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020年第十四期情境描述与解析



怎样引导孩子才能有效果?

为什么说教育孩子要先教育自己?


本期情境解析,希望对您有启发。

情境一:体育老师说我是一颗老鼠屎


孩子:妈妈,今天体育老师说我是一颗老鼠屎。


妈妈:发生什么事情了?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说你?


孩子:因为上体育课的时候我讲了下小话。


孩子说着就皱着眉头了,这时候我内心也很难受和愤怒。以前小时候虽然听说老师对班上的差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没想到20多年后的今天,老师还会这么批评孩子,而且还是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真的是好气愤。但是我压抑住内心的愤怒,想着如何去安慰孩子?让孩子一是不要自尊心受挫,二是希望他吸取教训,然后改掉“讲小话”的毛病。


妈妈:你内心是不是很难过?


孩子:是的,我很生气。


妈妈:首先,你要明白,老师说这样话是老师的不对,你要明白你并不是一颗老鼠屎,你和大家一样:还是个好孩子;其次,老师批评你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老师在讲话的时候希望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听讲,你讲小话,不仅自己听不进去而且会影响其他的同学上体育课。以后要注意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以吗?


孩子:哼,那个体育老师为什么会自己也做不对?他既然自己都做不对为什么还会来当老师?


妈妈:不知道怎么去引导,我后面就说这个事情妈妈希望你不要被体育老师的言语给影响。老师可能当时很生气,所以言语上就口不择言了,你不要像老师学习。其次你改掉这个毛病老师就不会再说了你。你可以做到吗?


孩子还是很生气,后面就说不想再说这个事情了。


我感觉身为一个母亲,孩子被老师这么羞辱,我自己也很难受,但是我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去引导孩子,给他一些力量。



 【王老师解析 】


王老师:大家好,我们先来看一下情境,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一件事情:体育老师说他是一颗老鼠屎。孩子跟妈妈说:“体育老师做的不对。他既然自己都做不对,为什么还来当老师?”孩子的逻辑非常清晰,妈妈却不知道怎么引导。这让我想起上一次在火车上的那个情境:孩子不想写作业,用想睡觉的谎言来耍花招。你发现了吗?当孩子的逻辑很清晰的时候,就很能玩转家长。

 
家长:是的,上次在火车上我觉得被他控制住了。
 
王老师:小时候就能把家长玩得很转的孩子,那家长就要注意一下。整个情境中,妈妈感觉孩子被老师羞辱,自己很难受,但是家长呢,一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二家长引导的也不太好,导致孩子生气不想再说这个事情。
 
我们暂且把老师的人品放一边,先来谈一下,当孩子被老师羞辱,作为母亲的第一个反应应该说什么,才能帮助到孩子从事件中吸收到养分获得成长?你大概要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被老师羞辱?为什么老师没骂别的孩子?或者为什么老师骂别的孩子少,骂你的孩子多?而不是像你情境中的状态:孩子被羞辱,你很难过。
 
其实这件事反映了一个事实:当你不尊重自己的时候,别人也不会尊重你。老师不尊重孩子,是因为孩子自己都不尊重自己。上体育课的时候,他在下面说小话,是吗?
 
家长:是的。
 
王老师:作为家长,你有义务去教会孩子如何尊重自己,训练孩子尊重自己的方法就是:锻炼他的能力,培养他的好习惯,让他在团队中不要去捣乱而是去贡献,这就是尊重自己。

当孩子尊重自己的时候,老师才能尊重他,同学才能尊重他。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
 
其实这件事给大家提了个醒:因为在体制教育里有很多无奈,发生类似这样事情其实也是无解的。如果您家孩子准备走体制教育的话,就必须遵守体制的游戏规则,遵守规则的目的是为了让您的孩子心理少受伤害,也就是说:在体制,你孩子必须学习成绩好,才可有能受伤少一点;如果成绩不好,被老师和家长呵斥,不被看到,不被尊重,一辈子可能都活在自卑中,是不是?如果您孩子不走体制,那就另说。所以在哪里就要遵守哪里的游戏规则,这都是游戏,但是你既然选择玩,就必须把这个游戏玩好。对吧?
 
家长:嗯。
 
王老师:当你了解这个事实的时候,你不会去怪罪老师,也不会去怪罪体制教育。你会想办法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少受伤害,才是当务之急,也是最智慧的选择。其他的都没有用,因为你没有力量去改变体制教育现状。
 
家长:是的。
 
王老师:那么具体到孩子身上,怎么去引导他呢?如果是我家孩子的话,我就会用事实描述的办法。

您可以问孩子:老师说你是一颗老鼠屎,那你是不是一颗老鼠屎啊?他肯定说不是,那您就接下来问他:那你会不会变成老鼠屎?他肯定得说不会,对不对?那你说:既然你现在不是老鼠屎,以后也不会变成老鼠屎,那老师说你是老鼠屎,有什么用呢?那只能代表体育老师当时很气愤,并不是代表你是老鼠屎。对不对?
 
当你这么去引导的时候,孩子就从这个故事里面走出来了。他就看到了老师那颗气愤的内心,可能就会觉得可笑:原来老师很气愤,他怎么这么爱生气呢?对不对?
 
接下来你引导:别人的嘴巴说什么你能管得了吗?你管不了,对不对?那管不了别人,你能管谁的嘴巴?你只能管自己的嘴巴,是吧?那么如果你不想让别人说你是老鼠屎,那你该怎么做呢?他自动就知道了答案。
  
如果你经常用这种方式来引导孩子的话,当别人再说他时,他就会“思考”一下:我是不是这样?他就不会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这样引导出来的孩子是比较理性的。你的教育就不会是情绪教育,而是理性教育,是不是?
 
家长:对,是的。
 
王老师:这个方法对于成人也一样有用。如果别人去评价你,说你不好的时候,你就想想:我是不是他说的这样?如果是,那别人这样说就是正确的呀,我有什么好生气的?如果说的不对,那说的就不是我呀,那我更不应该生气了。别人那样说只能代表他当时有情绪,所以你就能马上从故事中走出来。那你就接着思考:他为什么说我?我怎么样做才能不让他说?答案就自动推演出来了。
 
家长:这种思维方式很好,我要多练习一下,再多听录音、多去做。
 
王老师:当你不知道怎样解决孩子的问题时,你可以选择“慢半拍”说话。
 
家长:我当时就是很急,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越是问他当时发生什么事情,他越不愿意说。
 
王老师:事实上这个事情真得是很羞辱他。每个人都有自尊,那你就可以谈谈自尊的话题:怎么样让别人不说你?他还小,“自尊”这个词很可能听不懂,直接说事实就行了。大家练习用这种方式跟孩子交流,跟同事交流,这是一种很理性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家长:是的,您说教的方法,让我想到前一段时间读的一本书《被激发的勇气》,它里面也提到了这些:“当一个人说你是什么样的时候,你就先问自己是不是这样子的?然后再说:我不是这样的,其实我是怎么样的。”我当时读了书,但是不会用。您这么一说,我感觉道理都是相通的。
 
王老师:对啊。有一句话叫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家长:王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上次在火车上,孩子不是一直要玩手机吗?回来之后我们就说不让他玩手机,告诉他玩手机会有什么坏处,但是他还是会吵着要玩手机,我们就没有给他。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引导他不玩手机?
 
王老师:我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是规则,就是不能玩手机。每次你听课的时候也让孩子爸爸进来听,这样你们可以形成合力,意见一致,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如果爸爸溺爱一些,孩子就会走向他,教育起来就会很费劲。
 
家长:好,谢谢王老师。
 
王老师:不客气。



情境二:当小孩子摔倒,妈妈做了什么?

昨晚我正在开周日家长会并发言,注意到孩子在书架那边扶着隔层站了起来。因为孩子还不会走路,就算是扶着东西站着也是摇摇晃晃的不稳当。当时ZY就站在旁边玩她自己的东西,相对位置上她离孩子稍微近一些,我就没太在意小孩子。可能心里也会担心孩子摔倒,但没有提醒ZY照看孩子,一直在关注家长会。

就在我发言时,孩子摔倒了:脑袋狠狠的撞到了书架的隔层上,哇哇的大哭起来。我赶紧关麦,抱起孩子,看到孩子的上嘴唇有一道口子,血冒了出来,心里特别害怕难过自责。一边哄着孩子一边训起了ZY:“你在一边干嘛呢?你看不到妈妈在开家长会吗?你怎么就不能帮妈妈好好看会儿孩子?”“你看看把孩子碰的!你在家里这一天都干了点嘛?”“就帮忙蒸了个馒头,其它洗涮收拾都得妈妈干,嘛也没让你干,就让你看好孩子就行了,你连个孩子也看不好!光知道玩你自己的东西!”ZY这时一声不吭,表情也很难过、很害怕。

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就不再说话了,只是哄着孩子。慢慢的孩子不哭了睡着了,我的心也平静下来,意识到不是ZY的错。她一直安静的坐在地上,低着头,听到我叫她才慢悠悠站起来,无力的走过来。我轻轻的抱住了她,拍着她的背跟她说,“ZY,对不起,孩子碰着了不是你的错,咱们都不愿看到孩子碰成这样,我刚才看到孩子碰成这样想起了你小时候碰到头,心里特别难受。”她没说话,我看她脸上的表情好了一点儿,但还是有点难过,我也没再说什么。

一会儿洗衣机的衣服洗好了,她听到声音主动过去晾衣服,我再次抱了抱她,说,“ZY,谢谢你!”她的表情缓和了很多。

 【王老师解析 】

王老师:这个案例挺有代表性的。这两个孩子多大呀?


家长:小的十一个月了,大一点的那个八周岁了。


王老师:好。发生这样的一个事情,你的反应那么强烈:小一点儿的孩子撞得挺厉害的,你很快去把他抱起来。然后开始训另一个孩子。一般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也会训孩子,可能会说:你看妈妈在那儿忙着,你也不看着点儿弟弟。然后就结束了。你呢?你就把以前的事情都说出来,陈谷子烂芝麻,包括蒸馒头、干家务等等的事情都联想起来。正常情况下家长应该不会这么联想,本来当时情形就很紧张,你还能联想那么多。

 
先来说一下有可能给八岁孩子造成的伤害。面对突发事件:小孩子伤得很重,你又把话说得很重,大孩子的反应是:一声不吭,表情很难过,也很害怕。因为我不知道当时具体的现状,如果严重的话,有可能这个情境连同你说的话、声音等就会深进入孩子的内心,给孩子种下一个信念:我不配,我是一个无能的人。因为我连弟弟也照看不好,我犯了那么大的错误。这就形成了小时候受的伤害。接下来大孩子的表现好像也证明了这一点。

接下来,基本上是你平静了才意识到错误。大孩子一直安静地坐在地上,低着头,听到你叫她时,才慢慢地站起来。当听到那个洗衣机响了以后,马上去主动晾衣。为什么呢?因为她觉得自己错了。由此可以判断出来:有可能刚刚的那个情境让孩子心理上受到了伤害。
 
补救的方法就是:你要给孩子做一下疗愈。比方说:当她心情极度放松的时候,你拉着她的手,让她坐在你的腿上跟她沟通。或者是你哄孩子睡觉,当她半睡半醒的时候,你在她旁边跟她沟通。跟她说话的时候,你的意识去关注她,对她说:妈妈很抱歉,你没有做错什么,妈妈爱你。
 
再说说你,发生这样的事情你为什么会对大孩子有那么多的责备?其实我看到了你本能的推卸责任,你在恐惧承担后果,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点。接着当你对孩子说一大堆她在生活中的表现时,实际上是你不接纳自己甚至有点讨厌自己的一个状态。是吗?
 
家长:是的,我不太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
 
王老师:因为你害怕承担后果,同时又对自己的行为不满意,不接纳,所以就自然地推卸责任。你以这样的状态跟孩子相处时,一定是看不见孩子的,你总是在跟自己玩游戏。你跟孩子的心会隔得很远,你身上的缺点就会在孩子身上找,找到以后就开始训孩子;你身上的优点孩子身上可能也有,但是你就会忽视掉,本能地觉得:这有什么呀?谁没有这个优点呀?
 
所以孩子在你面前就是被否定的,因为你没法接纳自己,所以就没法接纳孩子。孩子只是你的一个投射,孩子像一面镜子一样投射出你真实的样子。孩子是很无辜的。你这样做,孩子不就慢慢变得自卑了吗?对不对?
 
家长:对。
 
王老师:为什么说教育孩子要先教育自己?因为只有你教育好你自己了,能接受自己了,你才能看见真实的孩子,你才不会有那么多的投射。
 
从你的情境中,可以推出你在家跟孩子共处的时候,真正开心的时候不是太多。那种专注于当下,三个人在一起很享受地开心地玩乐的情形比较少。平时的时候,会有担忧、心烦,是那种淡淡的烦躁。如果发生了状况,就是很大的烦躁,很大的恐惧。
 
你需要去跟父母做链接,去看刘明慧老师的《慧心释语》,也可以参加慧心工作坊。要跟父母处理好关系,回到小时候:你小的时候父母是怎么对待你的?《慧心释语》那本书里边刘老师有介绍怎么样跟父母去链接,怎么样去治疗自己的伤痛。你可以去看看。
 
家长:好的。
 
王老师:你这个状态的话,太不在当下了。马上过年了,孩子们在一起,那不挺难受吗?你爱人也难受,孩子不会真正的开心。因为一家之主不开心,看着到处都不顺眼,对吧?
 
家长:我在想我怎么才能开心起来?我对自己现在这个生活状态就是不满意,但是也没有办法改变。
 
王老师:现状就是这样了,你不得不去面对,那就要臣服,接受就好了, 然后再想着我怎么样一点点儿地去改变,在孩子面前先做到少说话,有些事情做到止语。
 
家长:嗯,好。
 


            


朴心学堂首期亲子关系工作坊第三天纪实

朴心学堂亲子关系工作坊第二天纪实

朴心学堂首期亲子关系工作坊第一天纪实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朴心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