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利用自然环境,更有效帮助幼儿成长(下)


三、利用自然环境,更有效帮助幼儿成长


 第一部分我们交流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自然环境的教育带来的结果,孩子会身体感官机能发育不全。第二部分,只有自然环境的教育,而只有自然教育缺乏人文教育的孩子会精神发育不全,缺乏人生方向和社会责任感。


没有自然环境不行,只有自然环境也不行。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很简单,我们借助自然环境带来的价值,为自己的教育目标所用。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们家长要清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向,教育也要有目标和规划。



不能看到什么理念好,别人家孩子哪方面强,我就去学一点,让孩子也去学,好的东西都想得到,最终都没有做好,预期落空。



这里我想分享的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计划,家长需要明确对孩子的教育目标,以目标为指引,好资源好方法可以为你的目标所用。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培养目标,一定都希望得到一个健全的孩子。而自然环境的价值和优势,正是孩子们健全成长不可或缺的助力。


我们都知道“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正所谓“3岁看大”,这个阶段,是幼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要注重运动及体能训练。幼儿的肢体运动与大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链接有很密切的关系。


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通过探索周围存在的事物来发展对世界的认知和心理适应性的。所以说,要给孩子做各种体能训练以及有挑战性的活动,比如尽量让孩子多爬行,走一走。


“7岁看老”,孩子的心理、个性和行为习惯就是在这个阶段养成的。这些心理个性和行为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说“7岁看老”。咱们明珠校区的孩子,就是47岁的孩子们,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如何利用自然环境,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呢?


 行知学校成立幼儿部,对幼儿成长的环境做了全面的考虑,最终选择了现有的校址,隔壁就是森林公园。周边自然环境中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给孩子们徒步、露营和户外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自然环境必定有他的价值和优势,我们可以利用自然环境助力孩子的成长,最终达到您对孩子阶段性的教育目标。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蕴藏着教育资源。在农村,水、石子、沙子、树枝、稻草等随处可见,容易被成人所忽视。但孩子们对身边的自然物感兴趣,一根小棒、一片树叶、一块石子,都可以是他们手中的“宝”。上学期在线下教学,班级周末回家的走读生,每周五放学都带上他们的宝贝回家,公园捡的树叶、松果、树枝、小石头等等,孩子们视为珍宝。


利用好这些资源,作为学习材料。带孩子去到自然环境中,感知它们的特性,比如水的流动、沙的松散、泥的粘性、石头的坚硬、树叶的多样等;其次,可以带领孩子去观察,了解不同植物的名称、主要功能、生长特性等;利用好这些大自然赐予的资源进行更有意义的教育。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呢? 



01


1.给孩子大脑神经丰富的刺激

幼儿时期最需要的是感官教育,以感受感知、体验的方式来学习和认识世界。在自然环境中,人的感官充分地接收大自然中丰富的神经刺激。


人造物的线条、色彩、变化、形状、质地等方面往往是有规律的、简单的、同质化的,比如房间的墙面都是平直的线条、统一的白色、方方正正的形状、坚硬的质地等等,都非常简单。基本上都是同质化重复,蕴含的信息量很小。


而随便一棵树及其树叶、一堆泥土及其沙子所包含的线条、颜色、形状、质地、可变性几乎是无穷的,比如森林中的每一棵树、每一根小树枝、每一片叶子,都是不一样的。


孩子们成长的早期是认识世界的关键阶段,通过接触大自然所得到的信息量和遇到的各种变化和挑战,在人造环境中是无法获得的。


我们对着屏幕看一部自然纪录片,眼睛的晶状体几乎全程不需要变换、调节焦距的,只要一直盯着屏幕的距离就可以了。


而如果在自然环境中徒步,从你看到身边的树到远处的山,在这个过程中眼睛需要无数次的调节。


其次,自然环境的刺激是统一的,比如身体感受到风吹来,同时眼睛也能看到树叶因风而摇晃,耳朵听到了风吹树叶的声音。这是书本和音频和视频都无法提供的全方位感官刺激。


前面已经提到过,这也是现在大城市的孩子普遍视力不良的关键原因——眼睛得到的视觉信息量不足,层次太单薄。墙面、电视、书本都是简单的平面,但是在自然环境中,叶子与树枝相互交错、叠加,视觉上有无数的层次。这种神经刺激是非常丰富的。



同样的,城市的马路非常平整,闭着眼睛走也不会摔跤。但是野外的环境复杂多变,每走一步都需要调动全身的感官去判断,不然就有可能摔跤。室内的空调与自然的风、机器轰鸣与虫鸟风吟、等等,前者和后者所带来的感官刺激都不是同一层次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信息量,带来的神经刺激是人造物无法比拟的。  



明珠班作息时间表


大家可以看一看这张作息时间表,这是我们行知学校明珠校区4~7岁的孩子,一天的安排。大家重点看红色字体的时间安排。


早上1个小时,上午1个小时,下午1.5个小时。一天3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都在做什么?运动或者游戏。3个半小时的活动时间,大多数都在公园活动,尽可能带孩子们回归到自然环境中。


早上晨读结束,我们就去到自然环境中进行晨练,绕山跑步,在森林中热身、做游戏,在公园运动来开启全新的一天。上午的1个小时,如果不是做垫上运动,那么就会带着孩子们在公园爬山,到自然环境中展开课题学习。下午1.5小时,没有特殊安排的话,都会在公园进行活动。


大家看到了吗?白天一共5个半小时的学习安排,80%的时间,3个半小时都在自然环境中进行。


在教室也有足够的场地,可以实施开跑步和基本运动的训练。我们几个明珠班,还是会每天保障至少2个小时在自然环境中活动。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优势以外,还有很多益处,比如场地宽敞视野也更开阔;比如活动运动时呼吸加速,以自然环境带来的新鲜空气来滋养孩子们,也很重要。  

02


2.让孩子身体得到综合锻炼。

  我们班每周都会有外出活动,学校附近的森林公园,上学期就去了8次,几乎每次都走不同的路线。在户外徒步中,常常会出现岩石峭壁、沟壑、沙土坡、横躺的大树等等挡住去路的障碍,很多地方是需要手脚并用的,这对孩子们身体的平衡性、灵活性、协调性以及肢体力量都有很大的考验和锻炼。



同样是面对一颗大树倒下的场景,树倒下来的角度不同,我们就需要做出不同的方式。爬过去的、跨过去的、还有从树下钻过去的。孩子身处地势和情况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身体必须时刻反应做出应对,大家看孩子的身体是不是得到了综合的锻炼?



上面这幅图,是孩子们正在下坡,这些坡是有小沙子的,走起来很滑。我们看到孩子注意力非常集中,身体时刻都在调整怎样来让自己保持平衡,避免摔跤。这不就是利用自然环境,来让孩子达到身体锻炼吗? 



这是我们第三个月外出的照片,难度比之前更大了。因为前期有大量的运动作为基础,孩子们的身体已经不再是开学时候的状态。加上我们经常爬山、徒步,灵活性、协调性包括毅力耐力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这几张图片的环境、地形,对他们来说难度已经不大了。并且是老师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让孩子们进行的。


     【明珠三班户外活动剪影】


这是我们上学期外出活动的一小段视频,与大家分享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的状态。看看孩子们的身体是不是得到了综合锻炼。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带孩子走稍微平整的山路,或人工铺设的水泥路。然后再逐步提升难度,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挑战有难度的路线。如果一开始给孩子选择的路线挑战难度太大,孩子很难做到,就容易对户外活动产生抵抗情绪。


其次,当孩子经自己的努力通过了有一定难度的路段时,家长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并与平时锻炼的运动联系起来。比如当孩子爬上一大块石头后,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平时认真练习小狗爬这项运动的结果,鼓励孩子回家后更加努力运动锻炼,好好练习基本功运动。



03


3.培养坚强的毅力和专注于目标。

我们现在可以设想一下,一个孩子从小身体非常懒惰,行动力极差,不愿意动;喜欢物质享受,还过于关注外表;能力也很弱,自信心不足;内心又脆弱,受不了一点打击;心态上非常浮躁,还喜欢耍小聪明来取得成绩,面对困难就逃避。


请问,等他长大了,会不会改变习惯和性格,成为一个对自己“下狠手”的人?大家认为呢?有可能,是的,有可能。但是更大的概率是,根本没有可能。


我们都知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踏实的品质和坚韧的毅力,一定是要从幼儿期开始塑造的。我们可以利用自然环境,来培养孩子的踏实和毅力。


山长的博文中写道,要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能干踏实的人,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就不能为孩子提供削弱他能力的帮助。简单来说就是父母不包办不溺爱,把过多的爱稍微藏起来,对孩子“狠心”一点,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如果这时候孩子试图用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家长们要知道, 哭是孩子最有力的武器,在她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哭是她唯一的表达方式,家长也会通过她的哭声来判断她的状态。但是伴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会说话了,家长就需要教给她用语言表达的方式,不能继续停留在婴儿时期的表达方式。


而“哭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这种思维惯性很难去除;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跳出这个模式。因此这种人就是无法成长的人。如果大家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快乐的人,不是把他想要的直接送给他,而是鼓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在这个过程中的成就感,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因此作为父母,绝对不要轻易去满足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无能和不自信。孩子是教出来的,教了才可能有,不教就没有。


踏实、毅力和坚强并非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品质,我们每个人都能塑造并且不断增强自己的踏实坚韧品质。我们怎样让孩子在这种教育中长大?我非常认同生活即是教育,幼儿教育主要在生活做事和运动两大板块,来调整孩子的心性。比如跑步、跳绳、打扫卫生、为家人做饭等等,都是极好的方式。


今天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利用自然环境,更有效帮助幼儿成长》,那么,如何利用好自然环境呢?我们经常带孩子去爬山,平时有徒步20、30公里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感觉累了不想继续走,但是很少有孩子哭。就算个别孩子哭了,也会继续坚持走完。


因为孩子们知道,山上没有公交车,也没有人会代他走他自己该走的路。过程中我们会鼓励孩子挑战自己,突破自己,伙伴们之间也相互加油打气。脚下的路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着向前进,才能到达我们的目的地。


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踏实的品质,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走一步就向前一点,不走就没向前,可视化非常直观的呈现,偷懒没用,也没有捷径可走。


看到一句话说得很好:“让儿童到大自然中不断地奔跑、玩耍,接受阳光和空气给他们的洗礼,使他们能承受得起酷烈的气候和风雨的袭击,同时训练他们忍受身体上的病痛”


孩子们从小就开始面对各种挑战,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能面对越来越多更大的挑战。除了前面所说的道路的困难、身体的酸累外,孩子们还常常会不小心碰到石头、刺等等,会让身体受一点点小伤,但是孩子们很快就会忘记,甚至自己都察觉不到,因为这些小小的伤痛对他的活动几乎没有造成影响,老师在查看完后也会告诉他没事。


所以家长们对孩子微小的伤痛不必过分的紧张,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小石子,其实孩子们一抬脚都能自然地跨过去的,将来遇到更大的困难,孩子们也能更自然淡定地面对。 

04

4、激发探索欲和好奇心、创造力。


大自然具有天然的丰富性,人造物根本无法与大自然的造化相比。人造玩具不仅不环保,而且趣味性、可变性、丰富性、信息量根本无法与自然界相比。孩子在自然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造玩具反而固化了孩子的思想和行为,限制了孩子想象、探索和创造的空间。比如,一根小树枝,有的孩子把它拿来当树种在沙土里;有的孩子把它拿来当枪玩;有的孩子把它当成过家家野餐时的叉子,等等……


这是因为小树枝没有被定义他的具体用途和名称,但如果是一把吃饭的叉子,可能不会有孩子把它当成小树或枪来玩。因为叉子是用来吃饭的,而玩具枪是在商店的货架上。


在户外徒步,各种崎岖不平的路况,杂草丛生的幽径小路,布满藤蔓的丛林、 以及沙土混杂的坡路……等等山路野路。是孩子们要面对的种种挑战,也是孩子们很喜欢的游乐场。


这里的每一件事物都没有规定的用途、每一条路也都没有规定的走法。老师在旁边确保孩子的安全和必要的协助,但不会直接牵着孩子走过。


在老师不插手的情况下,孩子发挥想象,自己选择线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成果中获得经验,在经验和体验中学习。例如有一段路由于沙子很多很滑,不同的孩子选择了不同的方法下坡,有的是直接坐在沙土上滑下去,有的蹲着走下去,有的踩在小沟里走下去,也有点是踩着树根下去的。


有一个孩子惊喜地告诉我“陈静老师,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我刚才下坡的时候,用了我们学的蜘蛛爬就不会摔跤”。孩子赶紧分享给大家。下一次我们再走山路下坡时,这个孩子还提醒大家“我们可以用蜘蛛爬保护自己哟”。孩子们的体验获得了成功,这个孩子也很开心。“你们看我说的对吧,哈哈”。孩子们在经历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和成长。


周六要去爬山前,也就是周五晚上,没有特殊情况的话,老师会带着孩子学习《荒野求生》纪录片, 里面的主人公贝尔讲述了很多关于野外环境的注意事项,和一些生存技巧、方法。


其中有一集内容提到,户外丛林中行走时,要注意的事项。在不确定前方的路是否踏实时,先伸一只脚试探确保稳定后,再继续向前。第二天周六爬山时,就有孩子记得用出来,自己去提前评估下一步是否危险。多次成功后还不忘记说“贝尔教的方法可真管用,我真没摔跤呢”。



这张图片是我们外出的时候,孩子们在路上看到香蕉树,提出了一些问题,老师就地取材,继续追问孩子,引导孩子自己来思考。


现在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给我们的孩子造成了自然的碎片化。


孩子们知道餐桌凳子是木头做的,但不知道这些木头是怎么来的;打开水龙头时水就留下来了,却不在乎它是经过了什么程序而来的;垃圾扔出去时它就不见了,他们也不知道这些垃圾去了哪里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孩子对自然的理解不完整和支离破碎。

05


5、激发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一位小学生在他的日记中写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悠然自得地坐在小区里的石凳上享受清晨的美景。正当我不经意低头时,突然发现一块白色的东西在缓缓地移动着。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几只蚂蚁在搬一块小小的面包屑。我想:这附近一定有蚁巢,要不然,那蚂蚁搬食物干嘛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便四周找了起来。不一会儿,隐蔽在花丛下的蚁巢被我找了出来。


我继续观察蚂蚁的搬运情况。只见那几只小小的蚂蚁扛着一块面包屑,爬得还比较快,真要把蚂蚁称为“大力士”!过了一会儿,一只小蚂蚁从面包屑下跑了出来,急忙钻进蚁巢,接着,一只大而强壮的蚂蚁跟着小蚂蚁爬了出来。看来,这只小蚂蚁是来找帮手的。


有了大蚂蚁的帮忙,小蚂蚁的速度快了许多,我猜它们当时肯定也像我们玩课间活动那样,喊着“一二一,一二一”。过了一会儿,蚂蚁来到了一个最辛苦的阶段——上小土坡!而小土坡上就是蚁巢。只见蚂蚁们还是不放弃,努力一步步往上抬,其中有一两只蚂蚁还会轮流跑到队伍的后面支援,我看着蚂蚁那么辛苦,我用一根小树枝把蚂蚁们向上推动了一下,眨眼间,蚂蚁们就到达巢口了!最后,经过大家的同心协力,蚂蚁们终于把面包屑运到了蚁巢内。


这个孩子最后写道,蚂蚁虽然是小小的昆虫,但是,这不起眼的小家伙却给了我启示: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


孩子就看蚂蚁搬食物这件事情,去观察他们怎么搬动食物,怎么合作通过小土坡,学到蚂蚁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遇到困难蚂蚁们不放弃,努力一步步往前,孩子知道了坚持就是力量。自然中的所有事物都有我们学习的价值,不同的人看到同样的场景,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启发。


大自然馈赠的这份大礼,你能吸收多少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去思考。我们更应该敬畏大自然这位老师,无时无刻都存在。


今天的孩子缺乏”自由”。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各种辅导班之上。当让我们的孩子去接触自然时,他们会害怕不安全或者弄脏自己。我们所提出的“生命回归自然,童年回归儿童,教育回归生活”渐渐地被功利式学习所取代。


如今的父母都希望孩子上好大学,找好工作,过上物质条件优越的生活,这已经成为社会上很多人追求的目标,拼命工作赚钱的目的。这也正说明了社会集体价值观的引导是非常功利的,而越来越少的人会去真正关心生命的美好与价值。


“自然教育”不仅仅只是教孩子认识动植物。就算孩子能背诵整个昆虫图谱,但他们仍然随意践踏昆虫。在没有对自然的敬畏与爱之下,无论有脑子里掌握多少知识,都是无用的。


在“自然教育”中,大自然是老师,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作为一种载体,大自然是大家共同想要了解的目标,它也在无形中增进了彼此的交流。体验自然可以增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激发我们学习的兴趣,这些比起干巴巴的书本文字都更有价值。


自然教育有很强的科普性,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带领孩子们了解自然世界。我们每一次外出到山里,老师会带着孩子们认识常见的花草,比如深圳市花三角梅、凤凰木,在深圳随处可见,问多了孩子也就认识了,当孩子们认识这些植物后,就与他们产生了链接。例如我们可能很少关注路边花的颜色、树叶的多少,但是当孩子们认识这些植物后,就常会跟老师分享各种发现:例如还有白色的三角梅、学校后面凤凰木的叶子黄了又落了等等。


教育应该动态的、开放的,儿童自然教育也要追求自然的整体性,不能仅停留在学习自然知识,要借助自然界,让孩子了解自然的运行规律。自然是一个整体,每个生命都相互联系,其中每一个生命发生变化,都会导致其他生命相应发生变化。



这个学期,我们全校各班都做了《家族传承》的课题,我们班在课程设计上延续到自然万物的传承,地球母亲资源的传承。我们学习了一部影片《大自然在说话》。这部影片是以大自然元素为“第一人称”,讲述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环保影片。电影中赋予大自然声音,传递大自然的心声,内容涉及了大自然母亲、雨林、土地、海洋、珊瑚礁、水、花、红木,以“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为口号,引发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思考,并倡导人类意识及行为的改变。引导孩子们有责任、有意识地看待自己与自然的关系,用新的视角看待自然,热爱自然,升起敬畏自然的情感。同时通过孩子带动家长,参与到环保活动,课后进行大扫除、断舍离,减少使用塑料等等。帮助孩子塑造人类与环境守护者这一自我身份,让孩子成为一个关心环境的人。  

06

6、延迟满足,有计划利用资源。



上学期国庆期间,我们班三位老师带着几个孩子开启了“国庆成长旅程”,用脚步丈量深圳,发现大美深圳的魅力。


从学堂公园出发,十几分钟就到了凤凰山脚下。每人背包里都带了水。刚走几步,有个孩子就说口渴了要喝水,老师提醒他上山后不像在学堂随时可以加水,要计划着喝水。上山没走几步,这孩子又说渴了,拿起水壶咕咚咕咚喝的挺爽。这时候只剩下半壶水,其他孩子听了老师的提醒,没舍得喝太多。几个小时爬山以来,这个孩子把水喝光了,中途老师和伙伴们给他倒的水也很快喝完了。到了山顶看到小卖部,嘴里就不停嘟嘟嚷嚷要买水。


这一次老师没有满足他买水的要求,正好利用这次机会,让孩子意识到在户外活动中,要学着有计划地安排自己喝水。老师告诉孩子们,下山后遇到超市会买水补给,大家可以继续计划喝水。


十一期间深圳的天气还比较热,补水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也会在路上买水补给。这个孩子经历过两次无计划喝水的后果体验后,长记性了。后面我们外出活动时,小口小口地喝,没有到下一次补给水源时,一直保障自己水壶里有水。 


这是在自然环境中遇到问题,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案例之一。把解决问题的机会交还给孩子,我们不替他做主和选择,当然也不为孩子承担后果。孩子通过安排和计划自己有限的水源,延迟满足需求。


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这是孩子在幼儿时期自我控制的表现之一,背后反映的是一个孩子在面临各种诱惑的时候,能不能为了更长远的结果而控制自己眼前的行为。


现在出现各式各样的人造的“儿童体验馆”,具有较强的体验性和互动性,大家觉得怎么样?是不是真正的自然教育?“真正的体验自然应该是将人看作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将人作为自然的旁观者”。充分顺应儿童“身体体验”“感官学习”的认知规律,多提供一些让孩子们与自然深度接触的天然场所,是儿童自然教育的关键。

07


7、满足幼儿对自然环境向往和需求的天性。


每个孩子都是非常向往野外、喜欢自然的,每次要带孩子们外出都会引来他们的一片欢呼声。当儿童在草地上奔逐嬉戏、观察花鸟虫鱼的时候,他的感觉能力、观察能力、探究欲望能够获得最好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本身就扮演着课程的角色。


当今社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自闭儿童。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儿童接触大自然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的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如注意力絮乱、想象力贫乏、好奇心丧失等等。


人体是个生物电磁场,我们需要与大自然的大电磁场共振,才会健康和谐。一旦人体磁场长期被社会环境隔离、更改或阻挡,身心就会引发病态。这就是生活在城里的人们为什么普遍感到烦躁的原因之一,周末都希望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一到休息日,森林公园人满为患。 

08

8、自然教育有助于培养宁静平和的心态。


自然教育意味着回归本真,追求朴素的情感。比如,通过艰苦的爬山登顶鸟瞰世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心中的郁结也变得微不足道,这便是大自然的疗愈功能。


大自然可以缓解和抒发孩子的情绪。从情绪和心性的角度讲,人跟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挑战和挫折,都不会对着高山大河、花草树木发脾气,只会默默地接受现实和想办法克服困难。


记得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划船游玩时,突然被另外一只船撞翻,掉倒水里呛了很多水,很难受,气急败坏地爬上船,要找另一只船上的人算账,结果发现是那一只被人抛弃的无人的旧船,顿时感到自己的失态和好笑。


所以多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接受挑战,不仅增强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生存能力,还有助于培养接受真实世界的勇气和稳定温和耐心的情绪。


当我们回归自然环境,安静地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原本波澜的内心慢慢恢复平静。无形之中自然环境对人起到了释放情感和疗愈的作用。

四、利用自然环境的几点注意事项




1、家长学会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多到自然环境中去进行玩和学。

2、充分利用住家周围的自然环境。比如小区的自然资源、家附近的公园、山水。

3、利用四季变换的特征,引导孩子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4、在探索自然过程中注意安全。比如辨认有毒植物、危险地点(水域、悬崖)、动作、环境(尖锐物)等,家长都要在现场提醒。

5、安排适合孩子当下能力、兴趣和需求的活动。

6、不停地检视自己对大自然的态度。


在自然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不会不适应社会?

前面讲过,缺失自然环境的教育和只有自然环境的教育,都是残缺不全的教育。前者导致感觉器官发育的不全,后者导致精神目标发育的不全,缺乏方向引领、没有人生目标,自律性差。很大程度上讲,人的身体基本能力的发育更多是靠自然环境,而做人、自律、精神境界主要靠社会人文环境。


新教育学堂普遍在自然环境中,远离闹市,但不等于远离社会。在新教育高度目标化、高度合作、高度自律、密切互动的小社会中,对孩子成长的帮助反而是最大的。能够适应新教育小众社会高要求的孩子,去适应大众社会的低要求,向下是一定能够兼容的。比如每天早上跑5公里、10公里,动不动就跑半马,难道不能适应传统学校的体育课吗?


我们学堂环境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并不是单个个体的独处,是一群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在这里,我们有更高的教育标准,有更清晰的目标指引下的更复杂的规则,让人变得更加自律、更自觉,更互助,更至上。这不正是社会需要的吗?


我们普通的社会环境,通常没有目标,没有方向,通常是无序的环境。而新教育营造的是一个自然环境中的高度人文化的社会环境,这种小社会环境,是我们人为设计出来的、更纯粹的,对孩子的成长效率是最高的。因为里面有清晰的目标、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有努力的方向、有伙伴的互助、有老师的指引。这种社会环境是普通社会环境达不到的,我们把社会上不好的因素隔离开来,借助自然环境强大的对孩子眼耳鼻舌身感官的刺激,让孩子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功能得到最大的锻炼,这样孩子从身体到精神、再到心灵都得到了最好的发展。


总之,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身心食粮的主要来源。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属于自然界的一个物种。人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就是“复演”生命进化史和人类文明史的过程。因此,健全的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自然环境所蕴含的丰富的、天然的育人价值。


我今晚分享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教育孩子方面的信息,可以关注下面的“行知学堂成长家园微信公众号。


让更多人享受更好教育,是行知学校的使命;

让今日新教育培养最好的中国人,是我们的愿景


感谢大家的聆听!感恩深圳读书会义工老师们的付出!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知智慧园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