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3月12日清一联盟读书会分享【如何帮助孩子突破障碍,树立信心】上篇




前言



您想要培养哪一种孩子?积极型还是消极型?

积极的人:乐观,热情/自律/进取等,消极的人:悲观,冷漠,放纵,退缩。



一,孩子成长的状态主要受哪两种心态决定?



孩子成长路上的心态大致可以分两类,消极类型和积极类型。


消极类型的孩子,缺少成长的愿心和行动力,比如让孩子去运动一下,会说太累了不想去,或者绕个弯说自己肚子不舒服,运动不了。


积极类型的,会有自己的目标,会自律,会自我管理,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完全消极或者完全积极类型的孩子比较少,大部分孩子都是在消极和积极之间摇摆,就看谁更占优势。


如果是积极部分占主导,恭喜家长,这个孩子大概率会是优等生,家长会比较省心。


如果孩子的心态是消极占主导,孩子的潜力发挥会受到很大影响。这部分孩子其实也是最需要家长和老师帮助的。

 

孩子消极心态的主要表现:没有明确的目标,害怕失败,害怕被拒绝,没有学习兴趣,缺少动力,不够自律,自卑,抱怨等。

每个孩子呈现出来的问题可能都不同,但是背后总有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不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这样的身份定位限制了自己。他会觉得很多事情都超过了他的能力范围,他会很容易选择放弃,逃避,要不就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压力下,勉强去做,这样做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孩子之所以会认定自己做不到,其实受到了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核心的原因就是是他在成长经历中遇到了各种障碍,而没有及时得到引导帮助,让孩子产生对自我认知上的偏差。比如同样是经历失败,有些孩子在失败时,可能有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会比较客观的看待失败。失败了没关系,我们可以从失败了中发现自己哪里没做好,下次就可以做的更好。这样的孩子心里就不会害怕失败,反而会越来越积极的从失败中成长自己。这样的情况,积极心态自然会占主导。


有些孩子在经历失败之后,可能遭遇来自外界的指责或者批评,可能来自家长,也可能来自老师、同学。如果长时间的反馈,就会让他认为自己做不好事情是很正常的。以后再面临困难时,他会选择逃避和放弃。消极心态自然就占了主导。


那么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哪些障碍呢?是哪些障碍导致孩子形成消极心态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下面这个问题。




二、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孩子的成长心态?


现在我们很多家长都很关心孩子的成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比如今晚大家能坐下来听分享就是因为关心孩子的成长而来的,你们都是非常棒的家长,非常负责任的家长。那么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关心孩子的成长不能只关心结果,我们更要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关心孩子。



我们认为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心态(诚敬心、自我认定(自我自傲、自卑、自我设限))、能力(学习、运动、做事)、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和内在力量(自信心)等等;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我们的家庭环境(比如父母夫妻关系、家庭成员的关系、整个家庭的氛围等)、学校环境(老师、伙伴、校园环境等)和社会环境(孩子所在的社区环境以及整个社会的大环境。)。


这些外部因素也同样影响着我们孩子的成长,但是这些外部因素最终都要作用于孩子的内在,通过内部因素表现出来。


那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孩子的成长呢?孩子们在成长中遇到障碍有哪些呢?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孩子最常见的一些障碍就是:


1,心态出现问题。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心态占了很大的作用,一个具有良好心态的人,他的综合表现就会更加积极正面,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积极类型的人;但很多孩子是达不到这种状态的。


不同的孩子又会出现不同的障碍,有的自傲自大、有的是自卑、有的是自我设限。不管是出现哪一种问题,其背后都是出于不够自信,没有力量。


自傲自大的人如何影响其成长呢,自傲自大的人会认为自己已经很厉害,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同时会害怕别人指出自己的问题,不接纳自己有问题。所以当别人给他提意见的时候,他是听不进别人的建议的,也无法正视自己的问题,也不会想着怎么向他人学习,所以会障碍他的成长。


自卑的人则相反,总是认为自己不够好,认为自己没有价值,认为自己不行,所以呢内心比较压抑,学习起来自然就没有力量,进步也慢。


自我设限的人呢,对自己没有一个客观的/积极的认定,会给自己设置很多限制型信念和天花板,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出现这个问题的孩子在成长中也缺乏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困难不敢去挑战,容易退缩。所以成长路上也比较艰难。


2,人际关系不好




这种现象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孩子是不懂得与人沟通交流,害怕跟同学说话,比较害羞、不善言表,另一种呢,是与同学相处时不太懂得与人相处,不懂得尊重别人,容易起矛盾、冲突,所以呢,也导致在团队中不太懂得与人合作、配合,动不动就吵起来。最后可能其他同学都不喜欢跟他一起做事情。


那么遇到这种障碍的孩子,慢慢地也会出现两种状态,一种是越来越不敢跟其他同学交往,生怕与人起冲突,害怕被人说,所以呢就把自己关闭起来,少跟同学接触,变得沉默、孤独、寂寞,内心越来越封闭,走向第一种情况的类型;一种就可能变本加厉,跟同学相处不好就可能更加放肆,更加野蛮刁蛮,不遵守规则,更容易与人发生冲突,用这种野蛮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无所谓,不在乎,证明自己很厉害。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其背后的心理都是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没力量。学习成长因其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很大,削弱了他的成长的力量,所以都会成为他成长路上很大的一个障碍。

 

3,能力不足



(学习、运动、做事)一个人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实力,所以一个能力不足的人,也很难有很强的自信心。所以我们经常遇到刚来学堂的孩子因为在能力上的不足而导致不自信。



比如英语学习能力差,那他在学英语的时候就会没兴趣,不想学,不愿意学,也不敢去挑战自己突破自己;运动能力弱的孩子呢,运动时就会害怕,找理由逃避,不敢尝试,在运动PK中,跟不上大家的水平,拖了大家的后腿也会被打击信心;做事能力弱的孩子呢,就更加严重,因为动手能力做事能力弱,他在很多方面都会显得不自信。


4,情绪化严重



有的孩子情绪化比较严重,内心很脆弱很敏感,一点小事就会生气、发脾气,可能是别人的一句无心的话,他听来可能会觉得别人是有意说他,因而委屈、生气,或者在班会上同学指出他的某个不足,他也会阴沉个脸,难受半天;如果比赛输了,他更是会生气发脾气。等等类似的现象时常会在他身上看到。这就是情绪化严重的表现。


而这是怎么影响孩子的成长呢?学习成长是在不断地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地改掉自身缺点不足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而如果一个人经常被情绪控制,心情经常因为外界起伏不定,他怎么能专注于改掉自身不足,心平气和地充满热情地去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呢?


5,内在力量不足




这种孩子表现为说话声音小,特别是在上课回答问题或跟老师谈话时或上台分享时,声音很小,内心紧张;没有主见,没有自我,经常是人云亦云,喜欢做跟随者,跟着别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学习或运动上面没有冲劲,懒懒的没有动力,就像一台不够油的汽车一样,不管你怎么踩油门,他还是慢慢地爬行。而且内心纠结,做事不够果断。还有一个表现就是有很多的限制性信念,总会认为自己这不行那不行,认为自己不够好,认为自己做不到。这种障碍的孩子会学什么都不是很有兴趣,也没有多大劲头,不敢去尝试新的事物和挑战自我。所以成长也比较慢。


这些问题都是孩子成长中比较常见的障碍,这些障碍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调整,会导致孩子进步比较慢,孩子的潜力得不到发挥。从而慢慢地形成消极心态。所以也是学堂老师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地方——调整孩子的心理行为。

 


三,为什么会有这些障碍?我们如何看待孩子成长中遇到的这些障碍?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出现这些障碍呢?我们该如何看待孩子遇到的障碍呢?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我们还知道“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原件”这样的道理,对吗?所以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问题,这些障碍?



我认为肯定不是孩子一出生就有,也不是孩子本身就喜欢制造问题让家长头疼,而一定是孩子在后天的成长经历中、受教育过程中受到不正确的养育方式造成的,所以孩子是无辜的,父母才是问题的根源,所以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和障碍,我们如果一味地去要求、指责,那孩子只会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找不到方向。


所以我们家长、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成长中的障碍就是成长中的礼物,对于这份礼物我们只有去帮助孩子接纳它、拥抱她,再去突破她。而家长也要从这份礼物中去反省自己,自己曾经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问题,有什么问题。

 


四,产生这些障碍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如何帮助孩子突破障碍,树立信心?

 

那么,这些障碍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突破这些障碍,树立信心,从而使他的消极心态转变为积极心态呢?


下面我和刘老师将分别从不同的障碍,具体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这些障碍的理解和我们的一些经验感受,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从前面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成长的障碍其实表现在很多方面,每一个方面要来分析都可以作为一个课题,而且时间上也不是一两个小时就能讲完的,因为不同的表现就会有不同的原因,也会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由于时间关系和我们的经验也有限,不能每一个现象都进行分析。所以我们仅从我们感受比较深的点,和比较常见和比较核心的点来分享,我主要从内在力量不足这个方面来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和经验。刘老师将从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方面来分享。

 

内在力量不足:这一点我认为也是很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其他方面的障碍最终都会反映在内在力量上面,从跟上来讲我认为都是内在力量不足导致的。是很多孩子都会遇到的障碍,我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很多个这样的孩子,表现不一样,但根源都是内在力量不足。那为什么会有这个障碍呢?他们在纠结什么,害怕什么呢?背后的心理需求又是什么呢?


原因有很多,而且每个孩子的原因都不同,但我归纳了一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第一种就是缺乏能力型



这种孩子的表现就是在同龄孩子中相比能力较弱,比如英语基础比较差,英语学习能力比较弱,那么他对学习英语就会没那么有兴趣,也不太敢去挑战自己;或者运动能力、动手做事能力比较弱,那么他在这些方面就会显得畏手畏脚,不敢去尝试,甚至找各种理由逃避。


像之前我遇到一个小男孩,五岁半,我们不妨叫他小墨,刚来学堂的时候,我们看到他就像一只受惊的小猫,靠着妈妈缩成一团,不敢跟老师打招呼,也不敢去跟小朋友玩,然后妈妈要走的时候就狂哭,追着妈妈要妈妈拥抱。然后妈妈走后又能安静地待着,后来我们发现这个孩子做事非常慢,非常拖拉,比如早上起床穿鞋子可能就要用5分钟,然后刷牙洗脸可能要磨蹭半个小时,运动上呢也很弱,身体很没有力气,翻滚翻不直,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很多事情也不会做,比如洗澡、洗衣服、叠被子,这些自理能力都比较差。上课也不积极活跃,也不太敢跟同学玩,很不自信,所以其整个人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很阴,经过几天的观察我们基本上判断他就属于缺乏能力型。


因为他各方面能力不足,所以从客观上讲,他不会的他就不想去做,比如运动;从主观上讲,看到班上其他同学都比自己厉害,都比自己能力强,他会害怕被人嘲笑,做不好还害怕老师批评,所以就干脆不做。这就是缺乏能力型的一种表现。


而这是怎么导致的呢?我想家长们可能比我更清楚,就是从小在家我们家长太溺爱孩子,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提供了削弱其能力的帮助。比如什么事情都不让他干,害怕他伤着累着,提供无微不至的关心保护。特别是爷爷奶奶带的话更加严重。从小不让孩子在地上爬,生怕把衣服弄脏了,随时随地抱在在怀里;大一点呢,孩子的探索期到了,看到什么东西都喜欢摸一摸/碰一碰/咬一咬,这时大人就像如临大敌一样,赶紧跑过去阻止,害怕孩子出一点事。那么被这样养大的孩子有什么问题呢?就是他的眼耳鼻舌身意各个感官系统没能得到充分的刺激和锻炼,那么自然等他长大了,各方面的能力就会相对比较弱,在潜意识里,他也会认为自己不行,这就成功培养出无能的孩子,而能力不足的孩子普遍都比较不自信。


所以如果您现在还是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去做,什么事情都帮他做了,那您就是在培养未来无能的孩子。


那么,为什么我们家长会这么做呢?难道家长不希望培养出自信自强的孩子吗?当然想。那他背后的心理是什么,导致他这样做呢?


一是害怕麻烦,生怕孩子给他带来麻烦,比如孩子要自己吃饭,必定要弄得满桌子满地的饭粒,最后还得家长搞清洁,所以呢,为了省去这个麻烦,家长喂多省事呀,孩子大一点了,想要学做事,那太慢了,还做不好,还不如家长三下五下就帮忙搞定了更高效,是吗,所以在这样的心理机制下,很多事情家长就代劳了;


二是家长的安全感不够,自己缺乏对事情掌控的能力,害怕出了事自己无法掌控,无法承担。所以直接在源头上给他掐灭了。


三是害怕承担责任,害怕孩子出事自己要承担责任,所以为了避免承担责任,就不能让孩子出任何差错。


第二种类型就是限制性信念型



这类孩子也有很多,主要表现就是有很多的限制性信念,总会认为自己这不行那不行,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认为自己做不到,或者认为做不好别人就会嘲笑自己,做不好老师就会批评,我必须做得很好才能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


这点刚从体制学校出来的同学比较明显,因为可能他在体制学校有过这样的经历。这种类型的孩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如果不是很确定自己的答案是对的,他一般不会主动回答问题,甚至老师提问他,他也可能会摇头说不知道;在做事情或做运动的时候,如果他不是很确定自己做得比别人好,他也不敢去做,哪怕他有能力做好,他也不敢去尝试。为什么呢?因为他害怕万一做不好呢,同学或老师会笑他,所以他干脆不做。这种心理就会让一个孩子永远处于被动状态,做一个消极者、跟随者,内心很没有力量。从来不敢去挑战自己,也不敢去尝试一些新的领域。所以这也是障碍孩子成长、树立信心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这点是怎么形成的呢?可能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否定比较多,特别是一些家长比较强势,不管孩子做得好不好,对不对,总喜欢批评指责孩子,挑孩子的毛病,而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又或者是有些家长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比较多,比较多的担心和恐惧,害怕孩子受伤、害怕孩子出事,所以当孩子想要去尝试的时候就总是说“这样不可以,这不能做,你做不了”等等。


这样长期以往,在孩子心里就种下一个心锚——我不够好,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或者是我不行、我做不到这样的限制性信念。当他有这样的信念时他怎么会自信,怎么会有力量呢?



那这又是什么心理导致家长这么做呢?一是家长不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总是看到自己的不足,不完美,所以他看孩子也是只看到孩子的不完美,可是孩子怎么可能是完美的呢,所以他总是批评指责孩子;其二也是害怕承担责任,所以就会很多限制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慢慢也形成同样的限制性信念,这不能做,我做不到等。所以导致孩子在成长中遇到这样的障碍,可见家长内在的力量很重要,家长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孩子,家长自信才能培养自信的孩子。


我在教学中就遇到过几个这样的孩子。其实论能力,他们都不差,甚至有些能力都比一般同龄人好,但是他们就有很强的限制性信念。


比如有一个小男孩,刚来学堂的时候6岁左右,我们叫他小雨吧,小雨同学算是出生在书香门第,爷爷是某学校的校长,所以从小跟着爷爷读了很多书,特别是自然科学,生物这块,了解很多,各种植物啊草药啊,有什么特征、有什么作用,他可以说得头头是道,说个不停。而且表达能力还不错,对自己也有很高的要求,比较至上,还有小领袖气质,很有责任心。就这样一个孩子,我们会认为本应该很自信吧?可是, 当让他去尝试一些新的事物的时候,比如让他学习新的英语材料,或者学习运动项目,他第一句话就是“我不会”或者“我不行”。


后来,我们跟他妈妈了解到,他奶奶是一个比较强势的人,经常批评孩子、限制孩子,什么都替孩子做决定。您看,当我们总是批评孩子、限制孩子的行为,甚至一切都代劳的时候,不就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行,你无能”吗?

 


第三种就是缺爱型



这种类型的孩子的主要表现为缺乏安全感,心里很多恐惧,害怕输,害怕失败,情绪化比较严重,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起情绪,跟同学关系也不太好,学习的动力来源于想要证明自己,想要打败别人。而不是把学习成长当成自己喜欢的事,开心的事。所以这种动力是不持久的,也是没有力量的。


所以这种类型的孩子有时看着好像很努力,在某些方面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内心也是极其不自信的,没有力量的。而且这一障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比前面两种类型影响还大。老师调整起来也是最难的,甚至我认为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老师是无能为力的,老师只能帮助解决一些表层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可能需要更厉害的专业老师。


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类型的孩子问题的根源在于从小得到的爱不够,可能是父母关系不和,忽略了对孩子的影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很少管孩子等;可能是父母忙于事业,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教育,从小就把孩子丢给老人带,而如果老人又不懂得怎么爱孩子的话,就有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伤害;也可能父母是情绪化比较严重的人,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比较简单粗暴,经常对孩子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这也可能使孩子成为这种类型。而这些影响,只有靠父母去弥补,老师是无法代替父母的。


我们在教学中也遇到不少这样的孩子,论能力、智商都没问题,但就是缺乏安全感,没有力量,表现出上述的情况。



小林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来学堂的时候12岁,学习能力和运动能力都正常,但是情绪化很重,特别容易生气,哪怕一点小事情,别人无心的一句话、一个他不喜欢的动作都可能让他发脾气,他一发脾气呢就暴躁、哭,所以同学们都不敢招惹他,对他小心翼翼,因此也不敢跟他多交往,有意躲着他;还有就是很在意输赢,输了也会生气发脾气,接受不了自己比别人落后。所以虽然他也会有自己的目标,也会努力,但进步很慢。因为他在努力过程中并不是快乐的,而是充满恐惧的,不是为了战胜自己而是想要打败别人,而且也有很强的自卑,不接纳自己,以及畏难情绪,不敢去面对更大的挑战,遇到困难就泄气、逃避。所以就会缺乏力量,进步比较慢。

 


四,如何帮助孩子突破障碍,树立信心。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对于存在这些障碍的孩子,我们如何帮助他突破障碍,树立信心呢?这里仅从我个人角度分享一下我在教学中是怎么理解的和怎么帮助孩子的。供大家参考。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大概已经清楚了影响孩子成长,造成孩子内在没有力量,不够自信的几大障碍是什么,我们把它分了三个类型,对吧。那么我们遇到这类孩子的问题的时候,就要分析这个孩子的问题到底属于哪一类型,然后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下面我们来具体谈谈不同类型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帮助他突破障碍,树立信心。


第一,缺乏能力型



这一类型的孩子是比较好调整的。因为很简单,能力不够就帮助他提升能力。


还记得上面我们提到的小墨吗,我们是怎么判断他是属于这一类型的呢?因为我们发现他在妈妈离开的时候虽然会哭着要妈妈抱,但抱完之后,他很理性地跟妈妈说再见,并送妈妈离开,没有像有的孩子一样死缠着妈妈不放,也没有就地打滚撒泼。而是一个人走开,默默地哭泣。哭完之后,又能安静地待着。说明他的内心还是比较有安全感的。平时不够自信,是因为从来没离开过家,在家都是父母帮忙做事情,加上年龄也还小,很多能力还不具备,所以要树立他的信心就要慢慢培养他的能力,而且要耐心地等待。


因为当时他的性格是非常慢的一个人,如果老师着急,催他快一点,那他会感觉到压力,会加剧他内心的不安。就算他听话照做,但那不是他内在的力量,而是外在的催促,对他没有帮助。所以我们采用的方法就是他什么不会就教他什么,一遍一遍地教,刷牙洗脸、铺床叠被子、运动等。然后他不是慢吗,就给他时间,但是也不是毫无原则,如果毫无原则的话他也只会一直慢下去,因为他感受不到要求的话他也就无所谓。但我们做的是教育而不是保姆,所以必须有原则,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所以我们就跟他说你可以慢,但同学们做的你也要全部做完。比如早上起床,要叠被子,刷牙洗脸,然后下楼晨练。他每天起床并不比别人晚,但起床后的一系列事情就非常慢,别人都下去运动了,他还没刷牙洗脸,这个时候我们只会提醒他,“时间到了哦我们在下面等你”。开始的时候他并不在意,依然慢吞吞地做自己的事情。所以每天都是等我们运动到一半才下楼,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告诉他我们刚才做了哪些运动,你因为迟到了所以要补上,他就说“我不会。”我们老师说“没关系啊,你不会老师可以教你啊。”然后就一个一个地教他,甚至陪他一起做。然后别人做完了回去吃早饭,可他还没做完啊,看到别人都去吃早饭,就哭着不想做,说想要吃饭。这个时候就要讲原则了,我们就会跟他说“吃饭可以啊,但我们要把运动做完才能吃。我们讲好的。如果你想跟大家一起吃饭的话,那明天你可以早点下来。”他看到老师不妥协,就只能一边哭着一边不情愿地跟着老师做运动。这样连续一段时间,他发现必须要快一点早一点下来做运动才能按时吃饭,所以他慢慢就会调整自己的行为,然后通过这样一段时间后,他做事的能力和运动能力也得到提升,他发现他可以做的更快了,很多运动也会了。从而找到了成就感,所以慢慢地他就跟上班级的节奏。

 

后来,他在运动上不断进步,自信心越来越强,一年之后很多运动项目都成为了学堂的冠军,比如三项基本功,侧手翻像电风扇一样,翻得非常快。英语也从零基础,慢慢地通过大量的听跟读,到自然而然讲英语。整个人的状态也变得活泼、开朗、勇敢,更重要的是他做事的那份专注没有破坏,他做事非常认真仔细,床铺整理得是整个宿舍最好的,(虽然还是有点慢。)他很喜欢昆虫,观察昆虫可以观察半天。

 


那这个孩子能最终取得这个效果,是不是全靠学堂和老师的努力呢?其实不是的,他的家长也做到了很好的配合,当时我们还是一个月放假一次,4天假期。所以我们就跟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家也要锻炼孩子,不能放松。回家后他父母安排他做的事情是洗碗/拖地/洗厕所/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帮厨,等等,以前没干过的家务活,都让他去学去做。然后每天早上运动跑步不能少。就这样家校联合,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所以后来我总结,对于小墨这种缺乏能力型的孩子,我们要非常有耐心地培养他的能力,等他的能力提升了,有了成就感后,成长起来是很快的。


如果我们当初没有耐心,一味地要求他快一点,去催促他,或者去帮他做,甚至惩罚他,那结果就是他会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沉默。最后成为人们眼中的问题小孩。

 

第二,限制性信念型



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因为他的不自信是来自于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所以道理也很简单,就要帮助他破掉旧有的限制性信念,建立新的积极的信念系统。道理是很简单,关键是怎么做。还是拿上面我们提到的小雨来说吧。


小雨本身的综合能力并不差,甚至还挺强的,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限制性信念呢?这说明限制性信念跟能力无关,而跟一个人的受教育的环境和经历有关。可能有些能力很强的人也有限制性信念。所以我们就要帮助他怎么破掉这些限制性信念。


当每次小雨说我不行的时候,我们就会说:“你可以的,你看你刚才那个动作这么难你都学会了,这个动作肯定也难不倒你。”他就会说“好吧,我试试。”然后只要他去尝试了,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肯定他敢于去尝试,肯定他有进步,这样他受到的信息就由肯定和鼓励代替原来的批评‘和’指责。还有时我们会发挥他擅长的地方,他不是对植物很有研究吗?我们就会经常邀请他跟我们分享,说“你看你知道那么多生物知识,对植物知道那么多,跟我们分享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植物呗。”然后他就会很开心地跟我们分享,这个时候我们所有老师和同学都会认真听,听完及时给他鼓励;还有我们上山徒步的时候,孩子们遇到不认识的植物,问老师这是什么,我们就会说“我也不认识,我们去问问小雨吧。”这样让他看到自己的优点,让他感觉到自己不是不行,自己其实还是蛮有价值的。那么他的旧有信念就会慢慢松动,从而建立新的信念。


其次,我还会在班里设置互相肯定环节,每天我会组织学生给每一个人找出三点值得肯定的地方,互相肯定;让孩子们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给予肯定。经过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小雨同学就很少说我不行,我不可以了,而是非常大方主动,更加自信,承担起了班里的班长职务,发挥了他小领袖的才能。



总结来说,对于小雨这样年龄比较小的孩子,要改变他的旧有的限制性信念就是要多肯定和鼓励,告诉他“你可以”,并且更重要的是改变他原来老是受到限制性信念的经历和感受,用“我行、我可以”的经历和感受把它替换掉。而不是光嘴上说,更要让他感受到“我行,我可以。”


而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比如10几岁的孩子,理解能力比较强了,我们除了上面的做法外,还可以给他输入一些新的积极的信念系统。比如我就经常跟我们班同学讲: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足够努力;越努力越拥有;只要你足够想要,全世界都会来帮助你;凡事必有三个以上解决办法;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等等。这样通过建立新的信念系统代替旧的信念系统,从而让孩子内在更有力量。


这就是帮助限制性信念型的孩子我的一点经验。接下来分享一下第三种类型。


第三,缺爱型



前面说了这种类型是最难调的。所以一定要很了解造成他缺爱、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他的心理。


上面提到的小林,问题比较严重,所以我就跟他妈妈了解了一下他的成长经历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了解之后我发现确实是小时候的经历给他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孩子在5,6岁的时候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父亲对他不怎么过问,所以从小缺少父爱;母亲当时状态也不好,比较焦虑,经常对着孩子发脾气,用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所以孩子慢慢长大了,内心却接受了母亲的这种负能量。也变得情绪化,压抑,急躁。因为孩子还小,父母怎么对待他他都无能为力,他没办法反抗,只能接受和隐忍,最终把这股负能量挤压在自己心理,然后父母对他的态度他也会学过去,对待别人。


了解他的情况后,我基本上心理就有数了,然后制定了大概的计划。


第一步:接纳、理解、尊重。


因为我们知道孩子的问题都是家庭或父母造成的,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所以可以说孩子是无辜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接纳孩子的问题和现状,并理解和尊重他的感受和困难,我们只有接纳他、理解他才能更好地帮助他。



同时我们也要让他自己接纳自己,因为只有他自己接纳了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问题,接纳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不跟自己的问题对抗,才能真正地解决自己的问题。首先我找他聊天,聊他的目标是什么,聊他对自己现在的状态的感受,他说他也不喜欢自己的状态,当自己起情绪的时候也会感觉很难受,也想改。可是有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说“很好,还有吗,请把你的感受都说出来。”他就一边哭一边说。我能感受到他可能从来没有人愿意静下来听他的感受,所以他才会这么压抑。听完后我说:“很好,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你知道你为什么会这样吗?”他说不知道,我说我知道,然后就引导他认识他的问题不是他的错,甚至不是父母的错,虽然你的问题是由原来的经历、家庭的原因造成的,但是我们能怪父母吗?不能,因为是我们自己选择这样的家庭,自己选择现在的父母,父母当时是有些做错的地方,那是他们那时还不懂,他们已经给了他们认为最好的爱给你,现在他们也在改变,也在学习和进步,而我们所经历的那些磨练,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礼物,你把它打败了,跨过去了,它就成为你进步的垫脚石,比被它打败了你就只能成为它的奴隶,被他束缚,你想做哪一种人,你想哪一种结果。他当然选择第一种。



所以就这样一步一步去引导他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问题,接纳自己的父母,接纳自己经历的事情,同时也让他感受到老师是接纳他的,并且是来帮助他的,不是嫌弃他的。聊完后他当时就放松了很多,以前在老师面前是很紧张的状态的。

 

第二步:肯定


老师的接纳和他自己道理上的接纳是第一步,现在他还不能够马上接纳自己,因为毕竟这是十几年的心理烙印 ,你说叫他接纳自己他就能接纳自己啊?没那么容易,所以接下来我们还要给这样的孩子更多的肯定,通过肯定,让他真正接纳自己。


首先是自我肯定,因为他原来是不接纳自己的,不喜欢自己的。所以才会处理不好跟同学的关系,因为一个人跟外面的关系就是跟自己的关系。当他接纳了自己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接纳外面。所以我让他每天写自我肯定,就是每天从自己一天的行为中找出6条肯定自己的地方,长期坚持。并且全班同学一起写,每人都写,他就不会觉得自己是特别的,我会告诉他们这是增强自信心的最好的最便捷的方法。每天写完让他们上台分享,又可以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感受。



其次,是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每次他取得进步,做得好的地方,老师就会在班里肯定他。目的就是要告诉他你值得被肯定,值得被爱。他妈妈那边我也跟她沟通,在通话时多找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给予鼓励和肯定。慢慢地他们母子的关系也好了很多,沟通起来也顺畅了一些。以前通话动不动就是生气,发脾气,中途挂断电话。而现在呢可以开开心心聊天了。

 

第三步:营造氛围、借助团队力量


前面两步更多的都是老师和该学生自己在做,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这样的力度还不够,因为他是比较脆弱的,缺乏爱和力量的,一不小心他那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点自信可能又会被外界灭掉。所以我们要既要从他内部帮他建立信心,也要从外部帮他建立良好的环境,也是相当于重新建立新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替换掉原来的心理模式。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就非常重要。所以首先我会引导其他同学去理解他,为什么他会这样,以及他的感受是什么,同样让同学们都能理解和接纳他现在的状态,并且想办法去帮助他,让他感受到班级对他的接纳和包容,以及善意和爱。所以每次他起情绪的时候,同学们对他的态度就不再是抱怨,而是理解和关心。会平静地说“那让他冷静一会吧。”然后等他冷静后,大家又会关心地问你没事了吧?就这样营造一个非常接纳和包容的氛围,通过团队的力量让他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从而慢慢让他把这种纠结、怨恨、紧张、害怕放下,归于安全、平和与信任。



经过上面一系列的影响,一个学期后,他的情绪化问题就好了很多,首先是发脾气的次数少了,其次是偶尔发脾气火也没那么大了,而且更容易平静下来,更有觉知了;第二,他整个人的状态也好了很多,更加开朗阳光了一些,跟同学也能玩到一块了,同学们再也不用害怕跟他相处了;第三,学习和运动上也更有劲了,而且这种劲不是原来的那种憋着的感觉而是更轻松一些。


虽然现在这个同学这些问题还没有完全改掉,还会有情绪,还会有畏难情绪,还是害怕输,但程度已经轻了很多。听他原来的同学说他刚来的时候同学们都害怕他,都不敢说他,不敢跟他一个小组,但过了两个学期之后,上学期同学们已经愿意选他当组长当班长了。我想这就是进步,就是突破。

 

好,上面就是针对我划分的三种类型的孩子如何帮助他们突破障碍,树立信心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最后总结四个我认为比较核心的点,就是不论是哪一种类型障碍都会用到的点,也是我们平时帮助孩子突破自己增强信心时,用在孩子身上的方法。



第一是让孩子承担责任,让孩子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成就内心的力量和信心。所以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孩子,我都会找机会让他承担责任,他个人的本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要让他必须要承担好;同时还要找一些集体的责任让他去承担,比如让他去负责一项活动,当寝室长、组长或班长;其次,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不管他做了什么事情,说了什么话,都要他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因为这就是教他自尊自爱,一个人自由自尊自爱,他才能自信。


第二就是让孩子接受自己,肯定自己,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孩子,我们要帮助他建立自信,都要让他接纳自己,肯定自己。让他在不断的心理暗示下,慢慢放下旧有的信念,建立新的信念。因为“否定自己的人,总会去找机会证明自己不够好,否定自己的成就,或者事事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出错;一个否定自己的人总有一份非常大的无力感,因为这个人的大部分力量,就是在那个被否定的“自己”里面。“我”不够好,这是事实,但是怎样的不好,也还是拥有很多能力、知识、经验和潜质。


更重要的是:没有了这个我,便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我就是基础平台,在上面盖什么高楼大厦都有可能。不接受这个平台的话,则无法把任何东西建筑起来。”可见,接受自己和肯定自己是多么重要,用在孩子身上也是同样有效的。


第三,就是要让孩子运动,大量的运动。运动的价值不用多说,山长的博客里分析得非常清楚,所以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通过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让孩子身体更加健康,也能锻炼孩子的心性,让孩子更加有活力,有朝气。在运动中不断突破自己,挑战自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也是为什么新教育学堂都这么重视运动的原因之一。


第四,学习竹子扎根精神,厚积薄发。每个孩子的问题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从小长时间养成的,那么我们想要让孩子改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能指望孩子经我们几天的调整或几天的努力就可以改变。也要引导孩子学习竹子的扎根精神,问题已经存在,不可能努力几天就可以改变,所以要像竹子一样,慢慢把基础打好,一点一点把自身毛病改掉,一点一点提升自自己的能力,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学习提升,等把基础打好了,自己的改变和进步自然会发生质的飞跃。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


人生需要储备,有多少人,没能熬过那三厘米?


经得起打磨,耐得起寂寞,扛得起责任,肩负起使命,人生才会有价值。

 


好,最后总结一下,上面的分析其实是比较笼统的,粗略的,实际上孩子的问题可能不止一个,可能是两个或多个问题的结合,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不仅仅是用一种方法,更多的是用组合拳,几个方法同时用。但核心都是一样的,就是用心去感受孩子,用你的心去撼动孩子的心。


以上就是孔老师分享的部分,之后刘杰老师将从人际关系/家庭环境和身份认定的角度带来分享,请继续关注我们公众号的内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知智慧园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