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35.长江学者眼中的中国大学生

清一山长   2021-03-26

 

两女生发出的千万大奖的教育擂台赛居然没有人敢站出来接招有人纳闷中国大学数千万人干啥去了

明仪:我用一千万元,为我的教育信仰买单!

其实,答案一点都不神秘:中国的大学,真没这号人存在。别说跨专业的综合比赛了,单项比赛,都没有多少人有信心过的。因为,中国的大学生,基本上只会考试。除了考试以外的正经东西,几乎都不会。而擂台赛,除了SAT和DELE证书外,其他都不是考试内容。所以—-大学生们自然无法应对。两项考试证书的要求,体制内大学的通过率就已经很少了。大多数人,其实根本就够不上基本的入选资格。

 

我这样说,可能不客观。毕竟我只在武汉大学当过教师。下面是中国大学的长江学者,资深专业教育专家,对大学生们现状的评价:你看现在还有啥大学精神?博大精深的大学,博学多识的大学,现在根本就没有影子了。只有历史回忆了。

【转发网页链接 | 知乎 德先生:《中国大学的现实是:大学层次越低,上课越多,学生读书越少》 

大学的现实是,上课和大学的层次地位是相反的。大学层次越低,上课越多;大学层次越低,学生读书越少。事实上,在中国,“研究型大学”基本上是一流大学,而“教学型大学”基本上是三流大学。“研究型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强调学生自己读书思考,“教学型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上课。

大学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让人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学习知识,大学所学习到的知识可能会过时无用,但大学所学习到的如何学习知识却是终身有用的。

研究生面试,问的问题就是读了什么书,然后围绕所读的书问下去,直到学生答不出来为止,这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最初我们还担心学生读的书我们没读过,甚至没听说过,或者学生谈的问题太深刻把老师难住了,但这么多年下来,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往往是几个回合学生就败下阵来。学生的很多知识都是从课堂上来的,或者是从教材上来的,还有是从网上来的,或者是从微信上来的。现在的大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坐下来静心地读书根本就没有时间安静地思考问题,他们还是沿袭中学甚至小学的学习模式,课堂教什么就学什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

“大学生不读书,这是当今中国大学最糟糕的情况。如何让大学生在大学里真正读大学而不是读中学甚至小学,这才是当代中国大学教育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高玉(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常常逃课。每天最喜欢泡在图书馆里看书,最多一天学习13-15个小时。周日无休。看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书。作为理工科大学生,我看了最多的人文学科的各种书籍。后来考哲学专业研究生,半年时间就通过了全部的专业课程。

如果我去高玉教授面试,我敢肯定:我会说出她没读过的书。当年研究生毕业,我的毕业答辩的教授就说:他根本就看不懂我的论文。我写的论文是初民思维研究,采用了很多文化人类学家的原始资料。这些书,很多教授都没读过。我的毕业论文以全优资格通过。

现在的研究生,如果就是高教授所说的:就是研究微信和短信息,读教材的研究生。怎么和我们这一代比?怎么出来和我的学生比?

我的学生,大量时间是用来自己读书的。各种各样的书。哪里是读教材,考教材的人。

现在大学用读微信,短消息得到学生来和我的学生拼,哪有机会赢!

 

我当年上大学,前排位置都要抢的。现在是图中的样子。  时代真的在进步吗?


作者:清一山长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