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利用自然环境,更有效帮助幼儿成长(上)


                

导  读:

大自然赋予人类阳光雨露,大自然是幼儿教育的最强有利的手段之一。

缺失大自然环境的教育有哪些弊端?

只有大自然的教育孩子会怎样?

如何利用灵动而丰富的自然环境,来有效帮助幼儿成长?


此文是行知学校陈静老师在今日新教育深圳读书会群的线上分享,将为您一一解析其中的奥秘。感恩您的耐心阅览!



感谢主持人!

大家晚上好:

欢迎大家如约来到深圳读书会!感谢深圳读书会义工老师们的付出!我是行知学校的陈静。目前带47岁年龄段的明珠班,疫情之前每周都会带孩子们到自然环境中开展活动。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今晚,我就以自己带学生做户外活动的几点心得,和大家共同交流。


在分享之前,我先对大家做一组调查。请问大家大约有多少天没有到郊外或乡下亲近大自然?可以在下方的留言区写下您的答案。好的,我看到了,谢谢。



一个月都没有去到大自然环境当中的家人,您对去到户外亲近大自然是持什么心态呢?

1、向往,期待出门;

2、一般、可有可无;

3、抵触,没什么好的。

或者您有其他的想法,就打4。

 

好,我这里看到大部分家人选择了1,对此有所期待和向往。我继续问大家,这些选择1的家人。



你们为什么想去大自然中?为什么大自然对你有深深的吸引力?大家可以继续留言。

 

疫情封城期间,居住在农村的家庭场地相对宽松,偶尔还可以爬一爬家旁边的山,生活就在自然环境中。对于居住在城市的家庭来说,外出爬山应该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尤其在疫情严重时期,住宅小区的花园不允许人玩,周边公园也不允许进入。


我们班的孩子平均年龄5岁,有几个家长反馈说,疫情影响不允许下楼,孩子天天在家待着快憋坏了,经常说很想下楼去公园玩、想去外面跑跑步、想爬山。由于疫情特殊时期,我们以遵守规则为原则,家长们也没有擅自作主带孩子们“放飞”。



疫情结束解封后, 周末就有几个家庭外出爬山、放风筝。我们先来看两张照片。图片中的男孩戴了口罩,看不见他的表情。好,这是疫情解封后,孩子第一次外出爬山的照片,大家能够从这张照片中读到什么信息吗?

 

是的。他很喜欢,很开心,非常兴奋,他要爬山了。

 

孩子是愿意“归于自然”的,教育也应该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让孩子去走进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达到我们家长实现对孩子的教育目标。


今晚,我将从三个板块来与大家探讨和交流。

第一,缺失自然环境对孩子成长带来的影响。

第二,只有自然环境的幼儿教育,会是怎样的结果?

第三,如何利用自然环境,更好地助力幼儿成长?

第四,利用自然环境的几点注意事项。


一、在孩子成长中,自然环境的缺失带来的不良影响



我们也知道,幼儿阶段孩子最重要的内容绝对不是思维学习,更不是任何知识的教育,而是要养成良好的心理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这一阶段的孩子学习方式,主要以体验和感知的方式来学习,讲道理是行不通的,没有体验就没有收获。做事、运动和自然科学课是孩子们的学习内容。

 

在什么样的环境,更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呢?复杂的环境还是简单的环境?选择复杂的跟帖1,选择简单的跟帖2……我看到多数家长选择2,简单的环境。

 

究竟是复杂好还是简单好?我先不谈自己的看法,先来分析孩子健康成长,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环境?这里我将环境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讲的是价值伙伴、学习氛围。

 

大家应该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吧!


《孟母三迁》为什么三次搬家,孟母想要得到什么呢?我们一定也有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举家搬迁去到某一个城市的情况吧。大家为什么会做出与孟母一样的行为呢?

 

想一想这个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对,孟母三迁的目的,是背后得到的价值观,她要的是价值观和环境对孟子的影响。


今天我们讨论的也是同样的内容,孩子成长的环境怎么样, 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选择的是价值观,学习目的、学习意愿都一致的环境。为孩子选择的环境是否符合你想要的这个理念。


传统教育教你的孩子学习知识,布置很多作业,要考试拿高分,孩子成为刷题机器。你看到孩子越来越不开心、看到孩子开始厌学了、逐渐你还看到传统教育的不完整性。

 

于是,你在外面找新的教育体系,国际学校、华德福、读经教育等等,你比之前更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了解得越来越多, 再三对比之下,你决定带孩子进入新教育。也可能你是经由朋友了解,朋友的孩子在新教育上学。


你希望了解更多,处于观摩的阶段。所以大家今天晚上来到咱们深圳读书会学习了,对吗?不管你是因为什么机缘来到这里,可以肯定的是,这里有与你的价值观相符合的东西,你想要的东西,你知道这个平台对你有帮助有价值,所以你愿意来愿意留下来。


“孟母三迁”为的是让孩子在“好环境”中得到熏陶,利用环境来影响孩子。大家现在做的也是这件事,找到能助于自己提升的环境,为孩子找到真正能够助力他成长的教育环境,并且是与你对孩子教育的方向一致。

  

大家把孩子送进新教育,身边有一群共同目标的同学作为伙伴,有老师引领着这一帮孩子。家长结群相互支持、共同学习。当孩子、家长和老师三方各自承担起属于自己这一部分100%的责任,三方形成合力,这个家庭和孩子会在成长的路上走得踏实。


孩子在学校与老师、与伙伴同吃同住,伙伴对孩子的影响也一样重要。我们每学期接受新生,其实就是在为老生家庭吸引价值伙伴。以班级氛围来影响孩子心理行为,因此为孩子挑选有共同目标的伙伴和家庭就尤其重要了。这也是学堂设立“筛选制”和“分流制”的原因之一,保持班级成长处于活水状态,对每一个有成长愿心、并付诸于行动的家庭和孩子负责。

 

大家知道行知学校招生的时候选择价值伙伴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吗?是复杂的家庭还是简单的家庭?选择复杂的跟帖1,选择简单的跟帖2……多数家长选择2.简单的家庭,看起来跟上面的选择是一致的,也就是选择简单的环境。是的,我们喜欢简单的生活和简单的关系,喜欢跟心思纯正简单一些的人相处。

 

这些属于社会环境的范围,今天的重点是讲自然环境。那么自然环境是复杂的环境还是简单的环境呢?选择复杂的打1,选择简单的打2……这次选择分歧很大,选择1和2的都很多。


那么自然环境究竟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呢?

 



引导语

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做一次深呼吸,身体完全地放松……

 

让我们走近大自然,来到一座山上,来分析一下这座山上一棵树的树叶是复杂的环境还是简单的环境?


我们用眼睛看看他的颜色、形状、大小、花纹:颜色有多少种变化?形状大小有多少种?上面的花纹有多少种?


我们用耳朵听听树叶和周边的声音:摇动和碰撞树叶发出的声音,周边还有风声、鸟虫的叫声、各种植物生长的声音,还有不知道来自哪里的各种细小的声音?


用鼻子闻闻树叶的气味;

用舌头尝尝树叶的味道;


用手摸摸树叶质地光滑细腻的表面,再用手把树叶做成各种形状的喇叭、漏斗、望远镜、帽子、小房子。


还有得到树叶的这么多信息的刺激和启发,会让我们产生很多想象和思考……好,大家可以慢慢地睁开眼睛了。我们思考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






并且,对着天气和四季的变化,我们每次去观察这颗树上的树叶,得到的信息和感受是不是完全一样的?


认为一样的请打1,不一样请打2,都是选择2。是的,每次都不一样,因为大自然在不断变化。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大自然中仅仅一棵树上的树叶就有那么丰富的信息,给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带来的感受是无限丰富的,更不用说整座山那么多种类的花草树木、鸟兽昆虫、溪流瀑布、岩土砂石……带来的信息量更是难以描述。

 

现在请大家再次留言,自然环境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环境?选复杂的跟帖1,选简单的跟帖2…… 这次选择都是1,就是认为自然环境是复杂的。是的,正是因为自然环境是复杂的,给人的信息刺激是最丰富的。 


人就需要根据环境做出的反应也是最复杂的,并且充满变化,必须随机应变,这就是为什么在自然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普遍反应比较灵活、身体发育健全的原因。反过来说,接触自然环境不够的孩子,身体机能和器官发育是不健全的。沙地、泥土是有弹性的。人造的台阶、水泥地面、石头路,是缺乏弹性的,会伤到我们的膝盖。

 

人的上身直到大腿,一个人90%的重量都在膝盖以上,这些重量是要膝盖承担的。膝盖得承担多重的压力啊!膝盖的摩擦就会变得很厉害,要有一定的摩擦和缓冲,才能保护它。

 

生活在城市的很多人,膝盖的摩擦损伤是很严重的。特别是运动员,为什么?运动员全是在人造地面训练的。人造地面缺乏弹性、膝盖缺乏缓冲。

 

平地上,你的脚的姿势没有变化,走的时候就只有一个角度,重复。但是在山地,自然中有不同的角度,你的身体、腿要变来变去才能适应地势,所以给人锻炼。自然教育给人的是复杂的教育,复杂情景、复杂刺激的教育。


这种复杂的刺激,它是促进人的身体发育、身心发育,但是它不会导致人烦躁、不会导致人抱怨、不会产生欲望、幻想。让人更加脚踏实地。我们不正是要培养踏实的人吗?其实到大自然中去,就最容易培养踏实的孩子。

 

社会环境,人造的东西往往是简单的。这种简单的东西容易让人烦躁,人的感官得不到锻炼。但是人造的东西又充满了诱惑,反而让人充满幻想、激发人的欲望。


我们给孩子选择环境,提供的自然环境尽可能复杂一些,山比平地草地要复杂得多。靠山比靠草、靠平原的环境要更好。当然有自然,靠近自然、靠近草地,又比人用钢筋用水泥做的环境要强。


有层次感的,多种植物、多钟地形地貌的自然,它很丰富、复杂,对于人的成长价值更高。越复杂的自然,一个人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地势环境,沟沟坎坎都不怕、走陡坡也走得很轻松,他的能力自然不就强了吗?走陡坡跟走平地一样轻松,那证明孩子们的能力、体能、体力就强了。


所以自然环境是促进人的感觉器官发育、神经机能的健全、以及人的神经协调、体能、操控能力的。缺乏充满变化的自然环境,人的体能、各种感觉器官、人身体的各种技能、尤其是感知统合能力、协调性会变得很差。


还有在城市找一个训练室、抛抛球、转个圈、爬一爬,都不如到自然中草地上去。到草地上做我们平时的垫上运动、都是可以做的,比在泡沫垫子上更好。

 

缺失自然环境成长的孩子,人的体能和各种感觉器官、身体机能、统合能力、协调性就会不健全。不是危言耸听,最为显而易见的例子是:


城市中长大的孩子几乎没有眼睛发育完好的,到医院检查眼睛,大多数都有问题。因为在城市中孩子们眼睛得到的信息刺激不够丰富、和谐、不够完整。


城市环境是典型的人造环境,人造环境都是大同小异的,基本上都是同质化的,比如人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几个房间,都是几个平面和简单的线条,这些平面和线条给眼睛的刺激是单一的、不完全的,眼睛得到的信息刺激不足,用进废退,眼睛发育自然不完全。


一句话概括来说的话:自然教育不足的孩子,器官功能会残缺不全。



大家都知道,很多新教育学堂地址会比较偏,一般在乡下农村,要不然也会靠近郊外,远离城市喧嚣、空气新鲜。或者校址在城区,但也经常带孩子到自然环境中徒步、玩耍。

 

行知学校程学才校长对于每一个校区的每次选址,都会把亲近大自然放在首位,就是因为认识到了自然教育不可替代的价值。

 

前面已经说到我们要选择的是价值观,学习目的、学意愿都一致的学习伙伴和家庭,属于社会环境。这里说到新教育学堂选择地址非常注重自然环境。可见新教育充分发挥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育人价值,是最为完美的教育。为什么说新教育是最完美的教育,在后面我会继续分享。



回顾上面的留言,我们给孩子选择教育环境,要简单还是要复杂——既简单又复杂:社会环境简单,自然环境复杂。总之,给孩子们创造的社会环境要简单,不要复杂;伙伴要单纯,减少分心和诱惑。

 

同时,尽量给孩子们创造自然环境,因为自然环境天然具有复杂、丰富性和充满变化,更有利于和谐地刺激孩子各个感觉器官的发育成长,有助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理,保护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在第三部分,我们将详细讲解自然教育的价值。

 

我们来看现在的孩子在做什么呢?



现代的城市化生活带来了孩子玩伴匮乏、自然接触匮乏,大型游乐场和孩子手中的电子设备泛滥。电子设备、互联网本身没有错,我们也会借助它达到教学目的,关键在于它是否为你所用?还是你被它牢牢控制?


这次初尝试线上教学时,我下载了抖音看看网红们是怎么吸引粉丝的,怎样让我们幼儿的空中课堂呈现较高的质量。结果发现这个春节长假,一大波10后孩子们走红,成为小明星。


以前我只知道家长把孩子交给手机,大小儿童迷上游戏。而现在的社会,家长助力孩子成为网红。化妆打扮装性感、扮可爱、说话故作成熟老练,在选材上也是迎合大众口味的需求。



大环境趋势下培养的孩子,父母也很潮流前卫,对吧?大家可能会想,我们家孩子肯定不会这样,因为我不会成为那样的父母。大家试想一下,你的孩子随处可见可接受到这些信息, 在学校一个班级中但凡有两三个同学们在玩这些,势必会引发一股潮流,孩子一定会吸收其内容,甚至感兴趣沉迷其中。


人文环境下,社会趋势和伙伴的推动与浸泡,你的孩子究竟有多大的自律性能抵住这一股强大的诱惑力呢?如果你的孩子真正具备强大的自控自律,家长培养得非常优秀,但是孩子在大环境下会很孤独。


现在,大家非常智慧地选择了新教育,走进这个圈子一定要非常珍惜。在这个生态系统当中,精进至上已经是沉淀了自我要求。如果孩子和家庭要进入新教育圈子,就必须认同并能够自己去践行做出来,不是简单进入那么简单的。

 

我们看到现代社会家庭对孩子教育培养的方向,成为网红,从娃娃抓起。自然环境的缺失,让孩子全盘吸收社会化的信息。孩子的定位更像是扮演者,扮演大众想看到的角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力很大,缺失了自然环境,对孩子的破坏力更是无限大。

 

其实选择了自然环境,自然就脱离了社会环境。孩子就脱离了社会环境的诱惑,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和刺激孩子欲望、流行文化的影响就脱离了。小小年龄就成为网红,实际上对孩子是没什么用的。应该让孩子到自然中去。自然环境带来的是单纯的、丰富的、训练价值最高的。

 


美国一位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用”自然环境缺失症”一词来说明现代社会的儿童与自然没有联系的事实。

 

自然环境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由于长期处于人文或者固定化的环境当中,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


情感上很容易愤怒或激动,要么狂笑,要么狂怒,没有缓冲情感,情感不丰富,比较单一。除此之外还有,对自然缺乏尊重,对动植物冷漠、恐惧、缺乏同情心;五感发育倒退;创造力、想象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近视、肥胖、体质弱;心理问题(忧郁症、孤独症)。

 

造成自然缺失症的原因主要有:父母阻碍儿童在户外玩耍,可供玩耍场地的减少,以及电子产品的日益盛行。

 

《中国儿童自然缺失症与自然教育环境的缺乏 》这篇文章中写道,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被送进了补习班、技能培训班,提前为小学学习做准备。在一项“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的调查中,66.8%的学龄前儿童一周内“课外补习”时间在4、6、8、10 小时不等。


但科学验证,一个有利于生理与心理健康的作息时间安排是每周抽出7小时让孩子在户外尽情玩耍,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抽出1小时与大自然亲近。只有14.1%的学龄前儿童能达到这个标准,学龄前儿童与自然疏离的现状令人担忧。

 

面对平板电脑游戏、电视卡通片、声控玩具等的感官刺激和轰炸,更多的学龄前儿童放弃了到公园、植物园等这些能看花草、听鸟歌唱的地方玩耍而选择待在室内。

 

经过多年的跟踪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与未接受自然环境教育的儿童相比,接受自然环境教育的儿童在自信、注意力、学习热情、语言能力、沟通能力、行为习惯、积极思考和身体素质等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小时候上学时常听到一句话,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浇灌我们。作为花朵的儿童,在温室会长得怎么样呢?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能适应世界吗?社会竞争力有多大?在这种背景下,以森林为课堂,让孩子回归自然的森林似乎更为合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40年代就提出,课程内容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老师一节一节地上课,各门学科碎片化。这样的读书只能造就“书呆子”。


他看到了传统教育的严重弊端,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主张,“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应该向它请教,向它探讨”。鼓励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陈鹤琴所谓的“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让孩子在与自然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来获取经验和知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的聪明如果远离了小溪中的鱼虾,远离了草丛中的蝈蝈、蚂蚁,他们就不知道自然是美丽的。”因此,让孩子亲近自然,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随着幼儿教育观念的更新,回归自然也已成发展趋势。

 

通过近距离地观察动植物,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洞察力、注意力,更能培养其主动发现、解答问题的能力。那些大自然深处的鱼虫、云朵、星辰也在不断激发儿童无穷的想象力。


在草地上、沙堆中、树林间的奔跑、触摸与攀爬在锻炼儿童四肢的协调能力的同时,也缓解了电子产品削弱儿童触觉、听觉、视觉、嗅觉等感官发展的问题。

 

人可以通过教育达到完善的境界。那么我们如何对儿童进行教育,在发掘儿童内在潜质的同时又保证孩子的天性不被败坏?


我认为需要借助自然环境的教育,让他在不受外界恶劣环境影响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好,这时候有家长已经在思考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有没有给到自然环境这一块?恩,我今后要多带孩子去公园,去森林,去爬山,一到周末就去,甚至天天去。


如果已经有这种想法的家长,您接触新事物非常强。仔细一想,在乡下农村环境优美,纯天然的自然环境,把孩子丢到老家去就可以了。接下来就是我要分享的第二点,只有自然环境的幼儿教育。

 

二、只有自然环境缺乏教育引导的后果




 

农村的孩子就有大自然的环境,我们把孩子直接带到农村住不就好了吗?按照我刚才分享的,孩子一定会成长得很好。生命需要体验,体验需要智慧;我们其实是需要借助自然环境,让孩子在这个环境中的体验过程来获得满足与成长。


我们要清楚,如果没有教学育人的理论作为依据的话,孩子即使身处自然环境,也未必能够取到多大的收获,未必能够得到来自自然馈赠的礼物。没有目的地玩,就是瞎玩。我们哪怕是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自由活动,也要有相应的目的和目标。


 

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吧!

耳熟能详、广为流传的放牛娃故事:

有一个人在山上看见一个放牛娃,于是就产生了大致如下的对话:

“你那么辛苦放牛为了是什么呀?”

 “为了牛长大了能卖钱。”

 ” 你挣钱做什么呀?” 

“娶媳妇呗。” 

“娶完媳妇呢?”

 “生娃。”

 “然后呢?” 

“嘻嘻…. 让娃放牛呀,我爸就是这么做的。”

 

只有自然环境,却没有教育理念核心,没有教育目标和方向,培养出来的孩子天真烂漫,缺少思考力。大家可能会想,这是个特例,不能说明什么。那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连放牛的机会也没有,不会发生这样的局面。

  

那么现在,在推崇自然教育理念的潮流下,有少数教育流派以此作为核心指导,但在理解和实践教育理念的过程中走偏了方向。


认知到自然环境对孩子的有效性,了解幼儿成长对自然教育有需求,于是将孩子放养在自然环境中,认为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全权交给大自然,孩子自己会成长。仅仅给孩子提供自然环境,其他什么也不管。


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大家思考一下,这么做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孩子玩得开心也很嗨,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也没有人对他进行约束。他可能东玩一下西玩一下,玩腻了就换花样,这样下去孩子心思非常容易花,总想找到新的好玩的东西。


孩子在自然环境中接受教育,其实是可以有效利用环境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静气,放任孩子无限自由地玩,反而他的心态上也容易浮躁。


没有目标和引导地把孩子托付给自然环境,孩子不仅没有得到自然环境带来的利处,还反被不负责任的教育模式破坏了。


 

缺失自然环境的孩子,感觉功能是残缺不全的,往往能力低下。只有自然环境的教育,孩子又缺乏精神方向的引领、精神发育不全。一个是身体感官发育不全,一个是精神发育不全。

 

我们新教育老师带着孩子去到自然环境中。我们既可以避免社会环境有害的价值观。我们老师引导孩子的精神发育是健全的,又有自然环境的感官刺激,孩子的神经发育是健全的。


既利用了自然环境的优势,又能保证到孩子的精神教育。所以说新教育是最完美的教育。 




待续:请继续浏览《利用自然环境,更有效帮助幼儿成长》(下)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知智慧园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