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孩子害怕承担责任怎么调 ?新教育老师手把手示范【原理+实操】



前言

如果你接到住校的孩子打来电话,一边哭一边说:“老师很凶地批评我。我觉得好委屈,我想回家。”你会怎么如何反应?

——二话不说,马上出发去接孩子回家?

——一边安抚孩子的情绪,一边暗暗在心里埋怨老师不知所谓?

——还是要立刻去找老师理论?

如果你只是做以上的反应,那么大概率,你的孩子将来会加入“熊孩子”行列。

教育专家常说“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孩子的天花板”。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做家长的到底该怎么教呢?

教机如何识别?原则如何把握?引导的话该怎么说?

相信很多家长们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希望读完这篇文章,您能找到一些答案。



一起课室里的意外踢伤事件

该集队了,小明没有遵守纪律和同学们一起排队,在旁边继续翻侧手翻,结果一个不小心踢到正在排队的小刚。 老师批评小明,不应该违反排队纪律。

小刚很难过,身上被踢到的位置肿了一大块,家长获悉情况和老师沟通以后决定去接孩子回家。

小明和家长通电话时哭得很委屈,说“被老师凶了”,觉得很委屈,想回家,不想继续待在学堂了。

小明的爸爸妈妈听到孩子哭得那么委屈,心里很难过,商量着是否要接孩子回家。

家长们想接孩子回家的心情能理解,老师也表示尊重家长的决定。

奇怪的是,最终两方家长都没有去接孩子。而两个孩子在老师一番引导后,都选择了留在学堂,并且都没有因此吵吵闹闹、留下心结。不仅高高兴兴、互帮互助,还都从事件中有所学习、成长。

老师到底做了什么?孩子们又究竟学到了些什么呢?

让我们来复盘老师的整个引导过程。


【复盘】

引导过程第一步



了解事件的始末

首先,老师从多方面了解事件的始末。

小刚身上的肿块经过医院医生检查,确认没有大碍,只要好好休息两周就可以消肿。

而小明那天不仅是踢到了小刚,还引发了好多起其他“事故”。


【复盘】

引导过程第二步



与家长同步引导理念

接着,老师找到家长做思想工作。

对小刚家长:小刚现在回家,日后回想起这个学期是被侧手翻踢回去的,不免“灰溜溜”的,这样对孩子有帮助吗?

而且“解铃还须系铃人”,孩子被踢伤,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的创伤,让小明和同学们来抚慰是最好的,也避免小刚把自己看待成“受害者”身份。

对小明家长:如果让家长出医药费来了解这个事情,孩子还是和原来一样——做错事情自有爸妈帮忙兜底;承担责任就是赔钱了事,而自己不需要再做其他付出。这都是不利于小明成长的。

对于小明来说,当下最重要的不是赔偿医药费,而是看小明能从这个事件中学习到什么。

虽然小明不是故意的,但是为什么是他踢到人,他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呢?

以及,承担由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是小明,也是班上每个同学都要学习的。

只有这样,小明以后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更多的警醒和约束。

经过老师这么掰开揉碎地解释,家长们也意识到了这个教机的重要性,决定暂时不接孩子们回家。

为什么老师不直接告知家长“孩子暂时不接回家更好”,而是要花心思去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呢?

教育是一项需要家、校、社会共同合力的系统工程,不能只依赖其中某一方,尤其是不能只依赖学校。 

试想一下:孩子在学校听了自己尊重的老师的教导,回到家却发现和最亲最近的爸爸妈妈,不认同老师的教法。

这会给孩子的内心造成分裂感,不仅瓦解老师的教导,也会消磨孩子对家长的信任。

为了获得家校统一,进而实现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和中老师耐心和家长同步引导方式和原理,实在用心良苦。


【复盘】

引导过程第三步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对于这次“踢伤事件”的当事人——孩子们,老师是如何引导的。 


引导小刚-体验坚强

小刚,你为什么想回家?

头有点晕,想呕吐,想回家

(小刚脸色苦苦的)

可以,老师可以请你爸爸明天来接你。不过,这就意味着你要接受这样一种身份:

你是被侧手翻踢回家去的,就像动物世界里的绵羊一样,灰溜溜地回去。你想这样吗?

我不想(小刚笑了)

如果今天不回,坚持到周五才回,别人会看到小刚这次真的不一样了,碰到困难也坚持下来,这么强大,就像动物世界里的狮子。

而且,如果你留下来,还可以帮助小明学习承担责任,也能给其他同学做一个很好的示范。

老师不仅引导小刚看到事件对自己个人的影响,还去看对他人、班集体的影响。

孩子的心胸、格局就是在这样的小细节中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

那我不回去了,我等周五再回。

不过,其实回去也挺好,可以有爸爸妈妈的照顾,会很舒服的。

老师建议你好好考虑一下,想清楚再回复老师。

小刚思考了一分钟左右,清晰地回答老师:我想好了,我还是留下来,周五再回去。




引导小明-勇于承担

老师看到你打电话的时候哭了,为什么啊?

因为我想家了,还有一点点情绪。

老师能理解,有段时间没回家,想家了。过几天就到周末,就能回去了。

(同理孩子的感受)

还有其他原因吗?(鼓励孩子表达)

老师很凶地说我,我不开心,就想回家。

老师为什么说你啊?

因为我玩球砸到小星,又踢到小刚。老师就凶凶的,让我在教室里待着。

(其实除了小星和小刚,那天小明还不止一次碰撞到其他同学。)

我还和我爸妈说,我不想待在这里了。

老师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晚点再讨论。老师想了解,你是不是哭了很久?

是啊,哭了很久呢。

是不是因为小刚被踢伤给你很大压力?

是的。

老师此时心里基本有数了,小明和爸妈打电话的时候哭诉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是想借此逃避自己的责任。

说得直接点,孩子是在“表演”。

老师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位同学玩耍的时候不小心碰到别人,导致别人受伤了,你觉得那位同学要不要负责任?

要的。

但是他不是故意的哦。

就算不是故意,但也是因为他而受的伤啊。

是,老师也这么认为。他不是故意,大家都能理解,但责任还是要负的。

那么你踢到小刚的这件事,是不是也一样呢?

是的。

老师虽然知道孩子想逃避责任,但是没有批评、或直接指正孩子。

而是通过举例子带孩子换位思考,让孩子自己意识到,做错事情后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坦然面对错误,并承担责任。

你可以回家,老师通知你的爸爸明天就来接你。

只不过现在回去意味着你接受了一种身份,那就是“你是一个不愿意承担自己责任的人”。

就好像动物世界里的小猪和绵羊,不怎么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狮子却不一样,狮子是勇于承担的。

如果你真的接受这样的身份,老师马上联系你爸妈。

我不要。我要承担责任,我要成为狮子。

你可以回去的。回去也挺好,虽然做不成狮子,但至少不用承担责任,可以舒舒服服的。

我还是想承担责任。

承担责任也挺好,你可以坦然面对班里的同学;同学们也会觉得你敢于承担责任,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明已经有了自我承担责任的勇气和意愿。

接下来,老师还要帮助小明找到恰当的、能够落实自己意愿的方法。

那么你打算怎么做来负起你的责任呢?

我赔医药费。

那钱从哪里来呢?

用我的零花钱。

你的零花钱是怎么来的?

爸爸妈妈给的。

那这个钱不能算是你的,它们不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

那我去卖纸皮。

好啊,请问纸皮从哪里来呢?

学校里有纸皮。

学校的纸皮属于学校,也不是你的。

包括你穿在身上的衣服,你的日常用品,哪一件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挣来的呢?

嗯……好像没有

还有什么办法筹集赔医药费的钱呢?

……(小明想不到)

老师给你一个思路好不好?

好啊。

老师觉得,让小刚受伤你需要承担两方面的责任。

一,他受伤后,行动不方便,你要照顾他的生活。比如整理内务、打扫卫生。

二,就像刚才你说的,你需要支付小刚的医药费。老师可以和你的爸爸妈妈商量,允许你通过跑步来挣钱。这样你就可以用挣来的钱支付小刚其中一小部份的医药费。

你的爸爸妈妈之所以愿意支持你,是因为他们很爱你。你想啊,在其他地方,有没有人会因为你自己跑步而给你发工资?

不会,除非他们有毛病。

是的。所以,你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样?

(尊重孩子的选择的权利)

可是如果要跑太多,我跑不完怎么办?

(小明有自我承担责任的意愿,但是对自己的能力有些没信心)

老师保证,可以和爸爸妈妈商量好一个你能做得到的里程数。

新教育提倡孩子自我挑战,但为什么在这里却要承诺孩子他一定做得到的目标,而不是鼓励孩子去挑战稍微高一些的目标呢?

邀请您思考一下,小编在文末揭晓答案) 

那可以的。

你还可以再考虑一下。毕竟不是非得选择负责任的,接受自己是绵羊也挺好的。

不!我不要做绵羊!我要负责任。

小明后来承认,和爸爸妈妈通电话时的“表演”就是为了逃避责任。他还和老师说,他其实不是真的想离开家馆,他是想留下来的。 

从孩子的心理过程我们能看到,当孩子坦然面对自己的责任时,就不再有想要逃避的心理了。




引导班级-互帮互助

除了小刚和小明这两位第一当事人,这次“受伤事件”还影响了另一群人,就是他俩的同班同学们。要知道,这件事情不仅仅是发生在小刚和小明身上,也是发生在班级集体中。

是让这件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悄无声息地过去,还是要把事情始末摊出来说道说道,让孩子们都能有所学习?

清一山长说过:“要学会看到别人吃亏,让自己长教训……这是成本最低的改错”。

和中的老师选择了后者。让我们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树立正确的信念

1,老师和孩子们重温“动物世界狮子和绵羊”的故事,分析两种动物角色的区别,着重引导大家立志成为愿意自我承担责任的狮子角色。

2,讲述不遵守规则的熊孩子的案例,着重引导孩子们学会遵守规则,不给身边的人添麻烦。

3,启发孩子们思考如何承担责任,同时引导孩子们意识到“即使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伤害的行为并不是故意为之,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只说一句‘对不起’并不是真正的负责任态度”。

第二步,体验式学习——还原事件“真实”场景

老师邀请其他同学扮演小刚和小明,还原“踢伤事件”发生时的场景,然后就当时的一些细节,给孩子们逐一分析。

1,小刚被打倒,因为他不大留意自己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所以他要提升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力。于是老师和孩子们马上配合小刚做了一次感知力训练。

2,小明在大家整队时做侧手翻,违反了班级规则,要对小刚做很诚恳的道歉 

3,除了“道歉”,孩子们一起讨论具体如何承担责任。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小明要这样来补偿小刚:

1)支付医药费。小明通过跑步来挣钱,1公里1块钱,每天跑8公里。挣的钱用来支付小刚一部份的医药费。(当然这个方案已经事先和小明的家长沟通好,家长会全力配合。)

2)当护工照顾小刚。比如承担小刚的内务整理、卫生打扫。在小刚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忙他洗每天换下来的内裤和袜子。


通过这一系列的沟通、引导,不仅每个孩子都各有收获,同时班级的氛围也被扭转了。 

班里本来有个别同学身体不舒服,孩子们的状态多少受到些影响。再加上发生了“踢伤事件”,班级里一下子变得冷清了,平时互帮互助的氛围也没有了,甚至还有些暴躁起来。

孩子们都说不喜欢这样的班级。趁着班会,大家很快找到了转换班级氛围的方法——约定要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承担责任。

到此,这次“踢伤事件”得到了圆满的处理。孩子们各有学习收获,班集体更加团结,家、校之间更加信任、连接更加紧密。

为什么承担责任,除了“道歉”、“赔钱”,老师还要引导小明当护工呢?是要让孩子学个教训吗?还是想顺带锻炼一下孩子的动手能力?如果您这么认为,那我觉得您低估了「和中家馆」对“做教育”这件事思考的深度。

今年「得到APP」提出一个他们观察到的经济现象新趋势——关注情绪价值。上至政府职能部门、下到公司企业,在向受众提供产品/服务时,相比效能,更多开始注重“人情”。此“人情”非传统理解中人情世故的那个“人情”,而是指在产品/服务中加入对人深层次情感的关怀,如感受、自我表达、自我实现等,把事情做得更有“温度”。

情绪价值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在他们长大以后,面对的将会是一个相比“性价比”而更加关怀人性的经济环境。如果孩子不从小培养对人的同理、共情能力,没有“识人知人”的能力,只关注知识,只关注事件,又将如何去应对他的那个未来。 

“当护工”让小明有机会去体验受了伤的小刚的感受,学会体贴和包容他人,从内心生长出宝贵的同理心、共情力。这些能力将会让尤其是这一代孩子一生受益。



揭晓答案

也在此揭晓前文那个思考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要承诺孩子制定一个一定能完成的目标,而不是鼓励孩子去挑战一个稍微高一些的目标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那更符合这次教机的教育目标。

在这次事件中,学堂的目标是希望小明学会自我承担。而小明在表达了自己想承担责任的意愿以后,又表现出对自己是否真的能做到承担责任缺乏信心。

正因为小明过去缺乏承担的勇气和信心,才会在和爸妈通电话时故意“表演”委屈,期望以此来逃避自己的责任。

所以在那个当下,老师对小明首要的引导,是推动小明迈出勇敢承担的第一步。有了这相对“安全”的第一步,才会有后续挑战和提升。


您想知道后续的发展吗?

现在的班级可团结了。每天晨跑,小明很尽力地跑8公里,小刚不能跑就用走的方式鼓励同学,小圆跑步过程中虽然有些不舒服但依然坚持,小加肚子疼不能跑就喊加油为同学们鼓劲儿……

同学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共创良好的班级氛围,整个团队又恢复到团结友爱、能量满满的状态。

而小刚才休息了5天就恢复了晨跑,他由始至终都没有“要求”小明帮自己洗内衣裤。

至于小明,要知道,他过往晨跑平均只跑4公里呢!




  部分体验式学习案例

我如何通过农场工作和千里徒步来升级内在系统
打工时,我掉进找优越感的“坑”
体验式教育:如何在实践中成长经营者意识
美食跳坑记|期末演讲系列之三
线上“厨神大赛”——给您视觉上的“盛宴”
贵州游学之丹寨小学生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一元钱城市生存挑战
社会实践|神奇的交换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和中家馆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