年,我们行知也有8位同学突破数学,总共大概是300个小时,因为去年我们不是像今日那边突破数学时间要集中一些。行知去年学数学的时候,并没有把所有时间用来学数学,同时阅读,还有其它的综合课,总的时间加起来大概是300个小时,每天6小时,大概就相当于50天不到两个月;要是每天3小时,仅用100天。不到4个月,每天3小时,学完了美国12年的数学,跟着可汗学院的数学视频学的,平均分765分,平均年龄13岁。

刘路同学,她是在2017年来行知的,当时是13岁。她来行知前是名体制内的学生,没有上过新教育学堂,在行知上了一年半之后,由于家庭经济一般,她希望早点工作,因为当时三语高中的学费没说可以全免,她觉得即使考上三语高中也读不起,就没准备考三语高中,开始了做助教带班。

她在3个班都做过助教,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其实她只要当1-2年的助教,完全是可以做班主任的,但是她只工作了半年就得到了山长发布的消息“三语高中只要达到1400分,学费是全免的”。

她在工作半年之后又开始捡起学习来,备考美国SAT,只备考半年,也就是前面一年半的基础再加上这半年,2年的时间中真正备考SAT只用了半年,都考到了1340。这个分数对比美国前100名或前60名的大学录取分数,以及泰国前几名大学的录取分数,是绰绰有余的。

我也了解到我们合一塾的学生,去年突破数学也平均760分,也有学生考上三语高中,都是不错的。新教育它是个整体,理念是一致的,学习效率都是超级高的。还有明心、仁青、开明等学堂的学生考三语高中,成绩也都是非常棒。

所以在新教育中,学生参加美国高考,考到1200、1300以上,是很容易的。也就是意味着这个高考成绩去上西方大学,上世界500强的大学,在几十个国家随便上。

那么具体的怎么样能考到这个分数?那就是关键的,直接引用山长的规划。



山长说:11岁之前是最关键的教育,这个时候要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耐心、健康以及开朗大方,更重要的是要乐学,有想学的愿望,且具有学习的能力。我把它简单的归纳两点:



No.1

耐受力


我觉得11岁之前要培养孩子的耐受力。

不要讨好孩子,不要满足孩子的感觉,时时刻刻都想让孩子开心。培养孩子的感觉,他就没有耐受力。无论是运动也好,生活简朴也好,以及训练思维也好,其实那个过程之中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是那么开心,体验那么好的。这就需要从小训练孩子,在做事中、在运动中、在读书中有很强的耐受力,他能忍受跑步的枯燥,无趣,甚至是劳累;能够忍受学英语的过程,英语越往深处学、越往后面学是没趣味的,刚开始看看动画片比较轻松有趣,到后面就不会太有趣的。

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很轻轻松松的成功,容易的成功早就被别人走完了,哪有轻轻松松成功的?所以在早期要奠定孩子的耐受力,培养孩子的耐受力,这里面就包括踏实、耐心、吃苦,都含在里面。



No.2

学习的主动性


他有耐受力不等于说,不尊重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不培养孩子的乐学和目标,这两者是不矛盾的。那就是要让孩子珍惜学习的机会,他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觉得学习是很难得的机遇;他非常喜欢学习,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这样他既有忍耐力、踏实的态度,又珍惜学习的机会,喜欢学习,那么后面到了12岁左右,考国际今日突破班,甚至是免费班,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考上了突破班,12岁就突破语言了。在国际今日以及今日学堂那边,通过表演课的方式来快速的突破英语。这个过程之中,既突破了语言,还训练了孩子的理解、心性、志向、人生目标、交往、心理等等多方面的素质。就是12岁不仅仅是突破语言,语言是个基础,语言是一部分,但是在学语言过程中,新教育中所有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可以说没有单一目标的,不像体制内的语文就是仅仅学语言文字,数学就是学运算,英语就是学语言符号。新教育是把语言、文化、人性、心理学、心理行为融合在一起来学的,新教育没有单项的学习,全部都是整体的学习,所以它是超级高效的。

第一年12岁突破了语言;13岁就用英语来学自然科学知识,学习客观世界的、自然界的、人类现代科学的常识,包括科技阅读的理解力;14岁就偏重于人文,文科类的学习,是社会、人文、思想类的综合理解力,更多的对人性的、对人类、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这个方面的训练。

综上,13岁是理科,14岁是文科,到了15岁再进行考前的技巧训练。因为有了12岁的语言基础,13岁的进行理科教育,14岁的文科教育,全是用英文的。这样学生的文和理知识面都很广,理解力也很强。语言更不用说,从12-14岁都是用英语学的,然后15岁考不用很长时间训练一下考试的技巧,所以考个1200分以上,达到世界500强大学的录取标准,就是很容易的事情。


2


要点总结




No.1

新教育是整体教育 


新教育之所以能够让学生15岁上世界500强的大学,是因为充分发挥了新教育它是一种整体教育,是一种综合性学习的优势,它能够奠定学生广泛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它通过综合性的主题课教学、语言学习、表演课,这都是综合性整体的学习优势,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具有非常明显的帮助。它就克服了体制学校的这种“煮米法”,山长归纳得很形象,就是一粒米一粒米,今天煮小米,明天煮大米,昨天煮小米豆,它分门别类在煮,不是把各种米放在一起煮,也不是把一锅米放在一起煮,而是把各种各样的米分开来,一粒一粒的煮。这就是我们常见的学校的分科教学,分科里面又分知识点,这叫煮米法,所以它的效率很低。



No.2

语言+文化的教育


充分发挥了语言加文化教育合二为一的优势。包括我当初对今日学堂一直追踪研究了三年,才把我的孩子送到今日去。我当时最早吸引我的就是语言,觉得英语我学了一辈子学不好,能够让我的孩子快速学会英语,就这一条我都觉得很值。

当然知道的人就明白,学习英语并不是新教育价值最高的一部分,但是这一部分也是非常的有价值。我觉得最近山长就把语言的优势给发挥得更充分,让它的价值最大化,尤其是在15岁考上世界知名大学的规划中体现的特别的充分。我们学了那么多年,也没想到这样的一个规划,只知道学英语比较容易,不像过去那样一辈子学不会,但山长就能够把这种已经取得了成果,已经掌握的方法,能够运用出来,给更多的人更大的帮助。这也是山长的一种情怀、一种格局,他愿意更好地服务世界和帮助更多的人,给大家更清晰的人生规划和实现阶层跨越的路径。



No.3

11岁之前的基础教育


要强调的就是11岁之前的基础,是整个的关键。11岁之前要是不把基础打好,第一是很难考上国际今日,第二是就算考上了后就后劲会不足。特别是15岁就算你考上了西方的大学,后劲就也不会足的。所以11岁之前的耐受力加喜欢学习的愿心,这两个基础的培养是后面能不能实现15岁考上知名大学,并且在知名大学能够顺利毕业,以及未来走向真正的成功的人生。需要11岁之前奠定好的基础,否则的话就算15岁能考上世界知名大学,也是昙花一现,结不了果。



行知今年秋季开设的班级中,有跟今日同步的突破班,我们扩大点范围招收10~15岁的学生,准备跟着今日的突破班一起学习,争取用3~4年同步学习达到考取世界500强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现在清一山长已经跟泰国的大学有合作,合格的学生都可以送进大学,几年之后合作的大学肯定会更多。像直通车一样,只要你考到1200分以上,不光世界500强的大学,有很多大学可以直通过去。这些大学的招生,特别是国际生的报名人数是不足的;或者那些考生的竞争力不强,我们考生的竞争力更强。

山长提供国际大学直通车之后,SAT达到1400分以上直接读今日大学,而不是读国际大学,但是你可以同时拿两个大学的文凭,同时拿今日大学的文凭和泰国大学的文凭。未来会有更多世界500强大学的文凭,你可以同时拿。因为那些国际大学授权清一山长来教学,他们只负责收学费,有人帮他教学,毕业的时候,比如西班牙语专业或泰语专业,参加学校的毕业考试,看你能否达到西班牙语专业本科生同等的毕业标准或者考过该专业的其他学生,就发西班牙语和泰语的大学本科毕业证。招收我们的学生,他不仅有收入,而且培养的学生品质有保障,过程有人替他负责,何乐而不为?

这都是清一山长帮我们开辟出的道路,我们一般人做不到。山长现在公开的分享出来,既给我们指明了道路,还给我们规划如何做。他直接帮我们打通这些路子,把我们送过去,想起来都是非常感动!说实话我们亲生父母能给我们做什么呢?我们过去受到那么多的教育,吃了那么多苦头,得到的东西真的是很有限,虽然他们也不容易,但是由于缺乏智慧真是吃力不讨好,当然我们也感谢所有帮助我们的人。

今天能够遇到清一山长有这样的智慧,特别是他把所知道的一切都奉献给愿意学习的人,愿意接受的人,我觉得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们要好好珍惜。

刚才我看到有人提问说:今日大学的学历是国家认可的吗?

这样说,暂时我们国家的政府可能不太认可今日大学的学历,但是你的孩子拿了今日大学学历的同时还拿了泰国大学的学历,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泰国排在前100多名的大学,中国都是认可的,何况山长合作的大学排名前10位,是国家认可的学历,回国享受的是海归的待遇, 比国内的学生的待遇还好,家长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除了全日制班之外,我们行知还开办网校,外地甚至海外的或者家里意见不统一、不同意孩子离开父母身边等等,有障碍的家庭可以上行知的网校。网校争取跟今日直通车同步,帮助大家15岁能够考上三语高中,也就相当于国外大学。具体的要了解招生的情况和行知的整体情况的可以加入QQ群或者是关注行知的公众号。

不光行知学堂能够给大家这种路径,外围学堂如合一、开明、明心、仁青、和合、明一等学堂,可以讲新教育的联盟学堂大多数都是能够胜任直通车教学的。特别是清一山长拿出今日的课程全程直播,只要外围的老师素质不太差,能够做好学生的心理行为调整,保持好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今日的老师示范教学。

当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意愿太差的肯定也不行,再好的老师,孩子不学或者学习能力太差肯定也不行,起码也是中等的成绩和学习力,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在比较好的外围学堂的帮助下,孩子都能够实现国际名牌大学甚至世界500强大学的直通车目标。



答疑时间


问题一:

有没有西班牙语的突破班?


程校长

今日学堂已经有西班牙语突破,而且效果比原计划还好。合一塾是不是在今年秋季也准备突破西班牙语?行知学堂是准备在明年,泰语和西班牙语准备在这两年突破。

清一山长把他们所用过的资料都无私地分享出来,现在泰语突破的资料已经非常齐全,好多外围学堂都有。合一塾做过泰语突破,已经是成功验证了。行知学堂,数学已经突破了,明年在泰语和西班牙语上,准备选一部分学生年龄在10岁到11岁之间,考今日突破班之前尝试用一个学期来突破,不影响学生备考国际今日。我们希望给这些学生在考国际今日之前,不光是英语有一定基础,泰语或者是西班牙语起码在听、说上能过关,能够做日常生活中的翻译。将来再继续学习泰语和西班牙语,就有很好的基础,也是锻炼我们的老师。

从过去的学习经验看,我们有清一山长的指导和示范,有今日老师无私的分享和手把手的教,外围学堂只要老师的素质比较好,学生的素质不要太差。英语突破,已经是有很多学堂效果都非常好;数学突破,我看外围学堂做的效果也都不错。

西班牙语、泰语或任何语言,外围学堂先做,我估计是比较有难度的,因为要收集学习素材等等,也可以做,但效果可能那么没有那么好,也会比体制内的要好得很多。其实,我们没必要操心,我们就好好跟随,把老师示范出来的、愿意教我们的东西,能够学会、学好都非常不错了,也没必要自己去充能:我来突破日语、我来突破法法语突破。因为懂得语言突破的原理,突破任何语言都不难、都容易。我找个德国人、找个日本人,把要学的那些日语的材料都找来,用半年一年也能够达到或超过我们国家大学日语专业、德语专业4年,大部分学堂我认为都能达到,这就是新教育的威力。

这是清一山长研究出来教育的大智慧,达到的效果。所以大家不要担心外围学堂突破会不会没效果,效果肯定比今日要差一些,但是比体制内的大学好,中小学好,甚至比你出国的效果都要好。

数学突破,未来4年山长说都直播,从合一和行知突破数学来看,我倒觉得今日的数学是否直播,是最后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学生,学生才是关键,学生只要愿意学,前期的基础好,突破数学作为中国人是非常简单的,我们随便都考六七百分以上,平均分好一点的就是到七百五六十分以上,美国人平均只有515分,那是50%的人低于516分。516分我们的学生基本上一两个月都超过了,非常简单。

因为新教育整个的理念做法、学习工具、手段都不一样,它的效率高到外面的不理解的人难以想象的,甚至觉得我们在拔苗助长、违反规律。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研究了一辈子教育,从本科到现在研究教育已经30多年,新教育是完全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儿童的特点、符合人的健康成长的需要,反而是给学生的体验比体制学校(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要好得多,比英美国家的中小学的体验都要好,比中国的应试教育的体验更要好。

所以不用担心新教育,以为孩子15岁就上大学,这么快就突破数学、突破英语、突破西班牙语,会不会让孩子很累?会不会伤到孩子?

我告诉大家,绝对不会伤到孩子,因为都是孩子们主动学的,是用一种综合的整体的方式学的,他学的是很轻松快乐的。加上好多伙伴以及老师的引导,他学的目标很清晰,动力很足,他知道为什么而学,所以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享受和幸福,不会有压抑的存在。


问题二:

程校您好,请问数理化学习是怎么规划的?是不是只学数学,物理、化学未涉及,15岁考泰国的大学只能考文科的专业吗?


程校长
说到考专业,我补充说一下,从最有助于提高社会阶层的级别来说,你应该选语言专业,继续发挥新教育语言教学的优势。世界500强的大学,建议大家继续考那些小语种,比如说到泰国去读泰语专业,到西班牙去读西班牙语专业,毕业后考国内北京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的研究生,考北京大学泰语专业的研究生。

你是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人家管你什么西班牙语,还是泰语。前面说的,几千分之一能上北大清华,绝大部分孩子根本不可能考上北大清华,985你都上不了。现在你能通过西班牙语、泰语的外国本科学历,回到国内读研究生,将来你的孩子就有竞争力。像西班牙语,大家看到华为公司的招聘,你是北大研究生毕业的,可以说竞争力非常之强,本科又有海外读书的经验。你想想,对比国内西班牙语专业从本科读的研究生,肯定是新教育的学生强,再加上年龄比别人还小3岁,业务能力优势。

至于不发挥语言的优势,要学别的专业的话,也可以学,但是你学别的专业相对而言,我认为你会变得更平庸一些。未来要考国内的研究生,可能你只能考个211就考不到985,本来你能考北大的,未来可能就只能考个985,考不到北大清华。你在考回国内来读名校或者考的其他大学的研究生,肯定受限。因为相对而言,新教育在语言上的突破,可以说优势是更加的明显,你要学其他的专业,那么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

由于11、12岁、13岁就学了自然科学的东西,但不是拿着物理、化学的教材来学的,你想去读西方的理科大学,可能物理、化学还得单独补一补。要是文科你想读西方大学的文科专业,可能要把历史和法律要学一学,以便适应他这个国家的文科专业的要求。因为新教育13岁学的文科,不是拿着体制的教材学的,学的是通史,学的是思维理解力。

从知识的层面,新教育跟西方大学、西方高中的文科课程和理科的课程,在表述上有一定的差别,所以选择西方大学的理科工科专业或文科专业,应该要补一补理、化。数学已经考过了,不用补,文科要补一补那个国家的历史和法律,你读哪个国家的文科专业,要学一学这个国家的文学。

所以读语言专业是优势最大的、最沾光的,基本上你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的阶层。因此,读理科比你走传统的、现有的、一步步的国内高考有优势,另外也比你18岁从国内去考国外的理工科大学有优势。首先,年龄上你可以缩短3年;第二,你在新教育中掌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方法、习惯以及朋友圈,这些价值是你在体制内得不到的。


END



2020智慧父母云课堂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知智慧园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