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020年合一学堂春季学期自强班第一次月总之——游戏系列主题课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六周时间已经过去了。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采取了网上教学。由于第一次尝试线上教学,在假期老师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确定了以“有趣有量有效”为教学原则,挖掘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在深度基础上增加广度内容,以体验式,教练式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开始时,教师们还有些许担心,因为无法近距离接触孩子,担心线上的效果不如线下。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孩子们每天开开心心地盼着上课,由于有家长们全力的配合,这一个多月取得的效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在这里也感谢家长们的辛苦付出。现在就这六周的情况给家长们做如下总结:

限于内容较多,我们将主要主题单独成章,以便您选择时间来看。以下是游戏主题课:




教学目标

1、训练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2、识别电子类游戏的陷阱,让自己远离电子游戏。
3、初步了解游戏的四个特点,让游戏被我们所用。
4、调动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
 



益智类游戏

一听说老师要带他们玩一周游戏,学生们既期盼又好奇。对于游戏,爸妈都是严防死守的,怎么老师还带我们玩游戏呢?假期里有学生玩游戏,受到父母狠狠地惩罚。
 
“你们说的是电子类游戏,你们肯定都玩过,现在想不想玩一些更有意思的游戏呢?”孩子们齐声喊:“想”。于是我们开始了一周的游戏之旅:
 
观察力游戏
 
每个人都是通过眼睛来观看这个世界的。观察力是我们人类的一项基本能力。所以我们首先就玩了训练观察力的游戏。短短一个小时,我们玩了“找不同、数数字、比长短”等等一系列考眼力的游戏,游戏中他们非常专注,都想为自己和小组挣得积分,最后根据个人表现还评出了“火眼金睛”奖等奖项。孩子们玩的意犹未尽,都想多玩一会,老师就告诉他们可以明天继续玩,不过玩之前要完成一个作业:设计一个手影,并拍摄视频。完成作业后,可以进行明天的游戏。

                                               
动手游戏
 
因为有前一天的铺垫,孩子们提前上传了作业:“手影”视频,有驯鹿、蜘蛛、兔子、蜗牛等,惟妙惟肖,还都是可以移动的“活”物。上课后,老师点评了他们的作品,告诉他们今天的游戏就是和“手”有关的。俗话说“心灵手巧”,一个人的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这个人的内心。从他们的游戏表现中就能够证明这一点。

                               学生作品
 
扑克牌搭房子游戏

这次玩的是“扑克牌搭房子”游戏。孩子们找来扑克牌(有的没有扑克牌就用书来代替)就开始了“工程建造”,可没到两层就开始“倒塌”了。经过几次尝试后,有的学生还是不得其法。一次次失败后,有的打算放弃,有的开始抱怨,有的在不断做新的尝试,有的在重新思考。
老师给了他们一些提示:“什么结构最稳定?”“导致倒塌的原因是什么?”希望他们先思考,再动手。渐渐的他们找到窍门,最后都搭建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渐渐将自己浮躁的心沉下来,变得安静,耐心、专注,最后都搭建成功。

通过动手游戏,他们明白了做任何事情,不能盲目地上手,而是应该先想好如何做,然后再一步一步实施,过程中会有反复,就不断总结、改进方法。老师告诉他们,你们总结的就是做事的次第。
 
侦探推理类游戏
 


侦探推理游戏课主要为了训练孩子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产生一些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好奇(因孩子们对历史的兴趣不高,所以有意在课程中添加一些历史元素)。上学期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已经对福尔摩斯比较了解,但对于到底是如何思考,如何一步一步解开迷案还不是很清楚。所以课程一开始,先通过一些视频及讲解,从“古、今、中、外”四个方面让他们对思维的力量及断案的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古:三国时期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可以看出古代道家人物的高深思维。
今:清一山长创办新教育,多年前的预言今天多数已实现。近期对世界疫情的发展也已一一应验。这些都表明了山长思维的高超。
中:中国历史上的断案高手宋慈不仅开创了法医鉴定学,而且创作的《洗冤集录》留存至今成为经典。
外:国外最著名的侦探非福尔摩斯莫属了,孩子们早已熟知。他们自己讲述了几个福尔摩斯探案的故事。
 
通过上述四方面的视频及解读,孩子们对于思维的厉害之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且自己总结出了侦探所需的能力: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逻辑推理能力,对人性的洞察力,以及追求事情真相、以事实为依据的处事原则。关于这几点,孩子们在接下来的推理游戏实战中开始练习。
 
首先进行了“九宫格”和“密码锁”的脑力游戏,主要是练习逻辑推理和逆向思考。接着进行了侦探推理游戏,训练的就是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这个环节,立刻变身成小侦探。全神贯注的观察着视频,不愿错失每一个细节。有的能够马上说出答案,并且讲清楚原因;有的在凭感觉乱猜,说不清具体原因;
 
侦探推理游戏,让孩子逐渐学会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建立因果思维链,即使是思维比价差的学生,也不敢随着感觉随便说一个答案,每个人说的话都要有证据作为依据。课程结束后,孩子们希望以后多做些这样的推理游戏,老师告诉他们,你们平时做的事情有荣誉,我就可以奖励你们这样的小课,陪着你们玩。




电子类游戏
 
电影课《勇敢者的游戏》
 


这个电影的故事梗概是:一对姐弟在家中发现了一盒神秘的棋类游戏后,开始玩起来,没想到陷入一个充满未知的危险世界中,并且不得不将游戏玩到最后,否则就无法恢复到正常的生活。

孩子们看完电影,一片唏嘘,这个游戏太吓人了。老师从电影“JUMANJI”游戏危害角度,借助于游戏中一个个令人恐惧的场面来引导的。

老师问孩子们:“这个“JUMANJI”游戏,难道不像你们喜欢的电子游戏吗?它的“鼓声”总吸引着电影中姐弟俩总想去玩玩,去试试。那些电脑手机上时不时弹出的游戏广告,是不是也吸引着你,想去玩玩?”
孩子们点头。

“但是一旦进入游戏,电影中姐弟俩便无法掌控自己,险些丧命。只要玩起来,就不能停下来。这像不像现在已经网瘾成性的学生们,处在游戏中跟本无法自拔?”
 
这样一联系,孩子们感觉这一切太像了,如果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玩进去,后果也很惨的,有些后怕,幸亏自己还没有形成网瘾。



游戏大讨论

游戏的特点
 
益智类游戏和电子类游戏体验了之后,孩子们展开了一场游戏大讨论,首先达成的一致意见是:益智类游戏不仅好玩,还让自己收获到了专注、平静、理性、同时还培养了思考力、观察力、动手能力等等,希望以后多上些这样的课。
 
其次对电子类游戏也达成了一致意见:因为自己的年龄还小,容易掌控不住,所以绝对不能玩电子游戏,最好的办法是从一开始就不要去碰它。孩子们这时感到很幸运,幸亏爸妈对自己想玩游戏的心严防死守,幸亏老师让我们感受到电子游戏的危害。
 
接着有的孩子们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电子游戏这么吸引人呢?设计游戏的人是怎么把人吸引住的呢?老师说: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这说明同学们开始学着独立思考了,那大家就讨论讨论吧。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每个人都说的有点道理,沾点边,最后老师引导他们,总结出游戏的四个特点:目标、规则、反馈、自愿参与。
 
初步探讨:游戏化设计重要的事情
 
老师说,任何事情只要具备了这四个特点,它就会使参与其中的人流连忘返。在这四个特点中,自愿参与与反馈很重要,有了这两项,就容易让人去追逐并完成目标。
 
那么游戏既然这么好玩,我们又知道了它背后的特点,那么我们能否将生活学习中的事情设计的像游戏一样好玩呢?
 
“那怎么设计啊?”老师突然从这个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孩子们一脸懵。
 
“其实很简单,重要的是你想设计的这件事情首先要满足“你自愿参加”的特点,当具备了这点,其他三点就很好说了。
 
比如说我们平时的运动,只要你愿意参加,老师会设立一些奖励,或者你在运动时突破自己获得了成就感,这些都是“反馈”,而“目标”和“规则”对于你们就很熟悉了,每周的运动我们都会规定目标和规则,所以这样看来,运动就变成了一项游戏。”
 
“噢,原来还可以这样想。”孩子们明白了。
 
老师引导他们:学习同样可以设计成一个游戏,那这个问题,你们自己去思考好了。

以下是部分学生的课程收获:

学生L:今天我们的游戏是训练观察力,老师让我们看一幅图,看从图里能看到什么,我们谁都没想到这幅图倒过来居然是一张脸,只有ZTR看出来一双眼睛。这个游戏告诉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事情。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比较喜欢听“喜马拉雅”上的历史故事,但是每一个历史故事写的角度,都有自己的角度,所以我就要多听一些,多了解一些,从而判断哪个更接近于事实真相。如果我只听其中一套历史故事,就只是知道历史非常小的一个片面。在这堂课上我非常开心的,我还获得了“旗开得胜”奖。


学生Z: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上游戏课,主要内容就是锻炼动脑能力,用扑克牌或书来摆,看谁摆的高。一开始我总摆不好,很急,觉得都想放弃了,但是到后面我慢慢安静了下来,倒了再搭,倒了再搭,到最后,我终于搭好了第一层,又开始搭第二层。我感觉到这个过程就是在训练我的心性,让我的心静下来。以后最好是一开始就静静的研究,达到这个水平就更好了。

学生T: 我的收获就是不能沉迷于一些网络的东西。因为这种东西非常吸引人,制作者专门抓住小孩的弱点,我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就会像电影中艾伦一样沉浸在里面。就比如我以前在被子里偷偷看手机,就是比较入迷一个游戏,被它吸引住 了,一直无法自拔,然后就一直不想被揭穿,为此就要撒很多谎,所以那段时间就一直生活在痛苦中。幸亏后来被发现,从那之后,再也不敢这样玩了。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朴心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