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





每个人从小都有好奇和探索自然的天性,喜欢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小婴儿会通过品尝和触摸来了解世界,比如抓玩具、舔自己的脚丫,甚至把沾到自己大便的指头放到嘴里……世界在他面前充满了新奇和趣味,这时的他没有什么喜欢和讨厌的分别,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赞赏或批评而高兴或沮丧,随时随地都展示着自然的天性。



如果有人在他们探索世界的过程中,说脚丫和大便“很脏”并赶快制止他,这就是在教他用概念来定义事物,比如“这是鸟儿”、“这是树木”,这在无形之中已将他与真实世界隔离开来,让他体验不到世界的本来面目。


随着年岁的增长,人的大脑会被灌输更多各种各样的名词和虚假的概念,慢慢丧失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独立思考,愿意接受“好心人”的“善意”帮助,将他人的思想装在自己的大脑中,从而引发出一系列产生“痛苦”的行为。比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爱她,就给她真钻”,让很多痴情中的男女,为了一颗如玻璃一样的石头付出价值不菲的金钱,最后真能收获海枯石烂永不悔的爱情吗?“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人们把自己的健康交给“关爱”中国人健康的牛奶商家,希望他们负起自己健康的责任,结果却喝着奶商们提供的加着“三聚氰胺”的毒奶……此等事件层出不穷。



可见,拥有科学精神,不盲目地听信他人的结论,自由而清醒地生活在世界上很重要。盲从和独立思考,哪种方式更能让孩子体会到真正的科学精神、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呢?不言而喻,两种方式带来的结果具有天壤之别。为什么要培养孩子们的科学与探索精神?因为科学是一个人生活的基础,能使人对这个世界有更好的觉知和洞察力。以下将分为几个方面介绍学堂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


01

什么是科学精神


我们除了需要了解物质世界,还需要了解自己和他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的指导。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思考:科学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是不是学会了足够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就是有科学精神?现在的知识教育和技术教育能够培养科学精神吗?如果不能,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学教育?


在教学中老师不会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引导同学们思考,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单纯地学习科学知识和技术只能成为先进科学创造者们的跟屁虫,被培养成低端的打工仔、工厂里面的廉价劳动力。而大家都不愿意成为这样的人,更愿意不断地学习管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成为未来世界的领袖和合格的公民,而科学精神是必不可少的素质。作为清一新教育的建设者和跟随者,学堂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探索世界的兴趣和热情、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以及永不满足的求真态度。



02

什么不是科学精神


苏格拉底说过,“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很无知”。人类能够看到和认识到的世界是极为狭小的一部分,在自然和世界面前,任何个人的见识,都是极其有限和无知的。正如前文所提到,我们的大脑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名词和概念,将我们与真实的世界隔离了,我们眼中的世界和真实世界是有很大差别的。这就更需要我们有科学的求真精神。


中国古代的道家和佛家就有这种求真精神。道家经典《道藏》中载有丰富的古代宇宙观、自然观、医学、药物学、化学、天文、地理、数学、技术等科学思想史料,道教科技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另外,佛经中很多论述,大到宇宙的形成、太阳系及银河系的构造,小到对寄生虫、微生物的观察,甚至与相对论、量子力学相关的论述,都与现代科学研究结果有着惊人的吻合。所以爱因斯坦才会说:“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那必定是佛教”。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的教育。伟大的佛陀31岁悟道以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直到八十岁圆寂。他留下的佛家思想和老子的道家思想都曾帮助、也将继续帮助人类了解人生、了解宇宙,可以说智慧的老子和佛陀是科学精神的先驱者和示范者。


但现在的人们却缺乏求真精神,更多喜欢盲从,做事马虎,不爱思考。比如,几千年前老子告诫世人“贵大患若身”,对自己的身体要加以保护。而我们知道,人的身体健康离不开合理的运动、健康的饮食和优质的睡眠。合理的运动可以排除身体中的毒素,健康的饮食能减少有毒物品的摄入,优质的睡眠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这是符合自然的生活方式。但是现在很多人为了“好好照顾自己”,实际上是满足身体的欲望和感觉,不愿意运动,吃着“有毒”的营养品,或者吃着用大量激素喂养长大的动物肉。长期慢性中毒又不愿意运动的结果,就是身体逐渐被摧垮。这时他们会思考和反省自己为什么会生病吗?通常不会的,大脑中早已被植入了“生病了就去医院”这个观念。


如果有人告诉他:每个人都可以花很少的钱轻松获得健康的身体,比如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睡眠、少吃肉多吃五谷杂粮等,他是不会相信的。因为这违背了他原有的“科学”生活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老子说“吾道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为什么莫能行?一种情况是理解错了,另一种情况是老子给的获得健康幸福的方法很简单,但是人们为了满足身体的欲望和感觉都不愿意去做;还有种情况是盲目的迷信、拒绝事实、用陈旧的知识体系应对新的、变化万千的世界,这就是科学教。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就是以敬畏的心面对周围的世界,永远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有限,同时又保持不断探索无穷世界的进取和开放的心态,向具有科学精神的优秀者学习。



03

如何培养科学精神


学堂开设科学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不断了解更真实世界的态度。但是,世界如此广阔,我们该从哪里下手?以及该学到什么程度?首先,我们学任何东西都要明白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目标排出亲疏远近的次序;其次,万物皆备于我。天地万物都是我感兴趣的对象,我需要了解哪个我就把哪个拿过来研究。所以,科学课需要精心安排,是灵活且有目标的,以人为本。只要能够达成科学课的目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


1、通过多媒体视频,互相讨论的方式学习;

2、通过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的方式学习;

3、通过生活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方式学习,如观察动物的成长等。


实际上,没有固定的学习方式。如果把教材和教学方式固定下来,就成了科学知识普及课,而非科学课。因为,只有教授学生,培养学生具备求真、求实精神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科学教育”。


04

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教学方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是科学课的两大特色,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是培养科学精神的好契机。比如老师常常会用视频来给学生上课,而为什么要看视频、看什么视频、如何看视频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精心挑选和准备的事情。大家都知道: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就是电视。现代社会,没有电视的生活已不可想象,甚至早在十九世纪时,人们就开始讨论和探索将图象转变成电子信号的方法,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视。可是多数人未曾深入地思考过:电视的用处和好处是什么?深入千家万户之后还会有什么负面结果?这个结果我能接受吗?如果不能,我将采取怎样的方式来处理。



很多人工作学习之余的消遣方式,就是看电视。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盯着屏幕,没有交流。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如果大人看书,小孩就学着看书;如果大人打牌,小孩就学着打牌;如果大人看电视,小孩就学着看电视,且回到家就看电视,都是电视机在教,亲子之间很少沟通,小孩们已经丧失了向父母学习的机会。这就是言传身教,大人怎么样,小孩就跟着怎么样。


虽然电视里也有很多好节目,但是它不总是放那些好节目,就算在放好节目也要同时看N多的广告。所以如果要看好节目,可以把它们下载到硬盘里,再通过电视机播放出来。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不用看广告,得到最宝贵的自我控制时间和选择权,不被机器控制。这就是新教育学堂购买电视机的原因和用途。那么,哪些是好节目?美国的discovery频道、英国的BBC、国家地理等都是好节目,学堂经常会用这些视频材料给孩子们学习。




怎样观看好节目?好节目一定是能挖掘人性深处的东西,能开拓视野、扩大心胸格局,启发心灵成长。如果只是把它们当做一个个有趣的故事看,不去深入思考和学习,就达不到成长的目的了。上周老师就播放过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纪录片《脑力大挑战》,通过影片中科学家实验测试、验证得出的结果,层层递进设置问题引发同学们思考:通过影片我们知道,大脑能够意识到的世界,远远小于我们能看到的世界。人类的感官有这么大的局限,那么人类是如何打破自身的局限不断地了解这个世界?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世界以及如何让人类有限的感官发挥最大的价值?等等。在课堂上,老师永远不提供标准答案,也不直接评判同学们的答案是对还是错,而是着重引导同学们自己去思考,理顺思路,搞清楚自己的答案是否合理。因此,在这个不断思考、修正的过程中,同学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就不知不觉地建立和完善起来了。



所以科学是人生中最重要、最美好和最需要的东西。如果固守眼前看到的世界,拒绝接受一切新事物,是不可能有科学精神去探寻真理的。我们必须以敬畏之心面对周围的世界,永远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有限,同时保持进取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地探索无穷世界。





相关阅读


遵循青春期规律,提升理性思维


为什么心理行为教育比读书重要百倍?(上篇)


为什么心理行为教育比读书重要百倍?(下篇)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知智慧园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