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学习财富思维,实战投资修心——《巴菲特之道》学习营学员总结




2020年4月到8月,有幸参加了朴心新财富团队组织的《巴菲特之道》线上学习营。我们使用了多种学习方式:整理思维导图、反复阅读、提问题、自己做分享、听其他同学分享、听老师点评、和老师讨论,还有学习山长发言以及实操买卖股票等。这些综合起来,让我收获巨大。


我在2018年10月就参加了山长的财富课,认识到思维才是真正的财富,也了解到股票价值投资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开始股票实操。直到参加了这次学习营,才逐渐内化了在财富课中学到的内容。


非常感谢朴心新财富团队的付出,下面我将学习中的一些收获分享给大家。


01




理解价值投资的意义

山长讲过学习的五个要素,第一要素就是强烈的学习愿望。所以,在讲学到的投资方法之前,先谈一谈我经过这次学习,对投资意义的理解。

1、复利到底有多厉害?

投资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复利。假设现在投入10万元,未来不再继续投入,按照15%的年化收益率,大概每五年翻一倍,20年后变为16倍,资金变为160万。假设每年分红4%20年之后每年可获得6.4万元分红。

                    表1 复利
资金(万元)
分红4%(万元)
1
10
0.40
5
20
0.80
10
40
1.62
20
160
6.40

虽然20年后得到160万似乎并不诱人,但关键要看翻倍的比例,或者说,另一个重要的参数是初始本金。如果现在投入不是10万,而是100万,20年之后就是1600万,每年分红64万。另外,大部分家庭除了股票价值投资之外,应该还会有主动收入,在未来20年再继续有计划地把结余投入股票中,收益又会有大幅提升。

从复利的角度来看,时间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尽早开始复利,寿命尽量长,对获得更高收益有很大帮助。对于价值投资来说,并不是要抢时间来工作,来赚钱,而是要注意养生,活更长的时间,获得更长时间的复利。也正是因为复利,钱一定不能乱花,要让更多钱投入到复利中,尽快积累核心资产。让更多的钱去工作,时间才更有价值。

2、 收益率15%,到底是难还是简单?

有人认为一个涨停就10%,一年才15%,收益率太低了。这其实是赌徒的心态,即使赌中了一个涨停,在这种心态驱使下,难免哪天又踩到一个跌停。这样涨涨跌跌,大幅波动,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亏损的

股市中七亏,二平,一赚。如何保证自己是那个赚钱的?从这个角度看,能保证正向的收益,而且是15%的收益,已经很不容易了。实际上,15%就是优秀企业成长的平均速度,只要跟随优秀企业成长,就应该能赚到这15%的收益。大部分人赚不到这个收益,甚至亏损,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贪心、乱动、想赚快钱,反而事与愿违。

摘抄一段U兄关于收益率的描述:

为什么巴菲特能挣大钱?因为他关注的点就不是挣快钱,而是持续的挣钱。

假设两种收益方案,一个连续三年每年都能给你保持5%的年化收益。而另外一个第1年就给你挣50%10倍于前面那个,第2年还是50%。但是第3年运气不好,亏了50%。请问这两个方案你选哪个?

我觉得大部分人都得选第2个。因为这1000万投进去,第1年就拿500万,第2年又拿750万,第3年亏了没事,反正前面已经挣的够多了。大部分人都有这个想法。但是你仔细一算那问题就大了。

第1个方案1.05 × 1.05 × 1.05,结果是1.157,三年下来总收益率为15.76%。而第2个人1.5×1.5再乘0.5,结果是1.125,三年总收益率为12.5%,还不及第1个,所以这一比较你就会发现这完全反直觉的。看起来是500500万,拿着爽,最后还不如细水长流。

所以巴菲特就说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能亏损,因为你亏了50%,你就得涨100%才能涨回来,这是完全不对等的。而且你这一亏,就中断复利效应了。

3、只投入,不取出的投资计划

U兄在一次分享会中介绍了他的资产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 资产结构

他的计划是,买入股票之后就不再取出,可能会换股,但不会取出现金。这些都是他的“核心资产”,通过持有这些“核心资产”,可以获得“股息分红”,以及通过一些无风险的“利差”、“套利”操作也会有一些稳定收益,除此之外还有“主动收入”。

这种资产结构的意义,就是“核心资产”会逐渐增多,作为下金蛋的金鹅,不断成长。当“核心资产”增长到一定程度,外围的这些收益将会大于生活支出,也就是实现了“财务自由”。当然“财务自由”对每个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每月只支出一千元,就很容易实现。

4、学会投资是不是就可以退休了?

根据前面对复利的计算,通过股票价值投资肯定能实现“财务自由”。不过,同时要看到的是,如果现在的资金量是10万,需要20年之后才能获得比较可观的“被动收入”,也就是分红。如果这20年内有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费用需要支出的话,不得不说,还是得依靠主动收入。

正如杨天南先生在《一个投资家的20年》中所说:

(2017年)有个关于股市的统计显示,目前有69.2%的股民资金规模在5万元以下,有21.5%的股民资金在5~10万元。也就是说大约90%的股民放在股市上的钱不超过10万元。

在这轮牛市中,大部分参与炒股娱乐的结果是盈利,这是最好的一种结果。即便如此,面对大众喜形于色的狂热,我们的问题是:你买的股票涨了,你家的财务问题解决了吗?可以退休养老了吗?子女出国上学的钱够了吗?

我自己也曾经对“投资”、对“财务自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以为学了“投资”,就能很快实现“财务自由”,就不用像“普通人”一样依靠主动收入。

在这次深入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破掉了这个名相,回归真实,诚恳地对待工作、对待自己、对待

5、财富只是结果

关于投资的意义,我们再从更高的维度来考察一下。

U兄在一次分享中提到,幸福感的定义就是能力减去欲望佛法告诉我们,色受想行识都是,去掉这些束缚,就是降低欲望。在深山中修炼的大成就者们不需要任何物质享受就能获得幸福感,因为他们的欲望降到了零。而山长解道德经时也明确提到,道德经就是讲幸福生活的。我个人的浅显理解是,名可名,非恒名,要去掉对名相的执着。如果不执着于名相,就不会去盲目消费,欲望也就降低了,获得幸福感也就更容易。

巴菲特富可敌国,但是生活却非常节俭,是因为抠门吗?其实是因为他心灵非常富足,他投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竞争。在投资中战胜自己已经给他富足的感觉,财富只是投资带来的结果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投资又有了更深层的意义。财富不再是人生的目标,而只是人生这场游戏的工具而已。以前是觉得缺钱,所以要省下钱来投资,想赚更多钱。现在是觉得实在没什么可消费的,钱花不出去,只好买股票。同样是降低消费,用钱来买股票,但是逻辑和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与“财务自由”相比,更重要的是“心灵自由”,心灵卸下了束缚,财务自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02




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1、“满意”的收益率

在课程中,冯老师在一次点评时说到:投资不是收益最大化,而是本金安全最重要我对这句话感触比较深。

格雷厄姆对投资的定义是,投资是经过审慎的分析,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前提下,以期获得满意收益率的行为。(注意是“满意”的收益率,而不是“最高”的收益率)

巴菲特的投资原则:第一条,不要损失本金。第二条,记住第一条。

山长在财富课中讲过,富人和穷人的投资心态是不一样的。穷人钱少,想赚钱,想一夜暴富,经常会冒很大的风险来赌涨跌。而富人已经很有钱,投资的目的是守住这些钱,关注点是“不亏钱”。在这两种心态的趋势下,结果反而是穷人往往亏钱,而富人的钱却是在稳定增长的。其实重点不是钱多钱少,而是拥有哪种思维。拥有富人的思维,慢慢就会变成富人,而拥有穷人的思维,即使因为运气忽然变富了,也会慢慢变回穷人。

我们在做股票价值投资的过程中,不能为了可能的高收益而冒太大的风险,稳健是最重要的。在股票之外,很多投资方式就是在追求收益最大化,恰恰是没有关注本金安全比如民间借贷、P2P甚至包括自己做实业等,都很容易亏损。真正安全的还是在自己能力圈里进行股票价值投资。

2、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如果抛开股票这个媒介,我们入股一个小生意、小项目,考虑的应该是这个生意能赚钱,拿分红,逐渐收回成本,并进一步获得收益。

而通过股票这个媒介,本质上只是让我们更方便地入股一家公司。只是因为买卖股票太方便了,流动性太好了,所以大家都不再关注分红、收回成本、取得收益这个过程,转而去关注今天买明天卖的差价。而股票的短期波动是由市场情绪驱动的,很难把握,想赚短期波动的钱,对大部分人来说无异于赌博。

投资股票最稳妥的方式,是像投资小生意一样,关注分红,收回成本,继续取得收益。虽然上市公司不会把所有的收益都拿来分红,会让我们觉得靠分红很难收回成本,但是公司留存的利润其实依然在帮我们赚钱,最后会反映为股价上涨。

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市场情绪,在价格低于公司价值的时候买入,一方面提供安全边际,避免对公司价值判断失误造成亏损,另一方面,在日后价值回归时,获取超额收益。

3、购买企业的准则

《巴菲特之道》第3章,讲解了“购买企业的12个坚定准则”。经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分享,我对这些准则的意义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如下图所示:


购买企业的准则


这一理解是基于“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前提,这些准则综合起来使得我们投资一个公司之后更有可能取得满意的回报。


在买入公司之前,首先要确定价值,即评估公司的内在价值,并且低价买入,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来买。这样就有安全边际,即使对公司的估值失误,或者遇到黑天鹅,也不至于损失太多。


选择公司时,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公司产生的利润,因为利润是让我们能获得满意回报的关键因素。公司经营产生的利润,有一部分会分红给我们,这是我们获得的直接收益,这部分收益可以用于继续购买合适的公司;剩下的利润会被公司留存,用于继续经营。这里可以简单理解为,留存的利润直接变为了公司的净资产。那么,随着公司不断留存利润,公司的净资产将逐渐增加。假设市场情绪不变,市净率不变,市值将随净资产增加而增加,表现为股价上涨。


在这个利润流动的过程中。选择擅于控制成本、利润率高的公司,将获得更多利润。要求管理层理性分配利润,如果能帮助股东增值,可以留存利润,否则,就分红,以股东利益为导向。在选择公司的时候关注股东盈余,不选择需要把利润持续投入生产才能保持竞争力的公司,让利润创造更大价值。既然留存的利润变成了净资产,那么就要选择净资产收益率高的公司,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利用净资产,产生更多利润。在这个利润循环中,要求满足一美元前提,也就是每留存一美元利润,至少市值要增加一美元,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留存的利润还不如直接分红。


综合上述准则选择的公司,处于正向循环中。不断产生可观的利润,或者给股东丰厚的分红,或者留存使得净资产增加,推动股价逐渐上涨,同时产生更多利润,从而使得我们投入该公司的资金产生满意的回报。


4、如何给公司估值

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是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那么,究竟如何确定公司的内在价值呢?《巴菲特之道》中介绍了多种方法,其中广泛适用的是两段现金流折现法。

现金流折现就是把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以适当的利率折现,从而得到公司的估值。而两段折现,是把公司今后的发展分为高速发展和低速发展两个阶段,分别进行折现。

书中以可口可乐的估值为例。1988年可口可乐股东盈余是8.28亿美元,假设它能在下一个十年里,保持15%的增长。从第11年起,它的增长率降低到了每年5%。使用9%的贴现率。计算过程如下:

1)下一个十年内,第n年的自由现金流为FCFn=8.28*(1+15%)n,按9%折现成现值为8.28*(1+15%)n/(1+9%)n.其中,FCF10=33.50

2)假设企业永续经营,从第十一年往后等效为“永续年金”,根据公式计算,永续年金价值=FCF10*(1+5%)/(9%-5%)=879.30。将永续年金价值按照9%折现,879.30/(1+9%)10=371.43。

3)将前十年的现金流折现之和与折现永续年金价值相加得到企业总估值。具体数值见下表:



虽然我们学会了自由现金流折现,但这其实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并不是用来精确计算估值。我在课程中用这个方法计算了中国建筑和燕京啤酒的估值,都有一些偏差,冯老师也指出了我计算中的问题。虽然没算出精确的估值,但是对企业的经营数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估值的认识也更清晰了一些,毕竟估值本身也只是要模糊的正确。
 
5、安全边际
 
得到了企业的估值之后,下一步就是要耐心等待价格大大低于价值时买入,这就是“安全边际”。因为估值也只是预测,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留足够大的安全边际就是为了在判断失误的时候也不至于损失太多。同时,如果估值是正确的,等到价值回归时,较大的安全边际又使得收益也非常高。
 
这也类似于“赔率”的概念,输的时候不赔太多,赢的时候能赚很多,相当于赔率很高。当然,与“赔率”相比,更重要的是“胜率”,也就是选择优秀的公司,提高“胜率”要依靠前面讲的“购买企业的准则”。
 
6、市场先生
 
买入公司之后,股价经常会有波动。如果涨了,可能会担心到手的利润又跌回去;如果跌了,就更恐慌了,担心继续跌,本金损失更多;想要卖出的话,又担心会不会刚卖完就涨。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股价的波动呢?
 
格雷厄姆把市场报价描述为“市场先生”,他每天都会给你报价,既可以买你手中的股份,也可以卖给你他的股份。他愉快的时候会报很高的价格,想买你手里的股份,情绪低落的时候会报很低的价格,想把股份卖给你。我们对待市场先生的态度,应该是让他服务于我们,而不是接受他的指导。如果他出现了愚蠢的情绪,我们可以视而不见,或者利用这样的机会。但是,如果受他情绪的影响,在他报高价的时候,也跟他一起乐观,就会在高价买入,而在他报低价的时候,也跟他一起悲观,就会在低价卖出。这就做成了高买低卖,结果自然是亏损。
 
我们对待市场报价,应该是用来和公司的内在价值相比较。如果报价低于内在价值,可以考虑买入,或者不卖,虽然这时可能会有恐慌的情绪;如果报价高于内在价值,可以考虑卖出,或者不买,虽然这时可能会有贪婪的情绪。股票价值投资,需要直面人性的弱点,觉察自己的贪婪和恐惧,不受情绪支配,理性操作,低买高卖才有可能盈利。
 
7、卖出企业的准则
 
既然不能受市场先生的影响,那么具体应该在何时卖出呢?根据巴菲特的理念,只有三种情况能卖出企业:基本面变坏、过分高估或者发现更低估的标的。



         图卖出企业的三个准则
 

股价的上涨、下跌、横盘、振荡,都不是卖出股票的标准,除非股价已经上涨到过分高估的程度,也就是股价远大于公司内在价值。而如果公司的基本面变坏了,相当于公司的内在价值变低了,也会导致股价远大于内在价值,这时也是卖出股票的标准。
 
发现更低估的标的,这个准则体现了估值的相对性。估值是一种对比,而不是绝对的数值。U兄在《传世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我在8PE投资中国平安,我认为是低估。假如未来某一天,全世界的股票都是5PE,唯独中国平安是8PE,那么它便从低估又变成了高估,因为我有更多其他便宜的品种可以选择了。
 
如果我们发现了更低估的标的,当然可以换股,有时甚至是以低于价值的价格卖出。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有这样的描述:有时候,市场会高估一个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卖出我们的持股。甚至也有时候,我们会以平价或低于价值的价格卖出一些持有的股票,因为,我们需要资金抓住低估更多的投资机会,或买入我们认为更为了解的股票。
 
8、能力圈
 
前面所讲的投资理念,比如买什么公司,何时买,何时卖,想对这些问题有更准确的判断,就需要真正了解自己所投资的企业,或者说,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投资。
 
在课程中,我提了一个问题,对一个行业和公司了解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冯老师的解答是,对这个行业和公司,不用再问别人。或者,如芒格所说,如果别人说出这公司有10点不好,你必须都知道,而且能说出另外两个。也就是说,要比不看好这个公司的人更了解公司有哪些不好。这两个标准都非常高,不容易达到,但方向是明确的,就是尽可能深入地了解自己所投资的公司。
 
在另一次课程中和冯老师探讨了“固守能力圈”和“拓展能力圈”的关系。问题的起因是互联网公司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传媒公司。而巴菲特错过了谷歌,我们可以说他是“固守能力圈”,谷歌超出了他的能力圈。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巴菲特所投资的华盛顿邮报等公司,逐渐走向衰落。如果他一味地“固守能力圈”,只持有这些传统传媒公司,是不是就跟着这些公司一起被淘汰了?为什么他没有努力把互联网公司纳入自己的能力圈?
 
我们讨论了下面的内容:拓展能力圈,是每个价值投资者需要不断去思考的问题,芒格是行走的图书馆,巴菲特说他主要的工作就是阅读。做价值投资就是要不断地阅读和学习。而固守能力圈,可能指的更多是投资思维和原则,固守住永不负债,永不做空等原则。在投资的过程中,戴着紧箍咒。主要赚企业成长的钱,而对于市场的钱,就只赚长周期的、市场从悲观到乐观的钱。
 
课后我又思考了一下,又有另一种理解。当年谷歌找巴菲特融资的时候,还是一家小公司,虽然我们现在看到谷歌非常成功,但在当时,即使是巴菲特也无法确定日后的情况。我猜想,可能有很多和谷歌同样有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都找过巴菲特。如果投资这些企业,应该采用“风险投资”的方式:投资多家。结果可能是大部分企业都失败了,但只要有一家成功就能覆盖其他所有公司的亏损。这明显不是巴菲特的投资方式,他投资的是确定性。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守住了“价值投资”这个“能力圈”,并没有盲目地向“风险投资”去拓展。
 
后来还有同学提出另一种解读方式:固守能力圈是静态的观点,目前我的能力圈是这么大,那我就只投资能力圈之内的公司;而拓展能力圈是动态的观点,同时我也在逐渐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如果哪一天我的能力圈又包含其他行业和公司了,那我就又可以投资其他公司了。
 
这个问题没有定论。但是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自己对投资的理解,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03




遵守基本的实操原则


1、保持安定的心态
 
通过这次深入学习,对投资之道稍微有点感悟,感觉心里安定了许多。因为价值投资是投确定性,在价格低于价值时买入,耐心持有,哪天会涨不知道,但是未来某一天价格一定会回归价值。
 
以前经常会因为担忧而思考,做什么事业,怎么赚钱,找什么项目。现在,知道了价值投资的基本原理、原则,以及操作思路,大概能估算出以后的资金规模。同时,不执着于享乐,降低欲望,简单生活,对财富的需求本身也不高,只需要给孩子赚教育经费。所以,就不用担忧,保持耐心,按部就班地学习、实践。
 
心里安定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有了一个大概的长期规划,知道后面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所以知道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有什么意义。知道投资是重要不紧急的,所以要花时间来学习,虽然短期收益还不太可观。而工作是为了积累本金,即使不作为毕生的事业,也是有意义的,所以也要好好做。
 
投资确实是一种修炼,一种思维。人生也是修炼、也是思维。如果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能像投资一样,做到先胜后战,就不会有么多担忧。这就凸显出战略思维的重要性。提前做战略布局,而不是等事到临头才仓促应对,这两种处事方式,心态一定是不一样的。
 
2、为什么尽量不融资?
 
山长在雪球发言中多次提到融资的风险。U兄的《传世书》中,专门讲了一个投资原则,“永不负债,永不做空”。冯老师在给我们做指导的过程中,也反复强调尽量不要融资。
 
因为融资会放大收益,也会放大风险,假设用了100%融资,亏损10%的话,本金就会亏损20%。再亏损的更多,还有可能会强制平仓。如果持有的公司没问题,本来股票下跌是不会造成真正损失的,只需要耐心持有,等着价值回归就可以。可是一旦使用了融资,遇到股灾、黑天鹅,一个大的下跌可能导致平仓出局,没准出局后的第二天就开始回升了,但是已经和你没关系了。所以使用融资一定要慎重。
 
从场外借钱买股票虽然不会导致被迫平仓,但是要支付利息,这会影响持股心态。尤其是当持有股票下跌时,还要支付利息,这种双重的损失,会动摇持股的信心。如果甚至因为利息影响了家庭现金流,就更难长期持有。支撑借钱买股票的逻辑就是买完之后短期之内股票会涨,这是超出普通人能力圈的判断。短期涨跌,任何人都无法准确判断,山长有时会揣摩国家的操盘心里,但有时也会猜错,更何况我们?借本来不属于自己的钱来买股票,本质上是贪心,是赚不属于自己的钱。
 
用短期资金买股票,心态上还是赌近期股票就会涨,赚快钱,但是没人知道近期股票是涨是跌,有一定概率是要跌的,而且直到需要用这笔资金的时候,仍然是亏损的。到时不得不忍痛清仓,就得不偿失了。
 
这些都会影响长期持有,等待价值回归的计划和心态,往往在不该卖出的时候,迫于压力,不得不卖出,导致永久性损失。
 
3、跟随山长投资
 
我们目前只是学习了基本的投资理念,还不具备独立选股和操作的能力。幸好有山长和冯老师的示范。我们需要研究山长的发言,跟山长主仓,关注山长的仓位变化。
 
在这次学习营的课程中,为了能跟上老师的思路,我反复学习了山长和其他V关于个股的研究。随着看的资料越来越多,对所研究的标的越来越熟悉,再回头来看发言,发现有些原来看不懂的说法,也能看懂了。可见,一些关键的发言,也要像读书一样,反复读,反复揣摩。因为山长的发言是基于他的认知,我们层次不够,可能一时看不懂,等我们稍微成长一点了,就可能看出更深层的含义。
 
4、尽量减少操作
 
我们看山长的雪球发言,经常会看到他成功做T,导致我们也想模仿,通过做T来提高收益率。冯老师多次劝诫我们,刚开始不要去学这些“投机”的操作,而要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投资”上。山长的高明之处在于能把巴菲特的“投资”和索罗斯的“投机”有机结合起来。巴菲特的“投资”就像大象,虽然笨重,但是任何人都拿他没办法,低价买了就不动,即使是庄家也奈何不了他。而索罗斯的“投资”像猴子,非常灵活,上蹿下跳。初学者适合先学“大象”,容易模仿。很多散户频繁操作,其实不是灵活,而是乱操作。
 
做T只适用于震荡市。它的风险在于,如果股价启动,迅速上涨,那么卖出的部分就再也买不回来了,很可能错过主升浪。成功做T所得到的利润,应该弥补不了错过主升浪所错过的利润。
 
低价买入之后,不想坐电梯,还想做T,这也是一种贪婪的心态,想赚尽每一分钱。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放下“赚最多钱”的执念,淡然看待涨涨跌跌,把视线放远一些,在轻松之余,反而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5、为什么有人偏偏高买低卖?
 
在课程中,冯老师分享了有些散户在牛市中偏偏做成高买低卖的过程:这些人肯定是追涨,是受牛市回调的影响。他们低位的时候不买,觉得还要跌,涨了百分之五,觉得还得回调,涨了百分之十五,也不能再买,涨了百分之二十五,更不买了。回调8%,你买不买?买!进去了,又回调百分之多少,又卖出了。总是做这个动作,总是猜涨跌,总是跟着自己的感觉猜。其实大牛市任意拿一个股,翻两三倍总没问题。
 
6、投资就像开车
 
投资中的操作,买入、卖出、加仓、调仓、持有,就像开车时的加油、刹车,转方向盘。这些基本操作自己肯定要熟悉。山长的发言、冯老师的指导,就像导航,告诉我们路该怎么走。我刚开始开车的时候,虽然有导航,但因为不熟悉,有时也会走错,比如导航让一公里后左转,可能拿不准哪里是一公里,有时候拐早了,有时候拐晚了,也经常因为没有提前变道而产生麻烦。后来逐渐熟练,才和导航配合地比较默契了。现在学习投资也是这样,基础操作和规则要自己去掌握、练习,还要去深刻理解老师的指导,这样才能在投资之路上走对、走稳。
 
7、失败案例的警示

在课程中,冯老师经常会讲一些真实的投资案例,这让我们从其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而不用自己再拿真金白银去股市中交学费。比如,一个给我们警示的失败案例:一个价值投资者,全仓买一支股票,2001年到2007年涨5倍,没卖,后面几年又跌回去。拿了十几年,没赚钱。
 
在听到这个事例之前,我通过学习,对于价值投资的确定性有了一些了解,导致有一点盲目乐观。看以前的成功案例,是确定性,但是从现在看以后的市场,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的。所以,一定要敬畏市场,谦虚谨慎地学习和实践。
 
8、课程中的实操建议
 
在参加学习营期间,我同步在买卖股票,在一些重要的操作上,得到了冯老师的指导。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珠江已经开始涨了,所以我错过了珠江,只持有中建。看着啤酒涨,中建不涨,我本来还想着死守中建,不为啤酒所动。向冯老师提问后,冯老师建议还是要积极配置啤酒,珠江不能买了,但是还可以买燕京。我听从冯老师的建议,在中建之外又配置了燕京。燕京现在表现不错,如果只持有中建的话,账户表现要比现在差很多。
 
大家买了燕京之后,有段时间涨了一些,同学提问要不要卖出。冯老师指点我们要拿住,别着急卖,价值投资是寻找翻倍甚至翻几倍的机会,不能只涨10%就卖。而且价值投资的收益不是线性的,不是每年一定能涨15%,而是前四年可能都不涨,还有可能亏损,到第五年忽然翻倍。所以,要耐心等待,不要错过主升浪。
 
我们在学习山长发言之后,知道山长买入一些公司的成本是多少。而当时的价格可能已经比山长的成本高了。冯老师提醒我们,比山长成本稍微高一点没关系,别奢望比山长买的还低。在教育方面我们和山长是天壤之别,在投资方面为什么就想比山长还厉害呢?放下这个执念,在低估区域买都没问题。
 
类似的实用建议还有很多,比如,比持仓成本更重要的是仓位,做价值投资不能大开大合等等,这些建议都让我们的操作更有章法一些。当然,有些建议我目前也只是知道而已,还没有特别深刻的理解,需要在日后的操作中不断体悟。



04




继续学习与实践
 
我很喜欢上课时的状态,每周一次的线上分享,督促我尽量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在学习投资上,多读几遍书,多看山长的雪球发言,多查一些公司的资料。同学的分享,老师的点评,实操的练习让我们快速成长。课程结束后,虽然有时会忙于工作,但投资的学习不会中断,这是战略级别的规划,是重要不紧急的事。
 
目前我在阅读《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下一本应该是《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准备把冯老师在课程中推荐的书一本一本地读下去。已经持有的公司肯定要持续关注,学习山长和其他大V的雪球发言,阅读公司财报以及相关研报。还准备研究一下山长的其他主仓标的,为日后调仓做准备。
 
参加学习期间,已经建仓完毕,课程结束之后基本没再操作。虽然没买在最低位,但是等以后涨起来再回头看,现在的持仓成本应该也不算高,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关于用股票价值投资赚钱,现在没有怀疑,只是需要时间显现出来。现在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积累自己的德行,让自己的德能配的上财富。如果德不配位,即使积累了财富,恐怕也会出问题。现在资金量还不大,恰好可以用这些时间来积累德行。为别人创造价值,就是提高自己的德,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不以赚钱为目的,而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践行新教育,传播新教育,是帮助他人启迪智慧,也是功德。
 
再次感谢冯老师、常校长以及朴心新财富团队对大家的帮助,我认为这也是“法布施”。如果有机缘,我愿意把这些投资智慧、人生智慧继续传播出去,让更多有缘人受益。




● 学员线上跟随合一团队学习《巴菲特之道》收获:把价值投资培养成“一种心灵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朴心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