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公益讲座第4讲 | 国学经典在中医学习中体验与思辨(上)





零基础学习中医的方法



步入中医之门,体悟“象”思维


各位群友,晚上好!很高兴我们又一起相聚在周五。每个周五我都觉得特别开心,因为又可以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的知识和分享学习体会,以及我个人的一些感受。前面我和大家分享了中医的“象”思维,就是《黄帝内经》中的“象”思维。这个过程中,很多的群友感受到,“象”思维是认识中医很好的一个切入口,我讲的很多案例中都在运用“象”思维。但是对于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方药、治法、治则,特别是汤方,大家都感觉到很吃力,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是零基础,通俗一点讲都是小白。


看了大家的体会和建议,我们是尽量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大家。我个人学习中医,说句实话,虽然是在中医院校里面系统的学习,但是我感觉自己真正的步入中医之门,是因为掌握了“象”思维。“象”思维的形成可能也跟我个人的一些经历有关系。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我的爷爷是一个赤脚医生,他主要是看中医外科的相关疾病,我也会跟着他上山采药,所以积淀了一些对中草药的最感性的一些体验,但是这种体验不一定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历。








建立非专业人士的目标与定位


我们仔细斟酌以后,觉得该讲一讲,零基础、小白们该如何学习中医?


当我自己确定要讲这个主题的时候,是有一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惴惴不安如临深渊的这种心态。为什么?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成长环境、对世界的体验方式和角度都是不一样的,我不可能用我的角度带大家去分析。


这几天我阅读了大量关于零基础怎么学中医的资料,我在阅读相关资料的过程中,也理顺了一些大的问题。我看了很多关于名老中医成才的资料,也看了很多零基础的人成为专业人士的资料。但是我真正读这些材料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很多经验,并不能契合我们这个主题。因为我们很多人将来并不是以医生为职业的。


我们的目的就涉及到学中医是为了什么?零基础小白如何学中医,关键是什么?我们的定位是什么,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我们都是学中医的人,那我们肯定是按照正儿八经的,按照国医名师、国医圣手的角度去和大家交流学习具体的方法和步骤。但是我想我们在群里的各位朋友,更多时候的学习,就像我们列的计划一样,这个阶段,并不是让大家成为临床上很厉害的开方高手,而是让大家学会认识中医,逐渐体验中医,发现中医中特别美的地方。


其实我们是作为文化回归的一个方式,就像我们说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一样,用这把钥匙去引导大家回归,这是其中的一个目的。


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我们逐渐学会选择中成药,我们如果得了一些感冒咳嗽或者胃痛的时候,我们会涉及到要去选择中成药,还有临床上用一些药食同源的药物,达到养生的目的。到底适不适合你,这几个问题也是很关键的,特别是药食同源的东西,很多人都会用得上。


比如说很多人在南方觉得自己湿气偏重,到了临床上来看的话,很多人看到自己的舌苔有齿痕,就说我湿气很重,很多人觉得很疲劳,就说自己湿气很重,所以他们就会用薏米、莲子、山药去煲汤,长期吃。如果没有存在体湿重,湿气不重的情况下,单纯一个身体疲劳,就觉得自己湿气重,或者单纯一个齿痕舌,就觉得自己是湿的话,这都是很片面的。我觉得我们更多的是从兴趣开始,去认识中医,给我们的生活、养生,甚至选择中成药带来便利,这是我们的一个定位。








放平心态,通过“象”思维

建立感性体验


前面在讲“象”思维的时候,我是很想把自己切身感受到的非常精彩、特别让我感动的地方给到大家,但是这里面就涉及一个问题,我也有点操之过急了。当我想把好的东西给大家的时候,我要了解一下大家的状态。我们今天讲小白学中医是一个漫长的方式,我会以个人的角度,包括我阅读的角度去引导大家,去感受、去捋顺学习中医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这几天我也收到一些大家关于学习中的困惑。我们就正好从这个角度来切入,前半场我们讲的是零基础学习中医的一些方法,这个是体验,没有以PPT的形式。后面我会讲到国学经典和中医学习中的体验与思辨,是我个人认为引导我进入中医之门的很多国学经典的精彩,也是会心之处,所以会分这两部分和大家进行交流。


实际上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和我一样,包括我用网络公益讲课和交流的这种方式,也是第一次,进度把握上也很紧张,所以会把很多东西一股脑地给大家。


其实我们不用那么紧张,大家是因为美好的缘分聚到一起的,可以轻松一点,在愉快的环境中去领悟和学习,这样的话才会充满乐趣。


我想作为零基础学中医的人,有了自己明确的定位以后,才知道我们是以何种节奏、何种方法来解决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学习中医早期,很多人会觉得面对的是辨证,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是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还有三焦辩证,单纯的辨证方式上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有那么多的中药材需要去记,有那么多的方剂需要去记,还有那么多经典的条文都要去记,感觉非常复杂,其实我觉得,复杂是肯定的,因为进入很多深层次的学问,系统的理论学习都会变得复杂,但是回归我们定位的时候就可以很简单。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早期通过象思维学习以后,所有经典的学习变得更加简单。大家需要经历感性体验的一个过程,我们在学习中有不明白的知识点可以先放下。



我们人学习任何学问最怕的是什么?被知识所障目,容易犯知见病,被知识捆绑、桎梏,那样的话在学习上你就没有源头活水。


学习中医首先是放平心态,其次体验很重要,不要想一下子就把《伤寒论》的条文都掌握了。


我记得我们本科的时候,很多同学把《伤寒论》、《黄帝内经》的很多条文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很多年下来,他背的那些知识,没有真正体会和运用,当我再问他们的时候,他们中一些人都已经忘记了,因为当时只是积累了许多知识,存储了许多知识,但是并没有享受到知识,所以大家学习中医是逐渐的一个点点滴滴领悟的过程,不要操之过急。


我常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勉励我的学生,“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难成大事”,大家不要急着掌握更多的知识,其实知识并不能装备我们对中医的认识,我们真正的是要体会、感受中医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快乐。








建立敬天爱人的学习理念


学习中医实际上就是有一个学习理念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我们要敬天爱人,这跟学习我们古人的文化和思维是一样的。


我们这里说的敬天是敬畏自然,我们学习中医,不仅仅要跟我们的书本学。实际上,我觉得我个人得到很大一个方便,是因为我小时候在农村看到一年四季的变化,我看到这种变化以后,再去读中医,再去认识一年四季的变化,这种感性的体验实际上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然中隐藏的各种奥妙。


小时候,我在农村其实也是一个独特的空间,从早上看到太阳开始升起,然后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早、中、晚一天的变化,一年四季的变化,就是学习中医的过程。


学习中医,真的可以很方便很简单,你多去观察自然,多去亲近自然。惊蛰后小鸟开始鸣叫了,绿叶开始生长;谷雨的时候,竹笋就破土、冒尖而出,雨水开始增加。像我们在深圳,降雨量明显增加了,这就是中医,生活处处是中医,目之所视,耳之所听,言之所出,都是中医,你所见到的满世界都是中医。


世界并不缺少美,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向自然去学习的过程中,你才知道这是中医的学问。感性悟道对于敬天爱人的层次来说,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开始,不要把中医单纯当成技术来学,它是高于技术的。


很多人说中医科学不科学的时候,我们都不太喜欢和人家争辩,因为中医的理念肯定是有很多科学理念、知识和内涵的,比如屠呦呦先生发现青蒿素,源于葛洪先生的《肘后备急方》中的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渍之”。


我们古人就是把青蒿采来以后用开水渍一下,治疗发热性疾病和疟疾。我们到现在才发现,以水渍之,是低温萃取的办法。以以水渍之得到成分是什么呢?是青蒿素,我们才发现提取工艺的过程里面有多少科学的存在,这只是中医技术中的一个片段。中医药像毛主席说的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宝库是方方面面的,而科学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学习中医的时候,我希望它是整体的,不能单纯地从技术层面,而是从一个综合整体的角度进行概括。我们学习《黄帝内经》也好,中医思维也好,要有整体观念。


中医从生活中的点滴,从技术逐渐汇合到一个道的过程,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然后再上升到自然的宇宙观、自然的生命观。把这些再荟萃之后,你就会形成很深刻的美学体验。大家如果能够上升到不同的层次,就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前面跟大家讲理、法、方、药的时候大家都会有一种听不懂的感觉,就走到了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像王国维先生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什么?因为你不熟悉。所以碰到困难、碰壁,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挺郁闷的。


学习肯定是有郁闷的过程,但是我觉得如果你能够向自然学习,不以单纯的得到功利的技术角度去学习,去悟道的话,这个过程会变得很轻松。








培养兴趣, 建树来自于正确的发心


当然培养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培养兴趣,首先是很关键的一步。


我们学习这些知识,不必一开始就找原文、找经典来读,不用太学究。应该从一点一滴,不要贪多,慢慢积累,是积跬步以致千里的一个过程。把它放到自然中去体会,敬天爱人。“爱人”的层次是什么呢?学中医不管是爱自己,还是爱别人,它都是能够带来便利的。


我们近代的名医,讲“象思维”提到的,近现代非常有名的中西汇通的大师,张锡纯先生,在他的医学著作里有一句话:“人生有大愿力,然后有大建树”。当时读《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时候被这句话感动。


你的初心是什么?我们的愿力是什么?我们要有所建树的话,一定要不忘初心。我们的初心是爱人,帮助自己,帮助别人,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因为现在很多学习中医的人,是把学习中医拿来装点门面的,或者说是拿来发财致富的,而我们古代的名医是没有发财致富的。我们的朋友们,这里很多人不是想通过中医发财致富的,我们的目的更多的是方便自己、方便别人。我觉得这个发心很重要。








恒心与勤奋必不可少


学习中医的理念还有一个就是要坚持。要有恒心,要积跬步以致千里。坚持不懈,铁杵能够磨成针的。


我们一旦真正要去学习一门学问,实际上恒心很重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做一个长远的打算。无欲速,不见小利,能够恒恒常常,平平实实去学习。


我们很多朋友一上来问的是“五运六气怎么用去看病”,“六经的实质”等这些都是非常大的问题。因为五运六气在临床怎么看病是非常复杂的。到临床运用当中不是说一句话、两句话,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非常高端深奥的层面。大家不要太着急,或者一下子就要去夺走皇冠上这颗明珠。这样的话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困惑。


不仅有恒心,还要勤奋。勤奋就是要点滴积累。平时生活中,学习中医,天天都能够学习一点,天天都能够涵泳一点,就像练童子功一般。


南方广东这边的人都喜欢泡茶、喝茶,要有一种泡茶的心态。不管谈生意谈工作,先坐下来,咱们先泡上茶,功夫就能够慢慢出来。


勤奋在我们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很重要,我个人就有体会,学习中药材,不是一下子就能把握住的。特别是读《神农本草经》,年代久远,古人的表述方式跟现在都不一样,他们当时存在的状态、语言用词的角度跟我们现在也不一样,所以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够读懂“蒙娜丽莎的微笑”。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善用悟性是贯通中医的关键


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 《论中医学习中的 “死” 与 “活” 》,其中讲到的“死”就是积累基础知识的时候,应该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慢慢积累,由量变到质变。就像我讲“象思维”一样的。


我读大二的时候,看到一只小鸟从天上飞下来,然后又飞到天上去,突然回味到《黄帝内经》的“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联想到一年四季万物的生长化收藏,人生的生长壮老。突然明白了阳气在我们人体中的作用,也想到了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共同推动自然、人体、宇宙空间力量的这种变化的时候,有一种悟道的感觉。其实前面我们就在用这个思路去分析,我学到很多中医知识就一以贯之了,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我刚才也讲到大家要善用悟性。控制这个世界的是人的想象力,我们为什么要强调想象力?我读过很多老中医的著作。他们提到,一个人真正要对中医有所领悟,不管是你想成为专业人士,或者是高级票友,都需要很好的悟性,就是我们说的体悟。


看到知识,学到知识的时候不仅仅是想到知识,被知识所困。还需要我们去体悟去思考,去问为什么?不一定说要去向人问,而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在心中玩味,去找资料,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这个“悟”很重要。我记得学中医有一本基础的书《医学心悟》,是清代的程钟龄先生编的一本书,非常强调“悟”。这是很重要的。








找同道,相互切磋琢磨、共同提升


小白学习中医,还有学习方法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找同道。行知做得非常好的一点就是把大家组成了一个个小组,能够一起针对这些问题,有朋友和你一起分享。


我们说很多东西都没有绝对的真理,个人在宇宙的时空里都是非常短暂的。你要努力去突破这个局限的时候,需要更多的思想一起荟萃,所以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古人讲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古人学习都是很会找同道的。志同道合者一起学习中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记得我在本科学习的时候,就常常组织同学一起讨论,甚至有的时候去找别的专业的同学一起来讨论一些中医问题。我会把资料发给他们,然后写个人的一些体会和思辨让他们去看。


记得当时我在师范大学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看到我写的一些对中医的体验文章以后,他说中医这么美呀,以后我也要学中医。他后面读的是社科方面的博士,后来听说他成为学习中医的一个高级票友。很多东西他研究得很深刻。除了没有国家当职业医生层面需要执业注册,有很多民间的中医,就是这种高级票友,就像京剧一样,水平都是很高的。


所以各位学友们,应该找学友、找同道,相互切磋琢磨。说实话,我看到大家做的很多作业,都是非常让我感动的,因为我能看到大家的这份用心,这种体验,真是很了不起!









以热爱中医的精神,请教明师虚心学习


学习方法还有一个就是要找老师。“道之所在,师之所存”,所谓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不一定非得是专业人士。但是学习中医,我们也强调,如果有很好的专业老师指点,也是非常好的。


我结合个人的体验谈谈。我读大二的时候,遇到一位非常好的老师——陈瑞春老师,是当时伤寒界非常高水平的老师。我和同学们探讨《近思录》,是宋代朱熹先生编的一本书。在探讨其中的一些哲学问题的时候,陈老师加入了我们的思考。


后来我发现陈老师常常围绕校园的小操场散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跟老师学习的机会,他也时常加入我们的哲学讨论组。他觉得我这个小年轻,对中国哲学这么着迷、这么有兴趣,他说你有问题可以到我家里来跟我交流。


得由这个机缘,我向陈老学到很多很多。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陈老对中医的那种热爱和赤诚。这种赤诚,就是一位老先生孑然一生、青灯黄卷的那种认真和执着。只要觉得可以把中医传承给别人的时候,那种热情,打个不恰当比喻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每一次讲到中医的时候,都是热血沸腾、精神百倍的那种状态,其实这就是对中医的热爱。


我后来逐渐就明白了,为什么?因为一个人学到了深处的时候,深刻去相信的时候,他才会这么热爱。所以我希望大家也能够培养这种热爱和执着。


我在本科的时候还跟另外一个老师交流,叫伍炳彩老师,后来被评为国医大师了。那时候我们眼里就觉得他是老先生,都去靠近。靠近肯定会有所收获的,事实证明是对的。我觉得跟陈老、跟伍老,还有江西的洪广祥老,多接近以后真的都能够找到这种精神。


所以我们学习中医,要有很好的一个榜样和引领。你旁边的人,有些可能比你年轻,但领悟比你深刻的时候,都应该谦虚地向人去请教,或者用心地去聆听。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我们

欲了解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福利】,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知智慧园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