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小学化”究竟错在什么地方?学习方式比内容更重要 ——纠正幼儿学习“小学化”家长培训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4月份进行督导验收。“小学化”问题的总源头其实不在幼儿园,而在于家长。如果家长理念更新了,不允许幼儿园搞“小学化”,问题自然就解决了。这是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的程学才老师最近培训幼儿园家长的录像整理稿,对于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纠正幼教“小学化”,乃至对于孩子的整个人生成长,都具有很大的启发。现予以发布。



视频网址:https://url.cn/5gCpGD8。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的标题是《幼儿学习“小学化”》,跟通常讲的《幼儿园“小学化”》表述不一样。大家觉得两个表述的区别在哪里?有什么不同?


是的,幼儿园“小学化”只说到幼儿园的责任,好像去“小学化”只跟幼儿园有关。大家认为“小学化”的源头在哪里?家长。大家都有感受,往往是被家长绑架,幼儿园不得不做“小学化”的事情。如果幼儿园不做,家长有意见,甚至把孩子转走。所以我觉得要治理幼儿学习“小学化”,首先要家长参加学习,家长的观念要更新,家长认识到为什么幼儿园或者幼儿学习不能“小学化”。因此,我把副标题叫做《纠正幼儿学习“小学化”》,这就把家长的责任包含进去了。如果标题是《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就有矛盾了,讲的是幼儿园,就与家长无关。如果是“幼儿学习”就与家长有关了,对不对?因为孩子的成长,我认为家长更重要,家长比幼儿园、比学校更重要。所以标题叫《纠正幼儿学习“小学化”》,而不是幼儿园小学化。即使幼儿园不小学化,如果家长要小学化,在家庭教育中小学化,孩子们一样会受害。教育部的文件叫《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国家教育部门把重点放在幼儿园上面,逻辑上职责上是对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家长也包含进来,效果就会更好。我们作为特区这种教育和社会发展比较前沿的地带,要做工作就要做的更到位。除了幼儿园内部要治理幼儿学习小学化之外,我们的家长也一起改变观念,一起来纠正小学化,我觉得这是我们做的比上级规定更到位的一种表现,是创造性的实施治理工作。


下面,我就一层层展开,为什么幼儿学习不能小学化,关键是学习的方式。方式比内容更重要。也就是说纠正幼儿学习小学化,纠正的主要不是内容,而是方式。下面我们首先来讲什么是小学化方式。



一、何为幼儿学习小学化



只有知道什么是幼儿学习小学化,才知道怎么纠正。否则你纠正什么呢?



1

小学化的表现


这是一幅关于小学化的漫画,漫画中表现的是什么呢?



表现的是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们像喂奶一样,把小学的课程知识用奶瓶灌给孩子。从这个漫画中大家觉得是瓶子中的内容有问题,还是用奶嘴灌的方式有问题?我认为更多的是灌的方式有问题。幼儿园的孩子喝奶,小学的孩子也喝奶,我觉得这个不是差别所在。只要是有益的内容,幼儿园的孩子和小学的孩子都可以学。就像吃饭一样,哪些伙食是幼儿园吃,哪些伙食是小学吃,基本上没有界限。所以我的看法是:这种灌的方式,是主要的问题所在。



这张照片也是小学化的表现。大家觉得,是上面的内容有问题,还是方式有问题?对,核心在于方式,不在于内容。假如我们在生活中,左手是几,右手是几,然后加起来是多少?这边5个人,那边2个人,加起来几个人,这种结合生活情境和口头表达的心算,这些内容有没有问题?可不可以教?对,可以教,所以这不是内容的问题,是方式的问题,这种方式为什么不对?这种方式叫什么方式?这叫书面方式。


编这个书的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坏人,声称是按照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大纲编写的。国家教育部啥时候有这个文件,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就开始做数学练习,就进行书面作业,教育部有这种文件吗?我可以告诉大家,教育部所有的文件都是反对幼儿园阶段写书面作业,最多到幼儿园大班可以少量的描红,描红只是让孩子们熟悉笔顺、笔画,绝对不是要写作业,不是把这个作为主要、核心的学习手段,所以大家不要被蒙骗了。


教育部文件规定幼儿园阶段不能用书面教材,不能有书本,要在生活中学习,要在游戏互动中学习。很清晰的,没有模糊地带。但是有些商人唬弄家长,家长不懂,家长以为她的孩子早学,就抢跑了,就领先了。我后面会告诉大家,为什么你这种起跑线是错误的?也就是说抢跑是无效的,而且是有害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小学化的主要表现。人的学习无非包括内容和方式,也就是学什么和怎么学。学什么是内容的问题,怎么学是方式的问题,且方式比内容更重要。为什么方式比内容更重要?为什么内容不要限定的太严格?这里有几个例子,一是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身边随处可见文字,生活中到处都可见路牌、广告牌、商标牌、各种单位的门牌,家里到处都是汉字,孩子看电影电视手机上到处都是字幕,很多孩子没有刻意用书面方式训练认字,到6岁会认很多字,甚至有的会读书。是不是内容不是关键?没用书面方式,他一样学会认字。二是不用书面的方式,用自然方式学习英语,什么叫自然方式学英语后面再说,6岁超过小学生的英语水平,10岁能够达到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不用书面方式,没有书本,没有外教,周边没有人讲英语,孩子们用自然方式学英语,如果三岁开始,6岁就能超过小学生。如果6岁开始学到10岁,达到大学英语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你看不是内容的问题,而是方式的问题。


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时代,教育完全不是过去那种离开严格意义上的、职业化的老师就没法学习,已经不是那种知识资源贫乏的时代,现在生活中到处都是知识,最容易的就是通过互联网学习。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把各种东西都送到你面前,只要你愿意学,愿意看。我们的孩子愿意通过互联网,通过手机、电脑来学习知识的话,那她很小就能学会很多知识。假如孩子愿意学,你就根本没有必要限定什么时间一定学什么和不学什么,只要不是有害的内容。他自己学习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语言,中文、外语都可以学。但是起步时的学习方式不能用书面的。


因此小学化问题主要是学习方式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而不是学习内容一定要局限在哪个范围。何况学习内容以及年龄阶段的划分,是人为划分的,并且每个孩子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只要方式恰当,就是孩子喜欢学,他学任何有益的内容,不限年龄阶段都是可以的。


家长把握一个标准:只要你的孩子乐此不疲地愿意学,他在小学就把中学的内容学习了,特别是语言,在小学就达到大学生水平,听说能力能与老外自如聊天。中国孩子的英语与美国的同龄人一样好,有没有问题?当然没有问题。只要不是害得孩子们痛苦、厌学,对他有伤害,就是可行的。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中文好、英语也好啊?非得规定,中学要学中学英语,大学要学大学英语,就算大学毕业其实还是不会英语。我们现在不就是这样嘛?!


所以我觉得大家一定要对小学化的本质把握住,要害不在于内容,而在于方式。只要我们采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孩子把未来人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提前掌握,这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不能片面地抓知识,要健全发展,比如身体素质、沟通、社会交往,这些都要同步发展。


2

小学化的核心


从学习过程来说,学习无非是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输入用书面化的方式,输出用书写化的方式,简称两书,就是用书面符号读和书写方式写,核心要害都在于书面。就是用书面的符号、用文字,用数字,用字母来读和写,过早的用书面方式来学习,这才是小学化问题的关键。可见不是内容的问题,而是学习方式的问题。用书面化的方式输入,就是读,输入看文章、信息的时候,用文字、数字、字母等书面符号进行。如果换成亲自到实践当中去操作,用英语演电影,去看视频,与外国人接触等方式来学英语,不是用文字符号,不用书写的方式,孩子会不会讨厌?孩子就不会。书写、输出也一样,只要你不是用书写的方式输出,你让孩子用嘴巴讲,用口头输出,而不是书面输出,并且口头输出也不强迫她,愿意讲就讲,不愿意讲也不强迫,有朝一日孩子自己会愿意输出的,在应用情境下没有孩子愿意成为哑巴。表达和交流是每个人自身的需要,不需要强迫,无论是讲汉语还是英语,只要他能听得懂,他有表达的需要,最终一定会表达,你不需要强迫。用口头表达,口头输出,不管讲的是什么内容,只要孩子能够说出,6岁的孩子他能把小学的内容甚至中学的内容,用自己理解的话讲出来,有问题吗?没有问题。


小学化问题的核心在于书面的方式,而不在内容是不是超前。我们用书面符号的方式读/输入,或写/输出,就违背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就会讨厌。如果孩子学习过程不讨厌,那是可以的。其实只要孩子喜欢读,问题就不大。但是大部分孩子6岁前是不喜欢以阅读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他更喜欢亲自和环境互动和操作,或者用耳朵听。你让他书面写,那就更痛苦,没看到有6岁前的孩子喜欢用书面方式写作业的。甚至到10岁,我都很少看到有喜欢写书面作业的。大一些的有想法的孩子,他喜欢编故事,也许他愿意写文章,想表达。但是写那些没有意义的、孤零零的、碎片化的作业,我真的没有发现有孩子愿意写的。6岁就能写文章、编故事,就太少了。所以总体来讲,6岁前用笔写字,写作业,是违背孩子的年龄特点的。


3

小学化的原因


既然不是孩子喜欢的,那么原因就在成人身上,成人是哪些呢?



有的幼儿园不按规定教学,投家长所好,提前以小学的方式教小学的内容,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把一些不懂教育规律的家长蒙骗了,家长让孩子进那些小学化的幼儿园,有些幼儿园打着超前教育,打着学知识的旗号吸引不懂教育的家长。


还有一个原因,有的小学招生或小学开学之后拔高教学,按小学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园的孩子,家长没有办法,不得不在幼儿园期间超前让孩子学习小学的内容。有的小学有这种现象,但是现在国家统一规定对小学有要求,秋季我们也会有检查。小学开学不允许跳过国家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超前教学,也就是零起点教学,要让幼儿园没有学小学内容的孩子也能够跟得上。所以家长不用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没有学,到小学跟不上。大家放心,小学是零起点教学,要求幼儿园不得小学化之外,小学也不能超前教学。



剩下就是家长的问题,家长说严禁幼儿小学化,那我的孩子怎么“成龙”?她以为让孩子“成龙”就是让孩子早早学小学的内容。幼儿园阶段不学、不教小学的内容,家长把孩子拽跑,转学到别的教小学知识的幼儿园去。所以家长观念不转变,光幼儿园转变,对不起,孩子还是要受害。家长才是根本。



二、小学化的危害



家长观念转变,我们就要认识小学化的危害,认识不到危害你还是会做错。



小学化会有哪些危害?核心就是导致人的窄化,什么是窄化后面再说。具体来说它让人丧失最重要的三大核心素养。


我认为人最重要的素养之一就是广泛的适应性,就是什么都能干,我干啥都行,人的素质很全面,智商高,情商高。不是书呆子,所谓书呆子就是啥都不会干,除了会考试之外,只能干很简单的事儿,别的都不会干。


再一个就是开放性,因为小学化,背诵知识点、封闭式的答案,会扼杀好奇心和创造力,心灵固化,他不再学习。今天是个巨变的时代,只要你不学,很快会落后于时代。心态开放很重要,不开放就意味着你没法进步。


再一个就是主动性。大家知道人的成长动力来自内在,内在的动力就叫主动性。要是自己没有主动性,什么都要指望别人来督促、提醒,读书的时候有老师提醒,在家里有家长提醒,但是长大之后老师不会来提醒,离开家长也没有了家长的提醒,谁老提醒你?假如不提醒你就不主动学习,也不主动工作,做什么事情都不主动,那人生还有什么机会?


做过管理,做过领导的人发现现在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主动性。你一个工作布置下去,不去跟踪问她,她不会主动汇报工作进展、结果如何,很普遍的现象。你们喜欢这种手下吗?没有一个做领导、做管理的喜欢这样的手下。因为做管理的,涉及面很宽,他管理很多方面事务,如果布置的每个任务、每件事,都要不停的去追踪,去问,累死了。一个主动的下属,领导布置工作给我,我尽快完成,完成了把进展情况或者完成不了把困难向领导汇报,怎么能不了了之呢?这样让人没法放心。一个积极主动的下属,是不是很快就能够走到领导岗位上。只要不积极主动,我敢说人生就没有机会。领导把工作交办给你,你连一个最简单的工作进展情况都不反馈给我,怎么敢给你一个更大的摊子和管更多的人?你连自己都管不好,我还怎么让你管别人?所以即使你愿意做最底层,可能连底层岗位都不要。


主动性非常重要。一个人没有主动性,学习也好、工作也好,甚至与人交往,生活中哪里都很难与人合作。


所以幼儿小学化的危害是导致人的窄化,窄化就是零部件,像个碎片一样的,只会放在一个位置发挥一个小作用,甚至像个微粒一样只发挥很小很小的价值。比如说我们的老师只会教一个学科,甚至有的只会教一个主题,那就是一个工具和零部件,就窄化了。人应该什么都会干,什么学科都能教。


人的素质结构至少分为身、心两个方面,更完整的应该是身、心、灵。我们讲身、心,比较好记、好理解。身就是身体、肉体,我们要强身健体。心就是智力和非智力,智力就是做事的,非智力就是情感、情商,主要是做人的。会健体,会做人,会做事,是人生的三大方面。大家看看小学化,主要触及到这里的哪一部分?小学化仅仅在训练孩子的这一点点记忆功能,记忆知识点,知识点连知识、连认知都算不上。认知是有结构的,有能力的,是有体系的。你要是小学化,用灌输方式学习,就是学碎片化的知识点。知识点和知识是有天壤之别的两个东西,知识点是学过就会忘记的,纯粹只是为了考试,而知识体系能够转化为思维,能够转化为能力。我们应该学知识体系,不应该学知识点,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度娘可以解决你所有知识点的问题。但是人的内在知识体系,理解、思维、创造力……这些东西,度娘解决不了。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度娘不能告诉你答案的那部分,度娘能告诉你答案的,不是我们应该花主要的精力去学习的。但是很遗憾,你们让孩子学习的东西是不是度娘全部都能告诉答案?全部都可以告诉,别说小学化,就是中学化,度娘都能够回答。


有个学校,就是我孩子上了6年的学校,他们培养全能人。什么叫全能人?一是上台能讲。口头表达能力非常好,会演讲、善于沟通。二是提笔能写。什么是能写?即便我们中文系毕业的,或是学新闻的,都很难说会写。大学毕业生有几个人能信心满满地说:有写的任务交给我,几千字的任务交给我,有几个人喜欢的?要写个策论、方案,写个公文,甚至一年到头写个总结,都会发愁。一年工作中做了那么多活,把它表达出来都不会写。证明表达能力有多差,写作能力有多差。学了那么多年,都不敢说提笔能写,但我孩子学校培养的学生十几岁就提笔能写。我的女儿12岁时一天能写1万多字的文章,14岁一天能写2万多字。绝大部分成年人达不到这个水平,连我都达不到。我高考是全校的文科状元,工作那么多年,写了很多文章和书籍,包括好几百万字的公文,讲了无数的课,全国各地演讲800多场,但我写不过我的孩子。因为他们学校就是培养全能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十几岁就超过了我们二十多岁甚至三四十岁的人,又会讲,又会写。我女儿考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时,只复习了一个星期,我帮她录像,只录了一遍,10分钟的讲课一次录成功,她讲一遍就能通过。


我录像时发现她比大部分成年老师表达能力还强,真的像个老师的样子,用词非常准确,没有拖泥带水的含糊表达。上台能讲,提笔能写之外,第三是进场能打。不是野蛮打架或欺负人,而是代表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不生病、少生病,身体能适应各种环境,适应各种压力,比如加班、高强度的工作、劳动等。身体健康多重要,他们身体很好,用两三个月时间训练能拿到世界冠军。我女儿2017年参加第6届厦门国际武术大赛,‍‍拿了两块金牌和两块铜牌。今年‍‍春节前到泰国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她顺利坚持下来。‍‍我们一辈子有几个敢跑马拉松的或半程马拉松的?‍‍10公里都跑不了,有的人甚至5公里也跑不了。还有‍‍进校就能带班,‍‍进厂能够带队,加上上面的三项能力,‍‍一个人能具备这5项能力,就是能人。


如果一个人上台能讲,口头表达能力强,沟通能力强;提笔能写,说明写作能力强;身体素质好,抗压能力强;然后团队管理能力强,这个人对世界上大部分工作都能胜任了。我女儿的同学可以做全科老师,所有的学科一个人教,一个人带一个班。我女儿去年做了半年的老师,现在准备去考美国大学,目前17岁,想去体验一下不同的教育。而她的同学大部分都做老师带班了。这些年轻的老师能够四个月让正常孩子突破任何一门外语,就是说你给她一批孩子,四个月后这批孩子就可以做小翻译,可以和外国人聊天了。这就是素质教育培养的全能人。全能人做老师,什么学科都能教。如果不做老师,只要口头表达能力好,书面写作能力好,身体素质又好,带领团队能力强,什么不能做?比如做销售(汽车、房子等),做管理(物业管理,物流管理,管物管人等),都能做。世界上大部分工作其实专业性不强。只要具备能讲,能写,会沟通,会协调,身体素质好,除了极少数自然科学研究、深度开发需要专业训练外,其他大部分工作都能胜任,都不需要太多特别专业的训练,需要的都是基础能力,本质上就是思维能力。我们在座的人有几个大学学的专业现在还在用呢?大部分人现在的工作与大学学的专业没有关系,都改行了。证明社会需要的是能力,能力跟专业没有太必然的关系。我孩子学校的学生没有学任何专业,但是学习任何东西都在训练能力,有了能力,什么都可以干。


我们要是用小学化的方式来学习,也就是应试教育低龄化,应试教育让幼儿园也小学化,应试教育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无非就是培养知识的容器, ‍准确来说是知识点容器。学习‍‍知识点,短期应付考试有效,‍‍考完了就忘了。


下面展开说一下小学化带来的几个危害,除了窄化成为知识容器,而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以外,具体来说:


(一)丧失适应性


因为违背发展规律,培养书呆子。因为7岁之前是幼儿大脑神经系统快速发育时期,小肌肉发育不全,手的操作能力比较脆弱,所以不能让他写,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控制能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小学化学习方式是分科式,碎片式,重复、单一化教育,幼儿生理发育不全,肌肉不发达,强行让孩子完成书写类精细动作,或者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容易伤害身体。


比如说让他写,他说不过你、打不过你,不写,你要打他、威胁他。为了完成书写作业,他要使出吃奶的力气,整个身子的重心都放在这个手上,骨头全歪了,脊椎骨都不正,甚至手指都变形不对称,很多人的身体问题都是从小写字的结果。手指变形,对人的伤害小点,而脊椎骨变形就会导致一系列的毛病。还有刺激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就是这些学习内容和方式,孩子不理解,记不住,就痛苦,然后产生自我保护机制,孩子反应慢就呆头呆脑的,适应环境能力差。有的孩子走着走着就撞树、撞墙了,撞桌子上了,这是孩子从小爬行、游戏和运动不够,过早的书面化,过早看视频、电子化产品。孩子呆坐的时间太长,所以从小要让孩子多动。“从小不动,长大无用”。



我们看一下写字,写汉字要调动44块肌肉,课件是很难的哦,小鱼际支撑,无名指、小指环在掌心,大拇指、食指、中指捏笔,写汉字难度很高。写英语、法语、德语等字母文字,只需要27块肌肉。外国人写字母的难度要低很多。大家知道德国学前教育是不学知识的,我们看过很多这方面的报道,字母文字写起来简单多了,也不幼儿提前写,而我们的汉字比字母文字复杂得多,要调动更多的肌肉才能完成,所以过早写字就会伤害孩子身体。



我们看一下自闭症发病的概率。调查发现,自闭症孩子都在三高家庭,高学历,高阶层、高收入,三高家庭是不是大家都羡慕的?很少发现农民家的孩子有自闭症的,因为农民从小不会逼迫孩子去学书本知识,脱离生活实际。人天天接触真实的世界,他生活能力、适应能力、运动能力就会强。从小学死知识,脱离真实世界,就会呆头呆脑,甚至语言都不学,如果不跟人深度交往,话都不会讲。自闭症发病率是与随着人们整体学历水平提高而提高的。学历越高,得自闭症比例越高。


1993年的时候,自闭症的发病率是万分之一点五;1998年是万分之四;2003年是万分之八点七;2013年是万分之一百零一个,比例还在继续提升,很可怕。这是我们现在的学习方式再说广一点就是生活方式,远离大自然、远离真实世界,天天生活在虚拟空间的生存方式导致的。我们成年人生活在虚拟空间,还问题不大。因为小时候已经在真实世界里摸爬滚打了很久,都已经健全了,但我们的孩子没有在真实的世界里生活过,就直接进入虚拟世界,他怎么能健全呢?所以为了让孩子将来不成书呆子,更不要成为自闭症孩子,我们应该纠正小学化。


中国很多孩子身上存在书呆子的表现。


第一,自理能力。独立性差,自理能力差,独立生活的习惯差。原因是家长、幼儿园呵护过度,包办代替过多,不让孩子做事。如果孩子被我们伺候的像小皇帝一样,洗手,喝水,擦屁股,全是老师干。我觉得这是在剥夺孩子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动手的能力,这是不利的,这是反教育的,我们有的家长就把孩子伺候的无微不至。无论在哪里,都要让孩子过简朴的生活,多自己做事,这才是有利的。有些家长给孩子选像五星宾馆一样的幼儿园、学校,到处都是毛绒绒的,很舒服,配很多生活老师,衣服都不用洗,卫生从来不用搞,什么都是大人搞完。我告诉你,你在成功培养一个“废二代”。不是富二代,是废二代,知道吗?所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幼儿园,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事,生活自理。


第二,学习态度。学习技能弱,学习积极性差,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消极。原因是早期传授过多的书面知识内容,尤其是这些知识内容的学习方式大多是机械的死记硬背,具体感知和实践操作少,不是操作中学会的,很容易导致孩子将来的学习态度消极。一旦学习态度消极,他将厌学。一个厌学的孩子,他的肉体还存在,但精神就死掉了,精神就不会拓展了。


第三,人际交往。这是最重要的同伴交往问题,文明礼貌不够,自我中心。原因是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经验。人际交往中,不懂礼仪,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在团队中不能得到认可,原因也是小时候不让孩子自主的交往。可以允许孩子发生一些冲突,多给孩子自己交朋友的机会。同学之间,小朋友之间发生的冲突,家长引导一下,让孩子自己去沟通,表达说对不起,不要大人全部包办代替。你不给孩子自己去解决交往的问题,自己去沟通,将来孩子长大了自己是不会交往的。交往其实是一件高难度任务,高级技能,不是长大了自己就会的,要从小学。从小不学,长大了是不会交往的。你看农村的孩子身体比较好,也能够生活自理,但相对而言,农村的孩子最大的劣势在于交往比较差。城市人口密度大,城市孩子父母重视交往与表达,所以城市的孩子交往能力就有优势。那么教育应该取长补短,既吸收农村孩子生活能力强的优点,又吸收城市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优点。这个强不是狡辩、推脱、抱怨,不是推卸责任,要带着感恩、尊重、平等、友好的态度与人交往。现在很多孩子交往的时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掠夺式的交往,就是占便宜的交往。这种交往在一定范围内是有效的,但是一个人未来真正想做事的时候,到处利用别人、占别人便宜,别人吃亏了会不知道吗?你自私地把交往当成一种控制掠夺别人的方式,最终不会有人愿意跟你干。所以我们除了培养交流的技巧之外,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态度,也就是做人,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


第四,知识面。缺乏广泛地的自然知识、社会生活知识,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原因是早期教育过于侧重识字、拼音、阅读、计算等符号教育,缺乏自然体验和社会实践。书本上的知识是很片面、很狭隘的,过早学书本上的知识,导致孩子缺乏对大自然、对社会的了解,必然没有发展后劲,无法适应现实世界。


第五,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跟交往有一定的关系,刚才说的是交往态度,这里说交往能力。原因是3-6岁是幼儿口语发展的关键期,而小学化教育更多采用的是书面灌输教育,幼儿缺乏足够的口语表达机会。3-6岁如果不发展口头表达,而进行书面的灌输,他就缺乏口头表达的机会。将来长大了,口头表达就比较弱,笨嘴笨舌。别说在工作中难以适应,在家庭中夫妻之间沟通都成问题,导致两个人总是相互误解,甚至闹到离婚。好多夫妻之间的矛盾都是因为沟通不畅而导致的,我不相信世界上有那么多坏人,其实很多时候是不良沟通导致的矛盾。夫妻之间沟通很重要,口头表达很重要。亲子之间两代人甚至三辈人之间的沟通是不是也很重要啊?所以你们的孩子现在把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好,将来他跟你们之间的沟通是不是会好一些?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不光你们需要沟通能力,孩子的沟通能力不好也不行。只有把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好,将来你们沟通才会更顺畅。到时候你孩子有了下一代也就是你的孙辈,他们也要搞好亲子关系,你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好,将来你的孙辈也毁掉了,孙子辈亲子关系不好,影响就深远了。所以这个关键期,要让孩子多讲话、多口头表达。经常跟他一起玩,在玩的时候要让他多说,问他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感受等等,多沟通交往。一起看书,一起读故事,一起看电影、电视,看到就相互沟通交流,在一定情境下有内容可说,而不是强迫他说。这样你的孩子说多了,口头表达能力自然就好了。人所有的能力,都是在做中出来的。要想口头表达好就要多说,要想动手能力强就要多动手,没有什么窍门。


第六,自控能力。自控能力差,难以遵守规则。原因是自控能力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培养,小学化幼儿教育中孩子对规则的遵守主要靠外力约束,自控能力难形成。人的动机一旦被简化为对外在控制的反应,人就变成了一个被动的动物,即使自己希望达到外在的期求,也往往力不从心。自控能力差的人,将来走上社会难以遵守社会规则,坐不住、老是说话,管不住自己。管不住自己是个大问题,比如沉迷于游戏,甚至吃喝嫖赌。自控能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一个人没了自律性,不知道他能做出什么事儿来。没有边界,太恐怖了!自控能力怎么培养?自控能力只能在自主活动中锻炼,就是让他自己去探索,无害又深深吸引他。他玩的过程中,你不要去打扰他,这样才能培养他的自控力。培养自控力,不是给他讲一堆道理:你不要动啊,好好坐着,今天坐5分钟,明天坐10分钟,天天练坐功。不是一味的练坐、练静出来的,而是让他学会专注地完成一件事。一个人能够专注地完成事情,最终所有的好的品质都能出来。自控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专注力的另一种表现。当一个人能够专注的去做有价值的事情,把专注力引向有意义的目标,他的自控力自然就出来了。可是现在很多孩子完全是被大人控制的,他不是他自己。比如说,你整天把他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每10分钟、20分钟、半小时、一小时就换一个内容。他还是他吗?我不知道我们这个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是什么样子的,我反对很多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也反对小学的课程表,因为太碎片化,每过一会儿就换个内容甚至换个空间。你们想想孩子玩个玩具,玩个积木,玩个拼图,有的孩子动作慢,拼图没拼好,想继续把拼图拼好,想继续玩,可是老师说不行,要户外活动了,或者要换个区域了,他就不得不放下,结果他还是他自己吗?他有自主控制吗?没有了,他全是被外在的力量控制。


长期被外在力量控制,他根本不能专注的、深沉的、投入的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他的自控力和专注力就很难培养起来,他的深度思维能力、好奇心、创造力也没法培养出来。所以不要老去打扰孩子,孩子专注于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所有人都不要去理他,别管他,让他自己干。当他把这些件事情干完了,或者他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他会喊你,他请求你的时候你再去。孩子玩的好好的,不要老去喊他,老去打扰他,老是要显示你的存在,这就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等到孩子长大了,家长不要说他不专注,做一件事情做不到三分钟,谁导致的?大人导致的。从小你就破坏他的专注力,让他没有机会专注地做任何事情,总是被你破坏,不停地被你喊,要不要喝点水呀,要不要上厕所呀,要不要出去啊?总是不停的问他,喊他。假如孩子正在做事情,要吃饭了,你要问他还要多长时间?应该等他静下来把事情完成了,或者让孩子把电视剧多看几分钟,看完了一集再来吃饭,不行吗?让孩子完整的把一件事情做完,是对他专注力非常好的保护。所以教育和培养并不是要多做多少事情,很多时候是你不做或少做,比做还要好的多。


大人太有为了!我们很多家庭条件好的父母,把爷爷奶奶都请来,又加上给孩子请了一个保姆,一群大人围着孩子转。十几年前我做幼教科长时见过一个8个大人围着转的孩子,这孩子是什么样子你知道吗?这个孩子三岁上幼儿园成为一个“万人嫌”。为什么万人嫌?只要没有人跟他说话、跟他玩儿,他就会拿着铅笔去捅别人,去咬别人、抓别人。没人陪他玩儿,他就要不停的引起别人的关注。没人陪,他一分钟都受不了。在幼儿园小朋友只会玩自己的,谁来陪你玩呀?很多小朋友自己都管不好自己,更没有本事来陪你玩!假如一个班三十几个孩子,班上三个老师,一个老师平均要带10个以上孩子。而像这样的孩子,一个人就要一个老师带着,那老师怎么顾得过来呀?顾不过来,这个孩子就要搞破坏伤害别人。幼儿园不愿意要这样的孩子,家长死活不同意,最后幼儿园单独成立了一个课题组,专门研究,请专人来带这个孩子,家里也派一个大人专门来看照顾孩子,经过三年调整,这孩子才大约能静坐10到20分钟。想想他连20分钟都坐不到,将来上小学怎么办?谁去陪他?一个老师要照顾五六十个孩子,怎么顾得过来。你别以为保护多就好,别以为你跟孩子互动越多越好。他不需要你的时候,最好别理他,就让他自由地玩。培养一个专注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只有专注的孩子,才能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才会培养自我控制能力。老是被外界控制,被外在破坏,没办法自主探究,就没办法培养自控力。


第七,动手能力。孩子动手能力不足,这个很简单,包办太多,动手操作不足,自然动手能力就差。动手能力,是一个人的执行力和行动力。在今天这个知识随手可得的时代,“知道分子”太多了,行动力才是竞争力。没有行动力,只是知道一些知识和道理,就连网络和电脑都不如。


(二)丧失开放性


如果我们采取直接背答案,封闭性的死记硬背,必然不需要探索,不需要观察、总结和归纳,哪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啊?本来小孩子个个都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他是通过探索、发现、总结、找规律,来认识这个世界的,你不能把规律直接告诉他,告诉他没用。你说这个是热的、烫的,告诉他答案没用的。不如找一个热的东西由着让他摸一下,让他感觉到这个是烫的,他再也不摸了,以后看到冒气儿的他都不敢动了。所以说告诉他答案没用,要体验,要动手操作,要有感受,这就是好奇心和探索发现。你不让他探索,不去实验,想不犯错误直接告诉他答案是没用的。


如果我们采用小学化方式学习,强行灌输算术、识字、外语(学习外语口语没问题,背单词就是错误的)、拼音等,超出他理解能力,就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阻碍孩子的独立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标准答案”式的封闭式教育,一定是培养没有创造力的人。


(三)丧失主动性


为什么丧失主动性呢?因为他小小年纪,你就让他学习他根本就不理解的答案,死记硬背,只能写出来,而不是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的。那些文字他又不能理解。他就会产生无力感和挫败感。他觉得我好笨啊,我怎么学不会呀?我怎么这么差呀?产生畏难情绪,更没有信心,长期就会形成负面人格,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不行。必然,这些孩子将来上学之后,要么他还是对自己没信心。要么,他觉得自己会了,上课就不认真听,精力不集中,开小差。无论会了还是不会,对他都没有好处。压力大,紧张不安,自然就不快乐,会伤害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神经,外在表现就会有行为问题,多动症,情绪困扰,脾气暴躁等。行为问题就像刚才说的那个例子,别人不跟他玩儿他就捅别人,别人跟他玩,他还是会伤害别人。没入学,就先厌学了。



这里有一个实验,一对双胞胎,一岁左右的孩子,训练他们爬。双生子其中一个孩子,从48周开始训练,训练7周到55周,达到这个高度。另外一个孩子,比前面那个孩子晚5周训练,只用了两周的时间训练,就达到了前面那个用7周时间训练的水平。证明前面5周的训练有没有用呢?白干的。让孩子幼儿园时期就用小学的方式学习,就是白干的。我孩子学校的学生,15岁之前用综合探究、看视频、讨论、自己查资料、演讲……这些方式学习,知识面很广。15岁后拿起书本时他们发现怎么这么简单?怎么一册书半天就学会了,最难的一册一个月也学会了。根本就不需要花半年、一年来学会那些书本知识。小学的知识直接跳过去,直接从中学开始学,省了大量的时间。



我们现在干了很多抢跑的事情,这种抢跑、早学、超前教育,都是无效的。我孩子学校培养全能型的人,不抢跑反而比抢跑的效果好很多倍。抢跑的结果就是下面图片中的幼儿那样的结果,还没有上学,就说“我不要上小学”,就开始厌学了,如果你的孩子以这种状态上小学,还指望孩子的学习好吗?



我们看个例子,很有名的天才少年,魏永康,他曾经:

两岁掌握了1000多个字;

4岁掌握初中文化;

8岁上重点中学;

13岁以高分考进湘潭大学物理系;

17岁进入某国立研究所硕博连读;

20岁时肄业回家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这位学习上的天才,却是生活中的低能儿,对社会知识知之太少,甚至于干了危害他人的事情,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的妈妈反思的时候写了100多首打油诗,贴在家里的墙上,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子的:“好苗错移栽,未成栋梁材,土地贫缺肥,园丁无能耐,已将好苗误,疾首痛心怀”。这就是拔苗助长的结果,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拔苗助长。他的妈妈就是拔苗助长,就算培养了一个天才,居然是这样的结果?有什么用呢?其实这样的案例还不少,只是程度没有那么严重而已。



三、如何避免“小学化



1

正确认识儿童,使用综合方式和优势通道学习


要认识儿童这个不一样的物种,别认为儿童和大人一样。儿童要用综合方式学习,要用孩子的优势通道学习, 儿童的优势通话是什么呢?成年人主要是用眼睛学,但是儿童的大脑更善于吸收大信息量,这是规律。为什么儿童的大脑更善于吸收大信息量,为什么儿童的大脑和成人的大脑不一样呢?我们来看一下。


首先认识儿童的大脑。人脑这个高级的结构很神奇,宇宙中已知最复杂的结构就是人体的大脑,大脑里面产生认知的主要是神经元突触数量——这个专业术语,我们把它转换成可以理解的摄像头,靠摄像头摄取信息。摄像头比方说是汔车倒视镜的摄像头, 是不是摄像头数量越多,看的越全面,越不会撞到后面?摄像头越少,有死角,会撞到?一样的道理,我们孩子的摄像头,比大人多得多。其次,这些摄像头所摄取的信息是分为左右脑的,右眼睛摄入的信息是在左脑,左眼睛摄入的信息是在右脑。右手摸东西,好光滑好热好粗糙的信息传递到右脑,左手摸到东西额信息则传到左脑。我们要建立对一个事物的整体感知,如果看到一个人, 我们的左眼和右眼看一个人时,为什么不会看到两个人像呢? 是因为左右脑将信息进行了整合,整合之后就变一个人像了,整合功能很重要。所以,既要摄像头多,还要对信息进行整合。比如在显示器上看到好多画面,你要把屏幕上看到的各个摄像头的信息进行整合,整合后看到一个画面,你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孩子的优势就是摄像头多,神经链这些连接线也多,整合功能也强,但是到了12岁,摄像头和整合信息的连接线,都只有小时候的一半。因此在12岁之前,如果不用鲜活的大信息量进行开发,大脑就会成为一个贫瘠的脑。什么是贫瘠的脑?下图中下方的第二个就是。



上图第一个是正常、发育健全的脑细胞,神经发育更健全,下面一个从脑核、细胞到神经发育都不健全,就是贫瘠的脑。从细胞上的链接就可以看出来,上面的分叉比下面的分叉要发达得多,分叉越多越有利于把每一个摄像头的信息进行整合,进行信息交换得出完整的信息。分叉少的,摄取的信息本身数量少,而且信息没有整合都是碎片。就像建房子都是一堆烂砖头堆在一起,根本不知道怎么用。所有材料在一起,你要把材料进行分类,你建房子才好用,不分类是没法用的。分类就要神经细胞的链接多,链接多他就是有组织的、结构化、系统化的,这就叫富脑,否则就是贫脑。


我们看用什么方式摄入大信息量,有助于把孩子的脑训练成富脑?用文字符号摄入信息和用视频摄入信息,对比一下。比如说,我们用一个半小时看一部电影和同样用一个半小时看电影的剧本,电影和剧本反映的是不是一回事? 是吧? 只是一个是用文字表达的方式,一个是用电影表达的方式。用文字的方式学习的效果更好,还是用看电影的方式学习更难忘? 答案是视频。


孩子们看视频比大人看视频得到的信息量要大得多。如果不信,你们和孩子们一起去看电影、电视,他们对画面信息量和前后的联系,比大人理解得要好。孩子吸收的信息量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比我们大人要强。视频方式学习,比图片方式的信息量要大得多。用图片、声音接收的信息量,比文字符号方式要大。而现实世界的信息量是最大的。另一种现象也可以证明:文字存到电脑里不占空间,声音有点占空间,视频占很大空间。占空间大,是因为信息量大,所含的信息内容多、更丰富。


要让孩子接收最多的信息量,最好让孩子到真实的世界中去学习。所以我对幼儿园的家长说:最好的课堂在哪里呢?在大自然中!你画一张画也好,拍张照也好,所含的信息量能够和大自然相比吗?真实情境中的大自然,是全方位的、立体的、纵深的,随时可以看到360度,而你拍的照都是有角度的、是平面的。你画一片树叶,差不多大同小异,而现实生活中的树叶,每片树叶、每一片树叶上的细微纹路都不一样,甚至有虫子咬的树叶边发黄也能看的非常清晰。通过文字也好,照片也好,画画也好,视频也好,你所获得的信息,永远比不上到真实的情景中去学习得到的信息量。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很多眼睛都有问题?你们的孩子做体检没有?我的孩子现在17岁,我记得在十几年前,当时三岁多吧,幼儿园体检,所有的孩子检查出来眼睛都有问题,不是近视就是斜视,不是斜视就是弱视,不是弱视就是散光……我都觉得奇了怪了:为什么所有孩子的眼睛都有问题呢?我当时想不通,现在才想通。我这辈子都没带过眼镜,其实我用眼睛的频率非常高,为什么我不用戴眼镜?我小时候就没有小学化的学习,甚至我小学的时候没怎么做题。那时上学都没有文字书本、没有教材,很少家庭作业。整天就是玩,在大自然中玩泥巴、石头、抓虫子、捡树叶。我接触的信息量比现在的孩子都要多,所以我的眼睛摄取的信息、光线、线条、色彩、层次感多很多。人体需要各种食物营养,眼睛需要的营养是什么呢?就是光线和线条的刺激,对不对?这样我们的眼睛才能发育健全。


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多城市里的孩子眼睛不好,因为城市孩子生活在被简化了的世界当中。大自然中的线条都是非常丰富的。现在看我们这里(课堂)线条非常的简单,只有几个平面和简单的线条,大自然中随便一个角度的线条都比这个丰富。所有人造的东西都是几横几直,线条非常简单,色彩非黑即白,变化也没有什么层次感,是同质化的,固定化的,信息量不够大,缺乏大自然那样无限的变化和纵深。当我们的眼睛摄取的信息量不大时,就会导致眼睛发育不健全。你想摄取更大的信息量,就应该到大自然中去,不想孩子近视,就让孩子接触真实的世界,而不是天天看视频、文字书本。通俗说,字不如图,图不如声音,声音不如录像,录像不如行动,行动就是去真实的世界。


综合方式的学习,建立的是全身记忆,坐着不动仅仅建立符号、文字上的机械记忆。用头脑局部记忆与全身心肌肉参与的记忆相比,全身心肌肉记忆比仅用大脑记忆的效果好得多。比如你学会自行车,你就不容易忘记,因为你全身心的肌肉都在运动,四肢都参与记忆,所以你就不会再忘记了。比如游泳很多年没游,某天你掉水里你依然会游。你在学游泳的时候,是全身记忆的。你要是坐在那里用头脑背书,看视频,背再多的原理,没下水用身体去游泳,都是没用的。这就是用头脑学习学概念,是学不会的,是假学习。用全身肌肉学习,建立综合性的记忆,建立真实、长久的记忆,才能形成持久的能力。



这是我根据上述理解和个人感受总结的用不同方式学习的效果层级图。按这个图教育孩子,你还要小学化吗?小学化用书面文字学习,是效果最差的一种学习方法,还不如让他看图和听声音学习。书面应试教育采用的是效果最差的一种方式在学习,还以为自己很聪明,还以为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其次,每个孩子都有一副完美的耳朵。人的听觉具有敏感期。从科学原理来说,我们的孩子能听到16-1.6万赫茲的所有声波。而我们成人能听到的声音是500一3000赫兹的声波,最低到最高是6倍,我们孩子听到的声波从最低到最高是1000倍。孩子的听力是我们成人的167倍。我们的孩子用耳朵学习,是他最有优势的通道。学语言典型的是要靠耳朵听,而我们现在小学化的学习是用没有声音的书面文字的方式学习。文字书面方式根本不需要用耳朵来听、来学习,违背了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优势通道学习原理,用的是弱势通道——眼睛。我们成年人耳朵已经半废了,比如看电视剧几十集看完还是不会唱里面的歌曲,孩子听一两遍就会唱了,他的记忆力多强,你根本没法比。再比如我们的孩子听《道德经》、《论语》、古诗词等,很长的篇幅,他其实不理解里面的含义,听几遍就能够背下来。但是我们大人听多少遍都不会背。所以我们要利用孩子的优势通道——耳朵来学习,用优势通道学习才是轻松、高效的。而学语言包括英语和中文,都是典型的靠听觉来学习的。要想孩子语言好,无论中文、英文,你都要让他用耳朵听,但是他听不懂里面的含义也不行,不能全天候都是无意义的输入,不能像一些读经学堂那样傻读。无意义输入只能少量,要多进行有意义输入,就是可理解性输入,输入声音时知道含义。比如看动画片,老师说“boys and girls ,wash your hands”,接着出现洗手的画面,老师又说“drank water”,接着出现拿杯子喝水的画面,看了几次,孩子就知道“wash your hands”是洗手的意思,“drank water”是喝水的意思,就听懂语言了。老师说“raise your hands”,孩子们就举手了。孩子就归纳出hands 代表“手”,因为他听懂了wash  hands 是洗手,raise hands是举手,他就推理hands是“手”,同时推测出wash是洗,raise是举。你看孩子从句子、单词全理解了,老师并没有教孩子单词,没有用书本教。学习语言,一定要有情景的、有情节的、可理解性的声音输入,输入多了孩子们就学会语言了。


我们的孩子学汉语、学母语是不是就是这样学会的?比如:来,儿子,把翻页笔给妈妈,孩子知不知道这个叫翻页笔呀?因为我手里拿的就是翻页笔,他把笔给妈妈就完成了任务,这就是有情景、情节、实物。他是靠声音和情境对应比较知道含义的,这是爸爸,这是妈妈。他就知道人、物各种指代关系,他就理解声音的含义了。那么我们的孩子要学习英语,我们大人不会英语,也没有老外来教英语,他能不能学会?能。怎么学?看动画片。不能光听声音,没有情景,没有情节,他不知道声音代表的含义,当有情景和画面,结合声音,他就能学会英语。老师说:lie down,画面中孩子们就躺下,他就知道lie down的声音是“躺下”的意思。所以今天学英语不需要请外教,不需要请家教,甚至不需要老师,也不需要父母会英语,只要可理解性的声音输入即可。说的更明白点:就是看英文原版电影或动画片,就能学会英语。只是要注意保护眼睛。


坐车、吃饭时,能不能学英语?当然可以。电视放着、耳朵听着就可以了。因为动画片看了好多遍了,电视中放着动画片,虽然他眼睛没看,听着声音他就想起画面,达到的效果同样是声音和画面同时输入。因为画面早就印在他脑子里去了,画面只要看一、二遍就理解意思了,但声音需要无数遍重复才能熟悉。当你的孩子对声音滚瓜烂熟的时候,后面他就会自动讲英语了。你教你的孩子说汉语没有?你没教。你只在讲话,你的孩子听,他听多了,有一天他就自己讲话,英语也是一样的,只要你的孩子听的足够多,有朝一日他自己就会讲英语。那个时候,给他请个老外陪他讲英语。输入的时候不需要请老外,请老外成本太高,输出的时候你可以请老外陪孩子讲,提高孩子口语表达的积极性,因为一个人讲话没意思。所以请外教最有有价值的就是在输出阶段,其他阶段没有必要请外教。听觉规律搞懂了,孩子的整个学习规律也就懂了。我前面说的6岁达到小学英语水平,10岁达到大学英语听说水平,难吗?痛苦吗?需要书面强化吗?是不是没有吹牛。这就是开头说的自然学习法,跟自然学习母语的方式是一样的,也是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英语。所以小学化的关键不在于内容,而在于方式。如果采取孩子喜欢的方式,学大学的内容都不会伤害孩子。


关于深度学习的内容,大家可以看一下我选的这几篇文章,这些文章非常值得看。我还会把整个课件都发给大家,便于大家回去学习。免费下载这个课件和英语自然学习法的视频,可以加入科学育儿QQ群722897620。


总之,第一认识儿童,认识到儿童的脑袋不一样,他摄像头和连接线更多,第二他耳朵记忆力强得多,就要多用耳朵学习。


2

正确认识信息载体,采用非书面方式学习


上面的立体金字塔图中,除了最上面的文字之外,下面的图片、音频、视频、现实世界都是非书面的方式。输入采用非书面的方式,最好全身心地和这个世界互动,就是一种整体性的学习,用整体方式学任何东西都没关系。小学化的主要错误在什么地方?书面化,尤其是书写。只要不书面化,不书写,用图片输入,用声音输入,视频输入都可以。输出呢?也一样的,不用书面化,用嘴巴说出来可不可以?可以。用手绘画可不可以?可以。动手操作、表演、游戏可不可以?都可以。不用书写的方式,用非书写的方式输出都可以,就不是“小学化”,孩子们就不会厌学。今天有技术支持,口头输出甚至可以替代书写输出。只要你讲得好,就相当于同时写得好,声音可以同步转化成文字,就像我现在的讲课一样,转化成文字相信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口头输出有巨大的优势,只有能够讲出来的才是自己的,讲不出来就说明没有学会。因为书写没有时限性要求,不是即时性的,不会的也可以照抄到作业本上应付,下次考试还是不会。速度上也不要求当即作出反应,长期与书面的静态的东西打交道,无声地学习,人容易发呆,反应慢,因为书面的东西对反应速度要求不高,不像口头表达那样要求即时性地准确地表达。口头输出会让人反应快,思维敏捷,对人的发展价值更高。



总结



幼儿阶段是吸收大量信息的黄金期,真实的生活和世界所蕴含的信息量,是任何其他信息载体都无法比拟的。就算是照片、声音、视频,都不能和真实的世界相比,更何况文字符号。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真实的世界,和人群进行互动学习,才是最高效的学习,才能奠定最厚实的人生基础。在知识无所不在的融媒体时代,教育的概念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成年人不更新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仍然采用单一的呆读死记的书面教育方式,将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痛苦、厌学、得忧郁症、甚至厌世轻生发生悲剧。我们不进步,就会害孩子。

最后祝福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有快乐的童年和幸福的人生!


本文视频网址:https://url.cn/5gCpGD8。



相关推荐:


·读什么比怎样读更重要


·新教育进体制:开学一个月,孩子发生了家长想不到的变化


·步步惊心:四口之家四个月新教育“奇遇”记


·为什么说“新教育是对的最有价值的教育”?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知智慧园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