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在新教育,我重新定义我自己丨天晴同学的和中家馆成长记

关注「和中家馆」,更深入学习新教育


继和中家馆学生天晴同学分享她学习西班牙语的经验方法以后,许多家长和同学对天晴同学在新教育的成长经历也产生了好奇心。天晴同学又讲了一次直播,分享她来到和中家馆以后在个性成长方面的经历和收获。

各位叔叔、阿姨们,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今天再次和大家分享,我来和中家馆3年多来在个性成长方面的收获和心得。


三年多的成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克服恐惧,既有克服上台演讲的恐惧,也有克服与人交往的恐惧;第二个阶段是走出自己的世界;第三个阶段是学习成为领导者。


Stage 1 克服恐惧


大家别看我现在又录视频、又做直播,还上台演讲,实际上我在来和中家馆之前,是一个非常内向、胆怯的人。不管是与人交往、还是公众演讲,都有着深深的恐惧。


记得还在读经学堂的时候,老师让我上台分享。然而,哪怕面对的是班上朝夕相处的十来个同学,我竟然也一个字都讲不出来。最后老师让我转身背对着同学,我才勉强憋出几句话,而且非常非常小声,连站在旁边的老师都几乎听不清楚。


那时我就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一定要突破一下自己。于是在接下来的期中分享会上,我报名了一个上台分享的节目。我为这次上台找了很多资料,专门写了讲稿,还把讲稿打印出来。然而真上了台,我却像喉咙哑了一样,什么也说不出来了。我一次次想张嘴说话,却又一次次憋了回去。最后我在台上尴尬地站了5分钟,潦草收场。

这就是我来和中家馆之前的状态:无论是与人交往,还是公众演讲,都非常恐惧。我上台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弹琴,因为不用说话。


我其实不缺乏愿心,我很想改变自己,但就是做不到。那后来我是怎么成功改变自己的呢?我总结主要有两个原因。

01

良好的学习氛围

来到和中家馆,我发现这里真的有非常多当众表达和与人交流的机会,小到同学之间的分享,大到上台演讲,等等。而整个班级都有一种突破的氛围。浸泡在这种氛围里,我越来越相信:不管我之前是内向也好、不爱说话也好,我都是可以突破、可以改变的。


老师知道我要突破这个点,还会主动给我创造机会。有一个小细节我印象很深刻。在和中,老师会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的主题写文章,然后在班会上逐一点评和讲解,比如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有漏洞。


在点评其他同学的文章时,都是老师直接念和点评。轮到我的文章时,老师就让我自己上台去念。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完全不是一件有多困难的事情,不就念一念自己写的日记嘛。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突破了。


就像刚才分享的,我以前哪怕面对区区十来个人都不敢说话。所以我是硬着头皮上台去念的。


一开始我很紧张,语速非常快,声音很小。但是念完之后我发现实际上也没有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这个过程好像也没那么可怕。我是可以做到在台上讲话的。


类似这样的机会还有比如给同学做分享,给同学讲一些我熟悉的课题。就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看似小小的练习机会中,我逐渐建立起讲话的信心,突破了以往不敢当众发言、不敢与人交流的个性。

02

建立新的身份

我以前在读经学堂时很难突破,有个很大的原因:我在那里的身份标签。


我从5岁多进读经学堂学习,一直学到13岁。可以说我是在那里长大的,所有的老师都认识我。大家都给我贴了一个身份标签,我是一个很内向、很不爱说话的孩子。慢慢地我自己也认同了这个标签身份,我也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很内向、不会公众表达的人。


所以当我尝试去突破自己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跟潜意识里自己的那个人身、那个身份做抗争。这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就好比在学校里,有些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他们对自己身份认同是:我就是一个成绩不太好的人,但是我的运动比较好;这样的话,这些同学的成绩也很难提上去。


但是来到和中家馆以后,我主动给自己定义了一个新的身份:我是一个成长者,我不再是之前那个害羞的人,而是一个正在突破自己的人。也就是说,我来和中就是要突破自己的表达能力、公众演讲能力。

在这个新身份的“加持”下,第一周起我就开始有改变了。当时我们在军训,每天晚上同学们都会分享自己今天的收获什么。我也会大胆地去分享自己的心得,不让自己特别拘谨。而且这么好的一个氛围,大家都在讲,我为什么不呢?


后来我把赋予自己新身份的方法用在了很多地方。比如我现在给大家讲直播,我就会对自己说,我做这个事情是要让新教育传播出去,让大家看到它是能成就人的;也希望大家从我的成长中也能获得一些启发。这样一来就不会再拘泥于以前的那些小感觉里面了,比如胆小、内向啊,紧张啊。


有了好的环境,又有了一个好的身份,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练习了。


练习很重要。就像我刚才分享的在读经学堂的那次上台经历,虽然我提前把要讲的内容都准备好,但没有亲自试讲一次,所以真正上台后就很紧张,紧张到说不出话来。


来到和中以后,每次演讲前都会做很多练习和试讲。记得2021年元旦分享会的那次演讲,我和同学一开始在一个小课室里试讲,心里紧张加上穿着厚厚的冬衣,讲得僵硬、拘谨。


老师评价说我像一只企鹅,呆呆地站在那里讲。后来不断地练习,琢磨用什么手势、站姿,又到大会场上试讲,就越来越熟练,最后呈现出大方、冷静的状态。


有成长的愿心,加上良好的氛围,再加上正确的身份,这就是我在第一个阶段——克服沟通和当众表达恐惧,总结的成长公式。我发现这个公式用在其他领域的突破,也是同样管用的。

比如最近我在突破运动。我在和中家馆的这三年,运动方面有很大进步,也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是我对运动的看法就是运动这个事情很好,但我就是觉得有些恐惧,而且也不大喜欢。再加上有时候方式不当导致受伤,更加让我觉得运动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那突破要从哪里入手呢?有愿心,有和中的好氛围,最重要的就是身份了。所以我给自己建立了一个新的身份:热爱运动和传播运动精神的人。


老师还给我安排了一个机会,在班级里给大家讲一堂课:我们新教育的学生为什么要运动。自从有了这个热爱运动的身份,我在运动方面进步更大、突破得也更快,我逐渐越来越享受运动的过程了。


以上就是我在和中家馆成长的第一个阶段:从非常内向羞涩,到能够上台演讲,我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同时,我的沟通能力也改善了很多,能和班里的同学相处得比较好了。然后我进入到自己成长的第二个阶段:走出自己的世界。


Stage 2 走出自己的世界


一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我是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只是觉得很孤独。


好像是疫情开始的那一年,2020年,有一段时间我的情绪非常不稳定。一部分原因是我开始备考SAT,但是我的起点很低,时间也不多,内心就很焦虑,怕自己考不上。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觉得没有朋友。尽管我的人际关系不差,同学们也都挺喜欢我,价值伙伴排名都挺靠前的,但我还是觉得孤独。


这可能源自我当时的观念:我就觉得身边没有认知水平跟自己差不多的同学,因为班里同学的年龄都比我小几岁。甚至我还有些看不起他们,觉得他们好像挺肤浅的,没什么志向,每天就只关心一些小事情……


还有一个观念就是,我不是很关心身边的人,只关心远方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我挺早就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人的素质变得更好。但其实“中国人”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那个时候,我只关心抽象的“中国人”,只想着怎么把自己的学习弄好,却没有去关心身边的同学。


在这样的状态下,我所关心的那些“远方的人”,实际上是一些虚的、概念上的东西。这就导致我更加觉得孤独、没有朋友,情绪状态很差。


后来我是怎么改变的呢?有两个关键的节点:第一个关键节点,两次电影主题课。第二个关键节点,和班级团队互相成就。

01

电影主题课

第一次是姚老师给我们讲《灰姑娘》。


大家对这部电影应该都很熟悉了。其中讲到一个优秀的人需要拥有3种品质:善良、勇敢、还有智慧,而这三个品质中最重要的是善良。


我对照着反思自己,发现好像我也没有很善良的样子,没有特别关心同学,关心身边的人。我跟自己说“这不行,我要练习一下自己善良的品质”。


大家不要觉得说善良这个品质天生的,我们要有一些成长型的思维,“善良”是可以习得的。这个品质就好像种子一样一直都种在我们心里。我们没有表现得善良,可能是因为过去的成长环境没能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只要我们去好好地照料它,让它生根发芽,就可以重新获得这个品质。


所以我就开始去练习自己善良的品质。比如,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是过往的我,会没什么感觉,我更关心自己的学习。但是这会儿我不是要练习吗,我就会去做出一个关心的样子。


我这么做不是为了让同学觉得我很善良,而是用这个行为把善良的品质内化。就像山长曾经说过的,“你没有理想没有关系,你可以先假装自己有个理想”不善良也没有关系,可以先假装自己就是善良的,然后做出善良应有的行为,做着做着就变成真的了。

在做的过程中当然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忘记了,或者当自己的状态也不是很好的时候,看到有同学遇到困难,就会暗暗对自己说“算了,这也不是我的事”。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坚持写总结日记,着重反思这一项,对它形成一个觉察。下次情绪状态又不好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来,上次日记里已经写过了,这次不能再这样了。这样一来这次就会做得更好一些。


通过这样的练习,我慢慢就把这个品质内化了:每当看到同学遇到困难,我就会自动自发地去帮助他们,想要去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去支持他。


这个善良的练习,和我刚才说的孤独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可大了!因为我在关心和帮助别人的同时,无形中也走出了自己的世界,与这个真实的世界产生了连接,不会再觉得孤独。


我以前觉得自己孤独是因为没有知识水平差不多的朋友,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我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不与外面的世界和人连接。否则的话,按我以前的逻辑,那些很厉害的人一定活得很痛苦,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知道的那些很厉害的人,他们通过体现和发挥自己的价值,帮助了很多人,他们每天都过得很喜悦。


我发现,当我也真正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时候,就不再有之前的那种孤独感了,而是每天都活得比较喜悦,情绪也变得越来越稳定了。


第二次也是姚老师的电影课《无问西东》,我学到了真实。

真实就是对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人或事有实实在在的觉察,与这个世界产生连接。


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当你走在一条大马路上,如果你只关注自己,或正在忙自己的事情,身边有人摔倒了可能都看不见,或是看见也跟没看见一样,这时你的内心就没有觉察到这件事情。你就没有活在【真实】中。


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快、很忙碌,一个人很容易就会丢掉“真实”,陷入电影里面说的那种“麻木的踏实”中去。


其实真实的人是可以闻到花香的人,我比较喜欢这么说。因为真实的人更纯粹,可以真的感受到这个世界,真真实实地活在这个世界里,和这个世界产生连接。


对于我来说,我活得不真实的表现是我觉得孤独。对于别的一些同学来说,他们的表现是沉浸在吃喝玩乐里面,完了之后又觉得非常的空虚。


所以当我真正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时候,我变得更加真实,更加喜悦和平静。这是第一个关键节点,学习《灰姑娘》电影课以后去练习自己善良品质,通过《无问西东》学习到什么是真实。

02

与团队互相成就

第二个关键节点就是与团队互相成就。


我现在所在的班级是和中家馆的明志班,虽然人不多,只有六七个人,但是大家很团结,互相帮助,成长氛围非常好。


这个班级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它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让我更进一步摆脱了孤独的感受。


班级能有这样的氛围,我也有一些功劳。我前面不是分享过要练习善良品质吗,我会在班级里做帮助他人的事情,这些事情往往都是一些小细节,但是却带动了整个班级的氛围。


比如说我们用餐以后要把凳子集中摞起来,下一次用餐的时候再把凳子拿回自己的位置。一般大家都是自己拿自己的,但是我会帮大家把凳子都拿下来摆好。最初只有我这么做,慢慢就发现轮不上我做了,因为大家会抢着去做这件事。


还有我们会互相帮忙打水,我们的课室在2楼,一个同学下楼打水的时候会帮其他同学把水一起打了。班级的氛围慢慢地被带动起来,变得越来越好。


所以一个团队氛围不好,没关系,我们可以主动地去创造,让它的氛围变得更好。一个良好氛围的班级反过来也会滋养我们每个同学。

比如有一个同学,他刚到班里的时候,学习不是很上进,还喜欢忽悠老师。在同学们的影响和他自己的努力之下,他变得非常上进,还会让我叫他一起早起学习;对待老师也变得很坦诚,有什么想法、思考都会说出来。还有很多的例子,都是这样,每个人的进步都非常大。


我们现在的样子可能来源于过往的教育环境、成长环境,但并不代表我们未来一直会是这个样子,我们每个人的未来都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也是这样,我能取得今天的进步,也是我的学校、我的老师、我的父母塑造的结果。


班里每一个同学的表现,让我更加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再不会去瞧不起别人,更不敢小看别人。我会要求自己更加谦虚,主动向别的同学学习,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我自己也因此活得更喜悦、更开放。


那段时间我父母也有给我类似的反馈,感受到我整个人变得更开放了。


这就是我成长的第二个阶段,走出自己的世界,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也接收到来自他人(团队)的关心和帮助,内心不再觉得孤独,活出喜悦和开放。


Stage 3 学习成为领导者


我成长的第三个阶段,就是学习成为一名领导者也就是平衡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我所在的班级明志班是一个自主管理的班级,班规班务都由学生自己制定和打理,老师不参与班级管理,只从旁指导。


从明志班建班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班长。这两年恰好也是我突破SAT、突破西语的两年。所以我不仅学习任务紧,还要应对一堆班级管理事务。


我特别记得曾经经历过的一个困境。


有一个学期我们班分了几个学习小组,当时我担任班长又兼任其中一个组的组长。组长的事情挺多的,每天要和组员开小组会;要负责给组员过关;还要留意观察组员的状态,看到他们有需要时要给予鼓励或具体的帮助。


而作为班长,我每周还要和组长们开组长会。还时不时临时和老师开会商量班务。这样一来,每周这样大会、小会,事情就变得特别多,占用了很多学习时间。


这让我觉得很焦虑,甚至一度觉得自己可能考不上三语高中了,什么英语、西语都考不过了,自己一定会被这些事情耽搁的。


后来我去找老师聊,向老师取经。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带领同学们优化了班级管理,也升级了自己的一些陈旧观念,从而走出了困境,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首先说一下我们是怎么优化班级管理的。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陈(素娟)老师,我在她身上学到了很多带领团队的要点。

第一就是要善用团队,让每个人都参与和发挥长处。


我以前有一个习惯,就是什么事情都自己干。一来会花自己很多时间和精力,其他的学习任务就变得特别紧张;二来没有让其他同学参与进来,等于是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这对我和同学们都没有好处。


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我改变思路,尽量把任务分配给同学,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比如我不再做组长,换成邀请另一个同学来做,而我只要当好我的班长就好。


还有一个例子,这个学期差不多结束时我们班组织了一次面对全校的月末英语学习成果分享。


一开始构思的时候,我又陷入到过往的习惯中,统筹节目、邀请同学和老师、收集资料等等,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全部自己包了,完全没有别的同学什么事儿。老师就出来提醒我,这些事情虽然都是小事,也是可以分担出来的,请大家都参与进来一起干。


我马上调整了思路:告诉大家有哪些任务,请大家来领。这样不仅节省自己的时间,而且群策群力的出品效果也更好。


比如有位同学写字和画画特别好看,他就专门负责来写邀请函,他写的就比我写的美观多了。

第二点是避免低效沟通。


为什么管理班级会占用很多时间呢?因为如之前所说,我们班是一个自主管理的班级,很多规则、事务都需要我们自己开会讨论。


比如我们自己曾商定逢周六下午有1小时的活动时间,专门用来做游戏、团建活动,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关系。


然而,每次为了讨论这一个小时具体做些什么,我们全班同学都会聚在一起说很久,但却常常没有结果。


因为有时候一个同学一个方案,方案一个接一个,讨论得应接不暇;有时候有的同学自己不提方案,却专门否定别人的方案。


讨论会就像一团乱麻,好像讨论过有很多方案,其实没有统一结论。


后来我们换了一种思路,设立不同的负责小组,两个人负责运动,两个人负责生活,两个人负责学习。由负责小组自行讨论他们负责的事务和相应的规则。这个周六下午的一小时活动时间,就由运动委员来负责。


换成小组责任制以后,两位运动委员商量出很多有创意的点子,创造了非常有意思的游戏,有时还邀请其他班老师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促进了我们和老师之间的关系。


这种思路不仅让班级管理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除了学习如何优化班级管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我观念上的转变。


在担任班长期间,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团队和个人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很长一段时间,在我的观念中,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团队任务、班级事务是相冲突的。那些班级团队的事情会占用我学习的时间,会导致我学习效率降低。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来和中家馆的这三年多,班级团队对我的支持非常大,我做班长的这两年时间也是成长得最快的阶段。


我看到,【自我】和【团队】其实是相互成就的关系,本质上并没有冲突。我有一个好的团队,这也是我的荣誉。我的团队意识加强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思维中总是二元对立。

这就是我来和中家馆三年来在个性方面取得的一些成长。我从刚开始内向害羞,完全不敢当众发言,到现在可以公众演讲,可以在班里担任班长,影响他人、领导他人。


还总结了一个克服恐惧、突破自己的公式,那就是愿心+氛围+自我身份。运用这个公式,我走出了自己的世界,融入到集体中,既帮助了团队的伙伴,也得到了来自团队伙伴们的滋养。


现在,我也不能说自己已经走完三个阶段了。有的时候学习太上头了,还是会一不小心就又钻回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太关注到身边的人。还有我在准备这次直播的过程中,有时候也会非常紧张。


对我来说,这三个阶段是一个持续修习的过程。希望各位同学也能在这些方面有自己的成长,有自己的突破。祝福你!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源


欢迎加入和中大家庭


2022秋季学期招生


「和中家馆」第三届幼狮班【走读班】招生啦!


和中家馆目前开设5个班级,幼狮走读班(3-5岁),乐知班(6-7岁),自强班(8-9岁),备考班(10-12岁),明志班(12-15岁)。


考虑到幼狮班(3-5岁)孩子的年龄特点,为更好地加强家庭教养和亲子链接,本届幼狮班为【走读班】,家长可按需在学堂附近租住。


家馆所在的古村落,建村500多年,文化气息浓厚,生活便利。如需了解详情,可以联系林老师询问(13924294986)。


欢迎您的孩子入读和中,您的家庭将加入和中大家庭,与优秀的家庭成为价值伙伴,彼此赋能,共同成长。


扫描二维码,填写入学申请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和中家馆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