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全球疫情下新教育人如何“化危为机” ——行知思维班2020年春季《微生物世界与人类》课程总结



导  语:

2020年春季开学季,行知学校,迎来了不一样的开学,不一样的课程,老师迎来了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有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收获。目前新冠状病毒全球疫情严重,确诊感染人数超过150万,行知学校在疫情中做到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做到了学生正常学习锻炼,疫情期间维持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再一次证明了真心做教育,外在的困难也可以成为我们成长的机会,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行知学校在疫情中“化危为机”实现教学突破的全过程。 

                                    
2020年中国:不一样的春节


春节在中国意味着回家、意味着团聚、意味着兴高采烈、意味着开心快乐。提到春节,中国人都会想到热闹团聚,每年的春节就是中国甚至是世界最庞大的一次人口流动,2020年中国的春节因为病毒的原因,全中国范围内实施了强制的隔离措施。

                   

让本来热闹探亲的激情变成了在家隔离的孤独;

让本来应接不暇的车站变成了空无一人的车场;

让本来客似云来的旅游餐饮业变得无人问津;

让拥有上千万人口的武汉城市变成了一座寂城;

让本来的相聚团圆变成了生离死别;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苍凉的春节;

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让人恐惧的春节。


本该在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的氛围下度过的春节,这时只有恐惧、悲伤、愤怒以及无限的茫然,传染病将会如何发展?还会有多少人死去?政府是否能帮助大家脱离这场灾难?面对正在发烧、咳嗽又无从就医的家人该如何是好?不断激增的疫情数据,越来越强硬的政府措施,身边亲人好友的病灶出现,甚至是感染死亡,本来不以为然的中国百姓涌现了千百个焦虑的困惑.


疫情已经爆发,新教育人又做了些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行知学校疫情期间所做的一切(附2019年1月20日——3月17日的中国疫情发展情况)。



一、将危机转为机遇



就在大家依然茫然无助,陷入恐慌之际,我们行知学校早在1月21日就已经密锣紧鼓地开展着未来的工作计划,在疫情期间学校一切工作通过网络正常安排,以下是行知学校的工作进度表:

1月21日(腊月二十七) 冬令营全体教师就绪,团队分工明确(钟南山前一天公告确定人传人)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 冬令营开营思考(武汉确定实施封城)
1月24日(腊月三十) 果断停止冬令营活动(第一家叫停冬令营的新教育学校)
1月25日—2月2日计划开学的线上教学,以及设计相关课程(2月2日火神山医院宣布全面竣工)
2月3日 全体教职工会议讨论完善课程
2月3日—2月6日 完善课程,制定课程表、实施流程、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细化(2月5日雷神山医院交付使用)
2月6日 全体家长会(公告线上教学决定、线下开学时间预期、介绍各班老师、介绍新成立的拓展部及其价值)
2月6日—2月15日 课程细节研究落实,软件硬件的测试和落实使用  
2月16日 正式开学(第一家实现线上教学的新教育学校)


从1月21日—2月16日行知学校全体老师职工夜以继日地积极准备,期间大小会议开了20场以上,也许是老师们都有着至上的精神,整个过程所有老师都十分专注于为学生准备课程,完全把疫情抛诸脑后,甚至连身在湖北的老师也感受不到他们有任何焦虑,要知道这段时间正是中国的疫情爆发期.

二、《微生物世界与人类》课程内容

也许大家开始好奇,整个行知学校团队夜以继日地准备了一个月,究竟完成了怎样的课程设计呢?接下来,我会借助行知学校惠州校区思维班设计的课程,为大家详细介绍行知学校利用疫情“化危为机”,专心为学生们设计的网上教学课程的一部分内容:


本课程分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同时进行学习,让学生深入体会和理解世界的变化,最后融入第四部分分析解读社会现象,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 人类与自然


课题围绕人与自然的主题展开,一开始大家讨论这次武汉疫情的病毒是怎么来的?在没有系统了解之前,同学们都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有的说是吃蝙蝠吃出来的,有的说是SARS病毒进化变异成的,有的说是人体内的病毒变异出来的,甚至有的同学说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而制造出来的…众说纷纭。


借着事件的机会,我们开始了对看不见的微生物世界展开了研究。过程中学习了许多关于生物的知识以及了解了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为了引起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每个课题学习之前都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例如:“没有了微生物我们能否生存?为什么?”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可以”,因为这样就不会有传染病,因为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去;没有微生物我们也不会生病了,食物也不会发臭;但会因为没有微生物的分解,地球可能会到处都是尸体,变成了垃圾星球。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分析,同学们的回答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WKX同学的回答是这样的:



最后我们还制定了在全球性传染病暴发时的生存方案,附HJY同学的答题。



课程目的是理解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共生体,我们和所有的生命体都是同源共生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去共同维护这个赖以生存的共生大家庭——地球。


                       

第二部分 认识人与人




学生们首先阅读了《人类简史》这本书的浓缩版,书中涵盖了人类从智人到21世纪发展的主要脉络,阅读后学生们开始总结:是哪些因素在不断地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呢?学生们慢慢总结出来了:语言交流(跟别人八卦),共同信念(想象共同体),科学革命,还有宗教、金钱与帝国秩序,这四项思想观念在引领着人类文明前进。

学习过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今天的世界。我们对比了17世纪的明末大瘟疫(起因老鼠),以及21世纪的新型冠状病毒。从结果上对比,有史料记载中国当时明末瘟疫京城日死万人,而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仅有三千同胞葬身于此。

在语言沟通方面,明朝末年当时只有五百里、八百里加急文件,京城所发生的事情,或许很多中原地区并不了解。但现在我们有互联网,从武汉病情开始蔓延,到全国人民都知晓该传染病,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

在共同信念方面,明末政府余粮空虚、军心不稳,闯王揭竿而起。这使得疫情所到之处,人们慌忙逃命,导致了疫情的进一步蔓延。新冠也虽有蔓延之势,不过广大中国人民依然坚信祖国,为国捐钱、捐物,众志成城,共度难关。

在科学革命方面,有关明末疫情,被拍摄成了一部电影《大明劫》。片中有一位著名的游医,名字叫:吴又可,他发现了人传人的现象,于是让大家用布条遮挡口鼻。我们回过头来看新型冠状病毒,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生们能够全副武装,将被传染的可能降至最低。

在金钱和帝国方面,明末瘟疫,李自成揭竿而起使得明军与闯军被迫展开恶战,明朝政府当时国库空虚,无法给军队提供粮饷。这让明军将领孙传庭被迫杀害当地土豪来筹饷。当时明朝末年有难,也并没有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爆发之时,我们国人是排队捐款,红十字总会合计收到近14亿元的捐款。目前世界上也有联合国的组织,新冠蔓延最初中国有难,各国及海外华侨纷纷捐献物资。如今疫情在欧美非洲快速扩张,中国给予医疗技术、医疗物质等多方位的救助。

通过名著《人类简史》,学生们梳理清楚了人类发展的关键原因,更是用这些原因,重新思考了明末鼠疫与新冠病毒这两件相隔近400年的事件。学生们还开始向内深思:“这些帮助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我是否具备了?”

第三部分 疫情与我们

疫情之下,众生百态。学生们在这个课题中去调查身边人应对疫情的方式,并开始总结:面对此次疫情,我应该做些什么?


学生们先通过电话调查的方式,来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在通电话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克服了自己内心的恐惧,从不敢打电话突破到了敢于打电话的状态。还有同学通过打电话,了解到了身边人的生活状态。例如HJY同学打电话给在武汉的舅舅,舅舅是一位工程师,因为疫情工地没有开工只能在家看股票。CZT同学了解到快递员心情低落,快递少了、一些快递挤压在库房无法发出。LJY同学给爸爸在北京做生意的同事打电话,发现他们因疫情无法开门,目前在家里影响挺大的。WKX同学电话联系了以前的同学,了解到她会乱吃东西,因为不能出门有时会在家里哭等等。学生们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人,简单地将身边人分成了三种不同的状态:


做的最好的,是借疫情之机,来为社会做贡献,我们称为“上层”,例如董明珠、王石等商界精英在为武汉无私的捐款等。


做的中等的,是既没有贡献,也没有负面影响,我们称为“中层”,例如待在家里不出门,不给国家添麻烦,其实也没有做多大的贡献,目前中国大部分人面对疫情都表现出了中层应有的素质。


做的很差的,是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的,我们称为“下层”,例如一位武汉女子在发烧的情况下带病出国,抵达法国后还在朋友圈里大肆宣扬自己跟闺蜜成功会师,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行为,才使得一些欧美人称新冠为“中国病毒”。



学生们随后总结了自己面对疫情的“上层、中层以及下层”行为。一些学生们选择为社会捐款,甚至拿出自己社会实践的收入,来捐赠给武汉,这些是上层的行为。一些同学谨遵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家不出门,不做病毒的传播者,这些是中层的行为。还有一些学生因为长期在家,开始变得懒散,不提交作业,这些是下层的行为。

第四部分 社会化课题

最后在理解整个事件缘由的基础上,我们展开了对社会现象的具体分析和讨论,其中的一道社会事件的题目是:如何看待“硬核”封路封门的隔离现象?学生先是了解事件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答题分析,接着我们还进行分享讨论,呈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我们进行了一场辩论比赛,辩题为:“硬核”封路封门是否应该?正方赞成应该硬核封门封路,而反方不赞成硬核封门封路的做法,双方就这两个对立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赛。赛前双方整理辩论稿和事实依据,部分同学走访了村里的村民做了民意调查,辩论的过程也很激烈:




以上四个部分看似各不相同,实则紧密相连且层层递进。最开始先研究微生物、病毒,然后开始思考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带给自己与身边人的的影响,再开始学习病毒对于中国人、甚至是人类的影响。最后开始学习,病毒给这个社会带来的改变,这是一个从微观到宏观不断扩展的过程。

三、《微生物世界与人类》教学过程

针对线上教学,行知团队作了充分准备。比如为了避免学生线上互动频率降低,容易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问题,特意增加了配班老师的人数,大部分班级配备了4个全职老师,并把学生分组进行课题分解。


相当于一个老师面对3-4个学生进行引导,最终保证了每个学生的参与度能在较高的水平上。教学手段和方式设计上,老师花了很多功夫,分课题分小组的同时,使用了讨论演讲PK、总结评分奖励等教学手段,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当然少不了对学生的个别调整和引导。

电话访问



线上辩论赛



整个教学过程是前期集体备课讨论教学目标和明确整体框架:
1)班级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具体教学目标和实施环节,每个环节推荐学习材料和提问研究的问题;
2)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
3)学生讨论、演讲和辩论;
4)老师点评总结。

四、《微生物世界与人类》成果展示

我们做教学最核心的目标,是让学生在价值观、思维、知识面各方面都有所收获。以下是部分同学课程总结演讲的PPT和全课程学习体验总结:





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快乐,就是对老师最大的认可,看着同学们满满的学习收获以及学习的快乐,老师们这一个月精进努力也有了丰足的收成。

五、从新冠事件看新教育人

纵观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也许会有人困惑:行知学校为何能在疫情爆发期还能做到如此淡定,如此高效地在第一时间设计出这么好的课程?这不得不提到:行知学校的程学才校长。




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程校果断停止已经筹备到位的冬令营工作,同时通知各校区深入思考开学事宜,1月25日(大年初一)决定网络教学,并初步拟定《微生物世界与人类》的主题课程,接连三个晚上带领大家研讨至深夜。课程设计过程中并没有直接把他的设计直接告诉大家,而是引导大家思考,对课程设计进行点评修正。

课程设计结束后,程校长让大家了解和考虑网上教学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一个一个地引导大家讨论解决。从课程选题的确定,到教学设计和多轮讨论,以及最后的实施全过程,程学才校长充分发挥他本科和研究生都是《教育学》科班出身的专业优势,都走在了最前面,既发挥清晰明确的专业引领作用,又身先士卒,鼓舞大家激励大家帮助大家,不知疲倦,不计得失,就是这样一位全身心为新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生命的人,用他的激情带动着行知的全体师生、家长们化危为机,逆流而上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甚至连行知最小的班级明珠三班的线上教学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详见下面的链接)。

不但没有耽误学生的学习,还突破了线上教学的局限,取得了新教育的又一阶段性成功,新教育线下教育的成功结合线上教学的突破与实践,这意味着“新教育高铁”已经启航,新教育的理念、模式、做真教育的精神将会快速成为世界教育的领航标杆,让我们一起静待花开!

疫情中我们依然坚定地稳步成长,疫情中我们依然快乐学习,这就是新教育,独立思考,客观分析,快速行动,化危为机,这就是我们新教育老师正在做的事情。我们没有固定的教材,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就是最好的教材。我们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能让老师操作,能让学生适应,就算再难我们都能找到成功的模式。所有的教学都没有固化的形式,培养适应未来人才的同时,我们也成就了未来教育的老师……


“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愿天下学子有名师指路”


 特别鸣谢:

 程学才校长给予我学习成长的机会!

 董一铎老师 孙芹玲老师 在内容和写作上的帮助和调整!

 
                           2020年4月11日

                   


                         

                        推 荐 阅 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知智慧园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