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弗为主,恒无欲,把握好人生的定位——石家庄读书会《道德经》第34章学习分享


 
注:本文只是作者学习山长讲解《道德经》心得体会,不代表山长对《道德经》原意讲解。



本章逐句讲解

原文道汜(氾)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第一句“道汜呵,其可左右也”。根据《辞源》(商务印书版,2001年版):汜、氾两个字多混用。原来汜、氾两个字因形近而通用,那么这个“氾”的含义之一是“泛”。在本段中,汜就是泛的意思,那么这句话就好理解了,泛:广泛,很多,无处不在的意思。道汜呵,其可左右也,就是道无处不在,我们可以认识道,掌握道,应用道。也就是第一章所讲的“道可道”的意思。
 
那么当你能够掌握道,应用道之后,你会得到一个什么结果呢?即: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这句话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成功遂事。另一部分是弗名有。第一部分,“成功”是两个词,“成”是达到,达成的意思。功是目标,目的的意思。“成功”就是达成这个目的。遂事和成功是同样的含义。遂事也是两个词(都是一动词一名词),“遂”指顺利地完成。
 
那么“成功遂事”是在一种什么状态下达成的呢?“弗名有”的状态,“弗名有”是指没有一个名相,没有挂靠或者依靠一个概念,一个标志,就这样自动有了,他不是刻意而为的,甚至不需要特别的努力,刻苦,就会自动达成这个结果。
 
比如,现在学堂的孩子们学习英语,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认识的单词,但有一天他就突然会读书了。学堂原来有一个不到8岁的孩子,学英语不到一年,被一位前来参观的老太太拦住,当场被要求读一个美国二级(阅读分类)的原版书。孩子拿起书来很顺畅地读了几页,老太太满意地点点头。我很惊讶,因为我在这之前一直不知道他会读书,这本书比较厚64页。这个故事正好说明了“成功遂事而弗为有”的一个状态。
 
孩子学英语为什么能达到这个效果呢?就是因为语言学习遵循了道,即:道氾呵,其可左右也。
 
讲到这里我们明白了一个结论,就是按道走,就会成功遂事而弗名有。那么怎么就算按道走了呢?方法是什么?接下来老子就教了做法。
 
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他说,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就是万物都归于道,都按道运行,而道并不自居,不觉得自己了不起,反而是“弗为主”的一种处事原则。即:不敢为主而为客,不去做这个主人、做这个领导,不去发号施令,只是遵从自然需要来运作。当如此时,就达到了“恒无欲”的状态,也就是说只要弗为主,那就自然会恒无欲。
 
“弗为主,恒无欲”的状态就是一种很低,很微,你会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看不见它,听不到它,甚至你不会去思考它,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存在。如果给它冠一个名字,叫什么呢?叫“小”。即“可名于小”。
 
老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就是阴阳合一,小就是大,大就是小,无私即自私,自私即无私。那么在这里,小又怎么就成为大的呢?
 
因为万物归焉,这种状况就是所有的事物都围着你来转,这个时候虽然你不去名它,不做主人,不去主宰它,但实际上你是大的,你是实际意义上的大,这就是“可名于大”。

那么总结起来就是:当你弗为主,恒无欲的时候自然就会成功遂事而弗名有。这种成功遂事、可名于大,都不是我执着追求的,是自然而成的。
 
最后一部分,用举例的方式来说明这种自然天成的小大成功关系: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意思是说圣人能成就他的大业,是因为他不去刻意做那些冠以很响亮、很高大上概念的事情,而是踏踏实实地去做小事,去做最简单最本质的事情,所以才能成大事,也就是老子讲的:天下大事做于细,天下难事做于易。
 
比如山长在做今日学堂时,他没有盯着我要做全国第一的目标,去追那个第一,而是从培养教师做起,抓教育最本质的东西,做最关键的事情,做别人看到不到的事情,那么他就会自动获得一个全国第一的结果。




收获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1、以“弗为主”为做事原则,成为终生服务者

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工作中,与人相处时,不做审判官,不做救世主,各归各位,安住在自己的位置上,完完全全地接受自己的命运和别人的命运。
 
曾经,我在家里就是审判官和救世主,教育孩子的原则就是“不屑为客而为主”,因此和先生孩子的关系曾经一度紧张。刚开始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后来知道了原因,但改进来仍是“若存若亡”。经过这些年的磨练,苦头吃够了,再加之上山长刘老师的课程,课下和伙伴们一起讨论学习实践,慢慢地从主体的位置退了下来,老老实实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当我从主体的位置退下来之后,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客体来定位、重启我的人生呢?其实山长已经做出了最好的示范:终生服务者。记着山长说过,如果你天天想着别人需要什么,你能为别人提供什么,你要想不成功都很难。

2、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真是这样的,当我这么做时,只是比原来多做了一点点,没想到收获了这么多惊喜:家庭关系的和谐,先生的赞誉,孩子的进步,工作上的顺利与突破。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老子讲的“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道理,当把自己放下(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而把别人举起来时,结果就是:无我而有我,无私而有私,身存与身先。
 
3、大气做人,立足当下,不去追求“身先与身存”

《道德经》被一些人攻击为权谋之术,比如道经第36章: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举之……所以山长常说老子的东西学好了,就会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学不好就会伤人伤己。

那么作为一个刚开始学习《道德经》的小白来说,我要不要去追逐那个“身存、身先、有我、有私”的结果呢?其实只要我追求这个结果,我就已经伤害到自己了:我处在“欲望的地狱”里而饱受折磨,而这一切和老子的智慧“蛮拧”!

那么我该怎么做呢?老子已经给出了答案:反者道之动也。

我要做的就是立足当下,每天关心的是我当下这一刻是否百分百努力了?当下这一刻是否没有虚度?当下这一刻我是在消费还是在经营?当我不再执着于结果时,我就成为了一个“大气”的人,我当下就会收获到充实、平和与喜悦。

 


感恩

最后,
感恩先师老子给我们留下的这弥足珍贵的人间瑰宝!
感恩山长对《道德经》耐心细致、深入浅出的解读!
感恩石家庄读书会一起学习的伙伴们,在以后的岁月里,让我们继续互相切磋、互相监督,互相进步!

推荐浏览:

朴心学堂(原石家庄合一学堂)秋季招生及夏令营公告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朴心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